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字的妙处
楹联知识--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
楹联知识--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领字的概念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什么叫统令作用呢?对联中,常有一些自对的句子,如:清风朗月、劲柏苍松,这些自对的句子,可以单独使用,但当它们要用到结构比较复杂的联句里面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引领,比如说,刚才的两个自对句放在一起要成为一幅对联,难免有点牵强,但可以这样处理:此处有清风朗月,其人如劲柏苍松。
(按古韵,柏,入声)这样就把景物与人物(人品)联系在一起,而"此处有"和"其人如"就被称为领字了。
领字的来源对联最早从诗来,从赋咏来--这里要说明一点,对联的起源之争是一些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长期纠缠不清的课题,我们不必作这类对我们无甚帮助的争论。
早期的作品(如宋代)有很明显的骈赋痕迹,大量使用虚词,也就是"之乎者也"类的,到了明朝,便大量的转入与律诗句式相仿的五七言句,清朝时期,长联的数量开始多了起来,对联的形式和手法也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广容性了。
而领字的最早普遍使用,是在元曲里面。
元曲又称词余,其发展是来源于词,但随便翻一翻元曲,你会发现,除了一些很短的小令彼此间是相同之外,大部分同曲牌的作品,其字数都会是不一样的,这与词的字数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有所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是领字的存在产生的影响。
而对联由骈赋得四、八言联,自诗得五七言联,因词得长短句,在继续发展的时候,就把领字也融到自身的应用上面去了。
还有一些联句,在语气上极口语化,这也和戏曲入联关系密切。
有心欲更详细了解领字的联友,可以查找一下元曲的资料看看,当然,元曲也并非首首都有领字的(很熟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不带领字),这就要大家加以分析和判别了。
领字的运用领字在联句中的运用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和标准,大观楼长联中:"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一个"看"字便引领以下的四句,又"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这里有两处带领字,"趁"字,领"蟹屿螺洲","梳裹就"三字,领"风鬟雾鬓",后面的"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其用法一致。
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
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御赐金牙领字的概念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什么叫统令作用呢?对联中,常有一些自对的句子,如:清风朗月、劲柏苍松,这些自对的句子,可以单独使用,但当它们要用到结构比较复杂的联句里面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引领,比如说,刚才的两个自对句放在一起要成为一幅对联,难免有点牵强,但可以这样处理:此处有清风朗月,其人如劲柏苍松。
(按古韵,柏,入声)这样就把景物与人物(人品)联系在一起,而"此处有"和"其人如"就被称为领字了。
领字的来源对联最早从诗来,从赋咏来--这里要说明一点,对联的起源之争是一些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长期纠缠不清的课题,我们不必作这类对我们无甚帮助的争论。
早期的作品(如宋代)有很明显的骈赋痕迹,大量使用虚词,也就是"之乎者也"类的,到了明朝,便大量的转入与律诗句式相仿的五七言句,清朝时期,长联的数量开始多了起来,对联的形式和手法也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广容性了。
而领字的最早普遍使用,是在元曲里面。
元曲又称词余,其发展是来源于词,但随便翻一翻元曲,你会发现,除了一些很短的小令彼此间是相同之外,大部分同曲牌的作品,其字数都会是不一样的,这与词的字数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有所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是领字的存在产生的影响。
而对联由骈赋得四、八言联,自诗得五七言联,因词得长短句,在继续发展的时候,就把领字也融到自身的应用上面去了。
还有一些联句,在语气上极口语化,这也和戏曲入联关系密切。
有心欲更详细了解领字的联友,可以查找一下元曲的资料看看,当然,元曲也并非首首都有领字的(很熟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不带领字),这就要大家加以分析和判别了。
领字的运用领字在联句中的运用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和标准,大观楼长联中:"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一个"看"字便引领以下的四句,又"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这里有两处带领字,"趁"字,领"蟹屿螺洲","梳裹就"三字,领"风鬟雾鬓",后面的"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其用法一致。
词的领字
词的领字.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浅谈词的领字被过滤广告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
