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刺实训指导

合集下载

实训一针刺基本功训练

实训一针刺基本功训练
刺法灸法学操作训练
实训一 针刺基本功训练
【目的要求】
通过纸垫或棉团练习、自身练针,以及相互试针三步练针法,重 在训练指力、指感等。纸垫或棉团练习,以熟悉针具性能,掌握 持针、进针、行针的基本手法;自身练针,以体会针感、指感及 其相互关系,感受“少用针、妙用穴”的真谛;相互试针,以体 会针刺过程中的综合感觉,乃至感受医患之间的不同心态和彼此 的信任度,为临床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技术要点: ①持针稳固,针身垂直; ②手臂悬空,沉肩自然; ③指端用力,巧透针尖。
(2)进针手法训练
在练针纸垫上,持1寸或1.5寸毫针,依照单手进针法的操作规范, 将针尖抵于纸垫,手指渐加压力,将针刺入或捻入并达到3~5分 深,反复练习直至快捷灵活;再持2~3寸的毫针,依照双手进针 法的操作规范,如上法练习。
技术要点: ①以针尾为准,捻转角度均匀,速度均匀,深度不变; ②以针根为准,提插幅度均匀,深浅适宜,针身垂直; ③操作快慢自如,动作协调自然。
2.自身练针
选择肌肉相对丰厚部位的腧穴,使用不同长度针具以及不同进针 法进行针刺,并施行相应的提插或捻转手法。同时,仔细体会指 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 的感觉。
【实训时间】
2课时。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镶子等,学生 自备棉团、纸垫、纸板。
【实训步骤】
1.纸垫、棉团练针
(1)指力训练
选用1~1.5寸毫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依照二指持针法、三 指持针法或四指持针法的操作规范持针,将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 上,然后拇指与示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向下渐加压 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
技术要点: ①医师气定神闲,落落大方; ②操作规范,符合流程,手法熟练; ③沟通流畅,处置得当,和相互练针的实训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针灸毫针刺法实训报告范文

针灸毫针刺法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毫针刺法是针灸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针灸毫针刺法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毫针刺法的操作步骤。

2. 掌握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针法的操作技巧。

3. 熟悉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捻转)和辅助行针手法(循、刮、弹、摇、震颤)。

4. 了解针刺深度和留针时间的重要性。

5. 树立无菌观念,确保操作安全。

三、实训内容1. 毫针刺法的操作步骤:(1)选穴:根据病情和穴位定位,选取合适的穴位。

(2)消毒:用酒精棉球对穴位和针具进行消毒。

(3)进针:根据穴位位置和针具规格,采用单手进针法或双手进针法。

(4)行针:运用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捻转)和辅助行针手法(循、刮、弹、摇、震颤)。

(5)留针:根据病情和医嘱,确定留针时间。

(6)出针:在出针前,先缓慢放松行针手法,然后迅速拔出针具。

2. 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针法的操作技巧:(1)单手进针法: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指和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即屈曲,将针刺入皮下。

(2)双手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捏住针身下端,右手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当右手拇指和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左手拇指和食指也随之用力,使针尖迅速刺入穴位。

3. 针刺深度和留针时间:(1)针刺深度:根据穴位位置和患者体质,掌握合适的针刺深度。

一般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2)留针时间:根据病情和医嘱,确定留针时间。

一般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

四、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毫针刺法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2.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穴准确,确保治疗效果。

(2)消毒严格,防止感染。

(3)进针手法熟练,减少患者痛苦。

(4)掌握针刺深度和留针时间,确保治疗效果。

(5)树立无菌观念,确保操作安全。

3.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问题:(1)穴位定位不准确,导致针刺效果不佳。

《针灸学》操作技能实训指导书《针灸学》实训指导书(一)

《针灸学》操作技能实训指导书《针灸学》实训指导书(一)

《针灸学》操作技能实训指导书《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

经络、腧穴部分是基础部分,是针灸临床的基础。

经络腧穴主要研究人体体表之间,体表与脏腑之间,脏腑与脏腑之间的联系通路;研究腧穴的位置,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用经络、腧穴来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是否掌握好经络的循行,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优劣。

因此,划经点穴操作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刺灸法主要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运用及其作用原理,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是针灸的方法学、技术学。

它包括传统的针法、灸法、拔罐法等,又纳入了现代多种刺灸方法的操作应用,内容丰富,操作复杂,技巧性强。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系统、规范的刺灸方法和技术的训练,通过各种刺法灸法的实验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临床治疗实际运用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指导书以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原则,用以指导学生的训练。

