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粒径分布测定说明书范文
实验二 粉尘粒径分级测定实验

粉尘粒径测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作出粒径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筛分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分,称量每个筛子上面筛余粉尘的质量,进一步确定筛下质量累积频率。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1) 圆孔筛1套,直径0.15--0.90mm(20目--100目)。
(2) 百分之一天平,感量0.01g。
(3)药匙,称量纸。
(4 ) 烘箱。
(5) 带拍摇筛机,如无,则人工手摇。
(6) 浅盘和刷(软、硬)。
四、实验步骤
(1)称取冷却后的砂样约l00g,选用一组筛子过筛。
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砂样放在最上面的一只筛中, 用手晃动摇筛或置于振荡器上振荡5-10分钟。
(2)称量在各个筛上的筛余粉尘试样的重量(精确至0.01g)。
所有各筛余重量与底盘中剩余试样重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重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过1%。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分别计算留在各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即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通过各号筛的粉尘的筛下累积频率。
(3)根据表1值,以通过筛孔的砂量百分率为纵坐标,以筛孔孔径为横坐标,绘制粉尘筛分级配曲线。
表1筛分记录表。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安德逊移液管法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安德逊移液管法通风与除尘中所研究的粉尘都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粉尘粒子所组成的聚合体。
粉尘的粒径分布也叫分散度—即粉尘中各种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
以数量统计形式表征的粉尘粒径布称为粉尘粒径数量分布;以质量统计形式表征的粉尘粒径分布称为粉尘粒径质量分布。
粉尘的粒径分布不同,其对人体到的危害以及除尘的机理也都不同,掌握粉尘的粒径分布是进行除尘器设计和研究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Stokes 颗粒沉降速度方程的理解,灵活运用该方程; (3) 根据粒度测试数据,能作出粒度累积分布曲线主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使用液体重力沉降法(安德逊移液管法)来测定分析粉尘的粒径分布。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
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可以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
μρρ18)(2pL p t gd v -=(1)式中:v t — 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 μ — 液体的动力黏度,g/(cm ·s)ρp — 粒子的真密度, g/cm 3; ρL — 液体的密度,g/cm 3 g — 重力加速度,981cm/s 2; d p —粒子的直径, cm 。
由式(1)可得gtHgv d L p L p tp )(18)(18ρρμρρμ-=-=(2)这样,粒径便可以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
由于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
使上式变为2)(18pL p gd Ht ρρμ-=(3) 式中:H — 粒子的沉降高度,cm ; t — 粒子的沉降时间,s 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图1表示。
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经搅拌后,使粉样均匀地扩散在整个液体中,如图1中状态甲。
经过t 1后,因重力作用,悬浮体由状态甲变为状态乙。
粉尘粒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粉尘粒径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
2. 掌握使用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粉尘粒径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粉尘粒径分布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在粉尘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粉尘粒径分布对环境质量、人类健康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通过激光散射原理,对粉尘样品进行粒径分布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2. 粉尘采样器3. 粉尘样品4. 电子天平5. 移液管6. 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 使用粉尘采样器采集一定量的粉尘样品,并将其放入称量瓶中。
3. 将称量瓶放入电子天平中,称量粉尘样品的质量。
4. 将称量瓶中的粉尘样品转移到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仪的样品池中。
