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分析中的电分析化学方法
药物分析中的电分析化学方法药物分析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及其它方法对药物进行定量和鉴别分析的过程。
其中,电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领域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电分析化学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研究与分析中的应用。
一、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电分析化学方法是利用电化学技术与分析化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
电分析化学方法包括电位法、电流法和电导法等。
1. 电位法电位法是基于电极之间的电势差进行药物分析的方法,常用的电位法有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曲线法和极谱法等。
电位法适用于药物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分析,可用于药物含量测定、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
2. 电流法电流法是通过测量药物溶液在电场中的电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电流法有极谱法、电化学检测法和电解滴定法等。
电流法适用于药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分析,可以进行药物的稳定性研究、药物残留检测等。
3. 电导法电导法是利用药物溶液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电导法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电导法适用于药物溶液的浓度测定、纯度检测等方面。
二、药物分析中的电分析化学方法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药物分析中常见的案例,展示了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
1. 药物含量测定电位滴定法是药物含量测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以某药物A为例,通过将药物A溶解于适量溶剂中,用标准溶液滴定至药物溶液与指示剂颜色变化终点相一致,从而计算得到药物A的含量。
2. 药物残留检测电化学检测法可用于药物残留的检测。
以某药物B为例,将其溶解于适当的电解质中,经过电化学反应后,测定药物B产生的电流强度,从而判断药物B的残留情况。
3. 纯度检测电导法可用于药物纯度的检测。
以某药物C为例,将其溶解于适量的电解质溶液中,通过测定药物C溶液的电导率,从而判断药物C的纯度。
三、电分析化学方法的优势与挑战电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具有以下优势:1. 灵敏度高:电分析化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微量成分。
电化学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是基于溶液电化学性质的化学分析方法,是由德国电化学分析法化学家C.温克勒尔在19世纪首先引入分析领域的,仪器分析法始于1922年捷克化学家 J.海洛夫斯基建立极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是在电化学池中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电化学池由电解质溶液和浸入其中的两个电极组成,两电极用外电路接通。
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通过连接两电极的外电路从一个电极流到另一个电极。
根据溶液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极电位、电流、电导、电量等)与被测物质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如电解质溶液的化学组成、浓度、氧化态与还原态的比率等)之间的关系,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一种电学参量加以测量。
根据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倡议,电化学分析法分为三大类:①既不涉及双电层,也不涉及电极反应,包括电导分析法、高频滴定法等②涉及双电层,但不涉及电极反应,例如通过测量表面张力或非法拉第阻抗而测定浓度的分析方法。
③涉及电极反应,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电解电流为0,如电位滴定;另一类是电解电流不等于0,包括计时电位法、计时电流法、阳极溶出法、交流极谱法、单扫描极谱法、方波极谱法、示波极谱法、库仑分析法等。
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前言毛细管电泳(CE)的历史可以归溯到1967年Hejerten发表的博士论文,现在人们普遍将CE定义为在内径100 μm以内的毛细管中进行的电泳分析,它的出发点应归功于1979年Mikkers等人在内径0.2 mm的聚四氟乙烯管中进行的研究。
1981年Jorgenson和Lukacs发表的研究论文对CE的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们用内径75 μm的毛细管对荧光标识氨基酸化合物进行CE测定,获得理论塔板数高达40万的高分离性能,并且深入地阐明了CE的一些基本性能和分离的理论依据。
1984年Terabe[1]等人提出了胶束动电毛细管色谱法(MEKC),使许多电中性化合物的分离成为可能,大大拓宽了CE的应用范围。
电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电分析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电分析化学是一种应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的科学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电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电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电化学过程中的电流、电势和电荷等参数,来获得样品中所含物质的信息。
常见的电分析化学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等。
其中,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利用电位变化来确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它通过在滴定过程中测量电位的变化,根据滴定曲线确定滴定终点,从而确定物质的浓度。
极谱法则是利用电化学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物质。
通过在电位上施加一定的电压,测量电流的变化,可以得到物质的含量。
电化学传感器则是将电化学原理应用于传感器中,可以实时监测样品中的物质浓度。
在药物分析中,电分析化学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电分析化学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通过调整电位和电流等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准确测量。
其次,电分析化学方法具有快速和简便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分析方法,电分析化学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步骤,可以直接对样品进行测量,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此外,电分析化学方法还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样品消耗量,更加环保和经济。
在药物分析中,电分析化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位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中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性质。
通过测量滴定曲线,可以确定药物的酸碱度,进而优化药物的制备工艺。
极谱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和杂质。
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药物中是否存在不纯物质,并确定其含量。
电化学传感器则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代谢产物的监测。
通过将电化学传感器与微流控技术结合,可以实现对药物代谢产物的实时监测,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未来,电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还有许多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电化学纳米传感器将成为电分析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检测技术应用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检测技术应用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其中,电化学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全面了解药物分析中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化学检测技术是利用电化学现象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电极与待测物质之间的电化学反应,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和电荷等参数,获得待测物质的定性定量信息。
