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41e0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6.png)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一、语言学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古印度。
当时,印度的婆罗门阶层开始研究梵文语言,探讨语言规律。
此后,受到梵文语言研究方法的影响,语言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语言学的发展1. 欧洲语言学欧洲的语言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哲学研究中提及语言,开启了欧洲语言学的先河。
之后,欧洲的中世纪天主教会也在研究拉丁语等语言。
直到20世纪初,欧洲语言学家才真正开始进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
2. 美国语言学美国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美国开始进行语言普查,研究各地语言的分布与演化。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设立语言学系,逐渐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它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的内容。
2.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主张从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等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产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规则来描述。
3.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情感等诸多方面。
四、语言学的研究成果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音节、音调、语音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 词汇学词汇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含义,探讨如何从单词中推导出词性、语法等方面的信息。
3. 语法学语法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4. 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探讨语言中词汇、句子等单元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社会、文化、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包括口音、方言等方面。
它为语言的教育、规范化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程序开发中,致力于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2709f6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8.png)
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规则、功能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方面。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分别是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
这两个流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以及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是一种以形式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关注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有索绪尔、布洛赫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形式主义派通过研究语言的形式规则和结构,揭示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功能派是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功能派的代表人物有马尔库斯、哈贝马斯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功能派通过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采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形式和规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寻找语言的普遍规律。
功能派主要采用描述和解释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功能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密切相关,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研究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功能派主要关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是两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关注语言的内部规律;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db24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3.png)
西方语言学流派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
在西方语言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学说,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总结和概述。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语言的结构是决定其意义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则和模式。
其中,最知名的结构主义学派是索绪尔学派和布洛姆菲尔德学派。
2. 生成语法生成语法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是通过某种生成规则产生的。
生成语法学派认为语言的产生过程是基于一系列规则和转换的,这些规则可以用形式化的方式来描述。
生成语法的代表人物包括诺姆·乔姆斯基和查尔斯·菲尔。
生成语法的研究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语用学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目的的学科。
与其他流派不同,语用学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
语用学家研究语言如何在特定情境中传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理解。
格里姆斯学派和奥斯丁学派是语用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和交际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语言变化研究语言变化研究是一门关注语言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演变和变化。
语言变化研究关注语言的历史发展和变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代数据的分析,揭示语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威廉·拉布学派和米哈伊尔·巴哈京学派是语言变化研究的重要代表。
5.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注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和变化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代表学派包括华兹沃斯学派和拉布学派。
以上只是对一些主要的西方语言学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语言学各学派
