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第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保健

《学前卫生学》学案2016.05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健预习印象一、填空1、自我概念包括:2、研究显示,儿童自尊的产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在儿童生活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
3、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是。
4、幼儿问题行为矫正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5、采用小红花、五角星等物品作为计数工具,每当儿童出现一个良好行为就获得一定数量的物品,当物品积累到一定数量,可换取一个孩子喜欢的强化物。
这种方法是6、在社会情境中,个体不与他人交往、游戏,而只是一个人独自打发时间的行为是7、幼儿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教师应8、情绪障碍的行为有9、儿童做噩梦并伴有紧张、害怕、呼吸心跳加速、出汗等症状,通常患儿醒后对梦境多能回忆,醒后长时间不能入睡。
这是10、引起“口吃”的因素11、多动症属于儿童心理障碍中的12、感觉统合失调属于儿童心理障碍中的13、孤独症又称,是以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14、孤独症的症状有。
二、判断和改错:1、媒体对学前儿童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2、行为疗法的实施步骤包括调查评估、设计矫正方案、实施矫正、对实施效果评估等。
3、儿童的害羞行为通常是指儿童在陌生环境中因羞于与陌生人交往而表现出的退缩行为,但在熟悉环境中表现正常。
4、梦游一股发生在浅睡眠阶段。
5、梦游应及时治疗。
6、通常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7、游戏疗法是幼儿问题行为矫正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
8、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环境是儿童建构知识的基础。
9、预防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发生的关键是重视幼儿的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发展。
10、学前儿童焦虑症表现出来的紧张和恐惧往往有具体的指向。
11、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因大脑神经传递功能失常,导致儿童在视觉、听觉等某一方面出现通路障碍,使机体无法顺利接收、解释各种信息并做出反应的一种现象。
6.2.1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1、该幼儿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心理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不能静坐、冲动任性,以上表现可 以推测,该幼儿为多动症。 有攻击行为,对待小动物残忍,则说明该幼儿有攻击性行为。 (2)多动症产生的原因复杂,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攻击性行为可能是由于幼儿感受到挫折、威胁、羞耻或不满。其次 是因为家长幼儿过于溺爱,造成幼儿任性、霸道。还有可能是幼儿的生 活环境中经常有攻击性行为出现,导致其模仿。 2、针对该幼儿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矫治: (1)对多动症幼儿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指导,多鼓励表扬他们,不断 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加强动作练习。 也可进行注意力训练,难度根据幼儿完成情况增减。 (2)幼儿发作时,可暂不予理睬,待其行为自行消退后给予说服教 育。 教师应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 对待挫折。
(2)原因:
多数是由于受惊、紧张、恐惧、生气等精神因素引起的防卫性反应。 常见于某些比较敏感、胆小、羞怯、体弱的幼儿。 女孩多于男孩。
(3)矫正:
一方面消除精神紧张因素的影响,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和 活动。 另一方面不要对其予以过分注意,避免逼其讲话而进一步造成情绪紧张,鼓励 幼儿多参加各种活动。 情形较严重的幼儿,可以请儿童精神科医生帮助治疗。
(2)原因:
年龄较小幼儿因为认知水平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往往会 出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导致无意说谎。 有的幼儿为了得到表扬、奖励或逃避、处罚,故意编造谎言,属于有意说谎 。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优质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定义与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及对策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1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三章: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3.1 教学目标学会识别常见心理卫生问题掌握心理卫生问题的评估方法3.2 教学内容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概述心理卫生问题的评估方法与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3.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展示第四章: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4.1 教学目标学会制定针对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了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方法4.2 教学内容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概述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方法与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提高解决实际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5.2 教学内容案例分析与实践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个人反思报告第六章:焦虑症识别与对策6.1 教学目标了解焦虑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焦虑症的表现掌握针对焦虑症的干预对策6.2 教学内容焦虑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焦虑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焦虑症的干预对策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七章:抑郁症识别与对策7.1 教学目标理解抑郁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掌握针对抑郁症的干预对策7.2 教学内容抑郁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抑郁症的干预对策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八章:多动症识别与对策8.1 教学目标掌握多动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了解针对多动症的干预对策8.2 教学内容多动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多动症的干预对策8.