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b46c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6.png)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的相互联系与沟通。
它主要包括对外公共关系(企业与客户、股东、政府、媒体等)和对内公共关系(企业与员工、供应商等)。
公共关系通过各类传播媒介,借助信息技术,传播企业信息,促进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维护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公共关系的建立要遵循公平、公正、真实、诚信等基本原则,做到理性沟通、平等相待。
2. 识别利益相关方:企业要认真辨明其利益相关方,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满足其需求提供服务和支持。
3. 保持透明度:企业应该及时、真实、全面地向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保持与外部社会的透明度。
4. 建立良好关系:企业需要与利益相关方建立稳固、长久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形象。
5. 公共关系协调一致: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协调合作,统一战线,共同为公共关系服务,形成合力。
三、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1. 目标明确:明确公共关系的目标和方向,制定明确的策略和计划。
2. 关键利益相关方的重视:企业应重视对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心和维护,维护其对企业的良好印象。
3. 多方位宣传:运用多种媒介和传播方式,积极宣传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
4. 定位清晰:企业要对外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业务范围,做到内外一致。
5. 危机公关预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处理预案,及时有效的应对危机。
四、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策略1. 媒体公关:企业要积极与媒体合作,通过新闻稿、专访、报道等形式,传播企业的正面信息,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 社交媒体公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企业要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与顾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顾客的归属感。
3. 危机公关: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护企业的形象和利益不受损害。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1b322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5.png)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第一章一、对公共关系定义的理解与看法(以一个组织运转为例)P9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了解它们有何意义?P15-18基本属性:1、客观性: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2、普遍性: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3、公共性:公共关系是社会群体与社会环境发生的联系;4、相关性: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关系不是随意的、随机的,而是明确对象的;5、互动性: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上是互动的,而非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定,它们相互需要,相互通过接触、联系、沟通、交往、建立和维持关系;6、互利性:满足各自的精神与物质需要是各种社会交往背后的普通动机;7、多样性: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社会生产和服务体系必须是分工协作的体系,也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8、规范性:有规则制度约束;9、稳定性: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不仅谋求眼前利益,而且考虑长远利益;10、周期性:公共关系的构建和发展是有始有终的,从建立到结束呈周期性变化,这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属性。
意义:1、不同时期的公共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当针对这些特点,积极地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解决公共关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公共关系有生有灭,我们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生得有价值,灭得无影响。
三、请注意当地行政长官(如市长、县长)一天的工作,然后从公共关系功能角度谈谈他工作的性质(政府官员的公共关系)P191、从微观看(对具体的社会组织):(1)连接与沟通功能:使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联系、联结起来,让它们相互沟通信息,交流能量、物资等。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74374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e.png)
9
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
形象意识(核心)、服务意识、互惠意识、沟通意识、长远意识、创新意识
10
全员公关
定义、作用及意义、管理三要素(领导的公关意识、全员的公关配合、浓郁的公关氛围)、实现企业全员公关的途径
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以及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7
公共关系组织
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如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系委员会)、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协会
8
公共关系人员
3
公共关系的状态
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又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4
公共关系观念
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5
公共关系的核心功能
协调沟通,此外还包括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提供服务等功能
6
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
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是竭尽全力用符号控制某些环境、控制评估态度和形象,以及相关公众和客户的过程,是一种说服性的传播活动。
2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组织机构)、沟通对象(相关公众)、工作手段(传播沟通媒介)、过程(信息的双向交流)、目标(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11
公共关系的公众
定义、基本特性(同质性、相关性、特定性、可变性)、分类(媒体公众、社区公众、同行公众等)
公共关系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公共关系学考试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73ae80c524de518974b7dca.png)
1公共关系的定义1.管理说;2.传播说;3.传播管理说;4.咨询说;5.关系说;6.协调说;7.形象说2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3(一)人际关系人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人群关系这一概念属于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范畴,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4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牙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三、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艾维·李作为公共关系之父,不仅首创了“公共关系”这一专门职业,而且,他提出的“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的领域,使公共关系这门学科从对一些简单问题的探讨上升为探求带有某些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大大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艾维·李的咨询指导主要还是凭经验和直感而进行的,缺乏对公众舆论的严密、大量的科学调查。
