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说课稿
2020年广东高二必修三第四章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说课稿(12张PPT)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说课人:唐洁颖 指导教师:郜彗
目录
Contents
一 课标解读 二 教材分析 三 教法学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板书设计 六 教学反思
一、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 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 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能力基础:具备一定自学、读图析图、分析归纳能力 心理特征:缺乏高一的新鲜感和高三的紧迫感,学习懈怠、课堂参与度低
学法指导
关注身边的生活
小组合作法 探究学习法
归纳法
提升能力 、培养兴趣
四、教学过程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04min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4min (三)畅所欲言,教师总结,概括升华 16min (三)小结本课,感情升华,布置作业 06min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作用和地位
课标解读 宏观:
教材分析 ➢ 基于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
教法学法
环境组成、及其与人类的相互
教学过程
影响等知识学习必修3。
板书设计 ➢ 必修3前三章并列,其中第三
教学反思
与第四第五章是递进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作用和地位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 通过探究法、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条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 学会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
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课件(湘教版必修3)

练习2、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
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
,②
,
③
。
第十九页,共25页。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
是
。
(3)此过程被称为
。
(本组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城市化进程以及标志的理解)
第二十页,共25页。
第十四页,共25页。
③探究活动(能力提升,8分钟左右):
A、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 ,小组讨论回答“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 地方经济发展的?
(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阅读、讨论、表述,来培 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 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的认识)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4、课堂小结(3分钟左右):
①总结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②布置课下作业(课程基础训练本节第一课时的习题 );
③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珠江三角洲的工业 化进程如何?当前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解 决?)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谢谢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第六页,共25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以及“一镇 一品”的特色经济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 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教师列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来自学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城市化进程 、特点、原因以及表现。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概括等自学能力 ,20分钟左右)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范文2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国家的特点。
2. 分析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
4. 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影响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3. 利用图表和数据资料,直观展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1. 第四章:工业化(1)工业化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国家的特点(2)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3)我国工业化进程及现状分析2. 第五章: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2)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4)我国城市化进程及现状分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展开讨论。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不同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探究其原因。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企业、城市规划展览馆等,直观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概念、特点、影响等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过程。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工业化的定义、起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趋势。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第二章:工业化与国家经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培养学生对工业化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工业化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型及其演变。
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工业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工业化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对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城市化的定义、特点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讲解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
培养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准确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2.正确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3.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4.掌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5.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定义和含义,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城市化的影响。
2.通过对“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地关系应和谐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主要标志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教学难点】1.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1.城市化定义:2.城市化含义: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1)拉力:(2)推力: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一)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二)世界城市化进程:课后作业:P35活动参考答案: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日本于189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人教版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有趣的视频案例导入新课。视频案例将展示一个典型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象,如我国某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会提出问题,如“这个城市为什么能快速发展?”、“快速发展带来了哪些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实际现象,激发他们对课题的兴趣。
(2)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4.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
5.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任务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他们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驱动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些方法的选取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布局将采用模块化设计,清晰地区分各个部分,便于学生抓住重点。主要内容包括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和问题解决策略等。板书风格将以清晰、简洁为主,避免冗长的文字,采用图表、流程图等直观表现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提前准备并反复推敲板书内容,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原理。
1.2 教学内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驱动力。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驱动力。
第二章:区域工业化2.1 教学目标掌握区域工业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理解我国区域工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教学内容区域工业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区域工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3 教学方法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工业化的差异。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典型地区为例,解析区域工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区域城市化3.1 教学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类型。
掌握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2 教学内容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类型。
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类型。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4.1 教学目标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4.2 教学内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
第五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案例。
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典型地区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
讨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地区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六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空间分布6.1 教学目标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分布的规律。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及内涵【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
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涵和特点。
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内涵和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
4. 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
【教学评价】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认识。
第二章:区域工业化的动力与机制【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工业化的动力因素。
2. 掌握区域工业化的发展机制。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区域工业化的动力因素:自然资源、人口、市场、技术等。
