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合集下载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父亲被杀而陷入深深的悲伤和迷茫之中。

然而,剧中的主角却常常拖延不决,导致剧情发展令人焦虑。

这种拖延行为成为了这部戏剧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

他是一个深思熟虑、善于反思的人,常常对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感到困扰。

他对道德和伦理问题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不愿不加思索地行动。

他不希望轻易地对他人或事件下判断,而是需要获取足够的证据和信息来支持他的行动。

这种谨慎和犹豫使得他的行为往往拖延不决。

其次,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也是因为他对自己内心的纠葛和矛盾感。

他在剧中扮演了复仇者和思想家的角色,他对于自己是否有资格为父亲报仇感到犹豫。

他深受丹麦社会的道德约束,也对复仇这一行为产生了恐惧和犹豫。

他担心自己会践踏法律和伦理准则,却又无法抗拒对父亲复仇的需求。

这种内心的矛盾让他陷入了迟疑不决的状态,拖延了复仇的行动。

此外,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还与他对真相的追求有关。

他一直试图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继父克劳迪斯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然而,在他努力寻找证据的过程中,他也陷入了怀疑和不信任的境地。

他开始怀疑幽灵是否是真实的,是否可以相信幽灵所说的话,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智。

这种追求真相却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矛盾,使得他的行动不可避免地被拖延。

最后,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也可能与他对死亡的恐惧有关。

他常常陷入对死亡的思考和探索中,对死亡的本质和意义有着无法解释的迷思。

他思考着死亡是否是一个永恒的黑暗,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命运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似乎无法采取行动来面对自己的处境,从而导致了行动的拖延。

总的来说,哈姆莱特的行为延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谨慎和犹豫、内心的矛盾、对真相的追求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都使得他无法立即行动起来。

这种拖延行为使得剧情紧张度增加,也让观众对哈姆莱特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名词解释 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 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的延宕是指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主角哈姆雷特迟迟不采取行动的现象。

这一现象成为文学批评家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哈姆雷特的延宕现象以及它的深层含义。

首先,哈姆雷特的延宕表现为他迟迟不去实施复仇。

在戏剧中,哈姆雷特的父亲被悍妇克劳狄斯毒杀,他的灵魂托梦给哈姆雷特,要求他复仇。

然而,哈姆雷特却陷入了思考和犹豫中。

他不断地迟迟不决,推迟了行动。

这种迟疑被一些批评家解读为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内心的软弱和胆怯,而其他人则认为这是他对复仇行为的深思熟虑。

其次,哈姆雷特的延宕可能是源于他思辨的天性。

哈姆雷特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怀疑的人,他常常陷入对自己和人生的思考中。

他对自己的责任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并怀疑复仇是否真的是他想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他在莎士比亚的经典独白中问道:“是继续忍受这些,还是迎击一切幸福还是加倍斗争?”这种思辨的延宕使得哈姆雷特无法迅速行动,他需要时间来决定自己的道路。

此外,哈姆雷特的延宕也被解读为对复仇的道德困惑。

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心理折磨,还要考虑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哈姆雷特担心自己实施复仇行为是否符合道义,是否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和混乱。

他在与自己对话时将复仇视为“一种凶险的勇气”,同时又谈到了“因恶人碍好人的行动而正义复仇”。

这种内心的道德挣扎导致他无法立即行动。

最后,哈姆雷特的延宕还可以视为对死亡和人类存在的思考。

哈姆雷特在剧中多次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实质。

他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思考着人类的命运和存在的本质。

这种深度的思考使他无法仅仅通过行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他面对死亡的无可奈何和无奈,由此发展出了他对命运的无尽疑问。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的延宕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含义。

这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迟疑,而且是对复仇行为的反思、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以及对死亡和人类存在的深入分析。

哈姆雷特的延宕确实为整个戏剧增添了悬疑和紧张感,同时也使我们对人性和人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哈姆雷特延宕之分析

哈姆雷特延宕之分析

哈姆雷特延宕之分析杜娟(新闻091 05)西方文学界对《哈姆雷特》的批评大多集中在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延宕的分析评价上。

但众说纷纭,观点不一。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哈姆雷特性格上的延宕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日益冲击着民众的思想观念。

反映到《哈姆雷特》中,那是一个“颠倒错乱”的时代。

他原有的价值观和信念在冷酷的现实面前被打得粉碎,人性无法找到支撑的东西,所以只剩下了无奈。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