因此,有人批评艾维·李的公关咨询只有艺术性而无科学性。
四、爱德华·伯尼期时期—-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5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一、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 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及成长的土壤二、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在这种民主政治的社会氛围中,政府机关、社会公共组织与其公众之间,除了服从外,还有民主协商、民主对话、民主监督。
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必然促进公共关系的产生。
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形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步转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组织生死攸关的关键。
公共关系学复习要点
![公共关系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c027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f.png)
公共关系学复习要点1.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组织通过沟通和协调,与其公众建立、维护和改善关系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2.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a.双向对话原则:公共关系需要建立双向沟通的渠道,促进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有效对话。
b.真实性原则:公共关系需要以真实、准确、客观的信息为基础进行传播,建立信任和公信力。
c.公平性原则:公共关系需要对待不同公众公正、平等,尊重公众的利益和需求。
d.相互依赖原则:公共关系需要认识到组织和公众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能一方受益而忽略另一方的利益。
3.公共关系的目标:a.塑造组织形象:通过公共关系的活动,组织可以塑造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增强其竞争力。
b.维护组织声誉:公共关系可以帮助组织应对危机和负面事件,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c.促进组织与公众的合作:公共关系可以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d.提高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公共关系可以促使组织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履行其社会角色。
4.公共关系的基本模型:a.传统模型:也称为信息传播模型,强调组织将信息传递给公众,一方面会考虑公众的反馈,但主要目的是传达组织的信息。
b.双向对话模型:强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对话和互动,注重倾听和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建立长期关系。
c.关系建构模型:强调通过互动和关系建构,塑造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共同认同和价值观,并实现双方的利益。
5.公共关系的策略和工具:a.媒体关系:与各种媒体建立良好关系,通过媒体传播组织的信息,提升知名度和形象。
b.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公众实时互动,建立个性化的关系,传播信息和观点。
c.事件管理:对组织的各种事件进行策划和管理,从而有效地应对和控制危机。
d.商业伙伴关系:与其他组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市场和资源。
e.社会责任活动:组织通过参与各种社会责任活动,增加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支持。
6.公共关系的应用领域:a.企业公共关系:组织与其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ae5fd6ead02de80d4d840e8.png)
一、名词解释:公共关系:公关室一个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公关关系的一种持久的策略活动。
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关系主体相互联系、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者分散的社会大众。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组织社会影响的广度,它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
名誉度:社会组织所获得的特定荣誉,这种荣誉代表着一种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亦即公众对组织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
公关策划:社会组织公关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公关目标或解决某种公关问题,对即将开展的公关工作进行主题构思,方案设计,策略谋划的思维运作过程。
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程度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行为。
二、简述题(一)1、人类早期的准公关的表现及特点?政治生活中:告知、劝服、宣传意识及其实践活动;民心、民众、舆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联盟和危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经济生活中:交流意识;招牌意识人们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以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念体系表现:自觉程度上:明显自发性,盲目性其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规范: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伦理色彩2、现代公关兴起的主要原因?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原因: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关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关发展的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公共关系学重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01e33b52d380eb62946d90.png)
第一章公共关系导论1.公共关系定义: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通过双向传播沟通,取得相应公众的了解、理解、谅解、信任、支持与合作,以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发展内外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2.公共关系三要素:组织、公众、传播沟通公共关系学:一种工具学科,学习、锻炼公关意识公共关系意识: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沟通意识;互惠意识;长远意识;创新意识;3.公共关系发展阶段: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苏秦,张仪公共关系源头在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这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代表人物是巴纳姆艾维·李公共关系职业的开创者和代表者。
奠定了现代公共关系职业行为和职业准则的基础。
