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时教学案 第二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合集下载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时作业-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时作业-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课时作业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单选题1.公元前6世纪,____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材料中“____”处应填入()A.罗马B.亚述C.阿拉伯D.波斯2.公元1000年时,英国人爱尔费里克在《对话集》中这样写道“我到海外去,去买紫色布帛和丝绸,宝石和黄金,彩色衣服和染料,酒类和油类,象牙和黄铜,硫磺和玻璃,以及其他类似的货品。

”这些采购品到达西欧的路线最有可能是A.阿拉伯——中亚——欧洲B.印度——非洲——西欧C.中国——阿拉伯——欧洲D.中国——俄国——欧洲3.地名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政治情势的改变。

下列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名,其出现时间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君士坦丁堡B.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拜占庭C.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D.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拜占庭4.“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

”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A.古埃及雕刻对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借鉴B.新罗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成国教D.日本效法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5.“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

”“这个独特的民族”A.沟通了东西方文化B.使基督教成为世界性宗教1C.发明了腓尼基字母D.促成人口迁移和商品流动6.1453年的一场战争的目击者说:“(他们)屠杀每个角落里的基督徒,鲜血像河流一样将土耳其人及基督徒的尸首浮在水面上,冲进大海。

”这场战争的胜利者A.13世纪兴起于2地区,不断攻击1地B.1453年攻占3地区,国土迅速扩大C.14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16世纪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价格革命7.下列关于奥斯曼土耳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首都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B.曾一度垄断亚欧之间的商路,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C.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信奉基督教,其首都是基督教活动的中心8.中世纪的巴格达是一个著名的科学文化中心。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能够准确定位中古时期亚洲的时间范围,理解这一时期亚洲各国或地区的地理分布及相互间的联系。

2.史料实证:通过研读历史文献、考古发现、艺术作品等史料,验证中古时期亚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特色。

3.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古时期亚洲重要历史事件、制度变革、文化交流等现象的成因、过程及影响。

4.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认识亚洲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教学重点•中古时期亚洲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

•亚洲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如丝绸之路的作用。

•宗教对亚洲社会的影响,如佛教、伊斯兰教在亚洲的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亚洲各国或地区间复杂的历史联系与差异。

•分析宗教如何成为亚洲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历史地图、图片、视频资料等)。

•相关历史文献、考古报告、宗教典籍等。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课本章节内容、背景知识介绍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概述中古时期亚洲的基本历史背景。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与现象。

•地图教学法:利用历史地图展示亚洲各国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联系。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亚洲文明交流、宗教传播等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幅描绘中古时期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画卷,引导学生想象商队穿梭于亚洲各地的场景,引出本课主题——中古时期的亚洲。

•问题引导:提问“中古时期的亚洲有哪些重要的国家?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新课教学1.亚洲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分别介绍中国、印度、日本、阿拉伯帝国等国家的政治体制(如中国的唐宋时期、印度的笈多王朝、日本的奈良平安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制)。

•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成就,如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印度的数学与天文学、日本的稻作文化、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 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 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 文艺复兴运动。
—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影响?
A.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B.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C.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
D.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E.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一、阿拉伯帝国( 632年—1258年)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 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也是经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的。再如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以后,加以 改造,并于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
知识体系
一、阿拉伯帝国( 632年—1258年)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C中期,大规模向外扩张
8C中期,建立起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
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
欧的洲际大帝国。
4世纪—6世纪 笈多帝国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建立 民族
政治
宗教
笈多帝国 4世纪初
德里苏丹国 13世纪初
印度人
突厥人
政局稳定,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 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 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时教学案设计 第二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时教学案设计 第二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2019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万宝奎审核人使用时间的是()A.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C.中国D.古代印度14.日本大化改新后,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渐遭到破坏,很多豪强纷纷建立自己的庄园,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随着武士集团势力的壮大,日本社会进入了()A.骑士统治社会B.武士庄园时期C.幕府统治时期D.城市自治时期15.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

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也很高,叙利亚和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属加工、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

