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学

合集下载

市政管理学ppt 第11章 城市公共服务管理

市政管理学ppt  第11章 城市公共服务管理

11.2 社会公正与底线责任
❖ 11.2.1 底线公正的基本含义 1. 社会公正的理论流派
自由主义公正观 功利主义公正观
平均主义公正观
• 保障人人都有天 赋权力,机会平 等
• 政府无须干预
• 弊病: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
• 从最大多数人的最 大利益出发,主张 社会分配应当有助 于个人利益总和最 大化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3 城市公共事业改革
❖ 11.3.3 城市公共服务机构改革
2. 事业单位改革的分类管理
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
应逐步转变为行政机构, 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 机构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可依照NPO的规范性要 求进行改革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应逐步转变为企业
11.1 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
❖ 11.1.4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01
政府负责组织纯公共服务的供给。
02
“掌舵”而不“划桨”。
03 为公共服务的私人供给提供制度激励。
04 运用政府规制手段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05 在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有责任给予 消费者某种支持。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在效率上具有显著 优势,但对社会平 等的诉求往往落空
• 主张在个人之间 平等地分配公民 权利和社会财富, 是最具有道德感 召力的公正理论
• 绝对平均主义的 不可取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2 社会公正与底线责任
❖ 11.2.1 底线公正的基本含义 2. 底线公正的理论内涵
❖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事业运行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市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

市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110064课程名称市政管理学评阅教师第一次任务共三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第一次形考作业(占形考成绩的30%)第一单元导论一、名词解释1、市政管理2、市政管理体制二、简答题1、市政管理的原则2、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3、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三、论述题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一、名词解释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略的特点。

2、大都市区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了原来的地域界限,不断地向周边扩展,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整体的大都市地区。

3、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4、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认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集合体”。

二、简答题1、城市的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聚集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4)城市系统开放性(5)城市文化异质性2、城市的复合功能(1)生产中心的功能(2)商业中心的功能(3)金融中心的功能(4)交通中心的功能(5)信息中心的功能3、城市化的特征(1)形成了联结中心城市及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地区(2)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3)形成了很多国际城市(4)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向4、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3)实行城乡二元户口壁垒制度(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第三、四单元国外市政体制一、名词解释1、城市政府的治理地位是指市政府在国内府际关系中所处的行政地位,它反映了城市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的自主性程度。

2.城市自治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依法将城市公共事务的治理权利,交给经城市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自制机关,由该自制机关对城市公共事务行自主管理的城市管理制度。

江苏开放大学市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江苏开放大学市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1、城市规划的作用是什么?(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3)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效益;(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5)有利保障城市交通畅通;(6)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2、简述城市的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3、行政监督包括哪些类型(1)(按行政监督主体的不同分类)政党监督、国家机关自身对国家行政活动的监督、社会和群众监督;(2)(按行政监督体系的不同分类)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3)(按行政监督性质的不同分类)一般监督和专业监督;(4)(按实施监督的时间不同分类)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4、城市规划的作用是什么?(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3)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效益;(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5)有利保障城市交通畅通;(6)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5、简述城市的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6、行政决策目标的确立应遵循哪些原则?(1)针对性;(2)可行性;(3)系统性;(4)规范性;(5)具体性。

7、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大气污染;(2)水体污染;(3)固体废弃物污染;(4)土壤污染;(5)噪声污染。

(6)热岛效应。

8、国外市政体制的类型有哪些?(1)议会市长制;(2)市长议会制;(3)市议会制;(4)市委员会制;(5)议会经理制。

9、公共预算的功能有哪些?(1)调解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调解产业结构;(3)调解个人收入的分配。

10、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1)城市与城市化;(2)市政管理体制;(3)市政管理主体;(4)市政管理客体;(5)市政管理规律和方法。

