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2010年)
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个人筹资状况测算与分析
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个人筹资状况测算与分析晋颖【摘要】在分析河北省2010年16个试点县市新农保个人筹资相关数据基础上,对新农保个人筹资状况进行测算,力求构建高效、有序的新农保个人筹资机制.在实际测算和分析过程中,主要采取了4个指标:新农保个人最低缴费率、个人最高缴费率、个人最大缴费能力和预期领取养老金数额.通过测算和分析发现了河北省新农保在农户个人筹资能力、筹资标准设计、筹资激励机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县市个人缴费补贴力度,建立激励型缴费机制;设计适合河北省省情的新农保缴费标准;在增加计发系数的同时适当提高农户缴费标准;国家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水平等4个方面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4【总页数】5页(P214-218)【关键词】新农保;个人筹资能力;缴费标准;激励机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作者】晋颖【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保险系,河北保定071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8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自2009年试点以来,已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铺开。
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4 929万人,省共辖172个县(市、区),农业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河北省新农保成败的关键。
截至2012年3月底,新农保的试点县(市、区)已经扩展到3个批次,试点数量从18个增加到106个,参保人突破2 315.9万人,参保率高达95.3%。
河北省新农保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试点农户缴费能力和缴费负担如何,新农保缴费标准设计是否合理,现行不同档次缴费标准对应农户预期收益如何,是否建立与缴费档次挂钩的激励机制,个人账户筹资渠道是否顺畅,基金保值增值力度如何,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设计是否恰当,等问题日渐引起忧虑和思考。
笔者以2010年河北省16个试点(县、市)新农保实施状况为调研对象,主要围绕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个人筹资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个人筹资能力大小和筹资标准设计是否合理,以期为河北省新农保长效发展建言献策。
2010年全国数学建模B题答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本文从世博会的筹备期间(2003年---2009年)对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
消费结构是一项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包含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消费分类三部分[1]。
为了全面反映和研究居民的生活消费状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对上海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定量研究。
在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变化;并且从上海市的几个主要消费群体来分析上海市居民的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情况;对消费分类的研究,我们选取了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作为消费分类的八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个主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并运用matlab编程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做了假设不存在世博会时的预测,再将所搜集到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作差,我们定义该差值为影响力指数,通过影响力指数的大小来说明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居民消费分类的影响,影响力指数越大,说明世博会对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越深,进而定量评估了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影响情况。
消费结构的升级产生的经济势力是持久强大的,了解了上海世博会的对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后,若能顺势调控,则能充分带动经济的发展,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消费结构主成分分析定量评估预测曲线拟合 matlab一 问题的提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请你们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二 符号说明np x 第n 个样品的第p 个指标 X标准化数据矩阵R 变量的关系矩阵p λ 关系矩阵的特征值p μ p λ所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i y 第i 个主成分y 1995年到2002年dy 影响力指数三 模型的假设1、本文所作的影响力评估是针对上海市居民的消费结构.2、本文所作的影响力评估仅限于世博会筹备期间及召开期间的居民消费结构.3、消费结构是一项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全面反映和研究居民的生活消费状况,包含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消费分类三部分.4、上海居民消费由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商品和服务八部分组成.5、居民的收入是决定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消费水平的高低.四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将对上海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2010年的世博会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会前的投资拉动和会后的需求拉动两个方面的刺激,消费是需求的基础,有效地投资必须准确的把握需求的变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过程, 是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生活享受所必需的行为.人们基本的消费状况, 既能反映需求规律, 又成为其他需求的基础,因此, 评估消费状况和需求趋向便成为政府和企业了解市场的起点.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 2001年投资、消费和出口对国内GDP 增长的贡献分别是77%、34%和-11%. 从2002 年上海的统计数据来看, 同样是外需下降、出口下滑, 依靠增幅达31.7%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9.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才保证了上海经济10.4%的高速增长.由此也可以看到投资和消费是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赣州市各市县2010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公报
赣州市各市县2010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公报赣州市各市县2010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公报摘自:赣州信息统计网赣州市: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82元,比上年增长8.46%;城市(章贡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3元,增长10.09%。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602元,增长13.84%。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6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57%。
信丰县:居民生活:2010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3元,比上年增加1237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4958元,比上年增加641元,增长14.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043元,增长13.4%。
于都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2010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22210元,比上年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5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3573元,比上年增长8.5%。
全南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2元,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5612元,增长12.9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23元,增长7.05%;人均消费支出2554元,增长5.35%。