常见的电化学检测技术包括电位法、伏安法、电导法和光电流法等。
这些方法依靠电极在待测物质中引发的电荷转移过程,实现对药物的分析和检测。
二、电化学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领域1. 药物纯度分析电化学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待测药物溶液中的电流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准确测定药物的纯度。
例如,在药物制剂中检测有机酸的含量时,可以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其在药物样品中的氧化还原电流,从而计算出酸的含量。
2. 药物质量控制电化学检测技术可用于药物质量控制。
药物的质量受到其活性成分的含量、溶解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电化学方法可以测定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而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 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评价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电化学检测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例如,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电流变化,可以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解过程。
三、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法1. 电位法电位法是利用电极电位来确定待测药物的浓度。
通过将待测药物与适当的电极反应,测定电位变化,从而计算出待测药物的浓度。
电位法通常采用参比电极作为参照标准,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
2. 伏安法伏安法是利用电极电流和电势之间的关系测定待测药物的浓度。
通过在待测药物溶液中施加不同的电压,测定产生的电流,并根据电流与浓度的相关性计算出待测药物的浓度。
3. 电导法电导法是利用待测药物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电化学分析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电解池可知两个电极
间电流变化。
3)可研究电极的电位,
并在恒定电位下进
行电极表面电化学
反应,并测量电流电位之间的变化。
• 三电极体系恒电位仪的电位设定
电化学分析分类:
电化学分析技术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有不同的分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
1、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倡仪,可分为三大类:
一 、电化学分析技术
参考书:
1* A.J.Bard and L.R.Faulkne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Wiley, New York, 1980(2nd Edition, 2001)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邵元华等译,2005年5月,化学工业出版社 2 * C.M.A.Brett and A.M.O.Brett, Electrochemistry,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1993 3 * Southampton Electrochemistry Group, New Instrumental Methods in Electrochemistry, Ellis Horwood, Chichester, 1985 4 A.M.Bond, Modern polarographic metho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Dekker, New York, 1980 5 J.Koryta, Principles of Electrochemistry, Wiley, 1987 6 P. Delahay, New Instrumental methods in Electrochemistry, 1954 7 R.N.Adams, Electrochemistry at solid electrodes, 1969 8 *J.O'M.Bockris and A.N.Reddy, Modern Electrochemistry, Plenum, New York, 1970 9 *Analytical Electrochemistry, Joe Wang, 2000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方法测定药物纯度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方法测定药物纯度电化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用于药物分析中测定药物纯度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点和限制。
一、电化学方法概述电化学方法是通过测量药物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和电位变化来判断其纯度的一种分析技术。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导法、极谱法、循环伏安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药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描述和分析药物的电化学性质,从而得到药物的纯度信息。
二、电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电导法电导法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基于药物的电导性进行纯度测定。
药物溶液的电导率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导率来评估药物纯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药物的纯度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2. 极谱法极谱法是一种通过药物与电极之间的电位变化来判断纯度的电化学方法。
通过在不同电位下测量电流,可以得到药物的氧化还原峰。
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峰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判断药物的纯度。
极谱法适用于有较强氧化还原性质的药物,在药物分析中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3.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一种通过记录药物在电极上的电流和电位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获得药物的纯度信息的电化学方法。
通过对药物溶液施加不同的电位范围,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氧化还原峰,从而评估药物的纯度。
循环伏安法适用于具有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药物,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纯度信息。
三、电化学方法的优点和限制1. 优点电化学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的特点,对少量样品即可进行分析,适用于药物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此外,电化学方法具有非破坏性的优势,可以保留样品供其他分析方法使用。
2. 限制电化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受到药物本身的电化学性质限制。
对于不具备氧化还原性质的药物,电化学方法的适用性有限。
另外,电化学方法对样品准备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四、总结电化学方法是一种在药物分析中广泛应用的方法,通过测量药物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和电位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纯度。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荧光法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荧光法电化学荧光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和荧光分析原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荧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电化学荧光法的原理电化学荧光法是将电化学和荧光分析原理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电势使荧光试剂在电解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产物与荧光试剂间发生能量转移,导致荧光强度的变化。