老师根据此书的要求指导学生,学生利用实验课及业余时间,按步骤进行训练。

现将训练内容和要求分述如下:《针灸学》实训指导书(一)一、经络、腧穴部分(一)训练内容1.手太阴肺经[目的要求](1)掌握手太阴肺经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的定位。

(2)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训练内容]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循行在上肢内侧的前缘,经鱼际部止于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

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第一肋间隙,肱二头肌肌腱,肘横纹,桡骨茎突,腕横纹,桡动脉,第一掌骨,赤白肉际,指甲角等。

分布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从中府——少商共11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胸部1穴(中府),前臂部4穴(尺泽、孔最、列缺、太渊),手部2穴(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目的要求](1)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的定位。

针刺的实训中医实验报告

针刺的实训中医实验报告

####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毫针刺法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2. 掌握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法的操作。

3. 练习运用基本行针手法(提插、捻转)和辅助行针手法(循、刮、弹、摇、震颤)。

4. 增强对针灸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理解。

#### 二、实验原理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通过毫针刺入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整洁,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毫针、针具、酒精棉球、消毒液等。

- 实验者(受试者)取适当体位,确保身体放松,便于操作。

2. 穴位定位:- 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需针刺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

- 使用指压法、测量法等方法,准确找到穴位。

3. 消毒:- 用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 将针具进行消毒处理。

4. 进针:- 采用单手进针法或双手进针法,将毫针垂直刺入穴位。

- 进针深度根据穴位和个体差异而定。

5. 行针:- 根据需要,运用提插、捻转等基本行针手法。

- 可结合循、刮、弹、摇、震颤等辅助行针手法。

6. 留针:- 根据实验要求,留针一定时间。

7. 起针:- 在起针前,先让受试者深呼吸,放松身体。

- 将毫针缓慢拔出,并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8. 整理:- 收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

- 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受试者掌握了毫针刺法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 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能够准确找到穴位,并运用不同的行针手法。

- 实验数据表明,针刺对受试者的穴位产生了良好的刺激作用。

2. 讨论:- 针刺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疗效。

- 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通过学习,对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操作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受试者的安全。

中医护理针刺法实习报告

中医护理针刺法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针刺法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为了提高我的中医护理技能,增强临床实践经验,我参加了中医护理针刺法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掌握针刺法的操作技巧,了解其适应症及禁忌症,并学会观察患者的反应,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目的1. 熟悉中医护理针刺法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巧;2. 掌握针刺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3. 学会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4. 提高中医护理技能,为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三、实习内容1. 针刺法理论基础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医护理针刺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说、腧穴理论、刺法、针具等。

通过学习,我对针刺法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针刺法操作技巧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具体包括:(1)穴位定位:根据病情,准确找到相应的穴位;(2)针刺角度:根据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3)针刺深度: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掌握适当的针刺深度;(4)针刺手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如直刺、斜刺、平刺等;(5)留针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留针时间。

3. 适应症及禁忌症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针刺法的适应症包括:头痛、眩晕、失眠、高血压、哮喘、胃痛、腹泻、腰痛等。

禁忌症包括:孕妇、月经期、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皮疹、肿瘤、出血倾向、高度水肿等。

4. 观察患者反应及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疼痛、酸胀、麻木、蚁走感等。

若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实习体会1. 针刺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护理手段,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2. 针刺法的适应症广泛,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3. 针刺法的操作技巧需要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4. 观察患者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是针刺法实习的重要环节。

五、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中医护理针刺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针刺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针灸实训策划书3篇

针灸实训策划书3篇

针灸实训策划书3篇篇一《针灸实训策划书》一、实训背景随着中医针灸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提高学生对针灸技术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次针灸实训计划。

二、实训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针刺、艾灸等。

2.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针灸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训时间[具体实训开始时间]-[具体实训结束时间]四、实训地点针灸实训室五、参与人员[具体参与学生名单]六、实训内容1. 针灸理论知识回顾,包括经络、穴位等。

2. 针灸针具、艾灸材料的认识和使用方法讲解。

3. 教师示范针灸操作流程,包括体位选择、进针手法、行针方法等。

4.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针灸操作练习,教师现场指导纠正。

5. 安排真实病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实践。

七、实训准备1. 准备充足的针灸针具、艾灸材料等实训用品。

2. 确保实训室的设备设施完好,环境整洁。

3. 提前安排好实训指导教师。

八、实训要求1. 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训,遵守实训室纪律。

2. 认真观察教师示范,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3. 爱护实训用品,正确使用针灸针具等。