11、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1、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欧洲 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建 筑师希波丹姆:把城市分为圣地、公共活动中心和住宅区。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 鲁威:《建筑十书》 在神权至上的思想控制下,神权和等级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 理念,教堂和市政厅成为城市的中心。 冲破了神权的精神枷锁,将人文主义理念 引入城市规划之中。 人文主义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的杰出代表:威尼斯的圣马可 广场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2、近代城市规划理 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82年 19世纪60年代 城市规划提出了建造大片公园绿 地的理念。 美国建筑师欧姆斯特: 城市公园系统 此后,城市规划还兴起了 用绿化带分隔市区,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的观念。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马塔提出 沿铁路干线建设“带形城市”理论,它为沿交通线发展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带形 城市理论对以后的西欧城市规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英国记者霍华德在吸取文艺 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理念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的“田 园城市”规划理念。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理论,突出地表现为功能主义理念的兴 起。 ) 一、 1910年,法国建筑师托利??戛纳尔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第一次系统
的核心商业区所采纳。此外,城市公园理念得到普及性传播,在市中心设置大片公 园绿地,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针对城市建筑密集、人口密集导 致的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一些城市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通过发展高层建 筑来降低密度,通过发展立体交通来改善市区通行容量。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 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3、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八、 1942年,芬兰建筑师 沙里宁在《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一书中,提出城市“有机疏散论”。“有机 疏散论”既不同于“田园城市”主张,也不同于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它主张 在城市中心过分拥挤或衰败地区,按照“有机秩序”原则加以疏散和更新,把大工业 疏散到城市周边和郊区去,使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得到有机协调发展。沙里宁主张, 在城市中保留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事业部门,对市民工作和生活进行集中布置,减 少市民上下班的时间和交通拥挤。在实践中,以纽约为代表的一些大城市采用了该 理论,开始把城市的部分人口和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转变了自近代以来的向 心型城市化模式,出现了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的发展新趋势。 6.2 城市规划 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二战后,20世纪 前半叶形成的强调分散布局、低密度发展的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已经不适应城 市多功能综合发展的需要。许多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开始流行:强调城市规划 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出城市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结构;注 重科学技术的作用,运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进行城市规划,使之更加具有科 学性、预测性和操作性。 一、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帕鲁提出城市“增长极核”理 论,揭示了大城市具有巨大的经济集聚作用,对于带动中小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具 有广泛影响。他认为,城镇体系布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转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 受到大城市的增长极核的带动。所谓增长极核,就是大城市具有强大的聚集经济功 能,能够拓展市场交易半径和市场网络密度,能够吸引众多企业参与专业分工,对 区域经济活动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从而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够提升区域经济 水平。因此,落后地区要注意制定大城市发展规划,扶持区域经济增长极核。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二、20 世纪60年代,城市建设和规划者认识到仅仅依靠技术条件,并不能够解决现代城市 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必须配合以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才能实现城市社会的 协调发展。由于郊区化导致大批富人和中产阶级从大城市市区迁往郊区,导致市区 衰落、产业萧条、税源不足、基础设施陈旧、》渴蕖⑹б翟龆唷C拦确⒋锕 业某鞘姓 贾贫┦星葱思苹 侵匦轮贫ǔ鞘泄婊 髡 到峁梗峁 ┨⒋睿ㄔ旃凶》炕虿固饺俗》浚跚崾星奥剩 笠捣祷厥星蹲 剩谝欢ǔ潭壬现浦沽舜蟪鞘械氖星ヂ湮侍狻?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理 念的新发展还表现在,日益重视保护历史纪念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历史纪念物不仅 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发展或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 环境。1964年,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协会(ICOM)通 过《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它总结了文物 保护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保护和修复文物建筑,既要当做历史见证物,也要当做艺 术品来保护”。宪章还规定要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从平面、立面到室内的装饰、雕 刻、绘画,强调保护全部历史的信息,保存多个时代的叠加物。修复时添加的部分

《市政管理学》课件

《市政管理学》课件
环境技术创新
介绍环境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如 污水处理技术、垃圾焚烧技术等,分 析其对环境管理实践的影响。
城市经济管理实践案例
经济管理案例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济管理案例,如香港的自由港经济模式、纽约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等 ,分析其经济发展背景、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
经济管理创新
探讨经济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分析其对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
介绍国内外公共服务管理的实践案例,如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纽约市的垃圾 分类政策等,分析其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公共服务管理创新
探讨公共服务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如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等,分析 其对公共服务管理实践的影响。
城市环境管理实践案例
环境管理案例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环境管 理案例,如洛杉矶市的光化学烟雾治 理、杭州市的“五水共治”等,分析 其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和实施效果。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行政法
规和地方性法规。
02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内容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环保、交通、公共安全等多个
领域,包括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
03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作用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是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保障城市发展和保护公共利益
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措施,以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提供方式
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方式,如政府 直接提供、外包等。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政策
城市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如大 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政策。
环境治理措施
城市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如垃圾 分类、绿化建设等。

