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和东晋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西晋和东晋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西晋的短期统一;内迁的各族和西晋的灭亡,十六国和东晋的建立;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两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的进一步交往,促使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共同进步。

②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人心的向背是淝水之战中东晋胜利和前秦失败的原因。战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指导学生分析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提高辩证地看问题和归纳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淝水之战”,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淝水之战。难点: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东晋胜利原因的分析。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怎样?

2.导入新课挂出《三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图示,教师归纳:魏——广屯田、修水利、造翻车;蜀——修堤堰、织蜀锦、和西南夷;吴——垦荒地、造船舶、通夷洲。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国力日益强大,而后来南方吴、蜀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逐渐衰落。从而导致后来的西晋短期统一。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短期统一(板书)

(一)司马氏势力的发展(板书)讲述:曹垩建魏得到大将军司马懿的支持,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曹丕死后,司马懿和年轻的皇室曹爽共同辅佐。(指导学生看插图),这是司马懿装病的形象。曹爽见司马懿的权势一天天扩大,企图削夺司马懿的权柄。司马懿以退为攻,以年老多病为掩护,居住家中,装病不上朝。曹爽派亲信去刺探情况,司马懿故意让两个侍女挽扶见使者,并装出病严重,言语荒唐,说不上几句话就气喘吁吁,好像命在旦夕,骗得曹爽对他完全失去了警惕。司马懿就同儿子加紧策划,于249年发动政变,夺了曹爽兵权,将他处死。提问:司马懿父子是怎样逐渐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的?(指导学生看小字内容,讨论)教师归纳:司马氏掌握魏国军政大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

①司马懿和年轻的皇室曹爽共同掌权时,司马懿的权势一天天增大;

②司马昭当政期间,时时露出篡位野心,魏帝决心除掉他,结果,魏帝还没有来得及下手,反被司马昭杀死。

③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

(二)司马氏灭蜀,代魏,灭吴(板书)(挂图《西晋的疆域》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140页第二、三自然段。)问题:西晋是怎样实现短期统一的?(学生答出:263年,魏灭了蜀。)教师补充:三国中魏的实力最强,而南方的蜀和吴,由于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国力日渐衰落,其中蜀衰败最快,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兵18万三路入蜀,(挂出《西晋、东晋、十六国》图示,指图示),终于灭掉蜀。(学生再答:265年,晋代魏。)教师补充:魏国自曹丕的儿子曹睿死后,大权就落在了司马氏的手里。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即司马昭的儿子魏国权臣司马炎夺取魏的政权,自称皇帝(即晋武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历史上叫作西晋。(学生又答:280年,晋灭吴。)教师补充:吴国在孙权死后,政治十分腐朽,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很尖锐,晋朝利用这一有利形势,280年灭掉吴。小结后同学复述:三国鼎立的局

面结束了,晋建立了一个短期统一的王朝。西晋的统一,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提问:西晋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归纳学生回答:西晋的统一原因:

①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逐渐衰落;

②统一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的愿望。强调统一过程是分三步完成的:①是魏灭蜀;

②是废魏帝建西晋;③是西晋灭吴。指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280年,定都洛阳,两个年代,都城名称都应记住。插图《晋持刀盾俑》的画面上一人握刀,一人持盾,这正是西晋以武力统一南北的典型写照。二、八王之乱(板书)(这部分课文为小字,可略讲)讲解:西晋虽然暂时统一了全国,但为期甚短,从280年算起到316年灭亡止(提问学生:西晋王朝统一了多少年?)总共37年。究其原因:

(一)西晋皇室和豪贵的昏庸腐败。西晋的主要统治集团都是豪门大族,而这阶层本身就很腐朽。司马炎自己有宫女近万人,日夜饮酒作乐,不问政事,他的儿子晋惠帝是个白痴,迟钝昏庸。指导学生看插图——《西晋对坐书写陶俑》:图为对坐书写的陶俑。这是在湖南长沙发现的晋永宁二年墓砖里,这里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俑,书写陶俑是其中一部分。这些陶俑显示出墓主人生前仆从众多;《西晋统治阶级豪华生活》图,为甘肃嘉峪关晋墓壁画,反映统治阶级安乐的情景;《西晋陶谷仓》,此青瓷谷仓为安徽当涂出土,谷仓上都有两层庄园式的建筑,形象地显示了当时地方住宅的豪华。这些图都形象地反映了西晋统治阶级的豪华。而另一图《西晋劳动人民的生活》,出自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为当时劳动人民。其中一人正在扶犁耕作,形象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艰辛。归纳:皇室腐朽豪贵昏庸腐化,上层社会风气非常腐败。劳动人民则勤劳贫困。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是西晋很快衰亡的原因之一。可是晋武帝认为,曹魏政权所以被司马氏篡夺,是因为曹氏不分封同姓诸侯王,皇室缺乏屏藩的缘故。于是,便在公元265年,大封皇族27人为王。这些诸侯王都有封他,拥有武装,而且,王国内的大小文武官吏都由诸侯自己选任。不少诸侯王还兼领中央或地方的军政大权。这样,各诸侯王国就形成了晋朝内部的强大割据势力,为争夺中央政权,出现“八王之乱”。

(二)八王之乱。晋惠帝当政期间,西晋统治阶级内部,太后与皇后,皇后与太子,中央与诸侯王,诸侯王与诸侯王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从公元291年起,先后有八个诸侯王,为争夺中央权力而相互攻杀,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这次战乱为“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30多万人参战,死伤10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男子被迫当兵或服徭役,米价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流离四散。教师补充:诸王在混战中还利用少数民族贵族助战。八王之乱的危害:

①“八王之成”长达16年之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劳动人民大量破产逃亡,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民。

②“八王之乱”使西晋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从此衰落下去。

③“八王之乱”后,西晋统治衰落,西部北部的匈奴、鲜卑人大量地涌入内地,大河南北,为匈奴、鲜卑贵族所统治。最后终于导致西晋政权的灭亡。

三、内迁的各族(板书)

(一)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内迁(板书)指出: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上称他们为“五胡”。这些少数民族,早从东汉时候起,他们就陆续内迁,同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经三国到西晋,他们已大量进入内地接受西晋王朝的统治。(《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图》学生对照图标出)匈奴族——今山西中部、南部;羯族——今山西东南部;鲜卑族——今长城以南及山西一带(东起辽东、西迄青海的塞外);氐族——今甘肃东南部、东部和陕西;羌族——今陕西、甘肃。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达到几百万。(结合《胡床》以及《椅子、方凳、园凳》等图以及小字部分讲解),归纳:这些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