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运动副中的摩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M
返回
ω21 2
Md
Q
r R21 N21 Mf F21 ω12 2 Md 1 N21
r Q R21 Mf F21
1
ρ
直接引用前面的结论有: F21=f N21 =f kQ = fv Q 根据平衡条件有: 产生的摩擦力矩为: Mf= F21 r =f N21 r = fv rQ = Qρ R21=-Q, Md =-Mf
d2 拧紧: M = Qtg (α + ϕ v ) 2
∑N=Q
∑△N=∑N /cosβ
d2 拧松: M ' = Qtg (α − ϕ v ) 2
JM
返回
三、转动副中的摩擦 1.轴径摩擦
轴径
轴
r ω12 2 Md 1 N21 F21 Q R21 Mf
轴承
直接引用前面的结论有: F21=f N21 =f kQ = fv Q 根据平衡条件有: R21=-Q, Md =-Mf 方向:与ω12相反 产生的摩擦力矩为: Mf= F21 r =f N21 r = fv rQ = Qρ
ρ
方向:与ω12相反。
当Q的方向改变时, R21的方向也跟着改变,但距离ρ不变 以ρ作圆称为摩擦圆,ρ-摩擦圆半径。且R21恒切于摩擦圆。 分析:由ρ= fv r 知, r↑→ρ↑ →Mf↑ 对减小摩擦不利。
JM
返回
运动副总反力判定准则 1、由力平衡条件,初步确定总反力方向(受拉或压) 2、对于转动副有:R21恒切于摩擦圆 对于移动副有:R21恒切于摩擦锥 3、对于转动副有:Mf 的方向与ω12相反 对于移动副有:∠R21V12=(90°+φ) 解题步骤: ①从二力杆入手,初步判断杆2受拉。 ②由γ、β增大或变小来判断各构件的相对角速度。 ③依据总反力判定准则得出R12和R32切于摩擦圆的内公切线。 ④由力偶平衡条件确定构件1的总反力。 ⑤由三力平衡条件(交于一点)得出构件3的总反力。
f
JM
返回
φ
F21
φ-摩擦角, 方向:∠R21V12 =(90°+φ) 摩擦角 方向
阻碍相对运动
JM
返回
a)求使滑块沿斜面等速上行所需水平力P 根据平衡条件:P + R + Q = 0 根据平衡条件 大小:? ? √ 大小 方向:√ √ √ 方向 作图 得: P=Qtg(α+φ) N R φα 1 F21 α Q n v P 2 n b)求使滑块沿斜面等速下滑所需水平力P’ 根据平衡条件: P’ + R’ + Q = 0 根据平衡条件 大小: ? ? √ 大小 方向:√ √ √ 方向 作图 得: P’=Qtg(α-φ) n R’ P R α+φ Q
第三节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1、摩擦产生的原因 ——运动副间的相对运动 2、摩擦的缺点: 效率↓ 磨损↑ →强度↓ →精度↓ →寿命↓ 强度 发热↑ →润滑恶化 →卡死 优点:利用摩擦完成有用的工作 如摩擦传动(皮带、摩擦轮) 离合器(摩托车) 制 动 器 ( 刹 车 )
JM
返回
3、研究目的: 减少不利影响,发挥其优点 4、研究内容: 1).运动副中的摩擦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3).机械效率的计算 4).自锁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
JM
返回
例1 :图示机构中,已知驱动力P和阻力Mr和摩擦圆 半径ρ,画出各运动副总反力的作用线。 ω14 A R21 R41 B 1 Mr 2 ω21 ω23 v34 C 3 4 R32 P R43 R23 P 90°+φ
Mr
R12
JM
返回
例2 :图示机构中,已知工作阻力Q 和摩擦圆半径ρ 画出各运动副总反力的作用线并求驱动力矩Md R21 R23 ω21 ω23 C R12 B l’ R32 2 Md β 3 Q ω14 Md 1 γ ω43 ω43 Q ω14 R41 R43 D A 4 R23 c R43 + R23 + Q = 0 大小:? 大小 方向:√ 方向 ? √ √ √ R23 = Q(cb/ab) R21= -R23 R43 a Q
JM
返回
运动副中摩擦的类型:
低副-产生滑动摩擦力 高副-滑动兼滚动摩擦力 N21 F21 1 v12 P Q2
一、移动副的摩擦 1. 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Q-铅垂载荷, N21-法向反力 F21-摩擦力 P-水平力, 由库仑定律得: F21=f N21
当f 确定之后,F21大小取决于法向反力N21 而Q一定时, N21 的大小又取决于运动副元 素的几何形状。
非平面接触时 ,摩擦力增大了,为什么? 原因:由于N21 分布不同而导致 应用:增大滑动摩擦力时,设计成槽面或柱面。如圆形皮带(缝 纫机)、三角形皮带、螺栓联接中采用的三角形螺纹。 对于三角带:θ=18° fv=3.24 f θ 2.移动副中总反力的确定 总反力为法向反力与摩擦力的合成: R21=N21+F21 tgφ= F21 / N21 = fN21 / N21 =f θ R21 N21 1 v12 P Q 2
Q N
N
△N
β
Q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矩形螺纹――忽略升角影响时,N近似垂直向上, 三角形螺纹 ――∑△Ncosβ=Q, β-牙形半角 比较可得:∑△Ncosβ=Q=∑N F=f∑△N=f ∑N /cosβ= fv Q 引入当量摩擦系数: 引入当量摩擦系数 当量摩擦角: fv = f / cosβ φv= arctg fv 可直接引用矩形螺纹的结论: 可直接引用矩形螺纹的结论
N φ F21 α P’ 1 vα Q 2 n
P’ R’ α-φ Q
若α>φ,则P’为阻力; 阻力
若α<φ,则P’方向相反,为驱动力 正反行程:只是总反力方向发生改变,其他力均不变!
