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68例论文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有效性探析

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特殊的传染病。根据真菌 的免疫状态以及真菌是否侵入鼻窦黏膜,可分为非 侵入性和侵入性。上颌窦炎在鼻窦炎中更常见,它 是一种非侵入性真菌鼻炎,患者可出现鼻塞、头痛, 视力也受到一定影响。在治疗方面,不同类型的治 疗和预后也有差异[12]。近年来,内镜手术已被用于 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相对于常规的手术方 式,鼻内镜 有 视 野 良 好 和 治 疗 效 果 确 切、安 全 等 特 点,本研究纳入 2016年 1月—2018年 12月 100例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分析鼻内镜手术治 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有效性,如下。
本次研究中 40例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 创呼吸机是一种人工机械通气装置,用以辅助患者 的自主呼吸运动,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缺氧、高碳
酸血症。治疗前后相比较,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 改善,结果表明患者在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肺 功能大幅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而随着肺 功能的提升,患者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症状将会得到 显著改善,为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生命周期的延长 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 2016年 1月—2018年 12月 100例非 侵 袭 性 真 菌 性 鼻鼻 窦 炎 患 者 随 机 分 组。
鼻内镜手术组 50例,年龄 32~75(4872±278) 岁,男 28例,女 22例。保守治疗组 50例,年龄 32~ 76(4824±288)岁,男 27例,女 23例。两组一般 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手术方法 保守治疗组实施保守治疗,常规应 用口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抗生素、黏液促排剂、鼻 部激素喷鼻药物治疗。鼻内镜手术组实施鼻内镜手 术,实施局麻或者全麻,清除中鼻道息肉样组织,切 除钩突,咬除筛泡,扩大窦口,清除窦腔脓液和真菌 团块,去除病变黏膜,手术中,尽可能减少对正常鼻 腔黏膜组织和鼻窦黏膜组织的损害,鼻内镜下暴露 病变窦腔,真菌团块采取生理盐水冲洗,术后给予甲 壳素止血纱条填塞,在手术后 1~2d取出纱布,实 施抗感染治疗。术后定时复查维持窦口畅通,并处 理痂皮和分泌物。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扩大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分析

系统医学 2024 年 2 月第 9 卷第 3期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扩大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分析张蕾,田双双临沂河东医院耳鼻喉科,山东临沂276000[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应用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扩大患者中的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临沂河东医院收治的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扩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比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
参比组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有效率、炎症因子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参比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11)。
治疗后,研究组的左、右鼻腔阻力小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5、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术腔粘连闭塞、出血严重、鼻腔结痂)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扩大患者的治疗选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更好,有利于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整体疗效高。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手术;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扩大;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并发症;炎症指标[中图分类号]R85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4)02(a)-0095-04Analysis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ZHANG Lei, TIAN Shuangshuang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Linyi Hedong Hospital,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itis admitted to Linyi Hedong Hospital from June 2022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study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 nas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The effective rate, inflammatory factor indexes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94.4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2.2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400, P=0.011). After treatment, the resistance in the left and right nasal caviti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oth P<0.05).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5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fter treatment of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oth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rgical adhesion occlusion, severe bleeding, and nasal scab)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nas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has a better effect,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level of body inflammation, and the overall effect is high.[Key word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Low 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3.095[作者简介] 张蕾(1979-),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耳鼻喉临床。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评价