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九章:自闭症识别与对策9.1 教学目标理解自闭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自闭症的表现掌握针对自闭症的干预对策9.2 教学内容自闭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自闭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自闭症的干预对策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章:亲子关系问题识别与对策10.1 教学目标掌握亲子关系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亲子关系问题的表现了解针对亲子关系问题的干预对策亲子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类型亲子关系问题的表现与识别针对亲子关系问题的干预对策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一章:攻击行为识别与对策11.1 教学目标了解攻击行为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掌握针对攻击行为的干预对策11.2 教学内容攻击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与识别针对攻击行为的干预对策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二章:分离焦虑识别与对策12.1 教学目标理解分离焦虑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掌握针对分离焦虑的干预对策12.2 教学内容分离焦虑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分离焦虑的干预对策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三章: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识别与对策13.1 教学目标掌握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表现了解针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干预对策13.2 教学内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干预对策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四章:睡眠问题识别与对策14.1 教学目标了解睡眠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睡眠问题的表现掌握针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对策14.2 教学内容睡眠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睡眠问题的表现与识别针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对策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五章:总结与实践指导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与对策学会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卫生干预计划提高实践操作能力15.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总结个性化心理卫生干预计划的制定实践操作指导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1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小组报告个人实践反思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这一主题,内容涵盖了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方法,以及具体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一、教案简介《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适用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大班课时安排:每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识别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对策。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2.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表现3. 识别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方法4. 针对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识别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对策。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和应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识别和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识别和应对心理卫生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实践操作法:模拟情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应对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重点内容。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入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3. 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表现: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如焦虑、抑郁、分离焦虑等,并展示相应的表现。
4. 识别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包括观察、沟通和评估的方法。
5. 对策分享:讲解针对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如心理干预、家庭教育和环境调整等。
七、案例分析与讨论1. 案例展示:呈现一个实际的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案例,可以是视频、故事或图片。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一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第四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性因素第三章托幼机构中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精神压力第二节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节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四节与品行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五节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工具第五章对学前特殊儿童需求和教育的评估第一节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需求评估的准备第二节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需求评估的实施第三节学前特殊儿童学习能力评估中的概念第四节学前特殊儿童学习能力评估的主要工具第六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概述第一节心理辅导概念第二节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第四节心理辅导基本过程第七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三种基础理论及方法第一节精神动力学理论和精神分析疗法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和行为疗法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和来访者中心心理辅导第八章个体心理学理论及辅导方法第一节个体心理学的总体论第二节个体心理学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法第九章沟通分析理论及辅导方法第一节沟通分析的辅导的总体论第二节沟通分析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向第十章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理论及方法第一节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总体论第二节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法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第二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三种理论第三节托幼机构中的心理辅导第十二章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辅导的主要方法第一节游戏疗法第二节沙箱疗法第三节行为治疗法第四节团体疗法第五节家庭疗法第十三章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第一节学前特殊儿童概述第二节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第三节给学前特殊儿童的家长和教师的心理支持第十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托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含义1.广义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本属医学范畴,最早来自对精神病性质的研究和治步以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讲义 第三章