虽然他在剧中一出场就是一个身著黑衣、一脸肃穆的忧郁王子,但“剧前期”的哈姆雷特可是一个在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学学习的快乐王子,他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世界倏然改观: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却践登王位;父母亲的爱情理想又为改嫁的母亲所玷污;盛大的结婚笙乐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本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贵们纷纷向新王献媚邀宠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仅仅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难就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在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突然崩盘的境地下,怎能对他没有影响,他又怎能没有困惑和矛盾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性格上出现延宕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是由于复仇任务的艰巨性,延宕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仅是遵照父命去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肉体,而是要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会:而这一大堆污浊的瘴气,克劳狄斯是罪魁祸首,但老臣波洛涅斯、同学罗森克兰兹、吉尔德斯特恩等等,出于自己的私利,无不成为国王的帮凶。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剧中,“延宕”既造成了哈姆雷特在克劳狄斯祷告时错失为父报仇的良机,同时“延宕”又是剧中体现的多种不同价值冲突得以充分展开的过程。

如此,“延宕”既是哈姆雷特悲剧中的因果契机,同时又是各种价值要求实现自身的过程。

黑格尔正确地指出:“哈姆雷特固然没有决断,但是他所犹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么做。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哈姆雷特对复仇行动的回避归因于对世界透彻的了悟。

哈姆雷特认识到了人生不可摆脱的荒谬,因而相信任何活动“都不能对事物的永恒状况有所改变”;真正行动果敢的人,必定需要“一种幻象的帐幕”来欺骗自己延宕的原因之一:敌强我弱,敌在暗,我在明处---- 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

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他既是贤明的国王、英勇的战士,也是温柔的恋人和正直的父亲(1.2.143-46; 3.4.63-73),在他身上可以同时看到日神海披里安、战神马尔斯、甚至大神宙斯的影子。

对于哈姆雷特而言,这个形象(幻象)是与世界普遍的邪恶败坏相对立的另一极,支撑着自己的信仰大厦。

然而,鬼魂所揭示的另一个父亲形象却动摇了哈姆雷特的信仰,给他造成了比父亲之死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是鬼魂的开场白:“我是你父亲的灵魂,判定有一个时期要夜游人世,/ 白天就只能空肚子受火焰燃烧,/ 直到我生前所犯的一切罪孽,/ 完全烧净了才罢”(1.5.15-19;卞之琳译)。

在叙述完克罗迪斯谋杀自己的情节后,鬼魂又哀叹道:“我就这样在睡梦中由一个弟兄/ 一下子夺去了生命、王冠、王后!/ 就在罪孽深重里一命归天,/ 来不及举行圣餐礼、忏悔、涂膏,/ 来不及结一结清楚,就叫我算了帐,/ 不管我满头是未清未净的红尘”(1.5.82-87;卞之琳译)。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

浅析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在《哈姆雷特》中,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叔叔是怎样杀死自己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哈姆雷特自己的怀疑,但他并没有立即杀死叔叔,因为他不完全相信那鬼魂,认为那鬼魂也可能是恶魔,如果错杀叔叔,他会后悔。

于是,他就想其他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怀疑。

他利用一队演员,让他们来表演谋杀的情景。

如果确实是叔叔杀死了他父亲,他会做出一定的反应。

后来事实证明了叔叔的罪行,但是哈姆雷特还是没有采取行动。

当哈姆雷特去母亲的房间时,看到了叔叔在祈祷,他认为如果在叔叔祈祷时杀死他,叔叔就会被送上天堂,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依然没有采取行动。

在剧中,哈姆雷特的延宕非常明显。

除了哈姆雷特一直无法果断的为父报仇,剧中哈姆雷特所说的一些话也非常突出的体现了他的犹豫不决,例如他自言自语的说:“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戏剧中没有直接给出哈姆雷特犹豫的原因,但事实上有许多因素造就了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浅析其延宕的原因。

首先,哈姆雷特想要完美,害怕后悔。

在他看到鬼魂之前,他也怀疑他父亲的死亡,但是他也不确定。

当他看到了那鬼魂,鬼魂告诉他其父亲是被他叔叔谋杀的,即使这样依然不能说服他,他害怕那鬼魂或许是恶魔从而误杀了叔叔。

尤其是后来当他看到他叔叔在祈祷时,他依然犹豫,因为不想让叔叔有机会进入天堂,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其次,哈姆雷特拥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新思想与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却一连遭受到父死母嫁、叔叔篡位的三重打击。

在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下,哈姆雷特原先对人和社会的美好看法受到严峻挑战而陷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哈姆雷特理想幻灭,开始了痛苦的探索。

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改造现实重整乾坤。

试分析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

试分析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

1,答:《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

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剧本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的发展中显示了他丰富复杂的思想性格。

巨著中哈姆雷特的忧郁是因为对人类抱有美化的看法,而后来经历过种种挫折,他变得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

他看到官廷腐化堕落,阴谋重重,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腾沸,社会动荡不安,邻邦挪威蠢蠢欲动。

原先代表他高贵出生的丹麦王室,现在却成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也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延宕。

他的这种延宕,不是为了延续出悲剧而强加的附属品,而恰恰是展开灵魂斯斗的症结所在。

他是真的因为选择而困扰,因为人性的弱点而难以决断。

所以说,虽然理性的思维能够指导行动,但是过多的思考就会延误时机,想太多的人内心多数是懦弱的,对后果太多的顾虑使他不愿意作出重大诀定。

比如在剧中,哈姆雷特偶遇到叔父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想法只是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他不是义无反顾地一剑刺向敌人,而是在一旁作“To be,or not to be”的思想斗争,他觉得时机欠妥、方式不佳,他怕背负罪名。