即可消失[10]ꎮ由此可见PRL与甲状腺具有密切的关系ꎮ结合上述结果ꎬ本研究认为乳腺癌患者PRL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ꎮ通过进一步对不同临床特征甲状腺肿瘤患者E2㊁PRL水平进行研究发现ꎬE2㊁PRL水平与乳腺癌甲状腺肿瘤大小㊁数量以及是否合并恶性征象并无相关性ꎬ其原因可能与其他致病机制有关ꎬ因此ꎬ对于E2㊁PRL在乳腺癌合并甲状腺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ꎮ参考文献:[1]黄文ꎬ朱佩芳ꎬ王正国.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ꎬ2004ꎬ26(4):367[2]俞斌ꎬ黄煜庆ꎬ曹君ꎬ等.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15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肿瘤学杂志ꎬ2018ꎬ24(4):313[3]金东岭ꎬ王蕾ꎬ李联祥ꎬ等.雌激素受体β1亚型表达与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及其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ꎬ2011ꎬ36(6):614[4]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inOncology:breastcancerscreeninganddiagnosis.version1.2017[EB/OL](2017-06-02)[2017-07-15].https://www.nccn.Org/profes ̄sionals/physician_gls/[5]师弘ꎬ王伟ꎬ贺新ꎬ等.多原发乳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82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ꎬ2018ꎬ26(20):3307[6]王广辉ꎬ王畏ꎬ钱军.雌激素受体α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ꎬ2018ꎬ26(21):3383[7]赵英杰ꎬ张荷焕.甲状腺乳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ꎬ2018ꎬ15(32):46[8]丁颖丽ꎬ吴书其ꎬ马超.男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泌乳素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ꎬ2018ꎬ24(4):414[9]李卿ꎬ王书乐ꎬ张志斌.巨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ꎬ2017ꎬ38(22):3097[10]孙爱萍ꎬ刘振华ꎬ邓德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前后泌乳素水平的变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8ꎬ5(2):10(收稿日期:2019 ̄04 ̄29)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评价徐德卫(通山县人民医院ꎬ湖北通山437600)摘要:目的研究及探索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ꎮ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ꎬ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ꎬ每组患者30例ꎮ对照组以传统药物进行治疗ꎬ观察组以鼻内镜手术展开治疗ꎮ对比及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ꎮ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ꎬ显著优于经过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7.7%)ꎬ差异显著(P<0.05)ꎮ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ꎮ对照组为6.6%ꎬ差异显著(P<0.05)ꎮ结论鼻内镜手术可以显著改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ꎬ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ꎮ关键词:鼻内镜手术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65.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 ̄4646(2019)06 ̄0516 ̄03DOI:10.16751/j.cnki.2095 ̄4646.2019.06.0516㊀㊀真菌性鼻窦炎即因真菌感染而导致的特异性鼻窦炎[1]ꎬ为鼻窦黏膜组织或者骨质性真菌感染疾病或者真菌在患者鼻窦中呈现出块状或者团状的鼻窦炎性疾病ꎮ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ꎬCT技术的不断更新ꎬ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方面ꎬ有了重大突破ꎮ为了对鼻内镜手术技术做更进一步的研究ꎬ我们针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ꎬ现总结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ꎬ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中鼻道脓性分泌物以及中鼻道黏膜水肿ꎬ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㊁头痛㊁头晕等症状ꎮ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ꎬ每组30例ꎮ其中对照组男16例ꎬ女14例ꎻ年龄21~69岁ꎬ平均(47.1ʃ2.6)岁ꎻ20例为单侧鼻塞ꎬ10例患者为双侧鼻塞ꎮ观察组男15例ꎬ女15例ꎻ年龄19~68岁ꎬ平均(46.8ʃ2.7)岁ꎻ有18例为单侧鼻塞ꎬ12例患者为双侧鼻塞ꎮ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 05)ꎬ具有可比性ꎮ在此次研究开始之前ꎬ所有患者均被告知研究方法㊁目的以及具体的注意事项ꎬ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ꎮ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及批准ꎮ1.2㊀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ꎬ具体方法为: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麻ꎬ如果患者存在鼻息肉则摘除鼻息肉ꎮ采用不同的手术设备以及内镜为患者清除掉其鼻窦腔内的脓液以及真菌团ꎬ并使用生理盐水对真菌感染区域反复冲洗ꎬ直至全部冲洗干净ꎮ对患者蝶窦㊁筛窦以及额窦等区域展开菌团检查ꎬ如果该区域存在病变ꎬ则通过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ꎻ如果患者有下鼻甲肥大或者鼻中隔偏曲等情况ꎬ则予以矫正ꎮ在手术结束之后ꎬ使用大庆霉素以及生理盐水对病人术腔进行冲洗ꎬ确保其术腔黏膜恢复良好ꎮ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ꎬ具体方法为:泼尼松(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ꎬ国药准字H41021039)联合伊曲康唑(国药准字H20090329ꎬ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ꎮ其中ꎬ泼尼松的服用剂量为ꎬ前三天为2次/dꎬ40mg/次ꎬ病情缓和后ꎬ每天服用10mgꎬ1次/dꎬ伊曲康唑的服用剂量为1次/dꎬ2粒/次ꎮ一疗程7dꎬ连续服用3个疗程ꎮ1.3㊀观察指标患者经过治疗后鼻腔异味㊁鼻中带血等症状消失ꎬ经鼻内镜检查ꎬ窦腔引流较为顺畅ꎬ没有脓性分泌物ꎬ则为显效ꎮ患者鼻腔异味㊁鼻中带血等症状仅有所改善ꎬ经鼻内镜检查后ꎬ窦腔引流较为顺畅ꎬ脓性分泌物有少量存在ꎬ则为有效ꎮ患者鼻腔异味㊁鼻中带血等症状没有丝毫改善ꎬ经鼻内镜检查后ꎬ窦腔引流不通畅ꎬ且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存在ꎬ则为无效[2]ꎮ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ꎮ1.4㊀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9.0分析ꎬ所有计量资料通过( xʃs)来表示ꎬ行t检验ꎬ所有的计数资料通过%来表示ꎬ行χ2检验ꎮ如果P<0.05ꎬ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果2.1㊀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ꎬ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ꎮ具体见表1ꎮ表1㊀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例数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2(6.7)11(36.7)17(56.7)28(93.3)∗对照组3010(33.3)14(46.7)6(20.0)20(67.7)㊀㊀与对照组比较ꎬ∗P<0.052.2㊀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ꎬ观察组患者有1例存在切口感染ꎬ总发生率为3.3%ꎮ对照组患者中ꎬ1例存在局部瘙痒ꎬ1例存在术后恶心ꎬ总发生率为6.7%ꎬ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3㊀讨㊀论真菌性鼻窦炎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疾病ꎬ该病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ꎬ一种是病人本身便存在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的终身性代谢系统疾病ꎬ另一种则是环境污染或者病人过度服用抗生素所导致[3]ꎬ这是真菌性鼻窦炎在现代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最重要原因[4]ꎮ而在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ꎬ又有很大比例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ꎬ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