![语言学各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48cdc26f1eb91a37f1115c96.png)
布拉格学派基本观点: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F. de索绪尔的影响下形成的。
他们同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看法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是反对德国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及分割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应对其结构进行共时的研究,不同之处是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研究。
他们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作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
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布拉格学派认为句子能从语法角度分析也能从功能角度分析用主位和述位来分析句子。
主位指已知信息或在给定语境是明确的话语起点前信息述位指说话者陈述的有关或涉及话语起点内容。
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区别:布拉格学派区别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之处是:他们主要研究已有悠久文化的欧洲语言,从功能观点出发广泛探讨标准语、语言修养、修辞学、文艺学、诗学、美学等问题。
他们重视语义标准,主张采用对立论,而不接受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分布论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为了强调自己的特点,布拉格学派曾明确表示应该把自己称为功能语言学派。
主要贡献:布拉格学派发展了索绪尔和博杜恩·德·库尔德内的理论。
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系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音系学中的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实际切分的理论已得到公认的发展,为话语语言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分析比较法对类型语言学和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定量分析法又为数理语言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机器翻译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
1976年,法国成立了以马丁内为首的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旨在发展布拉格学派的基本思想。
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1.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思想20 世纪20 年代,英国出现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思想。
简述语言学流派
![简述语言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137a1c037cd184254b35357f.png)
英语122班马巾帅 201236635222简述语言学流派现代语言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大时期的代表。
1、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语文学时期的学者,对语言的研究多是主观的规定和臆测,缺少客观的描述和检验,研究对象往往仅限于书面语,目的是校勘古书,解释传统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不准违背古人的说法,忽视语言本身的结构与发展,更不理解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社会功能。
历史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方法,既注意语言古今的对比,又注意现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当代活的语言的研究,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考察语言的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做出了谱系分类。
所以,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结构语言学语言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结构语言学的主要论点扼要地说有两个方面:第一,认为每中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第二,每种语言的个别单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跟其它单位的区别、对立中存在的。
结构主义强调不能孤立地从事物的个别性去认识它,而要同时从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结构的分层符号系统的整体性去认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过于追求抽象形式,而忽视语句的具体内容,显得比较片面。
结构语言学内部又分为三大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
(1)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
其先驱者是马泰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贝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
1926年10月,由马泰修斯和雅克布逊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布拉格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论述见于《论纲》,《论纲》中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对语言现象的评价应着眼于它的功能。
语言学主要学派(MainschoolsofLinguistics)
![语言学主要学派(MainschoolsofLinguistics)](https://img.taocdn.com/s3/m/980f56d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e.png)
语言学主要学派(Main schools of Linguistics)12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12引言-弗迪南·德·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1857 ~ 1913)是“现代语言学”和“一把现代学科硕士的父亲。
”他的重要思想是语言学中的语言学收集(1916),这是由他的学生巴利和A. Sechehaye发表C.。
索绪尔认为,语言单位是一个标志。
语言符号的统一,不是一个符号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他称之为概念所指与能指的声音形象。
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两个。
首先,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其次,语言符号是由能指的线性性质。
索绪尔做了一个区分语言和言语。
他认为语言学家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因为它是一个连贯的、可分析的对象。
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别。
历时与共时研究的区别是索绪尔对普通语言学的又一重大贡献。
12.1布拉格学派12.1.1介绍布拉格学派有特别重要的三点:(1)它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它可以利用完全可控的材料进行调查。
(2)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认为孤立地看待任何语言的任何元素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分析或评价。
