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工作方案的通知-马政办〔2017〕6号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的通知马政办〔2017〕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3月9日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空间规划体制改革要求,推进马鞍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编制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50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皖政办秘〔2015〕11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形成空间发展战略共识。
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相互衔接与协调,从目标、规模、布局结构、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空间管制、空间治理等方面理顺各主要部门间的关系,构建“一本规划严格管控”和“一个平台协同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治理体系,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二、主要任务以《安徽省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为基础,着力构建“一套标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个项目库、一套机制”组成的“六个一”成果体系。
(一)以“一个导则”为基础,建立一套数据标准。
按照《安徽省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要求,以空间统筹利用为核心,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统一空间利用与管控,促进空间类规划在“发展目标、技术指标、空间坐标、环境达标”上的统一,形成各规划共同遵守认可的核心目标指标体系;明确全市建设用地规模、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人口规模、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永久基本农田规模、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等规划指标。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及建库
字段 类型 Int Char Char Date
字段 长度 10 10 40 4
小数 位数
值域 >0 表1 非空 非空
约束 条件 M M O M
备注 见本表注2
YYYY 见 本 表 注3
% % %
1:约束条件取值:M(必填)、O(可填),以下同。 2:标识码为要素顺序号,以下同。 3:YYYY为4位年份,以下同。
采矿权审查
最低开采规模审查 新建矿山“三率”指标审查
矿业权等项目历史数据查询统计
规划审查通过项目的查询统计 规划审查未通过项目的查询统计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建库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DZ/和0226-2010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质检软件”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水系 河流 沟渠 湖泊 水库
省级城市 地(市)级城市 县级城镇 乡、镇 要素代码 行政村 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自然村 1000200000 水系 农林牧渔单位 1000210000 河流 居民地注记 1000220000 沟渠 交通 铁路 铁路注记 城际公路 国道 省道 县道 乡道 城际公路注记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注记 乡村道路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概况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概况1、各类矿产基本情况1.1、金属矿产马鞍山市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分块情况较为明显,市区及当涂县主要以铁矿为主,绿松石及建筑石料次之;含山县以地热、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及石膏等为主,萤石矿、脉石英、辉绿岩等矿次之;和县以建筑石料灰岩为主,地热、白云岩次之。
(1)马鞍山及当涂县黑色金属矿产:以铁矿为主,伴生有钒、钛、钴、硫、磷。
分布较集中,矿床数量多,勘查程度高。
其中,铁矿:发现矿产地61处,查明矿产地48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18处、小型矿床11处、矿点13处。
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市东部向山镇和当涂县南部太白镇一带。
截至2011年,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5755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9652万吨。
钒矿:均为铁矿中的伴生组份,无独立矿床,查明矿产地11处(中型3处、小型8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92万吨。
钴矿:亦为铁矿中的伴生组份,无独立矿床。
查明矿产地1处,查明资源储量7383吨,保有资源储量7383吨。
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有铜矿、铜金矿和金矿及伴生银。
规模小且分散,勘查程度低。
其中:铜矿,发现矿产地2处,查明1处,查明资源储量2000吨,保有资源储量800吨。
金矿,发现矿产地5处,查明1处,查明资源储量730千克,保有资源储量676千克。
(2)含山县仅发现铁矿零星资源1处,现已采完闭坑。
(3)和县和县金属矿产较少,原有4个中型铁矿床,集中分布在南部靠近芜湖的雍镇,累计查明及保有铁矿资源储量均为8424万吨,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属芜湖市辖范围,现行政区划内没有金属矿产资源采矿权。
1.2、非金属矿产马鞍山市(含三县)范围内非金属矿产主要为化工原料、冶金、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712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7181万吨。
具体情况如下:(1)市辖区及当涂县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包括:硫铁矿、明矾石矿。
其中,硫铁矿:矿产地13处,独立矿床3个,共生矿8个,伴生矿2个。
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方案
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方案一、规划背景和目标1.1规划背景当涂县作为安徽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更好地推动当涂县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一份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1.2规划目标本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方案的目标是,在综合利用当涂县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效益最优化,推动当涂县的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规划范围和内容2.1规划范围该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方案主要针对当涂县的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相关工作进行规划,包括选矿技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矿山技术创新等。
2.2规划内容在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方案中,将就以下内容进行规划设计:(1)矿产资源调查和储量评估,包括对当涂县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等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和评估。
(2)矿业企业布局规划,包括确定当涂县矿业企业的发展布局、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3)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包括对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技术路线和开发时间进行规划,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4)环境保护规划,包括建立和完善当涂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机制和技术要求,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
(5)矿山技术创新规划,包括对矿山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推动矿山技术创新和装备的升级换代。
