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4ade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f.png)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关心天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1一、单元定位:“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
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
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
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三、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
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2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0d0431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d.png)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参考教案2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本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天气变化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天气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天气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难点:天气变化的复杂性,天气观察和描述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
2.学生准备: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准备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过天气吗?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的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天气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44184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5.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现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天气现象,但对于天气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现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2.基本天气知识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发现变化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变化的统计数据,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一些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发现变化规律。
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
4.巩固(5分钟)利用统计数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天气变化的规律。
5.拓展(5分钟)讲解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5c3a8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d.png)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天气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关注天气、热爱生活的态度。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天气工具,如天气预报、天气图等,了解天气信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认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认知。
2.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天气工具的使用。
4.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天气工具,学会查询天气信息。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天气预报、天气图等天气工具。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4.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现象,如晴、雨、雪等,让学生认识天气。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天气现象、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介绍天气预报、天气图等天气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查询天气信息。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1 我们关心天气》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1 我们关心天气》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9168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b.png)
我们关心天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天气图,学会使用天气预报;能简单描述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天气,培养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通过分析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关心生活,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L重点: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图,学会使用天气预报。
4.难点:简单描述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L教具:天气预报图、气象符号卡片、天气记录表。
5.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的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引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2.学习天气符号:教师展示气象符号卡片,学生认识并学习常见的天气符号。
3.学习看懂天气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图,讲解如何看懂天气图,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学习使用天气预报:教师教授如何使用天气预报,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天气记录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记录实践,教师指导。
6.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天气记录,讨论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8.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记录天气,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图,学会使用天气预报,并对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关心生活,树立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2024年《我们关心天气》课件教案
![2024年《我们关心天气》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452f7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8.png)
《我们关心天气》课件PPT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讨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的概念。
第二章:天气预报的获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和准确性。
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天气预报信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如电视、广播、手机应用等。
探讨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不同途径获取天气预报的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局限性,并提出问题。
第三章:天气对生活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具体影响。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天气对日常生活、健康、出行等方面的影响。
介绍应对天气变化的方法和建议。
3.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天气与季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季节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探讨季节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介绍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现象。
4.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季节变化对天气的影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季节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第五章:天气与气候变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原因。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应对意识。
5.2 教学内容探讨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介绍气候变化对天气和生活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气候变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影响。
第六章:天气与自然灾害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小学科学我们关心天气
