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比赛用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凭借语言文字地朗读,领会“月光启蒙”所表达的内涵。

通过朗读歌谣感受母亲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想象并领会歌谣的意义,感受母亲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浓郁的母爱,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听过歌谣童谣吗?歌谣是用什么方式流传的呢?生:口头相传。

师:老师小时侯听大人讲了一个歌谣,至今都记忆由新。

你们想听吗?老师讲童谣《鹧鸪鸪》,学生思考这个童谣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然后指名回答。

生: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勤劳的人。

师:那这个道理在童谣里有没有直接说出来呢?(没有)这就是“含蓄”。

它的语言又十分幽默,这就叫“风趣”。

(板书“含蓄”、“风趣” )二、揭题、解释题意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歌谣有关。

1、板书“启蒙”。

教师解释“蒙”的意思。

原本指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缠绕在别的植物上,所以有覆盖的意思,2、指导写法。

3、“启”是什么意思?(开启、打开的意思)4、理解“启蒙”:把原本覆盖的东西打开,使能够看得见。

5、板书“月光”师:月光能启蒙吗?“启蒙”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自由质疑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一读。

“篱笆”、“时辰”、“混沌”、“筛大米”、“莲蓬”、“莲花落” 3、老师讲解什么是“莲花落”。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板书:吟唱歌谣、童谣,讲故事、说谜语5、再读课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6、质疑。

(1)“混沌”、“豁然开朗”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叫“启蒙”。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拿起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月光启蒙。

正音:蒙知道启蒙的意思吗?2、那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交流文章第一部分(1)第一小节谁来读?出示第一小节: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篱笆正音时辰解释(2)出示第二、三小节“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自由选择一首歌谣读正确读流利。

(3)师读第4节,直接出示第四、五小节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多音字:长落混解释:莲花落混沌拓展第一次小结:文章第1到5小节写了什么?(母亲唱的歌谣激发了我对故乡对民间艺术的爱)板书:唱歌谣3、检查交流文章第二部分6-13节(1)出示第6小节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 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领会“月光启蒙” 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长”字的不同用法,体会芳香的音韵,以及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谁来背其中的一小节,这首诗的作者是—孙友田。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她的母亲。

他曾经说过: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同学们,想认识这位母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友田写的回忆母亲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启蒙是什么意思,月光怎么会启蒙呢)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词。

(解答:什么是启蒙,月光启蒙是什么意思,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3.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具体解释了“月光启蒙”,点明了课题。

三、精读感悟(一)14自然段对,这就是作者对“月光启蒙”的解释。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逐句引读)“月光启蒙”就是--(齐读)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月光启蒙”就是--(齐读)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就是--(齐读)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多么不可思议: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月光启蒙》第一课时•课程目标:通过介绍月光的形成及特点,启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月亮的形成及特点。

2.月相和月食。

教学流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5分钟课堂导入提问导入10分钟介绍月亮的形成及特点讲述 + PPT展示10分钟探究月相实验教学10分钟讲解月食讲述 + PPT展示15分钟课堂小测问答测试教学重点•介绍月亮的形成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探究月相,了解月球在不同位置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

•讲解月食的概念和形成过程,了解月食是如何发生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月相的概念及月球如何演变。

•较为生动的描述月食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教学方法1.提问导入:提问以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月相的概念。

3.讲述和展示:结合PPT的讲解和展示,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月球相关知识。

4.问答测试:通过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估•课堂小测:在课堂结束前,对学生进行简答和选择题测评。

•学生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掌握程度和意见建议,以帮助教学者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总结此次《月光启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基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需求,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去理解月球的形成、月相和月食等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深度和学科兴趣,进一步全面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最新的《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3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2.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教学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课时安排】2课时【相关资料】孙友田简介孙友田,1936年生于安徽肖县,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协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扬子江诗刊》顾问。

有《煤城春早》等十余部诗集。

主要著作有诗集《煤海短歌》、儿童长诗《带血的泥哨》、《矿山鸟声》等10部,儿童知识读物《在黑宝石的家里》等。

作品多次获奖,诗歌《我要演一个童工》被选入《少年朗诵诗选》,诗选《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被编入全国小学语文教科书。

散文《月光启蒙》被选入江苏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

孙友田先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孙友田。

2.同学们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月光启蒙)第—课时教学实录一、板书课题,初品课题师:这是我们今天要上的新课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教师提示“蒙〞是后鼻音,齐读〕师:再看看课题——(月光启蒙),你觉得这个题目起得怎样?生:读起来很优美。

生:很好听。

生:很美妙。

师:确实,题目就像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总能吸引读者再三品味。

二、初读课文,质疑探究师:(月光启蒙)这篇文章挺长,生字特别多,有信心读好吗?〔生〕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当然,也可以悄悄地请教我!读完的同学举手示意我。