《市政管理学教案》PPT课件(2024)

《市政管理学教案》PPT课件(2024)

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03
31
市政管理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市政管理评价的原则
2
3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涵盖市政管理的各个方面;
2024/1/29
32
市政管理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客观性原则
评价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比较性;
时效性原则
评价应反映市政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
17
03 市政管理职能与内容
2024/1/29
18
市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规划职能
制定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详细规划,引导 城市合理有序发展。
管理职能
建设职能
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 城市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
对城市各项事务进行综合管理,维护城市秩 序和公共安全。
02
01
服务职能
提供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各项服务, 保障城市正常运转。
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市政管理进行客 观评价;
2024/1/29
38
市政管理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01
综合评价法: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进行全面、
综合的评价。
02 市政管理评价的步骤
03 明确评价目标和原则;
2024/1/29
39
市政管理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024/1/29
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议会市长制
议会负责立法和监督, 市长负责执行。
议会委员会制
议会和委员会共同决策 ,分工合作。
2024/1/29
10

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

1、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2、城市的基本特征:生产要素的集聚性、城市运行的高效性、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3、大都市区,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限,不断向周边扩展,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地区。

4、大都市区的优势: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效益、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5、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过程,而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

6、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发展滞后与工业化进程、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7、从国家整体城市化格局看,应当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龙头,中等城市为中心,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

(1)首先,应当发挥大城市的特殊优势,形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难以替代的优势:大城市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大城市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城市可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大城市向国际城市发展有利于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所以,对于有规模有效益的大城市,城市规划不应立足于控制发展,而是要大力促进其发展,促使其向国际型大都市转型。

(2)其次,需要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优势。

中等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处于中介地位:①从行政层次看,它是中间级别的行政中心,是上下行政层级的中介。

②从城市网络看,中等城市是大城市与小城镇发展的中介,没有这一层次的城市,大城市的辐射作用难以有效传输。

③从城市化发展看,中等城市是农村和小城镇转移富余人口的中转地,是大城市承受进城人口压力的缓冲地。

④从当前的发展状况看,中等城市多为地区性的社会经济中心,发展中等城市有利于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

市政管理学第4章国外市政体制

市政管理学第4章国外市政体制
对城市管理的监督,有利
于减少议决机构与行政机 构的矛盾。
❖ 缺点:市长没有实权,不 能对市政管理实施统一指
挥,不利于协调各部门工
作,对行政效率也可能产 生不利影响。
a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二、市长议会制(强市长制)
• 实行市长议会制(mayor-council form)的城市,其议决机构和行 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法国所有城 市都实行市长议会制,市长在每次市议会选举后由议员选举产生, 市长不仅是议会的议长,也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和代表。市长虽然 由议会选出,但市长一旦任职,议会便无权罢免,只有中央政府有 权撤销市长的职务。
• 是指城市政府在国内府际关系中所处的行政地位, 它反映了城市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自主性程 度。城市政府治理地位受制于国家结构形式。一 般而言,国家的结构形式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之分。 在不同国家结构形式下,城市在国家治理中的地 位具有很大差异。
a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政治实体(州、省、共和 国)经过联合而形成的主权国家。在联邦制国家, 联邦政府与各成员政府实行法定分权,各成员政府 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由于设市是州政府的专 有权力,不同州政府的制度取向不同,因此,联邦 制国家的市政体制具有多样性特征。(典型:美国) ✓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主权国家, 全国所有地方政府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在单一制下,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是法定分权关系, 而是命令和服从关系。包括城市政府在内的所有地 方政府,都必须执行中央政府政策,接受中央政府 的统一领导。(典型:英国、法国)
a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1 国外市政体制概览
❖ 4.1.2 国外市政体制的类型

市政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市政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市政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导论1.市政,从广义上说:不仅包括市政工程和市政建设,还包括城市规划、公共财政、政府规制、公共服务、土地和不动产、人口与社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公共事务。

从狭义上说:是指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

2.市政管理即城市公共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3.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P44.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与城市化、市政管理体制、市政管理体制、市政管理主体、市政管理客体、市政管理规律和方法。

二、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非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的特点,在有限的城市地域空间里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建筑、资本、文化、科技)高度密集且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网络系统。

