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9·北部湾模拟) 新型国产飞机可以实现水陆两用。

关于飞机,下列正确的是()A . 飞机起飞时,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 飞机起飞时需提供动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 飞机静止在水面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三要素相同D . 飞机的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 (2分) (2018八上·成都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 . 儿歌“月光光,照地堂”,从歌词里可以知道月亮是光源C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D . 音调是由声源频率与振幅共同决定的3. (2分) (2017八上·沅陵期中) 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中错误的是()A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 . 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 .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4. (2分)机动车鸣号所产生的声污染,其主要原因在于鸣号声的()A . 响度B . 音调C . 音色D . 时间5. (2分)(2017·黑龙江模拟) 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聪和小明从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B . 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C . 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漫反射D . 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6. (2分) (2018八上·无锡期中) 夜晚,某人从路灯下向着远离路灯的方向走去,他在地面上的影子()A . 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长B . 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短C . 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长D . 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短7. (2分) (2016八·丰城月考) 照镜子时,总是要走进平面镜去看像,当人走近平面镜时()A . 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大,人看到像也会变大B . 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变C . 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变大D . 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大,人看到的像大小不变8. (2分) (2018八上·黑龙江期中) 小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空碗底,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

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6八上·临西期中)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 .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C .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 . 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2. (2分)(2016·遵义模拟) 同学们背书包时,肩部会有受压的感觉.现在学生们都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一书包带宽5cm,双肩分别与书包接触部分长度为35cm,总质量为7kg,他们选择这种书包的理由及肩部所受压强大小正确的是()A . 减小压强;2×103PaB . 增大压强;0.2PaC . 减小压力;4×103PaD . 减小压强;0.4Pa3. (2分)(2020·高邮模拟) 如图是苏宁物流正式投放的无人快递车,这是全国首个送货到家的无人车,也是国内首个可以实现室内室外场景无缝切换的无人车,不用人为控制,自己就能找到目的地,不仅能避让行人、车辆,还能自己乘电梯、叫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无人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不变B . 无人车的轮子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C . 无人车行驶过程中以快递车为参照物货物是运动的D . 无人车主动避让行人、车辆,是利用像蝙蝠一样的回声定位4. (2分)(2017·柳南模拟) 在月球表面既没有空气,也没有磁场.假如有一天你有幸登上月球,你认为下列哪种活动可以实现()A . 利用声波测距离B . 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C . 驾驶用汽油机驱动的登月车D .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5. (2分) (2019八上·荔湾期末)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 “露似珍珠月似弓”是——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B .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C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D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6. (2分) (2018八上·孝南月考) 己知月球对物体也有引力。

2019-2020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 Word 答案

2019-2020大连市庄河市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 Word  答案

庄河市期末测试2020/1/141、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头发的直径约为1m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 D.我国的最低气温约为-273.15℃2、生活中经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两个词语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3、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4、下列措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 B.穿越北京动物园 C.工厂用的防 D.医院、学校附近志的“隔音蛟龙”噪声耳罩“禁止鸣笛”标志5、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这是()现象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6、下列事例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形成影子 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D.当你照镜子时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7、下列图象中,能反映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8、庄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 B.盛夏,露珠凝结 C.深秋,枫叶披霜 D.严冬,雪花纷飞9、下列光学器件所成的像为虚像的是A.针孔照相机 B.照相机中 C.放大镜看到 D.投影仪屏幕内所成的像所成的像的物体的像上所成的像10、如图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减小物距 B.增大像距C.增大人像的大小 D.增大取景范围1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C.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 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12、(多选)下列实例中,可以减慢液体蒸发的是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B.将篮球场上的积水用拖把摊开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13、(多选)某小组同学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用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形成一个斜面,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七)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七)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七)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注意: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8℃ 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4mC.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h D.中考体育考试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10 kg2.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

小明发现他乘坐的车还停在站台上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旁边的列车的车尾 B.站台 C.身后的小红 D.旁边列车上的乘客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种不可见光及两种不可听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C.超声波清洗器在清洗眼镜时发出的“嗞嗞”声属于超声D.超声波具有能量,可用来焊接塑料制品4.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