三、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3.1规划的实施步骤(1)制定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方案:明确总体规划实施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2)矿产资源调查和储量评估:通过矿产资源调查和储量评估,了解当涂县的矿产资源情况。
(3)矿业企业布局规划:根据当涂县的矿产资源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定矿业企业的发展布局。
(4)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分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制定矿产资源的开发规划。
(5)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十堰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规划编制组织单位:十堰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编制承担单位: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乔冰副组长:王和平王春明成员:胡国礼黄太勇李全李勋军黎世舫程晓武规划编制项目组组长:陈国帅副组长:李红军王建新项目组长:陈璘余立新项目负责:余立新文本编写:安守先左文超余立新李红军刘承德彭季陈璘姚燕成果数据化:周莉姚燕张云霞李红杨丽霞编图:左文超安守先余立新何长忠刘承德统编:余立新安守先左文超审查:李红军王建新目录一总则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二)矿产资源特点(三)首轮规划实施的评估(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现状(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八)矿业开发的经济社会背景(九)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保证程度分析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三)探矿权设置、投放及现有探矿权处置方案(四)勘查准入条件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开发利用方向及总量调控(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四)开采准入条件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三)矿山环境恢复重点治理工程(四)矿山环境监测网络(五)新建、改、扩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六)停办、关闭、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法制保障机制(二)行政保障机制(三)经济保障机制(四)社会保障机制(五)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机制(六)建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机制(七)规划实施的重大示范工程手段(八)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矿产资源忧患意识八附则附录《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年—2015年)》编制说明 (77)附表目录附表1 十堰市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十堰市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 十堰市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 十堰市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 十堰市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 十堰市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 十堰市矿产矿业权总数规划指标表附表8 十堰市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9 十堰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0 十堰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区表附表11 十堰市矿产资源勘查区规划表附表12 十堰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3 十堰市矿产资源开采区规划表附表14 十堰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5-1 十堰市禁止勘查规划区一览表附表15-2 十堰市禁止开采规划区一览表附表16 十堰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及开采年限规划表附表17 十堰市主要矿产“三率”规划指标表附表18 十堰市矿山整改、联合、关闭规划表附表19-1 十堰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估表附表19-2 十堰市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一览表附表19-3 十堰市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一览表附表19-4 十堰市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一览表附表19-5 十堰市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一览表附表19-6 十堰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规划表附表19-7 十堰市矿山环境监测网点一览表附表20 十堰市风景名胜区一览表附表21 十堰市自然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2 十堰市文物古迹及地质遗迹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3 十堰市生态小区一览表附图目录1 十堰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15万)2 十堰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图(1∶15万)3 十堰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1∶15万)4 十堰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15万)5 十堰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15万)一总则“十一五”和今后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亦是我省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速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Minerals Programming Database Standard Forma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2年7月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矿产资源规划信息分类体系 (3)5 矿产资源规划信息分类编码 (4)6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文件命名 (7)7 矿产资源规划属性表及附表命名规则 (8)8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要素分层及定义 (8)9 矿产资源规划文档 (17)10 矿产资源规划附表定义 (17)附 1 矿产资源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23)前言为了规范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的信息共享,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参考了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等国家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资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要素的层次划分、数据的结构、数据的交换格式及元数据的交换格式等。
适用于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建库及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当涂概述
当涂概述一、当涂概述当涂县位于皖江(长江安徽段)东岸,坐落在钢城马鞍山和米市芜湖之间,处于上海经济区边缘,是皖东要地。
境域东临石臼湖,以湖心的中流河中心线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皖江,与和县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宣州市接壤;北与马鞍山市及江苏省江宁县毗邻。
全县总面积1399平方公里,总人口61.9万人。
境内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汉、回、满、蒙古、壮、藏、彝、布依、土、白、侗、朝鲜、苗等13个民族。
辖9镇22乡。