这样的字,就是领字,在句种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不能不引起学词者的注意。
领字句也是词家独创,是在词体上与近体诗的一个显著区别。
词句之所以要有领字,是因为词要合乐而歌,要通过歌舞艺伎之口演唱出来。
如果所有的句子都由实字组成,读起来尚且感到不通畅,更难以上口歌唱了。
因此说,领字句这种特殊句式,仍是音乐赋予词体的。
领字中固然以虚字为多,但也不尽然,也常用到一些动词。
在词中常用作领字的单字有:任、看、正、待、乍、怕、总、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恨、也、须、又、尚、恁、旦、纵、渐、怎、望、向、对等等,数量相当可观。
用二字作领字的常有:莫是、又还、那堪、休说、休念、况且、将次、只是、未省、还见、几度、遥想、谁料、何处、恰似、浑似、堪羡、无端、试问、纵把、犹是、漫道、只今等。
用三字作领字的常有:怎奈向、终不似、不如向、更能消、最无端、又还是、更哪堪、又却是、便纵有、莫不是、似这般、当此际、算而今、空负了、又何妨、最难禁、都付与等等。
领字句中的领字根据不同情况,又分为领一句、领二句、领三句甚至领四句几种类型。
以一字领单句的,如:柳永《雨霖铃》:对——长亭晚。
秦观《八六子》:念——柳外青骢别后。
贺铸《青玉案》:但——目送芳尘去。
这种以单字为领字的句式,其领字又被称为“一字逗”,一般多用去声。
以二字领单句的,如: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
李昱《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三字领单句的,如:何梦桂《念奴娇》:更消得——风雨几番零落。
晁补之《摸鱼儿》:最好是——一川夜月流光渚。
对联“领字”初探 (1)(1)(2)(1)
对联“领字”初探对联中的领字,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部件。
领字不仅具有统领的作用,而且也是联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绝好的添情增色剂,可以为联语增添情趣,增加色彩。
使联语更加舒畅、生动,更具魅力。
现就有关领字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意见,诚望联友和专家指教。
一、领宇的界定什么是领字,应该怎样界定领字?《中国对联大辞典》“领字”条云:“词曲和对联中,在句前有统领作用的字。
对联领字是词曲领字的发展,其平仄要求一般不严。
”陆伟廉先生在《对联经》中,为领字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领字为添加于一组自对句前头,但其本身并不参加自对之词字或短语,其数目一般为1—3个,偶为4个。
”“领字的作用,在于引起其后的一些自对句的铺排。
”上述两个关于领字的定义指出“在句前”,“自对句前头”这一条很重要。
领字的位置一定在句前而不是在句中,这是界定领字的一条标准。
沈祥龙《约斋词话》把姜白石词“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二句中的“先自”和“更闻”认为是句中虚字(即领字),词论界认为这是错误的。
李先鸿先生在《对联学基础》中提出领字,“它可居句子首,也可居联文中”的论点,并举例说明之:“岁老未因山难跋,耳聪常听水细歌。
(李先鸿先生联)”“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四面峰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长沙天云阁何云樵联)”在上述两联中,李先生把“未因”、“常听”、“又”、“都”,也看作是领字,这显然是错误的。
界定领字,还有一条标准,就是把领字去掉,其联文的主要内不变。
以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例,如果我们把联中的领字去掉,再读联文,其主要内容并无变化。
用这个办法,很容易把领字这个部件识别出来。
二、领字的由来词中的领字,一开始称之为虚字。
《词源》中有这样一段话:“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合用虚字呼唤。
”到了清代,在词论著作中把这种虚字称为领字。
对联“领字”初探
对联“领字”初探对联中的领字,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部件。
领字不仅具有统领的作用,而且她也是联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是一种绝好的添情增色剂,可以为联语增添情趣,增加色彩。
使联语更加舒畅、生动,更具魅力。
现就有关领字的九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意见,诚望联友和专家指教。
一、领字的界定什么是领字,应该怎样界定领字?《中国对联大辞典》“领字”条云:“词曲和对联中,在句前有统领作用的字。
对联领字是词曲领字的发展,其平仄要求一般不严。
”陆伟廉先生在《对联经》中,为领字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领字为添加于一组自对句前头,但其本身并不参加自对之词字或短语,其数目一般为1—3个,偶为4个。
”“领字的作用, 在于引起其后的一些自对句的铺排。
”上述两个关于领字的定义指出:“在句前”,“自对句前头”。
这一条很重要。
领字的位置一定在句前而不是在句中,这是界定领字的一条标准。
沈祥龙《约斋词话》把姜白石词“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二句中的“先自”和“更闻”认为是句中虚字(即领字),词论界认为这是错误的。
李先鸿先生在《对联学基础》中提出领字,“它可居句子首,也可居联文中”的论点,并举例说明之。
岁老未因山难跋,耳聪常听水细歌。
(李先鸿先生联)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四面峰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长沙天云阁何云樵联)在上述两联中,李先生把“未因”、“常听”、“又”、“都”,也看作是领字,这显然是错误的。