2.城市的基本特征: A.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B 城市运行的高效性C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D 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E 城市文化的异质性3.城市的历史发展P124城市的符合功能A生产中心功能 B 商业中心功能 C 交通中心功能 D 信息中心功能 E 政治中心功能5,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的特征主要在于:(1)城市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业人口转变(2)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3)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4)在非农业人口和城市集聚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城市,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6.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217.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A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B城市化发展滞后与工业化进程C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D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市化8.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A积极效应:它立足于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迁徙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城市公共服务供给,避免城市出现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

B负面效应:(1)制约农业规模经营(2)不利于发挥城市经济效益(3)使生态环境付出代价(4)限制了人口素质的提高9.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政策的反思P26三、城市管理理论1.私人部门的特征:A行动主体的自主性B行动主体的平等性C私人行为的互惠性D市场交易的竞争性E私人行为的契约性2.公共部门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行动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部门。

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

名词解释(10*2)简答题(7*5)综合论述(15,10,20)猜测:【名词解释】:城市、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规模、市政、市政管理、市政管理体制、市民参政、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土地的用途管制、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环境、环境容量、城市环境管理市政学第一章绪论1、城市的概念城市地理学:强调城市的空间特征,认为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的内涵①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产生基础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大分工。

②城市作为一种居住群落体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③城市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城市是系统性存在,也是历史存在和社会存在。

⑤城市是一个一个不断发展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实体,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聚集的组织系统。

3、城市的特征(与乡村的区别)(1)空间上的聚集性:聚集性是城市所持有的根本属性之一。

(2)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第二、三产业):这是城市的经济特性。

(3)构成上的异质性:这是城市的社会属性,有时又被称为“多样性”、“流动性”。

(4)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5)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4、城市化(以人口、土地角度理解城市化)概念就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

就是乡村转变为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快速发展的一种历史现象和复杂过程。

5、逆城市化概念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过程,不是城市人口重新回归为乡村人口的过程,而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导致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区和乡村扩散,大城市的绝对人口下降,郊区和小城镇人口呈增长态势。

6、城市化的功力机制城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种动力的构成关系看,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

经济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而且是其他动力的发生基础和实现前提。

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
究? 4. 市政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5. 学习市政管理学有何意义?
市政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章 城市与城市化
市政管理学
重点问题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各国界定城市的不同标准 城市的多元复合性功能 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低度城市化的政策效应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
市政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市政与市政管理
1.城市与市
从词源学上看,“城”与“市”最初是 分离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是指四周筑有城墙,扼守交通要 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市是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 流的场所。
市政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五大湖沿岸巨大城市带。以芝加哥为中心,包括底 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布法罗等,城市总数35个 ,集中了美国70%以上的制造业,南绕五大湖呈半月形 ,简称“芝匹兹(Chippits)”巨大城市带。是美国工 业化水平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3、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巨大城市带。以洛杉矶、旧
市政管理学
关键术语
市政管理 市政管理学 市政体制 市政管理客体 规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 市政学 市政管理主体 市政管理规律 实证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
市政管理学
复习思考题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 什么是市政管理?什么是市政管理学? 2. 市政管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3.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加强市政管理学研
最后
大都市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 机

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

第一章1、在清代以前,中国没有“市”建制。

直到清朝末年才效仿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城乡分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曾经继承了城乡分治的传统。

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市建制逐渐发展为广域型市,每个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大片的农村地区,市政府同时承担着农业和农村管理工作。

2、市政管理的含义: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其特征为:首先,市政管理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为导向,它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公共利益,这与私人管理的赢利和利润取向不同。

其次,市政管理强调公平和责任,而私人管理更强调效率和竞争。

最后,市政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公共选择和利益聚合过程,而私人管理的运作受公共舆论和政治过程的影响要小得多。

第二章1、划分城市的方法:一是根据人口密度划分二是根据人口规模划分三是行政划分法四是职业界定法2、世界上第一个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是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的首都底比斯。

到公元前5世纪,城市文明在地理上的扩展已经比较充分,巴比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会呈加速发展趋势;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后,城市化进程呈减速发展趋势。

4、“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第三章1、公共部门的概念: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行动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体系。

2、公共部门主要特征:1、共有产权2、公共利益3、集体行动4、非市场化3、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它具体表现为,作为经济主体的交易双方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一种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并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损害,这种利益或损害不是由经济主体自身而是由第三方或社会来获得或承担,第三方因此获得的利益或付出的成本在交易双方的决策中都未予以考虑,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市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的学科,它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以下是市政管理学的几个研究意义:
1.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市政管理学研究如何优化城市管理,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率,以实现城市治理的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市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可以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2. 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市政管理学研究包含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政府在城市管理中与市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与协商机制。