也把他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门户开放原则”爱德华·伯内斯《公众舆论的形成》卡特利普和森特《有效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正式进入学科化阶段。
4.公共关系产生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必然促进公共关系的产生20世纪初人性文化的兴起,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和大众传媒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与促成,才产生了公共关系学这门崭新的学科。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伦敦成立,其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商业传播协会(IABC),标志着公共关系已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第二章公共关系职能一、公共关系对组织的职能1、传播沟通、树立组织形象组织不同发展时期的传播沟通策略组织创建时,制造声势、凸显形象特色组织处于顺境时,凸显贡献、强化组织良好形象组织处于逆境时,全方位、多途径公关组织推出新产品时,引导需求、激发新鲜感和好奇心组织形象受损时检讨、补救或澄清事实、消除误会2、搜集组织信息的职能3、协调组织关系的职能4、咨询参谋职能5、科学预警职能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内部的隶属关系2.公共关系部内部结构1、按工作方式分类。
从工作方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分为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技术型、公共关系复合型和公共关系过程型等四种类型。
公共关系学知识考点
![公共关系学知识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27065c3c1ec5da50e27032.png)
第一章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萌芽1、关系的特点2、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和书籍的作用3、公共关系事业在美国的萌芽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1、公共关系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巴纳姆时期(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艾维•李时期(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爱德华•伯内斯时期(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
2、二战后各国和国际公关组织的建立3、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史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1、组织的分类2、组织环境及其构成第四章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1、公众的特点2、公众的分类3、内部公众4、稳定公众第五章公共关系——现代组织的无形资产管理1、国外公共关系的主要定义2、中国公关界的定义3、公共关系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特征4、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主体不同: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主体是个人。
(2)客体不同: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客体是人与人群。
(3)传播手段不同:公共关系要用一切手段传播;人际关系主要用人际手段。
(4)产生基础不同:公共关系的产生基础主要是业缘;人际关系的产生基础是血缘、地缘、业缘、趣缘。
(5)运作内容不同:公共关系运作内容广;人际关系运作内容主要是自身发展的物质交换和交友的精神需求、感情交流。
5、公共关系与“拉关系,走后门”等所谓的庸俗关系的区别(1)本质不同(2)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不同(3)目的不同(4)效果不同第六章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1、传播及其要素、过程2、传播的主要方式3、公共关系传播模式和特点4、网络传播与网络公关第七章公关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1、公关人员的四种角色2、公关人员的十个方面工作第八章——第十章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1、写出庆祝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建院30周年晚会策划方案2、某企业来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现场招聘毕业生担任公司公关人员,请设计招聘方案(包括笔试、面试题目)3、组织形象策划第十一章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1、知名度2、美誉度3、如何理解企业理解“内求团结,外求发展”4、企业公共关系例子第十二章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1、北京申奥政府公关2、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公关第十三章社会性组织的公共关系1、社会性组织公关例子第十四章突发事件公共关系1、突发事件定义2、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公关策略第十五章公共关系机构与公关从业人员1、组织内部的公关机构:三种行政隶属关系2、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公共关系考点整理总结
![公共关系考点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625a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c.png)
公共关系考点整理总结●公共关系的一般原理●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众性●公开性●公共舆论性●公益性●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说真话、做善事、塑美型的科学和艺术●说真话:有效公关关系的必要条件●做善事:积极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塑美型:成功公共关系追求目标●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说服●说服指在没有强迫的情况下,他人的传播活动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在公共关系的视野里,说服是一个手段、达成目标,一种过程,追求的效果,通过说服,使组织适应环境,环境适应组织。
说服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改变组织或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制造舆论;影响民意。
民意形成5个阶段:开始集结制度化衰退消失。
●倡导●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文化认同●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良的经济环境;健康的消费理念●组织的道德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公关事务的关注;对公关利益的贡献●咨询●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为决策提供信息咨询●一般情况;专门情况;心理变化和趋势●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从公关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8管理●战略管理●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潜在危机进行调查研究,以此确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公共关系战略●信息管理●组织和公众之间的信息流通管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传播管理●关系管理●opes:组织环境,基础方向●oprs:组织公众,核心灵魂●高位管理和低位管理●声誉管理●财务表现,组织文化,社会责任●议题管理●议题监督、议题沟通、议题规划●危机管理●应急,预见性实践活动;5种内容:有形无形;内部外部;一般危机和重大危机;其他危机管理●活动管理●公共关系的辨析●公关关系与新闻。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00182)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00182)](https://img.taocdn.com/s3/m/ba77df2c10a6f524ccbf85d7.png)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管理和行为准则。
