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膜性能研究以及膜选择依据2

合集下载

过滤膜的选择

过滤膜的选择

过滤膜的选择1.尼龙膜(Nylon)特点:耐温性能良好,可耐121℃饱和蒸汽热压消毒30min,最高工作温度60℃,化学稳定良好,能耐受稀酸、稀碱、醇类、酯类、油类、碳氢化合物、卤代烃及有机氧化物等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用途:电子、微电子、半导体工业水过滤、组织培养基过滤。

药液过滤、饮料过滤、高纯化学制品过滤、水溶液和有机流动相的过滤的过滤。

2.聚偏氟乙烯膜(PVDF)特点:膜机械强度高、抗张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蛋白吸附率低;具有较强的负静电性及疏水性;具有疏水和亲水两种形式。

但不能耐受丙酮,DMSO,THF,DMF,二氯甲烷,氯仿等。

用途:疏水性聚偏氟乙烯膜主要应用于气体及蒸汽过滤、高温液体的过滤; 亲水性聚偏氟乙烯膜主要应用于组织培养基、添加剂等除菌过滤溶剂和化学原料的净化过滤,试剂的无菌处理,高温液体的过滤等。

3.混合纤维素酯特点:孔径比较均匀,孔隙率高,无介质脱落,质地薄,阻力小,滤速快,吸附极小,使用价格成本低,但不耐有机溶液和强酸、强碱溶液。

用途:医药工业需热压灭菌的水针剂,大输液滤除微粒。

对热敏性药物(胰岛素ATP、辅酶A等生化制剂)的除菌,用0.45微米的滤膜(或0.2)溶液中微粒及油类不溶物的分析测定,及水质污染指数测定。

应用于体细胞杂交和线粒互补预测杂种优势研究等科研部门。

4.聚丙烯特点:无任何粘接剂,化学性能稳定,柔韧,不易破损,耐高温,能经受高压灭菌。

无毒无味,耐酸碱。

用途:适用于制作各种粗、精滤器,折叠式滤芯。

适用于饮料、医药等行业的板框压滤机滤膜。

适用于反渗透膜,超滤膜的支撑及预处理。

聚丙烯膜无毒性,可在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广泛应用;具疏水性,对气体过滤尤佳。

5.聚醚砜(PES)特点:醚砜材质的微孔滤膜,属于亲水性滤膜,具有高流率、低溶出物、良好的强度的特点,不吸附蛋白和提取物,对样品五污染。

用途:低蛋白质吸附及高药物相容性,专为生化、检验、制药以及除菌过滤装置而设计。

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引言PVDF超滤膜被广泛应用于膜分别、水处理、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应用效果受选型标准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包括膜孔径、膜阻力、过滤通量、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等方面,以便读者更好地选择适合本身应用场景的PVDF超滤膜。

膜孔径PVDF超滤膜的孔径大小决议着其分别效果和通量。

通常来说,超滤膜的孔径分为微滤、超滤、纳滤、逆渗透等几个级别。

PVDF超滤膜多应用于超滤级别,孔径一般在0.05um至0.1um之间,这个范围的孔径对绝大多数物质的分别和净化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但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孔径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生物医药领域的蛋白质分别应用,通常需要选择较小的孔径。

膜阻力膜阻力是指孔径对于渗透物质的阻拦本领。

在实际应用中,膜阻力是影响超滤膜应用效果的紧要因素之一、PVDF超滤膜的膜阻力紧要受孔径和膜厚的影响。

孔径越小、膜厚越大,则膜阻力越大,这也意味着超滤膜通量较低,对于需要较高通量的应用不太适用。

因此,在选型时需要依据实在应用场景综合考虑膜孔径和膜阻力两个因素。

过滤通量过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膜通量。

通常情况下,越高的通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但过高的通量可能会导致膜的简单分裂、膜通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PVDF超滤膜时,要考虑应用场景和实际需要,以确定最适合的通量。

化学稳定性PVDF材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硬的PVDF材质对于水处理等应用有很好的耐用性。

但是,化学稳定性也与环境和操作条件有关,例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PVDF超滤膜的化学稳定性可能会降低,导致膜的磨损和寿命缩短。

机械强度PVDF超滤膜需要在压力下工作,因此要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用性。

为此,PVDF超滤膜应具备抗拉伸、耐磨损、抗冲击、耐高压和抗辐射等性能,以确保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结论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包括多个方面,实在应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实际要求,综合考虑膜孔径、膜阻力、过滤通量、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PVDF超滤膜。

pvdf微滤膜性能测定

pvdf微滤膜性能测定

聚偏氟乙烯(PVDF )微滤膜性能测定聚偏氟乙烯(PVDF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辐射性、抗蠕变性和耐磨性,热分解温度350℃左右,长期使用温度40-150℃;还具有良好的压电性和热电性等特殊性能,是目前得到良好应用的膜材料。

影响膜分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膜污染和膜劣化,研究表明疏水性膜更容易被污染,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可以有效减少膜污染,提高膜平衡通量。

PVDF 有较强的疏水性,这就大大限制了它在工业上的应用。

相关科学工作者通过对PVDF 膜进行表面改性,获得了具有良好亲水性的PVDF 膜。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亲水性PVDF 微滤膜性能,对膜的结构、过滤和抗污染恢复性能进行了检测和表征。

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PVDF 微滤膜过滤装置(自制);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S3400-N 型);泡点-流速法膜孔径分布测定仪(自制);接触角/表面张力测定仪(Dropmeter A-100P );微型直流隔膜水泵(PLD1205);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A5300N 型)。

1.1.2 试剂牛血清白蛋白(BSA ):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MW=67000;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02mol/L ,PH=7.0;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1.2.1 结构和表面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拍摄清洁膜和污染膜的表面和截面。