界定领字,还有一条标准,就是把领字去掉,其联文的主要内容不变。
下面以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例加以说明(着重号上为领字)。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唐宋词中领字的功能
唐宋词中领字的功能领字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
最早提出领字观念的是南宋的沈义甫,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曰:“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磋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
如一词中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
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不可多用。
”稍后的张炎在《词源?虚字》中专门论述:“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
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任、甚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
若使尽用虚字,句语又俗,虽不质实,恐不无掩卷之消。
”可见,这里的“领字”即指“虚字”。
唐宋词中的虚字并不等同于语法概念上的虚词,是就其艺术职能而非词性而言的。
担当领字(虚字)的有副词、动词、连词、介词、形容词等。
领字多为一字、二字、三字,三字以上的较少。
其位置主要在句首,但也有的放在句中、句尾。
领字所领句子有领一句的,领二句的,领三句的,最多领四句。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领字,又称领字句,是诃特有的一种句法。
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
所以,有必要在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旬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可见,领字的产生是源于合乐歌唱的需要,在一段音乐的开头,起着发调定音、跌宕转折的作用;同时兼有语法上的功能:在慢词长调中,片与片之间需要衔接,或于一个或一组句子的开头,提契下文:或于句子中间词意转折处,转接过渡,联合前后语意。
从功能上看,领词(虚字)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合乐功能一般认为,令、引、近、慢是乐曲体制的划分。
小令是不用领字的,引、近也罕用领字,只有慢词长调才广泛使用。
填词技巧--领字的运用
填词技巧--领字的运用一、领字及其作用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
一般领字大都用去声字。
因为词是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
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
......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
”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读者如果细心,就会发现:长调词特别讲究铺叙展衍,更讲究艺术,为使词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韵天然,常用去声字进行转承。
我们可以感受到:凡词在对偶处,结构都比较密,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
而用领格字处,都较疏,读时便觉有自然的顿挫。
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妙。
使整个词如织锦般,经纬错落,花叶扶疏,浑然天成。
极备声情之美!由此,我们归纳领字有三个主要作用;1、承上启下。
常用其进行转承。
2、使意境更进一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
3、顿挫分明,声情并茂,铿锵有力!二、领字的形式和应用为了使词摇曳生姿、婉转达意,在词中需要安排一些虚字来或递进或转折。
尤其是慢词长调,更不能缺少虚字衬逗,以使全词通体灵活,文采斐然。
尤其是一些词牌中,某些位置指定要领字格,更需要衬逗之字。
如《洞仙歌》中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七句与第八句的第一字均为领字;《满江红》下片第五句第一字为领字;《暗香》上片第五字、下片第六字,均为领字;《琐窗寒》下片第六字为领字;《新雁过妆楼》下片第二句、第七句、第十句的第一字均为领字;《八声甘州》中上片第一句为八字句时及第三句、下片第四句的首字为领字;《好事近》上下片最后一句首字为领字。
领字格是词句中一种特殊语句结构,领字就是一个去声或者入声的重读音字。
举例而言,领字格多出现在五字句中,如王安石《桂枝香》中开始的“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其中第二句的“正”便是领字,这样的句子格式为上一下四。
填词中的“领字”
填词中的“领字”刘桂清近体诗没有“领字”一说,而词不一样,“领字”的使用在词的创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领字呢?简单地说,就是起“领起下文”作用的字。
领字惟用于慢词,单字领句,亦比二三字领句用得更多。
故学习作词,或研究词学,尤其应当注意单字领字。
领字一般是用虚字领,单字领字有领一句的,有领二句的,有领三句的,至多可领四句。
领字的使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字领:一字作领字的平声字很少,大都是去声字。
元陆辅之《词旨》“单字集虚”条,举出词中常用领字的单字有“任、看、正、待、乍、怕、总、问、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等三十三字。
