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湿疹
英文名:eczema
缩写:
别名:湿疡
ICD号:L20.9
分类:皮肤科
概述: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倾向渗出,对称分布,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而趋向慢性化,自觉剧烈瘙痒。
中医所谓浸淫疮、祸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均属本病范畴,亦有称为湿疡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又如《诸病源候论》祸疮候记载:“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乎血气,结聚所生,……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折裂,时瘥时剧”。
流行病学: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人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病因:较为复杂,由于多种外因或内因相互作用所致,其他影响因素亦较多,常常原因难以追寻和除去,因而反复发作而呈慢性化。
1.外因 包括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条件、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干燥、搔抓、摩擦、接触丝织品、人造纤维、化妆品、香料、清洁剂、肥皂、皮毛、植物、染料以及皮肤的细菌性感染等均可诱发湿疹。
2.内因 患者具有过敏性素质是本病的主要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此外内分泌、代谢或消化道功能障碍、肠寄生虫、病灶感染、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也与发病有关。
发病机制:湿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多认为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基础上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目前推测其发病机制与Ⅳ型和Ⅱ型变态反应有关。但有些往往无明确的致敏原,且除去某些可疑致敏因子,仍不能阻止湿疹的复发。说明患者反应性的改变,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还不清楚,尚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身体虚
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临床表现:按发病过程及表现可分为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1.急性湿疹 发病较为迅速,皮疹为多形性,初起为弥漫性红斑,常伴水肿,很快其上出现多数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形成糜烂、渗出、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图1,2)。损害逐渐扩大且融合成片,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呈对称性,严重者可泛发全身。急性期往往经过急剧,炎症明显,且倾向湿润糜烂,经适当治疗后,约2~3周可以治愈,但常易反复发作,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自觉瘙痒或灼热,重者可影响睡眠和工作,其程度依病情轻重、病变部位及患者耐受性而不同,常因搔抓、烫洗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 为介于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之间,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数水疱及糜烂、渗出(图3,4),瘙痒剧烈,亦可有轻度炎症浸润。病变较急性期局限。
3.慢性湿疹 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反复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亦可一开始即呈慢性损害。临床特点为常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图5,6),皮损境界明显,炎症不著。患部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覆有糠状鳞屑。伴有色素沉着、抓痕血痂等。部分皮损上仍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皲裂或疣状(图7,8),有疼痛感。自觉瘙痒,以遇热或入睡或精神紧张时显著。慢性病程,时轻时重,无规律性,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湿疹的发病,有的仅呈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数周后而治愈但一般常反复发作,各期经过可交叉或同时存在。因此在不同的部位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既有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又可见新起的丘疹、水疱或伴有红肿、糜烂、结痂、脱屑等。亦有少数患者开始时急性湿疹的表现不明显,而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者。
在经过中由于搔抓、摩擦常常会出现糜烂、渗出及继发感染,此时炎症显著,有脓疱或脓液。湿疹虽无一定的好发部位,可任发于全身各处,但有些部位比较常见,兹特叙述如下: (1)头部湿疹:多见于女性,常与外用染发剂、洗发剂、发胶、护发剂等有关。有多数炎症性红斑、丘疹随着搔抓发生糜烂、渗出,或覆以黄痂,痂多时可将毛发粘成团。在经过中易继发感染而使炎症加剧,有脓液发出臭味,自觉疼痛。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2)耳部湿疹:多发生于耳后皱襞、耳部、外耳道等处,皮损表现为红斑、糜烂、渗液、皲裂和结痂等。常对称发生,瘙痒,常因搔抓而加重或伴发真菌感染,或由中耳炎继发。
(3)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妇女,发生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常为糜烂、结痂性损害,有时因浸润而发生皲裂。自觉瘙痒和疼痛,停止哺乳后多易治愈,如长期不愈或一侧发生者,应当警惕除外湿疹样癌。
(4)脐窝湿疹:脐窝部有红斑、渗出或色稍暗红有炎症浸润,境界较清楚,常呈慢性。一般不累及周围皮肤,常有臭味。
(5)阴囊湿疹:较为常见,局限于阴囊皮肤,严重时亦可波及会阴及肛门周围,表现多为慢性,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显著,有鳞屑,色素多加深,少有色素脱失,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不适当处理而炎症加重,红肿、糜烂、渗出、皲裂。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本病需与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症相鉴别,后者皮损无明显浸润肥厚,常伴舌炎、口角炎等症状,用维生素B2(核黄素)治疗效果明显,约1周左右见效,且病程短。
(6)肛门湿疹:局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有时亦可累及会阴部。有潮湿感,皮肤浸润肥厚,皱襞明显,可发生皲裂。亦有炎症明显、糜烂渗出者。瘙痒剧烈,也可由肛门瘙痒症继发。
(7)女阴湿疹:是女性常见的湿疹,见于大小阴唇及周围皮肤,皮肤浸润肥厚,有鳞屑,境界清楚,瘙痒剧烈,严重者亦可红肿、糜烂、渗出。病程慢性,常缠绵难愈。因经常搔抓可继发色素减退,应注意与女阴白斑鉴别。
并发症:耳部湿疹可伴发真菌感染。
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1.急性期皮损呈多形性,经过中常循一定的规律,开始为弥漫性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存在。慢性期则局限于一定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皮肤肥厚呈苔藓化。
2.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无一定规律性。
3.慢性病程,经过中倾向渗出湿润变化。
4.自觉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当夜晚或精神紧张时瘙痒剧烈。
辩证分析:根据湿疹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湿热并盛型:发病急,病程短。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赤少。皮损潮焮热、肿胀、渗出显著。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属湿热兼盛,浸淫肌肤。
脾虚湿盛型:病程日久,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有溏泻,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