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_郭敏

合集下载

巴豆苷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巴豆苷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WANG An-qi et al(College of Life Scicnce&Tchnology, Hcilongiang Bayi Agriculhu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9)
Abstract Isoguanosine is an important alkaloid component in croton, which has the effects of cooling down, removing swelling, expelling phlegm and throa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soguanosine can play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cancer, anti-inflammatory, anti-arrhythmia, antiacute myeloid leukemia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Isoguanosine. Key words Isoguanosine; Anticancer; Anti-inflammatory; Anti-arrhythmic; Antiacute myeloid leukemia
3 巴豆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心 律 失 常(Cardiac dysrhythmia)
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心脏冲动的起 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发生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巴豆苷对抗 心律失常具有显著抑制心室肌细胞增 殖分化作用。Zhang H 等 [9] 通过检测巴 豆苷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发 现,用 10、100、200 μmol/L 的 巴 豆 苷 对 心 室 肌 细 胞 进 行 干 预,不 同 浓 度 的 巴豆苷对心室肌细胞 INa.L(晚钠电流) 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增长。Ren Z 等 [10] 通 过应用 Hill 方程研究发现,拟合形成巴 豆苷对 ICa.L(L—型钙电流)抑制百分 比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心室肌细胞 ICa.L 的 IC50 值 为 158.99 μmol/L。同 样复灌后的 ICa.L 基本恢复到原来的幅 度,实验结果表明,巴豆苷对 ICa.L 的 抑制增殖作用是可恢复的。Cao Z Z 等 [11] 研究发现,巴豆苷对 IKr(钾电流)有 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以上实验证明巴 豆苷具有显著抑制心室肌细胞增殖分 化作用。

防风的药学研究进展

防风的药学研究进展

防风的药学研究进展摘要】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防风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防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栽培或野生。

生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及辽宁等地。

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晒干。

饮片分生用(切片)、炒防风和防风炭。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大风头目眩,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烦满。

”味辛、甘、性温。

归膀胱、肝、脾经。

辛温祛风解表,通治各种风邪,为风病之主药,“防风”即以功能命名。

1 化学成分防风中含有0.1%挥发性成分。

采用GC—MS分析鉴定出25种成分。

另含色原酮类成分、香豆素类成分、多糖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其他类如甘油脂类等。

2 药理作用2.1 解热作用防风煎剂与浸剂10ml/kg分别给予伤寒混合菌苗静注所致发热的兔灌胃,0.5h后出现中等强度的解热作用,煎剂作用较浸剂强,且可持续2.5h以上。

对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致热家兔腹腔注射防风水煎液,在l~2h内解热作用明显。

2.2镇痛作用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鼠尾温浴法镇痛试验中,防风提取物对于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疼痛的小鼠均有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痛阈值,防风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

2.3镇静作用中国产防风获得的防风脱糖素对实验小鼠的自发运动也有抑制作用。

防风脱糖素对诱发的应激性溃疡成抑制作用。

2.4抗炎作用在巴豆油涂耳致炎实验中,防风水煎液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5抗菌、抗病毒作用防风及其复方的水煎液具有-定的抑制流感病毒 A3的作用。

在平板法体外抑菌实验中,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两种酶菌(产黄青酶、杂色曲酶)等均有抑制作用。

炎症、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棉球肉芽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炎症模型的研究概况

炎症模型的研究概况

炎症模型的研究概况摘要】目的:对炎症发病原因、炎症模型的分类和应用进行概述,为炎症模型的探讨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

结果:研究抗炎药物的关键是正确选择炎症的模型。

结论:尽量完善炎症模型的制作方法,为抗炎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技术支持。

【关键词】炎症模型应用【中图分类号】R3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120-02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表现为红、热、肿、痛和功能障碍。

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后,一方面引起组织细胞的损害,使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另一方面,激起机体抗病机能增强,以利于消灭致炎因子,使受损害的组织得以修复。

炎症可以分为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以及变态反应性炎症。

一般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炎症也可以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现将炎症的发病原因、炎症模型的类型及应用综述如下:1 炎症原因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以成为炎症的原因,炎症的原因可分为二大类:①生物性:如病毒、细菌、霉菌、支原体和寄生虫等。

