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测井地层评价和岩石物理建模技术流程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测井密度测井及岩性密度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密度测井及岩性密度测井

.Z
.(
NA A
. )
σ=σe.ne
因此可得到物质的康普顿吸收系数与其体 密度之间的关系: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若将伽马射线的能量限制在0.2~1.02MeV范围内,则可 使物质对伽玛射线的吸收系数以康普顿散射吸收系数为主。 这种情况下,一定强度的伽玛射线穿过厚度为L的物质后, 由于物质对散射的吸收而造成的射线强度衰减具有以下规律:
吸收系数:单位长度物质对伽马射线的吸收概率
分别以t、σ、τ表示电子对效应、康普顿效应、光电 效应的吸收系数,则物质对伽马射线的的总吸收系数为 三种吸收系数之和,即:
=t+σ+τ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二、伽马射线的吸收
具有一定能量,一定强度的伽马射线穿过厚度为L的物 质后,由于物质对射线的吸收而造成射线强度衰减。其衰 减遵循伽马射线强度衰减规律: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2)讨论泥饼对记数率的影响:
L



S

1 AL 1 ABL ) BS )
(ln
NL
BL )

AL AS
(ln
NS
BS )
b (a )L
显然,地层的真密度等于长源距测得的视密 度加上一个校正值。
其他部分和自然伽马基本相同
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测井
伽马源的选择
我们知道,伽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 而只有康普顿效应才与地层的密度成正比关系。因此密度 测井的原理和技术手段首先要保证被探测的伽马射线的强 度主要反应伽马光子在地层中的康普顿效应。
因此密度测井选用Cs137为伽马源,它发射能量为 0.661MeV。这就排除了形成电子对的可能。如果将记录伽 马射线的阈值定为0.1,即只记录那些能量较高的一次散射 或多次散射伽马射线,这就避免了光电吸收的影响。

测井储层解释模型类型及建模方法

测井储层解释模型类型及建模方法

其中, Rwf , Rwi , Rwc分别为自由水、粘土水以及 微孔隙水的电阻率,φf ,φi ,φc 分别为三部分水所占 的孔隙比例。R 0 为饱和水岩石的电阻率,而mf , mi ,mc 分别为三项对应的胶结指数。当岩石中含 有烃时,其电阻率变为其中R t 为含烃储层的电阻 率, Swf为存在烃的情况下,自由流体孔隙中的地层 水所占的比例,由此就可以得到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Sw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 ,利用常规测井得到三种 孔隙组分是比较困难的,通过结合岩心分析资料,用 大量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它们的粗略估计 ,如果 核磁测井等新方法能得到较好的普遍应用 ,这一问 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二、三水导电模型及其在低阻储层解释 中的应用
三水导电模型系基于岩石的导电路径是 由自由流体水、微孔隙水和粘土束缚水并联 而成的理论。与传统的导电模型相比 ,新的三 水导电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测井识别低阻油气 层的能力 ,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该 模型不但适合于通常的砂泥岩地层电阻率解 释并且能很好地描述低阻储层的性良好。图 1 为该区3 - 2 井的一段测井曲线。其中T- Ⅱ 油组厚度28 m ,图中箭头所指即为较典型的低 阻油层段。可以看到,在该目的层,电阻率值较 低,平均值低于0. 6 Ω m ,而同一层段的下部是 孔隙度与其相近的水层 , 电阻率为 0. 3 ~ 0. 5 Ω m ,上部的低阻油气层与低部的水层电阻率 基本相同 ,油气特征很不明显。如果没有新的 认识和处理手段 , 很难将上部低阻部分确定为 油气层。
孤东油田多口井馆陶组纯水层的孔隙度为 0. 33~0. 36 ,电阻率约为2Ω·m。应用前述方法, 求得微孔隙地层水电阻率典型值为0. 1Ω·m ,利 用(5) 式得到等效地层水电导率;再运用前述模 型,解释该油田3 口油基钻井液取心井馆陶组含 水饱和度的结果见表1 (地层电阻率进行过侵入 及围岩校正) 。对比计算的与油基钻井液取心 实测的含水饱和度(见图2) ,用本文模型解释的 结果要比用Archie公式解释的结果效果大大改 善。