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唢呐声是内部的簧片振动发声的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5.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从鱼缸侧面看,发现鱼会变大C.“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D.漫步在河边,看到岸边垂柳在水中的倒影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7.小明在探究“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 ( ) 体积V /cm3 10 20 30 40 50 60质量m/g 10 20 30 40 50 60A.水的体积越大,水的质量越大B.水的体积变化,水的质量也变化C.水的体积增加量相等,水的质量增加量也相等D.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8.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 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t AB<t BC B.t AB=t BC C.V AB>V BC D.U AB<V BC9.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10. -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 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 g。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2)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2)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2)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3.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A.一定大于l B.一定等于lC.一定小于l D.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4.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5.“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的奔月梦想开始实现。

试分析在月球上哪种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A.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B.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C.利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6.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初中物理 辽宁省大连市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八)有答案

初中物理 辽宁省大连市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八)有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八)有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注意: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在演奏小提琴之前,演员要转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2.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 )A.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C.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研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3.一位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飞机 C.自己 D.飞机驾驶员4.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这个物体在2s内的速度是 ( )A.2.5 m/sB.5 m/sC.10 m/sD.20 m/s5.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寒冬,池塘的水结冰 B.春天,草叶上晶莹的露珠C.从冷库里拿出的冻肉表面的白霜 D.冬天,室外结冰的衣服慢慢变于6.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食的形成 B.用放大镜看到的“放大的字”C.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D.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了”7.下列四幅图中,能够反映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两幅图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8.下列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30~40 cm之间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0~1.2 m/s之间C.-个鸡蛋的质量大约在10~20 g之间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在30~35℃之间9.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人防冻剂。