为流涕㊁鼻塞㊁鼻中有异味以及涕中带血等ꎬ该病具有发病率高㊁治愈率低等特点ꎮ不过ꎬ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发病机制的不断改变ꎬ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率也在不断提升ꎬ尤其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普及ꎬ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是一种很大突破[5]ꎮ在本次研究中ꎬ通过鼻内镜手术方法进行处理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93.3%ꎬ显著优于经过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67.7%(P<0.05)ꎬ说明在治疗当中ꎬ鼻内镜手术因为内窥镜的存在ꎬ而具有良好的视野效果ꎬ可以有效去除病灶内存在的真菌ꎬ更能帮助钩突㊁鼻甲病灶等的纠正ꎬ从而改善患者的鼻窦功能ꎬ加速其康复速度ꎬ减少术后并发症ꎮ综上所述ꎬ通过鼻内镜手术的方式来完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ꎬ具有操作细致以及恢复快等特点ꎬ且能够较为有效的清除和纠正病人鼻窦或者鼻腔的结构病变ꎬ手术效果好且无身体负担ꎬ因此ꎬ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ꎮ参考文献:[1]汪东ꎬ方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ꎬ2014ꎬ49(3):405[2]曹文慧.鼻内镜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5ꎬ25(2):81[3]陈朝阳ꎬ蒋玲月ꎬ谭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1例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ꎬ2008ꎬ14(3):221[4]依颖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5ꎬ13(17):145[5]顾晓峰ꎬ朱鹃芬.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6例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ꎬ2014ꎬ18(19):212(收稿日期:2019 ̄07 ̄20)㊀㊀㊀256 ̄MSCTA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㊀㊀㊀阎晓宇ꎬ王培培ꎬ吉㊀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医学影像科ꎬ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目的探究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 ̄MSCTA)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冠心病患者126例ꎬ均行256 ̄MSCTA㊁冠状动脉造影(CAG)ꎬ得到249处狭窄动脉节段ꎮ分析256 ̄MSCTA㊁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ꎬ评估256 ̄MSCTA诊断准确性ꎬ比较钙化斑块(>120HU)㊁非钙化斑块(-40~120HU)对256 ̄MSCTA冠脉狭窄的影响ꎮ结果256 ̄MSCTA㊁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0级㊁1级㊁2级㊁3级㊁4级一致性分别为0.957㊁0.865㊁0.899㊁0.855㊁0 942ꎬ一致性较佳(Kappa>0.75)ꎻ256 ̄MSCTA诊断0级㊁4级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㊁敏感度㊁阴性预测值㊁阳性预测值均较高ꎻ0级㊁1级㊁2级㊁3级㊁4级特异度㊁阴性预测值均较高ꎻ钙化斑块CT值高于非钙化斑块(P<0.05)ꎻ钙化斑块引起的0级㊁1级狭窄高于非钙化斑块(P<0.05)ꎻ非钙化斑块引起的3级㊁4级狭窄高于钙化斑块(P均<0.05)ꎮ结论256 ̄MSCTA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与CAG具有较好一致性ꎬ且对判定斑块性质㊁评估斑块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ꎮ关键词:256 ̄MSCTAꎻ冠心病ꎻ冠状动脉狭窄中图分类号:R541.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 ̄4646(2019)06 ̄0518 ̄03DOI:10.16751/j.cnki.2095 ̄4646.2019.06.0518㊀㊀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狭窄㊁粥样硬化等引起的心肌损伤ꎬ发病率㊁病死率均较高ꎬ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 ̄2]ꎮ冠状动脉造影(CAG)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ꎬ但其具有价格高㊁有创性㊁风险大等不足ꎮ近年来ꎬ影像技术发展迅速ꎬ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具有无创㊁扫描速度快㊁处理技术强大等优势ꎬ临床应用日益广泛[3]ꎮ本研究选取我院126例冠心病患者ꎬ探究256 ̄MSCTA应用价值ꎮ现报告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冠心病患者126例ꎬ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 ̄MSCTA)㊁冠状动脉造影(CAG)ꎬ其中男70例ꎬ女56例ꎻ年龄51~76岁ꎬ平均(64.83ʃ4.92)岁ꎻ患者知情并签署承诺书ꎬ无造影剂过敏及严重心律失常㊁心肺功能不全ꎬ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ꎮ1.2㊀方法①256 ̄MSCTA检查ꎮ仪器:CT机型为飞利浦256层ꎬ磁共振为GE3TMR750ꎮ参数:120~140kVꎬ800~1200mAsꎬ厚度0.9mmꎬ间隔0 45mmꎬ旋转时间0.4sꎮ触发阈值180HUꎬ比较剂:碘海醇350mgI/mL(70~80mLꎬ5~6mL/s)ꎮ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容积重建㊁最大密度投影㊁高级血管分析㊁多平面重建㊁容积再现技术等)ꎬ显示病变节段ꎮ②CAG检查ꎮ以Judkins法进行检查ꎬ局麻ꎬ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ꎬ比较剂为碘海醇ꎮ节段动脉狭窄程度=(正常血∗通讯作者ꎬE ̄mail:864056262@qq.com。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生垦塞旦匡到垫!Q生!!旦筮≥!鲞笠丝捆垡些!墼』螋墅!堕堕!鲤鱼世幽堂旦墼:垫!Q:∑生:!!:塑!:丝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董晓斌柏正群【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茵性鼻窦炎的疗效。
方法对2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不用抗真茵药。
结果22例随访1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
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鼻窦炎;真茵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但随着抗生素和激素在鼻窦和鼻窦炎治疗中的长期应用,鼻腔和鼻窦的真菌感染逐渐增多H1。
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Cal dw el l—Luc手术。
如今,鼻内窥镜技术日臻成熟并不断发展,为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逐渐取代C al dw el l—k手术。
我院自2006年至2008年,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2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27~64岁。
病程6个月~4年。
患者首发症状包括:鼻涕中带血并有异味l O例,鼻塞、脓涕等慢性鼻炎症状12例。
检查:中鼻道息肉或肉芽样物14例,5例合并有严重鼻中隔偏曲,鼻腔黏膜充血及鼻甲肿大,其他3例鼻腔黏膜正常。
术前9例进行了上颌窦穿刺,窦口阻塞或不完全阻塞7例,冲出于酪样及褐色样物2例。
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均为单侧发病,病变仅局限上颌窦17例.累及筛窦3例,仅1例蝶窦病变,未发现累及额窦者。
上颌窦内密度增高,阴影深浅不均,呈团块状,内含钙化斑块。
全部患者的上颌窦自然窦口处均有软组织影。
l例C T示病侧钩突骨质异常增生,后经手术证实为真菌钙化斑块。
1.2手术方法: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鼻内镜手术。
按术前C T定位,鼻腔所见病变位于上颌窦者:先行中鼻道息肉或肉芽的清理,做钩突切除术,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并向后、向下、向上尽量扩大。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 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 鼻窦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 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6~24 个月。