测井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测井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3) 地层测试器。地层测试器能测量各井段地层的实际压力,能做出地层的 压力梯度曲线,更重要的是能直接从地层中取出油、气或水样,从而给下 一步的试油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另外还能估计地层油气层的有效厚度。
(4) 井壁取心。井壁取心作业能按照测井结果准确地从井壁取出岩心,用以 分析地层岩性及含油性,验证解释结果,弥补钻井取心的不足。
一、测井基本概念
岩石物理参 数或井眼工
程参数
合理抽象后的

地质和工程实 际问题
物理模型
(物性参数空间分布)




正演
究 对
激励源
形成的物理场
(物性参数物理意义)
过程



传感器



原始测井信息
(处理和采集后的
电信号)
介质物性参数 空间分布
一、测井基本概念
岩石物理参 数或井眼工
程参数
激励源
推到出物理场
一、测井基本概念
传感器
物理场的测量都是通过传感器将物理场强转换成电信号进 行测量的。常用传感器有电磁测井中的电极或线圈系,声测 井中的压电晶体换能器,核测井中的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 管组合而成的伽马射线探测器等。 1)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和足够高的灵敏度。
2)有足够的空间或方向分辨能力。 3)有足够的时间分辨能力。 4)响应函数尽量简单。 5)能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度浅
(导电性,电化学)
成像测井系列 (电、声、核磁)
生产测井系列 (产出、注入剖面、工程测井、
产层评价测井、剩余油监测)
射孔取心及特殊工艺系列
深电阻率测井 中电阻率测井 浅电阻率测井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技术

井身质量
利用测井曲线分析井径变 化、井斜角度和方位角等 信息,评估井身质量是否 符合设计要求。
地层压力检测
通过分析地层压力系数与 地层孔隙度等参数,预测 钻遇地层可能存在的压力 异常。
采油工程评价
产能评估
根据测井数据计算油井的 产能,预测油井的产油量、 产液量等参数。
储层改造效果
分析储层改造前后测井数 据的差异,评估增产措施 的效果。
综合解释法的优点是精度高、可靠性好,适用于各种复杂程度的地层。然而,综合解释 法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04
油藏工程评价
油藏压力评价
总结词
通过测井资料,分析油藏的压力状态,为后续的油藏开发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利用测井资料,如压力恢复曲线、压力导数曲线等,分析油藏的压力分布、压 力系数、地层压力等参数,评估油藏的压力状态,判断油藏的驱动类型和开发 方式。
直接解释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适用于地层特征较为明显 的地区。然而,对于复杂地层或岩性变化较大的地区,直 接解释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可能较低。
间接解释法
间接解释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测井数据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演出地层参数的方 法。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大量的已知地层参数和测井数据,通过统计回归分析或物理模型建立反演公式,对地 层进行定量解释。
油层连通性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形态, 判断油层之间的连通情况, 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评价
剩余油饱和度
利用核磁共振、介电常数等测井技术,测定剩余油饱和度,了解 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微观剩余油分布
通过岩心分析、微观成像测井等技术手段,观察微观尺度上剩余油 的分布特征。

测井方法计算岩石参数

测井方法计算岩石参数

常用的经验关系式
三、声波时差测井测量岩石的可钻性参数
从曲线趋势上看,声波时差与可钻性曲线形式基本相同,但趋势相 反。则证明可以用声波时差曲线预测地层可钻性。
三、声波时差测井测量岩石的可钻性参数
由上表可知,南北方岩石的强度与可钻性存在较大差异,应用数理 统计方法对上述两类岩性剖面的实验数据分别采用直线、幂函数、对数 、指数、多项式等5种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得出以上关系。同 前面的测井曲线与可钻性曲线关系基本符合。
三、声波时差测井测量岩石的可钻性参数
由上表可以看出,北方陆相地层砂岩剖面的地层可钻性预测精度 平均达90%,泥岩剖面的地层可钻性预测精度平均达87.5%,实际硬 度值与预测平均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1%,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预 测精度达89.24%和93.4%以上。
三、声波时差测井测量岩石的可钻性参数
测井资料计算岩石的力学参数
小组学成员:刘 杨 李强强 李昱岑 刘恒超
LOGO
测井资料计算岩石的力学参数
杨氏模量
弹性参数