公共关系具有的五个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相关概念: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传播——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舆论——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态度;形象——组织在公众中的认知和评价;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人群关系——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古代时间——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亚力士多德《修辞学》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制造假新闻“清垃圾运动”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科学化《公众舆论的形成》,爱德华·伯尼斯公共关系思想重要特点是“投公众所好”主张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交际、宣传与新闻、广告、营销推广、公共事务、游说、开发、论题处理、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公共关系辅助决策功能的主要表现: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4、评价决策效果;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四种基本模式: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系委员会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特点:○1了解内情、○2 便于协调○3 效率较高○4 成本较低○5 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咨询诊断、联络沟通、收集信息、新闻代理、广告代理、推介产品、会议服务、策划活动、礼宾服务、印刷制作、音像制作、培训服务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特点: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较高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内容:1、联络会员;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3、专业培训;4、普及知识;5、编辑出版刊物;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必须遵循的原则: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4、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组织能力;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全员 PR管理:1、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2、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3、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公共关系考点整理
![公共关系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5ba438b90d6c85ec3ac651.png)
公共关系考点整理2011级1班漆前尧名词解释:1、社会组织: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2、公众: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在的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3、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4、组织形象:(Organizational image)即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5、知名度: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所知晓的程度,其包含的被认识的深度、被知晓的广度两方面6、美誉度: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给予美丑、好坏评价的舆论倾向性指标7、公共关系状态:就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8、公共关系活动:就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9、公关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就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或文字的显示公众的整体意见,或者就某一具体公共关系活动条件进行实际考察。
10、公关策划:(Public Relation Planning)即“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谋划并设计公关战略、专题活动和具体公关活动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1、组织的公共关系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是政府公众2、公关调查活动的内容是进行形象评估3、广告“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属于公益广告4、企业组织的组织形象包括实力形象、文化形象、人才形象和品牌形象。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2add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e.png)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1.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公众的满意。
2.公共关系的目标:公共关系的目标包括塑造组织形象、维护组织声誉、提高组织知名度、增强组织影响力、促进公众支持等。
3.公共关系的原则:公共关系的实践应遵循以下原则:公正公平原则、开放透明原则、持续沟通原则、双赢合作原则、社会责任原则等。
4.公共关系的策略:公共关系的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开展社会责任活动、开展危机管理、利用公众调查和研究等。
5.公共关系的工具:公共关系的工具包括媒体传播、公众关系活动、印刷品和宣传品、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危机管理等。
6.公共关系与媒体:公共关系与媒体密切相关,公共关系的成功离不开对媒体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通过与媒体合作,组织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塑造形象和维护声誉。
7.公共关系与社交媒体: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公共关系的方式和手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组织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公众直接互动,传递信息和接收反馈。
8.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危机是组织公共关系管理中常常遇到的挑战,公共关系管理者需要掌握危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及时应对和化解危机,以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9.公共关系与公共舆论: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与公众舆论有很大的关系,公共关系管理者需要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关切,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事务,维护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10.公共关系与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公共关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鼓励公众参与组织决策和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组织的认同和支持,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以上是公共关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整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能力。