于是,他一直在延宕。

哈姆雷特在一开始就面对着命运的苛责,面对着两难的抉择。

他背负着仇恨的十字架,苦苦挣扎在命运的刀口,无从逃避疼痛,更难以作出选择一一于是他不断地在做矛盾的思想斗争。

哈姆雷特的延宕,正是因为他找不到关于“To be, or not to be”的答案。

如果他选择生,他就必须以残忍和牺牲重整是非曲直,直到拨云见日,冤仇血洗。

在此过程中,他会付出血的代价。

这不符合忧郁而高贵的王子,本性的希望。

但如果他选择死,却又抛弃了责任和义务,遗忘了血统给与他的高贵使命,辜负了父亲的亡魂沉重的嘱托,死只是让肉体得到了解脱,而灵魂却是无法安息的。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

名词解释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的延宕是指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迟迟不采取行动以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戏剧批评中,被认为是该剧的重要特征之一。

哈姆雷特的延宕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情感和道德的思考,也为戏剧中的紧张氛围和情节发展增添了悬念和深度。

哈姆雷特的延宕究竟源自何处?有一种解读认为,他的犹豫不决是因为他对复仇的后果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意识到,复仇行为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暴力和杀戮,进而带来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

与此同时,他也感到对于父亲被谋杀的愤怒与悲伤之间的矛盾。

他面临着对家庭忠诚和社会正义的选择,以及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探索。

这种内在矛盾使得哈姆雷特的决策变得复杂而艰难。

另一种解读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因为他被困在一种思考和疑虑的状态中。

他对现实的把握和对真相的追求使他沉浸在迷茫和困惑之中。

他试图通过戏剧来验证克劳迪斯是否真的是凶手,以及如何处理他所感受到的“至真之爱”。

这种孤立和困惑使得他陷入了一种沉思的状态,无法采取实际行动。

同时,哈姆雷特的延宕也反映了他对自身角色的怀疑和对行动的恐惧。

他是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具备清晰的理智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然而,他也深陷于自我怀疑的漩涡中,担心自己对复仇的行动可能导致更大的悲剧。

他思考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试图找到一条符合他内心追求的行动路径。

他的犹豫和迟疑是对道德和伦理的深入思考的产物。

哈姆雷特的延宕使得剧中的紧张氛围得以保持并不断升温。

观众被悬疑所吸引,期待着主人公的下一步行动。

这种延迟的效果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突显了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复杂角色的复杂心理描写。

他的内心纠结和犹豫使得观众与他产生了共鸣,考虑到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动选择。

除了剧情和角色层面的展示外,哈姆雷特的延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时间和命运的思考。

时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剧中。

哈姆雷特的延宕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犹豫和拖延,也可以被视为整个故事中时间的延缓。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

小议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主要原因:一、宗教意识浓烈。

哈姆雷特报仇的第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是他的叔父在祈祷的时候。

如果他抓住机会,便可十拿九稳地实现复仇愿望。

但是举刀之际却犹豫了。

理由是“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认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信奉人向上帝忏悔就能被饶恕,人死可以上天堂。

他不能让害死父亲的仇人洗清在人间的罪名,进入极乐世界。

他下意识认为如果不把叔父的罪恶向世人昭示,让他受到世人的唾弃,道义的谴责,那么,即使杀死了他,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正是这种思想里的宗教因素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机会。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造成延宕的重要原因。

他是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者,不屑于在一个罪人做祷告的时候复仇。

一要把叔父的罪恶昭告天下,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二当所有罪恶大白于天下,再把恶人除之而后快,是正义的勇士所为。

相反,如果在不为人知觉的情况下把叔父杀死了,除了宗教意识里认为这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外,从另一角度看,这样是一种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应该为人文主义理想者所不齿的。

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动力。

哈姆雷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天性淳良、对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哈姆雷特闻悉父亲真正的死因后,感情冲击非常大,狂躁不安,精神亢奋。

这不仅仅是因为哀痛父亲惨死、愤恨叔父无良,还在于他听到的黑暗、罪恶事实粉碎了他眼中单纯、美好的世界。

鬼魂离开后,哈姆雷特对霍拉旭、马西勒斯说:“天地之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他俩,更是哈姆雷特本人。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后,本应该马上就有所行动,开始谋划复仇事宜,因为在鬼魂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其悲剧《哈姆莱特》中成功刻画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的不朽典型——哈姆莱特。

几百年来,《哈姆莱特》的生命力经久不衰,至今依然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注意力。