截取具有代表性的膜将其上下表面和经液氮冷冻碎断后的截面用导电胶粘附于样品台上,将样品真空镀金后放置于电镜平台上观察。

采用自制泡点-流速法孔径分布测定仪测定PVDF 微滤膜的孔径分布。

在干膜上截取一圆形膜片,置于浸泡液中浸泡10min 左右至半透明状态,取出并用滤纸吸干表面附着的液体后平铺于检测器上,进行检测。

浸泡液为异丙醇,压力源为氮气。

采用DropMeter A-100P 型接触角/表面张力测量仪测定水接触角。

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VDF超滤膜的选型标准随着工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却也变得越来越紧要。

超滤技术是一种对水进行分别、浓缩和纯化的高效技术。

PVDF超滤膜是一种常见的超滤材料,其具有很多优点,如高通透性、抗污染、耐化学药品腐蚀等。

在应用PVDF超滤膜做选择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孔径大小PVDF超滤膜的孔径决议了其过滤效果。

孔径越小,污水中的物质越难通过,过滤效果越好。

但是,孔径过小又可能导致膜的方案变得更严重,因此孔径大小需依据实在应用场景来做选择。

例如,生产饮用水时需选择孔径较小的膜,以确保水的质量。

2.表面特性PVDF超滤膜的表面特性直接关系到其抗污染本领。

常见的PVDF 超滤膜有人工平坦膜和微孔膜。

前者具有平滑的表面,污染物粘附的本领较弱;后者的表面不规定,会在表面形成一个锥形微孔,能够更好的防止颗粒物附着拦截,抗污染性更高,但相对流通效率略稍差一些。

3.分子量截留率PVDF超滤膜的分子量截留率是其分别效果的紧要指标。

不同的分子量截留率适用不同的应用范围。

例如,在生产饮用水中,需要选择100kDa以下的PVDF超滤膜,以确保微生物和细菌得到有效去除。

4.耐腐蚀性能PVDF超滤膜常常用于高浓度腐蚀性废水的处理,耐腐蚀性成为其选型的紧要考量。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要选择具有极佳耐腐蚀性能的PVDF超滤膜才能保证长期使用效果。

5.运营成本PVDF超滤膜的运营成本也是选择的紧要因素之一、运营成本包括初始投资成本、维护费用、更换时的成本等。

PVDF超滤膜的维护费用比较低,且使用寿命比较长,在选择时需要对这些费用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PVDF超滤膜应综合考虑孔径大小、表面特性、分子量截留率、耐腐蚀性能和运营成本等因素。

要依据实在应用场景和要求做出选择,以确保最佳的超滤效果。

改性无造孔剂硅藻土陶瓷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改性无造孔剂硅藻土陶瓷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收稿 日期 : 2 0 1 3一 叭 一 O 4 河北省科技厅 2 0 1 1年重点科研项 目( 1 1 2 7 6 7 0 7 1 3 )
第 2期
改性无造孔剂硅藻土陶瓷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 5
1 配 方 研 制 试 验
1 . 1 原 料 概况
原料筛选一原料及 辅料配 比一加水混合一 胚成 型一 自然 风 干一 恒 温 干燥 一 烧 结一 性 能 指
王继斌 , 韩德才 , 杨 卓 , 黄晓波
( 中 国环 境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
【 摘
要】选择常见硅藻土粉末为主要原料 , 通过不 同种类硅藻土粉末组合,
添加 合适 比例 的增稠 剂 、 造孔 剂 及 助凝 剂 , 在 合 适 的升 温 曲线 下烧 结 , 可 以制 出 多 孔硅 藻 土过 滤材 料. 实验排 除制造 多孔材 料 需要 造 孔 剂 的限制 , 用原始硅 藻土和 焙 烧硅 藻 土两种 原料组合 配 方 , 制备 出一种 多孔硅 藻 土陶瓷 过 滤材料 . 通 过 显微 照 片
0 引言
硅 藻土一 般 是 由统称 为硅 藻 的单 细 胞 藻类
硅 藻土 陶瓷是 近年来 新兴 的无 机材 料 , 其结 合 了硅 藻 土 的 特性 和 普 通 陶瓷 的优 点 , 其 易 清
死 亡 以后 的硅 酸盐 遗骸形 成 的 , 其 本质 是含 水 的
非 晶质 S i O . 硅 藻 土 主要 成 分 为 无 定形 的 S i O : , 并 含有少量 F e 2 O 、 C a O、 Mg O、 A 1 O ,及 有 机 杂
陶瓷膜是 固态 膜 的一种 , 主要成 分是 A 1 。 O 。 、 Z r O 、 T i O 和 S i O : 等无 机 材料 制 备 的多孔 膜 , 孔 隙率 通 常 在 3 0 % ~5 0 %, 孔径范围 5 0 l i B一

化学技术操作中常见的滤膜选择指南

化学技术操作中常见的滤膜选择指南

化学技术操作中常见的滤膜选择指南化学技术操作中,滤膜是一个常见且关键的工艺步骤。

滤膜的选择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产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市场上存在众多不同类型的滤膜,每种滤膜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因此,合理选择滤膜是确保操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将以常见的几种滤膜材料为例,介绍滤膜选择的一些指南。

1. 超滤膜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范围在0.1-0.01微米的滤膜,常用于液体的悬浮物分离和浓缩。

根据操作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超滤膜材料,例如聚酯、聚丙烯等。

在选择超滤膜时,需要考虑被过滤液体的粘度、温度和操作压力等参数。

2. 陶瓷滤膜陶瓷滤膜具有较高的耐温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应对一些较为苛刻的工艺条件。

它适用于处理高温、高浓度的溶液,例如酸碱浆料或含有固体颗粒的溶液。

陶瓷滤膜常用的材料有氧化铝、氧化硅等,选择时需考虑操作温度、PH值和颗粒大小等因素。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孔滤膜的方法进行分离的过程。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大小和特性,可以选择不同孔径的膜。

例如,纳滤膜适用于分离纳米级颗粒,而微滤膜适用于分离微米级颗粒。

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分离、浓缩和纯化等工艺。

4. 有机膜有机膜是一种以合成的聚合物材料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

它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通透性,适用于多种分离过程,例如气体分离、水处理和溶剂除盐等。