通过研究市政管理,可以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政府民众关系。

3. 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市政管理学研究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拥堵、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政府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推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4. 推动公共参与和民主决策:市政管理学研究如何实现公民对城市事务的参与和决策权利的充分发挥。

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和民主决策原则,市政管理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度,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解决城市发展难题以及推动公共参与和民主
决策。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市政管理学的认知

对市政管理学的认知

对市政管理学的认知认知:我觉得市政管理学以中国政府治理转型为背景,以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理论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市政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

注重对国外城市管理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注重吸收近年来城市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以适应城市发展和治理创新的实际需求,并挑选了一些阅读材料和典型案例。

内容:本文在对相关书籍和期刊论文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市政学研究概况,并从市政管理的概念入手,归纳总结了国内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的体系框架,对国内市政管理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预测。

意义:在我国,市政管理学属于新兴的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关知识体系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探索市政管理的基本规律,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促进市政管理的科学化、治化和高效化,以及培训大批市政管理人才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自己关于学习和学好《市政管理学》的意义:第一,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有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市政管理人才;四,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加快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学期,自己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对市政管理这个复杂世系中人的综合考虑,如何调动利益相关者在市政管理中作用也至关重要。

从参与角色上,市政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市民。

城市市政管理在重视对复杂系统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就重视市政管理各能动主体的参与,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市民提供高效的市政城市公共产品与服务,建立和谐的信息化市政管理新模式。

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论述习题:1、简述现代城市管理的含义及特征: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开放性;管理的动态性;管理的参与性。

2、现代城市管理与传统城市管理有什么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管理: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的、为实现特定目标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是对城市所有单位、部门、产业的综合管理和公共管理,它贯穿于城市规划、计划、指挥、建设、监督和协调的全过程之中。

狭义的城市管理基本等同于市政管理,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的控制、指导。

现代城市管理主要是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以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运行系统做出的综合性协调、规划、控制和建设、管理等活动。

另外,现代城市管理还包含着城市政府管理职能与非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市民等参与城市管理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结合。

3、现代城市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依据,是国家和城市政府调控城市用地和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

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事业设施两大部分,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其作用重大。

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维系着城市有机整体的正常运转,通畅的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发展、用地开发、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内容主要指对人类生存、生活及社交的环境,一方面要防治污染,不让自然环境变坏;另一方面通过绿化和美化,力求自然环境更好,创造一个健康、优美的高质量环境。

市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复习过程

市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复习过程

市政管理学-第一次作业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2018100400098姓名韩雨珂课程代码 110064课程名称市政管理学评阅教师第一次任务共三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第一次形考作业(占形考成绩的30%)第一单元导论一、名词解释1、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的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2、市政管理体制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二、简答题1、市政管理的原则系统分析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法制透明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2、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与城市化、市政管理体制、市政管理主体、市政管理客体、市政管理规律和方法。

3、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规范研究法三、论述题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1、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有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市政管理人才。

4、学习和研究市政管理学对于加快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一、名词解释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率的特点。

2、大都市区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了原来的地域界限,不断的向周边扩展,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整体的大都市地区。

3、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4、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俩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简答题1、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聚集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4)城市系统开放性(5)城市文化异质性2、城市的复合功能(1)生产中心的功能(2)商业中心的功能(3)金融中心的功能(4)交通中心的功能(5)信息中心的功能3、城市化的特征(1)形成了联结中心城市及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地区(2)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3)形成了很多国际城市(4)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向4、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

市政管理学当代中国市政体制

市政管理学当代中国市政体制






与管





理权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
第7页/共20页
5.2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
• 5.2.2 当代中国市政职能
• 2、城市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 我国城市政府的现行行政职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制度环境下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层 层集权痕迹。由于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形成了集权化的城市管理体制,而且导致了“政 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党政不分”、“党社不分”、“公私不分”、“机 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中共市 委员会
城市权力 机关
城市行政 机关
城市司法 机关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
第5页/共20页
5.2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
• 5.2.1 当代中国市政管理主体
2、市政管理的非权力系统
人民团体
居民委员 会
民主党派组 织和政治协 营利性企业
商会议
非营利性 组织
市民参政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共管理系列教材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
第18页/共20页
第19页/共20页
谢谢您的观看!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共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公
第20页/共20页
• 市辖区与街道办事处的根本区别
• 市区街体制: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二、“一级政府、两级管理”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共管理系列教材

