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41da616525c52cc58bd6beb1.png)
重言式:“一加一等于二”“吃饱了不饿”-无法
证伪
伪科学,宗教,神话-不可验证 分界标准-从逻辑上有没有可能被证伪
可伪遍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 e.g:“中国人都很聪明” “中国人的头发都是黑的”
范式
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
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 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 (PARADIGM)。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 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 模式,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于古代科 学,托勒密天文学之于中世纪科学,伽利 略的动力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初级阶段,微 粒光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发达时期,爱因斯 坦的相对论之于当代科学。
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
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 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 热点。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 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 用?科学能否向我们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 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 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反科 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
拉卡托斯虽然反对波普尔的一次性证伪观点,
把经验事实对理论的判决无限期地延长了, 他论证了理论能够在“反常”的海洋里继续 发展,科学家可以置这些“反常”于不顾, 但是,他也肯定了经验事实是科学争论的 “公共的裁判者”。他认为,当科学理论受 到反常事实的挑战时,尽管“硬核”不会轻 易地被触动,但必须调整硬核的保护带—— 辅助假说来保卫硬核。拉卡托斯还进一步强 调在科学变革中科学预见力所起的决定性作 用。他指出,彼此竞争的研究纲领有进步的 和退化的。
费耶阿本德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e275ac489eb172ded63b714.png)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萌芽,演变,成熟的历史,科学技术哲学也不例外。
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的,并与近年来学术界崛起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型领域——科学技术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科学技术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范式,又是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进行哲学反思。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尤其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理论)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细胞学和生物进化论),批判的汲取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辉煌发展,它被拓展为包括现代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
需要说明的是,在1995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将有授予学位权的“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
这标志着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真正确立。
其实这些变化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一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科学技术已不单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而成了社会中的科学技术。
于是需要我们除了从哲学的视角,也从历史和社会学等不同侧面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即从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转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趋科学技术化,我们需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社会本身进行研究,考察社会是如何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到当代水平的,探索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与社会。
那么作为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科学技术哲学呢?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
801科学技术哲学
![801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1628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6.png)
801科学技术哲学801科学技术哲学是对科学技术的思考和研究,旨在探索科学技术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定义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技术哲学。
一、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家们。
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奠基人,他强调科学知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真理。
此后,科学技术哲学逐渐发展,涉及到科学方法、科学实证、科学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义科学技术哲学是对科学技术的思考和研究,旨在探索科学技术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哲学涉及到科学的知识论、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伦理学等方面,旨在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目的和影响,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三、科学技术哲学的价值观科学技术哲学强调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关系,认为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技术是科学应用的结果。
科学技术哲学追求真理、客观、精确和可验证性,倡导科学方法的使用和科学实证的原则。
此外,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福祉和社会进步服务。
四、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技术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科学技术。
其次,科学技术哲学可以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最后,科学技术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引发对科学技术伦理的思考和讨论。
五、科学技术哲学的挑战和展望科学技术哲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科学方法的局限性、科学伦理的问题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哲学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和应用,以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促进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海德格尔科学技术哲学
![海德格尔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83065e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f.png)
海德格尔科学技术哲学
海德格尔是20 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当代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的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关注技术的本质和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和手段,而是一种“展现方式”,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方式。
他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控制,成为了一种“座架”,支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
这种“座架”不仅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决定了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海德格尔认为,要解决现代技术带来的问题,必须反思技术的本质和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他提出了“诗意的栖居”的概念,主张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寻找一种与技术和谐共生的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技术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找到解决技术带来的问题的途径。
海德格尔的科学技术哲学强调了技术的本质和人类与技术的关系,对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ea880e70b4e767f5bcfced2.png)
浅谈我对科学技术哲学的认识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萌芽,演变,成熟的历史,科学技术哲学也不例外.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的,并与近年来学术界崛起的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型领域--科学技术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科学技术哲学既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范式,又是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进行哲学反思.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原本是19世纪中叶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尤其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理论)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细胞学和生物进化论),批判的汲取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辉煌发展,它被拓展为包括现代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思想史,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哲学。
