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形象设计审美与美感

合集下载

形象设计培训形象设计的审美法则篇PPT课件

形象设计培训形象设计的审美法则篇PPT课件

形象设计的审美法则
第一节 统一与变化
从历史上看, 早在古希腊时代, 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曾提出“美是对立统一” 的观点。随后, 亚里士多德也发表了“美在于各种因素的统一” 的思想。该 理念后经过各时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 15 世纪) 和启蒙时期( 18 世纪) 的美 学家和艺术家们的不懈探讨, 形成了统一与变化法则, 成为举世公认的认识美、 创造美的基本原则。
轴对称
中心对称
对称轴
形象设计的审美法则
二、均衡的概念与形式
1. 均衡的概念
均衡就是指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 使形式诸要素间的视觉力感保持平衡关 系,它是一种给人以自由稳定感的结构形式。例如:在一个画面中想要获得 均衡感,就要使画面的上与下,左与右取得面积、色彩、重量等量上的大体 平衡。
形象设计的审美法则
形象设计的审美法则篇
—形象设计培训
形象设计的审美法则
第一节 统一与变化 第二节 对称与均衡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第四节 尺度与比例 第五节 视错
形象设计的审美法则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说出形象设计审美法则的具体内容, 并能运用审美法则来鉴别形象设计作品的优劣。
2. 通过学习明确美的形式,并总结美的规律,通过课后不断 练习,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素养,建立起全面 的、立体的、完善的审美能力。
2.均衡的形式
均衡的形式有三种
体量用远近来均衡
醒目程度可以弥补 体量上的失衡
可用体量、虚实来均衡形 态和性质上的差别,
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表现形式, 两种形式都是为了在视觉上取得平衡, 以达到和谐, 产生美感中的运用
对称与均衡是形象设计中经常运用的形式原理。美国的一位化妆大师曾 经研究发现, 凡是完美的面容都是近乎对称的。然而, 现实中非常对称的面 孔极少存在, 这也是在化妆中所要弥补的。在总体对称的面容中,加一点变 化往往会使面容显得更加生动,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语言及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语言及形式美

前言一: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的概念: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

美术的主要特点: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

美术一般分为: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和建筑(备注:东方、尤其是我国还把书法、篆刻纳入美术范围)(绘画和雕塑是以观赏性为主、而工艺设计和建筑则属于实用性的美术)1.1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呢第一:从分析形象和形式入手第二:对内容的理解、体验第三: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思考与讨论:1.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2.学习本课以后,对于生活中存在的美术现象你是否有了新的理解?试举几列谈谈感想。

3.应该怎样欣赏美术作品?4.美术作品具有哪些社会功能?举例说明。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审美认识===审美创造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区别于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的特点:它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并且在空间上有着确定的(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静态存在形式,是完全直观、明晰的,是可以直接为欣赏者得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

美术形象,既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指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

美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而创作出的成果,各种美术形象,不仅包括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绘画和雕塑形象,还包括具有审美和实用双层功能的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形象,这些都是美术家审美认识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都是人类意识和精神创造的产物。

所谓艺术典型:就是前面所说的以鲜明生动的个性表现生活本质与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从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1.再现性的形象(偏重于写实)2.表现性的形象(偏重于内心情感、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1.具象性形象、2.意向性形象、3.抽象性形象思考与讨论:1.结合具体美术作品,谈一谈艺术家是如何用艺术形象感染你的?2.美术形象与自然中真实的形象的原型是否有区别?为什么?3.举例谈谈美术形象的多种呈现形式,在美术作品中是否都要有形象?为什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法===美术语言美术的语言符号应该指的是美术家所精心设计的审美意象,其中包括所使用的视觉语汇和起类似作用的创造法则。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2.距离说3.实验心理美学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5.感性工学6.有限理性二、问题与讨论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阶段;(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

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美感部分:理解美感的本质,心理要素(感觉、知觉、想像、情感四方面)一、美感的本质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

理解美感的概念,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美感是一种“感动”,在美感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脱离了情感,就不会有美感。

2、美感不是任意的情感或感觉,比如它不是痛感、不是悲伤感、不是愤怒感,也不是冷暖寒热等感觉,而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感觉。

3、这种美感中包含着人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判断,因此,体现了人对事物的认识。