全部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9161元,增长11.87%。
全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0%。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99平方米。
会昌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0015元,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93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83元,同比增长14.7%。
寻乌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4509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171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163元/人,比上年增加137元。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据贫困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85.71元,比上年增加552.73元,增长20.99%。
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的制约因素与对策以安徽省为例朱清
Vol.9No.92012年9月第9卷第9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 ep.2012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庞大的农村人口,构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该省曾采取积极政策引导消费,但是,一直未出现理想的效果,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如何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已成为安徽省经济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安徽农民消费整体水平偏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一)安徽农村市场需求水平比城市落后10年。
从收入水平看,2010年安徽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17元,远低于同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788.17元,而2000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293.55元,可见,农村收入水平比城市落后10年。
2010年,安徽农村农民的恩格尔系数依然高达40.70%,仅相当于安徽城镇居民2008年的水平(城镇居民2008年的恩格尔系数为41.0%)。
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的耐用品拥有数量,都不如城镇居民。
如整个省农村家庭家电拥有量达到2010年城镇居民的水平,还再需要29.37万台彩电,33.35万台冰箱,40.83万台洗衣机,93.88万台空调。
(二)农村消费人口与所占市场份额分布呈不对称的状态,2010年安徽省农村居民常住人口人均消费为4446.57元,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为13258.56元,相当于农村居民消费的3倍左右;2010年安徽省城镇常住人口占人口总数5957万人的43.2%,农村人口占56.8%,农村人口又相当于城镇人口的1.3倍。
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但是消费却大大的低于城镇,表明农村市场依然有潜力可挖。
(三)农民消费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013.3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4381.82元低368.51元,低8.4%。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三、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比上年增长13.5%
12.0%。
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731元,增长12.5%;人均经营净收入1704元,增长23.5%;人均财产性收入490元,增长18.8%;人均转移性收入3812元,增长7.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18元,增长9.2%,其中,食品支出4206元,增长6.4%。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32.1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
图8 200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表7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增长18.5%;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457元,增长10.5%;人均财产性纯收入238元,增长21.5%;人均转移性纯收入337元,增长13.6%。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07元,增长8.8%,其中,食品支出1804元,增长11.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4.7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图9 2005-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
表8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因子分析论文(1)
全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子分析【摘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省际差异及结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随着全国各省、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其中用于发展享受性的支出比重不断攀升,更加注重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而用于基本生活部分的支出比重则不断下降。
同时,全国各省、市之间在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字】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因子分析自2007年4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外消费市场萎靡不振、国内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下调,国内经济结构面临着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
2009年一季度我国三个月出口分别下降17.5%、25.7%、17.1%,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效应为0.2个百分点,首季综合对外贸易下降24.9%。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出口、投资两驾马车的拉动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然而,在进出口贸易额下调、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难以长期为继的背景下,启动内需、开拓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把内需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常态则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选择。
本文针对我国省、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定量分析,有利于国家从宏观政策层面进行引导,释放出广大农村腹地消费市场的潜力。
一、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基本的数据结构。
本文共选取了全国三十一个省、市以及七个指标变量,依次为X1(农村人均消费食品支出)、X2(农村人均衣着支出)、X3(农村人均居住支出)、X4(农村人均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X5(农村人均交通及通信支出)、X6(农村人均其他商品及服务服务支出)、X7(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单位:元)。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以下运用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在我国各地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应用
聚类分析在我国各地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通过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对我国2010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指标选取,然后用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聚类分析中分别选择了3类4类5类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类结果得出结论把中国31个省市分为四类,并对一些地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聚类分析;指标选取;标准化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38-01一、引言通过对人们消费支出的分类来定义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通常把食物、衣着、住房、家庭设备等参数作为分类指标。