此外还有怎、恁、又、这、你、渐、也、须等字。
一字作领字的方式,有领单句的,如“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怅客里光阴虚掷”(周邦彦《六丑》);“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
有领偶句的,如“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姜夔《翠楼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八六子》)。
还有领排句的,如“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擒锦,朝露团团“(苏轼《沁园春》)。
一字领二句的句法,在词中为最多,如果这二句都是四字句,最好用对句。
一字领三句的,此三句中最好有二句是对句。
一句领四句的,这四句必须是两个对句,或四个排句,不过这种句法,词中不多,常见的有《沁园春》。
2、二字领:《词源》举出二字作领字的有:莫是、还又、那堪之类。
二字作领字的方式,有领单句的,如“休说鲈鱼堪脍”(辛弃疾《水龙吟》);也有领偶句的,如“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秦观《八六子》)。
常用的二字领有:莫非、莫是、应是、何况、何妨、何堪、漫道、何事、争教、待到、分付、拼却、轻负等等。
3、三字领:三字用作领字的,《词源》举出有: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
如“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摸鱼儿》);“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等。
古诗中的领字
古诗中的领字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练的文字、优美的韵律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而在这些古诗中,每一首都有一个独特的“领字”,它不仅仅是一首诗的标题,更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灵魂所在。
今天,我们将从古诗中的领字出发,探讨古诗的魅力和内涵。
古诗中的领字是诗人传达思想的窗口,它具有极高的凝练度和象征性。
以《登鹳雀楼》为例,这首诗的领字是“登”,诗人王之涣以登高望远的方式,抒发了对国家兴旺发达的美好向往。
领字的选择恰如其分,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诗中的领字也是诗人审美和创造力的体现。
诗人通过巧妙地选择领字,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创作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
以《静夜思》为例,这首诗的领字是“静”,诗人李白通过描绘安静的夜晚和自己思绪的起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领字的选择不仅突出了诗人情感的主题,更展示了诗人的独特创造力和审美追求。
古诗中的领字还能够给予读者启示和思考。
每一个领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它们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以《登高》为例,这首诗的领字是“登”,诗人杜甫以登高远眺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领字的选取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思维空间,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古诗中的领字不仅仅是一首诗的标题,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
古人赋予领字以深远的内涵和意义,它们代表着一种文化传统和情感寄托。
以《江雪》为例,这首诗的领字是“江”,诗人柳宗元通过描绘江水的冰封和自然景观的变化,抒发了对逝去年华的思念之情。
领字的选择与古人的情感和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它们代表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古诗中的领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味,它们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走近古人思想和情感的窗口。
通过研究古诗中的领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总之,古诗中的领字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诗歌艺术的核心所在。
词的领字
周邦彦《忆旧游》: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晓,两地魂销。一字领四句的:史达祖《风流子》:想——雾帐吹香,独怜奇俊;露杯分酒,谁伴婵娟。二字领二句的:
柳永《笛家弄》: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沈祖芬《霜叶飞》:休记——到死蚕丝,他生密誓。
二字领三句的:
张孝祥《念奴娇》: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三字领二句的:
李清照《永遇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三字领三句的:秦观《八六子》: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三字领三句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领字句在词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起着调节语气、节奏以配合乐曲歌唱的作用,同时又限定着词意的表达。特别是由于领字都位于一句之首,在乐曲上说,又是音乐的开头,因此选用恰当的领字,往往能产生使词章更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被过滤广告