通过测量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定量分析药物的含量。
二、电化学荧光法的应用1. 药物含量测定:电化学荧光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的含量,如抗生素、激素、中药成分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荧光试剂和控制电化学条件,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电化学荧光法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通过测定药物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获取药物的代谢速率常数,揭示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电化学荧光法还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通过测定药物和其他分子之间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分析药物与其他分子的结合常数、亲和力等参数,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电化学荧光法的发展前景电化学荧光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具有许多优势,如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分析等。
近年来,随着荧光探针的不断发展和电化学技术的进步,电化学荧光法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电化学荧光法有望在药物分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可以进一步改进荧光试剂的性能,提高荧光强度和稳定性,使电化学荧光法更加灵敏、可靠。
其次,可以探索新的电化学荧光系统,扩大电化学荧光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此外,还可以结合微流控技术、纳米材料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提升电化学荧光法的分析性能。
总之,电化学荧光法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电化学荧光法有望成为药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为药物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化学方法,可以研究药物的电化学性质、反应机制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行为。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位法、电流法和交流阻抗法。
其中,电位法根据药物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位变化进行分析;电流法则通过测量药物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流来定量分析;交流阻抗法则通过测量药物在交流电场中的电阻、电容和电感来得到相关信息。
二、电位法的应用电位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终点指示法、极谱法等。
通过电位滴定法可以定量分析药物的含量,电位滴定终点指示法则利用特定的电极指示剂来确定终点,提高准确性;极谱法可以研究药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测定药物的溶液浓度等。
三、电流法的应用电流法包括电位滴定法、安培滴定法、电流线性伏安法等。
电位滴定法可定量测定药物的含量,安培滴定法则通过测量电流来确定样品中的成分含量;电流线性伏安法可以研究药物的氧化还原行为、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四、交流阻抗法的应用交流阻抗法包括交流电位法、交流伏安法、交流电导法等。
通过测量交流电场中药物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参数,可以研究药物的界面性质、药物的电荷迁移过程等。
五、电化学分析方法的优势与局限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等优势。
然而,由于药物的复杂性和矩阵干扰的存在,电化学分析方法在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条件选择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六、案例分析: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技术应用以现代药物分析仪器为基础的电化学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循环伏安法,可以测定药物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推测药物反应机理;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可以检测药物的微量含量,提高测定灵敏度;通过交流阻抗法,可以研究药物的溶液浓度和处理药物在界面上的动态行为。
七、结论电化学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电化学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了解药物的氧化还原特性,研究药物的反应机制以及分析药物的成分和浓度。
电化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化学分析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
在生物医药方面,电化学分析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所使用。
那么,电化学分析技术究竟在生物医药中有哪些应用呢?本文将全面地进行论述。
1. 电化学传感器在糖尿病检测中的应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以电化学技术为核心的传感器。
在糖尿病检测中,电化学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
传统的糖尿病测试方法需要进行血液采样,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但是,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现在已经可以用电化学传感器代替传统方法进行糖尿病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血糖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便捷且操作简单,可以在家中进行。
因此,电化学传感器成为了糖尿病检测的主流技术。
2. 电化学泳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电化学泳谱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技术的分析技术,通过在电化学分析器上进行实验,达到分析物质的目的。
在生物医药领域,电化学泳谱技术被广泛应用。
首先,电化学泳谱技术可以用于药物分析。
通过该技术,可以检测出药物的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技术在药物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验证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及药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是一种电化学传输学技术,其主要应用于物质传输系统的阻抗检测。
在生物医药领域,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可以应用于药物输送系统,通过阻抗谱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药物输送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
因此,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药物输送监测技术,在药物输送中,可以对药物输送的速度、浓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
4. 电化学检测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电化学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来分析分子结构的技术。
在生物传感器中,电化学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监测微生物、细胞、蛋白质等生物体内的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生物信号来判断疾病及其发展情况。
此外,电化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的含量。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技术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技术研究药物分析是药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主要关注药物的成分和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而电化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为药物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其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化学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进行药物分析的方法,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有电位滴定法、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测定药物中的各类成分,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他反应产生的中间产物等。