5. 打开仪器,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粉尘粒径分布。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粉尘粒径分布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如下:| 粒径(μm) | 粒径占比(%) || :--------: | :----------: || 0.1 | 5.2 || 0.2 | 12.5 || 0.3 | 20.0 || 0.4 | 25.0 || 0.5 | 22.5 || 0.6 | 15.0 || 0.7 | 7.5 || 0.8 | 5.0 |2. 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该粉尘样品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3μm到0.5μm之间,占比达到67.5%。
这说明该粉尘样品具有较强的悬浮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该粉尘样品的粒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粒径越小,占比越大。
这可能与粉尘的来源和产生过程有关。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了解了粉尘粒径分布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 实验结果表明,该粉尘样品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3μm到0.5μm之间,具有较强的悬浮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测定粉尘粒径

实验粉尘粒径及分布测定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示研究通风除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学会与粉尘粒径分布有关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4..学习激光粒径分布仪的使用二.实验原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的粉尘的粒径为投影粒径,包括面积等分径((Feret径)、长径、短径。
为便于操作,本实验使用定向直径。
在显微镜下测定光片中粉尘投影粒径的大小, 十字丝上刻有100个小格(又称刻度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因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而异。
通过观测物台微尺给定长度的刻度,便可以确定目镜刻度尺上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同时采用另一种方法。
其过程为:用摄影镜头取代目镜,通过计算机显示器进行观察。
对给定物镜,取得物台微尺视图(如右上图),用指定软件打印出后,测定每格的纸上长度,最后确定单位纸上长度代表的实际长度。
然后再在该放大倍数下,取得粒子的粒径分布图(如右下图),便可测得粒子的试样的粒径分布。
粉尘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粒子组成的集合体。
因此,测定好各个单一粉尘粒子的投影径以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出粉尘的分散度。
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直方图法、频率曲线法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粉尘粒径分布、比较不同的粒子总体,可以适当地计算粉尘的几个特征数。
粉尘的特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径(d )、通常使用带有刻度的接目镜来进行,这种接目镜的r*■__・J"! ■Martin径)、定向径中位径(50%)(d50 )、众径(d m)、方差、标准差等。
三.实验设备本实验应用它测定粉尘颗粒的投影粒径。
偏光显微镜的式样很多,我国常用的有江南光学仪器厂制造的XB--01、XPT--06型630倍中级偏光显微镜,上海光学仪器厂制造的XPG型1000倍偏光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及蔡司厂生产制造的文柯型偏光显微镜。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不同颗粒尺寸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分散度,并探讨影响粉尘分散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实验原理:粉尘分散度指的是粉尘在空气中的分布程度,可以通过测定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来反映。
实验中使用的测定方法是悬浮颗粒法,即将待测粉尘样品悬浮在空气中,通过采样并测量样品中粉尘的质量浓度来确定分散度。
粉尘分散度的影响因素包括颗粒尺寸、颗粒密度、空气流速、湿度等。
其中,颗粒尺寸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颗粒尺寸越小,分散度越高。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粒径的粉尘样品,并称取相应的质量;2. 将待测粉尘样品加入到实验室制备的分散器中,开启分散器并调整空气流速和湿度;3. 在不同时间内,采取空气中的样品,并测定样品中粉尘的质量;4. 计算出各个时间点的粉尘浓度,并绘制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5. 对于不同颗粒尺寸的样品,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不同尺寸下的分散度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粒径下的粉尘分散度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 粒径(μm) | 10 | 20 | 30 | 40 | 50 || ---------- | ---- | ---- | ---- | ---- | ---- || 分散度 | 0.98 | 0.85 | 0.72 | 0.63 | 0.55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粉尘分散度逐渐降低。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颗粒尺寸是影响粉尘分散度的主要因素。
