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和东晋1

合集下载

晋朝年史

晋朝年史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四年。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265年称帝,265年—290年在位26年。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

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

公元290年病逝,时年5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290年—307年在位18年。

司马衷,字正度,河内温县人。

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

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

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

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

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

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

307年,被司马越毒死,终年48岁。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07年—313年在位7年。

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

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

司马越毒死惠帝后,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匈奴贵族政权刘汉军俘虏,次年后被刘汉主刘聪用毒酒毒杀,时年30岁。

西晋孝愍帝司马邺(300年——317年)313年—317年在位5年。

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

初为秦王,驻守长安。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1)八王之乱(291年到306年)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 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事实上,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 远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二、东晋(317年~420年,都城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1、东晋的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 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之前的东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 朝,六朝都城都是南京,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2、重要事件——淝水之战(383年)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远 不止五个游牧民族,而是指西晋末年各乱华胡人的代表。他们在华北地区建立 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 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这一时期,由于政局动荡,大量百姓与世族南迁。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西晋元气 大伤,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即五胡乱华时期。
(2)五胡乱华(304年到439年)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304年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开始算起,一直到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这一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 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
基业。孙权,生于公元 182 年,从小就善于骑射,文武双全,跟随 父亲兄长一起打天下。十五岁时,孙策就让孙权担任阳羡县长(也就 是如今的江苏宜兴),可谓是年少有成。公元 200年,也就是孙权十 八岁那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掌事,做会稽太守,开始了他统 领江东的生涯。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
[章节]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文件] c1s23.doc
[标题]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内容]
前提测评
(一)填空
1.三国鼎立中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国、国、国;它们的都城分别在、、。

(二)单项选择
2.三国中魏国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袁绍
C.刘备
D.曹丕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 年,西晋派兵灭吴,统一南北。

年,兵攻入长安,西晋灭亡。

西晋的统一持续了年。

2.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统一流域。

其统治者苻坚任用汉人为丞相,励精图治,国家强盛起来。

(二)单项选择
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②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③西晋派兵灭吴④司马昭派兵灭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4.西晋的开国皇帝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5.十六国包括北方十五个重要国家和西南地区的( )
A.西凉
B.前秦
C.后秦
D.成汉
(三)多项选择
6.淝水之战结束后的局面是( )
A.前秦统治迅速瓦解
B.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C.立即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
D.东晋收复了黄河以北许多失地。

西晋和东晋的历史

西晋和东晋的历史

西晋和东晋的历史
⼀、西晋。

司马懿的孙⼦,司马昭的⼉⼦——司马炎在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建⽴晋。

在280年,灭孙吴,建⽴起统⼀政权。

但好景不长,只维持了51年。

⼆、⼋王之乱。

西晋皇族骄奢淫逸,世家⼤族互⽐奢侈,外族不断内迁,各种⽭盾激化,最终导致⼋王之乱。

涉及⼋王分别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三、东晋。

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建⽴起来的朝廷。

东晋为偏安统治,中国⼜陷⼊长期分裂的局⾯。

四、⼗六国。

也被称为五胡⼗六国,五胡⼀般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范围⼤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六国具体指“五凉”(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西秦、后
秦)、“⼆赵”(前赵、后赵)和北⽅的夏政权,南⽅的成汉政权。

五、南朝。

相对于同时期的北朝,⾃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共同特点是时间较短,汉族政权。

这⼀时期也是我国经济重⼼南移的开始时期。

六、北朝。

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

北朝结束了西晋⼋王之乱后中原地区150余年混战局⾯,如北魏基本统⼀了黄河流域。

这⼀时期也是民族⼤融合时期,五胡与汉族通婚、互相学习习俗、先进的⽣产技术相互交流借鉴。

中国古代的西晋东晋

中国古代的西晋东晋

中国古代的西晋东晋中国历史上的西晋东晋时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前身,跨越了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晋东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西晋东晋的历史背景西晋东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西晋建立于公元266年,由司马炎统一中国,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动荡局面。

东晋则建立于公元317年,由司马睿创建,奠定了南北朝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对外族群的侵袭。