需要说明的是,在1995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将有授予学位权的“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这标志着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真正确立。
其实这些变化都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一方面,20世纪中叶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的科学技术已不单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而成了社会中的科学技术。
于是需要我们除了从哲学的视角,也从历史和社会学等不同侧面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即从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转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日趋科学技术化,我们需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社会本身进行研究,考察社会是如何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到当代水平的,探索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与社会.那么作为科学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的科学技术哲学呢?科学技术学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14cf8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3.png)
科学技术哲学1. 引言科学技术哲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的学科。
它涵盖了科学发展的历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以及其对社会、人类文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科学技术哲学为题,探讨其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原理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实证主义、唯理主义、唯心主义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以下对几种常见的科学技术哲学原理进行简要介绍:2.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应该以经验事实为依据,追求客观真实。
它强调科学研究应该基于观察、实验和测量,通过积累和验证经验数据来得出科学定律和理论。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康德、波普尔等。
2.2 唯理主义唯理主义认为科学应该追求唯一的真理和规律,存在着客观的、独立于人类思维的客观实在。
唯理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等。
2.3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主观的、个人的创造,科学定律和理论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活动。
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康德、黑格尔等。
3. 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科学的思考。
到了近代,科学技术哲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以下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3.1 古代哲学的科学思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科学的思考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判断事物存在的三个层次:事物现象、事物本质和事物目的。
3.2 哲学与实验科学的融合到了近代,哲学开始与实验科学联系紧密起来。
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归纳法和实验法,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3 20世纪哲学的科学化20世纪,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科学化的学科。
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哲学等派别兴起,将哲学与逻辑学、数学等形式科学结合起来。
3.4 科学技术伦理的兴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开始关注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eaa8c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7.png)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第一篇:科学技术哲学概览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及哲学的各个方面。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特性、科学与技术的伦理问题等。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旨在深化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揭示科学技术发展背后的规律,探究科学技术所涉及的哲学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科技社会。
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
这里的“科学的发展”指的是科学理论的演进、实验结果的推广等方面,而“技术的发展”则包括科技产品的创新、生产工艺的提高等方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科学技术对环境的破坏,对生命伦理的挑战等都是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因此,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与技术的特性科学与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性。
科学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是客观的,即科学理论的真假可以通过事实来验证;二是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会随着新的实验结果而不断修正。
技术的特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是实用性的,即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人类需求;二是技术是社会性的,即技术不仅受技术本身的发展影响,还受到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特性,并通过这些特性的分析,揭示科技发展的内在机理。
三、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其中不乏伦理问题。
比如,人类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的发展、生命延长等都存在着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也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的尊严和权益。
此外,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45389c02844769eae009edff.png)
科学技术哲学第一讲概论序言★科学技术哲学是对科技时代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的哲学回应。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顾名思义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大部类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以“科学技术的活动和发展”为研究对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体包含科学技术活动和科学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活动,其最基本含义就是科学技术认识(“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实践(“科学技术社会学”)两个基本的方面。
■科学技术发展,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关于科技的历史(“科学技术史”)、现在和未来(“科技政策和管理”)的研究。
▲科学技术的活动和发展的研究形成了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政策学这四门学科。
(有学者试图将此构建为“科学技术学”的四个二级子学科)★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及相关思潮的涌动,多是在自然辩证法的旗帜下开展的。
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进展引入注目,是一个虽然见解分歧颇多,却焕发出勃勃生机,前景为人看好的学术领域。
二、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多维对象和研究任务●这里面包括三个研究对象与三项研究任务。
一个学科包括三个对象和三项任务,在学科分类中也仅有自然辩证法这一种情况。
●学科名称的演变●国务院学位指导委员会●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学位指导委员会★60年代到80年代,教育部及其有关单位一直都使用“自然辩证法”作为学科和课程的标准名称。
到了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修订学科与专业目录时,把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名称改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则干脆取消了后面的(自然辩证法),直接称为“科学技术哲学”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其名称则为“自然辩证法(亦称科学技术哲学)”,下设自然观、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专门自然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其他学科等若干三级学科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
科学哲学重点
![科学哲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3ba68b700abb68a982fbb4.png)
科学哲学一、自然观1、科学技术哲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含义: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哲学反思,一方面反思科学技术自身存在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反思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内容:(1)自然观(2)科学方法论(3)技术哲学(4)科学技术与社会2、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其本质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组成的人机系统。