![小学科学我们关心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bcb9780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b.png)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科学概念目标: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②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及风等情况。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①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②运用各种感官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①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更多的天气信息,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交流各种天气现象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对天气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教具PPT课件,拓展板,天气卡片,天气现象视频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提问学生,假日去公园野餐,除了要带的食物以外,还需要考虑一些什么?预设:看天气预报2.(揭题)我们关心天气。
(板书课题)(二)聚焦1.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3.出示四张图片(冬天的长城和夏天的长城,12月份的黑龙江和12月份的海南),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探究1.将天气现象分类①学生将各种天气进行分类(按小组进行)②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讨论分类理由③教师补充调整学生分类结果,并进行总结2.认识发生在大气圈的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①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灾害性天气②出示三幅关于灾害性天气的图片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四)拓展①认识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②了解记录天气的方法五、作业制作天气日历,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六、板书设计我们关心天气天气冷暖:冷、热、温暖阴晴:阴、多云、晴风雪:大雨、小雨、中雨、雷雨、大雪、小雪、中雪、雨夹雪、雷阵雨风:微风、大风。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73f6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1.png)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一定的天气知识,本课需要找准三年级学习的起点。
同时,作为单元起始课更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预留学习空间。
通过聚焦问题、答疑解惑、天气观测方法学习、记录天气日历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发现困惑、解决困惑的过程。
同时,通过学习气象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培养坚韧、严谨的科学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天气日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练就持续学习的韧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
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感官的感知,主观性较强;亦或是父母、天气预报等对于天气的描述,认识比较粗浅。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是发生在大气圈内的。
3.知道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是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判断是否需要带雨伞,学会以降水这一标准区分天气。
2.经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的过程,了解天气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多种感官与工具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2.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的坚毅品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提出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天气日历”的制作。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磁铁、天气日历班级汇总表、汇总表2张[教学过程]一、说一说——创设情境,区分天气。
1.同学们,小明班明天要组织去动物园秋游,大家在制定物品清单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些同学觉得需要带雨伞,另一些同学觉得不需要带雨伞。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981b2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f.png)
一、教案名称:《我们关心天气教案》第一章:天气的影响1. 教学目标:(1) 让学习者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学习者能够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3) 培养学习者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保护环境意识。
2. 教学内容:(1) 天气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2) 天气对农业、交通、健康等的影响。
(3)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3.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让学习者描述其特点。
(2) 案例分析: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业、交通、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案名称:《我们关心天气教案》第二章:天气预报的获取1. 教学目标:(1) 让学习者了解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
(2) 学习者能够使用天气预报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3) 培养学习者获取和处理天气信息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2) 天气预报工具的使用方法:天气预报APP、网站等。
(3) 天气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1) 展示不同天气预报工具,让学习者了解其使用方法。
(2) 学习者动手操作天气预报工具,获取天气信息。
(3) 小组分享:分析和学习者获取的天气信息,讨论其准确性。
三、教案名称:《我们关心天气教案》第三章:天气与生活1. 教学目标:(1) 让学习者了解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学习者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适的安排。
(3) 培养学习者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2. 教学内容:(1) 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出行、穿衣、饮食等。
(2) 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合适的天气安排。
(3) 天气变化的应对策略:防寒保暖、防晒防暑等。
3. 教学活动:(1) 讨论不同天气情况下,学习者如何做出合适的安排。
(2)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天气情况下,学习者的应对行为。
(3) 小组分享:学习者交流自己应对天气变化的策略。
四、教案名称:《我们关心天气教案》第四章:天气与健康1. 教学目标:(1) 让学习者了解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a245d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e.png)
1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天气、大气的概念。
2、了解天气的多样性。
3、学习制作天气日历。
能力目标:1、观察能力:要留心观察今天的天气。
2、记录能力:记录每天的天气。
3、合作能力: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情感目标:1、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2、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天气、大气的概念。
2、了解天气的多样性。
3、学习制作天气日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看窗外,今天天气怎么样?二、观看三幅图片1、图片上显示的是什么天气?(1)晴天(2)雨天(3)雪天2、指名回答。
三、出示两幅图片对比1、12月的海南.2、12月的黑龙江.3、小结: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地点,天气可能不同。
四、出示两幅图片对比1、晴天的长城2、雪天的长城3、小结: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时间,天气也可能不同。
五、你能把它们分类吗?冷冰雹雨暖阴风晴雪1、指名上台分类,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2、学习天气的概念:一个地方在短时间里天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
3、学习天气的概念: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
4、再次找同学上台分类,可以按冷暖、阴晴、雨雪、风进行分类。
六、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各种天气现象。
七、小组讨论:这些极端天气会造成哪些危害?八、课后活动制作天气日历.九、拓展:了解竺可桢:竺可桢是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
他曾经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
他十分重视物候的观察记录,自1921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他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
十、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的概念,了解了不同的天气,并学习了怎样制作天气日历。
希望同学们向竺可桢爷爷学习,养成每天观察天气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1、我们关心天气冷暖阴晴雨雪风。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ecdb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8.png)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天气相关的词汇。
2. 能够描述不同的天气情况。
3. 学会使用天气语句询问天气并回答。
4. 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相应的活动安排。
教学重点:1. 天气相关的词汇。
2. 天气语句的使用。
教学准备:图片或卡片上有不同天气的图标或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T: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天气的知识。
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
比如,我们需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穿搭,做活动或外出打扫等。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关注过天气呢?2. T:让我们一起来带着好奇的心情,了解一下天气,并学习一些有关天气的词汇。
Step 2 学习天气词汇1. T: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些天气的词汇。
请看幻灯片上的图片,我会给你们读出词汇的意思,你们根据我的描述说出正确的词汇。