但是,这种认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认识。

在引起美感的过程中,没有一般科学认识所必需的概念的逻辑推理和判断。

审美的趣味判断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在这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中,认识活动是潜藏在情感活动之中的,知觉、想象、理解等认识因素暗含在对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感受之中。

因此,对美的事物的理性认识常常是不自觉的。

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美感的情感愉悦是中心,它把美感的直接性、功利性和创造性密切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美感中感性与理性、再现与创造的完整统一。

1、美感的形象直接性(1)美感形象直接性的内涵与特点:美感的形象直接性是指美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以其具体可感、富于感染性的形象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美感活动始于这些形象特征的直觉并始终不脱离这些生动的直觉。

美感之所以有这种形象的直接性特征,一方面是由美的特征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长期的审美实践决定的。

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形象的直觉性、精神的愉悦性、潜伏的功利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这四个特征在美感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美感的情感愉悦是中心,它把美感的直接性、功利性和创造性密切统一在一起,形成了美感中感性与理性、再现与创造的完整统一。

人物美学设计标准

人物美学设计标准

人物美学设计标准:探索艺术、审美与情感的交融一、引言人物美学设计,作为艺术、审美与情感的交融点,旨在通过视觉元素和情感表达,塑造出引人入胜的角色形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外在形象的审美价值,还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人物美学设计的标准,以期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外在形象设计1. 面部美学:面部是人物美学设计的核心,应注重比例、对称和轮廓的和谐。

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布局和形状都会影响角色的整体美感。

此外,肤色、肤质和纹理等细节也是塑造角色形象的关键因素。

2. 身体美学:身体美学设计需关注体型、姿态和动作。

不同的体型会传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瘦弱型可能暗示敏感和内向,健壮型则可能暗示勇敢和力量。

同时,姿态和动作也是表达角色情感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3. 服饰美学:服饰是人物美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传达角色的身份、地位、个性和情感。

在设计时,应注重服饰的款式、颜色、材质和图案等元素的搭配,以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内在特质设计1. 性格特征:性格是角色的内在核心,需要通过外在形象和行为举止来体现。

设计师应关注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聪明等,并在设计中予以凸显。

2. 情感表达:情感是人物美学设计的灵魂,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声音等方式来传达。

设计师应注重挖掘角色的情感体验,使其在观众中产生共鸣。

3. 经历背景:角色的经历背景会影响其性格和情感的形成。

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角色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四、设计原则与方法1. 统一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确保角色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质相互统一,避免出现表里不一的情况。

例如,一个勇敢的角色应有与之匹配的勇敢的外在形象和行为举止。

2. 创新性原则:人物美学设计应注重创新性,避免陷入陈词滥调和刻板印象。

设计师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元素和巧妙的构思来塑造出引人入胜的角色形象。

形象、情感、美感与审美教学

形象、情感、美感与审美教学

形象、情感、美感与审美教学在艺术教育中,审美教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艺术素养。

在审美教学中,形象、情感、美感是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形象、情感、美感与审美教学的关系。

形象与审美教学形象是指视觉艺术中的意象和形态。

在审美教学中,形象是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先决条件。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它们都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审美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认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认知能力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教授艺术史对学生进行视觉启蒙,使他们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的艺术形象。

其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素描和绘画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形象形态的表现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理解和掌握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提高他们的形象认知和欣赏水平。

情感与审美教学情感是表现艺术家对生活、自然、人物等对象所抱持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观众感受和理解作品的纽带。

在审美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呢?首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生活经历,让学生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来源和内涵。

其次,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如通过音乐欣赏、舞蹈演绎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作品的意蕴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情感理解和感知能力。

美感与审美教学美感是指人类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能力。

美感是审美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动力和灵魂。

在审美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呢?首先,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美的种种表现方式。

其次,可以通过逐渐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他们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园林艺术原理 第二章1-4节-形式美法则