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一期愈合,4 例二期愈合,1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
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有效手段,值得临床研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25-01真菌性鼻窦炎在鼻科较为常见,属于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很多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并未局限在鼻窦,会直接侵犯到鼻腔。
所以,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以真菌性鼻-鼻窦炎来准确的表达。
真菌性鼻- 鼻窦炎按照鼻窦黏膜和骨质是否受到真菌的侵犯可以分成非侵袭型与侵袭型这两种,非侵袭型多表现出窦腔内的感染,患者窦腔黏膜与骨壁未受到真菌的侵犯;而侵袭型则表现出鼻窦腔感染,且窦腔黏膜与骨壁都受到侵犯,还会朝窦外组织,例如:眼眶、颅底发展[1]。
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60 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60 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 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2±5.6)岁;病程0.1~10 年,平均病程(3.5±1.6)年。
所选60 例患者均无手术史,均为单侧发病,其中有52例为单纯上颌窦发病,有3例累及到筛窦,有3 例累及到蝶窦,有2例为单纯蝶窦。
60 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流脓滋45 例,鼻塞31 例,头痛35例,面颊麻木和胀痛18例,回吸涕带血16例等。
经鼻内镜检查,有15例为鼻中隔偏曲,有18 例为鼻息肉,有24 例为鼻道脓性分泌物,有3例鼻腔有豆渣样团块。
鼻内镜手术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分析

鼻内镜手术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分析陶旭【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2(18)23【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surgery for non-invasive fungal rhinitis and sinusitis.Methods The efficacy of pure functional endoscopic surgery and nasal endoscopy plus Caldwell-Luc procedure for non-invasive fungal rhinitis and sinusiti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In the group of pure functional endoscopic surgery,25 patients cured,3 improved,and 2 cases were ineffective; while in the group of nasal endoscopy plus Caldwell-Luc procedure,27 patients cured,3 improved,and no one was ineffective,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m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Both pure functional endoscopic surgery and nasal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Caldwell-Luks procedure is efficacious.We should select an appropriate surgical approac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比观察单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方式与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方式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结果单纯功能性鼻内镜组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2例;鼻内镜联合柯陆氏组治愈27例,好转3例,无效0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方式与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方式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病情不同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总页数】3页(P3470-3472)【作者】陶旭【作者单位】411101 湘潭市湘钢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分析 [J], 王明甫;苟栋明;孟雪蕾2.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62例疗效分析 [J], 魏玮琦3.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袁帅4.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有效性探析 [J], 刘蕊;石磊5.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分析 [J], 高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下手术等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2015.10临床经验93鼻内镜下手术等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陈佰万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市 408300【摘 要】目的:对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鼻内镜下手术与咪康唑鼻内灌注结合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
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愈合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内镜下手术;咪康唑鼻窦内灌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多依赖手术治疗,然而由于患者鼻腔解剖结构复杂,窦口多存在狭窄或者是堵塞现象,从而增加了治疗困难[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临床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共计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中包括有男28例,女21例,年龄13-65岁,平均(34.2±13.2)岁,病程1-8年,平均(4.1±1.2)年;观察组中包括有男29例,女20例,年龄14-66岁,平均(35.3±13.5)岁,病程1-9年,平均(4.2±1.4)年。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使其生活质量降低[1]。
以往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鼻内镜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分析其具体效果而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
对照组女13例,男19例;病程6个月~9年,平均(4.82±1.57)年;年龄24岁~70岁,平均(48.12±4.45)岁。
试验组女15例,男17例;病程8个月~9年,平均(4.94±1.61)年;年龄23~71岁,平均(48.45±4.7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给予泼尼松,以口服方式给药,2次/d,40mg/次,连续给药3d,待其病情稳定后将给药剂量调整为10mg/次;同时给予患者伊曲康唑,口服方式给药,1次/d,1粒/次。
连续治疗21d。
②试验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对其钩突肥大、鼻甲气化等局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异的位置进行处理,矫正其鼻中隔偏曲,结合病变范围对鼻窦进行开放操作,保证开放直径>22cm,使鼻窦腔内的真菌团块能够彻底清除,然后反复冲洗,清除干净脓性分泌物,将真菌团块及脓性分泌物送检。
对鼻窦腔的水肿、黏膜充血及增厚情况进行探查,将其增生肉芽清理干净。
手术后为避免患者感染,可给予其抗生素药物,同时在手术后第4天以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盥洗,并使用辅舒良喷剂。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相关临床表现消失,鼻腔中不存在脓性分泌物,窦腔引流顺畅;②好转:相关临床表现有所缓解,鼻腔中存在少量脓性分泌物,窦腔引流比较顺畅;③无效:相关临床表现没有变化或加重,鼻腔中存在较多脓性分泌物,窦腔引流不顺畅。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68例疗效分析