这是因为,颗粒尺寸越小,表面积越大,相对容易与空气中的分子发生作用,从而使颗粒更容易分散在空气中。
相反,颗粒尺寸越大,表面积越小,与空气中的分子作用较小,因此分散度相对较低。
除了颗粒尺寸外,实验中还发现空气流速和湿度对粉尘分散度也有一定影响。
空气流速越大,空气中的颗粒越容易分散;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子越多,颗粒与水分子作用也更容易,从而增加了分散度。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粉尘防治工作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了解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为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控制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是通过粒径分析仪对粉尘样品进行测试,得出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粒径分析仪是一种基于激光散射原理的仪器,通过激光束照射样品,测量样品中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从而得出粒径分布曲线。
三、实验步骤
1.准备样品:将待测粉尘样品放入样品瓶中,并加入适量的稀释液。
2.打开粒径分析仪,进行预热和校准。
3.将样品瓶放入粒径分析仪中,启动测试程序。
4.测试完成后,得到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粒径分析仪测试,得到了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0.1-10微米之间。
其中,0.5-5微米的颗粒占总颗粒数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0%以上。
五、实验结论
通过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我们了解了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在工业生产中,应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粉尘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避免吸入粉尘。
2.样品瓶和稀释液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3.粒径分析仪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仪器和样品瓶,避免残留物的影响。
实验04 烟尘粒度分布测定

实验四 沉降天平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1.实验意义和目的除尘系统所处理的粉尘都具有一定的粒径分布。
粉尘的粒径分布又叫分散度。
对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可以为除尘器的设计、选用以及除尘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沉降天平法是测定粉尘粒径的常用方法之一,所测结果为颗粒的斯托克斯直径,粒径测定范围为0.2~40µm 。
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沉降天平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基本原理,掌握沉降天平的构造、性能和操作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沉降天平测定粉尘的粒径分布。
2.实验原理根据斯托克斯定理,粉尘颗粒在自由沉降过程中,因为静止的沉降液的粘滞性对沉降颗粒起着摩擦阻力作用,会使颗粒发生分级,按公式计算:p d =(1)式中:d p = 颗粒半径,cm ;μ= 沉降液粘度,泊,即g/cm ·s ;ρp = 颗粒比重,g/cm 3;ρ= 沉降液比重,g/cm 3;H = 沉降高度(沉降液面到称盘底面的距离),cm ;t = 沉降时间,秒; g = 重力加速度,9.8m/s 2由式(1)可知,当沉降高度相同时,不同粒径的颗粒沉降的时间不同。
沉降天平是一种能够自动称量粉尘沉降量的装置,(见图1),其中一个称盘置于装有尘样的沉降瓶内,随着粉尘的沉降,称盘上的粉尘量逐渐增加,天平横梁逐渐倾斜,光电管接受光源讯号后,自动加载称量,并自动划出一条以时间(t )(与粉尘粒径对应)为纵坐标,以粉尘累积沉降量(m )为横坐标的阶梯状沉降曲线。
曲线的切线与横坐标的交点距离为i t 时间内粒径大于i d 颗粒的沉降量(i m ),若测出参与沉降的尘样总质量(0m )、称盘上的总沉降量(s m )、以及沉降终止时称盘上方悬浊液中未沉降的尘样质量(H m ),便可求出粒径i d 的筛上累积分布i R 。
3.实验装置、仪器和试剂1.自动沉降天平(TZC -4型颗粒测定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见图1) 2.磁力搅拌器3.电烘箱(带恒温控制) 4.分析天平(感量0.1mg ) 5.温度计(分度值0.1摄氏度)6.称量瓶50ml 7.烧杯500ml 8.量筒500ml 9.吸管50ml10.粉尘试样(如滑石粉) 11.六偏磷酸钠4.实验方法与步骤1.样品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测试样品制备 ①干燥将试样放入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应根据试样的性质而定,一般取80℃左右,保温4小时,然后将试样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

实验一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一、实验内容与目的1、用筛分法测定粉尘的粒度分布,掌握其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2、掌握筛分振荡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标准筛、分析天平、电热鼓风箱、干燥器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步骤1 概述粉尘的粒径对球形尘粒来说,是指它的直径。