地形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呈南北略高,渐向中间腹地姑溪河倾斜。
东北和中部有部分丘陵山地;平原圩区占总面积65%,平均海拔8米,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水系除长江之外,主要有姑溪河、青山河、运粮河、乙字河、扁担河等十几条河流。
气候温和湿润,受季风影响较大。
年平均气温为16.2℃,降水量1457毫米,日照2133小时,无霜期230天。
当涂历史悠久,地扼襟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生衍于此。
西周、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先后属越、楚,向有“吴头楚尾”之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丹阳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属会稽郡。
西汉属丹阳郡。
西晋析丹阳县分置丹阳县、于湖县。
隋开皇九年(589)徙侨置当涂县(在南陵一带)于姑孰。
随后相继废于湖县、丹阳县。
唐代曾先后属宣州、升州等。
宋代设太平州,元改太平路,明、清置太平府,当涂属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8月,析当涂县城置当涂市,市、县同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1950年5月,撤市入县。
当涂属皖南行署宣城地区。
1952年2月改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员公署。
1956年10月,析当涂县北境置马鞍山市。
1983年7月,当涂县属马鞍山市。
当涂古称险要,密迩金陵、冠山履湖、大江环抱。
上有梁山极天门之险,下有采石扼横江之冲,西控庐和以制两淮,东蔽宁广而屏两浙,自来有事江左者必争姑孰。
东汉末年刘繇、孙策先后在牛渚屯兵;三国吴时孙桓作横江坞;东晋王敦移镇姑孰、屯兵于湖,桓温、桓冲先后戍守姑孰,与前燕、前秦对垒;南朝王玄谟于梁山江岸构筑偃月城;宋太平兴国间,厢军于姑孰城内设马军寨,建炎间郭伟在姑孰城造军器监二局,综甲仗数;元至元间,郝经于太平路置镇守万户府,设兵马司,又立沿江行枢密院;明洪武年间置建阳卫;清代,陆防有芜采营,江防有长江水师。
大冶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大冶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大冶市属省辖县级市,由黄石市代管,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冶市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全市已发现矿产65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有42种。
一前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上游产业。
大冶以矿立市、因矿兴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大冶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重要资源保证。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大冶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02年—2010年大冶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深入分析大冶市市情、矿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规划的目标,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总体安排和优化布局,是指导全市未来5——10年矿产资源工作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性文件,是市政府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进行管理、保护与勘查和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管理条例》、《湖北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湖北省地质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大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大冶市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市政府赋予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的职能而制定。
《规划》基准年为2002年,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规划》适用范围为大冶市所属的16个乡、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及农场。
二矿产资源形势(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大冶市属省辖县级市,由黄石市代管,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处在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
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70号
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70号)《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6月21日省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金山二00四年七月七日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备案、登记和统计。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经过矿产资源勘查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矿产资源蕴藏量的总称。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评审和备案第四条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由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委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组织评审专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评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的资格及其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下列矿产资源储量应当进行评审:(一)探矿权人勘查获得的或者申请采矿权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二)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时应当核实的矿产资源储量;(三)以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融资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四)停办、关闭矿山时提交的尚未采尽或者准备注销的矿产资源储量;(五)矿区内因生产性勘探或者其他原因引起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六)建设铁路、公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需要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七)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进行评审的其他情形的矿产资源储量。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18•【字号】马政办[2008]12号•【施行日期】2008.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马政办[2008]12号)当涂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现将《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八日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将我市列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城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9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内容和安排(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监督,各负其责,依法借权”的原则,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
通过试点工作,探索我市协调、快速、高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路子,形成以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生态环境监察执法体系,初步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使我市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在工作机制、执法体系、建章立制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
