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27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27张ppt)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意象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就 是文化心理暗示。
---如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望》月)怀远, 思念亲人,
•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思蝶念恋家花乡》,) 月圆人不圆的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愁霖绪铃》)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资料小整合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
—— 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 鸟)、芭蕉等
----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三)冰雪、松、菊、梅、竹 ——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多用于抒写离别之苦。
说林“庚 木叶”
一 学习导入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落木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
《登高》诗中的“落木”就是“落叶”。杜甫在 诗中为什么不用“落叶”而用“落木” 呢?
二作者介绍
林庚(1910— )字静 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 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 体诗集《夜》。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再如“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 赠惜别。 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又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说“木叶”》标准课件3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说“木叶”》标准课件38张PPT

知人论世
林庚,字静希。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
毕业于清华大学,与季羡林等人并称清华园 “四剑客”。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 年,年事已高的先生决意退出讲坛,为学生 最后一次讲屈原和李白。开讲那日,名流如 云,燕园为之拥塞。整整一节课,先生只讲 了一首诗,却讲得激情飞扬,贯通古今,出 神入化。在先生的讲授中,长眠千古的屈子 和诗仙神奇般地复活了。一堂课下来,听者 皆感慨:诗歌竟然可以讲到如此境界!
速读精思
正音释义
袅袅 niǎo 亭皋 gāo 涔阳 cén 言筌 quán
灼灼 zhuó 寒砧 zhēn 窸窣 xī sū 照浦 pǔ
速读精思
初读文本,批注存疑
逐段标出序号,划出段中古诗句。
存疑1 这些诗句中都是用“叶”做 意象吗? 有的是“木叶”,有的用“叶”, 有的是“落木”,有的是“树”。 存疑2 对于“树叶”这个物象,融 入诗歌后称呼最多的是什么? “木”字。 存疑3 从课文看,“木”与“树” 含意有别,你从中悟出什么?
速读精思
分组讨论,提取整合体现 行文脉络的疑问句
第一部分(1-3)“木叶”为诗人 所钟爱。(现象) 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
提炼各段关键句,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4-6)“木”被人喜欢
的原因。(特征及原因)
两个艺术特征:
1、含有落叶的因素;
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
摆现象
(3)“木叶”与“落木”
朗读第六段倒数三至六行,思考整合。
“木叶”属于风而不是雨,属于 爽朗晴空而不是沉沉阴天,这是 清秋的典型性格。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 它把“叶”字保留的一点绵密之 意也洗净了。
下结论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3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3张ppt)

场合
春夏 之交
形象
树叶
繁茂
质 柔软 感 清凉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离叶人下
外形 的联叹想
繁茂

枝叶 游子
的漂
颜色 泊意味
碧绿 空阔
褐绿 疏朗
场合
秋风 叶落
形象
木叶
质感干燥
外形
窸窣 飘零
颜色
微黄
为什么——原因 为我所“思”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艺术特征
1.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2.它所暗示的颜色性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落木千山天远 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 的叶子。
“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 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
自主预学
“东方木叶”口感不佳,大家不喜欢 《说“木叶”》大家也不喜欢,因为难读。怎么办? 有个好办法,先读结尾: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圈出关键词,说说 其中所表达的意思。 2、本文提及了木叶和树叶两个相差无几的概念,它 们在艺术形象上到底有那些区别呢?
是什么——现象 为我所“识”
方法:
第三部 总结全文: 分 艺术形象要学会咬文嚼字
是什么——现象 为我所“识”
方法: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勾划关键句,归纳总结。
•“木叶”为诗人钟爱 ❖“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

诗歌意蕴,涵泳品味
阅读课文,整理文中的 诗句,体会文中所引诗句的 意蕴,试着辨析“树叶”与 “木叶”、“落木”与“落 叶”的意味的不同。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说木叶》张PPT精品课件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说木叶》张PPT精品课件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再见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含“月”“梅
”等
意象的古典诗词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
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文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拓展延伸:
中国古典诗歌的 暗示性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 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 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 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 言难尽的言说。”
语 文 统 编 版 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 》(共 20张 )
3、读第7段,概括本文的结论。 (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 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 是一字千里。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说木叶》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说木叶》课件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叶 春夏 枝叶 绿、 饱含 饱满绵密 之交 繁茂 褐绿 水分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秋风 脱尽 微黄 干燥 空阔疏朗 木 叶 叶落 叶子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 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 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全文总结
木叶 暗
相去无几 ?示

疏朗 空阔
一字千里
树叶
绵密 饱满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当堂检测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 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迢远—— 遥远。 亭皋—— 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3、词义辨析 飘零—— ①(花、叶等)坠落。 ②比喻流落在外,失去依靠。 漂泊—— ①随波浮动或停泊。 ②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流传—— 传下来或者传播开。
再读思考
发现问题 (1—3)
全文思路
分析问题 (4—6)
总结全文 (7)
“木叶”为古 代诗人所钟 爱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说木叶》课件 (25张PPT)