2024年度行政管理专业《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度行政管理专业《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与管理
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步骤、管理方 法和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17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 式
介绍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不同模式,如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私合营等。
2024/3/24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效率评价
阐述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包 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等。
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回顾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介绍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 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探讨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城市公共服务的 发展目标,如均等化、智能化、多元化等。
20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改革
2024/3/24
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改革
2024/3/24
23
城市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 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 口密集、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 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环境带来 巨大压力。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污染物,严重破坏生 态环境,影响居民健康。
生活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水 等污染物,也是城市环境问题的 重要来源。
7
市政体制概述
市政体制的类型及其比较
市政体制的历史演变与发 展
市政体制的概念、特点和 作用
01
2024/3/24
03 02
8
市政职能分析
市政职能的含义和范围
市政职能的确定与配置
市政职能的履行与评估
2024/3/24
9
市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市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化进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市政管理的主要任务? - A. 城市规划与建设- B. 城市环境保护- C. 城市交通管理- D. 农业生产管理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内容?- A. 公园管理- B. 道路管理- C. 学校管理- D. 供水系统管理答案:C3. 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政府收入- B. 促进经济发展- C. 保障和改善民生- D. 增加就业机会答案:C二、判断题1.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城市化进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对/错)答案:错2.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完全是由城市规划不当导致的。

(对/错)答案:错3. 城市环境的保护是市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错)答案:对三、简答题1. 简述市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答案:市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安全管理等。

这些职能旨在保障城市运行的有序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描述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

解决措施可以是:优化城市规划,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绿色能源使用;合理规划住房建设,保障住房供应;实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政策。

四、案例分析题某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可能的原因包括: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私家车数量过多、城市居民出行习惯等。

解决措施可以包括:重新规划城市道路,增加道路容量;发展和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其吸引力;实施交通限行政策,减少私家车出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改变出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它的本质特征表面,城市是一定规模的密度的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的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城市的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城市发展的新趋势:1.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 2.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 3.形成大都社区和大都市连绵带 4.形成很多国际性城市 5.生态城市建设开始启动城市快速通道:是指以机场码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邮政电信以及互联网络为骨干的物质和信息流通载体。

发达的城市快速通道网络,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大都市连绵带:随着大都市区的发展,一些城市化区域彼此相连,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带。

城市的复合功能:1.生产中心功能 2.商业中心功能 3.交通中心功能 4.信息中心功能 5.政治中心功能大都市区: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围扩展,导致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一体化地区。

(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与该中心具有密切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周边社区)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大都市区为现代经济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条件和基础设施。

首先,与传统城市体系相比,大都市区的经济活动在地理上更加集中,一体化程度更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

其次,与非大都市区相比,大都市区具有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

最后,大都市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郊区化:亦称郊区城市化。

指当代特大城市因人口和各种职能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的过程。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不断加强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都市圈:是指一个或两个大都市的作用范围,它一般是以大都市的辐射半径为边界,并以中心城市来命名。

城市化的特征:1.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2.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 3.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 4.在非农业和人口集聚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城市,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发达国家城市化出现的新特征:1.形成了联结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区 2.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 3.形成了诸多国际性城市 4.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向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1842-1948年的城市化畸形萌发阶段 2.1949-1957年的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3.1958-1965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4.1966-1978年的城市化严重停滞阶段5.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持续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 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1.重工业优先政策制约了城市化进程;2.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滞后型城市化的积极效应在于:它始终立足于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维护城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生活稳定,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维护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秩序状态,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过度城市化问题,避免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

城市化滞后负面效应: 1.城市化滞后直接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2.低度城市化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3.城市化滞后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4.低度城市化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政策的反思:1.应当发挥大城市的特殊优势,形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2.需要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优势。

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城市化发展的新思维中国城市化应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原因在于:(1)未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单元,既不是国家也不是企业,而是具有强大产业集聚功能的城市群。

(2)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土地集约特点,适合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

(3)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客观要求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

(4)环境消费的规模经济效应也要求中国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

(5)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可以适当提高消费率,实现投资和消费协调,有效缓解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