选择2 0 1 1 年5 月 至2 0 1 3 年6 月 本 院非 侵袭性真菌性 上颌窦炎患者 6 8
例 ,所有 患者均术前 经鼻内镜检查 、鼻 窦水平位或是冠状位C T 检查 ,
病理学 和真菌 涂片检查被 确诊为非侵 袭性真菌性上 颌窦炎 。其中女性
鼻 内镜手 术治疗的6 8 例 非侵袭性 真菌性 I 二 颌窦炎病例 ,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医学领域提 出真菌性鼻窦炎 已近2 0 0 年 ,但因早期诊疗技术有限 ,
其被检出率较低,术前检出率则更低。随着影像学、组织学及细菌学
等诊断方鼻窦炎的术前 诊断率得到 了明显提高 ,术 前C T 诊断的准确率为 8 4 %,且对 于疾 病类
2 0 1 4 年7 月第 1 2卷 第2 1 期
・临床研究 ・ 1 2 5
鼻 内镜手 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6 8 ' i  ̄ 1 J 疗效 分析
胡晓东
( 河南省 罗山县人 民医院耳 鼻喉科,河南 罗山 4 6 4 2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分析 鼻 内镜 手术 治疗 非 侵 袭性真 茵 性上 颌 窦炎的疗 效 。方 法 回顾 分析 我 院 2 0 1 1 年 5月至 2 0 1 3年 6月期 间行 鼻 内镜 手 术 治疗 的 6 8例 非侵 袭性 真 菌性上 颌 窦 炎病 例 。在鼻 内镜 下 经上颌 窦 自然 口取 出真 茵 团块 物 , 并 以生理 盐水 加压 反 复冲洗 。术后 第 l 、 3 、 6 、 l 2个 月 定期 复 查。结 果 6 8例 患者 中 ,5 9例 治愈 ,8例 治疗 有 效 ,1 例 复发鼻 窦炎 ,为慢 性鼻 窦炎 复发 。结 论 鼻 内镜 手术 是 临床 治疗 非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代替传统柯-陆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Wolf 30°鼻内镜行病侧钩突切除,筛泡、筛窦内有病变者开放筛房,扩大上颌窦开口,清理上颌窦内菌团。
术中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
结果 35例均临床治愈。
33例随访6个月~3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2例失访。
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真菌病;鼻窦Treatment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mycosis with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on the paranasal sinuses mycosis. Methods 35 cases of paranasal sinuses mycosis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rom 1997. The wound was washed with 0.9% NaCl solution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surgical cavity was checked up under endoscope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35 cases recovered quickly. 33 cases had been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3 years and no recurrence occurred. The other two lost follow up. Conclusion With the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the surgeons can get better illumin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nasalcavity and sinus can be preserved as many as possible. The success rate was high.[Key word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mycoses;paranasal sinus对于鼻窦真菌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Caldwell-luc)手术[1]。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386·高 莹 巩建丽1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 陕西 宝鸡 721008 2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人民医院 陕西 宝鸡 721008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尿毒素清除成效,并对其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透的患者9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研究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照组1血液透析以及对照组2血液透析滤过。
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透析前后的尿毒素清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透析后的尿毒素清除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两组对照组76.67%和7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也明显低于两组对照组33.33%和3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透析后的尿毒素清除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以上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均可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清除不同成分的尿毒素,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尿毒 素的清除效果更为显著,无论是从患者的角度还是医者的角度都有很大程度的优势,指的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血液净化;维持性血透;尿毒素清除;评价在治疗尿毒症的方式中,血液净化治疗是较为可靠的一种方式。
一直以来,如何彻底清除血透患者体内的尿毒素都是医者们研究的重点,虽目前常用的血液透析以及血液透析滤过的方式已经清除患者体内的大部分尿毒素,但仍有部分残留,久而久之,存留的毒素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病变,从而导致患者产生营养不良或是心血管病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 为条件致病菌 , 多因长时间不
中隔 偏 曲先 行 中鼻 甲外 侧 部分切 除 ( 例 ) 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 , 体免疫力低下或 9 机
1 资 料 与 方 法
或鼻 中隔偏 曲矫正术 ( 8例) 切除钩突, 鼻窦局 部抵抗 力下 降时 大量繁殖而致 , 尽量扩大病变侧上颌窦 口, 使上颌窦前后 病 。有研 究认 为, 口鼻道 复合体阻塞 窦 收集 2 0 o 1年 5月至 径达 2 _c 5 m左右 , 以便清理窦腔 内病灶, 产生的低氧 环境有利 于真菌的生长 , 加
殖 创 造 了 良好 条 件 。
2 0世纪 8 0年代 以前 ,真菌性鼻窦 的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c 对该病 的 T
左 侧 1 例 , 侧 2 例 ; 并 同侧 筛 窦 炎 查 , 规 HE染 色 中,2例 标 本 镜 下 均可 炎术前难 以确诊 , 8 右 4 合 常 4 随着 c T的普及 , 该病
l 例 。有手术史 3 , 1 例 糖尿病史 1 。 见 真 菌 菌 丝 。 例
12 临床 表 现 及 诊 断 经 过 . 本 组 患 者 1 术后 处 理 . 5
按 鼻 内镜 常规 , 术后 半 诊 断及 确 定 感 染 范 围 有 极 其 重 要 价 值 ,
均有似慢性鼻窦炎表现 , 以单侧鼻塞 、 流 年前 2个 月每 周清 理术腔 1次, 2个 是术前诊断 的重要依据,明显降低了治 中 — 次 后 — 脓涕, 或有恶臭为主要临床表现。其 中 月 2 3周清理 1 , 2个月 3 4周清 疗 的盲 目性 。真 菌性鼻窦炎 C T一般表 有单侧鼻塞 2 例 , 3 流脓涕 1 2例, 面颊部 理 1次 。 以后 每 半 年 复 查 1次 。 胀痛 7例 。 前鼻 内镜检查见中鼻道息 1 疗 效 评 定 术 . 6 物 l 5例, 中鼻道见褐色真菌 团块 1 例 ; 0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IFRS)的临床疗效。
方法8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检查,对照组给予传统柯-陆氏手术(Caldwell-Luc术),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6.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NIFR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鼻内镜手术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浓涕多、头痛及咽喉疼痛等。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鼻窦炎,具有感染性及特异性的特点,真菌感染位置仅位于鼻窦腔当中,骨壁及黏膜内部均没有发生真菌侵犯现象[1]。