他被人们称之为犹豫的王子——在进退两难时的矛盾心态,在复仇中的延宕行为,对此,我们该如何来看。

学者们认为哈姆莱特天性纤细敏锐,苦于过度思虑,从而失去了下决心的力量。

这种说法初听似乎颇有理,但细虑却难以说服人。

哈姆莱特作为丹麦年轻的王子,所有的是过人的勇气,智谋与名望,正如奥菲利亚称赞:“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他有足够的能力和意志完成复仇的使命,他也并非思前顾后而无力决断,毕竟在杀死波格涅斯,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以致最后刺杀国王时,哈姆莱特都表现出莽撞到几近轻率的果断,我不能够相信哈姆莱特的延宕是出于能力的不够或性格的懦弱。

对于哈姆莱特在复仇上表现出的踌躇与延宕,心理分析学派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20世纪初,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其名著《梦的解析》中认定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一样,以“恋母情结”的观点解释哈姆莱特复仇的踌躇延宕。

“哈姆莱特有能力做任何事,但只是不能向那个对他做了杀父,夺位,娶母这些事情的人复仇——因为此人之所作所为其实是实现了哈姆莱特压抑已久的儿时欲望。

于是,他对仇人的仇恨被良心上的自责与不安替代了,因为良心告诉他,自己并不比那个杀父娶母的凶手好多少。

”而弗洛伊德最亲密的合作者与忠实的支持者,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厄内斯特·琼斯也曾声称:“哈姆莱特童年时代形成的显然被压抑住的对母亲的爱”使他“把父亲死于一名令人嫉妒的情敌之手,看作早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因此,他的柔情只对他死去的父亲表示,因为他已不再是自己的情敌;而完全不给这个叔叔。

”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由于他所面对的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哈姆莱特还不能胜任“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因而顾虑重重,举棋不定。