第三章托管机构中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精神压力一、精神压力状态与学前儿童的身心适应(一)精神压力状态的概念(识记)1.不同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对精神压力状态的定义,常因研究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有差异。
塞里、阿克斯。
2.交互作用理论(1)拉扎鲁斯的定义拉扎鲁斯等人从交互作用理论出发,曾给精神压力状态下了这样的定义:“精神压力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它取决于人对加重或超出其负荷的危机及其完好状态的评估。
(2)交互作用理论的核心人对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满足的知觉,以及对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的知觉,是形成精神压力状态的根源,知觉到的要求同人对自己满足要求能力之间出现不平衡,就会产生精神压力。
(二)精神压力与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领会)1.生理指标的变化(1)梅耶的链球菌感染的研究儿童对链球菌感染的情况与情绪紧张事件的增加的水平明显相关,并与上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明显相关。
(2)与精神压力有关的其他疾病精神压力与儿童期的许多躯体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联系。
2.心身疾病是躯体疾病或一种综合症,它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可能有器质的倾向,与也个体特征和其所处的环境有关,但更多的是与个体遭受过过度或过强的精神压力刺激有关。
(三)精神压力与学前儿童的心理适应1.适应的定义适应,指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既包括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也包括个体作用于环境。
心理适应不良的学前儿童,其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及生活能力都会出现障碍,行为表现超出了对心理刺激的正常和应有的反应范围。
2.科温的研究科温等人的研究证实了精神压力与儿童的一般心理适应与情绪失调和与行为障碍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说,学前儿童经历较多的心理紧张,可能会导致其心理适应不良。
(四)对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状态的评估1.社会性重新调整计量表50-60年代,以霍姆斯等人为首的一批学者精心修订了能直接和定量地测定人的精神压力的“社会性重新调整计量表”(识记)2.科亭顿生活事件计量表70年代,科亭顿依据了“社会性重新调整计量表”的样式和计分方法发展了适用儿童的“科亭顿生活事件记录表”,用以直接和定量地测定儿童的精神压力状态。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1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1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简答一、对儿童基本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机?P2181、儿童的个体外在冲突较强烈时。
2、儿童的个体内在冲突较强烈时。
3、自我意识产生模糊时。
4、对环境缺乏认识时。
5、缺乏生活和学习技巧时。
二、举例说明对儿童进行正面抚慰的方法和意义?P177正面的抚慰常通过互补性沟通来实现,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欣赏,或者可以给予赞美及正面的反馈。
这些反馈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明显易懂的手势或者眼光。
积极倾听是一个人能给予另外一个人最好的一种抚慰。
正面的抚慰能促进儿童产生“我行----你也行”的生活地位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最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
三、简述儿童生命风格的含义?P157所谓“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和习惯反应。
生命风格的分析包括个体在遇到挫折时的习惯反应、个体对责任的习惯反应以及个体在面对需要主动出击的情景时的反应。
个体风格是环境和遗传之间的互动产生的。
四、简述儿童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论述也有)P114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不同首先,对服务对象的称呼不同。
在心理辅导中,把心理辅导的对象成为“来访者”,而在心理治疗中,把治疗的对象成为“患者”。
其次,服务对象的程度不同。
接受心理到的“来访者”,一般所受的困扰较轻,所受到的心理干扰面积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所受的困扰较严重,所受到的心理干扰面积较广,持续时间也较长。
最后,服务对象的来源不同。
接受心理辅导的“来访者”一般出自自愿而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一般是由家长或者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异常情况,在接受专门的诊断之后才被列为接受心理治疗的对象。
2、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不同首先,表现在辅导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来访者”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而心理治疗中是治疗师与“患者”治疗者与接受治疗者的关系。
其次,表现在实施内容的关系不同。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模拟试卷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模拟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它的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__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___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2、弗洛伊德将个体心性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___肛门期_、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3、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班杜拉的__社会学习__________理论。
4、个体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家__阿德勒____创立的。
5、沟通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达到“_我行-你行__”的生活地位。
6、完整治疗法是由_皮尔斯___倡导和建立的一种心理辅导法。
7、精神动力学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____超我___。
8、社会学习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___注意、记忆、认同和定型。
9、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_感觉运动期_、前操作期、操作期和形式期四个阶段。
10、说谎有__有意说谎___和无意说谎之分。
3、沟通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__艾瑞克·伯恩___提出的。
5、在沟通分析中,将人格分为P,A,C三种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即“父母”,“成人”以及“___儿童__”三者。
10、精神动力学是____弗洛伊德__创始的理论。
9、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共有105个项目,分别测查了应人能、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和粗动作能4个方面的能力。
7、研究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方法有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
1、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统计学的标准、病理学的标准、理想状态的标准和适应过程的标准。
2、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以及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
8、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有冲突、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机构状况和心理创伤。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2、治疗
• 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在治疗上主要采用神经营养治疗,促进大脑发育,完
善语言功能。 • 另外,情境——言语训练可有效开发语言功能。
三、睡眠障碍