公共关系学考试要点
![公共关系学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9d4d2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6.png)
公共关系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求,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个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公关的一词多意: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公关系职业。
2、公众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3、新闻发布会: 指以某一社会组织的名义邀请新闻机构的有关记者参加,由专人宣布有关重要信息,并接受记者采访的具有传播性质的一种特殊会议。
4、公共关系广告:是为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提高信誉度,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求得社会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与支持而进行的广告宣传.5、雇员关系:6、顾客满意:是指一件产品的绩效(Perceived Performance)满足顾客期望(Expectations)的程度。
7.危机公关: 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
公共关系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2、公众观念3、新闻发布会4、公共关系广告5、雇员关系6、顾客满意7。
危机公关二、多项选择题1、构成公共关系的三要素是(ACD )。
A 传播B 宣传C 组织D 公众2、传播的要素有( ABCD )。
A 信源B 信宿C 信息符号D 信息通道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公众可划分为( ABD ).A 顺意公众B 逆意公众C 边缘公众D 独立公众4、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区别在于( BCD ).A 对象不同B 范围不同C 目的不同D 手段不同5、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ABCD ).A 文化基础B 社会基础C 经济基础D 技术基础6、公共关系观念包括( BCD )。
A、创新观念及平等观念B、互惠观念及服务观念C、形象观念传播观念D、形象观念及公众观念7、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是( ABCD )。
A 信息管理B 咨询建议C 宣传推广D 协调关系8、目前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机构主要是( CD )。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a296f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2.png)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一.概念1.公共关系:是组织为了获得公众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发展,对与公众相关的无形资产方面进行的传播和管理。
2.资产:组织控制的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财富3.无形资产:无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知识产权,制度管理,关系形成的信任,信息,组织文化,创新力,品牌综合印象)4.公关意识:是组织认识到公众影响自身发展,自觉处理好与公众的各类事务和关系,满足其需求,获得其理解支持,自觉维护自身良好形象的意识.5.伯内斯:出生于维也纳的奥地利裔美国人,将公共关系付诸于实践与教育。
著作有《舆论的形成》《公共关系学》《舆论》,其主要理论:投公众所好。
他进行公共关系咨询,也策划过著名公共关系活动.6.艾维·李:美国著名作者.“现代公共关系之父”实践:新闻代理,化解危机,创立职业。
主要思想:讲真话,坦诚。
7.巴伦姆:作为马戏团主,他承接新闻代理业务。
夸张不实的宣传,“公众都是该死的”策划愚弄公众。
8.扒粪运动:1903-1912年,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记者揭丑)9.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的产物,有自己既定的奋斗目标,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有其特定的制度与文化,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是具有独立地位的社会机构。
10.组织形象:公众对组织各方面的总印象,总体评价.11.组织文化:组织共享的价值观,符号,意义,信仰,假设,期望的总和。
12.系统: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务。
13.知名度:知名度是表示一个组织被公众知道,了解的程度,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即是评价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14.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即组织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15.认可度:公众对组织观念上的认同,行为上的选择。
16.忠诚度:公众不仅认可,并且非常满意有很高的心理占位和偏爱.17.公众:与组织直接或间接联系,正在或将会影响其形象塑造,目标实现等利益的特定群体,个人。
公共关系学知识要点
![公共关系学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2199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1.png)
1、公共关系的职能,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在组织内的重要地位与作用2、正确区别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交往、广告、宣传3、正确认识形象建设的原则4、公共关系主体构成、客体构成5、组织形象的构成6、公众的特点与影响公众的原则7、公共关系传播方式与传播方式的选择8、媒体特点与媒体的正确选用9、如何组织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正确看待与运用“制造新闻”10、公共关系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区别与联系11、正确认识危机处理的原则,掌握危机处理的技巧12、形象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3.如何正确地组织一次新、新闻发布会第二讲认识公共关系2、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信息传播活动形象优化活动协调关系活动人际交往活动3、公共关系是一种艺术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家的心态艺术型创造能力5)公共关系是一种观念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意识协调意识互惠意识……1、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组织行为个人行为计划性相对随意以良好形象为目标复杂的目的长期复杂行为短期简单行为1、古代“公共关系”现象古希腊:“公众赞成”、“公共反对”“公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中国:守信思想,人和思想战国冯谖(xuan)“买人心”(孟尝君)案例信誉第一,顾客至上——英航只有一名顾客的航行一、缘由英航公司所属波音747客机008班机准备从伦敦飞往日本,但因机械故障推迟起飞。
为了不耽误顾客行程,公司安排顾客换乘其它航班。
其他顾客均配合前往,但一位日本老太太大竹秀子坚决不愿意。
二、行为与结果在多次协调不得情况下,英航坚定为大竹秀子一人单独飞行,共花费10万美元。
同时,公司就此进行大规模宣传,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使英航成为了“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典范。
四、评议顾客至上得到完美体现“顾客至上”理念在处理与顾客纠纷时特别有效与重要“信誉第一、顾客至上”是公共关系开展的主要原则。