实际的尘粒大多是不规则的,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其大小,必须用颗粒标定的几何长度及其他物理性能如在液态或气态介质中的沉降速度,对光的吸收或散射等间接测量的方法去确定粉尘的粒径。
采用何种形式表示粉尘粒径,取决于测定的目的和粉尘所处的工况状态。
同一粉尘按不同定义所得的粒径,不但数值不同,应用场合也不一样。
在选取粒径测定方法时,除需考虑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难易及费用等因素外,还应特别注意测定的目的和应用场合。
不同的粒径测定方法,得出不同概念的粒径。
在给出或应用粒径分析结果时,还必须说明或了解所用的测定方法筛分法是测定粉尘粒度质量分布的一种较简单和通用的方法,其测定的原理是使尘样依次通过一套筛孔渐小的标准筛网,按尘粒大小不同进行机械分离。
根据分离的结果计算粉尘的筛上质量百分比和筛下质量百分比。
筛上质量百分比指的是:某一筛孔(径)的筛上残留粒子与该试样的全部粒子的质量比。
而试样在各级筛孔(或各组孔径)上的筛上质量百分数,即组成该粉尘试样的筛上分布;相应地,小于某一筛孔(径)的筛下粉尘粒子与试样全部粒子的重量比即为筛下质量百分比,试样在各级筛孔(或各组孔径)下的筛下质量百分数即组成粉尘试样的筛下分布。
实际上,常用筛上累积百分数R%或筛下累积百分数D%表示粒子的分布状态。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R=1-D。
筛分法适用于分析80%的粒子粒径大于44 微米的粉尘。
2、实验步骤(1)取粉尘样品,将其放入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2)检查标准振筛机能否正常工作,清扫标准振筛网。
(3)按照筛孔规格将各级筛按照从上至下目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组装,并记录筛孔目数。
(4)称取100 克标准试样,放入标准筛顶层,把套筛装夹牢靠。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粉尘的粒径分布规律,掌握测量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实验原理
粉尘的粒径分布可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出。
在此实验中,选择激光粒度分析仪,该仪器通过可见光激光器照射样品,利用样品中散射的光信号,推算出样品的粒径分布。
实验步骤
1.将样品放入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样品槽中;
2.打开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预热,直到稳定;
3.点击“开始测量”按钮,等待数分钟,直到测量结果出现;
4.查看测量结果,了解样品的粒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样品的粒径分布如下:
粒径(μm)数量(个)
0.1 120
0.2 180
0.3 200
0.4 150
0.5 100
0.6 80
0.7 50
结论
从上表可知,样品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2~0.4μm之间,且粒径分布越往两侧越稀疏。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仪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损坏仪器和伤害人身安全;
2.样品放入槽中时要均匀分布;
3.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样品的品质和仪器的准确性。
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如何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粉尘的粒径分布,并深刻认识到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同时,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操作仪器的安全问题,加强了对粉尘测量的认知。
本次实验还帮助我加深了对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理解,以及有效地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今后的科研实践中,我将深入学习粉尘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验中不断探索与尝试,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粒径分布测定法

粒径分布测定法(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粒径分布测定法本方法基于激光静态散射(衍射)原理测定中药粉末粒径分布情况。
来自He-Ne激光器的激光束经扩束、滤波,汇聚后照射到测量区,测量区的待测颗粒群在激光的照射下产生散射谱(散射谱的强度空间分布与被测颗粒群的大小有关),被光电探测器阵列所接收,转换成电信号后经放大和A/D转换通过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
本法适用于中药超微粉末及超微饮片粒径分布测定。
一、仪器设备干粉激光粒度分析仪主要技术参数:测量范围为0.6-300μm,颗粒分级不少于32级;频率:50Hz±2.5Hz;主机功率:小于100VA;准确度:工作标准物质的D50十次测定平均值与标准值的误差小于3%。
二、分散介质:压缩空气三、试验条件实验室温度10℃-30℃,相对湿度小于60%。
四、进样方式:干法进样。
五、试验步骤1、供试品处理供试品水分应在6.0%以下,高于6.0%的样品采用烘干法干燥,于60℃干燥2小后测定水分,如仍高于6.0%,重复操作,直至符合要求。
2、测定法2.1 测定前:激光粒度分析仪开机遇热30分钟以上。
2.2 进样:将进样粒斗插入干粉进样器的进样口中,在进样槽中加入超微粉或经复粉碎后的超微饮片样品3-5g,单击操作键,激光粒度分析仪将测定约20个测量数据,在测量的数据中,遮光比应控制在0.5-3之间,剔除遮光比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以第一个符合要求的数据起,选择连续的10个数据进行处理,工作站自动测量出小于75μm粒径颗粒的累计百分率。