本文分析了鼻内镜手术治疗NIFRS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86例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5.7±6.4)岁。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NIFRS,病程2个月~1年,平均病程(6.2±2.3)个月;临床症状包括鼻腔异味52例,涕中带血64例,流浓涕67例,头痛及头闷71例,鼻塞82例。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的临床表现、病程、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检查,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传统Caldwell-Luc术,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鼻内镜手术。
鼻内镜手术的具体方法如下:实施局部麻醉后利用鼻内镜实施上颌窦扩大术。
首先清理鼻腔内部,随后切除钩突中部及下部,当上颌窦开口区暴露时,采用咬切钳对上颌窦开口区进行反复咬切;将窦腔内的腔液吸尽后,及时清除窦腔中存在的真菌团块,随后将病变黏膜切除,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生理盐水对窦腔进行冲洗。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68例体会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68例体会作者:张正艳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52-01【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慢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行鼻内镜手术。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全组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95%,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有较好疗效,彻底清除病变是关键,术后鼻腔冲洗换药及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定期随访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抗真菌药物,鼻腔冲洗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临床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CT、MRI等影像检查的应用,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我院近6年来收治了68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2.6)岁,病程1个月~15年。
全部病例有3例为双侧发病,65例为单侧发病。
主诉单纯鼻塞8例,单纯头痛12例,单纯回抽性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15例,鼻腔有异味伴脓涕10例,鼻塞伴面部肿痛、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24例。
鼻腔检查:中鼻道息肉或中鼻甲息肉化12例;鼻腔有褐色干酪样物14例;中鼻道痂皮或碎屑样物9例;鼻腔外侧壁内移6例;鼻中隔向患侧偏曲6例;其余鼻腔检查未见异常情况。
影像学检查: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水平位和冠状位CT扫描。
鼻窦CT检查发现病变仅限于上颌窦者39例,上颌窦伴前组筛窦受累者19例,仅限于后组筛窦者6例,仅限于蝶窦者3例,未发现累及额窦者。
鼻窦CT检查多表现为鼻窦腔内密度增高且不均匀,其中央区域有斑块或条索状高密度钙化影,在软组织窗表现更为典型,部分患者窦腔扩大、窦壁变薄甚至骨质吸收。
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临床特点分析

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临床特点分析发表时间:2012-11-20T16:31:57.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文一姜海娜[导读] 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其治疗。
王文一姜海娜(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264400)【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130-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其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到201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在术后5个月~3年内仅2例复发,治愈率达到了97.06%。
结论鼻内镜手术治愈率高,且复发率很低是一种优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近些年来,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的发病人群呈逐渐上升趋势,甚至在一些健康人群的体检当中也有发现,说明这些真菌能够在机体抵抗力较低的时候在某一局部导致病变。
在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者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情况下更易发生[3],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该病治愈率越来越高,且不易复发。
本文回顾分析了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患者在本院诊断、治疗,以及治愈之后随访情况,在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了2008年5月到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4-56岁,平均为44.6岁。
患病时间长为6个月至4年,所有患者都是单侧发病,上颌窦发病患者64例,蝶窦发病患者4例。
临床上表现为鼻塞25例,涕中带血22例,头痛30例,头面部麻木14例,每位患者伴有2种及以上症状。
1.2 鼻内镜检查:真菌团块滋生膨胀,钩突肥大有20例,鼻中隔弯曲为18例,中鼻甲肥大15例,中鼻道有暗褐色干酪样块状物16例,中鼻甲息肉样病变8例,另有无阳性体征患者7例。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应用鼻内窥镜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应用鼻内窥镜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作者:周亮辉陈月媚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4期[关键词]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有效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64-02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普及,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原理是,将病变彻底清除,使得鼻腔、鼻窦通气良好,从而到达治愈的目的[1]。
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68例患者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鼻内窥镜辅助手术治疗,探究比较两种方式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首先确定本次研究选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其次限定病例选取时间范围2018.1-2020.1,最后确定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数量为68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4例。
观察组年龄均值(39.26±1.38)岁,病程平均(3.04±1.41)年,男17例,女17例。
对照组的年龄平均(39.32±1.44)岁,病程平均(3.08±1.32)年,男17例,女17例。
两组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皆愿意积极参与本次研究。
1.2纳入标准纳入标准:符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身体、精神顽疾;②严重感染;③不积极配合;④其它严重鼻病。
1.3方法(1)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实施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运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进行清洗消毒,止血后将切口缝合,术后实施抗感染、消炎等常规治疗。