园林艺术原理 第二章1-4节-形式美法则

021.形式美的概念
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与内容美相对应,形 式美指构成事物的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体、线条、声音等)及其组 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 指
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 质料;另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称为形式美法 则。
021.形式美的概念
一、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部组织结构的外 部形态。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内容是形式的决定方式,内容离不开形 式的表现,形式服从于内容的表达,它们是一对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好的 园林空间形式总是离不开美的园林内“”容指 及美学审美意境,进而才能给人以 美感。
021.形式美的概念
三、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
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探讨形式美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在设计构图与形式分析上更
具有重要性。
“” 指
形式要素: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要素是色彩、形体、线条、声音等。色
彩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
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形体和线条作为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
素,也都具有极富有特色的情感表现性。
021.形式美的概念
• 红色: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
• 蓝色:静谧、沉重、悲哀。
• 绿色:冷静、平稳、清爽。
• 白色:纯净、洁白、素雅、哀怨。
形式美法则的研究对园林创造有较重要的意义:其一,研究与探索形 式美法则,能够培养对形式美的敏感“”,指 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其二,掌握形式美法则,能够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 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

第一章产品造型的概论第一节根本概念1. 产品—人们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种需求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效劳。

产品: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应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应购置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

2. 产品形态——是指通过设计、制造来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呈现在顾客面前的产品状况。

〔1〕意识形态:指产品传达的精神属性。

〔2〕视觉形态:指产品传达的包装属性。

〔3〕应用形态:指产品传达的使用属性。

产品形态是产品信息的载体。

3.产品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成效和性能。

包括:物质功能、精神功能。

〔1〕物质功能是产品的根本方面,并通过产品的技术含量作为保证,对产品的构造和造型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是造型的出发点。

〔2〕精神功能是物质功能的重要补充,并通过产品的造型设计予以表达,它通过产品的外观、材质、工艺、色彩等因素扩展到物质功能的外延,给使用者的心理产生某种感受,如愉悦、快乐或沉闷、压抑等。

产品的功能系统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构成产品造型的精神功能。

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构成产品造型的物质功能。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构成产品造型的时代性。

4. 造型设计——塑造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的构型。

是对设计对象进展创造的过程,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日用品、交通工具、机电产品等。

①不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具有精神功能〕②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兼有物质和精神功能〕〔1〕类型①产品造型具有物质产品和艺术作品的双重特征。

产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要求产品具有物质功能。

同时产品要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表现出精神功能的特征。

②产品造型具有“时尚〞特征,即产品造型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在现代社会中,因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产品虽有其物质功能,但却因“造型〞落后而失去欣赏价值,遭淘汰。

形象设计美学

形象设计美学
第三个,是唇珠。就是指上唇中央的一块小突起,有了它上唇就会显得精致得体。但唇珠的有无,也要视下嘴唇的形状而定。
第四个,就是人中沟。人中沟要深一些,人中沟深以外两侧还最好有两条“人中脊”,这一点在前文“四高三低”里面已经强调过了。
下嘴唇的结构较之上嘴唇来说略微简单一些。它的美基本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它的厚度。下嘴唇往往要比上嘴唇略厚。整个下嘴唇的厚度也不是全一样厚就好看,太厚显得特别笨而木衲呆板;太薄,上下唇比例又会失调。
5倒三角形脸,
也称心形脸,即脸的上面部分最宽,下面部分最窄,发际线通常呈水平位置,有时发际线也带有“美人尖”。心形脸的下巴又窄又尖,长度略大于宽度,心形脸又分长、中、短3种。该脸形适合水平位稍短的眉形,如此的眉形可令过于尖窄的脸下部显得丰润,并令脸形略微显得宽些。
6长方形脸的脸部3个区域都较宽,发际线呈水平位,额部突出,角度分明。长方形脸属于长脸,其特点是长度大于宽度,适合稍短的眉形。
第二,是下嘴唇的形状。它一般是要微微下翻。红、白唇之间也有个交界线,这个交界的轮廓线越明显就越好看。有的人在这里仅仅只是一个过渡,没什么轮廓可言,而有些人就根本就没有这个轮廓线,不好看。
第三个,是下嘴唇下方要有一个小小的凹陷,这也是审美上的一个黄金点。跟我们的人中沟一样,是“四高三低”中的一个低点。
以上两类双眼皮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第三类,是指内侧宽外侧略显窄的双眼皮。适合没有内眦赘皮,眉毛跟眼睛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西方女性较为常见。
第四类,是指双眼皮的内侧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双,只有外侧一部分成双,这种双眼皮显得很妩媚,很性感。
第五类,是好多女孩盲目想做的所谓“欧式眼”的双眼皮,基本上来说只适合欧洲人面部的骨骼结构,这也是其眼睑睑板的生理解剖结构所决定的。而且,他们的眉弓特别高,眉毛靠近眼睛,因而,双眼皮往往宽而夸张。但这并不太适合东方女孩。