②非生物性:包括低温、高温、紫外线和放射线等物理原因;刀、枪和弹片等机械性因素;强酸、强碱和毒素等化学因素[1];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异物,如各种金属和手术缝线等;潜在的致炎因子,如缺血或缺氧等原因引起的组织坏死;还包括变态反应。

2 炎症模型类型及应用2.1 感染性炎症模型感染性炎症主要由病毒、细菌、霉菌、支原体和寄生虫等感染造成,多有各种常见流感病毒和细菌导致的肺炎,实验动物选择大鼠或小鼠。

肺炎的动物模型国内已有报道,如李胜利等[2]的地塞米松对SD大鼠肺炎克雷伯杆菌性重症肺炎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8、10的影响,采用了气管穿刺注入感染法制作肺炎克雷伯杆菌性重症肺炎模型。

2.2 非特异性炎症模型非特异性模型主要根据炎症发展不同过程而设计,有急性炎症模型和慢性炎症模型。

炎症模型的研究进展

炎症模型的研究进展

炎症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炎症是临床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病理过程,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即表现为红、肿、热、痛。

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和任何部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新药物也被应用在炎症反应中,可如今的抗炎药物在炎症反应中有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而导致一些副作用。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也仍是需解决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来初步评价抗炎药物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也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

根据炎症发病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炎症、无菌性炎症 (非特异性炎症 ) 及变态反应性炎症。

感染性炎症是用病毒、细菌或细菌产物造成的炎症; 无菌性炎症是用某种致炎因子于动物体内或体外引起炎症或其某个阶段的细胞组织反应; 变态反应性炎症是多种变态反应的最终表现[1]。

因此, 根据炎症的发病制作的不同,动物模型也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关键词】模型探讨 ;炎症模型 ;致炎药物1.非特异性炎症模型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以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急性期阶段; 以血小板黏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亚急性阶段; 以组织增生、纤维化和肉芽屏障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增殖期[1]。

根据模拟炎症不同时期的病理表现来制作动物炎症模型。

1.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动物模型:属早期急性炎症时期,诱导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会使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壁渗出,引起组织水肿。

根据渗出部位的不同还可有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实验当中致炎物有二甲苯、冰醋酸、乙酸、组胺等。

王宇翎等[2]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抗炎及抗菌作用实验中,用100%二甲苯0.03ml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0.6%醋酸0.2ml/只造模小鼠模型成功。

高雨嫣等[3]在六灵解毒丸对急性咽炎的治疗实验中用100%二甲苯40μL所致小鼠耳肿胀和0.6%冰乙酸0.2ml/只造模、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

刘晋华等[4]在鼻炎口服液抗炎作用的实验中用新鲜配制的0.01ml/L磷酸组胺溶液每侧50μl滴鼻,成功诱发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炎症实验报告分析

炎症实验报告分析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感染、异物侵入等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炎症反应涉及多种细胞、介质和分子,包括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等。

为了研究炎症反应的机制和药物作用,本实验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部炎症模型,观察糖皮质激素对炎症的治疗效果。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水肿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 分析糖皮质激素在炎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6只健康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

2. 实验分组:实验组给予地塞米松,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3. 实验步骤:(1)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

(2)实验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剂量为0.2ml/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30分钟后,将二甲苯均匀涂于小鼠左耳前后两面,记录时间。

(4)致炎后30分钟,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耳片,称重,记录。

(5)计算肿胀程度:(左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100%。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左耳片重量与右耳片重量之差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地塞米松能够减轻小鼠耳部炎症反应。

2. 实验组小鼠左耳片重量与右耳片重量之差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明地塞米松对炎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3. 实验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地塞米松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

1.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地塞米松能够有效减轻小鼠耳部炎症反应,说明糖皮质激素在炎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2. 地塞米松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

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细胞因子生成等因素有关。

3. 实验过程中,部分小鼠出现应激反应,如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等。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过程中对小鼠进行了手术操作,导致其应激反应。

在今后的实验中,应尽量减少对实验动物的应激刺激,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鱼腥草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鱼腥草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鱼腥草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摘要】对近年来有关鱼腥草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概述了鱼腥草的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鱼腥草;药理研究;临床应用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