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一定大D.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11.小明在探究“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I)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如图1中物体A的长度为 2.13cm;如图2所示,温度计读数为17℃.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1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13cm ﹣4.00cm=2.13cm;(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17℃.故答案为:2.13;17.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2.(2分)填写单位:玉林同学身高170cm,一只鸡蛋的质量为50g.考点: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法.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玉林同学身高170cm,一只鸡蛋的质量是50g;故选Cm;g.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3.(2分)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由于回声增强了响度;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飞机与运输机应是相对静止的.考点:回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声现象;运动和力.分析: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②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①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旷野里我们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回来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②以加油机为参照物,运输机和加油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称它是静止的.故答案为:回声增强了响度;静止.点评:回声现象本质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确定被研究物体;②选定参照物;③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来确定物体的运动.4.(2分)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2s,车长为12m,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m/s;某同学的家距离学校3000m,他骑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4m/s,那么,他从家出发到达学校需要12.5min.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照,由上图可以看出第一幅图汽车头到标杆,第二幅图汽车尾过标杆,汽车运行的路程正好是汽车的车长12m,时间2s,所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2)已知路程和速度,直接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出他从家出发到达学校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由图知汽车运动的距离s=L=12m,t=2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v===6m/s.车(2)由v=可知,他从家出发到达学校需要的时间:t===750s=12.5min.故答案为:6;12.5.点评:仔细观察图示:从左图可以看出车头在标杆,从右图可以看出车尾在标杆,所以车运动的距离正好是车的长度,并且还要会灵活应用速度公式.5.(2分)如图,OA、OB和OC表示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则反射角为30度,折射角为60度.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1)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2)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3)先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判断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再判断介质界面、求出反射角与折射角;(4)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1)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由光路图可知: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yy′是界面,xx′是法线;(2)由图知;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反射角为:90°﹣60°=30°;(3)由光路图知,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折射角是60°.故答案为:30;60.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入射光线、反射管线、折射光线间的位置关系及反射定律判断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6.(2分)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音调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解答:解: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本题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7.(2分)阳光下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甲,树阴下也放着一盆冰、水混合物乙,则甲盆中的温度等于乙盆中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它们的温度都等于0℃.考点:温度.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8.(2分)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汽化;向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液化.二、选择题(共20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0.(3分)下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范围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三、计算题(共24分)15.(8分)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已知同学步行的速度以及从家门到校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 即可计算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2)根据路程和骑车到校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v=1.2m/s,t步=15min=900s,步∴由得S=v步t步=1.2m/s×900s=1080m.(2)∵S=1080m,t骑=6min=360s;∴v骑===3m/s.答: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1080m;该同学骑车的平均速度是3m/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计算;在计算时,关键是要注意单位的换算.16.(8分)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另一种液体,瓶和液体的质量为0.64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瓶的质量和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同样可求液体质量,因为都装满瓶子,体积相同,根据公式可计算液体密度.解答:解:m=m1﹣m瓶=0.4﹣0.1Kg=0.3Kg,m液=m2﹣m瓶=0.64﹣0.1Kg=0.54Kg,水所以.答:这种液体的密度是1.8×103kg/m3.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17.(8分)一辆汽车向山崖开去,在离山崖710m时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经过了4s他听到了回声,求:(1)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多远?(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需要明确汽车的速度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假如当汽车在A点按喇叭,到B点听到回声,用时4s,那么声音则从A点发出,传递到山崖后返回到B点,用时也是4s.汽车和声音的速度和与4s的乘积就是A点离山崖710m的2倍,即可求出车速.根据时间4s,求出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就是AB之间的路程,根据A点离山崖710m,就可以求出B点离山崖的距离.解答:解:设汽车的速度为v,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题意得:(340m/s+v)×4s=710m×2解之,得:v=15m/s汽车行驶路程s=vt=15m/s×4s=60m汽车听到回声时和山崖之间的距离是:710m﹣60m=650m答: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离山崖650m,汽车的速度是15m/s.点评:本题难度大,考查学生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和声音传播后产生回声的原因,需要熟练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解题.也可以根据小学数学学过的线段图来解.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18.(8分)(xx•藤县一模)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下面的实验仪器:(1)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2.12cm.(2)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63g.(3)图丙中家用寒暑表的示数是25℃.(4)图丁中量筒的读数是60ml.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质量的测量与天平;量筒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并确定是否从零刻度线量起;读书时视线与刻线相垂直,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3)寒暑表的读数:首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4)掌握正确使用量筒的方法,并根据图示读出液体体积.解答:解:(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的始端在0.00cm处,末端在2.12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12cm﹣0.00cm=2.12cm;(2)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m=50g+10g+3g=63g;(3)图丙中家用寒暑表中的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为25℃;(4)图丁中量筒的读数是60mL.故答案为:(1)2.12;(2)63;(3)25;(4)60.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仪器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19.(8分)如图,小丽和小宇两同学用1根棉线、2只纸杯制作出“土电话”,通过“土电话”能实现门窗关闭后教室里外的通话.(1)“土电话”是通过棉线传递声音的,说明固体能传声;(2)小宇听“土电话”传过来的声音,能辨别出小丽等同学的说话声音,表明“土电话”传声,没有改变声音的音色;(3)将棉线换成细钢丝后听到的声音更清晰,说明了钢丝的传声效果好;(3)用手捏住棉线,“土电话”便不能传声,原因是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人耳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3)用细钢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细钢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4)发声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1)用“土电话”通话,传播声音的介质是细棉线,这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2)小宇听“土电话”传过来的声音,能辨别出小丽等同学的说话声音,这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表明“土电话”传声,没有改变声音的音色,(3)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细钢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细钢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4)细线被捏住,就停止了振动,所以发声停止.故答案为:(1)棉线;(2)音色;(3)钢丝的传声效果好;(4)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该题中的小实验可以自己动手按题意完成,做了实验,你就会更好的理解本题包含的物理知识.五、探究题(共24分)20.(8分)(xx•湖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下(上/下)调整.(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左/右)移.(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左/右)移.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如图,像在光屏的上方,说明像比较靠上,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镜要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或烛焰向上移动.(2)①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光屏上能接到的像是实像,光屏上不能接到的像是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3)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此时在凸透镜的前面放一个凹透镜,要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光屏远离凸透镜,或烛焰远离凸透镜.解答:解:(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透明向下移动,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①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需将光屏向左靠近凸透镜.(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故答案为:(1)下;(2)放大;左;(3)左.点评:(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以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2)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窄,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平行光会聚成点,发散的光线变为平行光或发散小一些的光线;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宽,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平行光线变得发散,发散的光线变得更散.21.(8分)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DAC(只填写序号).(2)如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海波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48℃,当t=10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填写物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①估计被测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测量时正确读数;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留在被测物体中.(2)由图象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中甲图出现一段温度恒定的时间段,这是晶体的典型特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解答:解:(1)由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拔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2)由图知,海波从第4到第16分钟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熔化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答案为:(1)BDAC;(2)晶体;(3)48;(4)固液共存.点评:此题通过考查海波的熔化图象,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特点的掌握,并能够从熔化图象中总结出相关信息,考查了学生对熔化图象的综合分析.22.(8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0刻度线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左/右)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78.4g;(3)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10cm3;(4)利用密度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7.84×103kg/m3.。