六、复习要点重点:公共关系涵义;公共关系与其他学科联系与区别难点:公共关系与其他学科联系与区别思考题:1、什么是公关关系?如何理解公共关系?2、现代公共关系观念包括哪些?3、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行为”?第三讲公共关系职能4.组织形象结构1)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外俊”是开路先锋,“内秀”则是底气2)长期形象与短期形象长期形象是基本形象,需要长期建设、维护短期形象是为特殊需要而建立的形象,具有临时性3)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产品形象(质量、性能、包装、商标、外观等)经营形象(经营作风、管理效率、信用、合同执行等)人员形象(品质、素质、能力、态度、仪表、作风等)环境形象(门面、招牌、办公室等)文化形象(价值观、管理哲、职业道德等——企业文化)泰利诺危机起因:犯罪分子在公司生产的泰利诺胶囊中投放氰化物,造成芝加哥地区一夜间7人中毒死亡。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梳理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e65a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f.png)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梳理《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公共关系理论、技能和策略,通过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实现组织的目标。
以下是《公共关系学》的知识点梳理。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3.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二、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1.传播学理论:源-媒介-受众模型、传播效能模型等2.社会心理学理论:认知一致性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3.公共关系学经典理论:格里高利的三足鼎立、双赢理论等4.公共关系评估理论:AMEC评估框架、ROI评估模型等三、公共关系的对象与关系1.组织与内部公众关系:员工关系、企业文化等2.组织与外部公众关系:媒体关系、政府关系、客户关系等3.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股东关系、环保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四、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现代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透明度、公正性等2.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方法:媒体关系、社交媒体管理、危机公关等3.公共关系管理的策略与战略:定位策略、印象管理等五、公共关系实践与案例分析1.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新闻发布会、赞助活动等2.公共关系案例分析:企业危机管理、社会责任活动等六、公共关系的伦理与职业道德1.公共关系从业者的伦理规范:诚信原则、保密原则等2.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慈善公益活动、可持续发展等七、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与智能化: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等2.全球化与多元化:跨国公共关系、跨文化沟通等以上是《公共关系学》的主要知识点梳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公共关系管理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公共关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a71365856a561253d36f08.png)
《公共关系学》通过本课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培养较好的公关意识,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公共关系现象和公关案例;了解公关实践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第一章公关是什么1. Public Relations (PR)2. 关于公关定义的各种表述: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格鲁尼格竭尽全力用符号控制某些环境、控制评估态度和形象,以及相关公众和客户的过程,是一种说服性的传播活动。
——米勒公共关系是由为达到与相互理解有关的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计划的沟通联络所组成的,这种沟通联络处于组织与公众之间,既是向内的,也是向外的。
——詹夫金斯公共关系的开展应该试图在顾客、供应商和政府官员的心中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
——福特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职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
——卡特里普公共关系是组织-公众-环境系统的关系生态管理。
具体说,就是社会组织运用调查研究和对话传播等手段,营造具有公众性、公开性、公益性和公共舆论性的关系生态,以确保组织利益和公共政策的和谐。
——陈先红3. 共同元素:组织、公众、管理、沟通、传播、关系。
4. 公共关系是组织或个人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与各类利益相关者开展的关系管理。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演变要点:⏹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由于便士报的兴起,以马戏团老板巴纳姆为代表,信奉“公众要被愚弄”的主张,激起了新闻界的“清垃圾运动”,由此成为现代公共关系的导火索。
⏹艾维·李是现代公共关系职业的创始人,他提出“公众要被告知”的宣传主张,提出“原则宣言”、“说真话”、“公共关系动力来自最高层”等思想,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爱德华·伯纳斯是现代公共关系学之父,是第一个理论家兼实践家,发展“投公众所好”的思想。
卡特利普和格鲁尼格对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共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导入期;90年代即实践期;2000年以后的快速增长期。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be9dd7763231126fdb114a.png)
名词解释:1、顺意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赞赏、支持和认同态度的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
2、逆意公众:是对社会组织奉行的政策、采取的行为持反感、反对、不合作的公众。
3、庆典活动: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4、晕轮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给人际认知造成障碍。
5、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一类人或事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形成的笼统的看法。
6、矫正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遇到问题与危机,公共关系严重失调,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为了扭转公众对组织的不良印象或已经出现的不利局面而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简答:1、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①从我做起②双向沟通③透明公开④诚实无欺⑤互利互惠⑥不断创新2、公共关系的一般程序:调查研究、谋划对策、实施方案、效果评估3、处理公关危机所遵循的原则:①预测的原则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应急的原则④积极行动的原则⑤勇于承担责任的原则4、人际交往中如何赞美别人:①真诚的赞扬的前提②赞扬对方引以为荣的闪光点③赞扬要实事求是④赞扬要适应环境⑤间接赞扬可能收到奇效5、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特征:①目的性②创新性③计划性④思想性⑤针对性⑥调适性6、CI企业的外部功能:①有利于企业为稳定原有职工队伍,不断吸收优秀人才②有利于企业融资,扩大社会资金来源,增强股东投资信心③有利于争取更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流通渠道④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同⑤有利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运转7、什么是公众?基本特点?