换句话说,之间有功能性的对立。
(3)它把语言看作是使用它来为社区执行一些基本功能或任务的工具。
12.1.2音韵学和语音的对立布拉格学派最著名和最著名的是它对音位学和语音学和音位学的贡献,它对语言学的最重要贡献是它从功能的角度看语言。
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Trubetzkoy认为语音属于言语,而音位属于语言。
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音位”这个概念,作为声音系统的抽象单位,不同于实际产生的声音。
在分类的区别特征,他提出了三个标准”(1)对整个系统的对比关系(2)对立分子之间的关系(3)他们的辨别力这些对立可以概括为:(1)双边反对(2)多边反对(3)比例对立(4)孤立对立(5)对立(6)渐进对立(7)均等对立(8)中和对立(9)不断的反对12.1.3功能句子观(FSP)1。
语言学的学科分类
![语言学的学科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18122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d.png)
应用语言学
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与有关学科结合起 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应用型学科。
理论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学科分类
四、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
根据西方座标,以历史语言学的出现为分 界。这之前属于传统语言学研究,这之后 进入现代语言学研究时期。
传统语言学还不是完全独立的学科,往往 处于附属地位; 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独立学科,随着现代科 学的发展又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 义学派
[俄]特鲁贝茨科依《音位学原理》 [丹麦]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理论导论》 [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美]赵元任《国语入门》(《北京口语语法》)
《中国话的文法》(《汉语口语语法》) [法]特思尼耶尔《结构句法基础》
结构主义三大流派
4.转换生成学派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传统语言学以书面语为主,而现代语言学 重视口语研究。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
传统语言学主要为经典作注和语文规范研 究,而现代语言学主要是分析语言结构 和探索语言规律。
五、语言学流派和主要语言学家
1.历史比较语言学
通过语言关系的比较研究构拟共同母语, 以探索语言的演化规律。(19世纪)
初始阶段,英国的琼斯首先提出梵语和希 腊、拉丁语具有亲属关系。丹麦的拉斯克 、德国的格里姆和葆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的奠基者。格里姆定律:凡语音演变的规 律皆有例外。
19世纪中期,代表性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 尔和施密特。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新语法学派”时 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布鲁克曼、奥斯特 霍夫和维尔纳。维尔纳定律认为:凡语音 演变的例外皆有规律。
语言学常识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5c4f961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5.png)
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语言学,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这是受到索绪尔(F.De.Saussure)语言学思想影响而出现的世界三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主要创始人和理论家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语言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elmslev,1899-1965)。
早期的理论家还有H.乌尔达尔(1907-1957)和V.布伦达尔(1887-1942)。
该学派规模很小,成员大多是北欧的一些语言学家,活动地区基本上限于哥本哈根,学派的机关刊物是创刊于1939年的《语言学文献》。
该学派的理论叫做"语符学"。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语音学和音位学的理论,提出了"音声学"理论,接着又把它发展成为一般性理论。
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不同,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glossematics"(语符学)。
语符学的基本设想由乌尔达尔写成小册子《语符学大纲》,1936年在哥本哈根国际语言学大会上散发,其后因乌尔达尔到希腊工作,学派的理论工作由叶尔姆斯列夫承担。
叶尔姆斯列夫的论著很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导论》(1943,丹麦文),1953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出版,语符学才受到人们的注意。
该书从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性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纲领。
该学派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语言是价值系统"的论断,主张把语言从物理方面的声音和心理方面的语义抽象出来,并且排除语言对社会的依存和语言历史演变因素的制约,以便集中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
叶尔姆斯列夫主张以经验主义原则和演绎法看待语言,一方面认为语言理论要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另一方面又认为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是互补的,可以进行单纯的理论研究。
语言学分支及流派
![语言学分支及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665097ad5f0e7cd1842536f9.png)
语言学分支及流派纵观语言学的发展史,从高度抽象层面来看,其间总是交织着形式与功能两种理论观点的对峙与竞争,由此产生的不同学术观点、理论流派和描述方法,成为语言学发展的原始动力,推动着整个学科不断向前。
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愈演愈烈,从理论上形成了所谓“索绪尔悖论”(Saussurean Parodox),从关注焦点和研究内容上体现为“内置语言”研究与“外置语言”研究之间的差别。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ternalized language, or I-language andexternalized language, or E-language.)有人将西方语言学史划分为八段: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及以后;现代前夕;19世纪;20世纪第一阶段;20世纪第二阶段。
西方语言学的源头在希腊。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谈到方言差异和外来语现象;诡辩学派的辩驳演讲引发了修辞研究;《对话录》记下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语言哲思;亚里士多德为逻辑和语法范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至斯多格学派本质论与约定论、类比论与不规则论之争尤其热烈,语音、词源、语法三个方面都有所研究。
公元前,世纪狄奥尼休斯(色拉克斯的《语法术》,确立词、句概念,提出八大词类,对希腊语的结构做了描述。
罗马人接过了希腊语言文化的所有成果。
略晚于色氏,瓦罗撰成《论拉丁语》,将语言研究三分为词源学、形态学、句法学。
他注意到派生有别于曲折,称前者为“任意变化”,后者为“自然变化”。
公元,世纪初,普利西安详尽描写了古典拉丁语,其著《语法原理》广为流传,左右了这个中世纪的语法学和语言哲学。
中世纪的学术语言是拉丁语。
经院哲学盛期,摩狄斯泰学派的语法研究也达到巅峰。
该派所主张的思辨语法实为拉丁语法范畴与经院哲概念的融合。