有机膜的选择在于其孔径大小、透过率和抗污染性等。

5. 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是一种特殊的滤膜,其主要作用是进行离子交换反应或离子选择性通透。

离子交换膜广泛应用于电解过程、电解质浓度调节和水处理等领域。

在选择离子交换膜时,需要考虑其透过率、选择性和稳定性等特性。

综上所述,化学技术操作中的滤膜选择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操作的顺利进行和产品的质量。

在选择滤膜时,需要考虑液体性质、操作条件、滤膜特性和操作经济性等因素。

目前,滤膜市场上提供了各种不同类型和性能的滤膜,因此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滤膜材料。

环境采样分析中滤膜选择

环境采样分析中滤膜选择

产品特性
级别
材质
穿透率
经处理
温度°C
ET/MG 160 ; Nr. Glass
< 0.002

500 max.
40
ET/MK 360
Quartz
< 0.002
yes
900 max.
T 293
Quartz .
< 0.002
no
900 max
标准尺寸(内径x总长度mm)
ET/MG 160 ; 玻 璃 10 x 50 22 x 80 26 x 60 26 x 80 30 x 77 30 x 95
工厂排出的受污染的气体,汽车,飞机排放气体。 从整体减少排放的废气量来减少污染. 特殊测量和连续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玻璃纤维滤膜已经广泛。
产品特性
级别
基重 g/m2
厚度 mm
渗透%
温度限制
MGA
52
MG G
65
MG 160
75
MG A1
75
尺寸 圆形 直径 mm
0.25
< 0.002
500
0.28
< 0.002
MG 464
107
MG 972
280
MG 227
75
MG 400
80
压 力 降 5.3 cm/sPa
260 400 400 350 400
效率% (0.3
μm) 99.9 99.975 99.99 99.9 99.999
疏 水 / 亲 备注 水
疏水 亲水 疏水 疏水 疏水
重金属含量低有粘合剂 低有粘合剂 低有粘合剂 低有粘合剂 低有粘合剂
90
100

微孔滤膜选择指南

微孔滤膜选择指南

1.用途本产品主要用于色谱分析中流动相及样品的过滤,对保护色谱柱及输液泵管系统和进样阀等不被污染具有良好的作用。

广泛应用于重量分析、微量分析、胶体分离及无菌试验中。

使用过程中,根据所过滤样品选择合适的滤膜。

2.滤膜材质性能特点A. PTFE(聚四氟乙烯)性能:适合水系及各种有机溶剂,耐所有溶剂,低溶解性。

具有透气不透水、气通量大、高微粒截留率、耐温性好,抗强酸、碱、有机溶剂和氧化剂,耐老化及不粘、不燃性和无毒、生物相容性等特点。

其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环保、电子、食品、能源等领域。

B. 水系PES(聚醚砜)性能:本品为德国MEMBRANA公司进口膜,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流速快、耐酸碱能力强(pH范围1-14);具有高机械强度。

C. 水系MCE(混合纤维素酯)性能:适合水溶液,较低的蛋白吸附。

流速高,热稳定性强,不适用于有机溶剂,特别适用于水基溶液。

D. 有机系尼龙6(国产)性能: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耐酸耐碱,抗氧化剂。

不仅适用于含有酸碱性的水溶液,更适用于含有有机溶剂,如醇类、烃类、脂类、酚类、酮类等有机溶剂。

E. 有机系尼龙66(英国进口)性能:优于国产尼龙6性能,本产品适用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水溶液,可用于强酸,70%乙醇、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耐高温,强度好,化学性能稳定。

F.聚偏氟乙烯 PVDF(英国进口)性能:聚偏氟乙烯膜具有化学稳定性和惰性,适用于化学腐蚀性强的有机溶剂,强酸和强碱溶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样品制备.它具有疏水特性,可滤除空气和气体中的水份.聚偏氟乙烯膜被层压于支撑网上,有很强的强度和可操作性,可以耐130度高温.3.滤膜具体种类。

滤膜规格文档

滤膜规格文档

滤膜规格1. 简介滤膜是一种重要的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生产、药品制备、化工等行业。

滤膜规格是指滤膜产品的具体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

本文将介绍滤膜规格的相关内容。

2. 滤膜规格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工艺要求,滤膜规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滤膜材料常见的滤膜材料包括聚酯膜、聚酯纳米滤膜、聚醚砜膜、聚苯乙烯滤膜等。

滤膜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处理对象,例如苛刻的化学环境、高温条件下的脱盐处理等。

2.2. 滤膜孔径滤膜孔径是指滤膜中的微孔大小,通常用纳米表示。

常见的滤膜孔径有200nm、300nm、500nm等。

滤膜孔径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分离效果和处理液体中的颗粒大小。

2.3. 滤膜通量滤膜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滤膜的流体量。

通常以L/(m²·h)为单位。

滤膜通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滤膜材料、滤膜孔径、操作压力等。

2.4. 滤膜抗污染性能滤膜的抗污染性能是指滤膜对悬浮颗粒、生物污染物、有机物等的阻隔能力。

抗污染性能取决于滤膜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结构设计等因素。

2.5. 滤膜的稳定性和耐化学性滤膜的稳定性和耐化学性是指滤膜在使用过程中对化学物质的耐受能力。

滤膜需要能够承受高温、酸碱等恶劣条件下的工作要求。

3. 滤膜规格的影响因素滤膜规格的选择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应用领域不同的应用领域对滤膜的性能要求不同。

例如,对于食品饮料生产中的微生物去除,需要选择孔径较小、抗污染性能较好的滤膜;而对于海水淡化中的脱盐处理,需要选择滤膜通量较大的产品。

3.2. 处理对象滤膜的孔径选择取决于处理对象中固体颗粒的大小。

如果处理对象中的颗粒较大,则需要选择较大孔径的滤膜,以避免堵塞问题。

3.3. 工艺要求滤膜的稳定性和耐化学性要符合实际操作工艺的要求。

例如,在药品制备过程中,需要选择滤膜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4. 滤膜规格的使用建议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工艺要求,建议选择适合的滤膜规格:•对于水处理领域,如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建议选择中等孔径的滤膜(如300nm),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和适中的通量。