4.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针灸实践,确保安全。

九、考核评估1. 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进行现场考核。

3. 根据学生的表现、考核成绩和实训报告综合评定实训成绩。

十、注意事项1. 强调针灸操作的安全性,避免意外发生。

2. 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和实训室卫生。

3.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对针灸操作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篇二《针灸实训策划书》一、实训背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提高学生对针灸技术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特举办本次针灸实训。

二、实训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增强学生对针灸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实训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时间]地点:[详细地点]四、参与人员[相关专业学生或人员]五、实训内容1. 针灸理论知识讲解,包括经络、穴位、针刺手法等。

针灸实训策划书3篇

针灸实训策划书3篇

针灸实训策划书3篇篇一《针灸实训策划书》一、实训目的通过针灸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针灸的理论知识,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针灸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具体时间]三、实训地点[详细实训地点]四、实训对象[具体实训对象,如相关专业学生等]五、实训内容1. 针灸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针灸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经络腧穴等知识。

讲解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2. 针灸操作技能训练教授毫针的进针方法、行针手法、补泻手法等。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包括针刺人体模型和同学之间的相互练习。

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艾灸、拔罐等其他针灸技术的操作。

3. 临床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临床案例,加深学生对针灸治疗疾病的理解。

讨论针灸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训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考核形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六、实训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材、课件、视频等。

提前检查实训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

安排实训指导教师,明确各自的职责。

2. 学生准备复习针灸相关理论知识。

准备实训所需的个人物品,如针灸针、消毒用品等。

七、实训实施1. 理论知识讲解阶段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操作技能训练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逐一进行指导和纠正。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3. 临床案例分析阶段教师选取典型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4. 实训考核阶段按照考核标准进行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3. 根据评估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九、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训纪律,听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

2. 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针灸设备和器具,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保持实训场地的整洁和卫生。

针灸实训报告针刺

针灸实训报告针刺

一、实训背景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针刺是针灸疗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为了提高我对针灸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针刺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针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3. 提高针刺治疗疾病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针刺基本原理(1)经络理论:针刺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穴位理论: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部位,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针刺操作方法(1)针具选择:选用合适长度的毫针,根据病情和穴位位置选择合适的针具。

(2)针刺角度: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和经络走向,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

(3)针刺深度: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和患者体质,掌握针刺深度。

(4)针刺手法:掌握提插、捻转、补泻等针刺手法。

3. 针刺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保证针具和针孔的清洁,预防感染。

(2)选择合适穴位: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

(3)掌握针刺深度:避免过深或过浅,以免损伤内脏或皮肤。

(4)观察患者反应:在针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晕针、滞针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4. 针刺禁忌症(1)孕妇、月经期妇女、极度疲劳者不宜针刺。

(2)局部皮肤感染、溃疡、肿瘤等不宜针刺。

(3)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不宜针刺。

四、实训过程1. 针具准备:选用合适长度的毫针,进行严格消毒。

2. 穴位定位: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

3. 针刺操作:按照针刺操作方法,进行针刺。

4. 观察患者反应:在针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晕针、滞针等情况,及时处理。

5. 针刺后处理:拔针后,按压针孔,预防出血。

五、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针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掌握针刺深度和手法。

针法灸法学实验指导

针法灸法学实验指导

针法灸法学实验指导实习一毫针纸垫练习【教学目标】了解毫针的结构、规格、种类,并学会选择、检查毫针;通过纸垫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为以后的操作练习打下基础。

【实习器材】各种规格和种类的毫针、针盘、学生自备练针用的纸垫。

【实习步骤】(一)观看毫针样品1.长短、粗细不同规格的毫针。

2.圈柄针、花柄针、平柄针、管柄针,以及一次性无菌针。

(二)教师示范操作1.示范毫针针尖、针身、针根、针柄的检查方法。

2.左手拿住纸垫,右手如执笔式地持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并渐渐地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如前再刺。

要点①右手臂须悬空持针练习。

②持针要稳固,不向下滑。

③练针过程中保持针身垂直。

④先用短针练习,待有一定指力后再换较长的毫针练习。

(三)学生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实习小结】1.说出所持毫针的结构、规格、种类和针具的检查方法。