思辨语法首次建立清晰的句法理论,区分了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又提出存在、理解、表意三种方式,用以阐述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aa4450b9d528ea80c779b0.png)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史上是发展最快的、最活跃的。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理论并把语言学真正变成科学之后,现代语言学便呈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论文从历时的角度阐述了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重要贡献。
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现代语言学始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 索绪尔,1857--1913,。
他通常被描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使语言学科走向现代的大师”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说是语言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索绪尔的理论主要是从三个斱面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
索绪尔是把语言学研究明确为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他的理论直接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语言的本质。
他的理论可归纳如下:1.语言符号的本质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的,即“所指”和“能指”。
不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关联的是能指的线性特征。
2.语言单位的关系性质由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因此一个能指不所指之间就没有必然的属性。
所指只是一个系统里的一员,通过同一系统内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界定。
3.语言系统不语言现象的区分这是语言系统不语言的实际现象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语言学家的认为是研究语言系统。
4.共时不历时的区分语言学上的共时不历时之区分,就是静态语言学和进化语言学之分。
二、早期功能主义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一,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创始于1926年10月6日,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伊、雅克布逊、布龙达尔等。
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研究主要有三个斱面:1.为语言事实的共时研究斱法做了理论上的开拓2.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特征3.强调语言在知己语言社团中所发挥的功能。
50年代后新一代的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续老一辈的研究,发展了新的理论,包括关于语言演变,语言系统,标准语言,主位不述位,语言功能。
,二,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人数不多的语言学派。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220a6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2.png)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可以分为多个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洛姆菲尔德。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系统,它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互相作用。
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包括音位、词汇、句法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现象向分析语言结构的转变。
2. 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查姆斯基。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天赋能力,人类天生就具有语言能力。
生成语法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过程,包括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生成的转变。
3. 语用学语用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格里斯。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行为,它的目的是传递信息。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包括语言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的情境、语言交际的效果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的转变。
4.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拉卡特。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使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方面,包括语言变异、语言变化、语言规范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的转变。
总之,语言学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单一的研究语言结构向多方面的研究转变,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语言学概论 (完整版)
![语言学概论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0decada5e9856a561260b8.png)
(二)语言学的对象——语言
从对象上说,横向研究——包括书面语, 口语和外语;
纵向研究——包括“活”语言(当今 交际用)和“死”语言(古代书面语);
从结构上说,语言学研究包括语音、语法、 语义和文字等方面。
(三)语言学的任务
阐述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 语言及应用,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三个学派各有特色: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 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重视语 言结构之间的关系,描写语言学学派则着重语 言结构形式的描写。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优缺点
(1)优点:强调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 号系统,不能孤立地研究,要从各成分 间的关系,结构的分层符号系统的整体 性认识;注重对立成分的分析,影响很 大。
(2)缺点: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 胡同,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语句的具 体内容。将形式和意义割裂开来。只能 描写语言事实而不能解释原因。
3、转换生成语言学
是在批判和修正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是最近几十年西方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 学派。创始人乔姆斯基→1957年《句法结构》,标志 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乔姆斯基革命”)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美 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地安语基础上形成的,是 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 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先驱是鲍 阿斯(《美洲印地安语手册》)和萨丕尔(《