聚类分析是一种根据样本或指标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方法。
它将性质相近的个体归为一类,使得同一类中的个体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不同类之间的个体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将该方法应用于各地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分类中,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分类指标,合理确定各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同,可以使人们和社会更多的关注那些生活水平较低的地区。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将2010年全国各地区农村生活水平按照不同方面消费支出的指标进行了分类。
以期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找出一定的消费规律性,由此得出一些结论[1]。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多个重要历史年份和近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二)指标体系的选取由于反映一个地区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消费支出指标很多,而分析时只能考虑有限个指标对主要食品消费量,因此所选的指标不仅要有普遍性,可比较性,而且能比较显著的反映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情况,基于上面考虑,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选取了以下8个指标,分别是食物(x1),衣着(x2),居住(x3),家庭设备与服务(x4),交通和通讯(x5),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x6),医疗保健(x7),其他商品及服务(x8)。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摘要本文根据2001-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情况,从方差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从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支出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居民在吃住方面的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而在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在增加,消费结构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农村居民生活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水平仍较低。
最后,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开拓我国农村市场,推进我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购买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优化农民消费结构等建议。
关键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方差分析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占全国人数三分之二以上。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发展和繁荣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农村居民的消费是否稳定发展,农村市场是否旺盛,直接影响着社会总需求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从200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我国正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中国,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瞩目。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农村居民年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上升到2010年的5919元,名义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2.21%。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1.1%。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采用2001—2010年相关数据(见附录Ⅰ),考察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动趋势,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2010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8元,比上年增长1 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
人均消费性支出115 13元,增长12.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7.9%,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33.9%,衣着支出增长13.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20.8%。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比上年增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3
元,增长9.8%,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3%,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2.2%,居住支出增长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 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曹习平1朱冰杰2唐敏31.中央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2.北京邮电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3.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摘要】本文根据我国2010年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先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城镇分为三类,将具有相同消费特征的地区分为一类,再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大致分析各类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特点,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进行研究,得到各类别地区农村居民不同的消费结构。
通过对比农村和城镇不同等级的地区在各项消费上所体现的特点,研究不同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结构、水平的差异,为研究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消费问题的关注成为转型期经济研究的重点。
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是研究消费问题的两个基础,而对于消费结构的研究难度更大,因为其变量较多、机理复杂且数据量大。
所以,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对目前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研究。
二、分析过程1.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城镇地区聚类分析。
首先,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八个指标用ward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具有相同消费特点地区分为一类,经过整理得到城镇地区居民消费支出聚类分析结果分类如下:第一类(东部沿海的发达城镇):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第二类(中西部较不发达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第三类(发达程度基本处于第二类和第一类之间):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山东、重庆。
对三类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的各项指标分别求平均值,以大致了解三类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特点。
所得结果如下:图1第一、二、三类地区城镇人均消费结构比较图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类地区食品、交通和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指标均值都明显超出其余两类。
计量经济学 第三版 李子奈 书中表格数据