3、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1)笛卡儿的自然观宇宙是一个庞大的机械系统,在上帝给它提供“最初起因”之后,就严格按照机械运动规律运行下去;把人比作机器,认为人的活动也严格遵循物理定律。
(2)18世纪英国经典机械论自然观代表人物:霍布斯与洛克基本思想:(1)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组合;(3)一切物质运动都遵循严格的机械运动定律,保持严格的因果关系;(4)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在物质的外部。
(3)18世纪法国的机械唯物论代表人物:拉美特利和霍尔巴赫。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霍尔巴赫: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链条。
(夸大必然性,否定偶然性。
)4、辩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自然科学基础基本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永恒发展。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自然科学基础:①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②英国地质学家C.赖尔的地质“渐变论”;③迈尔、焦耳等人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④德国的F.韦勒用无机原料人工合成尿素;⑤M.J.施莱登和T.施旺分别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⑥生物学家C.R.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⑦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证明了电、磁、光之间的同一性;⑧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发现元素周期律。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fcecea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8.png)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对科学与技术的本质、价值和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哲学学科。
它不仅关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探索科学与技术对社会、伦理、人类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科学技术哲学帮助我们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提供了对其进行评价和应用的思考框架,并引导我们在科学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伦理和 moral 方面的问题。
作为一门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和逻辑结构。
它通过对科学的认识论、实证论和转向论的研究,揭示了科学知识的本质、产生和验证的过程。
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与技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探讨科学与技术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等问题。
此外,科学技术哲学还研究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包括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意识和人类自由等方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科学方法、科学范式和科学领域的发展。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验证等一系列逻辑和实践步骤,它们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科学范式则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科学家共同接受和遵循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它们反映了科学研究的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和基本思想。
科学领域的发展则涉及到科学的内涵、外延和边界问题,以及科学的交叉和整合等方面的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与技术的价值和伦理问题。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还带来了伦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
例如,生物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生命伦理的讨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人工智能伦理的问题等等。
科学技术哲学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伦理和 moral 的指导。
总之,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关注科学与技术的本质、方法论和伦理问题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理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指导我们正确进行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和评价,同时也提醒我们面对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和 moral 问题时需要思考和解决。
科学技术哲学是一个宽广而深刻的领域,需要我们持续深入研究和思考,以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290a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4.png)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深刻反思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学科,探讨着人类在科学技术进步中所面临的伦理、道德以及社会问题。
科学技术被认为是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同时也引发了众多关于其发展方向、风险以及对人类生活影响的讨论。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和技术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理论性的知识体系;而技术则是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活动中,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是实践性的知识体系。
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而技术又反馈给科学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二者的互动中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便利和进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能够模拟人类智能,但也引发了关于工作岗位被取代、隐私泄露以及武器化等问题。
因此,在追求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同时,科技工作者更有责任思考和评估技术发展对社会、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影响,并积极倡导科技伦理,承担起社会责任。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科技创新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保护未来世代的资源。
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当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科技发展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应当注重技术传播公平与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全球科技发展共享与合作。
结语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界中,科学技术哲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它不仅是科学家、工程师和决策者的思辨之地,也是每个人应该关心的社会议题。
只有在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上注重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我们才能更好地引领科技发展的方向,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e381080a0116c175f0e48ea.png)
复习题1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其内容主要有哪些?答:①科学技术哲学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论,是对科学技术的历史成果和科学技术活动的哲学反思。
②其顾名思义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是中国学者用马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及其一般思维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学科。
它是联系马哲学和科学技术的桥梁和中介。
研究内容:⑪综合研究①当代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②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③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⑤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⑫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①数学哲学问题②天文学哲学问题③物理学哲学问题④化学哲学问题⑤地学哲学问题⑥生物学哲学问题⑦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哲学问题⑧智能机、人脑与思维科学哲学问题。
⑬自然观研究;⑭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⑮科学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⑯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⑰科学与文化研究;⑱科学技术哲学名著与科学技术哲学史研究。
2、什么是自然科学,其主要特征有哪些?答:自然科学以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为认识的对象,以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为认识的任务,以寻找自然现象的来因为根本目的,以观察和逻辑推理为支柱的一种科学。
主要特征:(1)客观性和实证性:①它源于感性经验事实;②它能合理解释经验事实;③它能有效预言一些经验事实;④它的合理性有效性最终要为经验事实所检验。