泊 比 t p松 tma
t t 剪f切 模 量ma
拉梅系数 单轴抗压强度 t f tma
声波测井 伽马测井
(4)内 聚 力 定义:内聚力(the cohesion value)又叫粘聚力,是在同种物质内 部相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力是同种物质分子之间 存在分子力的表现。
粘聚力C和单轴抗压强度σc的经验关系式:
C 3.62610 C Kb
6
二、声波测井测量岩石的强度参数
(4)内摩擦角 定义:内摩擦角(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① 岩体在竖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时错动面的倾角; ② 颗粒状材料(如粮食、砂子)自然堆积时与地面能形成的最大夹角。 内摩擦角Φ与粘聚力C间的相关关系式为:

测井一般流程简介

测井一般流程简介

测井一般流程简介(共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录井1.概念: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分析、收集、记录随钻过程中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的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

2.录井的方法主要有岩屑录井、钻时录井、泥浆录井、气测录井、岩心录井、地化录井、定量荧光分析。

3.特点:(1)被动性。

录井的主要生产进度是由钻井的生产进度决定的。

(2)时效性。

及时对钻井的钻达地质层进行分析预测。

(3)变化性。

录井生产过程中,录井施工的项目是可变的。

(4)复杂性。

录井对象是地下地质情况,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井与井之间地质情况变化大,且录井过程多且复杂。

(5)不可预见性。

地下地质情况变化大,预测难度大(6)风险性。

录井施工过程由于地质因素复杂,录井质量存在地质风险。

4.录井的任务:了解地层岩性,了解钻探地区有无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火成岩等。

了解地层含油情况,包括油气性质、油气层压力、含油气丰富度等。

5.录井面临的挑战:(1)勘探开发目的层的埋深明显增加,导致资料录取困难,成本增加,加大了地层预测难度和录井油气显示评价难度,导致地层压力评价的准确性降低。

(2)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复杂油气藏、隐蔽油气藏成为重要领域,对录井提出更高的要求。

(3)对于低电阻率油层、高骨架电阻油气层,常规测井方法难以准确评价,需要录井、测井等多种技术与地质分析结合起来综合判识。

(4)钻井工程技术发展很快,钻井工艺发生了大的变化,这些复杂的钻井条件给岩石识别、油气显示识别及现场技术决策工作增加了难度。

岩屑迟到时间岩屑捞取岩屑清洗岩屑样品收集岩屑资料整理岩屑晾晒岩屑描岩屑资料交付定量荧光录井流程图测井1.概念:在井筒条件下。

利用一套专用的设备和工艺技术,依照合理的程序和流程,科学而准确地对油、气、水层进行直接测试并取得测试层段的油、气、水层的产量、压力、温度等资料的全过程。

imoos岩石物理建模技术介绍

imoos岩石物理建模技术介绍
实测的VP、VS计算得到的PR
Well #1 Well #2
5.校正后VP、预测VS计算的PR与1/2LN(AI)交会图-2
经编辑合成后 VS计算的PR
Shale Domain
Gas Sand Domain
Brine Sand Domain
6.校正前后合成记录对比
Uncorrected
SEISMIC SYNTHETIC OFFSET SYNTHETIC
IMOSS横波预测方法
序号 1 方法
Greenberg-Castagna方法 孔隙性岩石VS预测。
适用条件
2
3 4 5 6
Cemented方法
CriticalPhi方法 Krief方法 MudRock方法 Unconsolidated方法
弱胶结高孔砂岩及所有流体
中低孔地层。此方法假设干骨架泊松比与固体相位泊松比相等的, 并且孔隙空间里矿物是单一且各向同性。 中低孔隙压实地层 。 中高孔饱含水粉砂颗粒的泥岩地层 。 高孔非压实砂岩。 中低孔、胶结良好、深度大于5000ft地层 ,岩石必须仅由砂岩和粘 土组成。
3.基于岩石物理模型之测井校正-校正前
3.基于岩石物理模型之测井校正-校正后
4.实测VP~VS关系-1
Well #1 Well #2
Greenberg – Castagna Wet Sand Line Greenberg – Castagna Shale Line Local Estimator Wet Sand Line: Vs = (0.725* Vp) – 2265 Local Estimator Shale Line: Vs = (0.677* Vp) – 2119 Local Estimator Pay Sand Line: Vs = (0.699* Vp) – 791