西晋东晋的政治制度西晋东晋时期的政治制度以王朝为基础,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

中央政府设有各级官员,并实行士族世袭制。

地方政府由州县构成,地方官员也是由士族出身。

这样的政治制度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但也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西晋东晋的经济发展西晋东晋时期,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农业仍然是主要经济活动,但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所进展。

手工业主要以铁器、陶瓷、丝织品等为主,商业则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形成了繁荣的商品交流网络。

此外,西晋东晋时期还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与西亚和印度的联系。

西晋东晋的文化成就西晋东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诗歌、文学和绘画方面。

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陶渊明的田园诗和陆机的骈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绘画方面,以画册《洛神赋》等作品脍炙人口。

此外,西晋东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如王羲之、郭璞等,他们对书法、篆刻等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晋东晋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西晋东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基础,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商业的繁荣,文化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西晋东晋时期的历史价值不可忽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东晋和西晋的区别

东晋和西晋的区别

东晋和西晋的区别
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建都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建都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区别1.根据都城方位划分:西晋以洛阳为都城在西边,东晋以建康为都城在东边。

2.控制疆域范围方位:东晋控制范围大致在东南地区,而西晋控制那么延伸到西北。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局部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西晋-东晋-南北朝的发展

西晋-东晋-南北朝的发展
西晋---东晋---南北朝的发展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
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吴、蜀交战,因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指挥才能,连续辅佐曹丕、曹睿、曹芳三帝,成为魏国的实权人物。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卒,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权。司马昭权势极大,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开始准备取魏而代之。公元二六五年,司马昭卒,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该国号为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
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自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一直处于“五胡十六国”割据的混乱局面,直至公元三八六年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建立起魏国后,北方才从脱离了东晋名义上的统治,使局势逐渐安定起来。公元四七一年,魏孝文帝即位,开始了北魏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五岁登基,二十四岁正式接替文明太后执掌政权,执政伊始,他便开始了“文治”政策。为了加强同汉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交流,公元四五九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义,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曹魏故都洛阳。由于洛阳远离鲜卑贵族居住的平城,保守势力相对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开始了他的改革。
梁(公元502—557年)

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

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

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西晋成立于公元265年,当时的年号是太康。

西晋的建立是在三国时期结束后,通过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了北方的政权。

在西晋的统治下,政权十分稳定,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使得西晋成为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代。

然而,西晋的统治并不长久,它只存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

在西晋后期,由于内部政治腐败和外部民族压力的加大,西晋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取而代之的是东晋。

东晋是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东晋成立于公元317年,当时的年号是建武。

东晋的建立是在西晋灭亡后,由刘裕发动起义,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刘裕自称为楚王,建立了东晋朝廷。

刘裕统治下的东晋,政权相对较稳定,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

然而,东晋的统治并不长久,它只存在了约160年的时间。

在东晋后期,由于内部政治斗争和外部民族侵略的加剧,东晋逐渐走向衰败。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南朝宋。

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

西晋在建立初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了衰落。

东晋在建立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样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最终也走向了衰败。

这种演变过程反映出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化,也为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西晋到东晋的演变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这种历史变迁的过程中,不仅有政治斗争、军事征战,还有人民的生活、文化的传承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构成了一个朝代的历史图景,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

通过阅读这样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变迁。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上承三国,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上承三国,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上承三国,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晋朝年号。

