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的认识》

课本p90、91例1及练习二十三1、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本

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

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

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

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 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

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提升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中探索新知)

(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认识:1时=60分。补充:1分=60秒

3、认识时间,注意写法。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写出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及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

六、课后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强记忆和掌握。我们都知道时间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以后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不要浪费人生中的一分一秒。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作业:完成P93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九、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探索新知。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让学生数数,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2、今后还更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