通过电化学分析,可以定量测定药物中的成分含量,为药物质量控制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 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中的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和药物的活性等参数。
另外,电化学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外的释放过程,从而实现对药物的控制和调节。
3. 电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它是一种敏感、高效、无污染的分析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电化学发光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和有机分子等,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二、电化学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1. 现有电化学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改进针对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存在问题,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对现有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例如,通过改变电解质体系、调整电化学工作电极材料和改善实验条件等方法,使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些优化和改进为药物分析提供了更可靠和精确的结果。
2. 新型电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除了优化现有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电化学技术,以应对药物分析中的新需求。
例如,基于纳米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能够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从而实现对药物的更准确和快速的测定。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催化技术应用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催化技术应用电化学催化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化学催化技术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来实现化学反应催化的一种技术,通过控制电极表面的电位,调节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催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电分析技术和电化学修饰等方面。
一、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技术检测物质浓度或性质的一种设备。
在药物分析领域,电化学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药物成分的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
常用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氧化还原电极和电流微量计。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基于离子选择性电极原理的传感器。
它通过选择性地感应特定离子而产生电信号,用于测量药物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浓度。
氧化还原电极则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传感器,通过测量溶液中的电位变化来确定药物成分的浓度或反应性质。
电流微量计是基于测量电流的变化来实现药物检测的传感器,根据药物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来测量药物的浓度。
二、电分析技术电分析技术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对药物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常见的电分析技术有极谱法、电位滴定法和电化学发光法。
极谱法是一种利用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在电极表面产生的电流来推断药物成分的浓度。
电位滴定法则是通过改变电极电位,测量滴定终点时的电位变化来实现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
电化学发光法是利用电化学方法产生的电流激发荧光物质,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药物成分的浓度。
三、电化学修饰电化学修饰是通过在电极表面引入新的材料或改变电极结构来改变电极性能的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电化学修饰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从而增强药物成分的分析能力。
常见的电化学修饰方法包括电化学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和溶液法等。
电化学沉积是一种利用电纺丝技术在电极表面沉积材料的方法。
通过控制沉积材料的类型和结构,可以改变电极的表面性质,提高药物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方法测定药物残留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方法测定药物残留药物残留的准确测定对于确保药物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在药物分析领域,电化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残留的定量测定。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测定药物残留的原理、常用技术和应用案例。
一、电化学方法测定药物残留的原理电化学方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行药物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药物在电极表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来测定药物的浓度。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包括极谱法、电化学检测法和电化学发光法。
1. 极谱法极谱法是电化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测定药物残留。
该方法基于药物在电极表面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量药物在电极上的电流或电位变化来定量测定药物残留。
2. 电化学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药物分析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残留。
该方法通过将药物样品与电极之间建立电化学反应,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势来获得药物残留的信息。
3. 电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发光技术的新颖分析方法,可应用于药物残留的测定。
该方法基于药物在电极上发光的特性,通过控制电位或电流来产生荧光信号,并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测定药物残留。
二、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技术在药物残留分析中,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技术包括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技术,能够提供药物残留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该方法通过改变电极电位的方式,使药物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量在电势扫描过程中的电流变化来获取药物的电化学行为。
2. 方波伏安法方波伏安法是一种以方波电势为基础的电化学方法技术,可用于药物残留的定量测定。
该方法通过改变方波电势的特定参数,使药物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通过测量电流峰值的大小来测定药物残留的浓度。
3. 计时电流法计时电流法是一种适用于测定低浓度药物残留的电化学方法技术。
该方法通过在一定电位下将药物样品与电极接触,测量在规定时间内经过电极的电流变化来定量测定药物残留。