(2)观察组实施鼻内窥镜辅助手术治疗。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实施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选择较为宽敞的一侧鼻腔进行手术,借助鼻内窥镜,剥离鼻中隔黏软骨膜以及粘骨膜,将鼻腔和鼻窦内的真菌完全清除,避免真菌残留导致二次感染,手术结束后进行清洗消毒,止血后将切口缝合,术后实施抗感染、消炎等常规治疗[2]。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来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
给予对照组手术单纯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鼻内镜手术之后,再加入鼻腔冲洗液,之后开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
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出现流鼻涕、鼻塞、面颊疼痛和头痛等各种症状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改善程度要大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类鼻窦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疗效会更加显著,症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116-01近年来,非侵袭性真菌类鼻窦炎的发病率正呈现着逐渐上升的趋势。
对于治疗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传统方法已经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根据独特治疗方式而采取的鼻内镜手术。
真菌一直以来都广泛存在于大自然当中,但这还不足以致使健康人发病。
直到近年来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增加,环境污染越发严重,这才让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致使全身性疾病或鼻腔内解剖结构出现异常情况。
本文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基础上,对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类鼻窦炎(非侵袭性)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将其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本院中抽取出来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68例真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
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25.6±6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7.6±5.70)岁;主要类型包括:侵袭性鼻窦炎有19例,15例属于慢性真菌性鼻窦炎(非侵袭性)。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摘要】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
结论鼻腔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关键词】真菌病非侵袭性鼻-鼻窦炎鼻内镜真菌性鼻-鼻窦炎是真菌在鼻腔鼻窦内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临床较常见。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00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20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现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2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02例患者,男45例,女57例;年龄30~80岁,平均50.8岁;病程3个月到28年。
单侧89例,双侧13例;单窦发病66例,多窦发病36例。
主要症状:鼻塞伴流脓涕84例,鼻腔异味10例,头痛5例,面部麻木3例。
鼻部检查:鼻中隔偏曲52例,鼻息肉24例,钩突肥厚19例,下鼻甲肥大46例,中鼻甲息肉样变常。
全部病例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病变窦腔内充满中等密度软组织影,可见点状、斑片状钙化影,无骨质破坏征象。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其中局麻64例,局麻加强化麻醉15例,全麻23例。
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息肉样变性者行中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外移或部分切除术。
病变局限在上颌窦者按Messerklinger术式,切除钩突,咬除筛泡,扩大上颌窦开口酪样真菌团块,冲洗窦腔。
局限在蝶窦者按Wigand术式,在后鼻也上缘1.0cM处开放蝶窦前壁并扩大开口,清理、冲洗窦腔。
多窦发病者,行正规鼻窦开放术,清理术腔,反复冲洗。
术中强调彻底清除病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腔、窦腔;切除其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鼻内镜治疗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鼻内镜治疗吴素娟(综述);沈志豪(审校)【摘要】Fungal rhino-sinusitis is the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in otorhinolaryngology, and its inci-denc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ased on the fungus′s immunity function condition and the different pathology change of the patient,fungal rhino-sinusitis is divided into twotypes: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i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disease,and functional endonasal si-nus surgery is the major treatment for it.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can have a better clinical effect,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less invasive can in treatment of fungal sinusitis than Caldwell-Luc surgery and can be popu-larized. To popularize the use of functional endonasal sinus surgery for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and discussed the method, curative effect and precaution of functional endonasal sinus surgery for 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真菌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依据病理特征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68例体会【中图分类号】r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52-01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慢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行鼻内镜手术。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全组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95%,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有较好疗效,彻底清除病变是关键,术后鼻腔冲洗换药及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定期随访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抗真菌药物,鼻腔冲洗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临床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ct、mri等影像检查的应用,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我院近6年来收治了68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以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
2.6)岁,病程1个月~15年。