2. T:sunny(阳光明媚的),cloudy(多云的),rainy(多雨的),windy(有风的),snowy(有雪的)。
3. T: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词汇,再听我读一遍:sunny,cloudy,rainy,windy,snowy。
4. T:请大家站起来,我说一个天气词汇,你们根据我说的词汇做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我说“sunny”,你们可以举起手臂,表示阳光明媚。
Step 3 学习天气语句1. T:现在我们学会了一些天气词汇,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些用来询问和回答天气的句子。
2. T:让我们读一下以下几个句子:-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天气怎么样?)- It's sunny/cloudy/rainy/windy/snowy.(天气是晴朗的/多云的/多雨的/有风的/有雪的。
)3. T:请大家分组,两人一组,用英语互相询问今天的天气并回答。
例如,A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B回答“It's sunny/cloudy/rainy/windy/snowy.”。
研究性教案:我们关心天气
![研究性教案:我们关心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6a30f28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6.png)
研究性教案:我们关心天气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天气的定义和分类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多样性。
1.3.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天气的定义、分类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1.3.3 实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天气对生活的具体影响案例,如暴雨导致的自然灾害、晴朗天气下的户外活动等。
1.3.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关注的天气现象,以及这些天气现象对生活的影响。
1.3.5 天气预报:教师介绍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如电视、手机、网络等,并教会学生如何查看和理解天气预报。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一周内的天气预报,观察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天气现象的解释2.1 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天气现象的分类天气现象的成因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的多样性。
2.3.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天气现象的分类,如晴、雨、雪、雾等,并解释这些现象的成因。
2.3.3 实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天气现象的成因案例,如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雨。
2.3.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关注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并分享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方法。
2.3.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并尝试解释所观察到的天气现象的成因。
2.4 作业布置: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关系3.1 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关注。
3.2 教学内容: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区别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的差异。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43c57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6.png)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天气现象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天气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天气现象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天气变化的规律。
2.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天气现象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2.难点:深入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天气的影响,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天气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
3.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天气现象?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展示天气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明白观察和描述天气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活动,要求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我们关心天气》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我们关心天气》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52d3d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a.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我们关心天气》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3.1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了解天气,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天气的初步概念、天气观察的方法、天气图标的认识等知识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这一概念并不陌生。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天气的关注程度不同,对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天气图标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初步概念,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天气。
3.帮助学生认识天气图标,了解天气图标所表示的意义。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初步概念和天气变化的特点。
2.天气观察的方法和天气图标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天气观察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天气的概念和图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天气观察的工具,如天气预报手册、天气图标卡片等。
3.准备教室内的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关心天气吗?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极端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暴雨、干旱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手册或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天气的初步概念,如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分类等。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888c1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5.png)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交流、记录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坚持进行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1张天气日历、多种天气现象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聚焦话题1.谈话:今天天气怎么样?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描述、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对天气已有初步认识,教师记录学生对天气的描述,学生的回答将帮助教师了解他们对天气的初始认识。
二、交流、研讨1.阅读插图、文字,交流:图片中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天气?说明天气具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3.展示更多天气情况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多样性。
4.引导学生对相关天气现象进行归类,形成对天气的认识: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雪雨以及风等情况。
5.阅读大气圈图片,明确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6.讨论台风、暴雨天气带来的灾害,然后可以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
根据大家的交流,他们会意识到了解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可以告诉人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阅读,交流讨论,了解天气的复杂多样,灾害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de988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3.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本章节通过天气图、天气预报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天气变化的规律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对天气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能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气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并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气变化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天气预报制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天气图、天气预报等教学素材。
2.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区作为观察对象。
