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题库-普心第九章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C.思维 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个别化原则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主义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各章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配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7、自动加工是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统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8、控制加工是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第三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第四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波动性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二、多项选择题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第七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二、多项选择题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以利他为目的B、自愿的C、不期望回报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A、给老人让座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C、抢救落水儿童D、与持枪歹徒搏斗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C、手段性侵犯行为D、目的性侵犯行为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群体个数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A、多方面收集信息B、利用集体智慧C、增加群体凝聚力D、费时费力E、议而不决第八章一、单选题A 1.对于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的表示以下哪个不正确()A.非病状态是心理健康标准的底线B.非病状态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主观的标准C.非病状态是指一个人心理的正常状态D.非病状态是指一个人适应良好的状态C 2.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面的标准而来()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C 3.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B 4、关于外展训练的表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外展训练又称户外拓展训练B.外展训练最早是用来训练士兵的求生能力的C.外展训练需要利用特别设计的器材,往往难度很大D.外展训练需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带领实施C 5、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B.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C.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C 6、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B 7、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D.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B 8、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A 9、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C 10、关于危机定义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A.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
普通心理学 第九章
2、需要的种类 起源分为 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 ):饮食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 睡眠、排泄等。 息、睡眠、排泄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 面的要求。 人类自然需要的满足方式不同于 面的要求。 动物: 动物: 如饮食需要, 如饮食需要,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做出 美味的佳肴, 美味的佳肴,同时人类进食还要考虑社会习俗 和礼仪。 和礼仪。 社会文化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 社会文化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 就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 就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
பைடு நூலகம்第九章
动
机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和行为效率 动机与价值观、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教学目标:掌握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教学目标:掌握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理解动 机与需要、动机和行为效率、动机与价值观、 机与需要、动机和行为效率、动机与价值观、意志的 关系。 关系。 重点: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理解动机与需要、 重点: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理解动机与需要、 动机和行为效率的关系。 动机和行为效率的关系。
(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 要没有满足时, 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 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 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 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 如: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 孤独时寻找朋友等。 孤独时寻找朋友等。
对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评价
把需要看成一个组织的系统, 1、把需要看成一个组织的系统,按优势出 现先后排列, 现先后排列,较系统探讨了需要性质结构发生 发展及其作用。对研究人类需要启发很大。 发展及其作用。对研究人类需要启发很大。在 教育实践、企业管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教育实践、企业管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2、但他的某些生物学观点以及研究方法中 采用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人士的档案资料进 行分析,使其研究带有较大局限性。 行分析,使其研究带有较大局限性。
t9
本卷共6页第1页 本卷共6页第2页《普通心理学》习题九(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 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 相特征。
2、十九世纪末德国心理学 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 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3、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 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 。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 练加以提高。
4、遗忘的进程是 的,有 的特点。
5、动机的动力作用具体表现为动机的 、 、维持和调整功能。
6、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
7、个体调节认知活动的技能叫做 技能。
8、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 理论。