(二)工作目标。
建立一级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监察工作体制;建设一支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监察专职队伍;建成具有我市特色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
(三)主要内容。
确立我市环保统一监督管理、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生态环境监察执法机制。
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环境监察试点,建立平时各自作战、战时统一调动的案件移送制度、联合执法制度、环境应急联动制度等各类生态环境监察机制。
(四)重点领域。
1.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生态保护。
重点监察矿山弃渣、植被破坏、生态恢复、土地复垦、废水排放、安全生产等。
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8-2015年)时间:2012-12-06来源:未知作者:信息中心点击:974 次打印第一章总则一、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依据为落实《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加强当涂县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以及《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土资规函[2007]76号)和《安徽省县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要求》(国土资[2010]305号)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和《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结合我县矿产资源特点,编制《当涂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2008-2015年)(简称:“方案”)。
二、方案适用范围及期限“方案”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5年为规划期,2016-2020年为展望期。
“方案”适用于当涂县行政区划范围内。
第二章社会经济和矿产资源形势第二章社会经济和矿产资源形势一、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状况(一)自然地理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皖江经济带东侧。
1983年6月划为马鞍山市辖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38″至118°52′44″,北纬31°17′26″至31°42′00″。
北部与马鞍山市区相连,东部和东北部与江苏省高淳、溧水、江宁三县(区)接壤,南部与本省芜湖、宣州两市(区)相邻,西临长江,与本省和县隔江相望。
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沿江丘陵、平原区,平原区海拔高程一般5~8m,丘陵区最高高程349m(青山)。
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
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2007年12月《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编制单位: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协作单位:马鞍山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领导小组:组长:龙李海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徐业志市政府秘书长王海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成员:梁成市发改委主任刘继忠市规划局局长孙烨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邓国宝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马少华市经贸委副主任徐宏斌市农委副主任伍先平市水利局总工讧圣国市环保局副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烨编制人员:方文革周燕萍车学进李文魁等目录第一章总则 (4)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 (4)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4)三规划的适用范围、期限 (5)第二章区域经济与矿产资源形势 (5)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5)(一)概况 (5)(二)社会经济状况 (6)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6)(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基本情况 (6)(二)矿产资源情况 (7)1、概况 (7)2、各类矿产基本情况 (8)3、矿产资源特点 (9)(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1、矿山企业概况 (9)2、主要矿产采、选及综合利用情况 (10)3、开发利用特点 (11)(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11)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11)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11)(五)矿产资源管理状况 (12)1、管理机构建设和职能 (12)2、管理工作 (12)(六)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矿产资源勘查存在的问题 (12)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3)3、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13)(4)矿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3)三矿产资源供需和保证程度分析 (14)(一)主要矿产品市场需求现状 (14)(二)主要矿产品需求预测 (14)(三)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与可供性分析 (15)(四)综合分析 (16)第三章规划目标 (17)一、2001-2005年回顾 (17)二、2010年(规划期)目标 (17)三2015年(规划期)目标 (19)四、2020年(展望期)目标 (20)第四章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21)一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 (21)(一)规划总体要求 (21)(二)矿产勘查规划分区 (21)二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24)(一)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要求 (24)(二)开采规划分区 (25)(三)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矿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27)三矿产资源利用率 (29)1、“三率”指标 (29)2、综合利用 (29)第五章矿业结构调整和矿业市场建设 (30)一矿业结构调整 (30)二矿业布局 (31)第六章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 (32)一总体要求 (32)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32)三开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32)四关闭矿山的整治 (33)五矿山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33)第七章规划的实施 (35)一组织管理 (35)二技术措施 (35)三经济机制 (36)四制度建设 (36)第八章附则 (37)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 255号文)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1999〕356号)、《第二轮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国土资发[2007] 38号)、《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当
2019年5月第3期总第123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May.2019No.3Serial.12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当涂县为例王小明(中共当涂县委党校,安徽当涂243100) 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对一个地方乃至区域具有积极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县域经济如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大道至简,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高生产力。