• (一)夜惊 • 夜惊症常见于2-5岁儿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表现为突然惊叫、 哭闹、惊恐表情、手足乱动、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 • 每次夜惊发作可持续1-10分钟,发作过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一般随 着年龄增长,夜惊可自行消失。
慢就会好的。
2、预 防
•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睡眠卫生
• (2)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惊吓孩子 • (3)白天适度控制孩子的活动量 • (4)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二)梦魇
梦魇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恶梦,梦中见到 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怕的事情,如被猛兽 追赶,突然跌落悬崖等,因而呼叫呻吟, 突然惊醒,醒后仍有短暂的意识模糊、情 绪紧张、心悸、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等。
2、 矫正
• • 口吃治疗有其时间性,最佳治疗时期应在6岁之前。 (1)要让孩子放松,必要时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安定类、抗焦虑类、抗 抑郁类等药物来配合治疗。 • (2)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 。 • (3)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语言发育迟缓
•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小儿两岁时尚不能说单字,或至3岁时尚不能说短语。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
•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次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 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 发展成最佳状态”。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广义和狭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演变,提倡心理健康一般以是1792年皮耐尔提出的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为历史起,以及中国与国外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的由来及历史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判断标准:心理健康的特征和统计学、病理学、理想状态及适应过程的标准。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保健的意义:培养健全的人格,增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发挥学前儿童的更大心理效能。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改善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的环境、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指导,心理辅导和治疗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
4.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5.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三、本章思考题1.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哪些?2.反应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哪些?3.如何从儿童的情绪来判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4.如何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一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一、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式(霍门的生态模型,布鲁纳的健康公式),从注重生理原因到注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系统论观点揭示各种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因素(直接遗传,间接遗传和轻微遗传),遗传基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先天素质,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营养不良,患病或用药不慎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三、机体损伤或疾病,机体、特别是脑的损伤或疾病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辅导13章

第12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知识要点: ❖1.什么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P17) ❖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意义(P17、18) ❖3.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三个维度(P18)
第13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知识要点:
❖1.与品行有关的3个心理健康问题(P56)
❖2.理解概念和行为表现:攻击性行为、偷窃、 拒绝上园和出走
第34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五节 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知识要点:
❖1.与语言有关的3个心理健康问题(P59)
❖ 2.发展性语言障碍、发展性语音不清、口吃的行为表 现
第19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1.定义
❖2.罗杰斯的观点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1.自我认识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发展方向,自我评价中出现的 偏差
❖3.自我意识
第20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情绪的定义(广义和狭义) ❖(二)情绪的作用和影响
第21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四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性因素
知识要点: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3个社会性因素 (P30)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知识要点: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优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1.3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2.1 教案目标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方法。
让学生了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和特点。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2.3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分类。
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和特点。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3.1 教案目标让学生掌握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3 教学内容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第四章:家庭因素与学前儿童心理卫生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提高家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4.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3 教学内容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提高家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第五章:幼儿园因素与学前儿童心理卫生5.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提高幼儿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5.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5.3 教学内容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李立峰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保健