电化学分析在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在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首先,电化学分析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和荷尔蒙等,是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它们的异常水平与多种疾病相关。
电化学方法可以与生物分子进行有选择性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电化学信号的变化来检测分析目标分子。
例如,使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DNA序列的突变、蛋白质的浓度以及荷尔蒙的水平等。
其次,电化学分析在药物分析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药物分析需要快速、敏感和选择性的方法来检测药物的浓度和活性。
电化学方法通过药物分子与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反应来检测药物的存在和浓度。
例如,使用循环伏安法可以对药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药物在电位扫描过程中的峰电流或峰电位来确定药物的浓度。
此外,电化学分析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是防控传染病和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
电化学方法可以利用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反应与电极表面相互作用来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
例如,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可以实现对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的高灵敏度检测。
此外,电化学分析在医学检测中还具有快速、迅速的优势。
电化学分析通常具有简单、快速、敏感、选择性和低成本等特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昂贵的试剂,适用于快速检测和大规模检测。
然而,电化学分析在医学检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电化学方法需要高度纯化的样品和精确控制的实验条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
另一方面,电化学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对于低浓度的目标分子或微量样品,需要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电化学分析在医学检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电化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电化学分析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快速和经济的解决方案。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分析技术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分析技术研究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用电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手段,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等。
一、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
该方法通过改变电压施加在电极上,记录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到与药物浓度相关的电流响应。
循环伏安法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氧化还原行为、反应动力学、电催化性能等。
二、方波伏安法方波伏安法(Square Wave Voltammetry, SWV)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通过施加方波电位波形并记录电流响应,来获得药物的电化学信号。
方波伏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用于药物的定量测定和溯源分析。
三、差分脉冲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是一种敏感度较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常用于药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利用脉冲电位波形和电流的差异,提高了药物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差分脉冲伏安法能够准确测定药物的浓度,并可用于药物的质控和安全性评价。
四、电化学阻抗谱法电化学阻抗谱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可用于药物的表征和质量评价。
该方法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的电流响应与外加交流电势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药物的界面特性、电荷传递过程等。
电化学阻抗谱法可以检测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膜通透性等重要性质。
五、其他电化学分析技术除了上述主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恒电位安培法(Potentiostatic Amperometry)可用于测定药物的电化学活性和纯度;恒电流充放电法(Galvanostatic Cycling)可用于研究药物的电化学储能性能等。
电化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电化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电化学法是一种在化学反应中利用电流和电位来实现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的电流和电位变化,可以揭示物质的电子转移和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等信息。
近年来,电化学法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药物研发、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化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电化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基本原理2.1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电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位法、电流法和电导法等。
其中,电位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位扫描法和恒定电位法等;电流法包括极谱法、电导极谱法和极谱分析法等。
这些电化学分析方法都以电势和电流的测量为基础,通过建立被测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实现分析和检测。
2.2 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在药物分析中,电化学法可以通过药物与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对药物的分析。
药物分子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会产生特定的电流和电势变化,通过测量这些变化可以对药物进行定量分析。
同时,根据药物分子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和实验条件,可以实现对不同药物的选择性分析。
3. 电化学法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3.1 药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药物的电化学性质是指药物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和电化学活性等特征。
通过研究药物的电化学性质,可以了解药物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和溶解度等信息,为药物的合成和性质改良提供依据。
电化学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电极上的电位和电流变化,来研究药物的电化学行为。
3.2 药物的稳定性研究药物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光、热、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降解和分解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电化学法在药物稳定性研究中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流和电位变化,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从而为药物的合理储存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4. 电化学法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4.1 药物含量测定药物的含量测定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分析中电化学法的应用