2. 区域工业化的机制: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与社会变迁等。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的动力因素。
2. 讲解:讲解区域工业化的动力因素和发展机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的动力因素和机制。
4. 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区域工业化对当地的影响。
【教学评价】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区域工业化动力因素和发展机制的理解。
第三章:区域城市化的类型与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城市化的类型。
2. 掌握区域城市化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区域城市化的类型: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平原地区城市化、山区城市化等。
2. 区域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初期、加速、成熟阶段。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认识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
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含义。
2. 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关系。
3. 讨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区域工业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区域工业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区域工业化的现状和趋势。
【教学内容】1. 区域工业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区域工业化影响因素的分析。
3. 我国区域工业化的现状与趋势。
【教学活动】1. 探讨区域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分析我国区域工业化的现状和趋势。
3. 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策略。
第三章:区域城市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区域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区域城市化的现状和趋势。
【教学内容】1. 区域城市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区域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分析。
3.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
【教学活动】1. 分析区域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探讨我国区域城市化的现状和趋势。
3. 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城市化的发展策略。
第四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2. 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 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第五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实际运作。
2. 使学生学会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地理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关系;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
3. 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特点。
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4.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关系。
3.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5. 知识拓展:介绍国际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功经验。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化与城市化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身边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
六、教学内容1.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特点1.1 工业化进程及产业结构变化1.2 城市化水平及空间分布1.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2.1 资源与环境压力2.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2.3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不平衡2.4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如城市病、土地利用问题等七、教学方法1. 采用数据统计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具体数据。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范文2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分析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化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类型。
3.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程、特点和挑战。
4. 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思考。
2. 讲解:分别讲解工业化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程、特点和挑战,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可持续发展策略,分享各自的想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实际情况。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图片展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辅助材料: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论文、报告、新闻等。
3. 图片:我国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场景等。
4. 网络资源: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政策、数据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2. 教学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教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教案标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目标: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定义和概念。
2. 掌握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3. 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讨论如何平衡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与可持续性。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PPT或板书的方式,介绍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重点强调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经济有哪些影响?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社会有哪些影响?如何解决社会问题?4. 学生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5. 教师总结(10分钟)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短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资源:1. PPT或黑板、粉笔2. 学生分组讨论的问题指导3. 学生展示的评价标准4. 作业布置的要求说明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和展示内容评价。
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短文质量评价。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业区和城市化发展区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
3. 开展社区环保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实践中。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doc说课稿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稿一.说教材㈠.地位、作用: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㈡.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布特点。
②.运用教材材料和图片,剖析城市化进程,讨论“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结合教材“活动”展开辩论——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㈢.教学重点: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㈣.教学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二.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组织分组学生讨论。
三.说教法:1.多媒体教学法。
2. 探究式教学法。
分组探究,展示成果;鼓励各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质疑。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教材并分组:学生分成四大组探究问题。
2.引入: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场景——“启航”的画面和音乐引入,同时提问:“启航”包含了哪些含义?(以上5分钟。
)3.新授:一.位置、范围:广义的珠三角泛珠三角二.城市化的含义(以上3分钟)三.分组探究:(看书讨论8分钟,展示成果共12分钟。
)第一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如何?各阶段有什么特点;第二组:珠三角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第四组: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张家界市城市发展分组讨论:12分钟第一组:张家界市城市的发展过程如何;第二组:张家界市城市发展中哪个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组: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第四组:如何实现张家界市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
2. 掌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 了解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挑战。
【教学内容】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
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
4.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战。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城市化进程。
2. 讲解概念:讲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
3. 分析关系: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关系。
4. 讨论现状与挑战:分组讨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挑战。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掌握。
3. 考察学生对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现状及挑战的认识。
第二章:区域工业化【教学目标】1. 掌握区域工业化的概念。
2. 理解区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3. 了解我国区域工业化的现状及特点。
【教学内容】1. 区域工业化的定义。
2. 区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3. 我国区域工业化的现状及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区域工业化进程。
2. 讲解概念:讲解区域工业化的定义。
3. 分析发展阶段:分析区域工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
4. 讨论现状及特点:分组讨论我国区域工业化的现状及特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区域工业化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掌握。
3. 考察学生对我国区域工业化现状及特点的认识。
第三章:区域城市化【教学目标】1. 掌握区域城市化的概念。
2. 理解区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 了解我国区域城市化的现状及特点。
【教学内容】1. 区域城市化的定义。
2. 区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现状及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区域城市化进程。
2. 讲解概念:讲解区域城市化的定义。
3. 分析动力机制:分析区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4. 讨论现状及特点:分组讨论我国区域城市化的现状及特点。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优越性。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3.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2.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以视频“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导入。