3、结果判断:符合下述条件者,可判为符合规定:3.1 连续三次取样测定,累计百分率均不低于75%;3.2 三次的测量数据中,如有一次低于75%,但不低于65%,且三次平均值不低于75%。
六、注意事项仪器校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仪器校准。
——首次使用前;——停用半年后;——仪器维修后;——测定50个样品后。
测定粉尘粒径

实验粉尘粒径及分布测定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示研究通风除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学会与粉尘粒径分布有关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4.. 学习激光粒径分布仪的使用二.实验原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的粉尘的粒径为投影粒径,包括面积等分径(Martin径)、定向径(Feret径)、长径、短径。
为便于操作,本实验使用定向直径。
在显微镜下测定光片中粉尘投影粒径的大小,通常使用带有刻度的接目镜来进行,这种接目镜的十字丝上刻有100个小格(又称刻度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因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而异。
通过观测物台微尺给定长度的刻度,便可以确定目镜刻度尺上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同时采用另一种方法。
其过程为:用摄影镜头取代目镜,通过计算机显示器进行观察。
对给定物镜,取得物台微尺视图(如右上图),用指定软件打印出后,测定每格的纸上长度,最后确定单位纸上长度代表的实际长度。
然后再在该放大倍数下,取得粒子的粒径分布图(如右下图),便可测得粒子的试样的粒径分布。
粉尘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粒子组成的集合体。
因此,测定好各个单一粉尘粒子的投影径以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出粉尘的分散度。
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直方图法、频率曲线法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粉尘粒径分布、比较不同的粒子总体,可以适当地计算粉尘的几个特征数。
粉尘的特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径(d)、中位径(50%)(d50)、众径(d m)、方差、标准差等。
三.实验设备本实验应用它测定粉尘颗粒的投影粒径。
偏光显微镜的式样很多,我国常用的有江南光学仪器厂制造的XB--01、XPT--06型630倍中级偏光显微镜,上海光学仪器厂制造的XPG型1000倍偏光显微镜及偏光显微镜及蔡司厂生产制造的文柯型偏光显微镜。
粉尘粒径分布

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粉尘粒径分布实验实验项目学时:**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加深各种粒子群的质量频率分布、质量频率密度分布、质量筛下累计频率分布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概念的理解。
2、学会用CJCL Y—Ⅱ多级气相冲击式测粒仪测定粉尘粒径。
二、实验基本原理:CJCL Y—Ⅱ多级气相冲击式测粒仪主要是由几个串联布置的、不同直径的圆形喷嘴和收集杯组成。
粉尘随气流通过圆形喷嘴,获得一定的喷射速度。
在碰到收集杯前,气流产生折流,而对于气流中质量远大于气体分子的粉尘,因惯性冲击作用而逐级被收集杯捕集,以达到粉尘分级的目的。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CJCL Y—Ⅱ多级气相冲击式测粒仪及其附件,电子天平、真空泵、毕托管、采样管、定性滤纸等。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含尘气流通过采样管2按等速取样原则进入测粒仪3,然后由真空泵抽吸测粒仪,用调节阀6控制流量计7读数为q0(见表一),使之进入测粒仪的实际抽气量为q(见表一),补充气体量q2是由调节阀5以控制流量计4达到的。
测试流程如图1。
操作步骤(一)测试准备工作1、将喷嘴由小到大,从上往下排列;2、在编好号的收集盘内均匀地涂上一层真空油脂,然后在上安放测尘滤膜;3、将收集盘称重,即得原始重G;4、按次序组装测粒仪,然后将测粒仪放置在被测烟道的适当位置上,垂直放置;5、固定采样管,并与测粒仪保持一定距离。
(二)操作参数的测定1、由下表查出实际抽气量q及转子流量计7的控制值q0;表一 操作参数表2、根据公式:q 2= q -q 1;求出补充气体流量q 2,其中q 1系与被测烟道等速的采样管内气体流量;用毕托管测出管内某点动压P d (pa )便可计算出该点的流速:ρ/2d p P k v = m/s其中ρ—气体密度 kg/m 3;p k —皮托管校正系数,无量纲,0.81。
则采样管内气体流量:4/100036021⨯⨯=v d q π其中d :采样管内径,单位为:m(三)测试开始启动真空泵,控制调节阀5、6,使之流量计4、7的读数分别为q 2、q 0。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实验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光散射的方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2.了解激光粒度分布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光学衍射和散射原理,光电探测器把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在这些电信号中包含有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信息,电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测得的衍射和散射光能值,求出粒度分布的相关数据,并将全部测量结果打印输出。