〔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个别学生请教老师〕师:读完以后,有信心读好课文吗?生:有!师:这是课文的第—自然段,有五个生字词,能读好好吗?多媒体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马上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指名读“〞篱笆“时辰〞两个轻声词和三个生字,正音,然后齐读〕师:把这些生字词放在句子中能读好吗?〔指名学生朗读第—自然段〕师:读得真好,不仅读得正确,还读出了味道。

师:这一课中,还有两个多音的生字,找出来了吗?〔副板:莲花落混沌,提示“落〞“混〞读音,齐读词语〕师:把“混沌〞这个词语送到句子中,谁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土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混沌——记得在哪一课学过这个词么?生:(X开天地)里学过了。

师:在(X开天地)一课中,“混沌〞是什么意思?生:没有天地,一片是迷迷糊糊、看不清楚的意思。

师:在这一课中也是这个意思么?生:不是。

是“不懂,迷迷糊糊〞的意思。

师:是的。

了解了“混沌〞的意思,那你推想一下,“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一下子明白的意思。

师: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说〔指板书〕,就是——启蒙;母亲把这份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说成一个四字词语就是——月光启蒙。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月光启蒙》的故事情节,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月光启蒙》,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升对家庭、友谊等主题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月光启蒙》是一部富有童趣的短篇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在月光下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展现了家庭亲情和友谊的美好。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感受作品情感,体会家庭、友谊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3.2 提问法教师针对故事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3.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月光启蒙》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4.2 学生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感知人物。

4.3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友谊的意义。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课后作业5.2 拓展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家人、朋友共同完成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记录过程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6.2 小组讨论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6.3 课后作业批改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7.2 学生反馈收集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引题,理解“启蒙”。

从引背作者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九册刚学过)进入。

一个诗人的成长,背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

孙友田说,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

这话的意思是……(理解“启蒙”:学生说母亲是他的第一位老师。

师追:那“启蒙”是不是就是“第一位”的意思?讨论小结词意:打开心门。

)今天我们就来理解这位伟大的母亲。

读题:月光启蒙二、实行读书指导,学生自读进入文本。

1、板书自读要求:这样的要求理应成为我们一生的读书习惯。

读准确: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有所思:读中品味:“亮眼”的词句处“驻足赏观”:意思?妙处?(让学生理解)掩卷而思:文章写了什么,我能体会作者的内心吗?学会问:问便是吹起了思考的冲锋号。

(让学生理解)(比如,从题目开始我们便能够问了:月光怎么启蒙?题目到底是什么意思?打下一个问号,当课文读完,思考理解了这个问题,问号擦去?当然你也擦去了蒙蔽,擦亮了心灵。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质疑及解疑情况。

(“黄河故道”、“莲花落”估计学生不理解,行间指点)三、检查读书,总体把握课文内容情感。

1、开火车读。

相机正音,指导读顺语句。

(本文没有长句子,估计不会存有阅读障碍,仅仅“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一句集中了三个生字,可能读时会打结,训练读顺)2、讨论:读完课文,你心中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像……(像春风漾过,月光照耀,)再请你用一个味觉的词儿来概括。

(甜)3、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文字间流淌着的甜甜的情意。

四、课后作业:说说你心中甜的感觉来自何处?。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月光启蒙》,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月光启蒙》的文章内容。

(2)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2)如何将文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音乐,创造一个温馨、感人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简要介绍《月光启蒙》的背景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预习题目。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基本情节,梳理文章结构。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深刻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家乡、亲人的感悟。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演唱家乡歌曲等活动,传承家乡文化。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情感态度。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2. 调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作技巧的掌握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18、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8、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8、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

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

(学生听歌并看歌词)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

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

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

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

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听老师读课文,给文中你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感受想象故事的画面。

教师范读。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笆辰澡搂凤割筛轿帐(1)、先让学生自由读生字,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2)、去掉拼音指读、齐读。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4、指生逐节读课文,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学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歌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三、点拨重点,指导书写。

(1)、让学生仔细观察本课生字。

(2)、学生完成课后描红,并临写两个。

“笆、筛”是上下结构,要写的上大下小。

“搂、帐、澡”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辰、风”都是半包围结构,“辰”里面有两横,“风”与“凤”不要混淆。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歌谣与童谣的特点。

3、结合语境,了解“芳香”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注意后鼻音。

)2、“启蒙”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在文中这位“初学者”是谁?介绍“我”(孙友田)3、孙友田是一位当代作家,《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就是出自于他的笔下。

想听他的小故事吗?孙友田,出生于安徽北部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识字,8岁时他才上镇里唯一的一所小学。