晋朝。

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上承三国。

下启南北朝。

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

司马炎登基。

国号晋。

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280年灭东吴。

完成统一。

317年。

晋室南渡。

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

420年。

刘裕建立宋。

东晋灭亡。

西晋凡四帝五十二年。

东晋凡十一帝一百有四年。

本文列举晋朝及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中文名,晋朝年号。

分类,中国年号:晋朝。

西晋,265年——317年。

东晋,317年——420年。

其他政权,五胡十六国。

年号相关,永嘉之乱。

西晋年号。

西晋年号一览:建兴四年十一月。

晋愍帝向刘聪投降。

晋朝其他地区依旧使用建兴年号。

次年十二月被杀。

前凉君主沿用该年号至建兴四十九年。

其他年号:建始赵王司马伦之年号。

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

赵王伦篡帝位。

改元建始。

齐王司马冏。

河间王司马颙。

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连战皆败。

四月。

被迫退位。

东晋年号。

建兴五年三月。

司马睿在建康即大晋皇帝位。

改元建武。

史称东晋。

其他年号:1。

建康晋南阳王司马保之年号。

晋元帝大兴二年。

司马保自称晋王。

改年号为建康。

设置百官。

次年五月。

其部将张春和杨次软禁司马保。

并将他杀死。

时年二十七。

2。

大亨晋安帝元兴元年三月。

桓玄入京师。

称诏立为丞相。

改元大亨。

安帝此时并未被废。

故大亨为安帝年号。

《晋书》《资治通鉴》不用“大亨”年号。

记事以元兴元年。

二年。

三年记。

元兴后为义熙元年。

3。

桓楚政权永始;天康元兴二年十二月。

桓玄废晋安帝为平固王。

自立为帝。

国号楚。

改元建始。

后因与赵王司马伦同。

改作永始。

次年五月桓玄兵败被杀。

《晋书》《资治通鉴》均未言桓谦建年号。

李兆洛《纪元编》载有天康一号。

注云:一作天安。

罗振玉《校增纪元编》作“天康”。

注云:元兴三年僭号。

明年二月平。

五胡十六国。

本文列举与晋朝同期存在的十六国年号。

十六国。

即:五凉。

四燕。

三秦。

东晋和西晋的知识点总结

东晋和西晋的知识点总结

东晋和西晋的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东晋和西晋分别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589年,长达160年之久。

南北朝时期实际上是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其中南朝是以东晋为代表,而北朝则是以北朝为代表。

东晋的出现是由原西晋政权西迁南京后形成的政权,与北方的南朝政权不同。

东晋的国土主要是在长江以南地区,这也成为了以后南朝时期政权的主要基地。

而西晋则是在洛阳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总的来说,东晋和西晋的出现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国家分立、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是东晋和西晋时期的主要特点。

二、政治制度1. 东晋的政治制度东晋政治制度基本延续了东汉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两个层面。

中央机构主要有三公九卿等相活动,地方行政则以州县为主要单位。

东晋政治制度在地方行政方面比较注重地方官的任免和监督,可以说是对中央官员的一种限制。

2. 西晋的政治制度西晋政治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设立了各种官职和部门,构建了较为复杂的政治体系。

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治改革。

在行政管理方面,西晋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官员进行了编制,加强了地方行政的控制。

总的来说,东晋和西晋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稳定,但是也受到战乱、腐败等问题的困扰。

三、社会经济1. 东晋的社会经济东晋时期的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粮食、棉花、茶叶等农产品产量较高。

在手工业方面,织布、造纸、铁器等行业也比较发达。

2. 西晋的社会经济西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西晋时期已经出现了水利灌溉的一些成果,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西晋时期也有了不小的发展。

四、文化艺术1. 东晋的文化艺术东晋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文学、绘画、雕塑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发展。

尤其是在文学方面,有王导和刘义庆等人的出现,他们为东晋文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

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

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 晋朝历史事件、魏晋南北朝地图变迁· 二十四史:《晋书》、西晋帝王世系· 东晋帝王世系、西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东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晋朝时期战争年表· 西晋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货币历史· 东晋官制、两晋首都、疆域、人口· 、六朝帝陵· 晋朝后妃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 晋朝兵制、魏晋南北朝军队吃什么?· 魏晋南北朝引进农作物一览、晋朝公主· 魏晋王朝灭亡原因、晋王朝灭亡原因· 晋朝朝代名称来历、晋代书法家·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魏晋书论大全· 两晋十六国名将大全、魏晋南北朝玉器· 两晋十六国历史名人、两晋南北朝官话· 魏晋南北朝外交、晋朝年号一览· 两晋度量衡、蔡东藩《两晋演义》· 两晋宰相一览表东晋书法家,东晋书法家有哪些?最知名的是东晋的父子书法家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

父亲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善于行书和草书;王羲之儿子王献之擅长于草书。

王羲之传世书法作品是《兰亭序》;王献之传世书法作品是中秋帖。

东晋书法家还有钟繇(yáo),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汉室南渡西晋建立与东晋的兴起