主要应用于肿痛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现代药理研究确定其全草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月桂醛、丁香烯、芳樟醇等,尚含有绿原酸、亚油酸、油酸、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等。

现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综上如下:1 药理作用1.1抗菌作用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作用不明显[1]。

鱼腥草注射液还对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2]。

动物实验证实:鱼腥草能延缓小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鼠寿命;另外,鱼腥草素与TMP配伍还有协同作用,抑菌效果显著增强;鱼腥草注射液同抗生素合用,未发现有拮抗作用。

1.2 抗病毒作用鱼腥草对多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的水蒸馏物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流感病毒、人体免疫缺乏病毒(HIV-1)有直接抑制活性的作用,且无细胞毒性[3];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l:10)对流感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致细胞病变作用[4];鱼腥草所含的槲皮甙也有抗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疮病毒的作用[5]1.3抗炎作用用合成鱼腥草素ig给药,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同时,灌胃给药可以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延长镇痛反应潜伏期,拮抗甲醛致痛作用[6]。

鱼腥草所含槲皮素、槲皮甙及异槲皮甙等黄酮类化合物亦有显著抗炎作用, 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亢进。

附子的药理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附子的药理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附子的药理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附子的药理作用虽然非常多,但是一些服用事项以及毒副作用也是需要注意的。

下面店铺要介绍的是附子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附子的药理作用(l)强心,肺肾元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采用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观察到口服附子粗制剂后,动物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给药2小时后含药血清作用达高峰,表明附子煎液中确合强心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

附子用药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

从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DMC)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

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在浓度降低至10-9g/ml时,对蟾蜍离体心脏仍有强心作用。

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呈量效关系,在 10-9- 5 ×10-8g/ml范围内,可使心收缩幅度增加22%- 98%,心排出量增加15%-80%。

麻醉犬和豚鼠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每分钟2μg/k g,可使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LVP)分别上升12%和58%,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 max)分别增加 73%和 26%。

静脉滴注戊巴比妥钠,或用N2饱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实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去甲乌药碱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幅度恢复正常。

由此可见,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研究认为,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附子注射液或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

脑血流量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滞。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al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22卷第1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2,No .1 2007年2月Journal of Suzhou C ollege Feb .2007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王晓梅1, 曹稳根2(1宿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多种植物中广泛分布的多酚化合物。

由于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免疫、抗衰老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 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7)01-0105-03收稿日期:2006-08-26作者简介:王晓梅(1963-),女,安徽宿州人,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药性。

黄酮类化合物亦称类黄酮或生物类黄酮,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已达8000多种[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均有一个三环的核心,其基本结构式由两个苯环(A 和B)通过中间杂环的吡喃或吡喃酮(C)相连接[2]。

根据C 环的氧化状况和B 环所连接的位置不同进行分类,主要有黄酮及黄酮醇类,如芦丁、槲皮素;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如陈皮苷;异黄酮及异黄酮醇类,如葛根素;黄烷醇类,如儿茶素;花色素类,如飞燕草素;双黄酮类,如银杏素;查耳酮类,如红花苷;其他黄酮类,如异芒果素[3]。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又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一类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4,5]。

生物体内常见的自由基有超氧自由基(O 2・-)、羟自由基(・O H )、烷氧自由基(R O ・)。

麝香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其药理作用

麝香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其药理作用

·综述与进展·麝香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其药理作用沈 强 刘亚敏 中图分类号:R741 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03)04-0217-03 麝香为雄麝香囊中的分泌物,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名贵药材,味辛、性温,具有镇心安神、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的作用,可治疗中风、痰厥、神志昏迷、惊厥、抽搐等证。

麝香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中医药界的青睐。

在许多名贵中成药和急救处方中都含有麝香,对一些疑难症、危重症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麝香的药理作用广泛,疗效确切,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方面,麝香及含有麝香的复方制剂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1 麝香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古代医家对麝香在脑病中的运用有不少的论述。

