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
杜牧、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李白、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 销:销蚀,损耗腐蚀。 • 将:拿起。 •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赤壁之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 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 • 二乔:大乔、小乔两姊妹, • 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
• 刘禹锡的《秋词》,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 歌了秋天的美好。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折戟(jĭ)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cháo)。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号樊川居士。 今陕西西安人。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傲·秋思》 •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悲 秋
秋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禹锡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6篇)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6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古诗两首
小路
篱落疏疏一径深。
儿童急走追黄蝶
油 菜 花
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组合作想象表演这一场景,并试着编一个小故 事。
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 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树叶还不茂密。 一个孩子奔跑追赶一 只黄蝴蝶,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油 菜花中找不到了。
是什么季节?
2、古诗两首
《草》:白居易,唐代诗人。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南宋诗人。
我 会 认
枯 荣 宿 徐
干枯 光荣 宿舍 姓徐
篱 疏 未
篱笆 疏远 未来
草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离离: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枯:干枯,指秋季。 荣:茂盛,指春季。 尽:完。
看了插图,我还能编个故事。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哪张图是枯? 哪张图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草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诗意: 原野上茂盛的小草, 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长得茂盛。 野火不管怎么烧也烧不完, 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重新生长。
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飞儿树篱 入童头落 宿 杨 菜急花疏万新 花走落疏里市 徐 无追未一( 宋 处黄成径)公 寻蝶阴深 店 。,。,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文讲解一、【多音字组词】重:chóng(重复、重新)只:zhǐ(只有、只好)zhòng(重量、重担)zhī(船只、一只鸡)二、词语解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莫】不要。
【识】认识,了解。
三、释句导读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这是作者由看到的景象产生的联想,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它启迪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意思是,来时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水,还以为前面没有了路,可是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村庄,于是悟到一条人生哲理: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突然出现坦途。
这句诗在写景中寓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课文解读(一)、《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路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睱接。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荫天蔽日,从近处看则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庐山空间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
18 古诗两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cāng
苍
天苍苍 苍茫 苍老 苍白
一夜之间,妈妈仿佛苍老了许多。
máng
茫
茫然 迷茫 野茫茫 大海茫茫
牛羊在野茫茫的草原上悠闲地吃草。
课文结构
位置
阴山下
敕勒歌
天: 苍茫似穹庐
辽阔壮美
课后习题2.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仿佛看到山上
寺院的高楼,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诗人站在楼上
住宿 寺庙 危险 星辰 恐怕 吃惊 好似
lǒng cāng máng
庐山
lú
笼罩 苍 茫
多音字
宿
xiǔ(一宿 sù(住宿
两宿) 宿舍)
似
shì(似的) sì(似乎 好似)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楼
星辰:天上的星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方法?
夸张 想象
我会写
wēi
危
危险 危机 危楼 危及 这座危楼已经不能住人了。
gǎn
敢
勇敢 果敢 不敢 胆敢
我吓得不敢往外看。
jīng
惊
惊动 受惊 惊吓 吃惊 惊喜 孩子们在睡觉,我们不要惊动他们。
课文结构 楼高 景物 高 手 百尺 可摘
送别的古诗两首
送别的古诗两首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送别的古诗两首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送别的古诗两首挑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顶供侈佳侬簧畴伪川镰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临时分手莫踌躇。
送人东游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际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选一首〕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写两首送别伴侣的诗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赠王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求两首送别诗一、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方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深情厚谊,非常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借春草表达情意是古人惯用的手段。
“青”,谐音“亲”、“情”。
春天是青草发芽的时候,也是人最思念亲人的时候。
青草年年长,思念也会年年加深。
野火烧不尽野草,空间隔不断友情。
古诗两首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雨》 唐·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 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 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 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 是勉强的、违心的。
显而易见,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 《泊船瓜洲》,也就难免字里行间, 贮满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就 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 的眷恋之意了。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
部编二语文下第课《古诗两首》导语《古诗两首》是部编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分别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两首古诗。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培养对于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一、课文概述《古诗两首》是一篇描写中秋节的诗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人雅士们最喜欢写诗的主题之一。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们通过对夜空、月亮、家庭团圆等元素的描绘,抒发了他们对家乡、家人和美好生活的思念之情。