滤膜规格_精品文档

滤膜规格_精品文档

滤膜规格1. 引言滤膜是一种用于分离、过滤和净化物质的重要工具。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滤膜的规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介绍滤膜的规格及其相关内容。

2. 滤膜类型滤膜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

不同类型的滤膜具有不同的过滤介质和孔径大小,因此在选择滤膜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

3. 滤膜规格参数3.1 孔径大小滤膜的孔径大小是决定其过滤效果和透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孔径大小以纳米(nm)为单位表示。

较大的孔径可允许较大颗粒物通过,而较小的孔径则可以过滤掉更小的颗粒物。

3.2 透过率透过率是指滤膜允许通过的物质的比例。

透过率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在滤膜制备过程中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较高的透过率表示滤膜的透过性能较好。

3.3 阻隔性能滤膜的阻隔性能是指其抵挡不同颗粒物或溶质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滤膜具有不同的阻隔性能,可以选择适合的滤膜来满足特定颗粒物或溶质的阻隔需求。

3.4 厚度滤膜的厚度对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较厚的滤膜通常具有更好的耐压性能,但可能会影响其透过性能。

因此,在选择滤膜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厚度与其他性能指标的关系。

4. 滤膜的选择与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过滤需求和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滤膜进行使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滤膜应用场景:4.1 水处理滤膜在水处理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反渗透膜可以去除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实现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4.2 食品和饮料工业滤膜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微滤膜和超滤膜可以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和微生物,保证食品和饮料的安全和卫生。

4.3 医药制造医药制造中需要对药品进行过滤和净化。

滤膜可以去除药品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杂质,确保药品的纯净度和质量。

5. 结论滤膜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过滤工具,其规格和性能对其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适合的滤膜类型和规格参数,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过滤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要求进行选择,并注意滤膜的维护和更换,以确保其性能和寿命。

微孔滤膜的种类和用途

微孔滤膜的种类和用途

在进行制剂样品溶出实验和含量有关等分析方法开发的时候,由于有辅料的影响,需要进行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在过滤过程中,需要用到滤膜。

滤膜的材质和种类有时会对样品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需要筛选不同的滤膜。

膜分离过程是利用薄膜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薄膜作为两相之间的选择通过性相,可使两相的某一种或多种组分透过膜,截留其他组分,从而实现不同组分之间的分离,达到分离、浓缩和纯化的目的,它主要利用流体压力差为推动力的筛分分离过程。

微孔过滤、反渗透、纳滤、超滤均属于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

微孔分离过程是在流体压力差的作用下,利用膜对被分离组分的尺寸选择性,将膜孔能截留的微粒及大分子溶质截留,而使模孔不能截留的粒子或小分子溶质透过膜。

微孔滤膜操作有死端过滤(垂直流过滤)和错流过滤(切线流过滤)。

死端过滤主要用于固体含量较小的流体和一般处理规模,膜大多数被制成一次性的。

分析常用的过滤流动相和一次性注射式的过滤膜就是死端过滤。

见下图。

微孔滤膜的过滤机理主要为截留作用。

截留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机械截留、吸附截留、架桥截留、在膜内部的网络中截留。

如下图:1、机械截留:即筛分作用。

指膜具有截留比其孔径大或其孔径相当的微粒等杂质的作用。

2、物理作用或吸附截留作用:除了考虑筛分作用,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吸附和电性能的影响。

3、架桥作用:在孔的入口处,微粒因为架桥作用也同样可被截留。

4、网络型膜的网络截留作用。

这种截留是将微粒截留在膜的内部,而不是膜的表面。

从上可见,筛分作用很重要,微粒等杂质与孔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较孔径大小显得更为重要。

微孔过滤主要应用于分离大分子、胶体粒子、蛋白质以及其他微粒,他们的分离机理是根据分子或微粒的物理化学性能、所使用的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大小、形状、电性能)不同而实现分离。

微孔过滤的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比膜孔径大的粒子被截留在膜的表面,比膜小的粒子进入模孔,其中一些粒子由于各种力的作用被吸附在膜孔内,减少了膜孔的有效直径;2、过滤中期:微粒在膜表面开始形成滤饼层,膜孔内部吸附逐渐趋向于饱和;3、后期阶段:随着更多微粒在膜表面被截留,膜孔内部吸附也趋于饱和,微粒开始堵塞膜孔,最终使膜通量趋于稳定继而不断的下降。

过滤膜化学相容性指南

过滤膜化学相容性指南

过滤膜化学相容性指南引言过滤膜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工具,用于去除液体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然而,在选择适当的过滤膜时,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其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指南旨在为用户提供过滤膜化学相容性的基本知识,并帮助用户选择适合其实验需求的过滤膜。

一、过滤膜的基本构成过滤膜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如聚醚砜(PES)、聚苯基醚(PPE)、聚四氟乙烯(PTFE)等。

这些聚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耐腐蚀性能,因此在选择过滤膜时需要考虑实验中使用的溶剂和化学品。

二、过滤膜的化学相容性在选择过滤膜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化学相容性:1. 溶剂相容性不同的溶剂对过滤膜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有机溶剂,如醚类、酮类和醇类溶剂,PES膜通常是较好的选择。

而对于强溶剂,如醋酸和浓硝酸,PTFE膜则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2. pH值相容性溶液的pH值也对过滤膜的选择至关重要。

酸性溶液通常对PES膜有较好的相容性,而碱性溶液则更适合使用PTFE膜。

此外,一些溶液中的特定阳离子或阴离子也可能对过滤膜产生影响。

3. 温度相容性温度也是选择过滤膜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过滤膜材料具有不同的耐温性能。