严用和治疗中风善用麝香,曰:“中风不省者,以麝香清油灌之”。

正如李时珍曰:“严氏言风病必先用麝”。

而《济生方》则有:“偏头痛,久不除者,用麝香末五分,皂角末一钱,薄纸裹置患处,以布包炒盐于上熨之。

冷则易,如此数次永不发”的记载。

而《魏氏家藏方》提出以麝香治疗中风的具体方法:“治卒中风,青州白丸子,入麝研碎,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如牙紧可以从鼻中灌之”。

《本草纲目》对麝香的功效则有较详细论述,如“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症瘕诸病,安得不用之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等记载。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对麝香的药理及临床研究亦在进一步深入,如《中药大辞典》提出“麝香可用于吹喉,搐鼻、点眼,调涂或入膏药中敷”,麝香在神经系统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

1.1 意识障碍 各种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

意识障碍的程度、持续时间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尽早地恢复意识,是该类疾病中的关键一步。

吴汉鑫等[1]应用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脑病后中枢性意识障碍及失语65例,并与单纯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较。

中医药退热机制研究论文

中医药退热机制研究论文

中医药退热机制研究论文【摘要】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中医对于发热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而近年来学者们围绕中医药退热的机制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

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将近几年的研究略作整理归纳,共同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退热退热机制Abstract:Feverisacommonsymptomclinicall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sthecerta insuperiorityintreatingfever.Inrecentyears,somescholarsthoroughlystud iedtheantifebricmechanism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briefreviewfro mthreeaspectsaboutthismechanismwasmadeinthispaper.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yretolysis;mechanismofpyretdysis发热是一个症状,可见于临床上的诸多疾病。

现代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认为,发热是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目前认为,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是正、负两种调节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体温调节性升高的机制及同时启动的限制发热的机制(体温上升被限定于一定高度,称为热限)[1]。

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于发热性疾病的解热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其可在多个环节起作用,充分显示了中医药退热的优越性。

作者仅将近几年的研究从三个方面略作归纳,整理如下。

1中药组方退热的机制研究1.1桂枝汤近年来对于桂枝汤的解热机制研究的比较多[2]。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研究证明,桂枝汤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退热作用,使发热机体解热。

桂枝汤可对抗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源(EP)如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致热作用,实验表明[3],大鼠口饲桂枝汤均能使因脑室注射IL-1、IFN和TNF形成的发热曲线下移,具有解热作用。

牛黄及其代用品的研究进展

牛黄及其代用品的研究进展

牛黄及其代用品的研究进展牛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上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

由于具有镇静、解热、抗炎和祛痰等多种功效,在临床使用的历史有2000多年了。

由于天然牛黄资源的缺乏,市场出现了牛黄的代用品。

目前,法定代用品主要有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三种。

本文主要从药材鉴别、药理作用及其牛黄制剂的临床应用方面,阐述了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的研究进展。

标签: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药理作用牛黄又称丑宝,是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在膽囊或胆管中形成的结石,干燥后即为牛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天然牛黄”。

在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相关牛黄的记载,被列为上品,大量研究表明牛黄具有清热解毒、镇惊消肿、强心利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牛黄在临床上,对于一些急性重症疾病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常常作为配制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但是,天然牛黄的产量极其低,资源一度匮乏,而且价格昂贵,故有“千金易得,牛黄难求”的说法。

为了解决市场的供需矛盾,市场上用人工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作为天然牛黄的替代品。

本文主要从药材鉴别、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来阐述这三种牛黄代用品的研究进展。

1牛黄及其代用品的鉴别1.1天然牛黄天然牛黄是牛科动物牛生病后在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逐步形成的结石,材质疏松,断面金黄色或棕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味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咀嚼时不粘牙。

颜色以金黄色或棕黄色为主,天然牛黄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包括胆红素、胆固醇、胆汁酸、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胆汁酸类包括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两大类,游离胆汁酸中主要是胆酸和去氧胆酸及少量的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结合胆汁酸中主要包括牛磺胆酸、甘氨胆酸及少量的牛磺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甘氨去氧胆酸、甘氨鹅去氧胆酸。

1.2 人工牛黄人工牛黄是按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将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固醇、微量元素等配制而成的。