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简析资料

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简析资料

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简析哈姆莱特复仇延宕原因简析内容提要:从哈姆莱特接受父亲鬼魂的复仇重托到哈姆莱特最终将仇人杀死经历了漫长的几个月的时间,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复仇延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当时的社会环境、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哈姆莱特对生命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识以及他对母亲深深的爱起了重要作用. 哈姆莱特的性格独特,甚至是矛盾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国内、国外的形势都不稳定,他又受过高等的教育,对生命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识比常人更全面更深刻,并且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一直深爱着自己得母亲,以上种种因素共同造成了他行动上的延宕,本文也是从以上几点入手进行分析.关键词: 社会环境性格特征生命价值社会伦理爱母情节首先社会环境方面,国际上,前丹麦王也就是哈姆莱特的父亲杀了前挪威王并占有了挪威王的土地,前挪威王的儿子福丁布拉斯,一个血气方刚、有胆识、有仇必报的青年,正在国内招募士兵,训练军队,等待时机,随时准备报仇,战争一触即发.国内方面,丹麦老王突然去世,其弟克劳狄斯继位,并娶前王后为后,王子得知父亲死讯,匆忙从国外赶来,国内人心惶惶,局势动荡不定.所以就是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假如哈姆莱特将国王杀死来报仇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哈姆莱特不是庸俗的凡人,他是受过多年高等教育熏陶的人,当时的局势他应是明白的,虽然仇恨充塞着他的内心,但他还没有失去理性,他应该知道他的行动可能会造成的后果,他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动上的限制,这点在文中也有显现,在第一幕第三场中雷欧提斯对奥菲丽娅这样说道:“他有这样高的地位,他的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为他自己也要被他的血统所支配;他不能像庶民一样为自己选择,因为他的决定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安危.”作为王子哈姆莱特也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造成他行动延宕的社会因素还应包括他行动上的外部困难(1).他的仇人是当今的国王,身边应该是朝臣簇拥,而且还应有许多卫兵,虽然哈姆莱特懂一些剑术,但想越过这么多阻碍将仇人杀死显然是有难度的.他又不能公开指控他的仇人,因为除了一堆谁也不会相信的鬼魂的话他没有任何其他的证据, 他要做的是复仇,但他也必须考虑到复仇的代价以及复仇应采取的方式,他若贸然行动的话只会使得自己的境遇更加糟糕,到那时别说是复仇,自己连自由都可能失去,甚至有生命危险. 所以哈姆莱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筹莫展,能做的只有耐心的等待,也便是我们所说的“延宕”.哈姆莱特的性格方面,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可能是造成他行动延宕的最重要的因素.纵观全剧,不难发现他的性格是复杂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他思维缜密但又多虑,嫉恶如仇但又内心忧郁.当鬼魂要告诉他事实的真相时出于对父亲的敬爱他显得十分的激动,当时他是这样说的:“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但他并没有像自己所说的那样迅速地行动,这就源于他思维的缜密,他并没有完全相信鬼魂所说的一切,他还不能确定那个鬼魂是他的父亲,在第二幕结尾时哈姆莱特这样说道:“我所看到的幽灵也许是魔鬼的化身,借着一个美好的形状出现,魔鬼是有这种本领的,对于柔弱的灵魂它更容易发挥力量.”所以在和鬼魂对话之后的很长时间他都在寻求能够证实鬼魂所说属实的证据,终于一个戏班的来临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他的思维是如此的缜密,他不仅要自己亲自观察国王看戏时的反应,他还让霍拉旭在一旁紧盯着国王的脸.后来国王的反应已经证明了鬼魂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而且他也曾有机会在国王独自一个人祷告的时候趁他毫无防备把他杀了,但我们的王子还是没有下手,这恐怕要归因于他性格的多虑.第三幕第三场当哈姆莱特看到独自祷告的国王时有一段这样的独白:“他现在正好在祷告,的正好下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了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待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可见正是他对仇人可能上天堂的多虑使他错失了绝好的报仇机会.还有便是他性格的忧郁,遍看全剧我们会发现他忧郁的最重要的根源并不是他父亲的死,而是他母亲的匆匆改嫁,使得他心目中的慈母的形象被完全破坏.这就造成他报仇的欲望不够强烈,甚至可以说当前的国王还没有让他痛恨到想要一剑把他结果掉的程度.实事求是地说,当今的国王对哈姆莱特还算是不错的,他本来是没有斩草除根的念头的,这一点从开始时国王想留哈姆莱特在国内以及当得知哈姆莱特要邀请他看戏的欣喜中都可以看出.他对哈姆莱特也总是彬彬有礼,称他为“亲爱的儿子”,是他王位的“直接继承人”,对哈姆莱特从未恶语相加,而且他对自己的行为也是忏悔过的,或许他内心更多的是对哈姆莱特的愧疚,所以即使是在哈姆莱特激怒他的时候他也没有当面责备哈姆莱特.虽然哈姆莱特并不十分喜欢自己的叔父,甚至经常对他咒骂,但他也是有感情之人,叔父对他的态度不可能使他无动于衷,这就造成了他报仇决心根本上的动摇.直到后来哈姆莱特让国王感到了威胁,决定送他出国并除掉他,也正是在哈姆莱特得知国王此时的险恶用心后才再一次彻底下定了复仇的决心.但可惜的是,这时国王已经意识到了威胁,提高了警惕, 使哈姆莱特复仇行动客观上的阻力更大,使哈姆莱特在确实想报仇的时候又不能得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对他的行动起到的巨大作用.另外, 哈姆莱特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对他的行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哈姆莱特已经近三十岁,已经是一个很成年的人了,又受到了多种文化的熏陶,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他是王子,他每天沉溺在自己的思想之中,陶醉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涉世未深,虽然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还不够成熟.他本来还是一个求学的追求自己理想的青年,但几个月间他便经历了父亲的猝然离世,母亲的匆匆改嫁,爱情的挫折,友谊的破裂,鬼魂复仇的重托……这些都使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破灭了,一下子陷进了迷茫之中,他内心的迷茫可以从第三幕第一场他的“生存还是毁灭……”的经典独白中看出,这一段独白将他内心的迷茫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不得不对人生对生命进行新的思考.他已经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易逝,他要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结束别人生命的权利,即使他要杀的那个人是自己的仇人.他的思绪已经开始混乱,已经陷入了心灵的沼泽,这使得他言语前后不一,他一会说要“马上行动”,一会又说要“等一下”.所以他一直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还有就是社会伦理方面,这不是一件简单的报仇事件,他还牵扯到社会的伦理问题,杀父仇人固然可恨,他夺走了父亲的一切,但当这个仇人是自己的叔父时事情就要另当别论了.如果说杀兄的人罪无可恕的话,那么杀叔父的人呢?从当时的社会眼光来看,哈姆莱特还不清楚他杀了自己的叔父报仇会不会违反社会伦理. 哈姆莱特对社会伦理是十分看重的,这一点可以从他对他的母亲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一向尊敬他的母亲,但母亲的匆匆改嫁确实使他苦恼不已,心中的慈母一下子变成了乱伦的淫妇,所以他对她唇枪舌剑,尤其是在第三幕第四场,他对他的母亲说了这样的话:“你的行为可以是贞洁蒙羞,是美德得到伪善的名称,从春节的连请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他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博徒的实验一样虚伪,啊!这样的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谎妄的狂言.”可见他对违背社会伦理的事情是多么的厌恶,所以违背社会伦理的事情他是不会轻易做的,显然杀叔父的行为确实是极有可能违背社会伦理的,一面是血海深仇,一面是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他在伦理道德的旋涡里挣扎,找不到解脱的方法,在他复仇之前他要确定自己的复仇是正当正确的,但他一直无从确定,所以他一再延宕.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那就是他对母亲的爱,可以说他是十分敬爱他的母亲的,同样他的母亲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可谓母子情深。

浅谈哈姆雷特的延宕

浅谈哈姆雷特的延宕

浅谈哈姆雷特“延宕”之原因《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在世界戏剧史上享有盛名。

这部戏剧刻画一位为父亲复仇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代表人物,一句“生存还是死亡,只是一个问题”向全世界提出哲学上的终极命题。