语言论》),强调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
重要人物布龙菲尔德《语言论》是该派奠基之 作,其后哈里斯《结构语言学的方法》是在理 论和方法方面最为严谨的代表作。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对罗马史诗进行了编辑与 整理,迪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被称为“语
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拉丁语分布广, 使用时间长(一千多年)拉丁文语法→哲学家用逻辑 研究语言→奠定了语法研究的基础
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
![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8b8ddd9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e.png)
语⾔学理论及流派,最全语⾔学流派布拉格学派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批语⾔学家和⽂艺理论家。
⼴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学会等语⾔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学会传统的当代语⾔学家。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的基本理论,承认语⾔是⼀个符号系统,但不把语⾔形式与超语⾔因素截然分开,重视语⾔的共时研究,但并不把它与历时研究割裂开来;他们还接受了俄国语⾔学家库尔德内的功能观,对语⾔进⾏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因⽽⾃称为结构-功能学派。
这个学派颇有影响。
美国语⾔学家鲍林格作过这样的评价:"在欧洲语⾔学团体中,影响最⼤的莫过于布拉格语⾔学会,美国语⾔学的每⼀项重要发展,都与这⼀学派的学说有关。
"这⼀学派的先驱者是马泰修斯。
1926年10⽉,他与雅科布逊,哈弗拉奈克,贝克尔等6⼈发起,建⽴了布拉格语⾔学会。
参加学会的外族⼈中,以俄罗斯⼈最多,除雅科布逊外,著名的有:特鲁贝茨柯依,卡尔采夫斯基,柯别茨基,依萨钦柯等。
俄罗斯翼成员⼤多专注于语⾔内部结构的研究,忽视语⾔与超语⾔因素的关系。
捷克斯洛伐克的会员多数⽐较重视语⾔与社会的关系,注意语⾔理论的应⽤性。
他们被称为捷克翼或马泰修斯翼。
捷克翼的会员中除马泰修斯,哈弗拉奈克外,著名的还有:特伦卡,温伽尔特,穆卡硕夫斯基,⽡海克,斯卡利奇卡,柯⽇奈克,何拉莱克,特罗斯特,奥别尔普法尔采,博尔道夫,诺⽡克,鲍利尼等。
布拉格学派在第⼀届国际语⾔学会议(海⽛,1928)上,第⼀次把他们的⾳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的反响。
该学派集体观点的全⾯叙述见于他们在第⼀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
《论纲》强调语⾔是⼀种功能体系,评价任何语⾔现象都应从它所达到的⽬的,所起的功能着眼。
1929年出版会刊《布拉格语⾔学会论丛》。
1935年创办期刊《词和⽂》。
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和⽀解,学会为振奋民族精神,合写了⽂集《关于语⾔和诗歌的读物》。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d720a2cc5022aaea998f0fa5.png)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以下就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分别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语言学理论与流派教案大纲
![语言学理论与流派教案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ff045a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b.png)
语言学理论与流派教案大纲第一章:语言学导论1.1 语言与语言学定义语言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语言学的重要性1.2 语言学分支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第二章:结构主义语言学2.1 结构主义语言学概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概念2.2 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层次结构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的规则与原则2.3 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费尔迪南·德·索绪尔鲁思·哈里森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第三章:功能主义语言学3.1 功能主义语言学概述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概念3.2 语言的功能交际功能表达功能认知功能3.3 功能主义语言学代表人物罗杰·费尔盾迈克尔·阿诺德约翰·菲尔莫尔第四章:转换语言学4.1 转换语言学概述转换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转换语言学的基本概念4.2 语言的能力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词汇规则4.3 转换语言学代表人物诺姆·乔姆斯基约翰·霍奇金森马克·拉宾纳第五章:认知语言学5.1 认知语言学概述认知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5.2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概念结构理论5.3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乔治·莱考夫约翰·泰勒尤里·施密特第六章:语用学与交际语言学6.1 语用学概述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语用学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6.2 交际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交际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语言交际的过程与要素6.3 语用学与交际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约翰·范德·沃尔赫伯特·帕克塞尔玛·舍尔第七章:社会语言学7.1 社会语言学概述社会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7.2 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理论言语社区理论语言态度与身份认同语言变异与变化7.3 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丹尼尔·朱克拉里·阿尔德海德珍妮特·费尔第八章:心理语言学8.1 心理语言学概述心理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心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8.2 语言的认知过程语言的理解与产生语言的习得与遗忘语言与思维的关系8.3 心理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乔治·米勒认知心理学与语言斯蒂芬·平克第九章:应用语言学9.1 应用语言学概述应用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应用语言学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9.2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直接法视听法交际法9.3 应用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奥尔曼斯蒂芬·克拉森罗杰·天使第十章:语言学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语言学的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语言学与技术的结合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学10.2 语言学的重要性与挑战语言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语言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0.3 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探索人类语言能力语言学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促进语言学的普及与教育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语言与语言学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思维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活动。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f8b2599e51e79b89680226c9.png)