2.描述纸垫练针的体会。

实习二毫针进针法练习【教学目标】掌握临床常用进针法,进针后能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实习器材】针盘、镊子、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棉球,学生自备棉团。

【实习步骤】(一)教师示范操作1.常用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用右手拇、食指持1.5寸以下的短针,中指抵住合谷穴,指腹紧靠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迅速刺入,再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按在曲池穴皮肤上,右手持1.5寸的毫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将针刺入皮下。

要注意切按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用力适度。

②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环跳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持2.5寸长毫针,双手协同用力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③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天枢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针刺的进针手法实训报告

针刺的进针手法实训报告

#### 一、实训背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进针手法是针灸操作中的基础技能,对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掌握针灸进针手法,提升临床操作技能,本次实训选取了20名针灸专业学生进行进针手法实训。

####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并掌握针灸进针手法的种类和操作要领。

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进针手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观念,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 三、实训内容1. 进针手法的种类:指切速刺法、缓慢捻进法、刺入捻进法、提捏押手法等。

2. 进针角度:直刺、斜刺、横刺。

3. 进针深度: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和患者体质确定。

4. 无菌操作: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针灸进针手法的种类、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

2. 实操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进针手法练习,包括指切速刺法、缓慢捻进法、刺入捻进法、提捏押手法等。

3. 互评与指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互相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进针手法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5. 实践考核:学生进行进针手法考核,包括进针手法、进针角度、进针深度等方面。

#### 五、实训结果1. 学生对针灸进针手法的种类和操作要领有了全面的认识。

2. 学生在实操练习中,进针手法运用熟练,进针速度和准确性有所提高。

3. 学生无菌操作观念得到加强,能够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 六、实训总结1. 针灸进针手法是针灸操作中的基础技能,学生应重视实训,熟练掌握。

2. 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3.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应结合患者体质和穴位特点,灵活运用进针手法。

4. 针灸进针手法实训是提高针灸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实训,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 七、建议1. 增加实训课时,提高学生实操机会。

针灸针法实训报告

针灸针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针灸临床实践技能,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针灸针法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课程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主讲,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和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我们掌握了针灸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

二、实训内容1. 针灸基本理论实训课程首先对针灸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经络、穴位、针灸疗法、刺法、灸法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针灸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针具的认识与使用实训课程介绍了针灸常用的针具,如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并详细讲解了针具的构造、规格、质量要求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3.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是针灸操作的核心,实训课程对针刺手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进针、行针、补泻手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我们掌握了各种针刺手法的要领。

4. 经络穴位的应用实训课程介绍了人体十四经络的循行走向以及常用经络穴位的取穴和定位,并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了经络穴位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5. 针灸治疗实训课程结合临床病例,讲解了针灸治疗各种疾病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针灸治疗常见疾病的技巧。

6. 病例分析实训课程选取了典型病例,让我们通过分析病例,提高对针灸临床应用的判断能力和操作水平。

三、实训体会1. 提高了对针灸的认识通过实训课程,我们对针灸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针灸的认识。

2.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实训课程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反复练习,我们掌握了针灸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 提升了临床应用水平通过病例分析,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疾病,提升了临床应用水平。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训课程要求我们分组进行操作练习和病例分析,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训总结本次针灸针法实训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针灸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针刺实训操作流程实训报告

针刺实训操作流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针刺操作技能,我们于2023年11月进行了针刺实训操作流程的培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掌握针刺的基本操作规范,提高针刺操作的安全性及准确性。

二、实训目的1. 熟悉针刺疗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

2. 掌握针刺操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进针、捻转、提插、出针等。

3. 培养临床护理人员在针刺操作中的无菌观念和风险意识。

4. 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针刺操作熟练度和安全性。

三、实训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 针刺疗法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

- 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针刺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其定位。

- 针刺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 实训操作流程- 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 体位选择: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 进针方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 针感观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扩散。

- 捻转与提插:根据需要调整针的深度和角度,进行适当的捻转和提插。

- 出针:在完成针刺治疗后,缓慢将针体退出,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3. 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前应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操作环境安静、整洁。

- 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针具,做好记录。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 通过集中授课、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学习针刺疗法的理论知识。

-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针刺疗法实训报告

针刺疗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针刺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针刺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了提高我的中医临床技能,我参加了针刺疗法实训课程。

二、实训目的1. 掌握针刺疗法的操作技能;2. 了解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提高中医临床思维和辨证论治能力;4.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实训内容1. 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1)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脏腑学说:脏腑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针刺疗法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相关疾病。