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材料二: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第6课教学案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参考答案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大规模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兰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西方,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新教材】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计划(含教材分析培优补差等)XX高级中学高一历史组XXX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任务和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完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总共分九单元,23课,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课本按单元学习主题编写,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本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历史教学,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本课通过三个子目(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南亚与东亚的国家)讲述了中古时期亚洲不同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概况。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中古时期亚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中古时期的亚洲》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古时期的亚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概述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及对于东西方交流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理解西亚、南亚、东亚文化并存的局面,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密切,影响深远,培养对中古时期的亚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建立与发展;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2.难点: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地区和宗教的文化?对!《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

那么,中古时期的亚洲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有何表现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地位。
2.讲述阿拉伯帝国的地理扩张、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特点,展示阿拉伯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阐述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文明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合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讨论深入进行。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中古时期亚洲不同文明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探讨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为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2.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历史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展现了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场景,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使他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案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导向等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享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时,我设计了一堂以比较分析法为核心的教学案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中古时期亚洲不同文明的特征,深化对其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课程选取了唐朝、阿拉伯帝国和日本大化改新三个历史片段,聚焦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历史事件,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古兰经》— 具有法律效力
信仰者:穆斯林
规定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教法、
经典:《古兰经》
宗教义务和作为穆斯林必须恪守的道 德规范
三大圣地: 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基本教义:
万物非主, 唯有真主(安拉)
以一神崇拜代替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以共同 的宗教信仰把阿拉伯氏族部落团结在伊斯兰的 旗帜下,从而为打破氏族部落之间的壁垒,统
“他们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
传入欧洲,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 的进程,不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土耳其人 B.阿拉伯人 C.基督教徒 D.西方殖民者
B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 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 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 来的红宝石、青金石......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 确的是
b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故事分别来自印度、 埃及、波斯和两河流
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
域等地,反映了阿拉 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 继承与融合。
建筑艺术:清真寺是阿拉 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 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
思考: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明朝到19世纪
儒家文明影响东亚文化圈
日本建筑
日本货币
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 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 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 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 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金属活字。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设计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各个地区的地图,初步了解中古时期亚洲5个地区发展状况、理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伊斯兰文明影响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中华文明影响日本和朝鲜。

2、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地历史时间和空间发生的,通过分析《阿拉伯帝国形势图》、《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等,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相关方法,并且不断提升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古时期的五个国家和地区,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各个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

【重点和难点】1、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古代日本的基本状况,通过分析地图,分析史料突破。

2、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各个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3、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

通过教学渗透和课后总结突破。

【知识梳理】一、阿拉伯帝国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 印度2.日本3. 朝鲜【巩固练习】1.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

对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印度人B.希腊人C.阿拉伯人D.罗马人2.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

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来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3.“伊斯兰历”即伊斯兰教的历法,在我国也叫回历,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

这种历法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在这一年()A.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B.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C,使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D.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4.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的国家是()A.阿拉伯帝国B.笈多帝国C.拜占庭帝国D.苏丹国家5.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奥斯曼帝国每定都一处,皆大幅改革当地经济,使其成为新政治和经济中 心。诸如布尔萨、埃迪尔内(哈德良堡),伊斯坦布尔皆然。因商人及工人对于创造大 都会尤其重要,穆罕默德二世与其继承人巴耶塞特二世鼓励欧洲各地之犹太人移居伊 斯坦布尔。其经济政策之最终目的仍使苏丹之权力得以巩固并扩大,故此特别着重于 生产阶级之利益上,使之生活富裕,从而使帝国生产力大增。另一方面,亦可减少纷 乱,使得万民顺服,帝国清平。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哈里发 (政、军、教)
宰相
枢密院
财政部
协助哈里发 掌管令状
统管政务
与文告
负责 收支
政治:①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②哈里发集军政大权,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③机构: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 支。
材料三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 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市场 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 度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 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 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地区运来 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 的象牙、金粉。
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米勒特制即允许非伊斯兰教存在。这有助于多民族、多宗教 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世界史》(古代史编)朱寰、马克 垚
(2)经济:帝国经济繁荣,垄断东西方贸易
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 影响。
8世纪中期
思考: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 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 欧的洲际大帝国。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①中央集权制度;
②三省六部制、十道、、土地国有、科举制(高丽);
③儒学和辞章之学。
中华文化圈
课堂小结
古代亚洲文明
类别 政治 经济 文化
东西方文明的使者西 亚
多宗教并存的南亚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体制,由于宗教冲突
处于分裂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哈里发被认为是真主(伊斯兰教所信仰的创造宇宙万物的独 一主宰的名称)派遣到人间的使者,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
帝国最高统治者 掌握国家政治、军事大权
宗教最高领袖 掌握宗教大权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632年-1258年 2、帝国概况 (2)经济: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地表最强 中介
结合左图,思考以下问题 1、从地图上看,阿拉伯帝国海 外贸易为何如此兴盛?
第一章节 中古时期的西亚
第二单元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632年-1258年 1、建立过程
7世纪,创立伊斯兰教
西
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西