汉室南渡西晋建立与东晋的兴起

汉室南渡西晋建立与东晋的兴起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和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西晋的建立和东晋的兴起与汉室南渡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汉室南渡西晋的背景和原因,以及西晋和东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一、汉室南渡西晋的背景和原因汉室南渡西晋的背景可追溯到公元220年曹魏篡汉,建立了魏国,刘备则在蜀地称汉中王,孙权则自称“吴王”。

三分天下的局面给中国带来了混乱和动荡。

然而,魏国的正统性备受质疑,政权的稳定性和统一性受到了威胁。

1. 分析局势变化:在三国鼎立的时代,魏国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

但是,由于内部腐败和官员的不称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和人民的不满。

同时,东吴和蜀汉也在不断壮大,对魏国构成了威胁。

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促使刘渊起兵反抗。

2. 抗击魏国:刘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君主,他察觉到了人民的痛苦和对魏国统治的不满情绪。

他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凭借着广大人民的支持,逐渐推翻了魏国的统治。

随着叛军的不断壮大,刘渊决定迁都洛阳,建立西晋政权,结束了魏国的统治。

二、西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西晋的建立为中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 政治稳定:西晋建立后,刘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政权。

他注重治国策略,推行仁政,辅佐他的皇帝都是有才干的人,提高了政府的执行力。

此外,刘渊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2. 经济繁荣:西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西晋政权重视农桑和水利建设,积极发展棉花、茶叶和染料等商品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促进,特别是丝绸、瓷器和铁器等工艺品的生产成为了时代的特色。

3. 文化繁盛:西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文化繁荣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西晋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历史家和哲学家,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教案: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历史教案:第23课西晋和东晋

历史教案:第23课西晋和东晋【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和东晋的兴衰历程,明确其性质和特点;2.能够分析西晋和东晋的历史作用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西晋和东晋的兴衰历程和性质;2.西晋和东晋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西晋和东晋的兴衰原因;2.分析西晋和东晋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教学准备】1.教案、多媒体设备;2.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晋和东晋的地图,简要介绍西晋和东晋的背景和时间。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西晋的兴起:a.通过讲述晋武帝的登基和三次征伐,介绍西晋的兴起。

b.讲解晋武帝的改革措施和政治制度,重点突出土地制度和官僚制度。

2.西晋的兴衰原因:a.通过讲述晋惠帝的失政以及外戚干政的问题,分析西晋的兴衰原因。

b.讲解外族入侵的威胁和内部社会矛盾的加剧,进一步说明西晋的孱弱性。

3.东晋的兴起:a.讲解东晋的兴起和建立,重点介绍刘裕的平定南方割据势力。

b.讲解东晋建立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西晋和东晋的兴衰原因,分析并总结。

2.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个人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进行个人总结,强调西晋和东晋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五、拓展延伸(5分钟)请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背景和其他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讨论与分析、个人总结和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晋和东晋的兴衰历程,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要保证讲解内容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使学生对于西晋和东晋的认识更加深入。

晋朝的分裂与南北朝的建立

晋朝的分裂与南北朝的建立

晋朝的分裂与南北朝的建立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王朝,但在其统治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分裂事件,最终导致了南北朝的建立。

本文将探讨晋朝的分裂原因、分裂过程以及南北朝的建立,展示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变迁。

一、晋朝的分裂原因晋朝的分裂源于内外诸多因素。

首先,晋武帝晋渊(公元265年-290年在位)时期,部分权臣及朝臣的私心以及对皇权的压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朝政腐败和统治体制的疲软。

同时,晋渊推行的融和政策,并未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特权地主阶级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对国家统一造成了威胁。

其次,晋朝时期的外患也对统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北方鲜卑族的入侵不断,对晋朝边疆地区构成了威胁。

与此同时,东晋时期出现的五胡十六国割据势力更是加剧了晋朝的混乱。

这一系列外患使得晋朝统治者难以集中力量来应对分裂势力的挑战。

二、晋朝的分裂过程晋朝的分裂过程可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1.西晋时期晋愍帝晋炀(公元372年-396年在位)开始,内部权臣的势力逐渐加强,晋朝的政权逐渐腐败。

同时,西晋时期还面临多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2.东晋时期当西晋灭亡后,南方士族势力乘机崛起,东晋时期正式开始。

