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县教育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县教育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1. 引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县教育局作为教育管理机构,承担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县教育局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经验,并与其它地区做经验交流,以期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2. 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县教育局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发展重点,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3.1. 制定改革方案县教育局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首先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方案。
该方案包括改革目标、时间节点、改革内容等,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3.2. 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县教育局注重师资培训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提供优质的师资培训,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3.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县教育局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制学习等。
通过这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3.4. 优化课程设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优化课程设置。
县教育局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式,实现了课程设置上的改革。
同时,还注重拓宽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推进。
县教育局与家长积极沟通,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 与其它地区的经验交流县教育局积极与其它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经验交流,借鉴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
通过组织研讨会、参观交流等方式,双方共同研究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规范管理,引领课程改革稳步发展社旗县饶良镇初级中学2009年3月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规范管理,引领课程改革稳步发展社旗县饶良镇初级中学一、学校基本情况社旗县饶良镇初级中学创建于1968年,位于饶良古镇文化路东端,东临饶良河。
学校占地40亩,建筑面积9528平方米。
学校拥有大型图书室三间,阅览室四间,藏书2万多册.有城域网计算机教室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设施齐全的远程教育教室一个,微机94台;体、音、美、劳和电教器材,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
学校布局合理规范,校园内苍松翠柏掩映,花坛中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校训、人文性标语遍布校园,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82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6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中学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17人,35岁以下专任教师3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比较齐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饶良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重视制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多次获得“社旗县管理规范化学校"称号和社旗县学校管理综合考评一类学校,2007年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农村中学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的荣誉,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表彰。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办学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
我校依据《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管理要求50条》等规定,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分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考评、作业批改、教学研究、考绩等十五项86条,对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制定了《德育工作制度》分教师部分、班主任部分、学生部分、安全工作等四项56条;建立了《后勤管理制度》,保证后勤工作为教学一线服务。
新时代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材料五篇
新时代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材料五篇篇一:新时代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探索多元评价,提升核心素养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XX市第二中学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
此项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学情的教育评价改革办法。
XX市第二中学进行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在校学习期间全方位、全过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是对初中学生三年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录,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挥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一、评价方法组织成立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评价组、学生综合素质年级评价组、学生综合素质班级评价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
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学生有异议重新考虑成绩。
评价小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并做出全面的描述。
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将对各班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和公示。
二、评价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
从学生入学起,学校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建立《XX市第二中学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相关的档案,学校要将此纳入学籍管理,使之成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评价维度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能力。
各维度等级的人数控制在:A等35%以内;B等45%以内;C、D等一般不超过20%。
1、思想道德方面主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制定公平、客观的评价量表,主要从遵纪守法、追求公正、讲文明礼貌、注重仪表、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勤俭节约、节约用电、用水,讲卫生、不乱吐乱扔、热爱生命等方面进行评价。
课改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课改经验交流汇报材料尊敬的教育局领导、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某某小学的一名老师,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在课改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首先,我想谈一下关于教育的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他们的考试成绩。
在课改过程中,我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比单纯地灌输知识更为重要。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开展一些有趣的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例如,在英语课上,我会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表演和交流;在数学课上,我会组织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其次,我认为课改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而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在课改中,我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与我交流,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同时,对于一些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我也会提供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我认为课改需要积极与家长合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改中,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定期通知他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同时,我也鼓励家长与我交流,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通过这些努力,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他们也更善于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
同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学生们的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了改善,家长们也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总结来说,课改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它也是一项改革教育的机会。
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典型经验3篇
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典型经验3篇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典型经验一1多方协作,优化项目化教研工作新机制1.构建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四级联动教研机制。
“市级教研做引领,区域教研创精品,学区教研重分享,校本教研显特色”。
加强整体设计和统筹推进,通过区域、学区、集团、跨学段、跨学科的协同教研,开发出学习量规、学习手册、项目化学习长作业等系列学习工具。
2.建立教、学、评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将项目化教学理念融入区域“教研员专业标准、校本教研、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评价指标中,以评促研、以评促教,在单元学习评价、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考试评价中充分检验项目化教学成果。
2多元赋能,拓展项目化教学研修新方式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种子教师。
组织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赴国外参加浸润式项目化教学研修。
邀请国外专家团队来到和平区,融合科学、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进行实操示范培训,提升教研员项目化教学引领力、指导力。
2.利用和平区“智慧校园”建立区域项目化教学资源库,开展优秀课例展播。
各学校成立项目化教学研究中心,建立学科、跨学科教研共同体。
教研员以挂职任教和蹲点指导的形式深入一线开展项目化教学研究。
积极对接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研究指导常态机制,引领教师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3多样载体,探索项目化教学的新样态1.活动项目。
指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等各类活动中融入项目化学习要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创造性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万全小学“万全北斗”科普教育项目,中心小学“小创客与老字号”体验活动、四平东道小学“慧劳动”等已经成为品牌活动。
2.学科项目。
指导学校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与学科核心知识相关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主或合作探索,激励学生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培育学科素养。