全部病例有3例为双侧发病,65例为单侧发病。
主诉单纯鼻塞8例,单纯头痛12例,单纯回抽性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15例,鼻腔有异味伴脓涕10例,鼻塞伴面部肿痛、涕中带血或痰中带血24例。
鼻腔检查:中鼻道
息肉或中鼻甲息肉化12例;鼻腔有褐色干酪样物14例;中鼻道痂皮或碎屑样物9例;鼻腔外侧壁内移6例;鼻中隔向患侧偏曲6例;其余鼻腔检查未见异常情况。
影像学检查: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水平位和冠状位ct扫描。
鼻窦ct检查发现病变仅限于上颌窦者39例,上颌窦伴前组筛窦受累者19例,仅限于后组筛窦者6例,仅限于蝶窦者3例,未发现累及额窦者。
鼻窦ct检查多表现为鼻窦腔内密度增高且不均匀,其中央区域有斑块或条索状高密度钙化影,在软组织窗表现更为典型,部分患者窦腔扩大、窦壁变薄甚至骨质吸收。
68例患者中16例上颌窦内侧壁向鼻腔膨出,上颌窦口明显扩大,12例骨质吸收破坏。
1.2 手术方法 68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采用messerk linger径路,先切除钩突,开放前筛气房,后筛有病变者开放后组筛房。
扩大上颌窦自然孔,大小约1~2 cm。
鼻内镜下,用咬钳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用吸割钻将窦腔内残余真菌团块残渣及窦内严重息肉样变的黏膜吸切干净。
最后冲洗术腔,鼻腔填塞止血膨胀海绵。
如上颌窦病变严重,单纯扩大上颌窦自然孔尚不能彻底清除窦腔内病灶,则联合下鼻道开窗术。
术中取窦内分泌物、真菌团块及受累鼻窦黏膜行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予抗生素治疗,第2天开始逐步抽出鼻腔填塞物,1周后开始鼻窦冲洗,定期门诊内镜随访。
1.3 结果术后病理报告:真菌阳性者41例,主要为曲霉菌27例,念珠菌12例,链格孢子菌6例,放线菌4例,毛霉菌4例。
随访6个月~3年,68例患者中除1例复发需二次手术,另一例真
菌侵范上颌窦及鼻腔外侧壁致粘膜肿胀变性腐烂,黏膜皱褶隐窝处大量污秽分泌物及干酪样分泌物,门诊换药采用鼻腔切割器咬切清理除病变组织,并用氟康唑注射液冲洗鼻腔(此病人预后很好,氟康唑注射液冲洗鼻腔及门诊换药一月后各窦腔粘膜上皮化,患者鼻塞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其余患者鼻塞、头痛、血涕、鼻腔异味伴脓涕及面部肿痛等症状消失。
鼻内镜检查:鼻腔、窦腔黏膜光滑,无息肉样组织生长,窦腔无积脓,无感染病灶存在。
上颌窦自然口无
狭窄,均达到治愈标准。
2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上较常见,有时甚至占到全部鼻腔、鼻窦手术患者的10%,主要致病菌为曲霉菌,是条件致病菌1]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窦口鼻窦复合体的病变与解剖异常时,可引发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细菌学、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和放射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真菌性鼻窦炎的检出率。
②使用广谱抗生素和鼻局部用药,使正常菌群的比例失调,从而导致鼻腔、鼻窦的真菌过度生长。
③侵袭型真菌感染发病率的增加与免疫缺陷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关。
根据组织受侵犯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ifs)和非侵袭性(nifs)两大类,molpeth等提出的将真菌性鼻窦炎分为4种类型:急性暴发型、慢性无痛型、真菌球型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前两者属侵袭性,后两者属非侵袭性。
其中以鼻窦真菌球型发病率最高2](afs)是在真菌性鼻窦
炎中较常见3]
转贴本组68例患者均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其中真菌球
型最多见,其各个窦腔均可受累,以上颌窦最为多见,尚未发现累及额窦者。
因为上颌窦内常有分泌物潴留,环境潮湿,内壁及开口处具有黏膜皱褶隐窝,均有利于真菌生长、定居。
窦口鼻窦复合体的病变与解剖异常也是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因素。
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开放引流,解除引流通道的狭窄或闭锁,恢复通气。
本组68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
因为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窦内真菌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4]
放或切除筛窦、蝶窦,必要时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等。
同时,可处理中鼻甲病变、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
鼻内镜鼻窦手术能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创伤小,恢复快,窦口开放满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尽管能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病灶,但存在两个缺点:①创伤大,恢复慢;②上颌窦口的处理欠佳。
因此本组68例患者均未采用柯-陆氏手术。
欧洲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指南(epos,2007)5]
镜术后鼻腔冲洗对缓解症状有效。
鼻腔冲洗包括术中冲洗,术后住院期间的冲洗,以及术后随访冲洗。
本组68例于术后第6天开始每天用生理水500 ml冲洗鼻腔2次,连用3~4周,4周后每天用生理水250 ml及氟康唑注射液冲洗鼻腔1次,必要时用氟康唑注射液点鼻,行鼻窦鼻浴,每日6次,连用2月,收到良好的效果,
减少了真菌性鼻窦炎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杨秀敏,王毓新,刘铭.100例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原菌分析[j].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0,15(1):9-13.
[2]李永奇,李源.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27(3):162-165.
[3] willard cc, eusterman vd,massengil pl.allergic fungalsinusitis:report of 3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3,96(2):550-560.
[4]赵长青.真菌性鼻-鼻窦炎[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
志,2005,40(3):236-239.
[5] fokkens w,lund v,mullol j,et a1.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07[j].rhinol
suppl, 2007,(20):136.
作者单位: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66页)
其中轻度糜烂者治愈率最高,中度次之,重度最差。
经 x2检验,三组之间的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包括:宫颈糜烂、
宫颈息肉、宫颈黏膜炎、宫颈腺囊肿及宫颈肥大等。
3]
致病因素多见于分娩、流产或者妇科手术损伤宫颈后,是宫颈癌的诱因之一,极大的影响着妇女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的常用治疗方法有物理、手术、药物。
对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适合用物理疗法治疗;因手术疗法损伤性大,只适用于糜烂久治不愈或着可疑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而且手术费用较高,对患者有损伤。
微波疗法是利用微波能量对病变组织作凝固治疗的原理进行治疗
的方法。
人体局部组织吸收一定量的微波后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加,从而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消散,从而促进机体的再生与修复,而且微波具有独特的杀菌性能,同时具有止血、消炎、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4]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一般只需 5 ~ 30 分钟即可完成,对患者的损伤小、出血少,减轻了患者痛苦,脱落快、治愈率高、恢复时间快,约5~8周内即可愈合,能够尽量的恢复宫颈的正常外形。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
[2]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3.
[3]张秀芬,张爱芹.微波、宫颈散治疗宫颈炎1000例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2(11):1123.
[4]王瑛.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174例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
新,2009,6(7):33.
作者单位:414400 湖南汨罗市汨罗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