几种中药抗炎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几种中药抗炎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几种中药抗炎有效成分研究进展牛永红【摘要】加强中药中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可为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新型抗炎药提供理论基础.对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几类抗炎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0(026)013【总页数】4页(P169-171,80)【关键词】中药;抗炎;有效成分【作者】牛永红【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中医院,甘肃,榆中,7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5炎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之一,也是许多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抗炎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甾体类抗炎药和以水杨酸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但由于这两类药物均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研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炎药物成为目前抗炎药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中药资源丰富,除具有抗炎作用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等药理作用,加强中药中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可为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新型抗炎药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抗炎方面研究较为深入的几类中药化学成分如甙类、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等在抗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三七总皂甙 (total saponins ofPanax noto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能明显抑制 5-HT诱导的大鼠足肿、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肿,60,120,240mg/kg三个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25mg/kg)诱导的大鼠气囊滑膜炎中的白细胞游走及蛋白质渗出。

抗炎机理与其降低中性粒细胞内游离钙水平、抑制炎性细胞生成TNFα、NO,抑制 PLA2活性、减少 PGE2释放,升高 cAMP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有关[1,2]。

柴胡皂甙(saikosaponin)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质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等对许多炎症过程都有影响,其抗炎作用与刺激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抑制环氧酶(COX)、脂氧酶(LPO)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有关[3]。

丁葵草提取物对小鼠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丁葵草提取物对小鼠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丁葵草提取物对小鼠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陈秀英;张宇晨;徐向坤;冯雪建【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0)005【摘要】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试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的测定及足肿胀部位病理学的分析,探讨丁葵草提取物对急性炎症的作用.结果表明,丁葵草高(20 g·kg-1)、中剂量(6.6 g·kg-1)组可不同程度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肿胀作用,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足肿胀部位病理学炎症改变及炎症部位前列腺素E2(PGE2)渗出.丁葵草具有良好的抗急性炎症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部位PGE2的产生有关.【总页数】6页(P738-743)【作者】陈秀英;张宇晨;徐向坤;冯雪建【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药学院,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药学院,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药学院,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药学院,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9【相关文献】1.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郭敏;喻凯;米可彧;黄先洲;郭乐;曾兰岚2.飞燕草总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J], 徐力;刘彦季3.金花葵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研究 [J], 付向晶;冯雪建;何杨;张继4.大丁草2种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炎症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 [J], 高长久;张朝立;李洁;李文超;吴兆华5.甘青虎耳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肝癌细胞及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J], 崔玮;丁玲强;曾巧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郭敏;喻凯;米可彧;黄先洲;郭乐;曾兰岚【期刊名称】《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3(027)002【摘要】目的研究鸵鸟油的抗炎作用.方法制备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模型,以鸸鹋油为阳性对照,以液体石蜡为阴性对照,观察各组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并测定致炎耳组织中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4%.且鸵鸟油能明显降低小鼠耳炎症组织中IL-1β、TNF-α和NO的含量.结论鸵鸟油对巴豆油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总页数】3页(P31-33)【作者】郭敏;喻凯;米可彧;黄先洲;郭乐;曾兰岚【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丁葵草提取物对小鼠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陈秀英;张宇晨;徐向坤;冯雪建2.椰子油和大豆油的乙氧基化物对小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效应研究 [J], 罗毅;李瑞金;孙永强;HRECZUCH Wieslaw3.金花葵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研究 [J], 付向晶;冯雪建;何杨;张继4.海滩牵牛有效部位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陈一村;蔡聪艺;冀宾;高分飞;张艳美;王锦芝;黄展勤;石刚刚5.20(R)-人参皂苷Rh_2对DMBA/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研究[J], 陶丽华;高峰;付招娣;韩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氧素A4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外耳炎症

脂氧素A4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外耳炎症

脂氧素A4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外耳炎症刘彬;吴宏娟;吴升华;董玲;陈子庆【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06(026)002【摘要】脂氧素A4(lipoxinA4,LXA4)为内源性脂类抗炎介质,被称为炎症的“刹车信号”。