一般来说,PES膜在常温下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高温下会出现变形或破裂的风险。

而PTFE膜则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在高温下使用时相对稳定。

4. 化学品相容性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化学品,如酸、碱、盐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对过滤膜的化学相容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选择过滤膜时,需要注意化学品的性质和浓度,并选择相应的过滤膜材料。

三、过滤膜的选择根据上述化学相容性的考虑,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合的过滤膜材料。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对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醚类、酮类和醇类溶剂,PES膜是较好的选择。

2. 对于醋酸、浓硝酸等强溶剂,PTFE膜是较好的选择。

3. 对于酸性溶液,PES膜通常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而碱性溶液更适合使用PTFE膜。

4. 根据温度要求选择过滤膜材料,如果需要在高温下工作,可以选择具有良好耐高温性能的PTFE膜。

微滤膜

微滤膜

微滤膜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3-7bar。

微滤膜过滤是世界上开发应用最早的膜技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膜材料。

对微滤膜而言,其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截留。

特点:1、分离效率是微孔膜最重要的性能特性,该特性受控于膜的孔径和孔径分布。

由于微孔滤膜可以做到孔径较为均一,所以微滤膜的过滤精度较高,可靠性较高。

2、表面孔隙率高,一般可以达到70%,比同等截留能力的滤纸至少快40倍。

3、微滤膜的厚度小,液体被过滤介质吸附造成的损失非常少。

4、高分子类微滤膜为一均匀的连续体,过滤时没有介质脱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滤液。

应用:1、医药行业的过滤除菌2、食品工业的应用(明胶的澄清、葡萄糖的澄清、果汁的澄清、白酒的澄清、回收啤酒渣、白啤除菌、牛奶脱脂、饮用水的生产等)3、油漆行业的应用4、生物技术工业的应用全球水污染日趋恶化,水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膜法技术是目前世界最理想的水处理技术。

超滤和微滤(UF/MF)膜技术已是重要的膜过程,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广。

超滤膜与微滤膜占美、日、欧洲整个膜市场份额的50~60%,广泛用于化工过程的分离与精制,废水净化处理并回收有用成分,工业废水零排放,活性污泥膜法废(污)水处理回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近年来,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UF/MF领域,国内企业推出了不少优秀的新技术、新产品。

国内UF/MF市场中的高端领域(电子工业用超纯水、电泳漆回收、制药、酶制剂等用途)目前基本由国外企业控制,但在中、低端的水净化市场国产膜因价格低廉占有绝大份额。

在我国,超滤和微滤膜大量应用在双膜法处理过程中,国产膜不仅在性能上能满足要求而且具有价格优势。

再加上进口超滤和微滤膜手续繁琐,国产膜的市场份额将有更大程度上地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UF/MF的应用实施例多达1,500余种。

样品及流动相滤器及滤膜选择指南

样品及流动相滤器及滤膜选择指南

网 址:
才才恩恩弗弗科科技技
滤滤膜膜&&滤滤头头
CCAAIIEENNFFUU TTEECCHHNNOOLLOOGG
3)蛋白溶液:选择低蛋白吸附的滤膜,如 PVDF 滤膜。
MMEEMMBBRRAANNEE&& FFIILLTTEERR
4)离子色谱:通常认为 PEs 滤膜比较适合低无机离子的溶液的过滤。
2)压力差:过滤中进口与出口的压力差,当滤器的满负荷时,过滤压力差增大。 3) 孔率:是指滤膜上所有孔的体积占全部滤膜体积的比例。通常滤膜有 50-90% 孔面积,流率与膜的 孔率有直接的关系。 三.选择滤膜滤头要考虑的因素 微孔滤膜的主要功能是从气相或者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及其他杂质,以达到分离,净化,提纯的目 的。因此选择滤膜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滤膜的材质(化学兼容性):选择滤膜时,首先要考虑化学相容性。滤器是否耐酸、碱、有机溶剂等。 具体参见滤膜化学相容性表。 2.滤膜的孔径:对于使用 3um 或更大粒径填料的色谱柱系统,可采用 0.45um 的针头滤器或滤膜;对 于使小于 3um 填料的色谱系统,或涉及微生物生长的色谱系统,推荐使用 0.2um 的滤膜。对于难处理 的混浊溶液,可以使用 1-5um 的滤膜进行预过滤,然后再用相应的滤膜进行续滤。 3.样品的特性: 1)亲水性样品:选用亲水膜片。对水有亲和力,适合过滤水为基质的溶液。可用的滤膜有:混合纤 维素酯,聚醚砜(PEs),Nylon 等。 2)强腐蚀性有机溶剂:一般采用疏水性膜。如 PTFE,聚丙烯(PP)等材质的滤膜






氢氧化钠
Sodium Hydroxide,3N



水样滤膜的选择

水样滤膜的选择

水样滤膜的选择跟研究水样的科学家聊天的时候,他们常常提到,过滤提取水样DNA、RNA很不容易。

因为它们微生物丰度低(似乎水源情况)而且珍贵。

为什么说做水样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容易?对于许多研究者来说,不可能做到几个月或者几年一次地经常回到水源地反复采样。

比如南极、波罗的海深海热泉。

有些是收集特定事件发生后的水样,如洪水、暴雨。

水样环境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不一样。

所以,他们需要从每个样品中获得准确的微生物信息。

选择滤膜:对于研究滤膜上过滤水样的微生物多样性,最好的滤膜孔径大小是47mm。

这个尺寸水既容易过滤,又能满足DNA、RNA的提取需求。

孔径太小(25mm)的滤膜容易堵塞,太大(147mm)则需要剪碎以适应5ml或15ml标准管子。

事实上,对水样滤膜额外处理越少,越能回收到更多微生物DNA和RNA。

MOBIO实验室使用了一个5ml螺纹tube管(如左图),为大家展示47mm滤膜高效提取而无需剪碎。

该研磨管允许石榴石研磨珠充分接触滤膜过滤面。

经过大量彻底研究,还发现此研磨管能最大限度回收所有类型滤膜的DNA。

另一个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滤膜类型。

滤膜有很多种,如聚苯醚砜滤膜、混合纤维素酯薄膜、氧化铝薄膜等。

每种薄膜的使用方法不一,在提取的时候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薄膜的理化特性也决定了其应用范围。