7世纪中期起,大规模向外扩张
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欧亚非的 大帝国
鼎盛时期的阿拉伯版图
首都巴格达

北接黑海

与里海





南至阿拉伯海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632年-1258年 2、帝国概况 (1)政治:政教合一,哈里发是最高统治者
一、西亚:阿拉伯帝国 632年-1258年
2、帝国概况 (3)思想文化:信仰伊斯兰教;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鼓励、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4.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例如,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教师可以调整课堂任务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中古时期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4.设计历史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中古时期亚洲各国的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历史感知。
5.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资料,探讨中古时期亚洲各国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6.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将其作为提高自己历史素养的机会,并期待他们在课堂上的分享。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地图引导、故事化导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地理分布和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述佛教的起源和发展时,引导学生思考佛教为何能够在亚洲各地传播开来,它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让学生探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对亚洲各国数学发展的影响。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例如,让学生分析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流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主要内容涉及到亚洲地区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的种姓制度、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中国的隋唐时期等。本案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亚洲地区中古时期的历史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联系现实,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4.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明白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培养他们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印度的种姓制度、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中国的隋唐时期等历史场景的图片、地图和视频,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时间轴、动画等,将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和时空观念。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和重点。
(二)讲授新知
1.针对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发展,进行系统的讲授和分析,包括印度的种姓制度、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中国的隋唐时期等。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地图、视频等,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
3.通过举例、比较等方法,深入剖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教学设计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信息化水平。

创新采用高中历史“三情四维”教学方法,即“情趣激发、情境诱思、情感升华”,从“学案导学、教师诱思、学生探究、媒体展评”四个维度,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实现“六度”课堂,即“课堂教学着重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学生心理的调适度、学生思维的有效度、学生情感的内化度、学生语言的鲜活度、学生能力的生长度”。

通过“情境一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教、学、评有机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全课紧紧围绕“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三大核心理念设计系列情境与问题,突出新情景新材料的解读解析能力,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考习惯、发现能力等四大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教学手段,创设网络化、开放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整堂课在思辨氛围中浸润着人文关怀和生命气息。

二、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要求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标,以开放的素材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立足点,设计了三个教学主题即:第一主题: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伊斯兰国家第二主题: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东南亚古国第三主题:探寻亚洲多彩文明体味交流多元共生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全课贯穿学生的见解、分析、讨论和论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万宝奎审核人使用时间
约,收钱占地。

”材料中“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指的是()
A.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C.中国D.古代印度14.日本大化改新后,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渐遭到破坏,很多豪强纷纷建立自己的庄园,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随着武士集团势力的壮大,日本社会进入了()
A.骑士统治社会B.武士庄园时期
C.幕府统治时期D.城市自治时期
15.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

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也很高,叙利亚和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属加工、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

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
第6课教学案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一】参考答案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大规模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兰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西方,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合作探究二】参考答案
1.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它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3.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并加入了新的元素,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4.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B
6.C
7.C
8.B
9.A10.B 11.B12.A13.C14.C15.D 16.(1)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手工业部门多、十分兴旺;国内外贸易相当繁荣。

(2)
亚非欧各大洲商品汇聚于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是世界贸易的中转站;阿拉伯帝国推动
了东西方贸易。

17.【答案】(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

(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隋唐之前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后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