9、实验表明, %的过度学习最为经济合理。
10、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 、 和 。
11、情感的品质主要表现在 、 、 、 等四个方面。
12、 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计15分)1、在觉醒状态下,人们所感觉到、意识到、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 。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状态 C.心理过程 D.心理特征2、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 。
A.人的意识性B.人的主观能动性C.心理的选择性D.心理是人脑的功能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4、人类的听觉特性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C.音色——声波的成份D.音调——声波的频率 5、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具有刻板性,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情绪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严重的内倾性。
普通心理学(第三版) 第九章
心境: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的异常紧急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0
普通心理学第三版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类别
高级的社会情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由客观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关系是否符合主体自己所相 信的规律而引起的情感体验
意志和情绪的关系
人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13
普通心理学第三版
第四节 意 志
意志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其生理机制虽然尚未充分揭示出来,但是,它是高级神经
中枢整合活动的结果,是由一系列随意运动所实现的有目的的行动,这已经成为比
意
较统一的观点。
志
苏联神经生理学家阿诺兴(Анохин)提出的机能系统理论,是对意志生理机制进
6
普通心理学第三版
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概述
情绪、情感的机体生理变化
呼吸的频率、深浅都会发生变化;血液循环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 发生一系列变化;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情感的生理机制
下丘脑:1954年 奥尔兹 “快乐中枢”
脑内奖励/强化系统:
阴性自我刺激行为: “惩罚中枢” 5% 阳性自我刺激行为: “奖励中枢”
情
情绪调节的类型
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
绪
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生理调节
情绪智力上存在着差异
的
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章节题库(动 机)【圣才出品】
第9章动机一、选择题1.意志力最能体现在()中。
A.动机斗争B.目标确定C.行动方法选择D.决定执行【答案】D【解析】执行决定阶段,即将准备阶段所作的决定付诸实施,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和完成阶段。
这一阶段最能体现出一个人意志力水平的高低。
2.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models)认为,人的行为是下述哪两种之间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A.奖赏额度与所需努力之间B.成功的机会C.个人对目标的认识与现实之间D.一个人内驱力的强度与奖赏之间【答案】C【解析】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
个体自认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
3.()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A.认知B.情绪C.意志D.个性【答案】C【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4.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是()需要。
A.生理B.安全C.归属和爱D.自我实现【答案】A【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物种需要组成,生理需要处于最低层次,它是力量最强大的、对个体的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因而它是最重要的。
5.根据霍尔的观点,所有行为的基本目的是()。
A.取得成就B.争取权力C.驱力消减D.个人成功【答案】C【解析】霍尔的驱力减少理论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6.学生想参加校篮球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答案】C【解析】A项,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出现的冲突。
B项,双避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人们又只能回避其中的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
普通心理学(选择题库)
不定项选择题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人的个体心理,即(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C.个性差异和心理过程D.思维过程和性格特征1、心理过程可分为( )、情感和意志过程。
A.认识B.人格C.情绪D.需要3、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心理特征 D.认识过程3.个体心理的发展与( )密切相关。
A.科学 B.语言的出现 C.脑的发育 D.文字的产生5、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和毫无歧义地定义所有实验变量,以便其他研究者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
心理学的这一特征说明( )。
A.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B.我们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C.心理学是以事实和系统观察为基础的D.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6、一个研究者通过测量心率而作为人焦虑的指标之一。
在这个研究中,心率( )。
A.是一个混淆变量B.与焦虑成负相关C.一个自变量D.是焦虑的一个操作性定义l、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灵魂 B.行为 C .行为与意识 D.躯体与神经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
A .1879年 B.1798年 C.1789年 D.1897年3、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作( )。
A.反射 B.反映 C.反应 D.感受性4、( )是心理的源泉。
A.感知觉 B.客观现实 C.记忆 D.内心世界6、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
A.冯特 B.马斯洛 C.华生 D.罗杰斯5、冯特是(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69B.1879C.1889D.1899E.18971、“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一种人。
”这一观点是( )研究取向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生物学 D.精神分析3、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