药物分析中电化学法的应用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而药物分析作为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电化学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它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中电化学法的应用。
一、电化学法概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其通过观察和测量电化学系统中的电荷转移和电荷传递过程,来研究各种化学现象。
电化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位、电流、电荷等参数的测定,包括电位法、电流法、电导法、阻抗法等。
二、电化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电位法电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位差来分析物质的浓度、活性等的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电位法可以用来测量药物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等参数,从而判断药物的结构、性质和质量。
2. 电流法电流法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的电流来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物质的浓度等的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电流法常用于测量药物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的浓度、有机物的含量等。
3. 电导法电导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率来判断其中物质的浓度、离子性质等的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电导法可以用来判断药物溶液中的离子含量、溶解度等参数。
4. 阻抗法阻抗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交流电的阻抗来分析物质的浓度、活性等的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阻抗法可以用来判断药物中离子迁移速率、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等。
5. 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电化学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在电化学系统中施加周期性电压,来观察电流响应和电位变化,从而分析物质的电化学行为、电化学反应速率等。
在药物分析中,循环伏安法常用于药物的电化学检测、氧化还原行为分析等领域。
三、电化学法的优点与挑战1. 优点电化学法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实现对药物样品的高效分析和监测。
2. 挑战电化学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电极的选择、溶液的条件、电位和电流范围等因素,同时也存在灵敏度不够高、难以分析复杂体系等挑战。
药物分析中电化学发光法的应用
药物分析中电化学发光法的应用由于你没有给出具体的题目,我将根据你的要求,利用"药物分析中电化学发光法的应用"作为题目展开文章的写作。
药物分析中电化学发光法的应用在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过程中,药物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药物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分析技术,对药物的成分、质量和稳定性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估。
电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敏感、选择性强的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电化学发光法的原理电化学发光法,是利用电化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发光物质,使其产生特定的发光现象,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下述几点:1. 发光物质:选择适合的发光物质是电化学发光法成功应用的前提。
常用的发光物质有荧光染料、金属络合物和发光分子等。
2. 反应体系:建立合适的反应体系对于发光的产生至关重要。
反应体系通常由电解质、缓冲溶液、金属电极、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等组成。
3. 发光机理:发光物质在电解液中通过电极上的电位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差,进而发生能量差辐射的过程,形成发光现象。
二、电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药物成分分析:电化学发光法可以对药物的成分进行快速、灵敏的分析。
通过调整电化学反应条件和发光物质的选择,可以实现对药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这对于药物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质量评估:药物的质量评估包括纯度、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电化学发光法可通过检测药物样品的发光强度和发光特性,评估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通过与标准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判断药物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3.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电化学发光法可以通过检测药物代谢产物的发光信号,对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
这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4. 药物毒理学研究:电化学发光法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方法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方法研究电化学方法是现代药物分析领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分析技术。
通过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可以对药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准确分析和表征。
下面将就药物分析中的电化学方法研究进行探讨。
一、药物分析电化学方法的概述电化学方法是基于药物分子和电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进行分析的技术。
根据电化学过程中的反应性质,药物分析电化学方法可以分为电位滴定法、电位比较法、电位扫描法、电动势法、电流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测量药物溶液中电流、电势或电荷等参数来确定药物的成分和性质。
二、电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药物的定量分析电化学方法在药物定量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可以利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药物中的氧化还原活性成分的含量;电位扫描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中金属离子等杂质的含量;电流法可以实现对某些药物的定量分析。
2. 药物的结构表征电化学方法能够对药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揭示药物分子内部的电子转移和离子传递等过程。
例如,循环伏安法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电化学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来揭示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和电化学反应机制。
3. 药物的质量控制电化学方法在药物质量控制中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电位滴定法等电化学方法可以测定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并判断药物的质量合格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化学方法对药物样品进行稳定性、溶解度等方面性质的测定。
4.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电化学方法还可以用于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通过测量药物和其代谢产物在电化学过程中的电位和电流变化,可以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速率、代谢产物等动力学信息。
三、电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1. 对电极材料的要求电化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对电极材料的要求较高。