设计的表现形式及审美情境与美感

设计的表现形式及审美情境与美感

设 计 艺术也 在快速地 发展 和 更 新

出 艺术 家想 要 表现 的某种 信 息 出 艺 术 家 的某 种 思 想 和 艺 术

或体现
为人 们 服 务

好 的 设 计 来 自于 灵 感


生 活 在 设 计 师的艺 术 中
更是斑斓多
其 表现 形
感 是 艺 术 家 思 维 的精 灵 尔 的 闪现
理 念研 究

47

设 计 的 表 现 形 式 及 审 美 情 境 与美 感
文 /秦 国 防
设 计 已 经 融 入 到 人 们 生 活 的各 个 方 面

让 人 们 感 觉 到 了 设 计 的无 限 魅 力 设 计 又 是



个复 杂 而 大 众 的

艺术 形 式

它源 于 生 活

然 而 要 想 真 正 了 解 设 计 的性 质和 种 类
设 计 是 刺激视 觉 的

也 是 必 然 的结 果
人 们 生 活在不 同 的国

是以


种静 态 美的形 式 出

种形式

是通
家和地域

有着不 同 的生 活 方式



现 在人 们 的眼 前
形式

这是
种 另 外 的艺 术
过 文字

图画

立 体 的物 象 等 不 同 的艺

样 都 有 审 美需 求 都 渴 望 好 的艺 术 来 满
足 物 质 和 精神 需 要

当然

这 种 艺 术形 式 具 有 自身 的

2021年美学题库

2021年美学题库

《美学原理》题库绪论:什么是美学•填空题•美学学科名称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初次提出。

•康德关于美学一部名著书名叫(《判断力批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美学三个黄金时代分别是(先秦)、(魏晋南北朝)和(清代前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学真正起点是(老子),她开创了(道家)美学老式。

•(孔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种倡导美育思想家。

•在唐、五代和宋元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美学除了儒家美学、道家美学这两条线之外,(禅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典美学也产生了越来越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美学三人们是(梁启超)、(王国维)和(蔡元培)。

•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美学两大代表性人物是(朱光潜)、(宗白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美学第一次热潮中浮现了四大美学流派,她们分别是以蔡仪为代表(客观派),以高尔泰、吕荧为代表(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主客观统一派)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派)。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名词解释•审美活动P13-151.审美活动是人类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需求。

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人。

2.审美活动是人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人生体验活动。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种本然生活世界。

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自由。

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体验活动中,“真”、“善”、“美”得到了统一。

3.审美活动是人类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

因而审美活动具备社会性、历史性。

总括起来,咱们可以说,,审美活动是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人生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人精神超越了“自我”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精神家园。

从而确证了自己存在。

•美学P16-19(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从大范畴来讲,它研究对象是人生活世界,是人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

美学概论-第二章审美意识-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第二节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如本章开头所指出,审美意识作为广义的美感,包括了审美意识活动的各种表现形态、各种审美形式。

但是,审美意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则是审美感受(或称审美情感),即狭义的美感。

审美感受是其他审美反映形式的基础。

不但象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等,是直接在大量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经过逐渐概括和集中而形成的,就是文艺批评、艺术理论也与人们对一定的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有关,经常是对这种审美感受的理论分析和说明论证。

所以,审美意识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本质特征,主要是由审美感受的本质特征所规定和制约的。

对审美意识的反映特征和心理形式的研究,可以说主要是对审美感受的研究。

审美感受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由于审美主体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由于审美主体本身受着种种个体的特殊条件(例如生活经验、世界观、心理特征的个性等等)所制约,因此这种心理活动的结果,便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机械的复写和模拟。

关于审美感受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限于心理学的科学发展水平,现在还很难作出十分严格的科学分析和论证。