语言学流派概述在现代语言学产生以前的两千多年间,研究语言的学问是规范语言学,即传统语言学,但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语言学,是近百年发展起来的。
其过程可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三个阶段,代表人物有洪堡特、施莱赫尔、索绪尔、萨玉尔、布隆菲尔德和乔姆斯基等。
规范语言学之所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门科学,是由于它既非经验的,亦非实验的。
它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制定语言规则,而不是去记录语言现实。
它以最著名的文学著作为范本来确定这种规则,认为语言系统就包含在这些著作里,需要加以保护,不应让它改变。
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位意大利文学家曾经说过:“语法的唯一目的是让人说话正确。
”这是直到今天不少传统语法著作仍一再重复的观点。
其结果,使规范语言学日益脱离语言的实际。
与规范语言学不同,德国政治家和语文学家洪堡特则把语言理解为一种过程,从而要求历史地对待和研究语言及其发展。
不仅如此,他甚至比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走得更远。
他对个别语言(巴斯克语和爪哇的卡威语)进行于研究,使他的见解和现代描写语言学家非常相似。
因此,洪堡特在德国被公认为近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是十九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派,它最早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经验科学。
它研究彼此相关的语群发展方式,在传统上和比较语文学相联系,后者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
十九世纪初,语言的谱系关系被公认为二门学科,而且发展很快,很有成就。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拉丁语是一种退化了的希腊语,它之所以和其它欧洲语有相同之处,一与拉丁文化在欧洲文化中占据优势有关,在比较语言学的最初阶段,发现了古梵语和其它印欧语言(如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有相似之处,而使用梵语的社会文化却同希腊一罗马文化和现代辛化完全无关。
这一发现,推翻了上述有关拉丁语的传统解释,从而产生了革命性的结果。
从格里姆(1785一1863)到新语法学派,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做了许多工作,侠厉史比较研究方法臻于完善。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ca0a1c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b.png)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1)时间:1786——1916
(2)特点:独立性、历时的原子主义语言观;
(3)贡献:使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主要人物:琼斯、拉斯克、格里姆、葆朴、维尔纳、施莱赫尔、勃鲁格曼、莱斯金、保罗、梅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1)代表人物:索绪尔(开创者)
(2)主要内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组合而成的系统(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3)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大致内容: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1)代表人物:韩礼德
(2)主要内容: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研究如何根据特定交际目的选择特定的语句,集中力量发现描写语言在社会中的规律;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注重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发现语句在社会中的规律。
语言学类别和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类别和语言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ed2cd8146c175f0e7cd137a3.png)
语言学类别和语言学流派语言学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类。
关于语言学的类别,要注意以下几个分类角度:一是功能角度,二是研究对象,三是从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分类。
一般主要是从功能角度给语言学分类。
从功能看,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其余角度的分类,我们这里综合在一起介绍。
由于分类角度不通,一门语言学科可以划分在不同的类别中。
例如现代汉语从功能看属于理论语言学,从对象看是专语语言学,从研究的时间范围看是共时语言学。
一、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是所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
(一)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它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是在人们对各种具体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对专语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与运用。
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语言的性质、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起源与发展变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在学科体系的地位等。
通常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再细分,可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语义学等,我们的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性质。
(二)专语语言学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为普通语言学提供丰富目的材料,要吸收应用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接受普通语言学的指导,与普通语言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专语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
它可以研究某种具体的语言,如研究汉语,叫汉语语言学,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叫英语语言学。
它也可以以几种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特点,如我国的壮语、布衣语、傣语、土语等是来源于侗傣语支的亲属语言,以这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叫侗傣语言学。