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这样的字,就是领字,在句种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不能不引起学词者的注意。领字句也是词家独创,是在词体上与近体诗的一个显著区别。
词句之所以要有领字,是因为词要合乐而歌,要通过歌舞艺伎之口演唱出来。如果所有的句子都由实字组成,读起来尚且感到不通畅,更难以上口歌唱了。因此说,领字句这种特殊句式,仍是音乐赋予词体的。领字中固然以虚字为多,但也不尽然,也常用到一些动词。在词中常用作领字的单字有:任、看、正、待、乍、怕、总、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恨、也、须、又、尚、恁、旦、纵、渐、怎、望、向、对 等等,数量相当可观。
以三字领单句的,如:
大观楼长联“领字”赏析
大观楼长联“领字”赏析大观楼长联“领字”赏析韩崇文昆明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而大观楼长联中的领字,堪为领字的典范。
为了深层次、全方位展示大观楼长联领字的魅力,先把其领字去掉,赏读一下联文: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茫茫空阔无边!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选胜登临。
蟹屿螺洲,风鬟雾鬓,萍天苇地,翠羽丹霞。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滚滚英雄谁在?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移山心力。
珠帘画栋,暮雨朝云,断碣残碑,苍烟落照。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读过联文,这是一副意境优美,词清句丽的佳联。
但是,和完整的大观楼长联相比,总觉得那情趣、神韵、气魄逊色了不少。
那么,大观楼长联领字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其特色有四:(一)多少相宜大观楼长联180字,运用了8组领字。
这8组领字,有一字领,四组;二字领,一组;三字领,三组;总计用领字30个,占全联总字数的六分之一。
是黄金比例。
亦可谓三管齐下。
有一字领一句的,有一字领四句的,有二字领一句的,有三字领一句的,有三字领四句的,真是纵横跌宕。
作者运用领字匠心独俱,手法纯熟,挥洒自如,下笔有神,极尽调谴领字之能事。
因此,这八组领字,一组也不能少,一组也多不得。
正像古人所说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这些领字已经和联句完美地融化在一起,既是水乳交融,也是血脉相通。
(二)如桥似带笔者认为,领字是联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大观楼长联的领字,是绝好的诠释。
上联中有一个“看”字,它犹如一座高架立交桥,雄视四野,东西南北尽收眼底,且连接八方,形成四通八达的畅路,一个“看”字,竟领有16字之众,真是力有千钧。
下联一个“想”字,有如一条纽带,它联系着汉、唐、宋、元,提挈四代,使16个字齐集“想”字麾下,“想”就成了统兵之帅,在8组领字中,只要看看这一组领字,就明白了领字强大的凝聚力和统领的作用。
诗歌鉴赏 领字
诗歌鉴赏领字
"领字"在诗歌鉴赏中通常指的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或短语,它能够统领整个诗句或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领字通常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或暗示性的词语,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帮助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的“尽”和“流”就是领字。
这两个字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阔和永恒,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通过这两个领字,诗人传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有限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追求。
在鉴赏诗歌时,理解领字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领字通常与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密切相关,通过对领字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同时,领字也是诗人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领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领字的概念和定义
领字的概念和定义领字?嘿,你知道啥是领字不?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就像乐队里的指挥,引领着一群音符奏出美妙旋律。
领字呢,在文学作品里也起着类似的作用。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门。
比如说在诗词中,领字可以引领一组词句,让整个意境更加生动鲜活。
它就像一个活力满满的导游,带着读者在诗词的世界里畅游。
领字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字哦!它得有足够的魅力和实力,才能担当起引领的重任。