同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则充分说明了哈姆雷特这一人物的复杂性。

而自从这部悲剧创作出来之后,探讨哈姆雷特这一人物的作品层出不穷。

其中,探讨最多的便是哈姆雷特的突出性格——延宕。

本文,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浅谈哈姆雷特这一性格的原因。

依据地理决定论的观点,一切在此土地上生存的人以及因人产生的事物都会因此土地而产生其特殊性。

由于笔者对于此理论的认可,首先将从这一点开始探讨“延宕”的原因。

丹麦是一个临海的北欧国家,它的一部分领土已经进入到北极圈之内。

气候恶劣,物质匮乏。

远古时代的丹麦人想要在这样一块不毛之地上生存下来,就必须同暴风雪抗争,以寻求栖身之地;还必须在惊涛骇浪中冒险,以捕获勉强果腹的食物。

因此,存活下来的丹麦人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用于冒险的精神,果断的抉择以及坚强的意志。

然而剧中的哈姆雷特似乎并不具备以上这些丹麦人必须具备的性格。

他性格内向、忧郁、时常犹豫不决,而且有一些理想主义。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概念“集体无意识”。

同时,正是由于如此艰苦的环境使得丹麦人都心特别容易崩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积累的增加,交通的便利;南欧国家享乐主义的文化辐射。

丹麦人冰山般的性格开始融化,而哈姆雷特便是其中的代表。

但是他的“集体无意识”让他在沉溺于周围的享乐风气当中的同时,却也意识到这种享乐的风气正将丹麦带上一条不归路。

他说:“这是一种酗酒享乐风俗,使我们在东西各国受到许多非议,人们称我们为酒徒醉汉,讲下流的罪名加在我们头上,使我们各项伟大的成就而因此而大为失色。

特别是前国王鬼魂的出现更加让潜藏在他灵魂深处的集体无意识与丹麦人的原始性格被激活。

这两种性格,软弱与集体无意识时刻缠绕着哈姆雷塔。

从延宕的角度探析哈姆雷特的复仇悲剧

从延宕的角度探析哈姆雷特的复仇悲剧

《 哈姆雷特》 被誉为莎士 比亚悲剧的巅峰之作。它以
中世 纪 的丹 麦 宫廷为 背景 , 通过 哈姆莱 特为 父 复仇 的故 事
也承认他从不算计别人 ; 他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 的事物,
认 为人类 是 “ 多么 了不起 的杰 作 ” , 大地 是 “ 一座 美 好 的框
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 国和欧洲社会 的真实面貌。著作
李 萌
( 驻马店职业技 术学 院, 河南 驻 马店 4 6 3 0 0 0 )
夺 ・ 争 ・ 牵 ・ 夺 ・ ’ 争 ・ 夺 ・ 争 ・ 争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争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婚、 叔父 篡权 、 爱 人死 亡 等一 系列 的 打击 让 他 理 想 中 阳光 普 照的光 芒世界 变成 了恶行 满地 的荒原 。因此 , 他 的性 格
楚德 的儿 子 。丹 麦王 突然驾 崩后 , 哈姆 雷特 的叔 父 克洛 帝
拉斯篡位 , 又娶葛楚德为妻。后来 , 父亲的灵魂出现 , 交代
中, 本应 继承 王位 的丹麦 王子 哈姆 雷特 是丹 麦 王和 皇后 葛
架” , 天空是 “ 金 黄 色 火 球 点 缀 的庄 严 的屋 宇 ” ; 他 拥 有 爱 情, 和 欧菲莉 亚纯 真地相 爱着 。 这么 一位 热 情 、 睿智、 乐观开朗、 品德优 秀 、 才华 出众 的王 子 , 生活原 本 一 帆 风顺 、 无忧 无 虑 , 但 天有 不 测 风 云 , 哈姆 雷特 遭遇 到人生 最大 的变故 。父 亲突然 驾崩 、 母亲 再

解析哈姆雷特的延宕

解析哈姆雷特的延宕

试解析哈姆雷特的延宕摘要:本文从悲剧文本《哈姆雷特》入手,应用存在主义的边缘情境、心理学的需要层次论和恋母情节、接受美学来分析哈姆雷特的延宕,并从人文主义思想对哈姆雷特延宕的影响分析他的心理状态。

我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也是观众对于文本接受产生的一种反馈。

关键词:延宕边缘情境需要层次论恋母情节思维对接过程人文主义俄罗斯当代著名莎评专家曾对经典文本《哈姆雷特》发出由衷的感叹称:“这出悲剧真像一座迷宫里面包含着一个激发思想而永远不被思想解说清楚的秘密。

”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亚的生平、背景如他的作品一样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其中对哈姆雷特悲剧的生成及延宕之迷的探索更是恒河沙数。