英语、德语、荷兰语、瑞典语、丹麦语来源于日尔曼语,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叫日尔曼语言学。
第一讲 语言学的分类和流派
![第一讲 语言学的分类和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62bc15e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1.png)
B.语言学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 系不大。
C.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决定于理论语言学的水平。 D.从语文学到语言学的转变,往往伴随着群众性的文 化革命运动。
3.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在()。(2006,中国传媒大学) A. 19世纪中叶 B.20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3)美国结构语言学 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中发展
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它是20世纪美 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和研 究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学派重视记录实际语言,重断代描写, 在描写中注重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语言各 单位进行切分、归并、分类和组合,推崇直 接成分分析法。又被称为“描写派”。 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龙菲尔德,代 表作《语言论》 。
第一讲 语言学的分类和流派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一、语言学的分类
(一)从研究范围上: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 言学
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体,又可以称为本 体语言学或微观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内 部结构体系。
外部语言学又称宏观语言学或边缘语言学。 主要研究语言和社会、心理、思维、符号、 文化等与语言有关的外部事物的关系。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十九分。
5.从研究范围看,语言学可大体分为两大类: ( )语言学和( )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 的时间,语言学可以分为( )语言学和( ) 语言学。(2007,华中师大)
6.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是: ( )、( )和( )。(2007,华中师大)
7.古代语言学有三个传统:( )传统、( ) 传统和( )传统。(2008,华中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流派布拉格学派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的基本理论,承认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但不把语言形式与超语言因素截然分开,重视语言的共时研究,但并不把它与历时研究割裂开来;他们还接受了俄国语言学家库尔德内的功能观,对语言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因而自称为结构-功能学派。
这个学派颇有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作过这样的评价:"在欧洲语言学团体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布拉格语言学会,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都与这一学派的学说有关。
"这一学派的先驱者是马泰修斯。
1926年10月,他与雅科布逊,哈弗拉奈克,贝克尔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
参加学会的外族人中,以俄罗斯人最多,除雅科布逊外,著名的有:特鲁贝茨柯依,卡尔采夫斯基,柯别茨基,依萨钦柯等。
俄罗斯翼成员大多专注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忽视语言与超语言因素的关系。
捷克斯洛伐克的会员多数比较重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注意语言理论的应用性。
他们被称为捷克翼或马泰修斯翼。
捷克翼的会员中除马泰修斯,哈弗拉奈克外,著名的还有:特伦卡,温伽尔特,穆卡硕夫斯基,瓦海克,斯卡利奇卡,柯日奈克,何拉莱克,特罗斯特,奥别尔普法尔采,博尔道夫,诺瓦克,鲍利尼等。
布拉格学派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海牙,1928)上,第一次把他们的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该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叙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
《论纲》强调语言是一种功能体系,评价任何语言现象都应从它所达到的目的,所起的功能着眼。
1929年出版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
1935年创办期刊《词和文》。
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和支解,学会为振奋民族精神,合写了文集《关于语言和诗歌的读物》。
1956年布拉格语言学会与斯拉夫语言学会等团体合并,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
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出版会刊《布拉格语言学论丛》。
70年代初,学会出版《捷克和斯洛伐克语言学资料》丛书,在第一集中全文刊载了著名的《论纲》。
捷克斯洛伐克的语言学是与《论纲》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
该学派在理论和方法上的贡献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1)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
《论纲》写得很明确:从功能观点出发,语言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表达手段。
根据语言行为与超语言现实的关系,语言的功能可区分为交际功能和诗歌功能,前者是针对表达对象而言的,后者是针对表达本身而言的。
德国语言学家布勒曾在《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第一卷上发表过一篇论文,重申他在20年代提到过的语言三功能说:描述(针对所说的事物或现象而言),表达(从说话者角度出发),召唤(针对交谈的另一方面而言)。
雅科布逊以后又根据信息论的模式把三功能说发展成为六功能说:所指(referential)或指示(denotative),表情(emotive),意动(conative),沟通(phatic),后语言(metalinguistic),诗歌(poetic)。
(2)建立了音位学说。
反映布拉格派音位观的代表作是特鲁贝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
在此书中音位体系被定义为能用以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音位对立体的综合。
此作对世界各国音位学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后,雅科布逊又通过实验和对历时音位学的研究,对布拉格语言学会早期的音位理论进行了某些补充和发展。
(3)把音位学的概念,类型学的原则应用于语法研究。
雅科布逊、特伦卡、斯卡利奇卡认为语法平面的基本单位是形位(morpheme),形位在一定场合下也会出现中和的现象。
形位学上的对立也有偶项特征,但不对称,一个强(有标记项),一个弱(无标记项),可以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不对称性来分析语法意义。
(4)提出"语言联盟"的理论。
他们认为,邻近地域的语言,由于相互影响,常常获得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
所以某些语言的共同特征不一定都是来源于语言的亲属关系。
(5)提出了句子的实际切分说。