一般说来,可以肯定的是,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几种基本心理因素。

下面将对这几种不同的心理因素,及其在审美感受的过程中的关系加以考察。

一感觉审美感受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中。

因此,首先要考察审美主体通过什么来与审美容体发生联系。

我们知道,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

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感性状貌,如各种色彩、声音、形状、硬度、温度等。

感觉就是对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的反映。

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

”(1)审美感受和其他形式的认识活动一样,必须以对审美对象的感觉为基础;只有通过感觉,审美主体把握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可能引起审美感受。

产品设计美学

产品设计美学
产品设计美欣赏原则
产品设计美学
技术美:是科学技术与美学艺术相融合的新的物化形态。技术美是物质生产领域 的直接产物,反映的是物的社会现象,艺术美是精神生产领域的直接产物,反映的是 人的社会现象。
产品设计美学
功能美:功能美是指产品良好的技术性能所体现的合理性,是科学 技术高速发展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要求。技术上的良好性能是构成产
美的造型一般都符合自然规律的形式,不违背人们的官能快感。美的造型经常 是以其鲜明生动的形式——形态、色彩、质感等给人们以舒服的感受。各种形式的 美感更是以符合自然形式的规律性(例如和谐、均衡、比例、节奏、韵律、统一与 变化)作为美的衡量尺度。这些“美”的原则同样是艺术造型所应遵循的美学原则。
产品设计美学
产品设计美学
1.2 产品的审美过程
审美者对客观事物(如工业产品)的美的感知、 感受、感动的过程,叫作审美过程。 感知,乃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就是对审 美对象的认识和了解活动。感知阶段是审美活 动的初级阶段。 感受,是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并对 审美主体产生影响以及审美主体接受这种影响 的心理活动,感受是感知的深化。在此过程中, 联想和想像起着巨大的作用。 感动,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对审美客体的感 知、感受之后,在心理上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 状态。感动的最高形式是共鸣。
产品设计美学
1.4 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主要是指通过想像,审美者对感官所直接感知的和大脑中所贮存的 经验进行重新的组合。 想像一般可分为流散的想像和造型的想像两类。流散的想像执着于对审美对 象内在意蕴的体验。造型的想像偏重于对审美对象外在形态进行再创造。
产品设计美学
产品设计的形式语言的美学原则
产品设计美学
产品设计美学
The End 谢谢观赏!

形象美学知识点总结

形象美学知识点总结

形象美学知识点总结形象美学是研究人类形象美感和审美情趣的学科,它涉及到美的概念、美的特征、美的标准、美的分类、美的规律等诸多内容。

形象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形象、美的表现和美的演变。

通过对形象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促进美的创作和传播。

本文将对形象美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概念与特征形象美学是研究人类形象美感和审美情趣的学科。

形象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形象、美的表现和美的演变。

形象美学的特征包括多样性、包容性、互动性、相对性和历史性。

形象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美的概念、美的特征、美的标准、美的分类、美的规律等。

美的标准与分类美的标准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准则。

美的标准是相对的、动态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情趣会产生不同的美的标准。

美的分类包括客观美和主观美、自然美和人工美、精神美和肉体美等。

美的规律与表现美的规律是美的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美的内在联系、美的变异和美的辩证法则。

美的表现形式包括美的艺术表现和美的日常表现,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服饰、化妆、造型等。

美的创作与传播美的创作是人们通过对美的认识和感受的表达和再现。

美的传播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将美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影响他人的审美情趣和行为。

美的创作和传播是形象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行为。

形象美学与教育形象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形象美学对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可以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结语形象美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

形象美学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美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形象美学的相关知识,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促进美的创作和传播。

形象设计美学

形象设计美学

美学的概念
美学是关于美得学科
美学是美的艺术哲学
美学是审美心理种歧义:一 种是美论美学,主张美是关于美的学问; 一种是感觉美学,认为美是关于感觉的学 问,突出感觉在美学中的地位。
唐朝比以前任何朝代又增加了新的审美因素和 色彩,唐代审美趣味由前期的重再现、客观,重 神形转移到后期的重表现主观、意韵、阴柔之美, 体现了魏晋六朝审美意识的沉淀,审美的角度又 逐渐趋向华丽、唯美。由于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 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所 唐代女子以胖为美。宽额圆脸、丰腴肉感加上高 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 现了“盛唐气象”。
胜利女神是胜利的化身,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 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这尊雕像原 为纯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于长期浸泡在爱琴海中, 微生物的繁衍与海水的浸蚀,使得现有的雕像呈现出 目前的历史沧桑。这座雕像的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 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 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 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 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 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 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 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 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目 录