普通心理学各章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配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7、自动加工是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统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8、控制加工是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第三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第四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波动性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二、多项选择题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第七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二、多项选择题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以利他为目的B、自愿的C、不期望回报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A、给老人让座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C、抢救落水儿童D、与持枪歹徒搏斗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C、手段性侵犯行为D、目的性侵犯行为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群体个数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A、多方面收集信息B、利用集体智慧C、增加群体凝聚力D、费时费力E、议而不决第八章一、单选题A 1.对于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的表示以下哪个不正确()A.非病状态是心理健康标准的底线B.非病状态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主观的标准C.非病状态是指一个人心理的正常状态D.非病状态是指一个人适应良好的状态C 2.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面的标准而来()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C 3.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B 4、关于外展训练的表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外展训练又称户外拓展训练B.外展训练最早是用来训练士兵的求生能力的C.外展训练需要利用特别设计的器材,往往难度很大D.外展训练需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带领实施C 5、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B.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C.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C 6、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B 7、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D.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B 8、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A 9、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C 10、关于危机定义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A.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
普通心理学考研章节题库-情绪与情感【圣才出品】
1 / 19
【答案】A 【解析】网状结构按功能可分成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上行网状结构也叫作上行 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 切的关系。如果上行网状系统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6 / 19
A.坎农-巴德学说 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答案】D 【解析】A 项,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都受丘脑控制; B 项,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 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相联系;C 项,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 是由生理变化引起的。D 项,沙赫特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三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②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③相 应的环境因素。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
3.热爱并追求真理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荣誉感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热爱并 追求真理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属于理智感。
4.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认识 D.理智感 【答案】D 【解析】A 项,道德感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对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产生的主 观体验。B 项,美感是指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D 项,理智感是
4 / 19
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 死亡引起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都是激情状态。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动机一. 单选题1.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是()A. 需要B. 动机C. 兴趣D. 诱因2.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A. 指向功能B. 激活功能C. 强化功能D. 调节和维持功能3.渴望有归属感、被社会承认属于()A. 社会性动机B. 生理性动机C. 直接动机D. 间接动机4.在行为的坚持上体现的是动机的()功能A. 激活B. 指向C. 维持D. 调整5.动机与行为的关系表现为()A.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B. 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C. 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D. 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6.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以把动机分为()A.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C.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D. 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7.定势往往是一种()A. 有意识动机B. 无意识动机C. 内在动机D. 习得动机8.当个体的两种动机本别指向不同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A. 接近—接近型冲突B. 回避—回避型冲突C. 接近—回避型冲突D. 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9.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A. 接近—接近型冲突B. 回避—回避型冲突C. 接近—回避型冲突D. 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10.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A. 成就动机 B. 无意识动机C. 内在动机D. 习得动机二. 名词解释1.动机2.成就动机3.交往动机4.意志5.价值观三. 填空题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它表现在有机体对或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2.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等级构成。
3.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和。
4. 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5.挫折包含、和三层涵义。
普通心理学各章内容提要9-12章
第九章动机1.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2.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动机与目标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认为,动机所激发的行为就是目标指向行为。
