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基本要求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编制一份科学、实用、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一、合法性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
编制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预案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实用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产业结构、风险类型等因素,确保预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科学原则,以事故风险分析为前提,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教训,科学制定救援方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全面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全面,包括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
既要包括应对措施的制定,也要包括组织体系、响应机制和保障手段的建立。
五、准确性预案内容要准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
要根据事件发生、发展、演变规律,针对本企业风险隐患的特点和薄弱环节,科学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
六、适用性预案内容要适用,即切合实际。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以事故风险分析为前提,结合本单位的行业类别、管理模式、生产规模、风险种类等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教训。
七、简明性应急预案的表述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
要抓住应急管理的工作流程、救援程序、处置方法等关键环节,制订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准的预案。
八、衔接性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应急体系。
涉及其他单位职责的,应当书面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确保预案的协同性和一致性。
九、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预案中应明确应急组织、人员职责、物资保障、救援程序等,确保预案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十、动态调整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预案的更新、修订和改进,确保预案始终保持时效性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的要求
一、概述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编写应急预案是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工作。
以下是对应急预案编写的要求:二、编写原则1. 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实用性: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应用。
3. 针对性: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全面性:应急预案应涵盖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恢复等各个环节。
5. 系统性:应急预案应与其他相关预案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应急体系。
三、编写内容1. 应急预案名称:应简洁明了,反映预案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2. 编制依据:列出编制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
3. 编制目的: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4. 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包括应急指挥部、应急小组、应急队伍等。
5. 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指挥、调度、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等程序。
6. 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a. 预警与预防: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采取预警和预防措施。
b. 应急处置:明确应急处置的原则、流程、方法和要求。
c. 人员疏散与安置:明确人员疏散、安置的路线、地点、方法等。
d. 资源保障:明确应急物资、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配和保障。
7. 应急恢复与重建:明确应急恢复和重建的原则、流程、方法和要求。
8. 应急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目的、内容、组织、实施、评估等。
9. 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的修订条件和程序。
四、编写要求1. 文字表述:语言简洁、准确、规范,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表述。
2. 格式规范: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排,标题、正文、附件等层次分明。
3. 内容完整:确保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环节。
4. 可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应用。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编制要求
针对性 科学性 可操作性 完整性 合法合规 可读性 相互衔接
1.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
(1)针对重大危险源 ; (2)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3)针对关键的岗位和地点; (4)针对薄弱环节; (5)针对重要工程;
2.应急预案要有科学性
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编制应急预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实行领导和专家相结合的 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决策程 序和处置方案、应急手段先进的应急反应方 案,使应急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
6.应急预案要有可读性
主要表现在易于查询; 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层次及结构清晰。
7.应急预案要相互衔接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相互协调一致、相互兼容
如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应与上 级单位应急预案、当地政府应急预案、 主管部门应急预案、下级单位应急预 案等相互衔接,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 能够及时启动各方应急预案,有效控 制事故。
感谢聆听
3.应急预案要有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具有实用性或 可操作性。即发生重大事 故灾害时,有关应急组织、 人员可以按照应急预案的 规定迅速、有序、有效开 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 故损失。
4.应急预案要有完整性
(1)功能(职能)完整; (2)应急过程完整; (3)适用范急预案中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 工作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应急预案的编写要求
编制前基础工作
(1)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2)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 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0 1 (3)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组织和情况各有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预案的目的和范围: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2. 预案编制的依据: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等。
3. 预案编制的机构和人员: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组织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员。
4. 风险评估和演练:对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和评估。
5. 预警与监测:建立预警机制,确保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监测突发事件发展态势。
6. 应急救援组织和调度:明确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和职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调度系统。
7. 应急资源调配和保障:制定应急资源调配计划,确保应急资源供应充足和快速调配。
8. 信息发布和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准确地向相关人员和社会公众发布信息。
9. 预案的修订与完善: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与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进行更新。
10. 监督与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
总体要求是要全面、科学、灵活、具体。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的编制,并及时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高效应急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组织和情况各有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预案的目的和范围: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2. 预案编制的依据: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等。
3. 预案编制的机构和人员: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组织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员。
4. 风险评估和演练:对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和评估。
5. 预警与监测:建立预警机制,确保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监测突发事件发展态势。
6. 应急救援组织和调度:明确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和职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调度系统。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障公众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一、明确编制目的和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首先要明确编制目的和依据。
编制目的应着重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编制依据应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等,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全面了解风险源和风险等级在制定应急预案前,要全面了解所在地区的风险源和风险等级。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方面的风险。
针对不同风险源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策略,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分析应急资源和能力应急资源和能力的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环节。