虽然国外已报告LXA4可抑制实验性皮肤炎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本文应用巴豆油制备皮肤炎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本文应用巴豆油制备小鼠的外耳炎症模型,探讨LXA4对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页数】2页(P205-206)【作者】刘彬;吴宏娟;吴升华;董玲;陈子庆【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南京,210018;东南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相关文献】1.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郭敏;喻凯;米可彧;黄先洲;郭乐;曾兰岚2.热休克反应对内毒素所致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研究 [J], 石永忠;唐道林;王慷慨;于凤秀;刘梅冬;张华莉;肖献忠3.NF-κB介导脂氧素A4抑制欧亚瑞香脂所致皮肤炎症与增殖反应 [J], 刘彬;吴宏娟;吴升华;董玲;陈子庆4.脂氧素A4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肺内炎症反应的影响 [J], 金胜威;张力;姚尚龙;吴萍;叶笃筠5.海滩牵牛有效部位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陈一村;蔡聪艺;冀宾;高分飞;张艳美;王锦芝;黄展勤;石刚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滩牵牛有效部位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

海滩牵牛有效部位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

海滩牵牛有效部位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陈一村;蔡聪艺;冀宾;高分飞;张艳美;王锦芝;黄展勤;石刚刚【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23)1【摘要】目的:研究中草药海滩牵牛有效部位(EFIS)对巴豆油引起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

方法:制作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EFIS对巴豆油引起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同时研究EFIS对耳肿胀组织炎症细胞渗出和NO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

结果:与模型组比,EFIS(150、300、600 mg/kg)能明显减轻巴豆油引起小鼠耳肿胀(P<0.05);能不同程度减少耳肿胀组织炎症细胞渗出;能明显降低耳肿胀组织NO浓度与MPO活性(P<0.05)。

结论:EFIS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作用与抑制炎症过程中的渗出和水肿、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

【总页数】4页(P7-9)【关键词】海滩牵牛;巴豆油;抗炎;耳肿胀;髓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作者】陈一村;蔡聪艺;冀宾;高分飞;张艳美;王锦芝;黄展勤;石刚刚【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R285.5【相关文献】1.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郭敏;喻凯;米可彧;黄先洲;郭乐;曾兰岚2.齐墩果酸和齐酞酸钠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 [J], 范玉玲;崔福德;杨明世;严培刚R5膜外一、二环模拟短肽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郑慧敏;郭葆玉4.辛苍浸膏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J], 揭金阶;宋金春;杨芰5.制川乌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 [J], 全智慧;赵自明;黄雪君;周瑞玲;张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容外科专家的杰作——用豆油制作乳房

整容外科专家的杰作——用豆油制作乳房

整容外科专家的杰作——用豆油制作乳房
佚名
【期刊名称】《南方论刊》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德国大约有12万名妇女安装了人造乳房,其中大多数倒不是图外形好看。

而是因为他们患过乳腺癌。

以前,人造乳房都是用硅酮或食盐制作的,但是,它们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效。

前不久,在3家德国诊所进行了新的试验:向人造乳房里填充豆油。

50岁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整容外科专家特里·纳普博士与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合作研制了用豆油制成的"生物乳房"。

纳普博士说:"豆油不会溢漏出来,即使一个植入物真的爆裂,也不会有危险。

豆油含有重要的营养成分。

"而且,豆油能被身体吸收和慢慢分解,经过动物试验,纳普
【总页数】1页(P43-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
【相关文献】
1.美丽乳房男人的杰作 [J], 杨子
2.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郭敏;喻凯;米可彧;黄
先洲;郭乐;曾兰岚
3.美丽的乳房男人的杰作 [J], 杨子
4.海滩牵牛有效部位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作用的研究 [J], 陈一村;蔡聪艺;冀宾;高分飞;张艳美;王锦芝;黄展勤;石刚刚
5.世界级的豪华游艇——四英尺长的杰作完全是按真船制作的 [J], 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郭敏,喻凯*,米可彧,黄先洲,郭乐,曾兰岚(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摘 要:目的 研究鸵鸟油的抗炎作用。

方法 制备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模型,以鸸鹋油为阳性对照,以液体石蜡为阴性对照,观察各组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并测定致炎耳组织中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