第一章 美学基础知识
形象设计审美及美感 形象设计形式美及法则
形象设计的容貌美 形象设计的形体美
形象设计的整体美


形象设计美学的概念和范畴
任务 研究对象 方法


形象设计美学的概念和范畴
内: 一个人的气质、美好的心灵、优良的品 质丰富的知识、高雅的品味、一定各方面相 协调的艺术修养

第二章形象设计审美与美感

第二章形象设计审美与美感
b.职业背景差异
(审美客体的职业背景不同审美主体要应 用专业知识塑造设计对象、创造美的能力 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美感 美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是对美
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思考:美感是天生的吗?
1、美感中的感性与理性
(1)美感是形象直观

耳闻不如目睹
(2)美感中蕴含着理性
审美客体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审美客体是发展是由生活形态到审美意向

再到艺术想象的变化过程
人对自我的认识与体验也是审美客体的一 种重要的形式
形象设计的审美主体是在形象设计审美时间 中,按照美学和形象设计原则,实施形象设 计审美评价和创造形象设计美得人。
(形象设计师、设计对象、观者)
有健全的感官和完善的思维
形象设计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培养人的生活情趣,使人形象提升,这使人对 待生活保持平和而超脱的心态,从而能用欣赏 的态度来对台生活。
形象设计又可以使人在公众面前取得良好的第 一印象,为人际交往和沟通创造良好的前提, 从而提高人的自信心,促使事业发展。
1:什么是美感? 2:简述美感的特征。 3:简述形象设计美感的形成。 4:试述审美心里的构成。 5:试述形象设计的审美内涵。
指人的形体在结构形式方面的协调统一。 2.体态与举止 人的体态和举止具有表情性质,成为一种无声的
语言; 人的行为、仪表、动作、仪态,是人在长期社会
实践中形成的个人风度。
3.气质与风度
气质是人的内在的精神品质(温文尔雅、端庄秀 丽、风度豪放雄健)气质美是永驻长设计审美表现力
形象设计审美客体是审美活动中具有形象设计 没特征的一切人和事物。它是激起形象设计审 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客观存在,也是形象设计 美感的源泉,同事它有制约着形象设计审美主 体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创造。