图1 激光粒度测试仪原理示意图三、实验设备图2仪器外形结构A :机械搅拌器B :样品分散池C :排水管接口D :自动进水管接口E :电源开关F :交流电源输入端G :连接串口线四、操作步骤1.开仪器和电脑电源,开电源前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2.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仪器应预热20~30分钟,再进行测试;H、正视图后视图3.打开水开关;运行桌面快捷文件“JL-1166”;4.点击“仪器调零”,会出现两种情况:A.显示“请按空白测试”,表示仪器可以通讯,状态正常;B.显示“仪器调零请等待”,字没有变化,表示仪器与电脑之间没有通讯,此时:请点击:“系统设置-系统设置”,弹出“选择串口号数”对话框,如果当前串口号数为“1”,修改为“2”,仪器就可以通讯了(也可以运行TZ.exe文件修改)。
5.点击“半自动清洗”,继续点击“循环泵”和“进水”。
待样品分散池内无气泡排出,点击“空白测试”,出现“状态正常请加粉测试”。
注:如果使用环境没有水源,只需在提示自动进水时由人工进水(推荐方法)。
也可以选用半自动清洗,由人工进水,往样品分散池内注入三分之二清水,点击“半自动清洗-循环泵”。
待样品分散池内无气泡排出,点击“空白测试”,出现“状态正常请加粉测试”。
6.此时,点击“加粉准备”,在样品池中加入适量粉末(约0.1~0.5g,不同粉体加入量不尽相同,应保证相对加入量显示在50~85之间,另加1~2滴分散剂;7.电脑自动完成第一次测试,显示数据后,可继续点击“测试”,此时:以下表数据进行判断分档测试。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说明书

上海江科教学器材有限公司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装置型号:CJK29一、实验目的掌握液体重力沉降法(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径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
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可以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
μρρν18)(2pL p t gd -=(式1)式中 t ν——粒子的沉降速度,cm/sµ——粒子的动力黏度g/(cm ·s)p ρ——粒子的真密度g/cm 3L ρ——液体的真密度g/cm 3g ——重力加速度cm/s 2 d p ——粒子的直径 cm由式中可得 gd L P tP )(18ρρμν-=(式2)这样,粒径便可以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
但是,直接测得各种粒径的沉降速是困难的,而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使上式变为gtHd L P P )(18ρρμ-=或 2)(18P L P gd H t ρρμ-= (式3) 式中 H ——粒子的沉降高度 cmt ——粒子的沉降时间s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图表示,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经搅拌后,使粉样均匀的扩散在整个液体中,如图中状态甲。
经过t1后,因重力作用,悬浮体由状态甲变为状态乙。
在状态乙,直径为d1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由状态甲变到状态乙,所需时间为t1。
根据(式3)应为211)(18gd Ht L P ρρμ-= 同理,直径为d2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丙)所需时间为222)(18gd Ht L P ρρμ-=直径为d3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丁)所需时间为233)(18gd Ht L P ρρμ-=根据上述关系,将粉体试样放在一定液体介质中,自然沉降,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同直径的粒子将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液体介质中。
根据这种情况,在不同沉降时间,不同沉降高度上取出一定量的液体,称量出所含有的粉体质量,便可以测定出粉体的粒径分布。
粉尘分散度测定实验报告

粉尘分散度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粉尘分散度是指粉尘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它对于评估粉尘的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以及研究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了解所测粉尘的粒径分布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二、实验原理粉尘分散度的测定通常采用显微镜法。
将采集的粉尘样本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不同粒径范围内的粉尘颗粒数量,通过计算得出粉尘分散度。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显微镜:带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2、载玻片、盖玻片。
3、采样器:用于采集粉尘样本。
4、分散剂:如无水乙醇。
5、小玻璃棒、滴管。
四、实验步骤1、粉尘样本采集使用合适的采样器在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进行采样,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粉尘样本。
2、样本制备(1)将采集到的粉尘样本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粉尘充分分散。
(2)用滴管吸取分散后的粉尘悬浮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
涂片应均匀、薄厚适中。
(3)待涂片自然干燥后,盖上盖玻片。
3、显微镜观察与测量(1)将制备好的涂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颗粒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然后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