东晋刘裕(公元420年-422年在位)取代晋愍帝,建立刘宋朝,标志着晋朝的正式终结。

此后的南朝宋、齐、梁等朝代相继出现,形成了南方的一系列政权。

三、南北朝的建立随着晋朝的分裂,南方出现了一系列割据政权,形成了南朝,而北方则逐渐形成了北朝。

南北朝的建立可追溯到刘裕建立宋朝的时期。

1.南朝时期刘裕建立的宋朝(公元420年-479年在位)是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其后又出现了南朝齐、梁、陈等朝代。

在南方,士族势力逐渐垄断政权,统治者的地位也较为稳固。

2.北朝时期北方出现的北朝,则是指鲜卑族和汉族为主的政权。

北魏(公元386年-534年在位)是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其后又出现了北齐、北周、隋朝等朝代。

东晋西晋历史简介

东晋西晋历史简介

东晋西晋历史简介
东晋时期的历史简介:
东晋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317年到420年的一个朝代,以章武帝
刘秀统治,史称东晋。

东晋是在诸葛亮死后三国时期最后一个王朝,是以
秦晋两朝为基础形成新朝代,古称“晋”。

东晋朝代的建立使新朝代政治
和文化获得了重大突破,文学、哲学、医学、数学等科学文化的发展也显
著提高。

其中,王羲之和《楚辞》的创作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新的高潮。

东晋的历史也创造了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及东亚几千年来的思
想文化发展。

西晋时期的历史简介:
西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265年到317年的一个朝代,以高帝刘
恒统治,史称西晋。

它是以前董西晋王朝为后盾,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形式。

西晋凝聚了三国后期的社会精英,以佛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对文学、哲学、音乐等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西晋在历史上,文学有《史记》《楚辞》等;哲学有法家、儒家、道家、兵家等学派;科学有年史,算术、天文、药理等。

西晋时期的历史文化影响了中国及东亚几千年来的思想文化
发展。

晋朝的文化交流东晋与西晋的差异与联系

晋朝的文化交流东晋与西晋的差异与联系

晋朝的文化交流东晋与西晋的差异与联系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这两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差异和联系,特别是在文化交流方面,东晋与西晋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活跃。

首先,在文化发展方面,东晋和西晋都吸收了前朝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

东晋时期,受到南方文化的熏陶,注重文人雅士的修养,兴起了“洛阳纸贵”的文化盛况。

在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上,东晋文化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的江南风格。

而西晋则注重典章制度的整顿和发展,推崇儒家思想,鼓励士人治国平天下。

在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上,西晋文化追求稳重典雅的风格。

其次,在文化交流方面,东晋与西晋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动,不少文人士子和名流从西晋流亡到东晋,带去了大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技巧。

例如,东晋时期的名士谢灵运就是在西晋时期兴起的“文学家族”的后裔,他以自身的才华和学识成为东晋文化的代表人物。

同时,东晋的士人也常常前往西晋的都城洛阳,与西晋的文化名流进行交流,互相借鉴提高。

这种文化交流无疑促进了两个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另外,东晋和西晋的文化也存在差异。

东晋是在战乱中崛起的,在地理环境和政治形势上与西晋存在差异。

东晋文化在南方长江流域繁荣发展,受到了南方水乡文化的影响,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而西晋则位于黄河流域,其文化更多地受到北方汉族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儒家思想的传承。

这种地理差异和文化倾向的不同,使得东晋和西晋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综上所述,东晋与西晋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着差异与联系。

它们各自借鉴前朝文化,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格,同时也通过人员流动和交流促进彼此的繁荣与发展。

这种文化交融和互动,为晋朝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晋朝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晋朝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晋朝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晋朝晋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南北朝”之一。

晋朝的正式建立者是司马炎,他消灭了曹魏政权后,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

晋朝共经历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西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结束。

司马炎成为西晋的建立者,并且自立为帝,国号为晋。

西晋的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和军事家。

1. 统一中国:西晋在建立初期就成功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时期。

2. 政治、军事和文化繁荣:西晋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王导、郭泰等。

同时,八王之乱的结束为西晋的政治稳定打下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出现了摹仿古代文学的“晋风”,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五胡乱华:西晋晚期,五胡族群开始大规模侵扰中原地区,战乱频生,国力衰弱。

