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课件第五讲:社会化
2.
3.
4.
例子:当儿童看到一张奴隶的照 片的时候。。。
感觉运动阶段:一张薄薄的东西
前操作阶段:一张照片 具体操作阶段:那是错的 形式操作阶段:要是我们的国家建立在
平等之上,人们怎么会占有奴隶?
人格,道德和情感又是怎样习得的呢?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科尔伯格 吉利根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无意识理论”
2.
3.
3、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的“认知发展”理论—我们是如何学会思 考的?
1.
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器官(吮吸,触摸,视听) 来了解世界。不会认识到因果关系,不知道行为的后果。 前操作阶段(2-7岁):学会使用和理解符号,学会说话,开 始有描摹客体的企图。完全自我中心,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 (大小,速度和因果等)。 具体操作阶段(7-12岁):懂得如何去构想一个具体的客体, 或者以不止一种方式来认识客体,他们能够形成关于事物之间 相互关联的概念。但仍停留在具体在具体思维上,没有具体的 实例她们还是无法讨论抽象的概念,如真理,诚实,公正等。 形式操作阶段(12-15岁):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 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建构理想。
第五讲 社会化(socialization)
课堂目标
社会化的概念和内涵
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社会化的主体 再社会化与预期社会化
遗传还是环境?
人之初,性本无。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
出生时缺乏生存的本能。
那么,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其他东西是
从哪里来的呢?社会学的答案是什么?
社会化(socialization)
社会学概论人的社会化PPT精选文档
2
• 2、单向说与双向说
• 单向说: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生活技
能与社会文化,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 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
• 双向说:人的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以社会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 社会性表现为:人是自身存在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有着人类特有的社会性,如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动;有一套超越生物性 本能的行为模式,并受一定的伦理规范所指导。
6
• 人特有的生理特征为社会化提供可能 • 人的生理状况制约着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
社会学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 论
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物,他对社会化理论的重大贡献,就是 提出自我认同危机理论。 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人终生的过程,是人 们从出生到死亡期间对环境的感情发展 过程。他在其名著《儿童与社会》中, 描述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
期别
年龄 心理危机(发展关键) 婴儿 对人信赖←→对人不信 时期 赖 幼儿 活泼自主←→羞怯怀疑 时期
三、社会化与社会运行
1、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 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没 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 和协调发展。 2、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 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 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离 开社会化,就谈不上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
)
放弃原有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
主动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个体承担地位更高的社会角色后,
进行的再社会化。
个体移居或客居文化模式很不相同
的他乡后进行的再社会化。
强制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个体的社会地位大大降低后,不得
不进行的再社会化。
个体违反社会规范后而被 社会强制进行的再社会化。
2、人为什么要社会化?
首先,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个人) 其次,确保社会的延续和文化的传递 (社会)
更重要: 靠人的本能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① 人比动物的本能要少得多、弱的多。 ② 人比动物的需要要复杂、高级得多。
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社会学概论(5)人的社会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活 到 老 , 学 到
老
社会化中的问题
心理上的断乳(社会性断乳) 价值观多样化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社会变迁(时间压缩) 代沟
社会化的过程
(美)E埃里克森,《童年和社会》。“人生 发展阶段和自我同一性理论”:
将个体心理成长划分为八个阶段,如书。 阶段前后相连,前者影响后来,后者也可以补偿。
前沿概念
死亡社会化(临终关怀)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个性(人格/稳定的心理特征) 社会个性 民族性 国民性 阅读:林语堂《吾土吾民》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
社会化的内容
1、学习生存技能4、社会行为规范 5、明确生活目标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一)关于社会化的机制的三种观点 1、教化论--社会化的实施者向社会化的对象 实施教化的过程,社会化对象是被动接受。 2、学习论--社会化的对象主动学习的过程, 强调对象的主动性。 3、互动论--施事者与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
(一)内涵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增 强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 过程。
教化(强制性) + 调适(能动性)
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
1、个性发展角度(社会心理学观点)社会 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从社会文化角度:社会化是社会和群体 向个体传输社会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 文化的过程。 3、从社会结构角度:社会化是使个体变得 更有社会性、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
4.老年期
❖老年社会化所要面对的是身 体机能、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下 降,疾病和死亡。 ❖典型的老年社会化问题:一 些老年人难以接受退休后社会 声望下降的后果而丧失自我认 同的结果);因身体机能下降、 疾病而产生的对死亡的恐惧、 忧虑等消极的生活态度等。
二、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
2. 学 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 设立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 的专门性、系统性,带有强制 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 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 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己的社会 角色,理解和把握在组织群体 中的人际关系。
3. 同龄群体
特点:
S 同龄群体
❖(1)大多数活动不由权威事先 安排,而以独立的姿态,在平等
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 、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 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
的基础上与他人交往。可以培养 儿童的独立意识、灵活性,提高 能力。
会群体。
❖(2)形成较为明晰的群体亚文
化。
4.工作单位
❖ 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 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 所。
❖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生物学观点,他
认为社会文化对于人格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并且人格的发展贯
穿人的一生。
❖ 埃里克森将社会化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岁,信任与不信任)
(5)少年期(12~18岁,认同与混淆)