故本文以当涂县为例,从查摆问题着手,通过SWOT 分析,重点从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和破解瓶颈等方面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路径选择。
关键词:县域经济;高质量;当涂县;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9)03-0031-05 收稿日期:2019-03-06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小明(1980-),男,安徽庐江人,讲师。
一、当涂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当涂县地处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位于南京、芜湖城市群之间,隶属钢城马鞍山,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排头兵、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箭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
全县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总人口47.6万人。
近年来,当涂县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大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8年,该县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9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0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省趋于前列,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瓶颈和短板,主要有:一是创新动能不强。
表现在旧动能持续减弱,新动能培育不足,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领军型企业甚少,从2018年安徽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看,安徽省肥西县有44家企业通过认定,而当涂县仅有19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差一倍还多。
福建省矿产资源
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2009年10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6)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 (6)二、规划适用范围 (6)三、规划适用期限和基准年 (6)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7)一、首轮规划实施成效 (7)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三、矿产资源现状及供需形势 (12)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17)一、指导思想 (17)二、基本原则 (17)三、规划目标 (18)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23)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部署 (23)二、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 (26)三、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划定 (28)四、规范探矿权管理 (29)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31)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 (31)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优化 (33)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42)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44)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7)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指标 (47)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区域 (47)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48)四、积极推进矿山土地复垦 (48)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49)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一、强化规划法律地位,完善实施监督机制 (52)二、制定年度规划目标,建立责任考核体系 (53)三、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53)四、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53)五、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54)六、改善和优化地质勘查工作环境 (54)七、加强规划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55)1.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1:50万2.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50万3.福建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分区图1:50万4.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1:50万5.福建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50万6.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1:50万7.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50万1.截至2007年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2.截至2007年福建省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3.截至2007年福建省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4.截至2007年福建省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5.截至2007年福建省探矿权现状表6.截至2007年福建省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7.福建省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8.福建省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9.福建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10.福建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11.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12.福建省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13.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14. 福建省矿业经济区规划表15.福建省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16.福建省主要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17.福建省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规划表18.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19.福建省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概况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概况1、各类矿产基本情况、金属矿产马鞍山市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分块情况较为明显,市区及当涂县主要以铁矿为主,绿松石及建筑石料次之;含山县以地热、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及石膏等为主,萤石矿、脉石英、辉绿岩等矿次之;和县以建筑石料灰岩为主,地热、白云岩次之。
(1)马鞍山及当涂县黑色金属矿产:以铁矿为主,伴生有钒、钛、钴、硫、磷。
分布较集中,矿床数量多,勘查程度高。
其中,铁矿:发现矿产地61处,查明矿产地48处,其中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18处、小型矿床11处、矿点13处。
主要集中分布在该市东部向山镇和当涂县南部太白镇一带。