二、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东晋是西晋的衰落后所建立的政权,东晋时期政权虽然不断更迭,但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首位皇帝: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他自立为帝,史称晋元帝。

东晋政权定都建康(现在的南京市),国号仍为晋。

2. 政治动荡:东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由于腐败和分裂等原因,东晋政权面临着种种挑战。

3. 文化繁荣:东晋时期文化得到了较为积极的发展,如范晔编写的《后汉书》,陆机创作的乐府诗等都是当时的杰出作品。

江东世家的文化也备受推崇。

4. 北方民族侵袭:东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对东晋政权造成了巨大威胁。

晋朝虽然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但仍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不仅对政治、军事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为之后南北朝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尽管东晋政权在420年被刘宋所代替,而晋朝的影响力仍然深远,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晋朝政治制度

晋朝政治制度

晋朝政治制度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东晋存在于公元317年至420年,而西晋则存在于公元265年至316年。

以下是对晋朝政治制度的简要介绍:
1. 东晋政治制度:
- 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他废除了西晋末年的僭位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东晋。

- 东晋时期实行的是相对比较宽松的封建制度,官僚体系主要包括尚书省、中书省等。

- 东晋时期,政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它的政治体制相对比较混乱,社会动荡,分权割据,形成了一些类似封建国家的小政权。

2. 西晋政治制度:
- 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他废黜三公而设立九卿,确立了以司马氏家族为核心的专制体制。

- 西晋时期,政权相对较为稳定,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制度。

九卿制度作为中央官制的基石,设置了九个卿 各类官员)来协助君主进行管理。

- 西晋时期,虽然中央集权比较强大,但也出现了一些豪族势力,如王济之乱等,这表明在中央集权的同时,地方势力依然存在。

总体而言,东晋和西晋时期,中国政治制度都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采用了类似的封建政治体制,但实际上由于社会动荡、内乱等原因,政权变迁频繁,政治制度并不十分稳定。

西晋相对于东晋来说,政权更为稳定,中央集权更强大,但在地方势力的影响下,也存在一
定的动荡局面。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历史教案)教案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历史教案)教案

第23课西晋和东晋(历史教案)教案第23课西晋和东晋河北玉田城关中学刘雅芹(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晋短期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

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和联系。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①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②通过对淝水之战双方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

教学难点:内迁的各族。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①我国三国鼎立时期有哪三个国家?各在什么时间建立?都城在哪儿?开国皇帝是谁?②在魏、蜀、吴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为什么?2.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指出:由于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日益强大,这就为三国历史的最终结束棗西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3.讲授新课(板书)第23课西晋和东晋学生阅读课前提示。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280—3____年)(板书)1.统一过程:(板书)是分三步完成,可按图示讲解。

(见板书设计)。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

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让学生看《西晋的疆域》图。

那么西晋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呢?可引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西晋和东晋(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晋的短期统一;内迁的各族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两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的进一步交往,促使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共同进步。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淝水之战中东晋胜利和前秦失败的原因。

战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①指导学生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提高辩证地看问题和归纳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淝水之战”,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淝水之战。

难点: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东晋胜利原因的分析。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怎样?2.导入新课挂出《三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图示,教师归纳:魏——广屯田、修水利、造翻车;蜀——修堤堰、织蜀锦、和西南夷;吴——垦荒地、造船舶、通夷洲。

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国力日益强大,而后来南方吴、蜀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逐渐衰落。

从而导致后来的西晋短期统一。

3.讲授新课一、西晋的短期统一(板书)(一)司马氏势力的发展(板书)讲述:曹垩建魏得到大将军司马懿的支持,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

曹丕死后,司马懿和年轻的皇室曹爽共同辅佐。

(指导学生看插图),这是司马懿装病的形象。

曹爽见司马懿的权势一天天扩大,企图削夺司马懿的权柄。

司马懿以退为攻,以年老多病为掩护,居住家中,装病不上朝。

曹爽派亲信去刺探情况,司马懿故意让两个侍女挽扶见使者,并装出病严重,言语荒唐,说不上几句话就气喘吁吁,好像命在旦夕,骗得曹爽对他完全失去了警惕。

司马懿就同儿子加紧策划,于249年发动政变,夺了曹爽兵权,将他处死。

提问:司马懿父子是怎样逐渐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的?(指导学生看小字内容,讨论)教师归纳:司马氏掌握魏国军政大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①司马懿和年轻的皇室曹爽共同掌权时,司马懿的权势一天天增大;②司马昭当政期间,时时露出篡位野心,魏帝决心除掉他,结果,魏帝还没有来得及下手,反被司马昭杀死。