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是个体期望的未来状态。
目标的动机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运用。
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同一行为可能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行为也可能在同一动机的支配下产生。
个体行为往往不是受某个动机的驱使,而是由一个动机系统推动的。
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关系。
人们在中等强度的动机下工作效率最高。
5.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受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
6.根据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性质的不同,一般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的主要形式有饥饿和性等。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
性驱力与个体的性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和学习动机等。
7.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还可以分为个体兴趣和情景兴趣。
兴趣有不同的品质。
8.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成就动机高的人取得较好的成绩。
成就动机的高低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
9.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章节题库(第9章 思 维)【圣才出品】
第9章思维一、单项选择题1.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苹果与皮球归为一类,香蕉与口琴归为一类。
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
[统考2010研]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合取概念D.人工概念【答案】A【解析】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
幼儿将苹果与球归为一类,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这说明他们是根据事物的现状,即指认属性分类的,所以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具体概念。
2.解决“河内塔”问题最有效的策略是()。
[统考2010研]A.手段—目的分析策略B.算法策略C.逆向搜索策略D.选择性策略【答案】A【解析】手段—目的分析策略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它是解决“河内塔”问题最有效的策略。
3.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统考2009研]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答案】C【解析】再造想象是指根据文字或图片描述来进行的想象。
该题根据诗句的描述进行,因此属于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4.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
[统考2009研]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答案】A【解析】原型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者特征相似的一类事物;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作用;变式是指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
5.谢帕德(R.N.Shepard)和库柏(L.A.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统考2008研]A.概括性B.可变通性C.可操作性D.稳定性【答案】C【解析】表象的性质包括: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普通心理学》试题库
《普通心理学》网络课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号写在括号内, 每题1分。
)第一章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认知B.情绪和动机C.能力和人格D.心理现象2. 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 心理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中间科学D.人文科学3. 能够确定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B.调查.....C.实验.....D.个案研究法4. 1879年,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冯.....B.华.....C.詹姆.....D.巴甫洛夫5.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精神分析6. 在心理学研究中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进行研究的学派是()。
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7. 要研究“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适宜采用的研究类型是()。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实验研究第二章8.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 脊髓B. 躯体神经系统C. 交感神经系统D. 自主神经系统9. 实现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是()。
A.细胞体B. 细胞核C. 树突D. 突触10. 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导致听觉性失语症, 可能受损的是大脑左半球的()。
A.布洛卡.. B.威尔尼克...C.运动皮层.. D.感觉皮层.11.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 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A. 中脑B. 小脑C. 大脑左半球D. 大脑右半球12. 人的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 枕叶B. 颞叶C. 顶叶D. 额叶第三章13.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称为()。
A. 感觉B. 知觉C. 记忆D. 思维14.在注视电灯光几秒钟之后, 闭上眼睛, 眼前会出现灯的光亮形象, 这种现象是()。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简答题(请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1)概括性。
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
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
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心理学基础第九章 参考答案教学文案
心理学基础第九章参考答案第九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BCCD 6-10.BBBDA BAA 16-20.BDDBA 21-25.ABACD二、多项选择题:1.BCD2.BD3.BC4. ABC5.ABD6.ABD三、填空题:1、本我2、中心特质3、气质4、投射式测验5、双生子研究法6、内在动力组织7、表面特质8、自我实现9、投射测验四、判断改错题:1、对2、错,“因而都没有好坏之分”改为:“其中气质和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则有好坏之分”3、对4、错,“本我”改为“自我”5、错,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跨情景的稳定性。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压抑、退行、合理化/文饰作用、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中的任意四种,举例2、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3、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⑴本我⑵自我⑶超我4、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五因素人格问卷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详见书262-266页。