06_测井地层评价与岩石物理建模一体化研究软件包PowerLog中文培训教程

06_测井地层评价与岩石物理建模一体化研究软件包PowerLog中文培训教程

激活状态的数据库 计算机名字
数据库管理
图2
DB file 为目前处于激活状态的数据库,DB host 为计算机名,数据库管理界面分别有 Create and Select、Manage Users and Projects、Backup and Restore 和 DB Tools 四个选项,在 Create and Select 选项中, 可以连接本机或者网络上的数据库, 也可以建立新的数据库等,
(一) 单井测井资料质量控制 ................................................................................. 12 (二) 多井一致性处理 ........................................................................................... 22 Chapter 4. 测井资料地层评价 ............................................................................... 29
图1
Page 3
Chapter 2. 工区的 工区的建立及数据管理
(一) 数据库建立 如果您的机器上已经成功安装了 PowerLog 软件,那么点击下面路径 Start→All Programs→Fugro-Jason→PowerLog3.X→Database Tools,打开 Database Tools 数据库管理界面 如图 2 所示:
图3
Page 4
点击 Browse 按钮,指定数据库的存储路径,命名为“daqing_2011”,点击“Create”弹出 图 4,数据库建立完成之后,会提示您是否将此数据库激活,点击“Yes”。

岩石物理建模流程

岩石物理建模流程

岩石物理建模流程Modeling of rock physics is a crucial proc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of rock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t involves stud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and how they respond to stres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By creating accurate models, geoscientists can predict how rocks will behave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settings, which is essential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岩石物理建模是了解岩石在不同条件下行为的关键过程。

它涉及研究岩石的物理特性以及它们对应力、温度和压力的响应。

通过创建准确的模型,地球科学家可以预测岩石在不同地质环境中的行为,这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土木工程以及环境研究等广泛应用至关重要。

One of th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rock physics modeling is understanding how different rock types behave under stress. Rocks can deform in various ways depending on their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orosity. By study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such as their elasticity,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geoscientists can create models that simulate how rocks will respond to changes in stress and pressure.岩石物理建模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了解不同岩石类型在受力下的行为。

石油工程技术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简介

石油工程技术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简介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简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1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2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2.1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2.1.1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

02-PowerLog3+测井评价与岩石物理建模模块软件介绍

02-PowerLog3+测井评价与岩石物理建模模块软件介绍

“An understanding of capillary pressure behavior is vital to optimis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cap, intra-formational and fault sealing capacity.” ─ Australian School of Petroleum, Adelaide, Australia
StatMin最优化测井地层评价方法
StatMin 最优化测井解释模块
用于复杂岩性地质的测井评价,进行岩性、矿物组份和孔隙度计算,并且能 够方便地根据需要对解释模型进行调整。
1. 输入:任意反映“四性”特征的测井曲线
2. 计算得到的输出 岩性 矿物体积 孔隙度 含水饱和度 重构曲线
⑤ RPM模块 – 岩石物理建模分析工具
为什么选择PowerLog ® 3 功能模块
软件特性:
1. 2. 3. 操作简单,易学好用,模块交互界面标准化,易 于理解 运行在所有Windows平台,对硬件无特别高要求 应用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风格,允许从 Excel表格等导入数据,易于操作
采用临近算法(KNN)。
If K = 1, 样点分配为sand. If K = 3, 样点分配为sand. If K = 5, 样点分配为shale.
FaciesID测井相分析工具
测井相分析功能特点:
1. 测井相分析模块是一种半自动的模式, 直接在曲线上拾取种子点建立相解释模 型。 2. 测井相分类模型及测井相解释结果都有 严格的质控手段。 3. 应用FaciesID测井相功能,地质学家可 以非常容易的利用测井等资料进行地质 信息的拾取和分类。