截至2011年,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5755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9652万吨。
钒矿:均为铁矿中的伴生组份,无独立矿床,查明矿产地11处(中型3处、小型8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8万吨,保有资源储量92万吨。
钴矿:亦为铁矿中的伴生组份,无独立矿床。
查明矿产地1处,查明资源储量7383吨,保有资源储量7383吨。
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有铜矿、铜金矿和金矿及伴生银。
规模小且分散,勘查程度低。
其中:铜矿,发现矿产地2处,查明1处,查明资源储量2000吨,保有资源储量800吨。
金矿,发现矿产地5处,查明1处,查明资源储量730千克,保有资源储量676千克。
(2)含山县仅发现铁矿零星资源1处,现已采完闭坑。
(3)和县和县金属矿产较少,原有4个中型铁矿床,集中分布在南部靠近芜湖的雍镇,累计查明及保有铁矿资源储量均为8424万吨,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属芜湖市辖范围,现行政区划内没有金属矿产资源采矿权。
、非金属矿产马鞍山市(含三县)范围内非金属矿产主要为化工原料、冶金、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2712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17181万吨。
具体情况如下:(1)市辖区及当涂县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包括:硫铁矿、明矾石矿。
其中,硫铁矿:矿产地13处,独立矿床3个,共生矿8个,伴生矿2个。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皖政秘〔2024〕49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马鞍山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批准〈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马鞍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马鞍山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要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马鞍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5.0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1.8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62.9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403.73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39%;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30.17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不少于60%;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151.37万亩。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两脉四区四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尾矿库及小选矿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尾矿库及小选矿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25•【字号】•【施行日期】2013.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鞍山市尾矿库及小选矿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马鞍山市尾矿库及小选矿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2月25日马鞍山市尾矿库及小选矿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尾矿库及小选矿综合治理,不断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等七部委和省安监局等六部门关于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小选矿整治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以治理隐患、优化布局、科技引领、节约资源、土地复垦为工作重点,以防范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着力健全对尾矿库及小选矿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尾矿库及小选矿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提升尾矿库及小选矿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降低尾矿库及小选矿企业事故风险,杜绝重特大事故,推动实现尾矿库及小选矿企业安全环保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二、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一)工作原则。
1.落实责任,强化治理;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3.依法依规,阳光操作;4.一票否决,一视同仁;5.源头治理,加强监管。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综合治理行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尾矿库及小选矿隐患数量大幅下降,安全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尾矿库闭库治理水平、尾矿库复垦利用率、尾矿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涂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8-2015年)则总第一章一、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依据为落实《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加强当涂县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以及《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土资规函[2007]76号)和《安徽省县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要求》(国土资[2010]305号)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和《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结合我县矿产资源特点,编制《当涂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2008-2015年)(简称:“方案”)。
二、方案适用范围及期限“方案”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5年为规划期,2016-2020年为展望期。
“方案”适用于当涂县行政区划范围内。
社会经济和矿产资源形势第二章一、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状况(一)自然地理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皖江经济带东侧。
1983年6月划为马鞍山市辖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38″至118°52′44″,北纬31°17′26″至31°42′00″。
北部与马鞍山市区相连,东部和东北部与江苏省高淳、溧水、江宁三县(区)接壤,南部与本省芜湖、宣州两市(区)相邻,西临长江,与本省和县隔江相望。
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沿江丘陵、平原区,平原区海拔高程一般5~8m,丘陵区最高高程349m(青山)。
北部和西北部为丘陵区;南部和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区,间夹圩区;东有石臼湖,经姑溪河与长江相通。
当涂县处于副热带北缘,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
当涂县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
宁马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相连,可直达南京禄口机场。
宁芜铁路、205国道和马芜高速公路从本县南北向穿境而过。
314省道东西向穿境而过。
马鞍山港是长江沿岸优良港,常年可停靠万吨级船舶。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截至2007年底,当涂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1346平方公里,1489.7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7人,648886个乡镇,总人口数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增长了6.8%;第二产业增加值45.07亿元,增长了28.5%;第三产业增加值25.91亿元,增长了13.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837元。