5、神经质,举例;外向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宜人性,举例;责任心,举例。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1. ①分别给出个人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描述②人格成因分析遗传因素环境因素2、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
奥尔波特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父母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先天与后天影响3、例举首要特质;家庭;学校社会阶层文化。
普通心理学题库-普心第九章
第九章—学习一单选题1.如果只对条件刺激物强化,对其他近似刺激不予强化,于是对于其他近似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称为(D )A.消退抑制B.超限抑制C.外抑制D.分化抑制2.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3.赌博几次没有赢钱,就在你要放弃的时候,赢了一次,于是你赌博的行为被强化了,接着再赌,可是赢少输多,最后可能输得精光,所以,赌博上瘾的人很难戒赌,这一现象可以用部分强化的(D)来解释。
A.固定时距程式B.不定时距程式 C 固定比率程式D不定比率程式4.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发现和提出者分别是(C)A.托尔曼和斯金纳B托尔曼和华生C巴甫洛夫和斯金纳D巴甫洛夫和班杜拉5.在一位头痛者头部的特定肌肉上安放电子传感器,不断向患者提供其肌肉状态的信息,使其学会控制那些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以后头疼时,就可以放松相关的肌肉来制止头疼,这叫做(D )A行为塑造B学习迁移C及时强化D生物反馈6.用奖学金来鼓励那些德智体美劳表现优异的学生,这里的奖学金是(B)A.一级强化物B.次级强化物C.无条件刺激D条件刺激7.给小狗呈现中性的声音刺激,再施以电击,在狗对声音形成条件作用后第二个中性刺激闪光也在电击之前出现,结果发现,狗只对声音刺激有条件反应,却对闪光刺激没有条件反应,这种因素叫做(阻滞)8.在训练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前十天不给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出错率很高。
从第十一天起,给予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成绩显著提高,这叫做(A)A.潜伏学习B 自我调节学习 C 强化D迁移9.在生活中,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不利于学习英文字母,儿童最初以具体事物(如数手指)来学习加减运算,而后以抽象的概念求解包括四则运算的应用题。
以上两种现象分别称为(D)A正迁移,低路迁移B负迁移高路迁移C正迁移水平迁移D负迁移垂直迁移10.以下食物属于次级强化物的是(C)A 食物B 水C 奖品D 安全1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B )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习题2
习题(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一、名词解释
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二、填空:
1、个性倾向性是指人进行活动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主要包括、、、、、。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
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主要包括:、和。
3、需要是人脑对和的反映。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
、、、
、。
5、动机是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
6、动机的作用包括:、、。
7、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
8、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的向往和追求。
三、问答题
1、试述个性的基本特性
2、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3、述评马斯洛和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学习一单选题1.如果只对条件刺激物强化,对其他近似刺激不予强化,于是对于其他近似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称为(D )A.消退抑制B.超限抑制C.外抑制D.分化抑制2.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3.赌博几次没有赢钱,就在你要放弃的时候,赢了一次,于是你赌博的行为被强化了,接着再赌,可是赢少输多,最后可能输得精光,所以,赌博上瘾的人很难戒赌,这一现象可以用部分强化的(D)来解释。
A.固定时距程式B.不定时距程式 C 固定比率程式D不定比率程式4.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发现和提出者分别是(C)A.托尔曼和斯金纳B托尔曼和华生C巴甫洛夫和斯金纳D巴甫洛夫和班杜拉5.在一位头痛者头部的特定肌肉上安放电子传感器,不断向患者提供其肌肉状态的信息,使其学会控制那些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以后头疼时,就可以放松相关的肌肉来制止头疼,这叫做(D )A行为塑造B学习迁移C及时强化D生物反馈6.用奖学金来鼓励那些德智体美劳表现优异的学生,这里的奖学金是(B)A.一级强化物B.次级强化物C.无条件刺激D条件刺激7.给小狗呈现中性的声音刺激,再施以电击,在狗对声音形成条件作用后第二个中性刺激闪光也在电击之前出现,结果发现,狗只对声音刺激有条件反应,却对闪光刺激没有条件反应,这种因素叫做(阻滞)8.在训练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前十天不给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出错率很高。
从第十一天起,给予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成绩显著提高,这叫做(A)A.潜伏学习B 自我调节学习 C 强化D迁移9.在生活中,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不利于学习英文字母,儿童最初以具体事物(如数手指)来学习加减运算,而后以抽象的概念求解包括四则运算的应用题。
以上两种现象分别称为(D)A正迁移,低路迁移B负迁移高路迁移C正迁移水平迁移D负迁移垂直迁移10.以下食物属于次级强化物的是(C)A 食物B 水C 奖品D 安全1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B )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A 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作用C次级条件作用 D 经典条件作用12.药物成瘾的形成涉及到(D)A 条件反射B 操作条件作用C 次级条件作用D经典条件作用13.在负强化的作用下,有机体反应的频率,速度或强度将(A)A 增强B减弱C维持不变D有可能增强也有可能减弱14.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试验中,食物属于(A)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 C 中性刺激 D 非刺激15.巴甫洛夫实验中,有食物有发的唾液分泌反应是(B)A条件反应B无条件反应C操作反应D经典反应16.在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条件反应会(B)A获得 B 消退C抑制D同化17.刺激泛化的强度取决于(C)A 原条件刺激强度B 新条件刺激强度C原条件刺激与新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D 原条件刺激与新条件刺激出现的时间间隔18.对类似却不同的条件刺激做出不同反应是(B )的过程A分化B泛化C 阻滞D消退19.决定表现哪种经观察习得的行为的过程是(D)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20.在一定反应后呈现厌恶刺激可以是有机体反应概率降低或终止。