地球物理测井:第07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

地球物理测井:第07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

2020/12/12
3
2020/12/12
测井图的一 般认识:
曲线名 曲线单位
曲线道 线型 线宽/粗 刻度类型
左右刻度 第二比例 深度道 深度比例 解释结论 岩性 井壁取心
4
2. 测井解释的要求和层次
基本要求
➢ 选择合适的测井系列,并保证测井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 收集尽可能多的第一性资料; ➢ 选择合适的解释模型; ➢ 综合地质、试油及邻井资料,综合分析,给出综合解释结论。
2020/12/12
2
多井解释
➢ 地层对比 ➢ 复查解释结论 ➢ 二次解释和多次解释 ➢ 沉积相研究 ➢ 油藏描述
(3)常用解释结论
➢ 储层的测井解释结论一般包括 油层、水层、气层、油水同层 (含油水层、含水油层)、干 层、疑难层等;
➢ 如果是水淹层测井解释,则需 要解释油层水淹级别(多个水 淹级别)。
【参见课本P170表11-1】
(3)电阻率系列
用途:准确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计算饱和度、区分油水等 测井方法选择:两大类,即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最常用感应)
➢ 侵入较浅:深感应或深侧向皆可 ➢ 侵入较深:若Rxo<Rt(盐水泥浆、低侵)用侧向,反之用感应 ➢ 一般Rmf>3Rw时用感应,Rmf接近或小于Rw时用侧向; ➢ 常用组合测井确定Rxo、di、Rt:双感应-微聚焦,双侧向-微球等。
实际选择方法
要根据工作目标、结合地区特点及钻井泥浆性质等进行综合考虑 (参看课本 P174 表11-4 所列实例)
裸眼井基本系列(九条线):
三孔隙度(声波、密度、中子)、三电阻率(深、中、浅)、SP、GR、CAL
2020/12/12
11
2020/12/12

地震岩石物理建模的流程

地震岩石物理建模的流程

地震岩石物理建模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流程:①数据收集:首先,收集研究区域的地震数据、岩心样品、测井资料及实验室测试数据,为模型建立提供基础信息。

②岩石物理实验:对岩样进行多项物理性质测试,如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理解岩石的物理响应特性。

③建立地质模型:依据地质信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岩层分布、结构、孔隙度及流体饱和度等。

④岩石物理参数赋值:将实验得到的岩石物理属性赋予地质模型中的相应岩层,形成初始岩石物理模型。

⑤建模与仿真: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如有限差分、有限元等),模拟地震波在地质介质中的传播,生成合成地震记录。

⑥反演与校正:将实际地震数据与合成数据对比,进行反向建模或参数调整,优化岩石物理参数,使模型更贴合实际观测。

⑦验证与分析:通过模型预测的地震响应与实际地震数据详细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地质解释。

⑧应用与预测: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储层预测、流体识别、地质风险评估等,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决策。

⑨迭代优化:根据新获取的数据或反馈信息,不断迭代修正模型,提高建模精度和实用性。

[实用参考]纯岩石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ppt

[实用参考]纯岩石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ppt
n—饱和度指数,与油、气、水在孔隙中的分 布状况有关,其值以1.5~2.2者居多,常取2;
Sw—岩石含水饱和度,小数; Sh—岩石含油气饱和度,小数; I—电阻增大系数,它是含油气岩石真电阻率Rt
与该岩石100%饱含地层水时的电阻率R0的比 值,其大小基本决定于此Sw(或Sh),但与地层的孔 隙度和地层水电阻率无关。
纯岩石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
本章内容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的概念 纯岩石水层模型及测井响应
方程
纯岩石油层模型及测井响应
方程
Archie公式 储集层孔隙度的计算
1、为什么要建立岩石体积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
为了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就必须 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适当的数学物理方法, 建立相应的测井解释模型,导出测井响应值与地 质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对测井资料加工处 理和分析解释,把测井信息转变为尽可能反映地 质原貌特征的地质信息。
根据电阻并联原理有:
111
r0 rma rw
地层水的电阻
岩石的电阻 骨架的电阻
r
ma