(2)幼儿期(2~3岁,自主与羞怯、怀疑) (6)(18~30岁,亲密与孤独感)
❖ 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 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 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 的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含义: ❖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 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 书籍等。 ❖在现代社会中,它的影响表现出形式上的多样性、 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对人们的价值观念 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
第五讲 人的社会化
第五讲人的社会化张振亭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必要条件●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一、什么是社会化?●¡°×ס±化:渐次接近¡°×ס±的过程及呈现出的状态¡ª¡ª¡°××性¡±。
●现代化:现代化的过程及现代性。
●社会化: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及社会性状态。
回忆一下●截止到目前,谁对你的影响最大?●哪件事对你影响最大?●那本书对你影响最大?●你现在的价值观、人生观主要受什么影响?●你的偶像是谁?●小时候,你记忆最清晰的一个人、一件事是●你和父母之间曾经(现在)有代沟吗?●你曾经最好的朋友都是谁?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一) 文化: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二) 人格发展: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三)社会结构: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不同层次的社会化:个人、群体、一代人、社会或文化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个人生物基础条件(遗传素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社会环境条件: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与人的社会化引起关注●麻醉或休眠效应●削弱人际交往●制造文盲:●散布平庸情趣:●造成被动接收意识●广告的危害●文化侵略●是暴力行为的学校。
●盲目效应●造就电视病:如癫痫式的综合症、孤独症、兴奋症、呆痴症。
讨论:电视与儿童的社会化●你在假期每天有多少时间在看电视?●弱智化?●成人化?●凶杀?●色情?●暴力?三、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R.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划分方法:幼儿(1~3岁)、儿童(4-12)、青年(13-28)、壮年(29-40)、中年(50-60)、老年(60-)。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ppt资料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 第二,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重要条件。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二是使人处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可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三)代差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十页,编辑于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早
和心理上都还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 能力,主要是以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 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特别强烈。在这种情况 下,要保证社会化的顺利进行,社会就必须提 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 供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但现实的 情况是,各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相互矛盾和 冲突,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从而给儿童和青少 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九分。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米德的“角色 扮演”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等
(二)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life course)的基本思想, 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 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更重要的是, 该理论创造了一系列概念工具和分析方 法,使这样一种理念能够比较有效地落 到实处,不至于停留在假设阶段。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化的类型 四、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五、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一、社会化的含义
(一)社会化的含义: 一 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的含义: 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 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 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少年儿童为主要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 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 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 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 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 会面临的问题, 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 过程 。
2.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 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 构,强调社会化的专 门性、系统性, 门性、系统性,带有 强制性。 强制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 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 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 己的社会角色,理解 己的社会角色, 和把握在组织群体中 的人际关系。 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技能社会化 一 (二)政治社会化 (三)道德社会化 (四)行为社会化 (五)性别角色社会化
(一)技能社会化 技能社会化
• 个人只有通过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而 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化过程获得参与 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社会中生活 的个人,首先要具备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 文化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其次要注重日常 生活技能的培养;最后,在现代社会中, 个人的职业能力是个人社会化中至为重要 的一环。
1.家庭 1.家庭
第五讲社会化
伊莎贝尔的案例对于研究学者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极少数 发现儿童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案例。 发现:人类没有自然的语言。被隔绝的孩子不会说话。 在社会上还有许多儿童缺乏社会关照的环境下成长的例子。 专家们日渐强调,早期社会化经验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现 在我们知道,只关心婴儿的生理需要是不够的,身为父母 亲必须关心孩子们的社会化发展。例如,孩子如果不被鼓 励和朋友交往,他将失去与同辈互动的机会。而这种互动 往往是建立情绪成长的重要关键。
奥斯卡与杰克的案例印证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多年来,明尼苏达双胞胎与领养研究的研究人员,一直试 着对许多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进行研究 ,找出他们是否在 个性\行为与资质上有类似之处.实验结果证明 ,基因因素与 社会化经验都会影响人类的发展.虽然在不同的环境下抚 养,但一些特征如敏感度\声音模式以及紧张习惯等,都 很相似.这些被视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然后他们的生活态度\ 价值观\择偶条件.甚至喝酒习惯的不同,则是受到环境模 式影响.