当然,对于提取DNA和RNA,孔径大小、水样过滤量、抑制因子(如杀虫剂)吸附能力等因素更为重要。

换句话说,你有很多种滤膜可选择。

我们的使用经验:聚苯醚砜滤膜(Polyethersulfone):最结实的滤膜之一,可以过滤比其它滤膜更多的水样。

使用真空泵可快速抽干,易于折叠不易撕破。

能抵受真空泵长时间高压力的滤过。

若需要过滤大量低微生物含量的清亮水样,0.22mm滤膜的更合适。

在提取核酸时,得率可与PowerWater® DNA和RNA Isolation Kits中自带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相媲美。

滤膜性能研究以及膜选择依据2

滤膜性能研究以及膜选择依据2

滤膜性能研究以及膜选择依据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季强甄洪国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输液器具上使用的药液过滤膜选择的依据,并且对材质为聚醚砜(PES)的过滤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介绍。

关键词:药液过滤膜、聚醚砜、输液器The Function of Liquidmedicine Filtering Membrane and How To Chosen Jiqiang zhenhongguo tianjin hanacomedical co.,ltd (tianjin 301726)Abstract:intrcuced a method for how to chose the liquidmedicine filtering membrane,why we chosed the polyether suphone,and intrdused the functionof the polyether sulphone.Keywords:infusion set,liquidmedicine一、引言尽管当前的大输液和输液器具都经过最终灭菌,但在某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医疗环境中,配药和连接输液器材的过程仍有将环境的异物引入到输液系统的可能,造成对人体的危害,这些危害可能是直接的,也可以是潜伏的或过敏性的,另外,有些滤膜易于脱落纤维,这些纤维在体内沉积并易致癌,总之,不良反应一方面是由于药物本身造成,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低质及滤除率不精的输液器的缘故。

二、临床意义静脉输液中使用过滤装置可以降低内在风险和输注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以确保患者安全,如果疏忽混入输注系统内的微粒、气栓和脂栓等会给人体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还潜在的激化了医患矛盾,影响了社会和谐,浪费了社会资源,提高了行政成本。

临床医护人员最关注的是确保输注溶液或输注系统中不含有异物和输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对于某些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损以及危重患者(如新生儿,烧伤患者,老年患者,移植手术患者,白血病患者)来说,由于他们对外源(抗原)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相对较低,输注溶液或输注系统内(可能的二次污染)的异物污染也显得尤为关键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虽然人们认为已经进行了充分有效的质量控制,败血症仍然像流行病一样频频发生,此后,内部污染问题开始被重视起来。

水样滤膜的选择

水样滤膜的选择

水样滤膜的选择跟研究水样的科学家聊天的时候,他们常常提到,过滤提取水样DNA、RNA很不容易。

因为它们微生物丰度低(似乎水源情况)而且珍贵。

为什么说做水样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容易?对于许多研究者来说,不可能做到几个月或者几年一次地经常回到水源地反复采样。

比如南极、波罗的海深海热泉。

有些是收集特定事件发生后的水样,如洪水、暴雨。

水样环境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不一样。

所以,他们需要从每个样品中获得准确的微生物信息。

选择滤膜:对于研究滤膜上过滤水样的微生物多样性,最好的滤膜孔径大小是47mm。

这个尺寸水既容易过滤,又能满足DNA、RNA的提取需求。

孔径太小(25mm)的滤膜容易堵塞,太大(147mm)则需要剪碎以适应5ml或15ml标准管子。

事实上,对水样滤膜额外处理越少,越能回收到更多微生物DNA和RNA。

MOBIO实验室使用了一个5ml螺纹tube管(如左图),为大家展示47mm滤膜高效提取而无需剪碎。

该研磨管允许石榴石研磨珠充分接触滤膜过滤面。

经过大量彻底研究,还发现此研磨管能最大限度回收所有类型滤膜的DNA。

另一个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滤膜类型。

滤膜有很多种,如聚苯醚砜滤膜、混合纤维素酯薄膜、氧化铝薄膜等。

每种薄膜的使用方法不一,在提取的时候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薄膜的理化特性也决定了其应用范围。

当然,对于提取DNA和RNA,孔径大小、水样过滤量、抑制因子(如杀虫剂)吸附能力等因素更为重要。

换句话说,你有很多种滤膜可选择。

我们的使用经验:聚苯醚砜滤膜(Polyethersulfone):最结实的滤膜之一,可以过滤比其它滤膜更多的水样。

使用真空泵可快速抽干,易于折叠不易撕破。

能抵受真空泵长时间高压力的滤过。

若需要过滤大量低微生物含量的清亮水样,0.22mm滤膜的更合适。

在提取核酸时,得率可与PowerWater® DNA和RNA Isolation Kits中自带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相媲美。

滤膜分析报告

滤膜分析报告

滤膜分析报告1. 引言滤膜是一种常用于过滤和分离物质的薄膜材料。

滤膜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过滤效果和使用寿命。

为了评估滤膜的性能,本报告对一种滤膜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提供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和结论。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分析和评估滤膜的性能,包括滤膜的孔径大小和过滤效率。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对滤膜进行性能评估,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参考。

3. 实验方法3.1 材料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滤膜样品为xxx牌号的滤膜,其孔径大小为xxx,厚度为xxx。

实验仪器包括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

3.2 实验步骤1.准备滤膜样品,将其固定在电子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使用电子显微镜对滤膜样品进行扫描,获取孔径分布图像。