二、《秋夕》《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诗歌,共有七个句子。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銮舆卷尽西风”这样的形象化的描述来描绘夜晚的景象: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描述了家庭团聚的场景,通过表现家庭的和睦和团结,传递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写意的手法展开,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
诗人运用了对偶句、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朴实自然,引人入胜。
三、《秋夕》《秋夕》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也是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
与杜牧的《秋夕》不同的是,陆游的诗中更加注重细节描写,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再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云雾缭绕,月色如水。
他用“触目皆是心期”来形容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困境的痛苦和不满。
整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陆游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诗歌的共同点虽然这两首诗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但它们都以中秋节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夜晚的景象:《秋夕》中的銮舆卷尽西风,《秋夕》中的云雾缭绕,月色如水,都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沉思和悠远的感觉。
2.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中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家庭团聚的场景和对家人的思念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古诗两首》篇一21 古诗两首文本细读: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蕴涵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
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
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
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
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
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以“楼”收尾,很好的照应了题目。
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富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
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原文及赏析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原文及赏析【原文】1、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①,阴山下。
天似穹庐②,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③牛羊。
①[敕勒(chìlè)川]南北朝时期敕勒族人生活的地方,在今山西、内蒙一带。
川,平地,原野。
②[穹庐(qiónglú)]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毡帐。
③[见(xiàn)]同“现”,露出。
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rì zhàoxiānglú shēngzǐyān日照香炉生紫烟,yáo kàn pùbù guà qián chuān遥看瀑布挂前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飞流直下三千尺,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疑是银河落九天。
【敕勒歌赏析】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一)学习古诗《雪》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1)简介作者尤袤(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二)学习古诗《江雪》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古诗两首》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三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水上波光粼 粼,晴天西 湖的景色多 么美好,山 色迷蒙,雨 中景致也很 奇妙。 若把西湖当 作是美女西 施,淡妆浓 抹都是那么 合适,美丽 多娇。 小结:这首诗 小结 描绘的是西湖 在不同气候下 呈现的不同风 姿。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
雨天的西湖
小结: 小结:这首诗表现了天 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 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出晴后雨 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色空蒙雨亦奇。 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两首
春 眠 不 觉 晓 ,
连 春 天 天 亮的 也夜 察晚 觉睡 不得 到特 。別 香 甜
,
春暖花开的季节, 孟浩然睡得怎么样?
jué 觉 jià0
√
处 处 闻 听见 啼 鸟儿的叫声 鸟 作者一觉醒来听到了什么呢
到 处 都 听 见 鸟 儿 的 叫 声 。
?
处 处 闻 啼 鸟
鸟儿的叫声 鸟啼
xiǎo
随风潜入夜, 潜 夜
潜:悄悄地
润物 无声 润物细无声。
润物:滋润万物
春雨是个勤快的小姑娘, 她唤醒了小草,小草发芽了。
春雨是位画家, 她染红了花,染绿了叶。
春雨是……,她……
春 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现在你觉得春雨好在哪里?
春雨好在 ( 春雨还好在 ( 润物细无声
nǎi 乃
suí 随风
qián 潜 入
rùn 时节 润
xì 细
春 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 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雨究竟好在哪?
知时节 好雨知时节,
时节:季节。
当 乃 当春乃发生。
当: 正当,就在。 乃:就
为什么春天的雨是好雨呢?
知时节
)
)。
知时之美,谦逊之美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jìng jù dú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xiǎo shī jǐn guān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乃 随 潜 润 细 晓 眠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简介诗人,读中解题
1、同学们,你们学过描写春天的诗吗?指名背诵。
人间难得看几回呀!于是诗人李白只能惊叹到: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神话般的想象,大胆夸张的写法正是李白特有的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带着这种神话般的想象,我们再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4.引导学生带自己的感悟朗读古诗。
(1)清晨,香炉峰披上一层淡淡的紫色轻纱,一切,朦朦胧胧,如同仙境一般,这时你想说:“__________”。(引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绝句》。
3、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
绝句不是古诗的题目,而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首诗就是一首七言绝句。
4、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交流杜甫的资料。
二、细读古诗
课题
13古诗两首
主备人
吴丽娟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感情朗读、想象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古诗;反复吟读;启发想象
第一级:读正确。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在小组内交流识记“紫”“尺”“疑”的好方法。
第二级:读流利。同桌互读,将每一行诗读通顺。
第三级:读韵律。尝试以下节奏读一读。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四级:读感悟。仔细读一读这首诗,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
2.汇报朗读情况。
(1)指生朗读。出示生字,比较“庐”和“炉”区别。
(2)教师配乐范读。
(3)配乐男女生赛读。
(4)配乐全班齐读。
三、理解课文
过渡:不知不觉我们把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信你脑袋里一定浮现一幅幅画面。
1、讲解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指名读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还不够快呀,谁再来试试?
(4)“三千尺”。李白有量过吗?其实“三千尺”在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指很高很高的意思。在古诗中这千和万都是夸张手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那“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很高?谁来试试?