可以说,随着各学科的交流和渗透,《哈姆雷特》已经成为一个跨界文本,覆盖了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宗教等诸多领域。

笔者常常猜想,《哈姆雷特》、《俄狄浦斯王》这样的经典悲剧呈现在读者眼前时,我们大家作何感想。

人们所发出的感叹是源于压抑的气氛、主人公的不幸还是心底的共鸣当我面对此类作品时,心中的同情和怜悯退为其次,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沉思。

对于悲剧,人们大都会为戏剧的本身而感到震惊、无奈、叹息,但这种情感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并不足以引起人类对自身的反省、对非理性因素的警觉。

坦白地说,解读角度的多元化有效地开阔了思路,也无可避免的使思维如水中浮萍,缺乏连贯性和深度。

正是基于此,我认真阅读了近年来研究哈姆雷特的材料,在经过仔细的整理和思考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一点想法。

在本文,我试图通过边缘情境、需要层次论、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旧视角审视新秩序时思维对接来分析哈姆雷特的延宕,充分把他的心理状态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一)边缘情境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作为专门的文学研究,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批评家开始,莎评就大规模兴起,时至今日可借鉴的材料如汗牛充栋,说法各有千秋。

我认为要想深入哈姆雷特的研究,就必须回到他的“环境”或“境遇”中,具体的说就是哈姆雷特丧父的背景中根据德国存在主义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的观点,哈姆雷特的境遇属于“边境情缘”。

1.5 哈姆雷特延宕的解读

1.5 哈姆雷特延宕的解读

3、人文主义的教养和宗教教育
他要把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全 部铲除。如果采用暗杀的复仇手段,哈 姆雷特的斗争便失去了意义。他看到社 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 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 人,但是人文主义的教养和宗教信仰阻 止他采用这样的手段。
4、恋母情结说
弗洛伊德提出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说, 认为叔父实现了哈姆雷特自己的占有母 亲的欲望,复仇是为了杀死另外一个 “本我”,因此产生延宕。哈姆雷特的 叔父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夺走了母亲的 爱,而他要杀死叔父独占母 爱,但如果杀死叔父,那么他的行为与 叔父就没有什么区别,进而导致了哈姆 雷特的延宕。
哈姆雷特延宕的 解读
1、剧情的需要
哈姆雷特的迟疑造就了悲剧的矛盾冲 突,一波三折,使这部悲剧情节的突转、 发现尤其精彩、扣人心弦。
2、气质秉性说
歌德在著述《威廉万斯特的学习时代》 中提出的气质秉性说,认为一个伟大的 任务发生在一个没有办法承受它的人身 上所造成的行为延宕。
哈姆雷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 哈姆雷特的问题在于以一个纤弱而又明 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 重任,正如歌德所说:“这是一株橡树 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 瓶里。”
5、伦理批评
哈姆雷特面临着一个伦理困境:克劳迪 斯有了新的伦理身份,他不仅是哈姆雷特 的叔叔,还是哈姆雷特的父亲以及他的国 王。杀害一位国王和父亲将成为沉重的道 德枷锁,因此他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

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文章格式:解读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提要:延宕是哈姆莱特这一经典戏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对哈姆莱特的行为之延宕展开解读,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剧情的影响。

绪论:延宕是指一个人或者一个角色在决定行动或者采取某种措施时的迟疑或进展缓慢。

哈姆莱特这一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角,其行为之延宕成为剧情的核心之一。

该延宕具有复杂的心理原因,也对剧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巨大的决策压力哈姆莱特作为丹麦的王子,他面对父亲被杀、母亲嫁给杀父之仇人等复杂的困境,陷入巨大的决策压力。

他需要面对复仇与忍耐的抉择,这种冲突导致他犹豫不决。

他对于是否将父亲的死复仇的挣扎,使得他的行为不断延宕。

二、矛盾的人格特质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特质的人物。

他既是理性思考问题的哲学家,又是冲动行动的战士。

这种矛盾使得他在行动上总是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他思考着复仇的合理性、后果以及自己的责任,这也导致了他的行为的延宕。

三、对真相的追求哈姆莱特是一个渴望真相的人。

他深思熟虑,需要确保他掌握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

因此,他选择了通过装疯来探寻真相。

这种追求真相的过程延长了他采取行动的时间,造成了延宕的现象。

四、复仇行动的后果思考哈姆莱特对于复仇的行动思量再三。

他担心自己的行动会导致更多的灾难,他是否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复仇。

这种对后果的深思熟虑又使得他的行为不断地延宕,导致剧情的发展缓慢而紧张。

五、延宕的剧情烘托延宕成为该戏剧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向读者展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挣扎和思辨的过程。

通过延宕,作者能够更好地烘托出角色的复杂性,展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增强戏剧的张力。