作为XX市课程基地学校,二十中学思政学科、二十一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等都把项目化教学作为学科建设新的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经验1.目标:建立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始终围绕着建立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这一目标的设定源于对时代变化、社会进步和教育本身发展的深刻理解。
面对全球化浪潮和技术的快速进步,中国的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传统课程体系的深刻反思和重构。
我们逐渐摒弃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递的课程模式,开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加强了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和提高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材体系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强调教材内容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努力使其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步。
我们鼓励教材编写者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模式,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
同时,我们也注意教材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
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2.特点: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注重基础知识传授,采用苏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政治思想教育。
这一特点源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被认为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知识匮乏、教育水平落后的现状,加强基础知识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课程改革强调系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启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基础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它也为社会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创新型人才。
然而,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在面对新时代挑战和变革的过程中,亟需改革。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启示。
首先,深刻了解并把握教育现状是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研究和了解当前的教育现状。
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等相关利益相关方的调研,可以了解到各方的需求和关切,从而更好地指导课程改革的方向。
此外,对比国内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借鉴先进的做法,也有助于为改革提供更多的启示。
其次,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应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传统基础教育课程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该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考虑在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课程多样化、选修课的设置、学科交叉等方式来实现。
第三,课程改革需要注重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因为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该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资质和能力。
这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课程、组织教师交流和研讨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政府和学校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
最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改革一项如此重要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等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组织定期的座谈会和讨论会等方式来实现。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经验做法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经验做法标题: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典型经验及做法引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为了深化这一改革,许多地区和学校积极探索并实施了行动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典型经验及做法,并分享笔者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整体规划与设计:典型经验中,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通常以整体规划与设计为基础。
这包括明确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改革在整体框架下能够系统有序地进行。
1. 确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石,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些典型经验案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改革方案中。
2. 构建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构建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一些成功经验涉及了课程开发、资源整合和分类岗位建设等方面,确保学科与综合素养的结合及学科内涵的拓展。
3. 建立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些典型经验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综合测评、项目评估和表现评价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离不开专业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典型经验中,师资队伍建设涉及教师培训、专业发展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1. 教师培训: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师资培训是保证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些成功经验关注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和深度,如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培训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等,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 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典型经验中,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平台,如组织教研活动、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交流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改革获得可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材料(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文昌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立足实际稳步推进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
现有13个教学班,733名学生,教职工37人,专任教师37人。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遵循“建设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学生”的办学宗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立足本校实际,靠学习促进解放思想,靠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连年保持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教学示范学校、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学习先行,不畏困难,稳步推进,任重道远。
一、让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使学习成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算是有智慧。
我经常提醒全校师生,妹冢初中地处乡镇农村,和城市无法比拟,即便是和县城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提升自己的根本就在于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品位。
因此,我们按照“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的办学理念,始终抓住全体师生的学习不放松,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强化学习,致力于打造“妹冢初中学习共同体”,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
在教师层面上,一是参加活动随时学。
学校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舍得在教师培训上投入,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观摩课、研究课,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是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定期给每位教师发一本教育专著,如霍林姆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郑杰的《给教师的的一百条新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等,一本本教育专著使老师们深受震撼,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蓄积了前进的动力。
教学改革经验优秀范文(精选14篇)
教学改革经验优秀范文(精选14篇)教学改革经验优秀范文篇1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听张四保老师的课改专题报告,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为什么要课改?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
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
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
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
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
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
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范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校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学校领导的统筹安排作用,教师们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学生们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在此,我将以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总结经验1.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着重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
通过组织教师开展研究,了解和应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境。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通过阅读名著和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这种课程改革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
2.重视学生参与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参与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解题,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习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存在问题虽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教师教育培训不足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经验做法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经验做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各地纷纷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涌现出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做法,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一、创新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许多地区致力于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需求。