它得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想想看,一首没有领字的诗词,就像一幅没有焦点的画,让人不知道该把目光放在哪里。
而有了领字,就像画龙点睛一般,让整个作品瞬间活了起来。
领字的作用可不仅仅局限于诗词哦!在文章中,它也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它可以引领一段叙述,让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它可以引领一种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就好比在一场精彩的演讲中,领字就是那个最有感染力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抓住了听众的心。
它让演讲者的话语更有力量,更能打动人心。
领字还可以像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变出各种奇妙的效果。
它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文字变得富有诗意,可以让枯燥乏味的叙述变得生动有趣。
你说领字是不是很神奇呢?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小精灵,默默地为文学作品增添着光彩。
领字的选择也非常有讲究哦!不能随便选一个字就当领字。
它得符合整个作品的氛围和主题,得和其他的文字相得益彰。
如果选得不好,就像在一场华丽的舞会上穿错了衣服,让人觉得别扭。
而选得好的领字,就像一颗恰到好处的宝石,让整个作品更加光彩夺目。
所以啊,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琢磨领字的选择。
要让它成为我们作品的亮点,而不是败笔。
领字是文学世界里一个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存在。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数扇通往美妙世界的门。
我们要善于运用领字,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精彩动人。
领字的魅力,你感受到了吗?。
领字:显示新体诗的独特(1)
领字:显示新体诗的独特(1)领字:显示新体诗的独特足以显示词这一新体格律诗特点的,是“领字”的运用。
1、何为“领字”“领字”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
但是关于这一现象的描述用语却至今言人人殊。
或者称之为“领字”,或者称之为“领句”,或者称之为“领字句”,或者称之为“一字豆”、“二字豆”等等。
所谓领字,就是词作中用在句首,起引领管束作用的习惯性用字或词组。
最早发现和总结词的创作中领字现象的是宋末的沈义甫和张炎,不过他们把这些习惯性用语或词组叫做“虚字”: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嗟”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
如一词中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
(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
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任、甚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
若能善用虚字,句语自活,必不质实,观者无掩卷之诮。
(张炎《词源·虚字)沈、张二人笔下的“虚字”不是现代语法学意义上的“虚字”,而是对他们所发现的“领字”用法的一种特殊称谓。
他们根据前人词作的创作实践,指出首先“合用虚字”,即应该运用领字;其次要“善用”虚字,即领字要运用得合理适度。
小令中使用领字的情况虽然相对少一些,但有些小令使用领字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定式,如《醉太平》、《忆少年》、《贺圣朝》、《好事近》、《鹊桥仙》等词,上下片的结句几乎全都使用领字:情高意真,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刘过《醉太平·闺情》)无穷官栁,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只髙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
算重来尽成陈迹。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晁补之《忆少年》)脱霜披茜初登第,名高得意。
领字的使用
领字的使用“领字”是词中的一个特别概念。
所谓领字,即句中出现的某一个字或词,单独使用不能构成意义,必须带动下文,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领格字以第一个字领本字后面的几个字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或兼领以下一句或几句。
这一字的领格字一般称“一字豆”,照前人的解释,整句为句,半句为读,“读”音“豆”,故借用“豆”字。
读时梢作停顿。
这些领字,多为虚字,也有动词。
一般领字大都用去声字。
领字有三个主要作用;1、承上启下。
常用其进行转承。
2、使意境更进一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
3、顿挫分明,声情并茂,铿锵有力!领字多用于慢词长调,在短调小令中很少见但也有。
它们大多出现在词中意思转折处,使上下文自然结合,起过渡或者联系的作用,一般多用去声字担任。
词牌常用领格字的词牌有:《醉太平》《沁园春》《洞仙歌》《满江红》《琐窗寒》《暗香》寒《新雁过妆楼》《八声甘州》《好事近》《桂枝香》《乌夜啼》《虞美人》《齐天乐》《瑞鹤仙》《婆罗门引》《高阳台》《哨遍》《木兰花慢》《望海潮》《兰陵王》《水龙吟》《汉宫春》《贺新郎》《水龙吟》《解连环》《行香子》《玉漏迟》《定风波》《扬州慢》《瑞鹤仙》《摸鱼儿》《醉蓬莱》《春霁》《满庭芳》《喜迁莺》《祝英台近》《少年游》《念奴娇》等。