电极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稳定性和选择性,以确保电化学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石墨电极、金属电极、玻碳电极等常见电极被广泛应用,但仍需开发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
2. 电化学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提高药物分析中要求电化学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以便更好地检测和定量分析稀有和复杂的药物。
电化学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电化学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十分复杂且需要涉及各种领域的过程。
其中,电化学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化学的领域涵盖了很多方面,比如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催化等。
本文将着重探讨电化学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1. 药物的电化学性质药物分子中通常含有带电基团,这些带电基团能够在水溶液中与离子进行反应。
比如具有酸性基团的药物可以与碱进行反应,而具有碱性基团的药物则可以与酸进行反应。
此外,药物分子也可以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来研究。
2.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涉及了化学反应中的速率问题。
在药物研发中,研究药物分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对于了解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指导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和设计更好的药物分子。
此外,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还能够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3. 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基于电化学原理的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电化学传感器有离子选择性电极、谷胱甘肽电极等。
这些传感器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可以用于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和药物效果的监测等研究。
4. 电化学催化电化学催化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电化学催化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和提高化合物产率。
举个例子,生产一些药物需要使用含有氨基基团的化合物,而电化学催化可以使这些化合物更容易地被合成,从而加快药物生产的速度。
5. 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安培计等。
这些技术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可以用于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纯化和质量控制等。
电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地分离出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从而推动药物研发的进展。
总的来说,电化学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电化学可以用于药物化学的基础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药物生产的优化等方面。
电化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会为药物研发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我们期待着其在药物研发中的更广泛应用。
电化学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简介及电容量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简介及电容量分析法在药物
分析中的应用
阳明福;张世德
【期刊名称】《华西药学杂志》
【年(卷),期】1994(9)1
【摘要】以某些电物理量如电极电位,电流、电量等的突变作为滴定分析法的终点判断,具有简单、灵敏,准确等优点,且能用于非水介质中的测定,因此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
本文就电容量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近况进行介绍。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电化学分析;电容量分析;药物分析
【作者】阳明福;张世德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1
【相关文献】
1.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新进展 [J], 吴阳
2.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分析 [J], 成永婧
3.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J], 沈芳;崔哲
4.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J], 韩天鹅;朱佑敏;陆珊珊
5.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J], 孙璐;杨西振;孙敏;李景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是基于溶液电化学性质的化学分析方法,是由德国电化学分析法化学家 C.温克勒尔在19世纪首先引入分析领域的,仪器分析法始于1922年捷克化学家J.海洛夫斯基建立极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是在电化学池中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电化学池由电解质溶液和浸入其中的两个电极组成,两电极用外电路接通。
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通过连接两电极的外电路从一个电极流到另一个电极。
根据溶液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极电位、电流、电导、电量等)与被测物质的化学或物理性质(如电解质溶液的化学组成、浓度、氧化态与还原态的比率等)之间的关系,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一种电学参量加以测量。
根据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倡议,电化学分析法分为三大类:①既不涉及双电层,也不涉及电极反应,包括电导分析法、高频滴定法等②涉及双电层,但不涉及电极反应,例如通过测量表面张力或非法拉第阻抗而测定浓度的分析方法。
③涉及电极反应,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电解电流为0,如电位滴定;另一类是电解电流不等于0,包括计时电位法、计时电流法、阳极溶出法、交流极谱法、单扫描极谱法、方波极谱法、示波极谱法、库仑分析法等。
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前言毛细管电泳(CE)的历史可以归溯到1967年Hejerten发表的博士论文,现在人们普遍将CE定义为在内径100 μm以内的毛细管中进行的电泳分析,它的出发点应归功于1979年Mikkers等人在内径0.2 mm的聚四氟乙烯管中进行的研究。
1981年Jorgenson和Lukacs发表的研究论文对CE的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们用内径75 μm的毛细管对荧光标识氨基酸化合物进行CE测定,获得理论塔板数高达40万的高分离性能,并且深入地阐明了CE 的一些基本性能和分离的理论依据。
1984年Terabe[1]等人提出了胶束动电毛细管色谱法(MEKC),使许多电中性化合物的分离成为可能,大大拓宽了CE的应用范围。
到80年代后期,CE的研究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热门课题,至今已有各种英文专著10多部,这里列举3部与药物分析有密切关系的专著[2~4],从80年代末开始每年都有多次国际性CE学术会议,表1列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性HPCE会议召开地点和专辑情况,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CE研究的中心仍然还在美国。
通过STN(the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Network)对美国化学文摘的检索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CE的论文数几乎成直线上升,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大有取代目前广泛应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之势。
鉴于文章篇幅的限制,并考虑到药物分析涉及的范围广、品种多的特点,本文从应用出发,着重叙述一些普通低分子有机合成药的CE分析情况。
有关更为详细的综述可以参考最近的报道[5]和J Chromatogr A 的特集[2]。