由于
rRL S
11 r0 rw V LA , V Lw Aw
Ro

1

Lw
2
Rw L
1 1
Ro
L A
Rw
Lw Aw
Lw/L —孔隙孔道的弯曲程度常称为孔道曲 折度;
3、岩石体积物理模型
所谓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就是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 特性和岩石中各种物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按体 积把实际岩石简化为性质均匀的几个部分,研究每 一部分对岩石宏观物理量的贡献,并把岩石的宏观 物理量看成是各部分贡献之和。
该定义的要点有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储层物性参数的错误认识-泥质含量与粘土含量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Vsh不等于Vclay Vsh >= Vclay Vclay与Vsh的数量关系取决于构成泥岩的粘土矿物和粉砂岩的相对含量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储层物性参数的错误认识-不同类型孔隙度
多种类型的孔隙度定义形式 与储层预测和岩石物理建模相关的孔隙度定义
对井筒相关资料及环境资料的要求
必须资料
钻头尺寸
井径曲线
自然伽玛曲线
密度曲线
测 纵波测井曲线 井 横波测井曲线 地
电阻率曲线(深、中、浅)
层 评 中子测井曲线 价 测井仪器型号及厂商信息
井位信息
斜井/水平井井轨迹
补心高度
地质分层
重要资料
自然电位曲线 自然伽玛能谱曲线 岩性密度测井曲线 地质录井曲线 地层水分析数据 MDT、DST等流体样品分析报告 完井信息 泥浆信息(电阻率、泥浆滤液电阻率、温度) 岩电参数(a,m,n,地层水电阻率) Checkshot、VSP数据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 利用经验关系式校正
Gardner 速度-密度关系式: RHOB = 0.23(Vp)^0.25 浅层泥岩纵波-横波速度关系式(<2500m):VsShale = (0.883*Vp) –2214 深层泥岩纵波-横波速度关系式(>2500m):VsShale = (0.581*Vp) – 194 饱含水砂岩纵波-横波速度关系式:VsWetsand = (0.682*Vp) –1287 饱含水砂岩纵横比与横波时差关系式:Vp/Vs = 1.182 + 0.0042DTs 泥岩纵横比与横波时差关系式:Vp/Vs = 1.276 + 0.00374DTs …….
– 总孔隙度 – 有效孔隙度
总孔隙度大于有效孔隙度,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 缺乏有效孔隙度的标定依据 无法准确评估束缚流体孔隙度 不同类型粘土矿物束缚流体的能力不同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测井地层评价
基础数据 质量控制 环境校正
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岩石物理建模
储层参数(VSH、Φ…) 质量控制
传统技术流程 不同步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优选基准井(井组)
测井曲线质量好 井眼环境好 泥浆过程稳定
曲线系列齐全 所处地质条件有代表性
基于频率累积特征对应方法的曲线标准化处理
X’=X+a X’=(X-c)*(b-a)/(d-c)+a
基准井
基准井
a
a
b
c
d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非一致性处理的孔隙度插值
一致性处理后的孔隙度插值
参考资料
测井地层评价成果 岩心分析数据 核磁、FMI等成像测井数据 岩性曲线
对井筒相关资料及环境资料的要求
流体、矿物密度 (地层水、天然气、油、骨架、 粘土)
岩 API 石 气比重 物 地层水矿化度 理
地层压力曲线
建 模 地层温度曲线
气油比
泥浆滤液信息(密度、矿化度、粘度)
剪切模量(骨架矿物、充填矿物) 体积模量(骨架矿物、充填矿物) 长宽比(Aspect ratio)
综合解释 参数集总、成图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RS_8.3s RS_8.5
4250 4300 4350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同一测井解释结果无法同时满足两种类型工作的要求 实际情况决定了测井评价工作流程难以满足储层预测的特殊要求 常规测井解释结果不能用简单的变换方式,应用于地震解释和储层预测工作流程 面向储层预测研究的测井评价需要迭代过程
面向地震反演需求的 测井资料质量控制、地层评价和岩石物理建模技术体系
辉固地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
面向地震反演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常规测井解释
– 深度域 – 精细的储层物性特征
• 某深度点的各种类型测井响应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常规测井评价关注的特征
面向地震反演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对井筒相关资料及环境资料的要求