计量经济学(第3版)例题和习题数据表表2.1.1 某社区家庭每月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表表2.3.1 参数估计的计算表表2.6.1 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表2.6.3 中国居民总量消费支出与收入资料单位:亿元年份GDP CONS CPI TAX GDPC X Y 19783605.6 1759.1 46.21519.28 7802.5 6678.83806.7 19794092.6 2011.5 47.07537.828694.2 7551.64273.2 19804592.9 2331.2 50.62571.70 9073.7 7944.24605.5 19815008.8 2627.9 51.90629.899651.8 8438.05063.9 19825590.0 2902.9 52.95700.02 10557.3 9235.25482.4 19836216.2 3231.1 54.00775.5911510.8 10074.65983.2 19847362.7 3742.0 55.47947.35 13272.8 11565.06745.7 19859076.7 4687.4 60.652040.79 14966.8 11601.77729.2 198610508.5 5302.1 64.572090.37 16273.7 13036.58210.9 198712277.4 6126.1 69.302140.36 17716.3 14627.78840.0 198815388.6 7868.1 82.302390.47 18698.7 15794.09560.5 198917311.3 8812.6 97.002727.40 17847.4 15035.59085.5 199019347.8 9450.9 100.002821.86 19347.8 16525.99450.9 199122577.4 10730.6 103.422990.17 21830.9 18939.610375.8 199227565.2 13000.1 110.033296.91 25053.0 22056.511815.3 199336938.1 16412.1 126.204255.30 29269.1 25897.313004.7 199450217.4 21844.2 156.655126.88 32056.2 28783.413944.2 199563216.9 28369.7 183.416038.04 34467.5 31175.415467.9 199674163.6 33955.9 198.666909.82 37331.9 33853.717092.5 199781658.5 36921.5 204.218234.04 39988.5 35956.218080.6 199886531.6 39229.3 202.599262.80 42713.1 38140.919364.1 199991125.0 41920.4 199.7210682.58 45625.8 40277.020989.3 200098749.0 45854.6 200.5512581.51 49238.0 42964.622863.9 2001108972.4 49213.2 201.9415301.38 53962.5 46385.424370.1 2002120350.3 52571.3 200.3217636.45 60078.0 51274.026243.2 2003136398.8 56834.4 202.7320017.31 67282.2 57408.128035.0 2004160280.4 63833.5 210.6324165.68 76096.3 64623.130306.2 2005188692.1 71217.5 214.4228778.54 88002.1 74580.433214.4 2006221170.5 80120.5 217.6534809.72 101616.3 85623.136811.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7)整理。
多元回归分析论文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情况分析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
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
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
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
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
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调查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
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
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
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家庭设备、交通等方面,本文只挑选了四种典型的消费支出作为代表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分别用数据作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关键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目录摘要 (1)引言 (4)一、多元线性模型分析 (2)1.1多元分析表达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51.2多元线性回归的计算模型. . . . . . . . . . . . . . . . . . ..5二、数据及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1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2建立多元线性分析模型的合理性 . . . . . . . . . . . . . . . . .7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三、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附表1 数据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消费不仅可以满足人的多方面的欲求,而且,也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它所表现出的历史规定性,可以折射出不同社会阶段中消费关系的本质特征。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与纯收入的计量分析
第1章前言根据影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因素的理论观点,本文旨在通过2010年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从事农业经营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的分析。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并收集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到影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为农村居民家庭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
最后,对所得结果作出经济意义分析。
影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因素:农村居民家庭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
农村人均纯收入除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外,还包括从事其他产业的经营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等。
我们将其收入全部包含在农村居民家庭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内。
即农村居民家庭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为农村居民家庭总纯收入减去农村居民家庭从事农业经营人均纯收入后的其他收入总额。
随着时代发展,可以发现农村居民家庭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能力逐渐增强。
农村居民不再只依靠农业经营收入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越来越重视除农业经营以外的其它经济收入方式。
同时,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受农村居民其它来源人均收入的影响比农村居民家庭从事农业经营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更大。
即农村居民家庭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水平越高;反之,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第2章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与纯收入建模本文选取了中国2010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从事农业经营的人均纯收入、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这2个因素进行分析。
(表一)2010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支出与纯收入2.1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为了研究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与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从事农业经营的人均收入、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建立下述的模型:Y=C+β1X1+β2X2+u其中:Y: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X1: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从事农业经营人均纯收入X2: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其它来源人均纯收入βi:为待定参数u:为随机扰动项C:为常数项2.2 模型求解和检验利用Eviews软件,分别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并针对其中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进行统计检验,最后进行修正再来估计参数。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线性回归分析