3.将滤膜样品放入粒度分析仪中,测量其粒度分布。

4. 实验结果4.1 孔径分布图像通过电子显微镜的扫描,得到了滤膜样品的孔径分布图像。

图1显示了滤膜样品的孔径分布情况。

孔径分布图像孔径分布图像根据图1可以看出,滤膜样品的孔径主要分布在0.1-0.5微米之间,其中孔径为0.3微米的比例最高。

4.2 粒度分析结果经过粒度分析仪的测量,得到了滤膜样品的粒度分布结果。

表1列出了滤膜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粒径范围(微米)百分比0.1-0.5 60%0.5-1.0 30%1.0-2.0 8%2.0-5.0 2%根据表1可以看出,滤膜样品中的绝大部分粒子的粒径范围在0.1-0.5微米之间,占总体的60%。

粒径范围在0.5-1.0微米和1.0-2.0微米的粒子分别占总体的30%和8%,而粒径范围在2.0-5.0微米的粒子占总体的2%。

5. 结论通过对滤膜样品的分析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滤膜样品的孔径主要分布在0.1-0.5微米之间,其中孔径为0.3微米的比例最高。

2.滤膜样品中绝大部分粒子的粒径范围在0.1-0.5微米之间,占总体的60%。

3.粒径范围在0.5-1.0微米和1.0-2.0微米的粒子分别占总体的30%和8%,粒径范围在2.0-5.0微米的粒子占总体的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膜性能研究以及膜选择依据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季强甄洪国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输液器具上使用的药液过滤膜选择的依据,并且对材质为聚醚砜(PES)的过滤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介绍。

关键词:药液过滤膜、聚醚砜、输液器The Function of Liquidmedicine Filtering Membrane and How To Chosen Jiqiang zhenhongguo tianjin hanacomedical co.,ltd (tianjin 301726)Abstract:intrcuced a method for how to chose the liquidmedicine filtering membrane,why we chosed the polyether suphone,and intrdused the functionof the polyether sulphone.Keywords:infusion set,liquidmedicine一、引言尽管当前的大输液和输液器具都经过最终灭菌,但在某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医疗环境中,配药和连接输液器材的过程仍有将环境的异物引入到输液系统的可能,造成对人体的危害,这些危害可能是直接的,也可以是潜伏的或过敏性的,另外,有些滤膜易于脱落纤维,这些纤维在体内沉积并易致癌,总之,不良反应一方面是由于药物本身造成,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低质及滤除率不精的输液器的缘故。

二、临床意义静脉输液中使用过滤装置可以降低内在风险和输注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以确保患者安全,如果疏忽混入输注系统内的微粒、气栓和脂栓等会给人体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还潜在的激化了医患矛盾,影响了社会和谐,浪费了社会资源,提高了行政成本。

临床医护人员最关注的是确保输注溶液或输注系统中不含有异物和输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对于某些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损以及危重患者(如新生儿,烧伤患者,老年患者,移植手术患者,白血病患者)来说,由于他们对外源(抗原)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相对较低,输注溶液或输注系统内(可能的二次污染)的异物污染也显得尤为关键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虽然人们认为已经进行了充分有效的质量控制,败血症仍然像流行病一样频频发生,此后,内部污染问题开始被重视起来。

尽管内部污染发生率已经减少,静脉输液污染仍被屡屡报道。

输注过程的很多步骤都可能造成静脉注射液的外部污染。

即使采用最严格的无菌技术,使用过程中无论接触污染还是交叉污染,仍时有报道。

因此很多医生、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认为在输注治疗中使用精密过滤器是最重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静脉输液中的颗粒物对患者可能的危害:1、血拴形成如果颗粒尺寸大于血管的内径,就可能直接堵塞毛细血管,形成栓塞,减少了毛细血管向它周围的肌体和神经组织提供氧以及营养物质,阻碍了微循环,影响器官(如:肺、肝、肾等)的正常生理功能。

解剖学显示,毛细血管最细处的直径约为5µm,因此大于5µm直径的颗粒容易引发直接栓塞。

国外研究表明药液中的颗粒是造成一系列深层静脉栓塞(DVT)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很多颗粒直径小于5µm,但仍能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2、过敏(变态)反应输入人体的颗粒物或微生物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抗原),因此产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抗原受体)在体内生成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抗原-抗体复合体,该复合体激活了体内补体,使人体发生过敏(变态)反应。

3、炎症反应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颗粒可以促发人体的炎症反应。

由于颗粒磨损激活的内皮细胞炎性反应将导致其释放出各种炎症因子,进而促发该部位的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的迁移作用会加剧这个过程,颗粒表面的自由基能够直接损伤周边细胞,将进一步加剧炎症因子释放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4、微循环障碍局部炎症和肌体组织缺血会导致内皮细胞缺氧,这种能量缺失将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壁的离子转运功能受损,细胞内外离子间的平衡被破坏,影响细胞壁离子泵的正常功能,体液将不受控制的流入细胞而导致细胞水肿,水肿的内皮细胞将造成毛细血管内径减小,使微循环系统功能更进一步衰竭。

5、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和并发症对于那些由于患有疾病或正在进行某种临床治疗,已经造成微循环功能紊乱的患者,药液中的颗粒更容易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如:创伤、大手术、全身炎症反应、败血症、烧伤、心肌梗塞和中风等,这些患者因输液导致的血管颗粒物增加会导致其本来就不佳的微循环系统更趋恶劣,进而导致器官衰竭以及更严重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近年来输液中微颗粒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较大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颗粒物侵入组织,由于巨噬细胞的包围和增值引起的肉芽肿,有人发现曾用40升输液的病人尸检肺标本中有5000个肉芽肿;此外,微粒还可引起热原反应等,因此,有效滤除输液中的微颗粒,阻止其进入人体,以减少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和降低临床输液的风险,所以使用药液过滤器滤除药液和输注系统中的异物,在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

四、药液过滤膜的性能研究1、孔径与孔径分布:膜的孔径有最大孔径和平均孔径之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孔的大小,但各有其局限性。