3.记录表、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方面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展示天气图和天气预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选定地区的天气现象,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
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小学科学3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小学科学3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7a68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4.png)
小学科学3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天气的概念,了解不同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记录、分享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天气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天气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天气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观察、记录和分享天气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天气预报图示。
2. 大自然中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
3. 学生的记事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老师首先询问学生他们最近是否注意到了天气的变化,并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2. 老师出示天气预报图示,解释每个图示所代表的天气现象,例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不同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Step 2:观察天气现象(10分钟)1. 老师引领学生走到校园室外,观察当前的天气现象,例如晴天、多云、阴天等。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天空、风向、云朵等细节。
2. 老师鼓励学生彼此交流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状况。
Step 3:记录天气观察(15分钟)1. 老师告诉学生记录天气是很重要的,可以将观察的天气现象和日期记录在记事本上。
2. 学生们分组,每个小组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每天记录一个天气现象和日期。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记录。
Step 4:天气观察分享(15分钟)1. 邀请学生一起分享自己记录的天气观察结果。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口头描述的方式进行。
2. 引导学生注意和分析他们记录的天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例如,某段时间为什么出现了更多的雨天或者晴天等。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表扬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
《我们关心天气》科学教案
![《我们关心天气》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bc9d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8.png)
《我们关心天气》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能力,学会描述天气状况。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气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天气观察的基本方法3. 天气变化的规律三、教学重点1. 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天气观察的基本方法四、教学难点1. 天气变化的规律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天气预报视频素材3. 天气观察记录表4. 笔记本、笔一、第一章: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 讲解:阐述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出行、健康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关注的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二、第二章:天气观察的基本方法1. 讲解:介绍天气观察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天空、气温、湿度等。
2.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 分享:各组汇报观察到的天气现象,交流观察心得。
三、第三章:气温与降水1. 讲解:阐述气温与降水的概念,分析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特点,了解不同气候类型。
3.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气温与降水的认识,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四、第四章:风向与风力1. 讲解:介绍风向与风力的概念,分析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风向与风力特点,了解不同气候类型。
3.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风向与风力的认识,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五、第五章:天气变化的规律1. 讲解:阐述天气变化的规律,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了解不同气候类型。
3.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天气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如何应对天气变化。
六、第六章:天气现象的成因1. 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的成因。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1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d847ee60b4c2e3f56276369.png)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恶劣的天气常常会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难。
聚焦板块,全班交流“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回忆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他们也许对自己特别感兴趣或者特别厌恶的天气印象很深,他们也许对某几次特殊的天气还记忆犹新。
这部分活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在不同天气里的不同感受。
第41 页上的插图提示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以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探索板块,明确了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气现象。
通过“台风”、“暴雨”两幅插图,引发学生交流“我们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呢?”使学生意识到天气总是不断变化,了解天气的变化很重要。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呢?教科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拓展板块,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的特征,用简单的文字、简图来做记录。
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f9ce3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1.png)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我们关心天气》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深入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
2.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认知。
2.天气变化的原因。
3.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天气现象,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
4.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预报材料,让学生提前了解当天天气。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现象,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状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同时,呈现天气变化的原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天气现象、天气变化的原因以及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例如,晴天户外活动,雨天室内学习等。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我们的天气符号
我们刚才看了很多天气图片,总结了各
种天气的特点,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些天气
的特点,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种天气呢?
【出示表格】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表格,接下来的
的几分钟时间,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完
成这张表格。
表中空着的地方,你们可以选
择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来设计。
好不好?
[组内讨论]
接下来,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符
号,哪些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设计展示给大家
看的吗?
上台展示的小组需要向大家说明为什
么你们要这么设计这个天气符号。
请其他同
学认真听他们的介绍。
[学生展示]
你们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
非常感谢这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的
设计,接下来我们再请一组上来。
[学生展示]
你们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
非常感谢这组同学。
2、与央视天气符号对比
刚才我们自己设计了天气符号,都非常
不错。
接下来老师将给大家展示中央电视台
气象学家设计的天气符号,我们一起来看一
下。
【展示天气符号表格】
大家看,这个晴天符号和你们所设计的
一样吗?
是用太阳表示晴天。
那我们来看下这个,多云,和你们设计
的一样吗?
有的同学一样,有些不一样。
那你们看,
他的多云是怎么设计的?
重点描述多云天和阴天的设计
本环节让学生在设计了自己的天
气符号后,与央视天气符号进行对比,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设计与气象学家的
设计不谋而合的时候,学生心里会非
常高兴。
同时,对于其他的天气符号,
学生的记忆也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