哈洛实验:人工母亲 哈洛以“两种替代母亲”来抚养孤立的小猴子— —一个用布覆盖的模型,另一个是用线作成的模 型,并能供应牛奶。小猴子们会到绑线的“母亲” 那里取用牛奶,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却依附在较 象母猴的布模型身边。在危险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个实验印证了猴子比较重视能给予心理安慰的 人造猴子(以毛圈织布覆盖),而非只有提供食 物的模型。小猴子成长的发展,除了食物的提供 外,更需要社会接触所带来的温暖,尉籍与亲密。
9、香槟野女孩
香槟野女孩可能在被遗弃之前就学过说话,因为 她是兽孩中很罕见的能够连贯语言表达的例子。 她的食物包括鸟肉、青蛙、鱼、叶子、树枝和树 根等。如果给她一只兔子,她能很快将其剥皮并 生吃下去。据当地的目击者、著名科学家查尔斯. 玛丽表示,“她的手指,尤其是大拇指非常大, 能用拇指挖出树根,并能象猴子一样在树间荡来 荡去。”她跑得非常之快,视力也很好。1737年, 当时的法国女王之母、波兰女王占领了洛林公国 之后,她听说了这个野女孩的故事,就带她去打 猎,结果她跑得比兔子还快,能够徒手擒杀兔子。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再社会化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正面与 负面、强制与自愿等。 成功的再社会化要求剥掉和抑制成员原 来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同时提供正面 的角色模式,强化他们想象中所推行的 新价值观和新的自我认同。
有很多罪犯回归社会后继续犯罪; 大多数邪教成员最终回复到原来的自我 形象和价值观,有研究表明,最初加入 邪教的人只有5%在那个群体呆了5年以 上的时间。
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像动物一样,大量的人类社会行 为是有机体的后果,而不是文化演进的结果。他们断 言,人类基因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种 程式,规定了我们的社会行为,就像它形塑了我们有 机体的物质特征那样。 生物学的术语中,适应与生存有三个含义:个体 (personal)的适应与生存(存活时间长)、繁衍 (reproductive)的适应与生存(生育为数众多的、健 康的下一代)、基因(genetic)的适应与生存(所有 拥有相同基因者的继续存在,它包括所有的近亲,而 不仅仅是其直接后代)。社会生物学家经常用第三个 含义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一些重要特征。
二、社会化的类型
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 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学习语言和其他认 知本领,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 求。 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 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预期社会化大 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对于社会化的研究存在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 过程
1. 2.
3.
狭义的社会化研究:从生物人变为社会人; 广义的社会化研究: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期面临 的问题,而且是贯穿于人生始终的问题;其含义 不仅包括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且还包括 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 活的过程; 广义社会化研究的扩展:强调研究的社会意义; 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涵义二、社会化的特性三、社会化的类型四、社会化的必要性五、社会化的可能性第二节社会化的过程一、社会化的过程理论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第三节社会化的内容与途径一、社会化的内容二、社会化的途径第四节社会角色扮演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涵义(一)人的本性是什么?隔绝的孩子:Isabelle&Genie制度化的儿童: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互动可能对人的智商水平起决定性作用恒河猴的试验结论:社会使我们成为人类语言、温暖与爱、互动文化的角度(文化人类学)文化延续和传递(内化)人格发展的角度(心理学)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学)了解地位扮演角色发展社会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长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
社会化过程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作用的过程,个人既是社会化的客体又是社会化的主体,社会化既是社会教化个人,又是个人的自我转化。
二、社会化的特性(一)社会强制性如“灌输式的教育”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二)个体能动性个体的自觉性、选择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终身持续性It is n ever too old to lear n三、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basic socializati on初始社会化(儿童时期)四、社会化的必要性(一)个体的需要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并独立生存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社会使我们成为人类(二)社会的需要1社会化的人是社会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条件。
2、社会化与文化的一致性和社会目标的实现。
3、社会化与文化、社会的延续、发展五、社会化的可能性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具有生物进化和人类长期劳动实践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大脑■^1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门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五、社会化的可能性(一)人类具有语言能力(二)人类具有思维能力(三)人类具有学习能力认识和理解确立态度和行为模式意志能力(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第二节社会化的过程一、社会化的过程理论(一)自我意识理论(二)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四)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论(五)生命历程理论(一)自我意识理论社会化的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
社会学概论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属性的性质和方向,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PPT课件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PPT课件
18
(二)少年社会化
• 世界观形成的初步时期 •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增强 • 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 主要任务:学习文化与社会知识,掌握谋
生技能,学会并运用社会规范,逐步完善 自我观念。
• 社会化的“危险期” :自主要求与对成人
的依赖
PPT课件
19
• (三)青年社会化 • “第二次诞生”、“心理上的断乳” • 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 自我观念深化 • 人生观、世界观大体形成 • 采用了新的社会化方式 :内化逐渐取代外
第五讲人的社会化
2.社会化的外在环境条件
(1)家庭。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个体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的社会化奠
定了基础,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 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2.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社会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是从文化传递和社会设置两个角度考察其
对社会化造成的不良后果。 3.代差 (代沟) 何谓代差? 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基本认识: 代差在各个时代、各种社会都客观存在,是正常现象。 对代差的性质要作具体分析。
按照库利的说法,自我作为一种社 会产物,它的出现有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察觉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