孔径分布是指膜中一定大小的孔的体积占全部孔体积的百分数,由此可以判断膜的好坏,孔径分布窄的膜比孔径分布宽的膜要好。

孔径、孔径分布是孔径大小和差别的表示,并没有反映孔的多少,后者要由孔隙率来描述。

2、孔隙率:指整个膜中孔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即多孔介质内的微小空隙的总体积与该多孔介质的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率分为两种:多孔介质内相互连通的微小空隙的总体积与该多孔介质的外表体积的比值称为有效孔隙率;多孔介质内相通的和不相通的所有微小空隙的总体积与该多孔介质的外表体积的比值称为绝对孔隙率或总孔隙率。

所谓孔隙率通常是指有效孔隙率,孔隙率与多孔介质固体颗粒的形状、结构和排列有关。

孔隙率是影响多孔介质内流体传输性能的重要参数。

3、亲水性:带有极性基团的分子,对水有良好的亲和能力,可以吸引水分子或溶解于水。

这类分子形成的固体材料的表面,易被水所润湿。

具有这种特性都是物质的亲水性。

亲水性指分子能够透过氢键和水形成短暂键结的物理性质。

因为热力学缘故,这种分子也可以溶解在其他的极性溶液内。

一个亲水性分子,或说分子的亲水性部份,是指其有能力极化至能形成氢键的部位,相对于油或其他疏水性溶液而言,更容易溶解于水。

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子也可分别称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所谓的亲水性,是可以溶解或电离在水中,疏水是不能在水中电离,会排斥水。

从分子的极性而言,水是极性分子,所以亲水的几乎都是极性分子,而一般的非极性分子都疏水,这类分子形成的固体表面易被水润湿。

过滤膜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聚酯、聚醚砜材料等制成。

这些材料制成的过滤膜以其纤维细、有效孔径小、均匀等而受到欢迎。

但是,由于其非极性结构以及强的结晶性、没有亲水基团、超分子结构十分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大,因此这些材料的亲水性差,影响了过滤效果。

为了改善其表面的亲水性,缩短过滤时间提高去除微粒效率,须对其进行接枝改性。

按自由基的引发方式,接枝反应可分为:化学接枝、高能射线接枝、紫外线辐射接枝、等离子体接枝等,但无论哪种方法,其目的均是在织物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如:-COOH、-OH 等。

4、表面张力(或表面能):是液(或固)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在水(或固)内部的一个水(或固体)分子受到周围水(或固体)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但在表面的一个水(或固体)分子却非如此。

因上层空间气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或固)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或固)体内部,结果导致液(或固)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固体应为:表面能)。

表面张力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与温度和界面两相物质的性质有关。

五、聚醚砜滤膜材料性能评价聚醚砜滤膜(PES膜)是由聚醚砜超细纤维热熔粘连在一起制成,属于深层过滤的一种膜材料,立体结构,是一种亲水性高分子聚合过滤膜,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而且有很好的药物兼容性;具有系列的孔径,孔隙率高、纳污量大、可反冲和高温消毒、耐压性能好等优点,可以从水溶液中去除不溶微颗粒。

极佳的亲水性和特有的微观结构,使得聚醚砜滤膜润湿迅速且完全,并在保证极高的颗粒拦截效率的前提下,具有更高且稳定的液体流速,对一般酸、碱、脂肪烃、油脂和醇类等制剂稳定,适用于物理和化学灭菌,如:高压蒸汽、咖玛射线和环氧乙烷灭菌,泡点高,膜完整性优良。

聚醚砜滤膜材料对蛋白吸附率非常低,可以保证过滤药液成分的稳定性,适用于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和麻醉用药液过滤器。

聚醚砜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稳定的润湿强度和血液相容性常用于制作血液透析器、血液浓缩器、人工肺等,目前国外制作的药液过滤膜多采用聚醚砜材料。

下图分别为PES膜表面图和截面图表面图截面图上图显示,聚醚砜滤膜结构纹理清晰,滤孔表面致密性强,而截面图反映出,聚醚砜膜属超细纤维形成的立体结构,此种结构增加了过滤深度及过滤梯度,在过滤过程中既有表面过滤也有深层过滤,提高了过滤效率。

2、过滤器流率随时间变化和最大输注量由于某些材料制成的滤膜在药液中长时间浸泡,润湿强度较差,屈服强度有所降低,纤维易于脱落,导致流量降低率上升,我们对聚醚砜膜进行测试验证,流量稳定,表明聚醚砜膜耐浸润性,性能优良,而且流量稳定。

六、其它滤膜材料性能评价目前市场上用于滤膜材料多为:醋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现将这些材料的性能描述如下:1、醋酸纤维素膜:醋酸纤维是从棉花中提炼的,强度差,宜粉化,而且易被许多微生物侵蚀而分解,当微生物的种类及取代的化学基团不同时,膜性能被破坏的程度也不相同。

2、尼龙膜:目前市场的膜大多使用尼龙66,强度高,亲水性好,但也存在的耐碱不耐酸的特性,而且本身具有吸湿性,随着吸湿性的增加,它的屈服强度下降,膜孔径易变化,例如变小,使用的时间越长,它的流量降低率越大。

七、结论从制微孔滤膜材料分析:聚醚砜材料形成的微孔滤膜是由超细纤维经热熔制成,以无药物吸附率、优良的药物兼容性、流量稳定性、低溶出物、无吸附蛋白及提取物、无纤维和微粒脱落、适宜于制成截留微生物微孔滤膜以及理想的过滤微生物的效率、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润湿强度稳定等而优于其它材料的微孔滤膜,聚醚砜是目前较为适宜的滤膜材料。

参考文献:1《药剂学》奚念朱编著 1995年第三版2 刘闪闪《聚醚砜和磺化聚醚砜膜结构及性能研究》水处理技术 2011年07期3 吕少丽,王红军,徐又一;《聚醚砜超滤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膜科学与技术;2005年03期4 焦华《聚醚砜合成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8卷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