2、师: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自己再读一读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1)“两个黄鹂鸣翠柳
预设:两只黄鹂在一棵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师:能不能描述得再具体生动些呢?
小结:瞧,这春天的柳树,细长的柳枝上刚长出嫩绿的叶子,翠生生、油亮亮的,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黄鹂看到春天里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像,他们高兴地唱起了歌。(那是赞美春天的歌。)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简介诗人,读中解题
1.课件逐一出示提示语。学生根据词语提示,猜诗人。
师小结: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想像,一句诗就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诗。)
(2)交流:“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预设:一行白鹭飞上了蓝蓝的天空。
师:能不能再具体些?指导练笔。
出示:______的天空中,白云时而像_____________,时而像_______________。一行____________的白鹭,他们一会儿飞成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飞成________________。他们一边飞,一边在欣赏着美丽的春景,他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他们高兴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第三四句
(1)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瀑布飞泻直下时侯的壮观景象吧。(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
(2)你看到了什么?
那么磅礴那么有气势!
你听到了什么?
那是充满力量的流水声,震耳欲聋呀。
(3)看到那么气势磅礴的瀑布,李白情不自禁地说道:(指学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板书:飞。飞这个字说明水流得怎样?(快、急)
在资料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吟诵积累过的李白诗句。
4.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5.自读诗题,你觉得该怎样停顿?
6、有一天,李白来到了庐山,当他看到了仙境般的美景,就大笔一挥,写下了——指学生读望庐山瀑布。
二、读中解诗,读中想诗
1.课件出示读诗指南,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
太阳:什么颜色的(从香炉峰这里升腾起来)
(看图)
香炉:香炉是烧香用的器皿,出示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香炉峰的样子肯定很像香炉,不但形状象,还有什么也像?
你看看香炉因为是烧香用的,所以会有很多烟冒出来,
那么香炉峰呢?
从哪个字可以知道有很多烟冒出来?(为什么叫他香炉峰呢?顾名思义,一定很像香炉。)
你看,在太阳的照射下,紫色的烟雾从香炉峰中升腾起来,多么迷人,就像仙境一般。
带着这种美的感受,请女同学齐读这一句。
2、交流第二句
指名读第二句,你们又看到什么景象?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把你不懂的词,用“——”划出来。
谁先说说哪个词你不明白?
川:有一个词叫川流不息,川在这是指河流。
遥:遥就是远。
现在你已经把不懂的词都弄明白了,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了。谁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师: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蕴含着对仗工整的对联。敢和老师就这首诗来玩对对联的游戏吗?师出上联,生对下联。
如:师: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生:上青天
师:窗含西岭千秋雪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窗含西岭生:门泊东吴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
学生跟唱。
师:站起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动作,一起跟着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唱。)
师生同唱。
六、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杜甫还有一首《绝句》,读后,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绝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业设计
背一背:背诵古诗
画一画:将古诗描绘的景色画成一幅画。
唱一唱:学唱《绝句》
提示语:盛唐诗人 浪漫主义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诗仙
2.利用以上提示语组成一段话,简介“李白”。
李白(701—762),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被称为“诗仙”。
3.根据课前准备,补充介绍“李白”。例如:生平简介、文学成就、主要作品、名言佳句等。
远远看去,就像挂在山前。
预设:银河:想象真丰富,你跟李白想到一块去了,你来说说,瀑布哪像银河了?
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怎样?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就像璀璨的银河呀!带着这种神话般的想象请读——
白布,是呀,从图画中我们已经非常形象地看到。这也是瀑布名字的由来。请读——
诗中已经提醒了你,还像一条垂直挂着的河!!多么有气势,带着这种气势请读——
(3)交流:“窗含西岭千秋雪”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山岭上覆盖着许多积雪。
师:古诗中的“秋”是表示“年”的意思,那“千秋”也就是“千年”。这儿的“千”是虚指,指很多,那“千秋雪”就是——很多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雪”是作者透过什么看到的?
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写出了这种静态的美?
(2)瀑布像一条大河一样挂在山的前面。李白吟诵到:__________。(引读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3)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站在山脚下,举头仰望,瀑布从那高高的山峰上飞快地直冲下来,这时你想说:“__________”。(引读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4)是呀,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于是我们发出这样的惊叹:“__________”。(引读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含”字还能换成哪些词呢?
(4)交流:“门泊东吴万里船”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门外停泊着一条小船。
师:这条船是从哪儿来的?(东吴)东吴离这儿远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万里:是虚指,指很遥远)
5、一首诗变成了一幅画,这幅画不仅美,而且色彩鲜艳。你看到了哪些颜色?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齐读全诗,将这画面定格在脑海中。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板书设计
13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雄伟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