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物资等。
针对现有应急资源和能力,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要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四、科学设定应急处置流程应急处置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设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流程。
包括预警发布、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后期处置等环节。
明确各环节的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五、强化应急演练和评估应急演练和评估是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同时,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六、加强预案的宣传和培训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是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同时,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包括明确编制目的和依据、全面了解风险源和风险等级、分析应急资源和能力、科学设定应急处置流程、强化应急演练和评估以及加强预案的宣传和培训等方面。
编制应急预案的要求
编制应急预案的要求应急预案是指规定的在事故、灾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采取紧急预先准备和措施的一项文件,目的是为了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小灾害损失,同时也是各类企业和机构的法定责任。
在编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一些要求和原则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应急预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编制应急预案的要求。
一、法律法规趋向性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是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事业单位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
例如:《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管理办法》等国家行政法规。
各省、市、自治区也均发布了相关法规和管理规范。
在编写应急预案的时候,必须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应急预案的合法性、科学性。
二、全面性编制应急预案必须要涵盖整个应急体系,所有应急预案内容和组织管理要求必须全面、准确。
针对不同的突发情况,还需编写相应的针对性应急预案,例如:地震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水灾应急预案等。
同时,需要做到全员全面参与,所有员工必须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应急流程,以达到最高效的应急指挥效果。
三、针对性应急预案必须能够导向实际操作,而不是一份简单的书面文件。
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必须是针对性,参考过去类似事件的处理经验,对各类机构加强调研,确保预案能够有效地指导应急响应行动,以便及时渎值事故的发生,减小人员伤亡和相关损失。
四、可操作性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必须了解相关的物资准备情况、现场条件、环境场地等。
只有了解实际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才能保证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成功实施应急预案,使应急响应行动达到预期效果。
五、实践性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编制完成后需要经过实践验证才能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反馈到应急预案中,再对应急预案进行适时修订。
实践证明,定期演练和实验对于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应急预案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
结语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事件层出不穷,为了保证员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预案编制基本要求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行动指南。
编制应急预案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一、编制目的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编制目的。
具体包括:1.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2. 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3.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4.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编制依据合法应急预案编制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上级相关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编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三、适用范围明确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应明确,包括:1. 应急预案适用的地域范围;2. 应急预案适用的突发事件类型;3. 应急预案适用的对象,如企业、社区、政府部门等。
四、组织体系健全应急预案编制应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确保应急响应的迅速、高效。
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参加;2. 明确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确保应急响应的迅速、高效;3. 建立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五、预案内容全面应急预案内容应全面,包括以下方面:1. 预防预警:建立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制度,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2. 应急处置: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现场处置、救援行动、物资保障等;3. 恢复重建:明确事故善后处理、恢复重建等工作流程,确保事故后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恢复正常;4. 保障措施:制定应急物资、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响应的顺利开展。
六、预案表述简明应急预案表述应简明扼要,便于操作。
具体要求如下:1. 术语统一:使用规范的应急管理术语,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表述;2. 结构清晰:预案结构应层次分明,逻辑严谨;3. 操作性强:预案内容应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执行。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一、前言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工作方案,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采取预案编制的方式,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有效地组织人员、物资和设备,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编制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各个单位和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实际情况,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综合性原则:应急预案要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部门工作,以实现统一指挥、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
3.时效性原则:应急预案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和事件发展阶段进行适时调整和修订。
4.可操作性原则:应急预案的内容要明确,具体操作步骤要清晰,能够指导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行动。
5.可验证性原则:应急预案要有明确的指标和目标,能够进行实施效果的评估和验收。
三、编制方法1.立项阶段: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目标和任务,并成立专门的预案编制组。
2.调研阶段:了解所在地区的突发事件情况、应急资源和应急管理情况,并收集相关资料。
3.分析评估阶段:根据调研情况,分析潜在的突发事件类型和风险,评估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后果。
4.编制框架阶段: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确定应急预案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安排。
5.编写具体内容阶段:根据框架,编写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机构设置、预警预测、应急响应、救援处置、信息发布等。
6.修订和完善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演练的反馈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编制内容1.组织机构设置: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权限和协作关系,确保组织体系的健全和高效。
2.预警预测:建立预警系统,制定突发事件的预测准则和预警标准,确保及时掌握事件信息、准确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
3.应急响应: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应急分级、应急预案启动、指挥调度、危险区域划定等,确保快速、有序地响应突发事件。
4.救援处置:制定救援和处置的流程和方法,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的救援责任和任务,确保救援工作的有效展开。
应急预案方案编制要求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方案。
二、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减少损失。
2.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层级的作用,形成合力,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3.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人员安全。
4. 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应对措施。
三、编制内容1. 总则(1)编制依据(2)适用范围(3)工作原则(4)组织机构及职责2. 预警与报告(1)预警信息来源(2)预警信息发布(3)报告程序3. 应急响应(1)应急响应级别(2)应急响应启动(3)应急响应措施(4)应急响应终止4. 应急处置(1)应急处置原则(2)应急处置流程(3)应急处置措施5. 后期处置(1)善后处理(2)调查评估(3)信息发布6. 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2)人员保障(3)技术保障(4)资金保障7. 应急演练(1)演练目的(2)演练内容(3)演练组织(4)演练评估四、编制要求1. 编制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2. 编制内容应全面、系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3. 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应用。
4. 应急预案应定期修订,保持时效性。
5.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6.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确保预案得到有效执行。
7. 应急预案应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备案,接受监督和指导。