(3)气血学说: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针刺疗法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治疗气血失调的疾病。

2. 针刺疗法的操作技能(1)取穴:根据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

(2)针刺手法:掌握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提插、捻转、震颤等。

(3)针刺深度:根据穴位的不同,调整针刺深度。

(4)留针时间: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留针时间。

3. 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禁忌症:孕妇、严重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等。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阅读教材等方式,掌握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

2. 实践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刺疗法的操作练习。

(1)模拟练习:使用模拟人进行针刺操作练习,熟悉穴位定位、针刺手法等。

(2)真人操作:在老师的监督下,为真人进行针刺治疗。

3. 反思总结:对实训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针刺技能。

五、实训成果1. 掌握了针刺疗法的操作技能,能够为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2. 了解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穴位。

3. 提高了中医临床思维和辨证论治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培养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针刺实训课实验报告

针刺实训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针灸实训课程,旨在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常用穴位的位置和针刺方法,提高对针灸治疗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针灸实训室四、实验对象32名针灸专业学生五、实验内容1. 针灸基本理论学习2. 常用穴位定位与针刺方法3. 针灸操作技能训练4. 针灸适应症与禁忌症六、实验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

2. 实践操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穴位定位、针刺方法等实践操作。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针灸基本理论学习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穴位理论、针灸治疗方法等。

2. 常用穴位定位与针刺方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常用穴位的位置和针刺方法,如百会、足三里、合谷等穴位。

3. 针灸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了针刺操作技能,包括进针、行针、出针等步骤。

4. 针灸适应症与禁忌症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了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提高了临床诊疗能力。

八、实验体会1. 针灸实训课程使我对针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穴位定位和针刺方法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3. 针灸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但需注意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九、实验总结本次针灸实训课程,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临床诊疗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针灸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十、实验建议1. 增加实训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邀请经验丰富的针灸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3. 加强针灸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以上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过程中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针灸刺络实训报告范文

针灸刺络实训报告范文

针灸刺络实训报告范文针灸刺络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针灸刺络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们的技能水平,加深对针灸刺络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训过程:1. 理论补充: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对针灸刺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了解了经络的基本概念和流注方向,以及不同穴位的作用和刺激方法。

2. 实际操作: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如何使用针灸针进行刺激,如何掌握刺血的技巧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际操作的练习,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况进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临床实践:在实际操作练习之后,我们还进行了临床实践,亲自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中。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为患者选择了合适的穴位进行刺血,观察了患者的反应,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通过这些实际的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针灸刺络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的临床实践水平。

三、实训心得:通过本次针灸刺络的实训,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针灸刺络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经络的流注方向,不同穴位的作用,以及刺血的处理方法等。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我掌握了刺血的技巧,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我也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穴位,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以后的临床实践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存在问题:在实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在选择穴位和刺激方法时,有时会有些犹豫和迟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经络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其次,我在刺血的技巧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熟悉,特别是在掌握血海、足临泣等重要穴位的刺血技巧上,还有待提高。

五、改进措施: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首先,我会进一步加强对经络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我会通过多次重复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加强对刺血技巧的掌握和熟练度。

针灸针刺实训指导

针灸针刺实训指导

实训指导实训一头面和躯干部点穴及刺法灸法练习【目的要求】1.掌握重点穴位的定位和取穴法。

2.掌握临床常用的针刺方法。

3.熟悉灸法、拔罐法及其他针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训时间】3学时。

【器材用具】点穴笔、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

艾绒、生姜、淡膏药、小刀、清艾条、火柴、线香。

【实习步骤】一、主要以头面、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的分部点取练习为主,明确归经。

(黑体字为一类腧穴,课上练习;其余腧穴为二类腧穴,课上选练)(一)头面部、颈部腧穴头部腧穴头正中线取督脉穴位,头正中线旁开1.5寸取膀胱经穴位,旁开2. 25寸取胆经穴位。

神庭、头临泣、本神、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颧髎、上关、下关、迎香、口禾髎、耳门、听宫、听会、颊车、地仓、大迎、水沟、承浆、印堂、太阳;翳风、完骨、天柱、风池、风府、哑门、百会、四神聪、角孙、率谷、头窍阴;天鼎、水突、气舍、缺盆、人迎、扶突、天窗、天容、天牖(二)躯干部腧穴1.背腰部取穴规律是:脊柱旁开一寸半取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穴位,在其脊柱旁开三寸取膀胱经第二侧上的穴位,平相应胸椎或腰椎的棘突下。

