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3)血流动力学异常:多表现为某器官或某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
三、主要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
血瘀证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川芎、红花等均可调节血液流变性,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的倾向等作用。
2、调节微循环
1)改善微血流:表现为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这可能是由于改善了血液流变学特性间接产生的。
2)改善微血管形态:表现为解除微血管痉挛,减轻微循环内红细胞的瘀滞和汇集,使微血管襻顶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
3)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血减少或消失。
3、改善血流动力学
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作用。各种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破血散结类:穿山甲、水蛭、莪术、桃仁扩张股动脉作用最强。
养血活血类:川芎、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延胡索对冠脉扩张最为突出,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抗心绞痛。
4、抗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过程,首先是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随后启动凝血机制,在各种凝血因子参与下,形成纤维蛋白,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其主要步骤:动脉管壁内膜损害→血小板粘着→ADP释放→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形成→
血栓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聚集是关键。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环核苷酸系统、前列腺素系统均有密切关系。
5、其他:
1)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炎
3)镇痛
4)加强子宫收缩
5)影响结缔组织代谢,使胶原组织疏松化
6)抗肿瘤
四、常用实验方法
1、器官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
1)器官血流量:脑血流量冠脉血流量CO 肾血流量
电磁流量计法、多普勒超声血流法、染料稀释、放射微球法
2)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CO(心输出量)、心指数=CO(L/min)/体表面积(m2)
总外周阻力=血压/CO
dp/dtmax Wp WEDP(前负荷)
2、微循环观察
指标:
微血管管径:根据管径的变化,可判断血管扩张和收缩程度。
微血管流速
流态:反映了血流速度和红细胞聚集状态。分四级:0级为直线状,Ⅰ级为虚线状,Ⅱ级为粒状,Ⅲ级为瘀滞状。
血色:可反映缺氧及供氧情况,正常为鲜红色,缺氧时暗红色或紫红色。
微血管周围变化:主要观察是否有渗出和出血现象,以反映微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
*模型:
右旋糖酐造型法:家兔,静脉注入10%高分子右旋糖酐等渗盐水溶液
15ml/kg,3分钟内推注完毕,10分钟可形成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可维持12—24小时。
3、血液流变学
指标:
1)粘度:是液体粘性的量度(粘度计)
全血比粘度=全血粘度/水的粘度
2)红细胞压积(HCT):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总体积除以血液体积称为红细胞压积。
3)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4)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和分散同其表面所带负电荷的多少有关,提高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密度,则红细胞之间的同种负电荷静电排斥力增大,红细胞处于分散状态。
红细胞电泳技术是应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悬浮于溶液中的细胞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的移动,并根据移动的方向(向正极或负极)来测定表面电荷的性质。
根据移动的速率来判断细胞表面电荷密度的高低。细胞在外加电场的移动速度,一般用电泳时间来表示。电泳时间愈短,细胞表面电荷密度愈高,越不易聚集。
第二节常用药物
丹参
[传统理论概述]
本品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
性微寒、味苦,归心、心胞、肝经。
主要功效: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消痈、排脓生肌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
[化学成分]
脂溶性:二萜醌类、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
水溶性:原儿茶醛、丹参素*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扩张冠脉,开放侧枝循环,抗心绞痛
机制:与阻滞内流和抗钙调蛋白作用有关。
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注射液:丹参酮ⅡA硫酸钠)、丹参素
2)改善微循环:对右旋糖酐所致微循环障碍家兔丹参注射液可显著增加毛细血管网交点数,加速血流,从而嫌加局部循环的血液灌流。
成分:丹参素
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
对冠心病患者可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2)抑制血小板聚集
丹参及成分丹参素、丹参酮ⅡA均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机理: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活性,使cAMP增加,减少了TXA2的合成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