某地区注重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当地的文化资源等,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科技创新、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传承等。
学校鼓励教师自主研发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选择和建设,使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该地区还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拓宽视野。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的优化上,各地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些学校积极推行探究式教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在实践中探索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使教学更加直观、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加强教师培训至关重要。
许多地区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
另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通过课堂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课堂驾驭、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经验做法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经验做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经验做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变得势在必行。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各地纷纷推出了不同的行动方案。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一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做法,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顺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关键。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一些优秀的学校和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灵活的教育制度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一些学校尝试了多样化课程设置,引入了选修课或兴趣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个性化教学需要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严格监管者。
而在个性化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困难,然后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必须依赖于现代技术的支持。
一些学校和教师通过使用智能化教育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和个性化学习软件等工具,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智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需要充分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以支持教师在个性化教育中的角色转变,并帮助学校打造适合个性化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二、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能力课程融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学科分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
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嘿,你知道吗?基础教育的改革就像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比如说,在某个小县城里,有一所学校就发生了让人惊叹不已的变化。
那所学校之前就像是一艘在迷雾中航行的小船,老师们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们也有些迷茫。
但现在呀,简直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学校的老师们不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像探险家一样去挖掘知识的宝藏,再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这难道不像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吗?课堂上不再是死气沉沉,学生们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木偶。
他们变得积极活跃,像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讨论问题,提出各种新奇的想法呢!“哎呀,那场面可真是热闹得很啊!”有个叫小明的同学,以前特别害怕数学,觉得那些数字和公式就像一堆乱麻。
可现在呢,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他觉得数学原来这么有意思呀!“这不就是让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了吗?”这就好比把苦涩的药丸裹上了一层甜甜的糖衣。
再看看操场上,以前只是一片空荡荡的场地,现在呢,充满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奔跑的身影。
体育老师们组织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这是多么棒的改变呀!“难道这不是给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吗?”还有啊,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
那些有特长有爱好的学生们,就像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画画的、唱歌的、跳舞的、钻研科技的……一个个都充满激情地展现着自己。
“难道这不是让他们的天赋和潜力得到了尽情释放吗?”总之,基础教育的改革就像一阵春风,吹走了陈旧和僵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这样的改革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觉得这样的改革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越来越好,孩子们才能真正受益,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成效和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成效和经验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县各中小学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开展示范课、经验推广等形式,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
从总体情况看,新课程改革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现就我县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成效和经验作如下分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来,通过全县各中小学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专题讲座、听评课、赛课、说课、集体备课等形式,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品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主动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合作的学习精神正在逐步形成;全县新课程改革正朝着科学、有序、扎实的方向稳步推进。
具体表现在: 1、组织到位,机构健全。
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县教育局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机制,全县各中小学也相应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教研室牵头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机制。
2、保障有力,规章完善。
为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县对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其中有《新课程实施计划》、《考核奖惩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等,明确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了各项工作职责。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月一检查、一月一汇报”制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加强督促指导。
此外,县教育局还组织了3次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举办了多次新课程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并为各中小学安排了专项改革经费,确保改革所需。
3、注重过程,落实规范。
为了使新课程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们从起始年级抓起,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认真实施新课程,并做到四个结合。
即新课程理念与学科课程的结合,新课程理念与日常教学的结合,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新课程理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此带动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4、求真务实,成效显著。
新课程改革启动后,我县各中小学校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我县新课程改革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大成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成效和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成效和经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教育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教育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继实施各种改革措施,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益。
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已成为改革中的一大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重大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智力,展示和发挥个性,从而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
由于其重要性,已经在各省市开展了大量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课程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部分省份,推出了多元化学习模式,采取了科学的课堂布局,突出实践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乐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课程改革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部分省份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国际领先的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将课程和实践环境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深入地参与,从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还能改善学生的评估方式,有助于深化学习和应用。
比如,部分省份推出了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和机制,不仅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将全面的认知结果作为评价的标准,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主,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成效是明显的,在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首先,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置于课程体系的核心,把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改进课程评价方法,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打破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哇塞,说起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典案例,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就拿我们隔壁学校的事儿来说吧!他们之前的课堂那叫一个沉闷,老师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学生们在下边昏昏欲睡。
嘿,这可不行啊!后来呢,学校搞了个大改革。
老师不再照本宣科啦,而是变成了一个引导者!就像一个超级导航仪一样,带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比如在数学课上,老师不讲公式,直接让同学们分组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不,同学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哎呀,这个问题咋解决呀?”“我们得好好想想!”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这不比干巴巴地听课有趣多了?