(2)使用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对粉尘颗粒进行测量。
目镜测微尺用于确定粉尘颗粒的直径,物镜测微尺用于校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
4、数据记录与统计(1)按照粉尘颗粒的直径大小,将其分为不同的粒径区间,如<2μm、2 5μm、5 10μm、>10μm 等。
(2)分别记录每个粒径区间内的粉尘颗粒数量。
5、计算粉尘分散度(1)计算每个粒径区间内的粉尘颗粒数量占总颗粒数量的百分比。
(2)以粒径区间为横坐标,分散度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粉尘分散度曲线。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以下是本次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和计算得出的粉尘分散度结果:|粒径区间(μm)|颗粒数量|分散度(%)||||||<2 | 120 | 30 || 2 5 | 80 | 20 || 5 10 | 100 | 25 ||>10 | 100 | 25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的粉尘分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此处插入粉尘分散度曲线图片六、结果分析与讨论1、从实验结果来看,所测粉尘中粒径小于2μm 的颗粒占比为 30%,这部分细小颗粒容易进入人体肺部深处,对健康的危害较大。
粉尘的粒径分布测定

粉尘的粒径分布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LS90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2、 了解不同粉尘粒度的分布情况;3、 掌握LS90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1) 基础知识——颗粒对光的散射理论众所周知,光是一种电磁波。
它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颗粒时,将与之相互作用,其中的一部分将偏离原来的行进方向,称之为散射,如图1所示:图1 光的散射现象示意图当颗粒是均匀、各向同性的圆球时,可以根据Maxwell 电磁波方程严格地推算出散射光场的强度分布,称为Mie 散射理论,摘录如下:{}21)(cos )(cos )1(12∑∞=+++=l l l l l a b a l l l I θτθπ {}21)(cos )(cos )1(12∑∞=+++=l ll l l b a b l l l I θτθπ其中I a 和I b 分别表示垂直偏振光和水平偏振光的散射光强;θ表示散射角,a l 和b l 的表达式分别如下:)ˆ`()()ˆ()(ˆ)ˆ`()()ˆ()`(ˆ)1()`1(q n q q n q nq n q q n q n a l l l l l l l l l ϕζϕζϕϕϕϕ--=)ˆ`()()ˆ(`)(ˆ)ˆ()`()ˆ(`)(ˆ)`1()1(q n q q n q n q n q q n q n b l l l l l l l l l ϕζϕζϕϕϕϕ--= 此地,ωπσ4(1ˆi n +∈∈=介),0λωc =,r q 介λπ2=;式中,介∈为介质的介电常数,∈为散射粒子的介电常数,σ为电导率,0λ和介λ分别为真空和介质中的光波长,r 为粒子半径,而)(2)(21q J qq l l +=πϕ)()()()1(q i q q l l χϕζ+= 其中)(2)(21q N q q l l +-=πχ 这里)(21q J l +和)(21q N l +分别是第一类Bessel 函数和诺俟曼函数。
车间尘埃粒子检测报告模版

尊敬的车间负责人:
根据您的委托,我们对贵公司的车间进行了尘埃粒子检测工作。现将检测报告如实反馈,供参考。
一、检测目的
为了确保车间环境卫生与员工健康,经过检测人员多次讨论和研究,本次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车间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进行检测,以分析尘埃粒子的成分及浓度,评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七、补充说明
为了保证车间的环境质量和员工的健康,贵公司应当认真对待本次检测报告的问题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定期对车间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以上就是本次车尘埃粒子检测报告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贵公司更加全面地了解车间环境的实际情况,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有需要,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心尽力为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检测结果
经过一天的全程监测,车间内空气中PM10和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XXμg/m³和XXμg/m³,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YY%。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尘埃中含有有害成分AAA和BBB,超过安全标准值ZZZ。从采样点位布设情况来看,车间西侧PM2.5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五、存在问题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车间内存在较为严重的尘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PM10和PM2.5浓度超标、尘埃中有害成分含量高以及采样点位布设不合理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健康和生产效率,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处理。
六、建议措施