第三章城市管理理论城市管理可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场域,相应地组织也可以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门两类,这种二元分立框架,为现代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维度私人部门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商品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为买卖提供服务的中介人私人部门的特征:主体行动的自主性、行动主体的平等性、私人行为的互惠性、市场交易的竞争性、私人行为的契约性;私人部门的优势:私人部门的分散决策能够较快地实现供需平衡;市场价格的信息传导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市场主体的利益驱动有利于激励创新公共部门:一般指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主要负责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城市政府是城市公共部门的唯一主体公共部门的特征:公有产权、公共利益、集体行动、非市场化公共部门的优势:政府具有征税权、禁止权和处罚权,它可以凭借公权力,强行获得政府收入,禁止某些社会活动,对违法者实施惩罚;政府可以通过产权等强制性制度安排,为经济主体的活动提供激励约束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进行管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为消费者提供信息以及其他必要支持城市公共部门包括:政党、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公共部门市场机制的功能:需求满足功能、情报传递功能、检验评价功能、资源配置功能、激励创新功能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市场失灵表现: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效应问题、市场垄断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非配不公问题、宏观经济问题公共管理的使命: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纠正外部效应的不良影响、消除市场垄断的不利影响、纠正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影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发展和进步政府失灵表现:政府部门扩张、公共决策失误、政策执行低效、行政成本高、再分配不公、政府腐败城市公共产品的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城市公共产品类型:(1)纯公共产品:公共道路、路灯路牌、免费公园、城市广场、警察、消防、环境保护、规章制度;2)准公共产皮:俱乐部产品:实行收费制的告诉公路、桥梁、游泳池、图书馆等等;公共资源:公共草坪、矿产资源、公共池塘、公共河流等公共产品供给的具体形式: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政府出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政府补助、凭单制、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1)-有限政府理论:有限政府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而由公共部门负责安排公共产品的提供。

城市管理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基本职责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而不能是全能政府。

当前,我国城市管理仍受制于全能政府模式,政府仍大规模投资于竞争性产业,仍在即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的过程,不断规范行政管理权力的过程。

建设有限政府难免会遇到来自政府部门内部的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管理改革必须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推动才能取得成功(2)-服务型政府理论:服务型政府是针对管制型政府的弊端而言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公民本位,政府活动必须以人民的同意为基础,公民本位意味着普通民众是公共服务的决策主体,公众满意度是评价政府绩效的最终标准。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透明度、健全价格听证、决策听证、民意调查、政策咨询等公众参与制度。

建设服务型政府,还需要提高政府部门的信息反映能力,及时回应社会呼应,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3)-新公共管理理论-也称企业化政府,其核心观点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供给之中。

新公共管理转采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以企业精神重塑政府部门,面对财政约束,城市政府不得不“少给钱,多办事”,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削减公共支出和服务项目。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本主张是政府“多掌舵少划桨”,它在恪守公共管理核心价值的同时,吸收了企业管理奉行的顾客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理念,强调责任制、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4)城市治理理论-治理主张,城市善治的根本保障在于推进多远主体合作治理,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5)绩效管理理论-管理基本流程:部门目标-工作分析-绩效指标-绩效评估-绩效追踪。

其中绩效评估居于核心地位。

3E,经济、绩效、效果,4E多了公平。

(6)公众参与理论(7)无缝隙政府理论第5章当代中国市政体制一、根据宪法、法律和有关规定,中国建制市的行政级别具有四个层次: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

1994年2月,国务院决定将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重庆、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和宁波等16个市的行政级别定为副省级。

重庆市已于1997年3月改为直辖市。

二、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建制市也可分为四个级别: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三、当代中国市政管理主体:市政管理的权力系统和市政管理的非权力系统。

四、城市政府的行政职能:行政执行权、行政领导与管理权、行政制令权、行政监督权、人事行政权和行政保护权。

五、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市政组织设置具有同一性;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市政管理职能具有全能性。

六、市政纵向组织结构:1、市—区—街道体制(市区街体制)概念:即市政府领导区政府,并在区政府之下设置街道办事处作为派出机关,负责履行政府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反映居民意见。

2、街道—居委会体制⑴街道—居委会体制的问题:①街道办事处运作缺少法律依据。

②街道办事处普遍存在“责大权小”的问题。

③街道—居委会体制管理与居委会的法定地位存在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