再次,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简单地说,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感觉来
理解自我。
例如,如果一个对我们很重要的人赞成我们的行为,我们也许
(2)学校。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 学校是青少年适应有组织群体的社会生活的场所。
(3)同龄群体。 所谓同龄(辈)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
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同龄群体能使儿童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学会灵活扮演多种社会角
色,增加人际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个体在同龄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
我。比如每个正常婴儿和儿童那里都有的无约束的冲动和动力。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规则和组 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 社会化的自我。
主我首先发展起来。由于婴儿必须首先领会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因此, 客我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以出现。米德认为自我的发展包含主我和客我 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 我作出反应。
人的社会化演示文稿
作为社会的产物,自我的出现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设想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设想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最后,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
的行为,并作出进一步的行动。
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
感觉来理解自我 。
第十四页,共98页。
第十五页,共98页。
2.米德的“角色扮演”
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 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 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 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 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 监护的时期。
第三十四页,共98页。
二、社会化的主体
家庭
学校
个体社会化
大众传媒
第三十五页,共98页。
同龄群体
工作单位
1.家庭
• “ 家庭是人生的 第一所学校,父母是 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种趋向, 即平常所说的 “良心”、 “理
性” , 它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 会规范、 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
果。 “超我” 评价是非善恶,以 “至 善原则”为宗旨。其主要功能有3点: ①管制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 ②诱导 “自我”,使其能以合乎社会规 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③使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
的过程。代表人物,C·库利、G·米德。
▪ 社会结构的角度
▪ 实质是社会学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使人变得具有社
会性。本质就是角色承担,角色学习的过程。代表 人物,S·萨金特、T·帕森斯。
第六页,共98页。
3、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 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 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要点: “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 理。 “生命的相关性”原理。 “生活的时间性”原理。 “个人能动性”原理。
案例:从《麦田里的守望者》 看人的基本社会化
美国作家塞林格在这部小说中描 写了一个中学生霍尔顿,老师和家 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但他看不惯周 围的一切,四次被学校开除。在浪 迹社会中,他酗酒、逛夜总会、召 妓女,同时内心又十分苦闷,渴望 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下精神彻底崩溃, 最终进了精神病院。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西格蒙德· 弗洛伊
德(1856-1939)
出生于奥地利维
也纳,是赫赫有
名的精神病学家、
心理学大师。
我们越是文明,我们就必定越不幸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
识和无意识,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包
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对个性的主要看法是:人类
的行为动机中有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的
案例二 私生女安娜
1938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一名叫安娜的 女孩,她是一位二十多岁女子的第二个私生女,出 生后一直被关在一家农户的楼上约6年多,她只是 吃少量的牛奶,很少被人关注,既没人给她洗澡, 也没人训练她任何个人生活习惯,多数时间她不是 睡在有栏杆的小床上,就是斜着坐在一把椅子上。 发现她时,她丝毫没有正常6岁孩子的特征,经过 适当的营养抚育后,体格略有好转,但4个月后仍 不能说话,6个月后开始慢慢走路,10个月后才会 对人有适当反映,到11岁死的那年她开始说话了。
2、社会化研究的不同角度
文化的角度 实质是人类学角度,认为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 的过程。代表人物, W· 萨姆纳、 W· 托马斯、 W· 奥格 本。 个性发展的角度 实质是心理学角度,认为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 发展的过程。代表人物,C· 库利、G· 米德。 社会结构的角度 实质是社会学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使人变得具有 社会性。本质就是角色承担,角色学习的过程。代 表人物,S· 萨金特、T· 帕森斯。
②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条件;
③管理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④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
“超我”并不是指人以外的社会或 自然, 而是指人的心理中代表社会力 量的一种趋向, 即平常所说的 “良 心”、 “理性” , 它是个人在社会 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 道德标准、 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果。 “超我” 评 价是非善恶,以 “至善原则”为宗旨。 其主要功能有3点: ①管制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 ②诱导 “自我”,使其能以合乎社会 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③使个人向理想人格发展。
3、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 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 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类型
1.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azation):发生在生 命早期,即儿童期,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 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 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2.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azation):人们在 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 扮演的角色。青年期。 3.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azation):是指 继初始社会化之后的成年人的社会化,继续学习群体 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 程。它从个体完成基本社会化的时候开始,一直到它 离开世界时才结束。