《说木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优秀课件 PPT(共24张)

《说木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优秀课件 PPT(共24张)

提示:①“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 ②含有落叶的因素
③有颜色的暗示性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课内篇一起思考 技法迁移
2.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王褒《渡河北》的诗句,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 象,由此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秋浦.
亭皋.
寒砧.
似 相似. 似.的

漂泊. 湖泊.
读音 pǔ gāo zhēn sì shì bó pō
加点字
征戍.
涔.阳
窸.窣.
宁 宁.可 宁.谧

劳徕. 招徕.
读音 shù cén xī sū nìng níng lài lái
作者简介
(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
说“木叶”
1.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 的观点。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 诗歌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 理解力和领悟力。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是建构诗歌 大厦的基石。诗人往往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 之上,来表达情感,寄托思想。因此,我们阅读诗歌,只有搞清了意象 的审美内涵,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本文就是 一篇探究意象形成与特点的文章。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2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32张ppt)

一、走近作者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
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 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 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 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 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 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 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树/树叶
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繁叶茂的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院里 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 的花朵。)
• 午阴嘉树清圆。(时值中午,阳光直 射,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木/木叶: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夯实基础
1.字音字形
不落于言筌 quán
袅袅
niǎo
寒砧
zhēn
桅杆
wéi
门闩
shuān
照浦

冉冉 迢远 柳恽 庾信 灼灼 万应锭
rǎn tiáo yùn yǔ zhuó dìnɡ
涔阳 陆厥 橘徕 亭皋 窸窣
cén jué lái ɡāo xī sū
2、词语积累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就成为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引出话题。
2. “木叶”就是“树叶”,为何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 ?
诗歌语言追求凝练。
3.那么,诗词为了凝练,可否也用“叶”代替“木叶” “落木”呢?

9.《说“木叶”》优秀课件(69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9.《说“木叶”》优秀课件(69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说“木叶”
林庚
文题解读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 议论或说明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 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 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木叶”这个词, 这个形象。
学习目标
• 1、了解文章结构,提高梳理论述类文本层次的能力。 • 2、品味文中的诗句,理解古诗歌中“木叶”这一意象的意蕴,把握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说“木叶”》一文,作者林庚着重分析了 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 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深入挖掘“木叶”中 “木”字所蕴含的意境,从而阐发了“诗歌语言具有 暗示性”的特点。
六、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暗示 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 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认为如何?
意象 时间场合 ——袁行霈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外形
颜色 质感 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例如:“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木 秋风叶落 在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作品中更丰富。
1、了解文章结构,提高梳理论述类文本层次的能力。
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
3.巧妙联想,丰富内涵。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借鉴文中的联想的写作技巧。 全文从“木叶”开始,联想到历代诗人笔下的“木”与 “叶”,并且对这些诗中所表达的意境进行分析,这种巧 妙的联想使文章内容充实,且富有说服力。
——葛晓音
金钱渲染 着人为的乐园, 而生命更需要 的是精神的气 象。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1—3) (4—6) (7)
“木叶” 为古代诗 人所钟爱
分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9《说“木叶”》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9《说“木叶”》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活动2】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 ‘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 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 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 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 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 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 示性”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 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
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 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常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 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 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 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任务一:梳理思路
【活动1】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 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木”与“树”一字之差却一字千里。 即:“木叶”现象→分析“木”的暗示性→结论:一字千里。
木”
落木

①“树”有繁茂的枝叶,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它 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不比一个“叶”字多带来什么。 ②“落叶”是一般的形象,可能是含有水分的春夏之交的叶子,可能是 雨水湿润的颜色太黄的叶子。 ③“木”含有落叶的因素;“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是属于 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典型的清 秋性格。 ④比“木叶”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 洗净了。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 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 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 《北平情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 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木叶》课件(61张PPT(精)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说木叶》课件(61张PPT(精)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秋脱 (落) 风 尽
木 叶叶
枯 黄

空 阔
离人的叹息
燥 疏 游子的漂泊
(叶) 落 子
朗 清秋的性格
树春
(叶)
夏 之
枝 叶 繁
绿(叶) 褐绿
饱 含 水
饱 满 绵
交 茂 (干) 分 密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全文总结
木叶 暗
相去无几 ?示

疏朗 空阔
一字千里
树叶
绵密 饱满
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木叶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
九袅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屈兮 原秋
萧瑟、凄凉
《风
九,
歌洞
疏朗
》庭
波 兮
微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关键点
在“木”

重点研读探讨 第4、5、6段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空阔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饱满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比“树”更显 得单纯,仿佛本身就 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
探究诗歌中的暗示性
说 “木 叶”
林庚
走近作者
林庚(1910—2006 )字
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 ,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 诗集《夜》。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5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共59张ppt)
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按照字面解释,“木”就是“树”,两者在 概念上一致,但“木”一般具有秋风叶落的情景 的形象;“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 感情。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明“树叶” 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什么不同?
阅读第6自然段做题:
“落木”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
单纯、空阔、 疏朗的清秋 气息。
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 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落木”呢,则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 “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有什么区 别?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 “,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 与凄清
高树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没 有落叶的形象 ;