各测井项目间的深度匹配 各测井项目必要的井眼和泥浆影响校正 自然伽玛等放射性测井项目应进行了泥浆类型影响校正,在套管和水泥环段的测量还 需进行了额外的影响校正 密度、微电阻率等探测深度较浅的测井项目的泥浆侵入影响校正 各测井曲线应尽量完整、连续 声波等测井曲线的异常尖峰修正 不同型号测井仪器测量的相同测井项目之间需进行优选 工区范围内各井相同测井项目应具有较好的井间一致性响应,不同测井项目之间应具 有相似的规律性响应关系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DENed = A + B*Sonic + C*Log10(RD)
样本来源层段的选取原则
井眼条件良好 与待校正层段临近(以免引入声波和密度曲线的压实趋势) 与待校正层段处于同一地质层段范围内(确保沉积环境没有突变) 与待校正层段的岩性相同或相似 与待校正层段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流体类型
要求仪器居中、井壁光滑 ∆t=1/νt
∆t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补偿密度与岩性密度记录的测井曲线
使用铯137源、应用长、短源距测量伽马射线强度 体积密度曲线DEN和井径曲线
密度测井曲线现场质量要求
井眼规则、岩性均匀处,重复曲线误差值小于0.05g/cm3 曲线数值与主要岩性符合,与补偿中子、声波时差孔隙度对应 井径规则处,密度校正曲线一般应为零值或正值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 运用交会图和直方图技术检查地层的岩性、孔隙和坏井眼的影响特征;检 查是否存在异常奇异值
天然气
井壁垮塌
如果是声波/速度曲线呢?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测井曲线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岩石物理模型
Vclay, Φ, Sw
OK
不同步
结束
p, Vp, Vs
OK 结束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测井地层评价
基础数据 质量控制
岩石物理建模
储层参数(VSH、Φ…) 质量控制
环境校正
一体化研究技术流程
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同步
Vclay, Φ, Sw
迭代
岩石物理模型
p, Vp, Vs
OK 结束
测井储层物理参数
地震反演弹性参数
GR
P-Impedance (AI)
SP
S-Impedance (SI)
Neutron
地质体
为岩石物理建模提供多井间具有一致性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成果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声波测井是测量地层剖面的岩石声学物理特性的测井方法,根据技术 发展可细分为:
声波速度(时差)测井
声幅测井
声波变密度测井
2ft
声波全波列测井
声波成像测井
设计仪器的适当源距使达到接收器的初至波为滑行纵波
衡量初至波到达两个接收器的时间差为地层的孔隙特征
4300
Quartz
59
23
Calcite
3
86
RS_8.5
Kfeldspar
1
1
1
4350
Plagioclase
21
11
Clays
16
13
64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自然伽马指数计算方法
Vsh = GR − GR min GR max − GR min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含气饱和度=0%
含气饱和度 =20%
含气饱和度 =40%
含气饱和度 =60%
Φ=25%
Φ=20%
Φ=15%
Φ=10%
岩石类型II含量=20%
岩石类型II含量=15%
岩石类型II含量=10% 岩石类型II含量=5% 岩石类型II含量=0%
Φ=5%
Φ=0%
内容提纲
对井筒相关资料及环境资料的要求
常见的测井资料质量问题 测井资料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面向地层弹性响应特征研究的岩石物理建模技术流程
2 ft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仪器构成
一个可控发射器 两个正交偶极发射器 八个接收站的阵列接收器
采集资料类型
纵波、横波、斯通利波时差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单极声源在硬地层中的传播模式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数据整理、加载 测井曲线质量控制
测井常规处理 数据分析、敏感性评价
面向地震解释和储层预测的测井解释
– 深度域和时间域 – 层段特征
• 相邻两套地层间的边界特征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地震解释和储层预测关注的特征
面向地层弹性响应特征研究的岩石物理建模技术流程
定量描述不同岩性、物性、不同含流体性质岩石的弹性响应特征 选取可靠含油气地层弹性响应截止值,并定义烃类响应检测窗口
中子-密度交会图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交会图粘土含量指示值
中子-密度交会粘土含量计算
内容提纲
对井筒相关资料及环境资料的要求 常见的测井资料质量问题 测井资料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面向地层弹性响应特征研究的岩石物理建模技术流程
面向地层弹性响应特征研究的岩石物理建模技术流程
内容提纲
对井筒相关资料及环境资料的要求 常见的测井资料质量问题 测井资料质量评价和校正方法
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地层评价技术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