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其特定含义是: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特点:①群体性②同质性③变化性④相关性8、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①信息管理②咨询建议③宣传推广④协调关系⑤提供服务⑥危机处理9、处理顾客关系的艺术:①塑造为顾客服务的形象②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③对消费者实行科学管理④与消费者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⑤与时妥善处理顾客投诉10、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应从哪些方面准备:①把握时机②确定主持人与发言人③准备宣传辅助材料④选择地点,布置语⑤确定时间,与时邀请⑤做好费用预算11、人体语言的特性和表现功能:①人体语言能真实,可靠的反应出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②人体预语言能反应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内在需要③人体语言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能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④人体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12、开展社会性公共关系活动应把握的原则:①富有公益性②注重文化性③量力而行④兼顾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论述:1、CIS的内部功能?如何进行具体的CIS设计?答:⑴内部功能:指CIS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作用。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b9dce36bd97f192379e9ac.png)
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实现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一种管理活动。
即:公共关系学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2.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一)真实信用原则(1)制定公共关系计划必须依据事实;(2)塑造组织的社会形象必须依靠事实;(3)公共关系的信息传递必须尊重事实.(二)平等互利原则(1)尊重对方,处事公正;(2)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服务社会原则(1)注重社会效益;(2) 投身社会服务;(3)接受社会监督。
(四)科学指导原则(1)以科学的方法对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作定量研究;(2)以社会科学的先进理论为指导,对公共关系作定性研究。
3.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一)收集信息的职能;(二)协调关系的职能;(三)宣传的职能;(四)咨询建议的职能;(五)提供服务。
4.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学科和职业,最早产生于美国.5。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起源与发展•巴纳姆时期•艾维.李时期•爱德华.伯内斯时期6. 公共关系学与庸俗关系学的区别(1)二者产生的基础不同公共关系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应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需要和社会民主化建设的需要而产生;而庸俗关系学是封闭、落后的封建经济的产物,庸俗关系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物资供应不充分、个体或组织的信息较闭塞、集权政治所带来的权利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
(2)二者的目的不同公共关系所追求的是企业、组织与社会公众相一致的利益,在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谋求组织的发展;而庸俗关系学则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投机钻营以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
(3)二者运用的手段和活动方式不同公共关系学是以诚恳的态度,求实的精神,通过大众传播和社会交往方式,向社会公众真实地传播信息;同时通过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反映,修订企业的策略,改变企业的行为,以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他的一切活动都是光明正大的;而庸俗关系学则是靠小恩小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一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第一章一、对公共关系定义的理解与看法(以一个组织运转为例)P9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了解它们有何意义?P15-18基本属性:1、客观性: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2、普遍性: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3、公共性:公共关系是社会群体与社会环境发生的联系;4、相关性: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关系不是随意的、随机的,而是明确对象的;5、互动性: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上是互动的,而非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定,它们相互需要,相互通过接触、联系、沟通、交往、建立和维持关系;6、互利性:满足各自的精神与物质需要是各种社会交往背后的普通动机;7、多样性: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社会生产和服务体系必须是分工协作的体系,也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8、规范性:有规则制度约束;9、稳定性: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不仅谋求眼前利益,而且考虑长远利益;10、周期性:公共关系的构建和发展是有始有终的,从建立到结束呈周期性变化,这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属性。
意义:1、不同时期的公共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当针对这些特点,积极地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解决公共关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公共关系有生有灭,我们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生得有价值,灭得无影响。
三、请注意当地行政长官(如市长、县长)一天的工作,然后从公共关系功能角度谈谈他工作的性质(政府官员的公共关系)P191、从微观看(对具体的社会组织):(1)连接与沟通功能:使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联系、联结起来,让它们相互沟通信息,交流能量、物资等。
建立和保持社会组织与各类公众的双向沟通,一方面可以向公众传播组织信息,争取理解和支持,强化与公众的联系;另一方面帮助社会组织监测社会环境(社会舆论、意识、态度和行为等),收集社会对组织的各种反映,向组织决策层和相应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咨询;(2)整合功能:通过公共关系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取得关键资源,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使组织内外保持和谐一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地方;(3)协调功能:促使社会组织有计划地调整组织目标和行动,并以相应政策和行动影响公众舆论、态度和行为,在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协调,促成双方合作,帮助组织实现既定目标。
在组织面临危机时,有效化解矛盾,缓解与消除冲突,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机遇;(4)约束功能:由于公众关系的规范性,使社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权力、利益的统一,注重自我形象塑造,遵守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礼仪等;(5)增效功能:增加组织收益,提示组织绩效。