一字领常见领格字有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
一字领:看、望、听、想、读、览、喜、溯、怅、怕、任、待、问、凭、叹、嗟、念、试、应、将、须、对、莫、正、乍、总、奈、但、料、似、算、更、真、并、怎、方、尽、况、渐、倘、虽、彼、又、甚、都、笑、爱、信、便、旋、登、记、见、恨、是、且、把、被、道、好、自、引、共、要、羡、忆、纵、早、快、步、幸、放、竟、唤、当、解、认、愿、觉、观、今、欠、以、丰、立、列、合、因、曳、如、免、弄、怪、昔、泛、映、洗、为、致、若、重、借、恐、岂、恁、动、带、惜、这、透、傍、寻、敢、渡、咏、趁、愁、会、遍、漫、疑、堕、庆、拥、荡、戏、绕、缵。
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_对联知识
对联领字和领字的使用领字的概念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
什么叫统令作用呢?中,常有一些自对的句子,如:清风朗月、劲柏苍松,这些自对的句子,可以单独使用,但当它们要用到结构比较复杂的联句里面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引领,比如说,刚才的两个自对句放在一起要成为一幅对联,难免有点牵强,但可以这样处理:此处有清风朗月,其人如劲柏苍松。
(按古韵,柏,入声)这样就把景物与人物(人品)联系在一起,而"此处有"和"其人如"就被称为领字了。
领字的来源对联最早从诗来,从赋咏来--这里要说明一点,对联的起源之争是一些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长期纠缠不清的课题,我们不必作这类对我们无甚帮助的争论。
早期的作品(如宋代)有很明显的骈赋痕迹,大量使用虚词,也就是"之乎者也"类的,到了明朝,便大量的转入与律诗句式相仿的五七言句,清朝时期,长联的数量开始多了起来,对联的形式和手法也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广容性了。
而领字的最早普遍使用,是在元曲里面。
元曲又称词余,其发展是来源于词,但随便翻一翻元曲,你会发现,除了一些很短的小令彼此间是相同之外,大部分同曲牌的作品,其字数都会是不一样的,这与词的字数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有所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是领字的存在产生的影响。
而对联由骈赋得四、八言联,自诗得五七言联,因词得长短句,在继续发展的时候,就把领字也融到自身的应用上面去了。
还有一些联句,在语气上极口语化,这也和戏曲入联关系密切。
有心欲更详细了解领字的联友,可以查找一下元曲的资料看看,当然,元曲也并非首首都有领字的(很熟识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不带领字),这就要大家加以分析和判别了。
领字的运用领字在联句中的运用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和标准,大观楼长联中:"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一个"看"字便引领以下的四句,又"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这里有两处带领字,"趁"字,领"蟹屿螺洲","梳裹就"三字,领"风鬟雾鬓",后面的"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其用法一致。
填词技巧:领字
填词技巧:领字一、领字及其作用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
一般领字大都用去声字。
因为词是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
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
......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
”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读者如果细心,就会发现:长调词特别讲究铺叙展衍,更讲究艺术,为使词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韵天然,常用去声字进行转承。
我们可以感受到:凡词在对偶处,结构都比较密,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
而用领格字处,都较疏,读时便觉有自然的顿挫。
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妙。
使整个词如织锦般,经纬错落,花叶扶疏,浑然天成。
极备声情之美!由此,我们归纳领字有三个主要作用:1、承上启下。
常用其进行转承。
2、使意境更进一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
3、顿挫分明,声情并茂,铿锵有力!二、领字的形式和应用为了使词摇曳生姿、婉转达意,在词中需要安排一些虚字来或递进或转折。
尤其是慢词长调,更不能缺少虚字衬逗,以使全词通体灵活,文采斐然。
尤其是一些词牌中,某些位置指定要领字格,更需要衬逗之字。
如《洞仙歌》中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七句与第八句的第一字均为领字;《满江红》下片第五句第一字为领字;《暗香》上片第五字、下片第六字,均为领字;《琐窗寒》下片第六字为领字;《新雁过妆楼》下片第二句、第七句、第十句的第一字均为领字;《八声甘州》中上片第一句为八字句时及第三句、下片第四句的首字为领字;《好事近》上下片最后一句首字为领字。
领字格是词句中一种特殊语句结构,领字就是一个去声或者入声的重读音字。
举例而言,领字格多出现在五字句中,如王安石《桂枝香》中开始的“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其中第二句的“正”便是领字,这样的句子格式为上一下四。
此外,八字句中领格必然为上一领下七的结构,第一个字为领字,如柳永《八声甘州》的潇暮雨洒江天”是经典的一领七的八字句式。
王羲之写《兰亭序》时定有神仙相助,“领”字不小心泄漏了天机!