结果 鸵鸟油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4%。

且鸵鸟油能明显降低小鼠耳炎症组织中IL-1β、TNF-α和NO 的含量。

结论 鸵鸟油对巴豆油致小鼠耳急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鸵鸟油;耳肿胀;炎症;巴豆油;NO ;IL-1β;TNF-α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13)02-0031-03Research on Inhibition of Ostrich Oil on Croton Oil Induced Mouse Ear AcuteIn fl ammationGUO Min, YU Kai*, MI Ke-yu, HUANG Xian-zhou, GUO Le, ZENG Lan-lan(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engdu 61003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on the antiinflammation of ostrich oil. Methods The ear acute in fl ammation models of mice were made with Croton Oil. The inhibitions on ear edema and effects on expression of NO, IL-1β and TNF-α in ear homogenate of ostrich oil were observed. Results Ostrich oil could alleviate ear edema, its inhibition was 44.4%. And ostrich oil also could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NO, IL-1β and TNF-α in ear homogenate signi fi cantly. Conclusion Ostrich oil had curative effect on croton oil induced mouse ear acute in fl ammation.Key words: Ostrich oil; ear edema; in fl ammation; Croton Oil; NO; IL-1β; TNF-α收稿日期:2012-12-16作者简介:郭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理学,E -m a i l595190574@*通讯作者:喻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 yukai2037@有研究显示,鸸鹋油具有保持皮肤湿润、防腐、减轻皮肤肿胀、抗炎镇痛的作用,能够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抑制炎症反应[1,2]。

鸵鸟和鸸鹋是近亲,鸵鸟油较鸸鹋油更易得到[3],而关于鸵鸟油在抗炎方面的研究资料还极少报道。

本实验将利用小鼠耳廓急性炎症模型,考察鸵鸟油的抗炎作用,并和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鸸鹋油进行比较,为深入开发利用鸵鸟油奠定理论基础。

1 实验材料1.11.1 实验动物SPF 级KM 种小鼠40只,雌雄性各半,体重18±2 g,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CXK(川)2008-24。

1.21.2 实验试剂mTNF-α ELISA 试剂盒(RD 公司,E11121605);mIL-1β ELISA 试剂盒(RD 公司,E11121606);mNO ELISA 试剂盒(RD 公司,E11121607);鸵鸟油、鸸鹋油(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提供)、液体石蜡(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10110);巴豆油(武汉驰飞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10528)。

1.3 1.3 主要仪器实验室用打孔器(7 X1,长征化学试剂公司);酶标仪(ELX800UV,BIO-TEK INSTRUMENTS.INS 公司),电子天平(AL104,精确度0.000 1),微量加样枪。

2 实验方法2.1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本研究拟采用预防性给药,后致炎的方法,观察鸵鸟油的抗炎作用[4]。

动物购入后适应饲养一周,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阴性组(液体石蜡)、阳性组(鸸鹋油)、实验组(鸵鸟油)、空白组,前3组分别于右耳正反面均匀涂擦对应药物,连续涂擦给药5 d,每天一次,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

2.2 2.2 致炎配制致炎剂,以巴豆油0.4 mL、无水乙醚14.6 mL、无水乙醇 4 mL、蒸馏水1 mL,充分混合。

给药5 d 后,取50 μL 致炎剂均匀涂在所有小鼠右耳正、反两面。

2 h 后脱臼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打孔器沿耳廓相同部位冲下左右耳片,分别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程度,计算肿胀抑制率。

2.3 2.3 耳组织中TNF-α、IL-1β和NO 的含量检测冰浴下,耳组织用生理盐水稀释30倍制成耳片组织匀浆。

按试剂盒说明方法测定耳组织中TNF-α、IL-1β和NO 含量。

2.4 2.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结果用均数±标准t 检验比较各组的差异。

3 结果与分析3.1 3.1 鸵鸟油对鼠耳朵肿胀的抑制作用的影响在五天给药期间,小鼠右耳无明显的变化,但是当涂擦巴豆油致炎剂后,小鼠右耳在30 min 后开始出现红肿现象,并在2 h 候后达到最大肿胀(如图1)。

通过对小鼠左右耳重量的差异比较,计算得到其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鸵鸟油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大于鸸鹋油的作用,并且大于其他用药组。