五、实施与监督1. 本单位应将应急预案方案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2. 各部门、各层级应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应急职责,确保应急响应迅速、有序。
2024年度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调查应急资源
对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技术、资金等应急资源进行全面 调查。
评估应急能力
根据应急资源调查结果,评估单位或组织的应急能力,包括应急响 应速度、救援能力、物资保障能力等。
制定应急资源调配方案
根据应急能力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资源调配方案,确保在突 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配应急资源。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2024/2/3
1
2024/2/3
• 应急预案概述 • 应急预案编制流程 • 应急预案内容要求 • 应急预案演练与培训 • 应急预案评审与修订 • 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
2
01
应急预案概述
2024/2/3
3
定义与目的
2024/2/3
定义
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为 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可能造成的人员 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而预先 制定的工作方案。
制定预案启动程序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调程序,确 保预案及时有效启动。
预案启动后的调整
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预案执行策略和措施,确保应 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24/2/3
27
预案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检查
建立监督机制
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确保预案执行过程得到有 效监督。
开展现场检查
10
预案编制与评审
2024/2/3
编制应急预案
根据前期工作成果,编制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指挥体系、通信联 络、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安全防护、后期处置等内容。
评审应急预案
组织专家或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检查预案的完整性、针对 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根据评审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提高预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
编制应急预案工作要求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求。
二、编制依据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 上级相关应急预案;3. 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地区、本行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依靠科技、协同应对;4. 平战结合、公众参与。
五、工作要求1. 组织机构(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应急预案编制工作;(2)设立应急预案编制办公室,负责具体编制工作。
2. 编制内容(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等;(2)组织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队伍等职责;(3)预防预警机制:包括预防与监控、预测与预警等;(4)应急处置:包括信息报告、应急响应行动、应急处置措施等;(5)恢复重建:包括善后处理、调查评估、应急演练等;(6)保障措施:包括物资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等。
3. 编制要求(1)预案内容要全面:包括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保障措施等;(2)预案内容要准确:根据事件发生、发展、演变规律,针对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3)预案内容要适用: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经验教训,确保应急预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4)预案表述要简明: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操作。
4. 编制程序(1)调研评估: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调研,评估风险等级;(2)编制初稿:根据调研评估结果,编制应急预案初稿;(3)征求意见:征求相关部门、单位及专家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4)审核批准:经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正式发布实施。
六、工作保障1. 资金保障:根据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需要,确保资金投入;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应急管理人员,负责预案编制工作;3. 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满足应急处置需要。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突发灾害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个单位和组织都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在事先制定的一套行动计划,用于对抗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及时、有序、科学地开展应急工作,以确保尽量减少损失和危害。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灾害,制定科学合理的行动方案,明确责任和任务,并能够适应各种情况下的应急工作需要。
下面将从编制原则、内容要素和程序要求三个方面阐述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一、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科学性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灾害情况,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和行动方案。
2.综合性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综合考虑政、军、民、警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应急机制,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
3.灵活性原则:应急预案要求在不同情况下能够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以适应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应急预案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即在应急时能够积极、有效地执行,以确保各项措施和行动的顺利进行。
5.及时性原则:应急预案必须具备及时性,即在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迅速组织力量、指挥和调度资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尽早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二、内容要素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包括以下要素:1.目标和原则:明确应急预案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2.预警和监测:建立高效的预警系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进行预警和监测。
3.组织和指挥: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组织机制和指挥系统,确保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管理。
4.资源调配:建立资源调配和供应体系,确保各种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调配和供应。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资料
一、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应急预案编制应以预防为主,注重事前防范,将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2. 综合协调: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
3. 快速响应:应急预案应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4. 保障生命:应急预案应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二、编制步骤1. 资料收集:收集与应急预案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事故案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等资料。
2.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辨识,评估其风险等级,确定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
3. 编制预案:根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结果,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总则、组织体系、预警信息、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宣传培训演练等。
4. 审核修订: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核,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完善。
三、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1. 预案(手册,综合性描述):包括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目标、应急组织、责任等。
2. 程序(二级文件,核心):内容包括行动的目的、范围、模式(5W1H)、目的、格式等。
3. 说明书(三级文件):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行动细节进行说明,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4. 应急行动记录(四级文件):包括通讯记录、应急队员进出事故危险区的记录、报告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四、应急预案的程序结构1. 预案概况:对紧急情况应急管理进行综合描述和说明。
2. 预防程序:对潜在事故进行确认并采取减缓的措施。
3. 准备程序: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措施,如应急队伍、物资、设备等的准备。
4. 现场应急程序:明确现场应急的组织、指挥、救援、疏散等环节。
5. 恢复程序: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评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编制要求1. 适用范围:明确预案适用范围,确保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 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
3. 预警信息: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计划。
它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指导性文件,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所采取的措施、行动步骤和资源调配等方面的规划。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它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目的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必须明确,其目的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紧密围绕这个目的进行。