《统计预测与决策》期末论文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线性回归分析班级:统计0908班学号:***********姓名:***成绩【摘要】农村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质,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途径,本文通过观察其收入与消费的协调状况,以1978年-2010年期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与其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性检验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支出的弹性增长。
【关键字】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协整误差修正一、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各时段领导人的带领下,国家出台的一项项政策都给中国各个地区的人民带来富裕之光,但是由于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已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就此,中国所有民众都关注的“三农问题”就愈发凸显了其的重要地位。
首先“三农”问题是贯串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使在经历过改革开放后部分地区的经济搞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人口比例上仍旧可以看出农业人口是占大多数的。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以及人口城市化;同样的,教育的普及、民主化、法制化等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有赖于广大农村和农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其次“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政权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目标的必行之路,中国要可持续发展,实现最终共同富裕的目标,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首要关注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4010元,和2006年相比增加了553元,增长达15.40%,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达9.50%。
2010年全国各地GDP数据一览
2010年全国各地GDP数据一览D3、山东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 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 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 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 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2010年四川省GDP 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9、上海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初步核算,2010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
10、湖南15902.12亿元同比增长14.5%2010年,湖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迅速突破了1.5万亿元,达到15902.1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4.5%。
11、湖北158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全年湖北省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2010年全国农民收入人均排名
2010年全国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排名区域农民纯收入(元)1 东莞市 204862 中山市 149283 苏州市 144604 嘉兴市 143655 宁波市 142616 舟山市 141447 无锡市 140028 绍兴市 136519 湖州市 1328810 杭州市 1318611 广州市 1267612 常州市 1263713 大连市 1231714 佛山市 1220215 温州市 1141616 台州市 1130717 南京市 1112818 镇江市 1087419 长沙市 1064020 青岛市 1055021 威海市 1051722 克拉玛依市 1029623 金华市 1020124 珠海市 1018725 厦门市 1003326 沈阳市 1002227 烟台市 991628 南通市 991429 盘锦市 975030 扬州市 946231 牡丹江市 936332 马鞍山市 933233 泰州市 932434 鞍山市 931035 泉州市 929636 乌海市 9244.737 郑州市 922538 淄博市 919539 惠州市 907740 济南市 8903.341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889042 潍坊市 8871.644 鹤岗市 886245 昌吉回族自治州 880646 包头市 876647 鄂尔多斯市 875648 盐城市 875149 呼和浩特市 874650 江门市 858951 福州市 854352 东营市 842753 丹东市 834054 莱芜市 831155 唐山市 831056 武汉市 8294.8157 衢州市 827058 巴彦淖尔市 824059 成都市 820560 辽阳市 809561 大庆市 804562 哈尔滨市 8020.363 徐州市 795564 嘉峪关市 786565 漳州市 786166 本溪市 784567 阿拉善盟 783668 芜湖市 783469 湘潭市 781770 西安市 775071 莆田市 766372 株洲市 765873 鸡西市 763674 太原市 761175 泰安市 759276 廊坊市 758977 铁岭市 757078 肇庆市 752479 焦作市 751280 日照市 750481 新余市 747782 乌鲁木齐市 746683 济宁市 745084 锦州市 742285 伊春市 728086 铜陵市 726688 淮安市 723389 衡阳市 722090 萍乡市 721991 抚顺市 720392 许昌市 719793 滨州市 719494 南昌市 719395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713096 合肥市 711897 佳木斯市 711198 枣庄市 710399 黑河市 7045100 连云港市 7039。
2010年中国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表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及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呈现先上升后回落趋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农民工[3]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不等概率抽样调查的应用
PPS抽样方法的研究及其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估计的应用〔摘要〕不等概率抽样估计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抽样推断方法,它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不等概率抽样修正等概率抽样,可以弥补抽样调查中等概率抽样估计的不足。
由于金融危机引起出口增长受阻,国内投资增长缓慢,城镇居民消费预期恶化且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农村有效需求的扩大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
应用PPS 抽样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进行估计,可以得到相关数据,进而为制定有效的产业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PPS 抽样;Hansen-Hurvitz 估计量;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一、引言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带动的,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要素———消费需求却严重不足。
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额占GDP 的比重,消费率是衡量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率下降,那么表明消费需求不足,如果消费率上升,则表明消费需求扩张。
近年来,我国消费率数据也遵循了这一规律,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市场经济改革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投资与消费增速的差距拉大。
1990我国最终消费率是62.5%,投资率34.9%,消费率高出投资率的27.6%。
2009年最终消费率降到4 8%,投资率是47.7%,消费率仅高出投资率0.3%。
据国外经验来看,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投资率一般在20%~30%左右,消费率一般在7 0%~80%左右。
对比中国的情况,投资率显著高于国外的平均水平,消费率也明显偏低。
目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及有关各部门和理论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消费是经济的原动力,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其中消费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的形势并不乐观。
由于金融危机引起出口增长受阻,国内投资增长缓慢,城镇居民消费预期恶化且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地将增加有效需求的注意力转向了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