针对车间尘埃粒子超标的问题,我们建议贵公司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车间通风系统,增加新风量,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2.加强车间清洁,定期对设备、地面和通风口进行清扫,减少尘埃的积累;
3.设置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净化器、除尘设备等,有效净化空气中的颗粒物质;
实验1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调试0柱值高于40之后才可进入测试。→
(3)放入混合样品于仪器内,启动循环泵,实际的测试过程 只有几秒钟。 → (4)查看测试结果。 → (5)清洗仪器3-5次,直至调试0柱值高于40之后即可完成。
五、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用打印机打印样品分析所得实验结果。
测试结果以粒度分布数据表、分布曲线、比表面积、D10、 D50、D90等方式显示、打印和记录。 D10:对应于个数筛下累积频率为10%的粒径 D50:中位粒径 D90:对应于个数筛下累积频率为90%的粒径
主要特点
1. 只测量前向散射光,测量下限达到0.2μm,实际
测量范围国内先进。
2. 全量程测量,勿需更换镜头,使用更方便。
3. 性能价格比高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测试操作简便快捷(1)先将被测样品(滑石粉)放入水中, 搅动混合均匀,启动超生波发生器使样品充分分散。 → (2)先加入分散介质(水)于仪器,启动激光粒度分析仪,
度仪是欧美克基础级产品,实际测量范围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
适用于测量固体粉末、乳液中的颗粒的粒度分布。Fra bibliotek技术参数
LS-pop(6)型激光粒度分析仪 1. 测试范围:0.2~500μm 2. 进样方式:湿法,循环进样器和静态样品池 3. 重复性误差:<3% 4. 测试时间:1-2分钟 5. 独立探测单元数:32 6. 光源种类:氦-氖激光,功率:2.0 mW,波长: 0.6328 μm 7. 工作环境:温度:5-35℃,湿度:<85% 8. 输出项目:粒度分布表、粒度分布曲线、平均 粒径、中位径、比表面积等
实验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Measurement of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说明书
文档仅供参考
上海江科教学器材有限公司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装置
型号:CJK29
一、实验目的
掌握液体重力沉降法(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径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
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能够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
μ
ρρν18)(2
p
L p t gd -=
(式1)
式中 t ν——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µ——粒子的动力黏度g/(cm·s)
p ρ——粒子的真密度g/cm 3
L ρ——液体的真密度g/cm 3
g ——重力加速度cm/s 2 d p ——粒子的直径 cm
由式中可得 g
d L P t
P )(18ρρμν-=
(式2)
这样,粒径便能够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
可是,直接测得各种粒径的沉降速是困难的,而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使上式变为
gt
H d L P P )(18ρρμ-=
或 2
)(18P
L P gd H
t ρρμ-=
(式3) 式中 H ——粒子的沉降高度 cm
t ——粒子的沉降时间s
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图表示,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经搅拌后,使粉样均匀的扩散在整个液体中,如图中状态甲。
经过t1后,因重力作用,悬浮体由状态甲变为状态乙。
在状态乙,直径为d1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由状态甲变到状态乙,所需时间为t1。
根据(式3)应为2
11)(18gd H
t L P ρρμ-=
同理,直径为d2粒子全部沉降
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丙)所需时间为2
2
2)(18gd H
t L P ρρμ-=
直径为d3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丁)所需时间为
2
3
3)(18gd H
t L P ρρμ-=
根据上述关系,将粉体试样放在一定液体介质中,自然沉降,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同直径的粒子将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液体介质中。
根据这
种情况,在不同沉降时间,不同沉降高度上取出一定量的液体,称量出所含有的粉体质量,便能够测定出粉体的粒径分布。
三、仪器设备和试剂
(一)、本实验需用下列仪器设备
1、沉降瓶4只
2、移液管4只
3、带三通活塞的10mL容器4只
4、称量瓶5只
5、注射器2只
6、乳胶皮管4根;
7、透明有机玻璃制作恒温水浴1套 8、不锈钢加热管1只 9、数字温度控制仪1台
10、温度传感器1套 11、电控箱1个 12、漏电保护开关1个
13、按钮若干 14、不锈钢可移动实验设备台架1套
1、沉降瓶
2、移液管
3、带三通活塞的10mL
梨形容器
4、称量瓶
5、注射器
(二)、根据粉体种类不同,所用的分散液也不同,可参考表1选用
本实验的分体采用滑石粉。
分散液为六偏磷酸钠水溶液,浓度为0.003mol/L。
六偏磷酸钠分子式为(NaPO3)6,相对分子质量为611.8。
表1 各种粉尘常见的分散液和分散剂
1、准备工作
(1)把所需玻璃仪器清洗干净,放入电烘箱内干燥,然后再干燥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