父母都不识字,但对他的学习却抓得很紧,因为他们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

母亲只要见我放学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写字去!”写什么字她不管,只是守着他,看着他拿着铅笔在本子上画。

……3、谁在月下启蒙孙友田?(母亲)可我的母亲不识字,如何是我的启蒙老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检查预习1、出示本课9个生字指名读,正音。

这些生字你怎样快速地记住它们呢?(鼓励学生组词说句、和熟字比较、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学需要注意的地方)2、出示下面句子句1: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指名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评价。

(提出“笆”和“辰”应读轻声)句2: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豁然开朗。

要求同上。

(指出“混”是多音字,理解“混沌”与“豁然开朗”)句3: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像一尊玉石雕像。

要求同上。

(理解“高深莫测”、“已至中天”)3、发现:这三个句子和题目有什么共同之处?(都写到了“月”)4、师:夏夜的月下,你和你的父母都会做些什么呢?(指名说)小结:是啊,如水的月光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清风朗月里,农村的孩子可以去尽情地玩耍,逮蛐蛐、捉迷藏……父母在月下喝茶、聊天。

城里的孩子会陪着父母逛商场、看电视、玩游戏。

可如水的月色却给童年的孙友田不一样的感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太多的感受。

他难以忘记月下的母亲,忘记月下母亲为他所做的一切。

三、初步感知课文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童年月下启蒙。

月光启蒙优秀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优秀教案设计

月光启蒙优秀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月光启蒙》。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启蒙了谁?通过预习这个问题能解决了吗?母亲在月光下给了我怎样的启蒙?)二、初读课文。

1、就让我们打开书,带着问题来读课文。

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同学们,你读懂了什么?同学们课上只读了一遍,就体会到这么多,真会读书。

母亲在月光下会带给我哪些启蒙,课文哪一小节回答了这个问题呢?出示最后一节: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轻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心中有哪些疑问?同学们真能提问,让我们走进作者童年的夏夜,去听一听在月光下母亲为我唱的歌谣,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通过歌谣、童谣感受母亲给我的启蒙。

1、你看就是在这样的夏夜,母亲深情地为我唱歌谣。

(出示插图,播放音乐。

)柔和的月光,我们的篱笆小院,母亲搂着我唱起歌谣。

看看图,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生说:很温馨。

问:你从哪儿感受到的?你体会得真好。

把带给你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生说:月光美。

问: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如银的月光洒满了小院,真美啊!谁还想读?同学们一起来读。

生:母亲很勤劳。

你怎么感受到的?你真会感受,能感受到这些肯定能读好。

美丽的月色下,母亲唱的歌谣格外动听。

2、出示第一首:“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1)唱歌谣时要注意什么?(节奏)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2)谁再来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即使衣服很旧了,说不定已经打了一个又一个补丁,但是还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3)从这首歌谣中你体会到什么?(劳动人民的勤劳。

《月光启蒙》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月光启蒙》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月光启蒙》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1、《月光启蒙》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导入部分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相信大家一定学到了不少,你知道些什么?看来大家学得都很仔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走入诗人孙友田的童年,相信你们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学习课文母亲给了我哪些启蒙?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的?(引出最后一段)读读最后一段,看看你有何感受?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课文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这些启蒙的?请大家到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精读指导1. 学习1~5自然段(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2)学生交流感受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②交流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

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公开课—月光启蒙教案

公开课—月光启蒙教案

公开课—月光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静夜思》,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借助插图进行思考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静夜思》的文本、插图、生字词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指出古诗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认读,并讲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生字词,加深对字词的印象。

4. 想象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自己置身于古诗中的场景,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 小结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熟读古诗,正确书写生字词,并结合插图进行思考。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的课程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文意思。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月光启蒙》原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月光启蒙》原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月光启蒙》原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月光启蒙》原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歌谣的学习,初步领会“月光启蒙”的内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唤起旧知,了解作者,揭题解题1、师: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你还记得这是谁写的哪篇文章吗?你了解孙友田吗? (板书:孙友田)3、交流。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份他的资料。

(出示1:孙友田资料)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板书:月光启蒙)5、解题:(1)在这里,它读“蒙”(méng),注意看中间两横,一层盖在又一层上面。

(2)“启蒙”是什么意思?“启”就是打开,“蒙”呢?什么头?草字头的字,多数跟什么有关? 对,它最早就指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所以“蒙”有遮盖的意思。

那你想想,“启蒙”连起来该怎么讲?(打开,使原来遮盖的东西看得见。

)齐读课题。

6、质疑:月光启蒙,月光能启蒙吗?月光又能启蒙什么? (出示2:封面)二、整体感知,通文解词,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读一读课文,争取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2、检查读文。

老师很想听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1)第1小节,谁先来读?正音:篱笆时辰(均读轻声)(2)请你点一名同学来读读第5小节。