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确保预案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此外,应急预案还必须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资源调配计划,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三、考虑多种情况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必须考虑多种情况,包括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后果等。
同时,还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的情况,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情况可能对预案的实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考虑。
四、整合资源应急预案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在编制预案时,必须明确各种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方式,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资源,确保应急行动的有效实施。
此外,还必须建立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的协作机制,以便更好地整合资源。
五、适应性强的原则应急预案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编制预案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确保预案能够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
此外,还必须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以使其不断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
六、注重培训和演练应急预案必须注重培训和演练。
通过培训和演练,可以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实施要求,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编制应急预案的要求
一、前言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特制定以下编制应急预案的要求。
二、编制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注重防治结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综合协调,资源共享。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3. 科学合理,切合实际。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科学原则,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4. 依法依规,明确责任。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三、编制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 编制范围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应涵盖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2. 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应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等。
3. 编制程序(1)组织领导。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2)调研论证。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调研,分析事件特点、发展趋势,评估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
(3)编制草案。
根据调研论证结果,编制应急预案草案。
(4)征求意见。
将应急预案草案征求相关部门、单位和公众意见,修改完善。
(5)审核批准。
将修改完善的应急预案报请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4. 内容要求(1)组织指挥体系。
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职责,建立应急指挥机构。
(2)应急响应机制。
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响应流程、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等。
(3)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预警、预防、应急响应、善后处理等。
(4)应急保障措施。
明确应急物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保障措施。
(5)应急培训与演练。
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日益增加。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个组织和企业都需要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操作流程。
下面将介绍制定应急预案的一些要求。
1. 任务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明确任务目标。
在制定之前,必须明确应急预案所面临的具体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
例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地震灾害应该是优先考虑的任务目标。
根据不同的任务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操作流程。
2. 风险评估:编制应急预案之前,还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评估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以及应对风险所需的资源和能力。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各种风险对组织或企业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
3. 多部门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和协作。
例如,在企业中,安全、人力资源、公关等部门都需要参与到应急预案的编制中来,以确保全面的考虑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不同部门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建议。
4. 数据支持:在编制应急预案时,需要充分利用数据支持。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统计,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支持来评估资源和能力的需求,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实际操作:应急预案的制定不仅是一个理论性的工作,更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这包括资源的调配、人员组织和沟通协作等方面。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6. 定期演练:应急预案的编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定期演练和评估。
通过演练可以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演练还可以增强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提高组织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应急预案编制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制定适应不同情况和灾害的预防、减灾、救援、恢复重建等应急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发生。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高度科学、实用性强、系统完整,下面详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
一、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和灾害类型确定应急预案的种类。
突发事件和灾害种类繁多,如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每一种类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
二、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是指在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机构等组织,明确各个部门、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并明确管理人员以及沟通协调机制。
三、明确应急预案的审批程序。
根据应急预案编制要求,预案的编制、审批和发布需要符合一定的程序,确保预案制定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审批程序应当包括各个阶段的审查、评估和审批,涉及的部门、单位需要积极配合。
四、制定科学而详尽的应急预案内容。
应急预案需要全面、详细地阐述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基本原则、领导机构、人员分工、指挥系统、应急资源、应急措施等内容,确保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预案制定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
五、明确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机制。
应急预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根据实践和经验,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内容。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与各部门、单位建立起定期沟通和协调机制,及时更新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六、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应急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应急能力。
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推广。
应急预案的宣传工作是预案实施的重要环节,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将预案的内容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提高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一、引言应急预案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应急事件发生时,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而预先制定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和方法。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防范和应对灾害事故的基础工作,编制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二、编制要求1. 内容完整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应该全面、详细,覆盖各类灾害、应急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人员组织、应急资源调配、救援措施和协调机制等。
2. 专业性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应急预案应该由专业人员编制,确保应对措施科学、合理。
3. 法律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预案合法、有效。
4. 可操作性应急预案不仅要求全面详细,还要保证可操作性,具体指导各部门如何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对。
5. 风险评估在编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类灾害事故可能带来的风险,对应对措施进行针对性规划。
三、编制步骤1.明确编制目标和范围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具体目标和应用范围,明确应对的灾害类型和范围。
2.组织编制团队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组织各部门专业人员参与,确保专业性和全面性。