形象设计的美学

形象设计的美学
空乘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
第三单元 形象设计的美学
第三单元 形象设计的美学
• 模块一 • 模块二 形象设计的美学原理 个体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模块一 形象设计的美学原理
知识点一、单纯齐一和对称均衡 (一)单纯齐一 (二)对称均衡
模块一 形象设计的美学原理
知识点二、调和对比与比例 (一)调和与对比 (二)比例
模块一 形象设计的美学原理
知识点三、节奏韵律与多样统一 (一)节奏韵律 (二)多样统一
模块二 个体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的性质 (三)指美的本质
模块二 个体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知识点二、美的基本形态 (一)美感 (二)审美观 (三)对人体美的整体审美观
模块二 个体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知识点三、人体审美的内容 (一)集形式美于一身 (二)以生命活力美为核心 (三)人体美还在于其存在的形式、内容与美感效 应的和谐统一 (四)人体美富有个性的特征
模块二 个体形象设计的美学原则
知识点四、推崇自然 (一)自然美与自然审美观 (二)人体自然美 (三)推崇自然美、挖掘与展示人体自然美
一专指审美对象二说明美的性质三指美的本质一美感二审美观三对人体美的整体审美观一集形式美于一身二以生命活力美为核心三人体美还在于其存在的形式内容与美感效应的和谐统一四人体美富有个性的特征一自然美与自然审美观二人体自然美三推崇自然美挖掘与展示人体自然美人体自然美各部分的名称人体美健康美自然美文化修养个体整体形象设计创作的最佳状态是将形象设计中的色彩原理和美学原则的灵活运用并与人体生命活力美及个性气质美有机的融合协调统一在一个整体内
【思考与练习】
1. 简述形象设计的美学原理? 2. 为什么说“美的本质是人和自然的协调统一” ? 3. 人体自然美包括那几个部分? 4. 根据美学的原理和原则,结合自身现状,设定 自身形象设计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b.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力 c.审美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审美主体对审
美客体选择性的整体感知过程,始终受情感推动。 与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长期生活所形成 的心理结构,特别是由此产生的情感息息相关。)
a.审美联想 接近联想(时间和空间相当相似)、类似联
风度翩翩,潇洒飘逸的形象魅力。良好的精神状 态,(淡雅婉约、清新自然、活泼纯真、豪放粗 狂等)是一种自然流露。
言谈美是指语言美(说话时语言内容条理、 风趣生动,语音甜美悦耳,语气亲和,语 调快慢适中、抑扬顿挫。)
礼仪美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因此也是个人 形象的构成要素。礼仪在形象设计中的审 美内涵是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和气 亲切,区分不同对象、采用相宜礼节,出 现分歧冷江对待,根据不同场合调整情绪 状态。
想(性质和状貌上的某种类似)、对比联想 (对立关系上建立的联想,环肥燕瘦)
b.审美想象 再造性想象(红楼梦通过作品重现大观园),
创造性想象(西游记、封神榜大量的神,半 人半神,妖怪的形象。)
4.审美情感
审美中的情感活动是以审美对象的感知作 为基础的。
5.审美理解 a.理解的非概念性 理解融化在感知、想象和情感之中。
2.审美价值是衡量审美对象的标尺 审美价值是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
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3.审美活动是以情感、想像为中介,以形象为载 体(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者自由的独立品格。)
1.审美注意
各个事物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各个事物能在 某种程度上使我们的注意力感到兴趣感到入 迷。
第一节:形象设计审美及基本内涵 第二节:美感与形象设计美感 第三节:形象设计的美学价值
一、审美活动及其特征 审美活动也就是“审美”。
使审美主体“发现、选择、感受、体验、 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和心理活动。
1.审美活动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审美对象 a.在生活和生产的劳动过程中 b.在生活和生产的劳动的静态成果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直接的非功利 (2)间接的功利性 功利性为基础 可达到功利性目的
“无用之大用”——其功用与目的在于昭示 一种超越功利性的自由的生存状态 美感的功利性是间接的、无意识的
例1:美男美女之美与种族繁衍
例2:“瘦身男女”中包含的社会阶级意 识——瘦身在普遍营养富足的社会条件下 彰显的是一种高于平民百姓的少数者的生 活方式,他们身后的财富与权力
1.美感的共性
(1)美感的共性的根源:共有的生活方式 例子:《庄子》中沉鱼落雁的起源;《拇指姑 娘》中金龟子们对拇指姑娘的唾弃
3、美感的客观标准不是永恒不变的。
形成:美感始于直观—对美的理解评价—直 观升华到精神愉悦
思维过程:对设计对象的直觉—确定审美选 择—比较判断形成美感
特征:形象设计美感功利性—形象设计美感 应发对象是人—美感和形象设计的相融性
一、形象设计审美内涵
1.容貌与形体 容貌美指人的五官,气色,表情的美;形体美是
指人的形体在结构形式方面的协调统一。 2.体态与举止 人的体态和举止具有表情性质,成为一种无声的
语言; 人的行为、仪表、动作、仪态,是人在长期社会
实践中形成的个人风度。
3.气质与风度
气质是人的内在的精神品质(温文尔雅、端庄秀 丽、风度豪放雄健)气质美是永驻长存的(风韵 犹存);
b.意义的无穷性
审美理解对于审美对象的理解和认识往往 是朦胧多意,一时难以用概念穷尽表达。 (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微尘中有大千, 刹那间见千古)
审美主体及其特征
所谓主体,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象化来了的现实的人。 审美主体就是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审美心理机制、并现实的承担 着审美活动的人
审美主体是在具有社会属性前提下的个体性与 群体性的统一。
形象设计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培养人的生活情趣,使人形象提升,这使人对 待生活保持平和而超脱的心态,从而能用欣赏 的态度来对台生活。
形象设计又可以使人在公众面前取得良好的第 一印象,为人际交往和沟通创造良好的前提, 从而提高人的自信心,促使事业发展。
1:什么是美感? 2:简述美感的特征。 3:简述形象设计美感的形成。 4:试述审美心里的构成。 5:试述形象设计的审美内涵。
美育是一种形式化的情感教育,它在于培养人的 审美鉴赏力,从而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 神世界达到和谐。
(形象设计是强化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审美教育)
1.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形象设计有助于人格的审美塑造,从而燃起生 命活力和生命激情。可以唤起人的生活意识和 审美理想从而提升精神境界。
2.能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
审美客体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审美客体是发展是由生活形态到审美意向