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膏肓、志室、次髎、秩边、天宗、肩井、定喘、夹脊2.胸部取穴规律是:胸正中线取任脉穴位,旁开2寸取肾经穴位,旁开4寸取胃经穴位,旁开6寸取肺经和脾经穴位,均在肋间隙内。

天突、膻中、乳中、乳根、期门、日月、天池、中府、大包3.腹部取穴规律基本上是:旁开中线0.5、2、4寸。

其腹正中线取任脉穴位,旁开中线半寸取肾经穴位,旁开中线2寸取胃经穴位,旁开中线4寸取脾经穴位。

中脘、建里、下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肓俞、梁门、天枢、水道、归来、气冲、大横、腹结、章门二、毫针刺法操作练习,重点掌握进针法、针刺角度、方向、基本行针手法和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方法。

针灸技能训练教程

针灸技能训练教程

针灸技能训练教程实习一练针法【目的要求】在学习毫针进针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纸垫和棉团及自身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为在腧穴上进行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2课时【器材用具】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纸垫、制版。

【实习步骤】一、纸垫、棉团练针(一)纸垫练针选用1.0~1.5寸毫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然后拇指与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相下渐加压力,待针尖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联系。

技术要点:(1)持针稳固,不向下滑。

(2)手臂悬空,没有依托。

(3)针身垂直,不摇不弯。

(4)进退轻巧,灵活自如。

(二)棉团练针左手持棉团,右手持针在棉团上按手法要求进行练习。

1.捻转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在同一平面内来回转动,掌握捻转地角度大小,使来回角度力求一致,频率快慢均匀,并注意锻炼捻转地速度。

2. 提插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沿纵轴作垂直运动,掌握提插地幅度大小,上下层次分明,频率快慢均匀,用力轻重一致。

在此基础上,可将提插与捻转动作配合练习。

技术要点:(1)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操作频率快慢一致,达到动作协调。

(2)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

二、自身练习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行针的感觉、行针的手法等。

要求自身练习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痛,针身挺直不弯,针如顺利,提插、捻转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

同时,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

在自身练习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模拟临床实际,两人交叉进行试针练习。

要求从实际出发,按照规范操作方法,相互交替对练,练习内容与“自身练习法”相同。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按上述要求巡回辅导,课后学生完成实习小结。

下同,不再赘述。

针灸推拿实践

针灸推拿实践

实践二:毫针刺法练习【实验目标】1.掌握毫针方法的操作流程。

2.掌握进针、行针和起针的操作技术,恰当的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把握针刺的手法,取得应有的针感。

【器材用具】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

【实习步骤】1.用75%的消毒酒精棉球进行皮肤消毒。

2.根据针刺部位和体质胖瘦选择长短合适的毫针,检查毫针的质量。

3.根据针刺腧穴,采用正确的进针方法,同时注意进针的角度、方向及深度等。

4.当针进入规定深度,采用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促其得气,然后留针10-20分钟。

5.在留针过程中可间断轻微活动针柄,同时观察病人表情及精神状态,如有不适,应马上进行处理。

6.起针时一手捻动针柄,另一手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的皮肤,将针徐徐提至皮下,然后快速将针拔出,并及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处,防止出血。

7.操作完毕后首先清理针具,防止遗漏。

【实习小结】实习结束后,评价取穴的准确度及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并加以记录。

实践三拔罐与刮痧练习【实验目标】通过实践,掌握常用拔罐法、刮痧法及其操作技术。

【器材用具】各种规格玻璃罐,酒精灯,75%乙醇、9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火柴等;刮痧板,刮痧油,消毒棉球等。

【实习步骤】1.用75%的消毒酒精棉球进行皮肤与罐具、刮痧板消毒。

2.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合适型号的玻璃罐。

3.练习闪罐、留罐、走罐法,以及刮痧操作手法。

4.操作完毕后将玻璃罐与刮痧板清洗干净。

【实习小结】实习结束后,评价拔罐与刮痧操作的熟练程度,并加以记录。

实践四推拿法练习【实验目标】通过实践,掌握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程序,熟练进行手法操作。

【器材用具】75%乙醇,消毒棉球,润滑剂等。

【实习步骤】1.实践前应修剪指甲,按摩前用肥皂水洗手。

2.根据治疗目的,在不同的部位选择适宜的手法,操作练习滚、揉、拿、搓、击、拨、摩、擦、推、捋、捏、捻、拍、摇、抖等手法。

3.操作的同时观察病人的表情,随时询问病人的反应和感受,以调整推拿频率和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指导实训一头面和躯干部点穴及刺法灸法练习【目的要求】1.掌握重点穴位的定位和取穴法。