PRESCHOOL EDUCATION
2、情绪稳定愉快 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背景。 良好的 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协调性,表示人的身心处 于积极的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的儿童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对他人的爱心 和同情心。在他们身上,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感总是多于 消极情感,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 不安感。对待环境中的各种刺激能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符的适度反 应,逐渐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如果情绪太易变,反复无常,情 绪的表现与内心体验不一致或与外部环境不协调, 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PRESCHOOL EDUCATION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策略
1、培养儿童的自尊、社会性和自主性 2、家庭成员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养态度要一致,
3、要有鼓励儿童个人竞争技巧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PRESCHOOL EDUCATION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措施
出冷漠、自卑、孤僻、胆怯、执拗、依赖、吝啬和敌意等
不良的性格特征。
PRESCHOOL EDUCATION
6、自我意识良好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在
性格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小儿在语言中出现“我”时,就可 以说他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儿童,能了解 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他们身上积极的肯定 的自我观念占优势,对自己表现出自爱、自尊、自豪感;对他人则 表现出友善、同情、尊敬和信任。
事物。
PRESCHOOL EDUC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一般认为,(B 皮耐尔)在1792年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是提倡心理健康的历史起点。
2、空椅技巧是下列哪种心理辅导理论的辅导技巧( C、完整治疗理论)3、提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理论的是( D 皮亚杰)。
4、将“正常”看作平均状态,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程度变化,处于正态分布中间范围的属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这是心理健康判断标准中的( D 统计学标准)5、适合于人格测验中投射法的评估工具是( B 罗夏测验)。
6、人类行为遗传学工作者倾向于把人的行为遗传分为三大类,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C 隔代遗传)。
7、在拉扎鲁斯的儿童基本问题理论BASICID中,A指代的是( D 情绪 )。
8、布鲁姆在考察了影响个体或群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以后,提出了一个决定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HS=f ( E+AcHs+B+LS ),其中的LS表示( B 生活方式)。
9、个体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家( D 阿德勒)创立的。
10、依恋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鲍尔比)。
1、布鲁姆在考察了影响个体或群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以后,提出了一个决定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HS=f ( E+AcHs+B+LS ),其中的B表示( C 生物性因素)。
在心理辅导中,最重视通过儿童游戏来进行辅导的学派是( B 精神动力学)。
根据1993年美国弱智协会提出的定义,弱智儿童的智力低于(70 )。
4、由于母亲怀孕期间感染了病毒,引起胎儿发生了畸形,这属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中的( A 先天因素)5、个体心理学辅导理论的主要目标是( A 使儿童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6、在心理辅导中,最重视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塑造的学派是( C 行为主义)。
7、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身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三个方面,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 自我管理)。
8、根据沟通分析的辅导理论,好斗的儿童及罪犯、精神病患者大多属于下列那一种生活地位类型?(“我行——你不行”类型)9、提出精神压力的交互作用理论的是( B 拉扎鲁斯)10、沟通分析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C 波纳)提出的。
1、人本主义理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C. 罗杰斯)2、个体的“生命风格”是哪个理论强调的主要观点( D. 个体心理学理)3、考察了文化心理后,( B 斯科特)从自我感觉良好的角度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个特征。
4、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身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三个方面,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 自我管理)。
5、个体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家( D 阿德勒)创立的。
7、沟通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达到怎样的生活地位( B.我行——你行)8、学前儿童相信其他人的想法与做法均与他们自己的相同,这属于认知发展哪一方面的问题( B. 自我中心化的问题)9、空椅技巧是下列哪种心理辅导理论的辅导技巧( C、完整治疗理论)1、_______基于对儿童问题进行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问题归纳为BASIC ID七个基本问题,提出了儿童基本问题理论( A. 拉扎鲁斯)2、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环境因素( A. 染色体异常)3、人类行为遗传学工作者倾向于把人的行为遗传分为三大类,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C 隔代遗传)。
4、在心理辅导中,最重视通过儿童游戏来进行辅导的学派是( B精神动力学)。
8、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鲍尔比)9、“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是哪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D. 个体心理学理论)10、下列哪个不属于与品行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C. 口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2、将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儿童置于普通班级学习的形式,称为融合性保教。
3、无论自己的孩子怎样,即使无恶不作,当母亲的都会疼爱、包庇或袒护孩子,这被称为母性原理。
4、研究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方法有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
5、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共有105个项目,分别测查了应人能、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和粗动作能4个方面的能力。
6、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以及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