2、从宏观看(A维护勤政为民形象,保证国家凝聚力;B塑造城市形象;C促进公众支持政策,提高他们参与积极性;D当危机事件发生时,维护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第二章一、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481、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制度安排2、市场经济:公共关系发展的现实土壤3、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4、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支持二、公共关系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P511、“公众受愚弄”时期(巴纳姆时期)19世纪30年代2、“说真话”时期(艾维-李时期)20世纪初3、“投公众所好”时期(爱德华-伯内斯时期)4、“双向对称”时期(斯科特-卡特里普新时期)三、21世纪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有哪些?P621、公共关系活动范围全球化2、公共关系实施主体职业化品牌化3、公共关系传播渠道网络化4、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5、公共关系文化思想立体化四、《子产不毁乡校》中“开个小决口,让人们的怨恨有发泄渠道”体现了公共关系的什么思想?连接与沟通、协调功能第三章一、简述公共关系部门的作用P741、监测环境:感知和预测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公众态度及社会环境的变化;2、决策咨询:在采集、整理、分析信息的基础上,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或对已有的决策方案提出咨询意见,协助组织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3、沟通协调:借助各种媒介有效地通过与公众的信息传递,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取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
二、《从“炉边谈话”见奇效》中,探讨组织领导人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一、如果你是一家商场的顾客公众,请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谈谈该商场如何做才能使你满意?二、请展开联想,为你所处的组织列出一份公众对象名单(公共关系课题有哪些?)员工关系对象、顾客关系对象、媒介关系对象、政府关系对象、社区关系对象、名流关系对象、国际公众对象、其他公众对象(股东、金融: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商业、竞争关系)。
第五章一、请你为所属的某一组织(企业、单位、政府)进行公共关系与形象的衡量,并确定它的“公共关系状况登记”。
(评价等级)P152二、《粒粒瓜子寄深情“傻子”致信邓小平》这一举动,对实现公共关系三大目标起了什么作用?三大目标: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三、《“小燕子”的一封信》妙在哪里?(只要善于抓住顾客寻求舒适和乐趣的心理,借助情绪感染力,及时地捕捉时机,制定公关宣传策略,游客便会在美好的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感到更亲近和更受欢迎,也乐意接受宣传的观点,对小小的风波能够谅解,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六章一、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P1561、实力形象:固定资产、总资产、流动资金、产品销售、生产规模、员工人数、装备先进性等;2、文化形象:组织使命、组织精神、组织价值、组织目标;3、人才形象:人才阵容、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等;4、品牌形象: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组织的标志等留给公众的总体印象。
二、请回忆并画出“美菱”、“丰田”、“奔驰”、“中央电视台”、“一汽”的标识,并加以评点。
第七章一、分析阐述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P2041、媒介能大大地扩大传播者的传播能力;2、媒介能提供给我们新的传播语言形式;3、媒介能赋予地位,影响传播者的形象;4、媒介会引起传播行为的变化。
二、比较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路牌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优势与局限P206电视:优势:1、是综合视觉和听觉的传播媒介;2、电视信息是以动感图像为主要载体;3、娱乐性最强;4、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可重复传播;局限:1、受众的选择性小,只能按既定时间、顺序和速度接受既定的节目;还受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2、电视传播的信息的保存、重复使用也比较困难;3、节目制作成本高,购买电视的时间成本大;4、受众对节目中插入带有宣传性质的公共关系资料或广告的反感,为四大媒介之首。
广播:优势:1、在传播上速度最快、最及时,覆盖面最广。
可重复传播,制作最为简单,不受时空的限制,能最广泛地接触听众;2、广播是一种单纯的听觉传播方式,感染力较强,具有亲近感和情绪性,公众反应快。
最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和影响,社会适应面最广;3、接受方式最灵活方便;4、制作成本和购买广播时间的单位成本最低廉,投资较少;局限:1、缺乏深入说理的功能,说服力较差。
声音稍纵即逝,难以全面掌握信息内容,重复使用较为困难。
此外,公众对于声音的注意力不及文字或图像;2、公众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性差,公众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节目,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节目;3、广播还存在着受众的收听时间不稳定,收听率难以准确估算,以及顺便收听等缺陷。
报纸:优势:1、报纸的大小题目相对集中,从编辑处理上反映出来的对各内容的评价信息都可一目了然,阅读的效率高;2、读者范围比较广泛,宣传的适应面也较广;3、传播的及时性上为印刷媒介之首,宣传效率较高,制作成本较低;4、报纸对读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对市场有较大的渗透性;局限:1、报纸读者的重复阅读率较低;2、外观及内容上都较粗糙。
杂志:优势:1、内容分类清楚,阅读时一般注意力较集中,较认真,信息的感受较强;2、传播放入目标指向比较明确,同一个杂志的受众,其特征都比较接近,更能适应于日益专门化的传播趋势的要求;3、内容价值较高,读者重复阅读率较高;4、印刷精良,编排设计和印刷工艺要求高;局限:1、缺乏市场的通融性;2、多数专业杂志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或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高;3、实效性较差,成本较高。
三、分析阐述网络时代公众传播的新变化P2141、实现双向互动传播2、传播方式多元化3、传播速度更加迅速4、全球范围内传播四、阐述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在组织公共关系管理中的主要作用P2451、公共关系新闻传播活动能最广泛地、较为系统地、不断地把组织的状况或与组织有关的问题向公众进行报道,它是让公众全面了解组织的最有效工具;2、公共关系新闻传播能使受众对其传播的额内容产生客观的印象和客观的感受。
3、可信度强,赢得公众的信赖。
第八章一、公共关系协调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P272核心地位1、保持组织内部团结,增强组织凝聚力;2、促使社会组织与公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3、优化社会环境,保持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二、《不同方法,不同结果》给你的启示有哪些?三、《“我只想谈一点历史”》采用了何种协调方法,对我们有何启发?四、《35次紧急电话》与本章介绍的哪些内容有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第九章一、请举一实例,说明公共关系调查时公共关系的基础工作公共关系调查是公共关系过程的首要步骤。
有效的公共关系是一个过程,美国公共关系专家卡特里普等人认为,这一过程有四个基本步骤,即公共关系问题的确定,公共关系计划与方案的设计和制定、沟通及其他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评估。
调查时听取意见的形式,在进行任何一个公共关系活动之前,必须收集资料、数据和事实证明,只有采取公共关系过程的这个第一步,一个机构才能开始筹划决策和战略以开展有效的信息交流项目。
第十章一、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原则P3551、目标导向原则:指组织的公共关系策划活动必须在一个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完成;2、利益驱动原则:公共关系策划必须事前弄清楚组织公共刮洗行为的深层次动机;3、真诚求实原则:(1)在策划全过程中,尊重事实、实践、科学;(2)在策划传播交流内容时,注意信息的真实准确;(3)在策划公关关系活动方式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切实效果为佳;(4)在对公共关系策划效果进行预测评估时,要实事求是;4、灵活创新原则:(1)以动态的眼光看世界,以应变的头脑想对策;(2)策划方案必须具有相当的弹性;(3)牢固树立策划创新的观念;(4)将创新性思维方法贯彻到策划的始终;5、合理可行原则:必须考虑在未来的实施中策划是否合理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