初中物理 辽宁省大连市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九)有答案

初中物理 辽宁省大连市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九)有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练习卷(九)有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注意: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B.15℃时水中的声速为340 m/s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 D.-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 kg2.-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它在前2s通过的路程是 ( )A.小于10 m B.大于10 m C.等于10 m D.无法判断3.下列各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季冰雪消融 B.夏季早晨的浓雾C.深秋草叶上的白霜 D.寒冬屋檐下的冰凌4.我们通常所说的男高音歌唱家的“高”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5.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烈日当空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平静的河面映出桥的“倒影”C.月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D.注水后的游泳池看上去“变浅”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焦距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6 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光屏、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了2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不动,像变小 B.光屏靠近凸透镜,像变小C.光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D.光屏远离凸透镜,像变小7.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酒精温度-110℃时是固态 B.铅的凝固点低于328℃C.水银357℃时吸热,温度会继续升高 D.测沸水的温度不可以选用酒精温度计8.某人站在平面镜前,他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距变小,像不变 B.像距变大,像不变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大9.某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10.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处在不同的物态,其密度不同B.不同物质密度一定不同C.金属铝的密度与其质量、体积的大小有关D.空气的密度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11.如图所示,一个下表面是平面的很薄的凸透镜,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上有一小黑点A恰好在透镜正下方中心位置,在斜上方B位置透过凸透镜观察。

(8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

(8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ρ甲>ρ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部分,且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如图所示,则所截去的高度h甲、h乙的关系是A.h甲一定大于h乙B.h甲一定小于h乙C.h甲可能大于h乙D.h甲可能等于h 乙2.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②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3.2017年我国部分火车站开启了刷脸进站模式,刷验机上都安装了一个提像机,当旅客进入人脸识别区”,大概0.5m处时,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验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1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5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1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5m4.如图,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是()A.成像时像距大于物距B.使相机靠近两位被拍照的人,可以看到全身像C.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D.要使人像更亮,应在被拍照人前面“补光”5.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C.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7.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6.5℃B.39.7℃C.76.2℃D.无法读数8.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 B. C.D.9.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关于教室里的声现象,正确的观点是A.有的教室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反射声音的响度B.一个同学在上课时小声唱歌,但是老师没有发现,主要是因为响度小C.教室里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墙离老师太近声音没有发生反射D.有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会发出“吱吱”的刺耳的超声10.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二、填空题11.一个实心球是由密度分别为 r1和 r2的两个半球组成的( r1¹ r2),测得该球的平均密度恰好和水的密度相同,则A.r1+r2 =r水B.| r1 - r2 |= r水 C.r1 +r2 =2r水D.r1+r2 =4r水12.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_(凸/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_____(正立/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13.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14.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去看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活中常用 “ 引吭高歌 ”“ 低声细语 ”来形容声音,这里的 “ 高 ”“ 低 ” 描述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Βιβλιοθήκη D. 频率【答案】 C
【解析】 【详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 C 符合题意.
3. 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庄河市期末测试
1. 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头发的直径约为 1m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kg
D. 我国的最低气温约为 -273.15℃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一张纸的厚度约 100μm,一根头发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 100μm=0.1mm左右,故 A 不符合实 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故 B 符合实际;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0.2kg~ 0.35kg,故 C 不符合实际; D.我国最低气温,在漠河地区,约为- 50℃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
5.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这是(
A. 汽化
B. 液化
)现象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 C
【解析】
【详解】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故选:
C。
6. 下列事例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形成影子 C.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D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4. 下列措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
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标志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 “隔间蛟龙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 当你照镜子时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