结论:哈姆莱特行为之延宕是该戏剧的核心之一,其原因既有个人心理因素,也有剧情的需要。

他面对复仇与忍耐的抉择,承受决策压力,深思熟虑后果,追求真相等,导致行动的延宕。

这种延宕不仅仅是角色个性的体现,也是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哈姆雷特的延宕
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主要原因:
一、宗教意识浓烈。

哈姆雷特报仇的第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是他的叔父在祈祷的时候。

如果他抓住机会,便可十拿九稳地实现复仇愿望。

但是举刀之际却犹豫了。

理由是“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个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由此可见,他的思想认识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信奉人向上帝忏悔就能被饶恕,人死可以上天堂。

他不能让害死父亲的仇人洗清在人间的罪名,进入极乐世界。

他下意识认为如果不把叔父的罪恶向世人昭示,让他受到世人的唾弃,道义的谴责,那么,即使杀死了他,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正是这种思想里的宗教因素使他错失了复仇的机会。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造成延宕的重要原因。

他是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者,不屑于在一个罪人做祷告的时候复仇。

一要把叔父的罪恶昭告天下,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二当所有罪恶大白于天下,再把恶人除之而后快,是正义的勇士所为。

相反,如果在不为人知觉的情况下把叔父杀死了,除了宗教意识里认为这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复仇外,从另一角度看,这样是一种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应该为人文主义理想者所不齿的。

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动力。

哈姆雷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天性淳良、对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哈姆雷特闻悉父亲真正的死因后,感情冲击非常大,狂躁不安,精神亢奋。

这不仅仅是因为哀痛父亲惨死、愤恨叔父无良,还在于他听到的黑暗、罪恶事实粉碎了他眼中单纯、美好的世界。

鬼魂离开后,哈姆雷特对霍拉旭、马西勒斯说:“天地之间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他俩,更是哈姆雷特本人。

另一方面,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后,本应该马上就有所行动,开始谋划复仇事宜,因为在鬼魂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态度非常激愤、坚定。

但没想到他只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装疯卖傻以掩饰鬼魂的事外,不采取任何行动,反而陷入思想的怪圈,赞美人类又对生命失去兴趣,纠结于生存和毁灭等。

他的种种言行都表现了他的淳良本性,但是这种淳良本性使他特别抗拒罪恶,无法承受罪恶,于是他对一切产生了怀疑。

例如把丹麦看作最坏的一间牢狱;认为负载万物的大地不过是一个不毛的荒岬;否定人存在的意义皆因人有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得好”;他不相信美好品性的长存,对奥菲利娅说“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馋人的诽谤”……这些对现实的失望、怀疑甚至否定阻滞了他的复仇心绪,迟迟不付诸行动。

他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是懦弱。

“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是同时他应该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叔父的力量对比悬殊,由此而怀疑自己的实力,从而陷入思想的怪圈,在复仇与否之间徘徊,精神高度紧张。

他一个伶人会为一个毫不相干的戏中人仓皇呜咽,但是哈姆雷特在获知父亲死亡真相后,出乎意料的不是开始谋划着如何复仇,而是陷入一种迷乱彷徨的精神状态中,如他所说的“我的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他几番踌躇,才开始行动,通过戏剧窥探叔父的隐秘。

无论何种原因,哈姆雷特的延宕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从主题方面看,哈姆雷特的延宕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的曲折心理轨迹,彰显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

延宕中,哈姆雷特的怀疑、呐喊、挣扎、斗争,无不体现人作为人的感性与理智、屈辱与尊严、龌龊与高贵。

它直接抨击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向时代发出抗议的呼声。

其次,从这部悲剧的情节上看,哈姆雷特的迟疑造就了悲剧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使这部悲剧情节的突转、发现尤其精彩、扣人心弦。

如哈姆雷特在其叔父祈祷的时候动摇了杀他的决心,导致了接下来的情节急转直下。

本来哈姆雷特装疯卖傻,瞒过了鬼魂告密、企图复仇的事情,本来在他的叔父祈祷时他占复仇的绝对优势,但是一迟疑,他去母亲房间,和母亲发生争执,错手杀死了大臣波洛涅斯,其叔父下令将其遣送到英国并密令杀死他,他一下子置身最恶劣的形势中。

这一突转将矛盾推向高潮,扣人心弦。

又如另一个既是突转又是发现的情节——哈姆雷特偷看叔父给英国国王的公文,躲过了被杀一劫。

总之,正是哈姆雷特的延宕给剧中情节的突转、发现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可以说,哈姆雷特的延宕既是情节的需要,也推动了情节的跌宕发展。

最后,从人物性格和受众的角度看,哈姆雷特的延宕既是人物性格造成的,同时又是人物性格的塑造过程。

通过这种延宕,暴露了其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忧郁低沉、懦弱等缺点。

然而,剧中的哈姆雷特又是正义的代表,他是好人,但是因为性格方面的缺点,他在为父复仇的过程中,一再拖延,最终酿成了悲剧的结局。

他的性格在延宕中体现,受众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思想感情受到冲击,进而引发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