产业结构逐步调优,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47:30调整为21:50:29,二次产业首次超过50%,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已经形成。
其中矿业生产总值46253.9万元,占国民经济总量的5.16%。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1.28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439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25元。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1.5亿元,较上年增长1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36美元,比上年增加974美元。
全年财政收入22.1亿元,增长22.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9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9213元;增长18%;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5.9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7.4%。
当涂县“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0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900美元;财政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年均增长35%以上。
(三)首轮规划执行情况评估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4~2010年)和执行情况见下表2-2。
表2-2 首轮规划执行情况评估表分首轮规划内实施情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查、工程地质调查、农业地质查与评价、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当涂县在内的全1:1万查与评价,为环境保护与治理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已完成。
目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当涂县地质灾害监测点(网)初步建立当涂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的建立已经在规地质(网)和预警预报系统中,处于建立初期,经过地质查评开展重要矿产、特色矿产的调作目前未发现全县内有新矿种与矿评价,进一步提高全县地质工鼓励和加强对铁、铜、金等金勘1-研究程度,争取发现新矿矿产以及建材等非金属矿产的种查工作,目前全县设立探矿2鼓励和加强对铁、铜、金等金个矿产以及建材等非金属矿产的2-查工作,提交中型矿产处,小型矿产3-处铁矿露采矿山开采回采率基本铁矿: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不达95矿产,地下开采矿山开采,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95采源保;选矿回收率不低67%-95。
建筑石料用石80低于矿开采回采率基本未达到与开发。
建筑石料:开采回采率不低70%98%。
废(矸)石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
废(矸)石综合利用率98%于利用。
20%。
20%要求达到.到2010年逐步关闭30%的小型采至2010年,建筑石料矿年产矿石石场和砖瓦用粘土矿山,矿石生量未达到600万吨600万吨。
产总量约为在规划期内未批准规模较大,破不再批准新建对生态环境有不可坏环境恶劣的采石矿,同时正在恢复的破坏影响的采石矿山和占贯彻上级规划的限粘目标。
用基本农田的砖瓦粘土矿。
截至2007年底,全县已治理矿山年土地复垦、复绿达到2010到面积约302.2公顷(4533.1亩),年重点整治轻度破2005;到50%治理率80%;已经复垦的矿山面年重点整治2010坏型采石场,到积277.0公顷(4155亩),复垦矿山生重度破坏型采石场。
70%率态环境保护与固体废物当年排放当年处理,处 50%。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达到治理100%理率。
达标排矿山企业废水、废弃100%年所有矿山企业的废水、到201100废气均放达标排放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二、(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程度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截至2007年底,已完成全区范围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水文地质调查,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1:10万地质调查和区划、大部分范围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区域重力和航空物探(电磁)综合测量、1:5万重力磁法测量,以及物化探综合找矿、矿产资源成矿预测和专项调查等。
上述工作不仅填补了本区的空白,所积累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2、矿产资源勘查程度2007年统计表中统计的70处矿区勘查程度为简测、普查、详查和勘探,其中:勘探程度的6处,占总数的8.57%,包括铁矿6处;详查程度的3处,占总数的4.29%,均为铁矿;普查程度的3处,占总数的4.29%,均为铁矿;简测程度的58处,占总数的82.85%,包括铁矿4处,矿泉水1处,建筑石料用砂岩13处,建筑石料用安山岩13处,建筑石料用玄武岩1处,砖瓦用粘土矿28处。
当涂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一般,其中铁矿勘查程度总体偏低。
(二)矿产资源简况截至2007年底,当涂县共探明与简测有资源储量的各类矿产7种,70处。
主要矿产为铁矿、钒矿,次要矿产有砖瓦用粘土矿、建筑石料用砂岩、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建筑石料用玄武岩及矿泉水。
1、铁矿:共14处(包括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5处、小矿和小型矿床6处),累计查明资源量62311.30万吨,保有资源量32278.40万吨。
2、钒矿:共2处,为共伴生矿产,累计查明资源量34201.30万吨,保有资源量32703.60 万吨。
3、建筑石料用砂岩:13处,均为小矿和零星资源,累计查明资源量744.76万立方M,保有资源量516.52万立方M。
4、建筑石料用安山岩:13处,均为小矿和零星资源,累计查明资源量587.93万立方M,保有资源量359.31万立方M。
处,为零星资源,累计查明资源量1、建筑石料用玄武岩:5.30.70万立方M,保有资源量18.90万立方M。
6、砖瓦用粘土矿:28处,均为小矿和零星资源,累计查明资源量569.21万吨,保有资源量249.91 万吨。
7、矿泉水:1处,为小型矿床,累计查明资源量30万方。
(三)开发利用情况截至2007年底,当涂县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铁矿、建筑石料用砂岩、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建筑石料用玄武岩、砖瓦用粘土矿和矿泉水。
全县共有矿山数64家,其中生产矿山57家,新建矿山3家,停产矿山2家。
2007年矿业总产值46253.9 万元,矿山从业人员约为6165人。
铁矿:14处矿床中未利用矿床6处,正在开采的6处,停产2处。
共计8家矿山,总产量120.2万吨,开采回采率67%~95%,平均回采率87%,采矿贫化率2.69%,选矿回收率77.01%,综合利用率70%;产值34878.5万元,占矿业总产值的75.41%。
建筑石料用砂岩: 13家,总产量54万立方M,开采回采率80%~90%,平均回采率85%;产值1787.6万元,占矿业总产值的3.86%。
建筑石料用安山岩:13家,产量59.64万立方M,开采回采率90%;产值2437.0万元,占矿业总产值的5.27%。
建筑石料用玄武岩(停产):1家,产量0万立方M。
砖瓦用粘土矿:28家,产量83.5万吨,开采回采率80%~90%,平均回采率85%;产值7135.0万元,占矿业产值的15.43%。
万元,占矿业产值的15.8日,产值/立方30家,产量1矿泉水:0.03%。
全县64矿山中,按经济类型划分,私营独资企业13家,集体企业23个,国有企业6家,有限责任公司15家,股份有限公司6家,合资企业1家。
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和露天、地下混采。
其中大型矿山占3.125%,中型矿山占4.6875%,其余为小型矿山。
(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治理2007年底,全县64家矿山占用土地286.836公顷(4302.54亩),破坏土地235.055公顷(3525.825亩)。
历史遗留破坏土地120.18公顷(1802.7亩)。
露天采场边坡崩塌、滑坡、采空区地面塌陷等系我县较频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此类危害程度较低,且较容易治理。
上世纪曾造成极大危害的尾矿库溃坝和矿山型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近年来已不再发生。
截至2007年底,全县已治理矿山面积约96.144公顷(1442.16亩),治理率80%;已经复垦的矿山面积84.126公顷(1261.89亩),复垦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