说明鸵鸟油较鸸鹋油而言,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消炎效果明显。

(1)液体石蜡 (2)鸸鹋油 (3)鸵鸟油图1 致炎前后各组小鼠耳肿胀比较(上:致炎前;下:致炎后)Fig.1 Comparation of ear edema of the mouse before and after aerinflammation表1 鸵鸟油对耳朵肿胀的抑制作用Tab.1 Inbibitional effect of ostrich oil on ear edema of the mouse 组别左耳质量(mg)右耳质量(mg)右耳肿胀度(mg)肿胀抑制率(%)液体石蜡8.9±2.817±1.1 8±2.9---鸸鹋油7±0.712±2.25±1.5▲▲38.77鸵鸟油7±6.411±3.74.6±1.4▲▲44.40注:与液体石蜡组比较,▲▲P<0.013.2 3.2 鸵鸟油对小鼠耳组织中IL-1β、TNF-α和NO 含量的影响解剖小鼠观察脏器变化,发现小鼠脏器并无明显差异。

将右耳进行冰浴匀浆,采用ELISA 法测定耳片组织中IL-1β、TNF-α和NO 的含量差异,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鸵鸟油对小鼠耳组织中IL-1β、TNF-α和NO 的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含量明显偏低。

表2 鸵鸟油对小鼠耳朵组织中IL-β、TNF-α和NO 含量的影响Tab.2 Effect of ostrich oil on contents of IL-β, TNF-α and NO in thetissue of aer inflammation mousse组别 IL-1β (pg/ml)TNF-α (pg/ml)NO (pg/ml)正常124.96±25.6315.52±2.0171.21±8.52液体石蜡202.67±61.9423.07±2.6188.79±4.21鸸鹋油180.03±17.8920.34±1.91▲85.89±5.00鸵鸟油156.35±20.21▲19.92±1.82▲80.96±6.52▲▲注:与液体石蜡组比较,▲P<0.05,▲▲P<0.014 讨论巴豆油所致耳急性炎症模型是一种筛选抗炎药物的成熟方法。

其主要致炎成分是佛波酯(TPA),它可引起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炎症细胞的聚集、蛋白激酶PKC 的激活、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加,以及促进炎症细胞DNA、RNA 的合成等炎症反应。

本研究通过预防性给药,观察比较鸵鸟油和鸸鹋油对巴豆油致小鼠耳急性炎症的消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结果显示鸵鸟油和鸸鹋油对小鼠耳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液体石蜡没有这种抑制作用,说明这种作用和油膜的物理保护无关。

TNF-α和IL-1β是两个目前研究较深入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TNF-α是始动因素,IL-1β则起协同作用。

它们均能导致NO 的增加。

NO 可引起血管舒张,加剧局部的红肿。

本实验结果表明,鸵鸟油可以降低炎症组织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因此可以推测,鸵鸟油减轻炎症反应的可能和抑制这些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

鸵鸟油相对于其他动物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油酸[5]。

有研究显示,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抑制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6,7]。

因此,鸵鸟油的抗炎作用可能和它所含的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在鸵鸟油的给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对脏器也未见明显影响。

本结果为深入开发利用鸵鸟油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我们将进一步考察鸵鸟的透皮吸收情况,以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为鸵鸟油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 邱学文,王甲汉,方小文等. 鸸鹋油对烫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05,26(2):169-171[2] 常永宏,朱周财,车锡平等. 鸸鹋油的抗炎镇痛作用[J]. 西北药学杂志,1998,13(6):256[3] 薛旭初,潘巨忠,黄鸿鸣等. 我国鸵鸟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温州农业科技,2006(1):5-7[4] 司书毅,张月琴. 药物筛选——方法与实践[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05[5] 韩世鹤,李小平,田呈瑞. 鸵鸟油的提取及脂肪酸的GC-MS 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 2010,31(02):269-271[6] 喻凯,黄晓麒,彭树林等. 抑制hIL - 1β基因表达的植物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 2003 ,18(6) :420-421[7] JM Herbert.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reduce pyrogen-induced tissue factorexpression in human monocytes [J].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1994, 48(2): 429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陈 靖(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系,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目的 研究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附子的化学成分,为附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