实际切分的主要成分是"表达出发点"和"表述核心",即现在通用的"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
(6)提出要加强对标准语理论,术语和功能语体的研究,以指导整个语言文化工作。
(7)提倡把最新理论运用于从中学开始的语言教学。
《论纲》第十章就提出了这一见解。
战后,布拉格学派认为:正确理解语音外壳和意义的关系,语言功能特征与结构特征的关系,以及语言体系开放性特征等问题,至今仍是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应该把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充分地运用于本族语的分析,以促进语言文化的发展。
他们在语言研究中还发现了语言存在着中心区和边缘区,结构规则在中心区表现得十分明显,而在边缘区则显得模糊。
当前布拉格语言学家们对语言形式与超语言因素间的关系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主张在语言学研究中运用电子技术,因而,在数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语言学流派结构语言学语言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的欧洲,基本理论源出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反对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
结构语言学内部又分为三大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
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
其先驱者是马泰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贝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
1926年10月,由马泰修斯和雅克布逊等6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
该学会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上第一次把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反响。
1929年出版了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
布拉格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论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论纲》中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对语言现象的评价应着眼于它的功能。
特鲁贝茨科依的《音位学原理》是这一学派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布拉格学派的主要成员散居于世界各地,影响衰落。
1956年,布拉格语言学会与斯拉夫语言学会等团体合并,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何拉莱克担任第一任会长。
这个新的学会继承了布拉格语言学会的传统,因此其成员被称为"当代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系统的思想,特别致力于音位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音位学说。
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研究内部语言学,对广义的语言学问题也很感兴趣,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及外部语言学的其它各领域。
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
代表人物有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等。
1931年,叶尔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共同创建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该学会成为当时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中心。
1938年创办会刊《语言学学报》,1939年的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遂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
叶尔姆斯列夫任哥本哈根语言学会会长,他的《语言理论导轮》和《普通语法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性著作。
这一学派以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的学说为基础,着重语言形式的研究。
它特别注重语言的组合关系,这是这个学派区别于布拉格学派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把语言理论看成一个"纯演绎系统",采用"假设-推理"法对语言进行分析,不大涉及具体语言事实的研究,因而其影响面比较小。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共同汇成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区别于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它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先驱者是鲍厄斯和萨丕尔,分别著有《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和《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二人都强调要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
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龙菲尔德,1924年他和鲍厄斯、萨丕尔等人一起创立了"美国语言学会",1925年出版会刊《语言》。
1933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出版,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使它进入"布龙菲尔德时期"。
5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后布龙菲尔德时期",哈里斯和霍盖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霍盖特1958年出版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语言学集大成的理论著作,对美国结构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总结。
1951年,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被人视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的象征和转折点。
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这不同于欧洲结构主义学派注重书面语的传统。
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制定了一套对语言结构进行形式分析和描写的技术。
这一学派对汉语研究影响很大。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派虽然各有自己的传统和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都接受了索绪尔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区分语言和言语,在语言中又区分共时和历时,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系统中的成分依据成分之间的差别和关系从话语中切分出来,并加以分类归并,而后从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中去研究语言的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自产生以来,不仅影响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其严密的分析方法已渗透到人类学、哲学、心理学和文艺批评等其它领域。
这样,结构主义就由一种语言学理论演变成一股几乎对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都产生影响的思潮,因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