这是(B)A 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恐惧性条件作用21.观察学习的神经基础是(C)A大脑皮层B前额叶皮层C镜像神经元D运动神经元22.一个原来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D)A,操作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D经典条件反射23.狗听到主人叫他的名字就会跑过来,这是(B)A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D本能反射24.斯金纳对条件反射研究后,提出了(C)A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B反射反射弧反馈C操作条件反射D动力定型25.负强化是指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过程2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B)为核心建立的A.认知学习B观察学习C交往学习D直接学习27.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A操作性条件反射B经典性条件反射 C 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28.根据斯金纳强化程式分类,属于定比率强化的是(C)A按时发工资B随堂测验C计件工资D老虎机29.下列哪种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差异的是(B )A形成条件不同B是否需要特定的刺激C消退的方式不同D建立的联结不同30.小孩哭闹时,家长给予糖果小孩就停止哭闹,重复几次后,一旦小孩哭闹,家长就给予糖果,家长给予糖果的行为得到(B)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31.班杜拉认为个体能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某种行为被加强的学习到新行为,他把这种现象叫做(替代强化)32.社会行为理论的根源是(B)A心理分析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认知理论33.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的影响的理论是(B)A经验概括说B共同要素说 c 关系转移说D结构匹配说34小明的母亲让小明上午学习汉语拼音晚上学习英文字母,结果小明经常混淆两者的发音,这一学习迁移现象叫做(B)A正迁移B负迁移C高路迁移D一般迁移35.最早通过“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的心理学家是(B)A 班杜拉B托尔曼C皮亚杰D布鲁纳36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就是(C)A 试悟B顿悟C强化D模仿37.关于自我调节学习,认知论和行为论强调的分别是(A)A心理活动外显反应B外显反应心理活动C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D 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二多选题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有(ABCD)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再现过程D动机过程2.下列属于迁移现象的有(ABCD)A学会弹钢琴,利于学习手风琴B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C会骑自行车的人比较容易掌握摩托车技术D汉语拼音的学习会对以前学习的汉字发音产生积极影响3.下列对观察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是(ABC)A观察学习并不必然具有外显的反应B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C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起重要作用D观察者一定要有外显的操作示范反应4.下列心理现象属于学习的是(AD)A狗狗形成对铃声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B吸食毒品后兴奋性提高C由于疲劳,工作效率下降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5.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达了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是(ABC)A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S-S的学习,操作条件作用是一种R-O的学习BS-S的联结学习与R-O的联结学习在产生方式上基本相同C两种条件作用在心理临床治疗是哪个都有广泛应用D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都强调刺激产生的结果对有机体行为的影响6.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并非只是一格链接的形成过程,其中会涉及到的认知因素有(ABC)A预期B阻滞C想象D连续7.齐摩尔曼的自我学习调节模型包括(BCD)阶段A自我监控B预先考虑C操作或意志控制D自我反思8.学习迁移的形式有(ABC)A正迁移与负迁移B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C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D浅层迁移与深层迁移9.关于学习迁移,认知论的观点有(AB)A概括说B顿悟说C相同要素说D试误说10.班杜拉很重视强化对学习行为的控制模式,他将强化分为(ABC)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11.下列属于强化方式的有(ABD)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间断强化三名词解释1.学习(learning):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 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是一种自动化的、非习得性的反应。
例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3.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也被称为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是指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动物在条件刺激下产生与无条件刺激的相似反应。
4. 强化(reinforcement)是指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或者指与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或比条件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
5. 强化物(reinforcer):在经典条件作用中是指能增强条件反应出现频率的条件刺激。
6. 条件作用的习得(acquisition):指条件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试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
7. 消退(extinction):指条件作用习得之后,由于条件刺激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逐渐削弱,从而使个体对条件刺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
8. 条件反射的泛化(generalization):指在条件作用习得之开初,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9. 分化(discrimination):仅对条件刺激本身反应,对其他近似刺激产生抑制的效应。
10. 第一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指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
11. 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指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
12. 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在相同的情境中其反应机率就会提高的现象。
13.正强化物(positive reinforcer):愉快的刺激14.负强化物(negative reinforcer):厌恶的刺激15.一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指直接满足有机体基本需要的刺激物(如食物、水、安全、温暖和性等)16.次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r):指经学习而间接使有机体满足的刺激物(如奖品、金钱等)。
17.强化作用:指因强化物的出现而增加有机体以后在相同情境下重复表现该反应的过程。
对情境反应的结果(即带来的刺激)导致该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的过程。
18.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由于正强化物的出现对有机体的反应所产生的强化作用。
对情境的反应带来的愉快刺激使该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的过程。
19.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负强化物的消失对有机体的反应所产生的强化作用。
由于行为反应导致厌恶刺激消失而使该行为反应的频率增加的过程。
20. 一级强化(primary reinforcement):由于一级强化物的出现而对反应所起的强化作用。
21.次级强化(secondary reinforcement):由于次级强化物的出现而对反应所起的强化作用。
22. 强化程式(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指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实验时强化物出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