王羲之写《兰亭序》时定有神仙相助,“领”字不小心泄漏了天机!今天来讲王羲之《兰亭序》第4行中的第3个字——领,以及依附在第2个字“峻”字旁边的“崇山”。
这是《〈兰亭序〉逐字精讲》系列文章的第20篇。
我在上篇文章里讲了“峻”字,由于“崇山”二字是依附在它上面的。
因此,首先来讲“依山而建”(假如“峻”字是一座高山的话)的“崇山”二字。
一、“崇”字精讲“崇”字由“山”“宗”二字组成。
(一)“宗”字“崇”字的字形比较简单,它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结构的字,这一点在下面的“宗”字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因此,“宗”的写法很简单。
我们在写“宗”字时,只要牢牢把握住“左右对称”的原则,写出笔画粗、用笔重的特点,并把宝盖中的点写成竖贯到“示”上的竖点,就可以了。
(二)山字头“崇”字的重点在于上面的“山字头”。
1.山字头的美,引人遐想“崇”字中的“宗”方正、凝重、气势沉雄,确实能带给人“崇高、崇敬”的感觉。
而“山字头”却被王羲之写得特别的流丽、宛媚,仿佛山上的琪花瑶草随风而舞,又仿佛山间的潺潺流水曲折蜿蜒。
“崇”字注意事项2.山字头写法要点“山字头”整体呈现向右倾斜的趋势,笔顺是先写竖折,再写中间一竖,最后写右边一竖。
其中,竖折和中间一竖连写,王羲之以一个翻笔动作,把两个笔画连接在一起。
这个连写笔画的末笔,指向“宗”字中间的一点。
为了增强字的灵动性,王羲之把最后的一竖处理成了犹如兰草、柳叶的撇,越过“宗”字中间的一点,并指向“宝盖”中的左竖点。
这样,既强化了左右对称的结构,又加强了“山”“宗”之间的联系。
二、“山”字精讲“山”字的字形也比较简单,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行。
“山”字重心右移,中间一竖与竖折中横的交叉点,位于横的右边1/3处,而且中间一竖与右边一竖,明显比左边竖折中的竖更长,笔墨更浓重。
“山”字注意事项这是因为“山”字左边的竖折依托在“峻”字的长捺之上,于是,“山”字左边的力量被“峻”字烘托得很强大,只有重心右移,加重右侧笔画笔墨,才能与左侧相抗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关键字、句的安排。
周济说:“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主力。
”(《介存斋论词杂着》)因发端、结尾、换头为一首词肯綮所在,安以关键性的句子,能使全词筋节显露,血脉贯通。
如《八声甘州》中开端一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总写秋景,引出下面铺叙,是开;结尾“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是遥应开头,是阖;换头“不忍登高临远”,又把上片写景与下片抒情打通,全词便显得层次井然又浑然一体。
《雨霖铃》中“对长亭晚”、“多情自古伤离别”,《夜半乐》中第二叠换头“望中”、第三叠换头“到此因念”等句,都是显现波澜层次的关键句子。
此外,领字的运用,在柳词中也十分突出。
领字一般用在词的开头,或数句组成的一个层次之首,为词中脉络所系,用得好,使全词开阖呼应、流动跌宕,有一气呵成之妙。
柳永慢词中常用的领字有“对”、“望”、“正”、“渐”、“想”、“况”、“向”等,多为去声,因去声峭劲有力,宜于发调,令听者耳目振动,从而收到以健笔写柔情的艺术效果。
慢词铺叙之法,在后来周邦彦和豪放派苏、辛等人手中,得到充分发展,但作为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柳永实在是功不可没。
在柳永的带领下,词人们才大量创作慢词,并取代了旧有小令的地位。
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
这样的字,就是领字,在句种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不能不引起学词者的注意。
领字句也是词家独创,是在词体上与近体诗的一个显著区别。
词句之所以要有领字,是因为词要合乐而歌,要通过歌舞艺伎之口演唱出来。
如果所有的句子都由实字组成,读起来尚且感到不通畅,更难以上口歌唱了。
因此说,领字句这种特殊句式,仍是音乐赋予词体的。
领字中固然以虚字为多,但也不尽然,也常用到一些动词。
在词中常用作领字的单字有:任、看、正、待、乍、怕、总、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恨、也、须、又、尚、恁、旦、纵、渐、怎、望、向、对等等,数量相当可观。
用二字作领字的常有:
莫是、又还、那堪、休说、休念、况且、将次、只是、未省、还见、几度、遥想、谁料、何处、恰似、浑似、堪羡、无端、试问、纵把、犹是、漫道、只今等。
用三字作领字的常有:
怎奈向、终不似、不如向、更能消、最无端、又还是、更哪堪、又却是、便纵有、莫不是、似这般、当此际、算而今、空负了、又何妨、最难禁、都付与等等。
领字句中的领字根据不同情况,又分为领一句、领二句、领三句甚至领四句几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