真细心,这里两个多音字,你都把它读正确了。

①莲花落听过“莲花落”吗?知道“莲花落”是什么玩意儿吗?(“莲花落”又叫“数来宝,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开始流传了。

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以前叫花了要饭的时候常唱,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民间曲艺。

②混沌把它放到句子里去读一读,“豁然开朗”,那你推想一下,“混沌”大概是什么意思? 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就叫“启蒙”。

(3)看来,课前的预习做得很充分,讲起来就自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唤起旧知,了解作者,揭题
1、你们记得孙友田吗?
(我知道上学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我知道他是一位诗人;我知道他有10部诗集;我知道他写了1000多首诗……)
2、看来同学们对孙友田还是很了解的。

是的,他的成功与他母亲幼时的启蒙密不可分,正如他在母亲去世后回忆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齐读PPT
想知道他母亲是怎样启蒙他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孙友田怀念母亲的一篇文章。

(板书:月光启蒙)PPT出示课文题目
3、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这个“蒙”字,别忘了里面有一小横。

4、齐读课题。

5、月光是那样的轻柔,再读课题。

6、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的?(课文讲了什么事?母亲是怎样启蒙的?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做课文题目等)这些问题,有的是我们这节课就能解决的,有的要留到下节课再探究。

二、初读课文,
1、《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挺长的,生字特别多,有信心读好吗?读之前我们先请个同学来读一下自学要求PPT出示: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书读完了,别忘了举手示意老师。

2、检查生字
(1)出示一类生字词语
大家课文都读完了,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学得怎么样?PPT出示
指名读再齐读
篱笆时辰洗澡搂着我凤凰割草筛大米花轿帐子
(2)多音字
生字表里有两个多音字,你找到了吗?出示PPT混沌莲花落。

你知道课文中含有莲花落的句子吗?PPT出示,我们来了解一下莲花落,PPT展示这两个多音字还有其他的读音,你知道吗?再出示这两个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及组词,PPT学生再读
3、主要内容
(1)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那么母亲是从哪些方面对我进行启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迅速地浏览课文,同桌交流,尝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2)谁来说说
教师相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4、朗读课文
同学们,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

(事先跟学生说好:第1-5节是唱歌谣部分,第6节为讲故事部分,第7-9节是唱童谣部分,第10-13节为猜谜语部分,其中讲故事、猜谜语课件上不显示。

)指名朗读喜欢的部分,要求认真听。

边读边指导朗读课文要读通,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每段读完后都要评价。

(1)歌谣部分(请个读得好的同学读,读一遍,指正,评价)
指名读第1-5节
这部分有这样一句话:PPT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注意“长歌谣”和“长五谷”的“长”字都读长,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语老师不理解:“故道”。

问学生:碰到了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指名说(查字典,翻阅资料等、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
用你喜欢的方法查一下“故道”是什么意思?再指名汇报
(2)讲故事部分
第六自然段
(3)唱童谣部分第7-9节PPT
这里有三首童谣,你想读哪一首
先指名读,再指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如拍手、跺脚)
(4)猜谜语部分(课件不显示)指名读第10-13节,指正,评价
(5)第14节
a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课文,还有一个自然段没读呢,是哪一自然段?(事先告诉学生第14节)
指名读指正评价
b这段话里有一个长句:PPT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这个句子不好读,老师已经把节奏划分好了,同学们按老师划的节奏来读一读。

教师指名读,评价。

c这段话里还有一个句子也不好读:PPT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老师已经在“那些”后面划上了斜线,(课件显示),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试着读读看,(那么这句话停顿的时间安排就是斜线、顿号、逗号、句号)。

再指名读,评价。

三、指导写字
1、同学们词语读正确了,课文也读通了。

这些生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写得美观。

PPT出示生字“辰、筛、轿、割”,这些生字中,有没有值得我们提醒的地方:辰(半包围结构,里有两横)、割(左宽右窄)、筛(上小下大)
2、师边范写边讲解:辰(半包围结构,里有两横)、割(左宽右窄,左边有三横,第三横要写长一点)、筛(上小下大)。

3、指导书写。

提笔就要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身正、肩平、臂开、足安等),老师现在就来看看谁做得最标准。

同学们开始写字,描两个,写两个。

(配音乐)姿势不正确的要纠正。

4、检查书写。

(音乐停止)
现在我们来检查大家写得怎么样?放在投影上检查。

写的好的要表扬:间架结构,字在格子中的摆放位置都很恰当,基本笔画很到位,老师画个大苹果奖励给你。

写的不好的:写字要注意观察这个字的间架结构,每笔每一画搭配,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四、作业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作业是:PPT
1、练习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的歌谣、童谣。

3、完成作业纸上的“我会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