再看看另一个例子。
有个学校搞了个项目式学习,学生们就像小探险家一样去探索各种主题。
有一次是研究当地的传统文化,学生们跑遍了大街小巷,去采访老人,去搜集资料,忙得不亦乐乎!这过程中,他们学到的可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呀!这难道不是比坐在教室里死读书好多了?
还有个学校把课堂搬到了大自然里!上生物课的时候就直接去公园,让同学们亲眼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
“哇,原来这就是小虫子生活的地方啊!”同学们都兴奋得不得了。
这不都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经典案例吗?这些案例就像是一束束光,照亮了学生们的学习之路,让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挑战的冒险!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而应该是灵活多变、充满趣味和创造力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他们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狠抓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全面促进教师发展——****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县作为***区第***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于***年秋季正式启动实验工作,至今已有***年。
我县课改实验的目标是:以校本教研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探索一套适合本地教育教学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转变教师队伍观念,培养集科研与较高教育教学能力于一身的教师队伍,全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年来的主要做法是:一、确立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学校,总结示范学校的有效经验,及时推广实验成果我县作为自治区第***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在***年实验工作启动之初,没有盲目的全面铺开实验工作,而是先把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学、***学确立为实验示范学校,在这两所学校进行了两年的深入实践,总结出了“五反复”经验,即“以反复进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以反复进行集体备课形成智慧共享格局、以反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反复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悟能力、以反复进行课题研究突破教学中的难题”。
“五反复”在两所学校的推行,使师生在教与学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教育战线上的革命。
“五反复”经验于***年在全县***所民汉学校、***个教学点推广,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以反复进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我县自***年秋季进入课改实验以来,共派出课改年级教师培训***人,其中***区级***人,地区级***人,县级***人,同时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校本培训上,以每学期10次计算,加上寒、暑假2次集中培训,每学年达到***次,培训内容反复进行。
通过“三级培训”和大密度的校本培训,大大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其中校本培训功不可没。
2、以反复进行集体备课形成智慧共享格局。
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是课改前教师们的工作状态,由此而造成了教师发展的误区——封闭的艰难的跋涉,现在看来不可想象。
自课改的春风吹进我县,这个桎梏被砸碎,各个学校在县课改专家组及教研人员的引导下,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中心内容,每周进行1次,每次每位参与教师必须为这堂课倾注心血,教师们智慧的翅膀终于可以振动飞翔了。
目前,集体备课已成为教师们的日常行为和良好习惯。
3、以反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反复培训的基础上,各学校在县课改专家组及教研人员的有力指导下,针对课改年级的每一位教师,反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局领导、学校校长及教务主任、非课改年级的教师参与其中,每学期课改年级教师承担实验公开课不少于20次,一批批运用新理念教学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一个个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4、以反复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悟能力。
实践证明,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悟能力不断提高的很好的途径,也是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我县各级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每课必有反思,每课必写课后记;反思的方式以自我反思为主,辅以集体反思;每学期末,教师必须把课后反思的东西写成小论文用以教师间、学校间的交流。
这个做法使我县教师的教学水平大有提高。
5、以反复进行课题研究突破教学中的难题。
可以这样认为,上述4个方面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基础,由于我们这个基础打得牢,所以课题研究工作在各学校进行得很顺利。
我们可以把各学校的做法概括为:结合课堂教学去研究、独立与合作相结合去研究、自成系统去研究,课题不求大,只求有价值;研究周期学年内不限定,学年末必须拿出个人和集体的文字性研究成果。
三年来,随着课题研究的广泛开展,各学校的教研氛围形成,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研究性成果交流频繁,正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 3 - / 11“五反复”经验是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拳头产品,也是我县建设以校为本教研基地的资本和优势所在。
二、以校本教研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探索一套适合本地教育教学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我县***年***月被***区确定为“校本教研基地建设县”以来,按照“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求发展”的思路,开展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
具体做法1、制定校本教研实施方案2、确立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建立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和各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努力实现学校“出质量、树品牌、促发展”的奋斗目标。
具体目标: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
重点关注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以及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目的是帮助教师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有效参与者和积极的建设者。
3、明确校本教研内容师德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努力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
