青铜铸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铸造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最后将溶化的铜液注入此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即得欲铸器物。
一.块范法铸造的具体过程与浑铸法
(1). 制模
模亦称为“母范”,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具体选用何钟质料要视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
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
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现象。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
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只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
(2).制范
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一般说来,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
,颗粒较粗。且在二者之中还拌有植物质,比如草木屑,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
范的泥土备制须极细致,要经过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加入适当的水分,将之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还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性。这样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时才得心应手。
从模上翻范技术性很强,是块范铸造技术的中心环节。对于较简单的实心器物象刀、戈、镞等,只需由模型翻制两个外范即可,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
而制造空心容器的范则复杂多了,简如下:
1.在翻范以前,首先要决定外范应该分为几块及应该在何处分界。
2.翻外范的方法是用范泥往模上堆贴而成,再用力压紧。
3.对于心的制做则有三种方法:一是已从模型上翻制好外范后,利用模型来制芯,即将模型
的表面加以刮削,刮削的厚度即是所铸铜器的厚度。二.是把模型做成空心的,从其腹腔中脱出芯,并使拖出的芯和底范连成一块,再在底范上铸耳,此钟方法适用于大型器。三.利用外范制芯。
(3).浇注
将已焙烧的且组合好的范可趁热浇注,不然需在临浇注前进行预热。预热时要将范芯装配成套,捆紧后糊以泥砂或草拌泥,再入窑烧烤。预热的温度以400- 500度为佳。焙好的型范需埋置于沙(湿沙)坑中防止范崩引起的伤害,并在外加木条箍紧,也是为了防止铜液压力将范涨开。
范准备好后,将熔化的铜液(1100-1200为宜)注入浇口。器物之所以倒着浇,是为了将气孔与同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致密,花纹清晰。浇入铜液时应该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为宜,直到浇口于气孔皆充满铜液为止。待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去范、芯,取出铸件。
一次浇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浑铸”,或“一次浑铸”,或者“整体浇铸”。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铸成。凡以此方法铸成之器,其表面所遗留的线条是连续的,即每条范线均互相连接,这是浑铸的范线特征。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2010年09月03日11:01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最后将溶化的铜液注入此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即得欲铸器物。
一.块范法铸造的具体过程与浑铸法
(1). 制模
模亦称为“母范”,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具体选用何钟质料要视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
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
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现象。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
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
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只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
(2).制范
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一般说来,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
,颗粒较粗。且在二者之中还拌有植物质,比如草木屑,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块范法和失蜡法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工匠知慧和血汗的结晶,他们很早就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用不同比例的铜锡冶炼出适合不同用途的青铜,造出的青铜器,形制纹饰精美,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但是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完全被奴隶主占有和享用。
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商前期的青铜制作轻薄,纹饰比较简单。商后期和西周前期的制作厚重华丽,纹饰多为表现神权思想的兽面纹、夔龙纹、各种动物纹饰和几何纹。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风格趋向简朴,纹饰多为窃曲纹、重环纹等,同时长篇铭文增多。春秋后期到战国,制作轻巧,纹饰多为活泼的动物和复杂细密的蟠璃纹、云纹等,也有的用细线雕刻狩猎、攻战、宴乐等画面或用金、银、红铜、玉石等镶嵌出种种图案或画像。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规定了森严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小关系,这种等级名分制度叫做礼制。礼制体现在奴隶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举行宴享、祭祀、丧葬、朝聘、征战等活动时,都举行礼仪,在礼仪中使用的青铜器皿,叫做青铜礼器,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