自我(self)
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
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
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
顿·库利(1864—1929)提
出的。
作为社会的产物,自我的出现要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我们设想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设想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最后,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 的行为,并作出进一步的行动。
话)都是无意识的——我们常常并不知道
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
人
本我(id)
格
超我 (superego)
பைடு நூலகம்
自我(ego)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最隐秘的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其基本成
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
动,本我受本能驱动。“本我”是同肉体联
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
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行
“主我” 又称 “自然我”, 是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 部分直接经验,即感到饥饿、 主我 感到痛苦、感到压抑、感到 I 快活和陶醉、感到需要满足 自己的种种欲望的那部分。
“客我” 又称 “社会 我”, 是自我的社会方 面,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 客我 态度、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me 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
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心
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任其
泛滥就将不可收拾。 本能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自我”是在“本我”发展过程中与周围的现
实世界相互接触,从而在适应现实环境中形成
的,它受 “现实原则” 支配。“自我” 介于
“本我”与“超我”之间,其主要功能有4点:
①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命;
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
感觉来理解自我 。
2.米德的“角色扮演”
乔治· 赫伯特· 米德
(1863—1931)是与库
利同时代的一位社会学
家、社会心理学家和哲
学家,是美国社会科学
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其代表作是《心灵、自 我与社会》。
自我是对社会客
观现实的内化和 主观解释,自我 的观念是在社会 互动中产生的
首创性和内疚性
勤奋与自卑
学龄前
学龄期
认同与角色混淆
亲近与孤独
青春期
青年期
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
完美与绝望
中年期
老年期
5、生命历程理论
该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 60年代得以迅速发展,基 本思想是将个体的生命历 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 和社会结构的产物。
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分析模式
理论分析: [奥]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本
我”处于潜意识中,受享乐原则支配;“自 我”在现实环境中形成,受现实原则支配; “超我”在道德内化中形成,受理想原则支 配,社会化就是三者的相互作用。 [美]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处于青 春期(12—18岁)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和认识 各种社会角色,容易产生现实自我与理想自 我的角色混淆。
二、社会化的主体
学校
家庭
个体社会化
大众传媒
同龄群体
工作单位
1.家庭
• “ 家庭是人生的 第一所学校,父母是 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 母 有意的 有 意 的 子 女 无 意 的 无意的
教
养
模
仿
感
化
熏
陶
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 可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阶段 (6、7岁-11、12岁) 二是中期阶段 (11、12岁-14、15岁) 三是后期阶段 (14、15岁-20左右)
人的社会化
案例一
印度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达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 们在打死了一只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 抚养大的女孩:其中大的有8岁,后被取名为卡玛 拉,小的有2岁,取名为阿玛拉,但因其体弱,不 久死去。这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狼孩。由于她们 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所以一切生 活习性都与狼别无二致。比如,她们不会直立行 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觉,晚间出来活动, 怕光、怕火,不吃素食和熟食,只吃生肉,而且 不是用手拿着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她 们也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在孤儿 院人员的耐心抚育下,卡玛拉用了两年的时间才 学会站立,6年才会走路,到1929年她死时,一共 学会了45个词,和几句简单的话,智力水平仅相 当于4岁儿童。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一、社会化的生物及 社会条件 1.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 有的用来表达情意、 交流感情的工具,是 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与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是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 中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 象与概括,形成概念,并应用 要领进行判断和推理,认识事 物一般的和本质特征及规律性 联系的心理过程。
4.逆向社会化(reversalsocialiazation):晚辈
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 5.再社会化(resocialiazation):是由于原来 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全面放弃原 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 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再社会化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某些人不再遵从原来 社会化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范,认同和采 取了反主流的行为模式,犯罪改造。属于被动再 社会化。 第二,原来社会化成果基本上已不适应。人们 自觉地转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以适应突 然改变了的生活环境,这属于主动再社会化。
3.学习能力
对于社会来说,社会 化就是社会以自己的文化 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而对于个体来说,社会化 则是自己学习社会文化的 过程。人类所特有的思维 能力和语言能力,使人类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 出其他动物所不可比拟的 学习能力。
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 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 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 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 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 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 监护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