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增强法规意识。
学习师德规范,学习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典型事迹等,以先进促奋进。
——开展"爱生敬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制定师德考核制度,使教师不断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提高师德养成的自觉性。
对教师公正科学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聘任、职评、评先等重要依据。
基本功训练——引导教师开展“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夯实基础,在普通话考核人人过关的基础上,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经常性开展说课、评课、会课活动,提高教师口语交际能力。
——综合学科的老师要加强本学科基本功训练。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做操、喊口令、运动队训练等基本功;艺术教师必须具备唱歌、画画、使用乐器等基本功;电脑教师必须达到电脑中级以上水平,具有课件制作、电脑维护等基本功;自然老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基本功。
- 5 - / 1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每位中青年教师都能建设好自己的网页,班主任能建设好班级网页,努力提高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与教师的素养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关注教师的理性思维。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拥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学习的教育理论篇目教师必修内容:国家、省、地、县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法律法规》、《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新世纪教师修养》、《新课程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析〉》。
教师选修内容:《校本培训指南》、《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发展性课程评价观》、《新课程教学专题研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走进实验区和教学诊断与反思》、《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4、统一校本教研与培训的方式读书自悟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调控、自主体验、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自己。
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有记载。
集中学习学校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聘请专家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讲座等方式,教师做好笔记,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的良好氛围。
请进走出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改热点和学校的教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
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二天以上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教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
另外,我们也- 7 - / 11将组织学校的学科教改带头人和校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同时提高校骨干教师的知名度。
校内专题研讨由学校或教研组确定课题,教师分头探索、实践、研究,然后集中讨论形成共识。
要严格按照研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跟课等环节进行,要全员参与,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校内教师间自主研课的新氛围。
随堂听课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要经常性地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所在,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
要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节。
教学开放周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到校进行教学观摩。
建立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激励机制学习制度: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培训与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师培训的课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时。
让教师参加服务于课程改革实验的师资培训和服从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培训中的通识和学科培训。
坚持学校、教研组组织学习和自主"充电"学习相结合,接受培训的教师人人做好学习笔记和写好学习心得。
管理制度:学校实行校本教研三级管理制度。
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培训的教师按时完成培训任务。
各年级组要将每次学习培训的参加对象、培训内容、学习时间、授课教师等记录在案。
教师要制定个人参训计划,尤其要关注教师的反思能力,要求每周有一次教育教学反思。
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定期抽查,并指定专人收集整理,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库。
研修制度:学校把师资培训工作贯穿于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组织骨干教师和新课程培训优秀学员定期进行新课程研修学习,围绕《纲要》、《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以及实验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交流,提高执行新课程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评估制度:①评估内容--培训中所学到的内容包括课程理念,《纲要》、《课程标准》、教材的解读,教与学的策略等,要求受培训者能说出或写出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尤其能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②评估标准--即各项培训活动所应达到的要求,对每一培训内容要求不同培训对象要十分明确,其应达到的程度如:了解、掌握、深刻掌握等,应人人心中有数。
- 9 - / 11③评估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多方面进行评价,如问题研讨,交流心得体会,写一篇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报告,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实际施教和定时测试,学校网站上传发布文章等形式进行考查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