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 是根据一定的章程,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 由组织明确承认的群体;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 与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固定的工作关系;常设性 群体和临时性群体。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规定的,由人们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自然 而然形成的群体。无固定的编制,权力与义务无明文规 定,建立在人们共同的爱好、利益、感情与友谊的基础 上。

五、群体的功能
影响与引导行为的功能: (1)从众行为: (2)社会助长作用: (3)社会标准化倾向: (4)社会顾虑倾向:

二、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什么是群体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一、从众行为 (一)什么是从众行为
个体在群体中,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使其在知觉、 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五、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根据一定的目标,计划,明文规定并按照 一定的程序所形成的群体类型;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相对于 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没有固定的编制,其成员之间的关系、 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取决于成员自发自愿形成的一种约定 俗成的共同行为规范。非正式群体又称为心理社会体系。
1.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自发性:与群体有关和无关因素促成。 (2)凝聚力; (3)非正式领导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阿希的实验 (三)从众行为的四种表现形式
1. 2. 3. 4.
表面从众,心内也赞同; 表面从众,内心拒绝; 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
(四)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1. 情境因素:
(1)群体的性质:关系和需要满足的程度; (2)个体的地位; (3)群体的一致性; (4)群体的气氛; (5)问题的性质:性质不清,有无把握。 (6)群体的规模; (7)群体的专长;
二、社会促进作用 (一)什么是社会促进作用:
1. 2.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干扰作用
(二)对社会促进作用的解释-内驱力唤起理论; (三)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三、社会标准化倾向 (一)什么是社会标准化倾向
1. 2.
霍桑实验中的群体实验: 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的作用,谁违反了就会受到惩罚;
3.
勒温认为,要改变个体的行为,最好要改变群体的规范。
(4)行为规范的约束性,信息传递灵敏,自卫性与排他性。
2.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志向性因素; (2)兴趣性因素;
(3)利害或利益性因素;
(4)情绪性因素; (5)社交性因素; (6)需求性因素(互补性因素)。
3.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与引导-积极性与消极性作用 (1)可以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归属与社交需求; (2)共同提高,有利于正式群体发展; (3)增强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消极作用:破坏、阻碍、降低群体凝聚力、危害群体, 最终影响绩效的提高。 4.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1)正确认识研究了解并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消极作用; (2)分析本群体的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3)不能采取简单压制的办法,应因势利导。

(五)群体的功能
工作性功能: (1)正式群体就是组织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工具; (2)群体的力量大于单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 (3)群体是个体和组织联系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传下达和反馈的作用。 维持性功能: (1)满足成员的社会交往需要; (2)能使群体成员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力量; (3)满足成员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尊、他尊的需要; (4)满足个人的许多个别需要。 群体的这两个作用同等重要,不可偏重,它是衡量团 体有效性的标准。
第一部分 群体心理与行为概述 一、群体概述 二、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三、非正式体群体研究
一、群体概述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 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群集合体。
(二)群体的特征
1. 2. 3. 4. 有共同目标,由群体成员合作来完成; 群体都有自身的行为准则与要求-群体规范; 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 互依存、相互联系; 有一定的群体结构,每个成员都在其中担当某种角色,执 行一定的任务。 群体规模有一定的限制。
5.
(三)群体的结构
群体的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份的有机组合。 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 群体的多层次性: 多要素性: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 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有效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吃。群体结 构是否合理,与群体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群体的同质结构:各方面的能力比较接近,适合简单; 和群体的异质结构:各方面的能力差别较大,适合复杂任 务。
利用非正式群体中的积极因素; (1)利用情感密切,凝聚力强,相互信任的特点-学习,提 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利用压力大,标准化倾向的特点-完成工作任务; (3)信息沟通灵敏,传递迅速的特点-收集意见和要求,利 于决策; (4)利用核心人物影响力大的特点-给予权力,利用影响力; (5)使非正式群体结构与正式群体结构趋于一致。 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 (1)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 (2)将非正式群体的目标纳入到正式群体的目标体系中来; (3)重视与他们的感情联络,重视情感投资。
(二)社会标准化倾向的作用
1.
2.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四、社会顾虑倾向
(一)什么是社会顾虑倾向
个人在群体面前表现不自然,有顾虑,其行为表现 异常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一个人到了新环境,重大的考虑,初次表演,竞赛 等,社会顾虑倾向对某些人来说是一种思想束缚,对人
的正常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社会顾虑倾向具有明显的个人差异,与人的性格特征有 关。
2. 个体因素: (1)性别因素:女性项目(服装)男性项目(运动) 等; (2)智力低者,容易从众; (3)个体对群体的信任度; (4)对偏离的恐惧; (5)情绪不稳定者,缺乏自信心者易于从众; (6)责任感降低尊从; (7)对人际关系过于重视并依赖他人,易接受别人 的暗示者易于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从众; (8)重视传统道德与权威者易于从众,崇尚标新立 异,进取、独立者则相反。
(五)从众行为的社会意义

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这是由从众行 为的性质来决定的。
(1)对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造成舆论,使人们感到一种无 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从众行为,具有转变社会风气的积 极意义。尊师重教,见义勇为,法制教育等; (2)对于社会群体中的一些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也是 必要的,改变环境,改变行为; (3)从众行为也是造成群体决策失误,行为迟缓,缺乏创造 力,不正之风泛滥,助长歪风邪气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