3.调研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进行调研分析,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措施。
4.编写初稿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编写应急预案的初稿,包括组织架构、任务分工、救援流程等内容。
5.征求意见初稿完成后,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6.定稿发布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应急预案的最终版本,并进行发布和宣传,确保各部门了解内容和操作流程。
四、总结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确保其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
只有经过严格的编制,才能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发挥最大的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紧急情况的预先设计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旨在保障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保障正常运营,并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和恢复工作。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预案需要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包括应急指挥部、联络员、应急小组等,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使得应急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2.分析风险和灾害情况:应急预案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天气灾害、火灾、爆炸、事故等,评估风险和危害程度,为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设立应急预案编制专门小组: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成立专门的编制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收集信息、分析评估、制定预案等工作。
4.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流程和指南:应急预案需要明确应急流程和操作指南,包括预警机制和防护措施、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应急救援流程、人员疏散和安全撤离等,同时预案还需要经过演练和评估,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有效执行。
5.建立应急资源库和预案更新机制:为了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需要建立应急资源库,包括物资、设备、人力等,确保能够随时满足救援和保障的需求。
同时,应急预案还需要定期更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持其可行性和针对性。
6.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培训和演练来验证和提升。
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协调和应对能力。
7.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紧急情况一般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因此应急预案需要明确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协调配合。
总之,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科学、有序地组织和应对,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的保护,减少灾害的伤害程度。
只有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加强培训和演练,才能提高组织的应急能力和应对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预案目录[隐藏]简介应急预案的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1、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2.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3.应急预案主要内容4.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5.应急培训与演习简介应急预案的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1、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2.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3.应急预案主要内容4.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5.应急培训与演习6.应急预案里程碑7.应急预案系统系统功能与应用: [编辑本段]简介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
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
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从文体角度看,应急预案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编辑本段]应急预案的类型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
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应急响应预案。
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
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
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互助应急预案。
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
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应急管理预案。
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
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
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编辑本段]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编辑本段]1、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
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
[编辑本段]2.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
通常完整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由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构成。
[编辑本段]3.应急预案主要内容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可根据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编辑本段]4.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
1)组建编制队伍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⑴法律法规分析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
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
⑵风险分析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①历史情况。
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等。
②地理因素。
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
③技术问题。
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
④人的因素。
人的失误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疲劳等。
⑤物理因素。
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
⑥管制因素。
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
⑶应急能力分析对每一紧急情况应考虑如下问题:①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
②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
③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
3)预案编制4)预案的评审与发布5)预案的实施[编辑本段]5.应急培训与演习1)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1)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
(2)社区居民的培训。
(3)企业全员的培训。
(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2)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报警。
(2)疏散。
(3)火灾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3)训练和演习类型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
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
[编辑本段]6.应急预案里程碑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是否已制定应急能力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标志着社会、企业、社区、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质的程度。
作为公众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减灾文化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管理知识。
应急概念是对应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
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
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和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
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灾害、环境公害及认为破坏的应急管理、社会、救援计划等。
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之上。
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子系统:完善的应急政治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编辑本段]7.应急预案系统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口和经济迅速向城市集中。
由于城市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具有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财富集中、建筑物与构筑物集中和各种灾害集中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灾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这种情况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威胁就表现的日益突出。
当前在中国,应急管理也已经上升为国家关注层面。
目前突发公共事件所包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人民币,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危机管理过程论认为,危机管理可以分解为如下两个层面和两个阶段:危机前对策——预防减灾和事前准备;危机后对策——快速应对和恢复平常。
基于此,从时间脉络上可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分为预警阶段、准备阶段、应急处置阶段、评估恢复阶段这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