再到艺术想象的变化过程
人对自我的认识与体验也是审美客体的一 种重要的形式
形象设计的审美主体是在形象设计审美时间 中,按照美学和形象设计原则,实施形象设 计审美评价和创造形象设计美得人。
(形象设计师、设计对象、观者)
有健全的感官和完善的思维
特 征 有形象设计审美时间的经历
有相应形象设计审美表现力
形象设计审美客体是审美活动中具有形象设计 没特征的一切人和事物。它是激起形象设计审 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客观存在,也是形象设计 美感的源泉,同事它有制约着形象设计审美主 体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创造。
客观的自然性

设计的联系性

形式内容的多样性
1.审美心理差异
a.审美注意存在的差异(审美主体在审美 实践中注意的是审美对象整体的和谐统一, 而审美客体注意的是自己审美需求有关的 局部审美效果。)
b.审美心态存在的差异
(审美主体是主动的创造美得心态,而审 美客体是以被动的心态为主。)
a.教育程度存在的差异
(审美观念,审美注意,审美趣味,审美 心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 而涕下!
(“古人”与“来者”如何可见?
“天地之悠悠”如何可“念”——挂念、惦记?)
(3)美感中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钱钟书:“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 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1)美感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意识,他要确定这个世界 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人本身。
形象设计是对人的外观表现的一种审美创造,它 的实现必须依据于美得规律。
1.形象设计是审美对象的自我认同 2.形象设计是审美对象的个性表现
形象设计作为仪表的审美向导,要根据设计 对象的身份,职业,性格等来设计,才可以取得 形象的生动和鲜明
(2)美感与生理快感的联系与区别

美感建立在生理快感的基础上

美感不受生理快感的束缚,并能超出生理快感
(3)美感与日常情感的区别

审美情感的超越性:超越现实、超越个人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结句,个人忧伤的升华
审美情感的形式化
“长歌以当哭”——赋予情感以形式
Hale Waihona Puke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特 审美主体是主动性和手动性的统一。 征
审美主体的心里机制是在人类的劳动中形成、 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客体及其特征
审美客体是被审美主体所感受、体验、改造的具有审美属 性的客观对象,是生产劳动中人化的对象。
客体是只有作为主体的对象而存在,才可能是对人有意义 的存在,离开了人,客体也就不会具有对人而言的价值。
个人生活境遇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使人具有 个性创造的可能性
∴美感的个性化是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更新的 生命源泉
美感的共性与个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 互转化
1、美感的客观标准是社会的产物,不是脱离 于人、脱离于社会的客观存在。
2、美感的客观标准的客观性指的是对一定的 社会环境的普遍有效性。
(2)美感的共性的表现:时代性、民族性、 阶级性、地域性,等等
( 1)美感的共性的根源:共有的生活方式
例子:《庄子》中沉鱼落雁的起源;《拇 指姑娘》中金龟子们对拇指姑娘的唾弃
(2)美感的共性的表现:时代性、民族性、 阶级性、地域性,等等
美感作为个体的生存感受,必然是个 性化的。它是人的个性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审美注意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心理 活动有选择的集中指向、观察审美客体或者 审美客体的某一属性。
审美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受到审美主体的知识积累、审美目的、 审美兴趣、审美理想的制约。
审美感知就是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
审美感觉: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个别属性的反映。
审美知觉:审美主体在审美感觉的基础上,综合 审美客体的各种属性获得的对审美客体的整体印 象。
b.职业背景差异
(审美客体的职业背景不同审美主体要应 用专业知识塑造设计对象、创造美的能力 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美感 美感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是对美
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思考:美感是天生的吗?
1、美感中的感性与理性
(1)美感是形象直观

耳闻不如目睹
(2)美感中蕴含着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