③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

(二)司马氏灭蜀,代魏,灭吴(板书)(挂图《西晋的疆域》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140页第二、三自然段。

)问题:西晋是怎样实现短期统一的?(学生答出:263年,魏灭了蜀。

)教师补充:三国中魏的实力最强,而南方的蜀和吴,由于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国力日渐衰落,其中蜀衰败最快,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兵18万三路入蜀,(挂出《西晋、东晋、十六国》图示,指图示),终于灭掉蜀。

(学生再答:265年,晋代魏。

)教师补充:魏国自曹丕的儿子曹睿死后,大权就落在了司马氏的手里。

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即司马昭的儿子魏国权臣司马炎夺取魏的政权,自称皇帝(即晋武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历史上叫作西晋。

(学生又答:280年,晋灭吴。

)教师补充:吴国在孙权死后,政治十分腐朽,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很尖锐,晋朝利用这一有利形势,280年灭掉吴。

小结后同学复述: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晋建立了一个短期统一的王朝。

西晋的统一,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提问:西晋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归纳学生回答:西晋的统一原因:①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

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逐渐衰落;②统一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强调统一过程是分三步完成的:①是魏灭蜀;②是废魏帝建西晋;③是西晋灭吴。

指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280年,定都洛阳,两个年代,都城名称都应记住。

插图《晋持刀盾俑》的画面上一人握刀,一人持盾,这正是西晋以武力统一南北的典型写照。

二、八王之乱(板书)(这部分课文为小字,可略讲)讲解:西晋虽然暂时统一了全国,但为期甚短,从280年算起到316年灭亡止(提问学生:西晋王朝统一了多少年?)总共37年。

究其原因:(一)西晋皇室和豪贵的昏庸腐败。

西晋的主要统治集团都是豪门大族,而这阶层本身就很腐朽。

司马炎自己有宫女近万人,日夜饮酒作乐,不问政事,他的儿子晋惠帝是个白痴,迟钝昏庸。

指导学生看插图——《西晋对坐书写陶俑》:图为对坐书写的陶俑。

这是在湖南长沙发现的晋永宁二年墓砖里,这里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俑,书写陶俑是其中一部分。

这些陶俑显示出墓主人生前仆从众多;《西晋统治阶级豪华生活》图,为甘肃嘉峪关晋墓壁画,反映统治阶级安乐的情景;《西晋陶谷仓》,此青瓷谷仓为安徽当涂出土,谷仓上都有两层庄园式的建筑,形象地显示了当时地方住宅的豪华。

这些图都形象地反映了西晋统治阶级的豪华。

而另一图《西晋劳动人民的生活》,出自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为当时劳动人民。

其中一人正在扶犁耕作,形象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艰辛。

归纳:皇室腐朽豪贵昏庸腐化,上层社会风气非常腐败。

劳动人民则勤劳贫困。

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是西晋很快衰亡的原因之一。

可是晋武帝认为,曹魏政权所以被司马氏篡夺,是因为曹氏不分封同姓诸侯王,皇室缺乏屏藩的缘故。

于是,便在公元265年,大封皇族27人为王。

这些诸侯王都有封他,拥有武装,而且,王国内的大小文武官吏都由诸侯自己选任。

不少诸侯王还兼领中央或地方的军政大权。

这样,各诸侯王国就形成了晋朝内部的强大割据势力,为争夺中央政权,出现“八王之乱”。

(二)八王之乱。

晋惠帝当政期间,西晋统治阶级内部,太后与皇后,皇后与太子,中央与诸侯王,诸侯王与诸侯王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

从公元291年起,先后有八个诸侯王,为争夺中央权力而相互攻杀,历时16年之久。

历史上称这次战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

洛阳周围13岁以上男子被迫当兵或服徭役,米价贵到一万钱一石。

人民流离四散。

教师补充:诸王在混战中还利用少数民族贵族助战。

八王之乱的危害:①“八王之成”长达16年之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劳动人民大量破产逃亡,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民。