教师提问:刚刚这个视频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深圳的工业。
深圳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深圳作为珠三角的代表城市。
今天,我们就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来探究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珠江三角洲。
一、珠江三角洲概况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学生阅读P66图2—35、2—36思考以下问题:①概括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②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包括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近香港和东南亚。
2、珠江三角洲的范围狭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
广义:狭义珠三角+香港和澳门。
合作探究:结合我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了解,找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优越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国家对外开发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除此之外,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和交通便利也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其中,起最主要推动力的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珠三角具备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条件,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珠三角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学生阅读书本,思考完成。
多媒体展示结果【阅读】P64~65页,说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四个方面表现。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范文2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差异。
2. 分析工业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掌握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化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差异。
2. 工业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4.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问题。
5.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工业化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差异,工业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问题。
2. 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工业化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差异,工业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及问题。
4. 小组讨论: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路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有关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六、教学内容: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际比较。
2. 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政策演变。
4.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5.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全球趋势。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际比较,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政策演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全球趋势。
2. 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
[教学过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城市化与工业化1、概念回顾(1)工业化:一般是指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总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2)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四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多②城市数目增多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自主学习(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相互促进(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3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临南海,背靠大陆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相对位置——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紧靠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2)范围:小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大珠三角包括小珠三角加上香港、澳门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九 个省份和香港、澳门(承转)珠三角的工业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果调整 读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果变动”图) 表现:①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②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结果: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需向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确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有两个都是位于珠三角地区,特殊的经济体制,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珠三角承接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式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最快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奇心。
2.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该地区的发展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层级式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与影响因素、成果与问题。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辅以图表和箭头展示逻辑关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程、影响因素、特点、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情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历程、影响因素、特点、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地图作业: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工业分布,加深对区域发展的认识。
高一地理说课稿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高一地理说课稿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说课稿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一.说教材
㈠.地位、作用:
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㈡.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工业化城市化说课稿

《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及特点,理解如何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2.掌握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技能。
养成知识的应用及方法的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一般个案的研究,归纳出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
2.通过案例的呈现,体验探究过程。
分享自己的探究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增强了解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课是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章主要讲区域经济发展。
这一节在学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学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的原因、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两个阶段及特点,珠三角面临问题与对策。
这些内容计划用2课时完成。
本节内容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述前两部分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学习下一节区域问题与对策的铺垫,又是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生要掌握分析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难点: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方法及方法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Ⅱ和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内容以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但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四、教法学法【教法】1.案例教学法。
本节课,我设计了“准真实”的案例。
这一案例贯穿整个贯穿课堂,能让学生更直观的分析问题。
2.归纳法.通过赵晓芸个案的分析,归纳出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3.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问题情境下用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尝试解决地理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后,能根据区域内地理条件实践其它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自己探究的结果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地位、作用:
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㈡.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布特点。
②.运用教材材料和图片,剖析城市化进程,讨论“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结合教材“活动”展开辩论——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㈢.教学重点: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㈣.教学难点:
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二.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组织分组学生讨论。
三.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 探究式教学法。
分组探究,展示成果;鼓励各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质疑。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教材并分组:学生分成四大组探究问题。
2.引入: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场景——“启航”的画面和音乐引入,同时提问:“启航”包含了哪些含义?
(以上5分钟。
)
3.新授:
一.位置、范围:
广义的珠三角
泛珠三角
二.城市化的含义
(以上3分钟)
三.分组探究: (看书讨论8分钟,展示成果共12分钟。
) 第一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如何?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第二组:珠三角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
第四组: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海南城市发展分组讨论:12分钟
第一组:海南城市的发展过程如何;
第二组:海南城市发展中哪个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组:海南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第四组:如何实现海南城市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总结:
5.课后作业:
如何实现海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下面三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观点二: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观点三: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