JM
返回
二、螺旋副中的摩擦 螺纹的牙型有: 30º 15º 3º 30º
矩形螺纹
三角形螺纹
梯形螺纹
锯齿形螺纹
螺纹的旋向: 右旋
JM
返回
N21 F21 1 2 平面接触:N21=-Q Q Q N”21 θ N’21 θ θ N’21 N”21 1
F21=f N21= f Q
槽面接触:N’21 +N”21= -Q 槽面接触
N’21 = N”21 = Q / (2sinθ) 2 F21=f N’21 + f N”21 = ( f / sinθ)• Q = fv Q Q 柱面接触: 矢量和:N21=Σ△N21 =-Q 代数和:N’21= Σ|△N21| =kQ >|N21| 矢量和: 代数和: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有: k =1~π/2 N21 F21=f N’21 =f k Q = fv Q 2 1 结论:不论何种运动副元素,有计算通式: △N21 F21= f N21 = fv Q fv-称为当量摩擦系数 Q JM 返回
d2 d2 M ' = P ' = Qtg (α − ϕ ) 2 2
若α>φ,则M’为正值,其方向与螺母运动方向相反,是阻力; 若α<φ,则M’为负值,方向相反,其方向与预先假定 的方向相反,而与螺母运动方向相同,成为 放松螺母所需外加的驱动力矩。
JM
返回
2、三角形螺纹螺旋中的摩擦
β β β △N
α
Q
l
πd2
P = Qtg (α + ϕ )
JM
返回
P-螺纹拧紧时必须施加在中径处的圆周力,所产生的 拧紧所需力矩M为:
d2 d2 M =P = Qtg (α + ϕ ) 2 2
拧松时直接引用斜面摩擦的结论有:
d2 Mf P
P ' = Qtg (α − ϕ )
P’-螺纹拧松时必须施加在中径处的圆周力,所产生 的拧松所需力矩M’为:
b
从图上量得: Md=Q(cb/ab)×l’
JM
返回
2. 轴端摩擦
在Q的作用下产生摩擦力矩Mf 取环形面积: ds=2πρdρ 设ds上的压强为p,正压力为:
ω Mf 1 Q M
dN=pds,
= 摩擦力为:dF= fdN 摩擦力矩:dMf =ρdF
总摩擦力矩:
fpds =ρf dN =ρfpds
2 dρ
左旋
螺纹的用途:传递动力或连接 从摩擦的性质可分为:矩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
JM
返回
1、矩形螺纹螺旋中的摩擦 假定载荷集中在中径d2 圆柱面内,展开 斜面其升角为: 斜面其升角为 tgα =l /πd2 =zp /πd2 式中l-导程,z-螺纹头数,p-螺距 螺旋副的摩擦转化为=>斜面摩擦 螺纹的拧紧-螺母在P和Q的联合作用 下,逆着Q等速向上运动。 螺纹的拧松-螺母在P和Q的联合作用 下,顺着Q等速向下运动。 拧紧时直接引用斜面摩擦的结论有: v Q d1 d2 d3 P v
2r 2R ω r
(2)跑合轴端 跑合初期: p=常数,外圈V↑
ρ fpds = 2πf pρ dρ r r ρ p = Q / π (R2 − r2 ) (1)新轴端, p=常数,则: R 3 3 R 2 (R − r ) M f = 2πf pρ 2 dρ = 2 πfp ( R 3 − r 3 ) = fQ 2 2 r 3 R −r 3
Mf =
R
∫
∫
R
2
∫
→磨损快 内圈V↓ →磨损慢
→ p↓ →磨损变慢
→ p↑ →磨损变快
跑合结束:正压力分布规律为: pρ=常数
M f = 2πfpρ ρ dρ = πfpρ ( R − r ) Q =
2 2
结论:
∫ = f Q(R+r)/2, M
R r
∫ pds = 2πpρ ( R − r )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