2.掌握临床常用的针刺方法。

3.熟悉灸法、拔罐法及其他针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训时间】3学时。

【器材用具】点穴笔、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

艾绒、生、淡膏药、小刀、清艾条、火柴、线香。

【实习步骤】一、主要以头面、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的分部点取练习为主,明确归经。

(黑体字为一类腧穴,课上练习;其余腧穴为二类腧穴,课上选练)(一)头面部、颈部腧穴头部腧穴头正中线取督脉穴位,头正中线旁开1.5寸取膀胱经穴位,旁开2. 25寸取胆经穴位。

神庭、头临泣、本神、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颧髎、上关、下关、迎香、口禾髎、耳门、听宫、听会、颊车、地仓、大迎、水沟、承浆、印堂、太阳;翳风、完骨、天柱、风池、风府、哑门、百会、四神聪、角、率谷、头窍阴;天鼎、水突、气舍、缺盆、人迎、扶突、天窗、天容、天牖(二)躯干部腧穴1.背腰部取穴规律是:脊柱旁开一寸半取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穴位,在其脊柱旁开三寸取膀胱经第二侧上的穴位,平相应胸椎或腰椎的棘突下。

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膏肓、志室、次髎、秩边、天宗、肩井、定喘、夹脊2.胸部取穴规律是:胸正中线取任脉穴位,旁开2寸取肾经穴位,旁开4寸取胃经穴位,旁开6寸取肺经和脾经穴位,均在肋间隙。

天突、膻中、乳中、乳根、期门、日月、天池、中府、大包3.腹部取穴规律基本上是:旁开中线0.5、2、4寸。

其腹正中线取任脉穴位,旁开中线半寸取肾经穴位,旁开中线2寸取胃经穴位,旁开中线4寸取脾经穴位。

中脘、建里、下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肓俞、梁门、天枢、水道、归来、气冲、大横、腹结、章门二、毫针刺法操作练习,重点掌握进针法、针刺角度、方向、基本行针手法和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用1-1.5寸毫针,练习颊车、中脘等腧穴。

用右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

要求:三指动作协调,配合进针。

2、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用1-1.5寸毫针,练习四白穴。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2)夹持进针法用3寸毫针,练习秩边穴。

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3)舒进针法用1.5-2.5寸毫针,练习天枢穴。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图2-14)。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1-1.5寸毫针,练习印堂穴。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二)针刺角度1、直刺法:选取关元穴练习。

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90°角。

2、斜刺法:选取至阳、肺俞等腧穴练习。

将针体与皮肤呈45°左右,倾斜刺入皮下。

3、平刺法:选取百会、膻中等腧穴练习。

针体与皮肤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三)针刺方向选取至阳、肺俞和肾俞等腧穴进行针刺练习。

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

(四)基本行针手法选取中脘、天枢等腧穴练习提插和捻转手法。

1、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在腧穴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求: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 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

2、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求: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三、灸法操作练习(一)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炷灸法的操作技术。

小炷可用左手拇、食指搓揉艾绒,右手将小镊子取麦粒大艾团即成。

中、大炷则须将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将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

(二)艾炷非化脓灸的操作程序,不同隔物灸的操作特点。

1、非化脓灸法操作:(1)安放艾炷:在施灸部位涂少量的凡士林,以增加黏附性,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于穴位上。

(2)点火施灸:用线香或火点燃艾炷,当燃剩2/5左右,艾火未烧及皮肤但有灼痛感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更换艾炷再灸,连灸3~6壮,以局部皮肤充血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隔灸法操作将鲜生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的薄片,中心用针刺数孔,放在应灸的部位,上置艾炷点燃。

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灸。

当感到灼痛时,将片向上提起,离开皮肤片刻,放下再灸;或缓慢移动片,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一般灸3~6壮不引起烫伤,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三)掌握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技术。

1、艾条灸法操作(1)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腧穴,距离皮肤2~3cm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回旋灸将艾条一端点燃,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施灸。

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灼痛,每穴灸1 0~15分钟,移动围在3cm左右。

(3)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端对准施灸部位,如鸟雀啄食状,一上一下移动施灸。

一般每穴灸5~10min,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温针灸法操作先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留针于适当深度,在针柄上穿置长约1.5cm的艾卷,点燃施灸;或在针尾搓捏少许纯净细软的艾绒,点燃施灸,待艾燃尽,除去灰烬,再灸。