7、沙箱疗法(又称为箱庭疗法或沙盘疗法),是由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于1939年创立的儿童心理疗法。
8、为了便于研究,心理学家将动机冲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双重趋避式冲突。
9、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有动机冲突、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机构状况和心理创伤。
10、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理论主要有三个: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1、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12、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
13、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对服务对象的称呼不同,心理辅导的服务对象称为来访者,而接受心理治疗的是“患者”。
1、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古德依纳夫首次提出了绘人测验法。
2、班杜拉将社会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注意、记忆、认同、定型。
3、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联结叫依恋。
4、谈话法是通过与儿童和与儿童熟悉的人谈话,获取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得信息,从而初步估计儿童心理发育的水平,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5、沟通分析按类别来分,主要有三种互补型沟通、交叉型沟通、暧昧型沟通。
8、有效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家庭、托幼机构、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
9、特殊儿童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有教养问题、家庭维持、沟通问题和休闲活动等。
11、卡克赫夫提出,来访者在辅导过程中要经历自我探索、自我了解和自我行动三个阶段。
12、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1、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2、沙箱疗法(又称为箱庭疗法或沙盘疗法),是由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于1939年创立的儿童心理疗法。
4、特殊儿童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有教养问题、家庭维持、沟通问题和休闲活动等。
5、阿德勒认为人类的行为基本上可从男性化和女性化两个角度来看。
男性化代表力量和权力,女性化代表的是软弱和自卑。
10、防御机制是自我为抵抗强大压力及焦虑时所用的方法。
11、卡克赫夫认为来访者辅导过程中经历了自我探索、自我了解和自我行动三个阶段。
12、沟通分析按类别来分,主要有三种互补型沟通、交叉型沟通、暧昧型沟通。
13、托幼机构中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有电话咨询、面谈、连续面谈、团体面谈。
1、将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儿童置于普通班级学习的形式,称为融合性保教。
2、无论自己的孩子怎样,即使无恶不作,当母亲的都会疼爱、包庇或袒护孩子,这被称为母性原理。
3、来访者中心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个体成为更自主、更自发和更有自信的人。
7、当孩子做错事后,父亲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孩子,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父性原理。
8、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最终取决于他们的健康行为。
9、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统计学的标准、病理学的标准、理想状态的标准和适应过程的标准。
10、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操作期和形式期四个阶段。
三、判断题1、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沟通分析理论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形成“我行-你不行”的生活地位。
(×沟通分析理论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形成“我行-你也行”的生活地位。
)3、系统脱敏法是沟通分析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系统脱敏法是行为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4、韦克斯勒开创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之先。
(×格赛尔开创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之先。
)5、所谓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的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方式和习惯反映。
(√)6、自我评价过高可以让儿童获得成功感,自我评价过低,可以让儿童养成谦虚的美德,都会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自我评价中出现的偏差包括自我评价过高和过低,这两种偏差都会阻碍个性的健康发展。
)7、学前儿童的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要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并同时对其父母进行心理辅导。
(√)8、积极地适应不仅能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困扰和不安,还会使人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境地。
(√)9、心理辅导就是心理治疗的别称。
(×两者在服务对象的称呼、程度、来源上都不同。
)10、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1、攻击性行为是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攻击性行为是与品行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2、父性原理是“包容的机能”,母性原理则是“切断的机能”。
(×父性原理是“切断的机能”,母性原理则是“包容的机能”。
)3、妊娠期妇女的情绪状态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4、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以及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
)5、学前儿童的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要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并同时对其父母进行心理辅导。
(√)6、早期筛选量表(ESI)是一种对儿童心理健康进行诊断性评价的工具。
(×早期筛选量表(ESI)是一种对儿童心理健康进行筛选的工具)7、阳性强化法是指撤销促使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
(×消退法是指撤销促使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
)8、团体治疗一般适合在家庭进行。
(×团体治疗一般适合在托幼机构中进行。
)9、习惯性阴部磨擦是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习惯性阴部摩擦是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10、非指导性游戏治疗是从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的“患者中心治疗法”发展而来的。
(√)1、阳性强化法是指撤销促使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
(×消退法是指撤销促使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
)2、团体治疗一般适合在家庭进行。
(×团体治疗一般适合在托幼机构中进行。
)3、习惯性阴部磨擦是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习惯性阴部摩擦是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4、格赛尔开创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之先。
(√)5、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以及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