②“八王之乱”使西晋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此衰落下去。

③“八王之乱”后,西晋统治衰落,西部北部的匈奴、鲜卑人大量地涌入内地,大河南北,为匈奴、鲜卑贵族所统治。

最后终于导致西晋政权的灭亡。

三、内迁的各族(板书)(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内迁(板书)指出: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

历史上称他们为“五胡”。

这些少数民族,早从东汉时候起,他们就陆续内迁,同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

经三国到西晋,他们已大量进入内地接受西晋王朝的统治。

(《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图》学生对照图标出)匈奴族——今山西中部、南部;羯族——今山西东南部;鲜卑族——今长城以南及山西一带(东起辽东、西迄青海的塞外);氐族——今甘肃东南部、东部和陕西;羌族——今陕西、甘肃。

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达到几百万。

(结合《胡床》以及《椅子、方凳、园凳》等图以及小字部分讲解),归纳: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汉族杂居相处,互相学习,逐渐融合,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他们对祖国北方的生产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内迁各族不但受到西晋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且还遭受民族歧视的痛苦。

(二)西晋统治者压迫内迁各族(板书)西晋政权除了要各少数民族人民缴纳重税外,还向他们征兵派役,掠卖为奴(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指出少数民族被掠卖为奴的史例。

)不少人陷于破产的境地,沦为流民。

民族矛盾也激化了。

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导致了少数民族人民起兵反晋。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思考:(1)从东汉到魏晋少数民族内迁,内迁各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接触中,互相学习,逐渐融合,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这是历史的进步。

(2)怎样分析内迁各族反晋的性质?分析归纳:西晋末年少数民族的反晋斗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各族人民的反晋起义,其性质是反西晋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正义斗争。

他们和汉族人民共同作战,打击了西晋王朝的腐朽统治。

另一部分是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利用人民反晋起义而进行的向晋王朝争夺统治权的反晋活动。

这些少数民族贵族为了满足其奴役和虐杀他族人民的欲望,鼓动本族人民残杀汉族人民,扩大民族矛盾,造成了民族间的隔阂和仇杀,这是违反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的。

但流民起义,有力地打击了西晋的腐朽统治。

刘渊起兵正属于后者。

(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和西晋的灭亡(板书)八王之乱、石勒起义反晋和刘渊起兵反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崩溃。

教师:这是西晋灭亡的原因。

(讲述):西晋末年,匈奴首领刘渊在北方举起反晋旗帜,于公元304年在左国称帝建汉,刘渊死后,匈奴兵攻占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虏晋怀帝,杀死官民几万人。

316年,匈奴兵又攻占长安俘虏了西晋的皇帝——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

(组织学生按课本提供的思考题讨论。

“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归纳:①西晋统治集团腐朽,造成“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衰落;②西晋统治者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压迫,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各族人民纷纷掀起反晋斗争,导致西晋灭亡。

西晋从统一至灭亡,总共37年,是一个短命王朝。

四、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板书)(一)十六国的建立(板书)(挂《十六国》简图),对照教材,“西晋结束以后,黄河流域的各族统治者互相混战。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

历史上把北方的主要国家,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注意“主要”、“北方的”、“西南地区的”字句,要学生知道①十六国的多数政权都是少数民族首领建立起来的,十六国不都在北方。

②十六国时期战争频繁,北方的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民饱尝了苦难。

③北方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加速了民族融合。

④4世纪到5世纪前期是指从公元304年刘渊建汉,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对照图分析出记忆规律。

(二)东晋的建立(板书)讲述:西晋末年,许多北方人为逃避战祸迁往南方。

317年,以王导为首的南下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同江南的大地主一起,拥戴晋朝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建都建康,历史上叫作东晋。

东晋偏安东南。

(三)祖逖北伐(板书)(课文为小字,可略讲)讲述: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为逃避民族压迫,纷纷逃到江南。

南迁的北方人思念故土,要求北伐,反抗少数民族贵族的统治,希望晋朝能恢复中原。

祖逖就是当时力主北伐恢复中原的代表人物。

(教师讲“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思考祖逖北伐中途而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东晋政权的阻挠和牵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