2CE与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大致可分为二大部分:一是原药的定量,原药中不纯物的测定、药剂的分析以及对它们的稳定性的评价等以药品质量管理为目的的测试方法。
这些方法要求有良好的选择性,适当的分析灵敏度和可靠的准确度等。
二是对进入人体内的药物或代谢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动态的研究,即临床药物分析。
这两大部分的测定一般需要分离与检测相结合。
目前HPLC法仍然是药物分离测定的主要手段之一,从总体来说CE还处于发展阶段,研究的对象往往与HPLC有许多重复之处,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新旧分析方法的半取代过程。
CE的高分离性能、超微量进样和几乎没有废液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分析化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使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并将持续较长时间。
采用CE作为药物分离的手段,首先需要判断分析对象的存在状态,以离子形态存在的样品,一般选择CZE分离模式,而非离子状态的样品则选择MEKC分离模式。
这两种分离模式都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时,就有必要考虑在泳动电解液中加入一些能与样品产生相互作用的添加剂,如环糊精(CD)或有机溶剂。
在泳动电解液中添加适当的修饰剂使分离效果得到改善也是CE分析的主要特征之一。
CE的高分离性能和超微量进样成为药物分离分析的一大优势,但也有检测灵敏度不足和再现性差等问题。
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浓度一般要求样品的进样浓度在10-5 mol.L-1以上,这对于纯药品的测定或实验室进行的研究来说或许不成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药品中杂质的含量大都只在0.1%左右,浓度过低,难以达到被检测的水平,需要对试样进行前处理。
在临床分析时,紫外检出器灵敏度不够的现象也相当突出,所以超微量进样的同时也要求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萃取、浓缩等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仍然在CE分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Lloyk等[2]针对CE应用于人体液分析时样品的前处理和进样方法作了综述。
另外,改善CE的检测方法来提高分析灵敏度也是一项受人关注的研究,如扩大毛细管检测部位的体积或延长毛细管的吸收光路可以使检测灵敏度提1~2个数量级[6]。
而根据等速电泳法原理进行的在柱浓缩方法使分析的灵敏度提高上百甚至数万倍[7]。
荧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和质谱等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在CE中的应用也有力地推动了CE在药物分析领域的渗透。
最近我们开发的固液化学发光体系[8]使CE的在柱检测灵敏度提高到10-8 mol.L-1,并成功地应用于分离和检出ABEI标识的氨基酸。
3CE在药物分析中的实际应用3.1药品质量控制3.1.1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机能不可缺乏的一类化合物,它所包含的种类相当多,一般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大多是以离子形态存在于溶液中,可以采用CZE法进行分离分析,如果遇到混合样品中含有电中性的维生素试样时,则必需选用MEKC分离方法,如烟酸以及它的代谢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尽管这一类化合物中有个别代谢物在水溶液中以中性分子存在,但它们在水中良好的溶解度可以应用MEKC达到分离的目的[9]。
有关脂溶性维生素的分离分析报道还相当少,这一部分的药物具有较强的疏水作用,在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中可溶程度相当高,造成用MEKC分离的困难。
这种情况下,添加CD能较好地分离维生素A和B[10]。
这是因为CD分子内部的空洞结构属疏水性而外部的羟基属亲水性,电中性的CD分子不溶于胶束而随电渗流一起移动,在这过程中,疏水性的药物既溶于胶束又可被CD所包接,在这两种不同相中的分配之差使分离得以实现。
同样添加有机溶剂或用非水MEKC也可达到既能溶解脂溶性维生素又可提高分离度的目的。
3.1.2氨基酸氨基酸、小肽类化合物的分离是CE研究领域里一个活跃的分支,近几年来,我们研究室一直致力于氨基酸混合物以及分子异构体的分离,采用了几种不同的分离模式,如CGE[11],MEKC[12]和CEC[13]等,成功地分离了一系列氨基酸混合物,特别是采用了金属络合物的配位基交换原理,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简单地分离了如图1所示的12种既具有手性异构又含有位置异构的氨基酸,解决了这一分支中的一个难题。
从近年的报道中可以发现,由于组成肽化合物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肽分子的分子量以及它们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全电荷量的差异,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调节泳动液的酸度来进行分离的最优化,所以CZE法非常适用于肽类化合物的分离。
周国华等[14]用pH4.0的磷酸盐缓冲液,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进行CZE分析,他们认为所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地分离唾液酸化程度不同的糖基化形式,还可反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体内生物活性。
同样利用CZE 法成功地分离分析抗肿瘤肽类药物醋酸百消灵[15],比较了缓冲溶液pH 2~12之间的分离情况,发现在pH<3.5时能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构成肽分子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只是肽链中所含的中性氨基酸所处的位置不同,这种情况下,电泳移动度相当,难以采用CZE法,有必要考虑MEKC法。
如一种名为抹地灵(motiline)的消化道激素,它是由22种氨基酸组成,只是在第13位上的亮氨酸与蛋氨酸不同,在MEKC电泳中添加有机溶剂作为修饰剂,利用样品的疏水性的差别,得到良好的分离[16]。
3.1.3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消炎药和止咳药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
这些化合物大部分在溶液中是电中性或不溶于水,比较适合采用MEKC法,早在90年代初寺部等[17]对12种感冒药成分的分离进行了研究,发现5种不同的直链烷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功能团对分离的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
市售的解热镇痛药片中的无水咖啡因、扑热息痛等用MEKC进行分离与定量,回收率接近100%,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18]。
有关这一方面的应用报道,近几年来逐渐增加,特别是添加有机溶剂、环糊精或混合表面活性剂使MEKC法所能适用的样品范围得到扩大。
3.1.4降压药以普萘洛尔为代表的降压药物,分子内含有苯乙醇胺骨架,大多数的化合物呈碱性(pH 10左右),所以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MEKC法分离这一类化合物相当适用[19,20]。
如用MEKC法分离测定了尿样中10种β-阻滞剂的含量[19]以及血清样品中9种β-阻滞剂的浓度[20],尿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7%以内,但对血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则偏高,大部分在10%左右,最高达15.8%,这也表明对于成分越复杂的样品,测定结果的误差可能性越大,在这一点上,CE与其它方法是相同的。
Prunonosa等[21]在100 mmol.L-1硼酸缓冲溶液中(pH 8.3)加入25 mmol.L-1 SDS和10%乙腈,使用内标法对血液中吡啶类降压药环泰宁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与HPLC法相比较,MEKC分析所需时间短,试样用量少。
3.1.5抗生素、合成抗菌剂抗生素、合成抗菌剂大多以离子形态存在于溶液中,适用于CZE法。
如用0.15 mol.L-1硼酸作为电泳液(pH 9.4)对硫酸庆大霉素进行分离与定量[22],针剂中的3种有效成分的移动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定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与微生物定量法的结果一致。
另外,头孢拉定(cephradine)以及所含的主要杂质头孢氨苄(cephalexin)的分析,采用MEKC法可以得到良好的分离[23],比较了9批头孢拉定冲剂的HPLC和MEKC分析结果,两组的数据非常相近,测定结果的相对差值在-1.66%~0.22%之间。
Croubels等[24]比较了用CZE,MEKC和HPLC分离四环素、二氧四环素和二氯四环素的分离特性,在0.2 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H 2.2)中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Triton-100或Tween 20与Tween 80的混合物可使分离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在含有Triton-100和Briji-35的电泳液中添加β-CD时则分离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