每穴可灸1~3壮。

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施灸时勿移动体位,并在施灸下方垫一纸片,以防艾火掉落灼伤皮肤或烧伤衣物。

实训二四肢部点穴及刺法灸法练习【目的要求】1.掌握重点穴位的定位和取穴法。

2.掌握临床常用的针刺方法。

3.熟悉灸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训时间】3学时。

【器材用具】点穴笔、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

艾绒、生、淡膏药、小刀、清艾条、火柴、线香。

【实习步骤】一、主要以上肢的侧、外侧分部点取练习为主,明确归经。

(黑体字为一类腧穴,课上练习;其余腧穴为二类腧穴,课上选练)(一)手三阴经腧穴1、指尖部:指尖、爪角根取。

少商、少冲、中冲、十宣。

2、掌指关节部:掌指关节后方取。

鱼际、劳宫、少府。

3、腕部:两骨、两筋、一横纹。

太渊、神门、大陵三穴都在腕横纹上。

4、前臂部:骨边、筋边,筋间取穴。

肺经的列缺、经渠、孔最;筋边取心经的阴郄、通里、灵道;筋间取心包经的关、间使、郄门。

5、肘关节部:横纹、纹头、筋两边。

尺泽、曲泽、少海。

(二)手三阳经腧穴1、指尖部:爪甲角根取。

商阳、关冲、少泽。

2、掌指关节部:掌指关节前后取。

取大肠经的二间和三间、合谷,三焦经的液门和中渚、小肠经的前谷和后溪。

3、腕关节部:筋骨间取。

大肠经的阳溪、三焦经的阳池和小肠的腕骨、阳谷。

4、前臂部:大肠经的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五穴均在这条弧线上,偏历、温溜、下廉三穴在桡骨的外侧,上廉、手三里、曲池三穴在桡骨的侧。

三焦经的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五穴都在尺、桡两骨之间,会宗穴在尺骨桡侧边。

5、肘关节部:纹头、肘尖是标志。

曲池、小海、天井。

6、肩部:肩峰是标志。

肩髃、肩髎、肩贞。

二、主要以下肢的侧、外侧分部点取练习为主,明确归经。

(一)足三阳经腧穴1、趾尖部:胃经的历兑、胆经的足窍阴和膀胱经的至阴。

2、跖趾关节部,取胃经的庭和陷谷、胆经的侠溪和地五会、膀胱经的通谷和束骨。

3、足踝部:取胃经的解溪、胆经的丘墟、膀胱经的昆仑和申脉。

4、小腿部: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和丰隆,头有足三里,腹有上巨虚,尾有下巨虚,边有丰隆。

膀胱经的合阳、承筋、承山、飞扬。

足少阳胆经:腓骨前后取。

胆经的阳陵泉、外丘、阳交、光明、阳辅、悬钟,其中,阳陵泉、外丘、光明、阳辅、悬钟在腓骨前,阳交在腓骨后。

5、膝关节部:胃经的梁丘、犊鼻,膀胱经的委中、委阳。

6、股部:胆经的环跳与居髎。

(二)足三阴经腧穴1、足部:脾经的隐白、肝经的大敦和肾经的涌泉。

2、跖趾关节部:脾经的大都与太白、肝经的行间与太冲。

3、足踝部:脾经的公与、肾经的照海与太溪、肝经的中封。

4、小腿部:脾经的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和肾经的交信,在跟腱前边取肾经的复溜、筑宾。

5、膝关节部:取脾经的阴陵泉与血海、肝经的膝关与曲泉、肾经的阴谷。

三、毫针刺法操作练习,重点掌握进针法、针刺角度、方向、基本行针手法和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用1-1.5寸毫针,练习合谷、曲池、太冲等腧穴。

用右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

要求:三指动作协调,配合进针。

2、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用1-1.5寸毫针,练习手三里、外关、解溪和阳陵泉等腧穴。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2)提捏进针法用1-1.5寸毫针,练习列缺穴。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3)夹持进针法用2.5-3寸毫针,练习环跳等腧穴。

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二)针刺方向选取偏历和三阴交等腧穴进行针刺练习。

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

(三)基本行针手法选取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和丰隆等腧穴练习提插和捻转手法。

1、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在腧穴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求: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 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

2、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求: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