——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 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 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 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繁茂的枝叶
树 密密层层的浓阴
生机 活力
褐绿色的树皮
木 特征
本身含有落 叶的因素
微黄干燥
场合: 秋风叶落
屈原《九歌》“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3、作者举出这些诗句为例,其用意是什么?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所钟爱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 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 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9《说“木叶”》课件(38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9《说“木叶”》课件(38张PPT)
寒风扫高木。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月 柳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林 庚
林庚(1910— 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 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
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 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 史》等。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 点是“盛唐气象” 。
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境
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坚贞
谢谢观看
空阔! “木”为何会有这样的艺术特征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组讨论“树叶”“木叶”“落木”的区别。 古 诗人 钟爱“木叶”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饱满!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枝繁 叶茂
分析第4段,思考“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 个落叶的因素。
识字正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
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5.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
的何在?
提示: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真正的目的是阐述诗
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6.作者列举萧纲、陶渊明、柳恽、沈佺期等人的诗句,意在说明
3.第5段与第4段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5段在第4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木”为什么“含有一个落 叶的因素”这个特征,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木”的第二 个艺术特征。
课内篇一起思考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分析文章内容
4.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的含义?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课内篇一起思考 技法迁移
【任务一】 把握文章结构思路
1.根据提示填空。
通观整篇文章,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
即①
,并且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关
键在一个“木”字。第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②
和③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
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第 4 段,“木叶”的
说“木叶”
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二部分(第 4~6 段) 第 5 段,语言的暗
“木叶”的艺术特征 示性(过渡)
第 6 段,“木叶”的
第二个艺术特征
第三部分(第 7 段) 第 7 段,一字之差,
总结全文
相隔万里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研读多维探究课内篇一起思考 技法迁移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 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 “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 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质,使我 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
例句
代。 ②千万不要小看“订金”与“定金”、“借条”与
“欠条”这类汉字的区别,一字千里,不懂小心
会吃大亏!
课内篇一起思考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第 1 段,“木叶”的
出现与使用
第一部分(第 1~3 段) 提出“木叶”问题
第 2 段,什么是“木叶” 第 3 段,古代诗人多
愿意用“木叶”
一字千里: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中相差一个 字,意思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相同点:两个词语在使用对象上比较相近。
不同点:“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一字千里”,一个字的 差别,表达的意思却相差千里之远,类似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①虽然过了几十年,但那本谈论经济原理的
书,依然是众所公认的一字千金之作,无可取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是建构诗歌 大厦的基石。诗人往往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 之上,来表达情感,寄托思想。因此,我们阅读诗歌,只有搞清了意象 的审美内涵,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本文就是 一篇探究意象形成与特点的文章。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秋浦.
亭皋.
寒砧.
似 相似. 似.的

漂泊. 湖泊.
读音 pǔ gāo zhēn sì shì bó pō
加点字
征戍.
涔.阳
窸.窣.
宁 宁.可 宁.谧

劳徕. 招徕.
读音 shù cén xī sū nìng níng lài lái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词语 Yǔ 信 yǔ 毙 万能 dìng 破 zhàn
易错字 庾 瘐 锭 绽
词语 不落言 quán 消防 shuān shū 朗 shū 理
易错字 筌 栓 疏 梳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疏朗:稀疏而清朗,不繁密。 例句:从整体格局上看,清晏园具有疏.朗.旷达的特点,且拥有明显的 中轴线,更近于北方园林,与宛转幽折的江南园林明显不同。 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例句:深秋的明城墙行道布满一片金黄,行人踩在细碎的银杏叶上, 窸.窣.作响。 迢远:遥远。
例句:祖先令我们叹服的是,再高耸重叠的峰峦,再迢.远.艰难的路途, 也缚束不住他们行走的脚步。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4.词语辨析
不落言筌·不落窠臼
不落言筌:不在语 言运用上留下用 工的痕迹。
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 章、作品)。
相同点:都有“从固定的程式中摆脱出来”的意思。 不同点:“不落言筌”侧重在语言上有创新,“不落窠臼”侧重在形式 或风格上有创新。
例句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 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 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除却一些植入得太差的植入性广告和纪实过 了头的镜头,这部电影在手法上不落窠臼,让我 惊喜不断。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一字千金·一字千里
一字千金:用来称赞 诗文精妙,价值极 高。
提示:①“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 ②含有落叶的因素
③有颜色的暗示性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课内篇一起思考 技法迁移
2.在第1段中,作者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王褒《渡河北》的诗句,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 象,由此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现代作家、诗人、古典文 学研究学者。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 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诗 集及《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 《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
(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
说“木叶”
1.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 的观点。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 诗歌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 理解力和领悟力。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