(2)理性和逻辑性,它是对世界的一般本质联系的概括总结,通过已知,合逻辑地对未知进行判明、断定、推理。
它不同于宗教,文学及艺术等知识程度不等地诉诸于情感意志,信仰等。
科学以理性原创为指导,构建起一个由概念、定律、定理、学说和数学推理等构成的有条理的、完备的知识体系。
(3)探索性和创造性。
自然学表现为一个不断向未知域的深入过程,总是要有所创新。
①科学研究总是要超越既有的研究范围和层次;②自然科学永远不会有终极性的结论;③科学创造的本质就在于从新的角度、视域、层面给出不同于前人的结论。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2eac6649312b3169a451a494.png)
科学技术哲学
⒈定义: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哲学理论,是对科学和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反思。
它是由自然辩证法演变、发展而来。
⒈基础:协同学、突变论、信息论为代表的复杂性科学以及以混沌论、孤立子理论、分形理论为代表的非线性科学。
⒉内容:科学技术本体论、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论、科学技术价值论。
⒊研究方法:①理论与实际结合。
②与哲学史、科学史和技术史结合。
③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③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哲学家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⒋研究意义:
①表达了人类回归家园的呼声和要求。
②有助于“两种文化”的沟通。
③有利于现代化建设。
④有利于提高哲学修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⑤有利于达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实施通识教育。
⑥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⑦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学技术哲学绪论
![科学技术哲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09fc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5.png)
加强跨学科研究
面对复杂和跨学科的科学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需要积极借鉴其他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跨学科 的合作和交流。
深化伦理和道德研
究
随着科技伦理问题的凸显,科学 技术哲学需要进一步深化伦理和 道德问题的研究,为科技发展提 供伦理指导。
关注科技与社会的
关系
科学技术哲学需要更加关注科技 与社会的关系,研究科技如何影 响社会和人类,以及如何通过科 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医学科技领域
生物医学
探讨医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哲学问题,如人体、疾病和治疗的理解。
神经科学
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意识、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
公共卫生
分析公共卫生政策的伦理、社会和政治问题,探讨健康促进的哲学 基础。
社会科学领域
经济学
研究经济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探讨 市场、货币和经济的哲学问题。
03
应用范围
实证研究法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等领域,对 于评估科学技术的实际效果、推动科 技创新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
01
定义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基于已有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
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科学技术的历史演变、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
02 03
特点
文献研究法具有历史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强调对科学技术的历史演变 和理论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 和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哲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为科技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科学技术哲学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科技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应 对科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促进科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https://img.taocdn.com/s3/m/853086367cd184254b353565.png)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学科门类:哲学(01)一级学科:哲学(0101)
科学技术哲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的性质、作用、发展规律、社会条件、社会作用和研究方法的学科,是哲学理性与实践理性,文科与理工科相结合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本学科导师队伍的知识构成来自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技术等学科,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4人,在长期的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及博士、硕士公共课教学实践中有相当经验,已出版《科学技术哲学》、《科技方法》、《科学技术学》等多部教材、著作,并多年指导多门本学科友邻学科博士、硕士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实践及其教学和管理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使学习者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外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当代特征和运动规律,能以哲理精神和务实态度、创新能力分析把握和解决科技前沿和科技工作中的根本性、前瞻性问题,并以其指导自身、他人乃至科技群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实践。
毕业后能从事科研机构、技术领域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实践、管理或教学、咨询、编辑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科技与社会
2、科技方法论
3、科学技术学
三、学制与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科技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840728192e45361066f5a8.png)
我读“科学技术哲学”的感觉摘要:本文介绍了科学技术哲学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于认识自然界、掌握正确的科学技术观的必要性,并以科学研究为例阐述科学家应用辩证的思维,就会事半功倍,人们的哲学观念对于发挥技术的正面作用,减小其负面作用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认识自然界科学技术观辩证科学技术哲学以自然和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用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做出哲学结论,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创造自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目前哲学这个一级学科共有八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和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有以下特点:一、综合性:科学技术哲学是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界与科学技术的最一般问题,是宏观认识,而不是微观认识。
它是对人类的许多学科的知识和人类的认识、改造、保护、创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所做的综合性的哲理性概括。
它既不是思辨性的,也不是实证性的,而是建立在综合概括基础上的哲理性研究,采用的是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二、交叉性:科学技术哲学从一方面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各门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交叉,自然与社会的交叉。
三、辐射性:所有的人类认识、改造、保护、创造自然的活动,所有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都蕴含一定的哲理性,因此,所有这些活动和领域都可以成为科学技术哲学所关注的对象。
科学技术哲学就像一颗大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它的渗透性犹如水银泻地。
其实,所有的学科分类都是认为的、相对的,所有的学科界限都是可以改变、超越、突破的。
在这方面,科学技术哲学已显示了它的活力。
要全面深刻地认识自然界,既要认识自然界各种具体物质形态、运动形态的个性,又要认识自然界的共性,因为所有的现实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自然观,但不等于就掌握了科学的自然观,因为自然观不是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而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0ebe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1.png)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一、引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是哲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它们都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义、内涵、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对两者关系的个人见解。
二、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义和内涵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面。
它强调了对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的认识,强调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自然辩证法关注的是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是一种关于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
2.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哲学学科。
它强调了对科学和技术活动的哲学思考,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影响,涉及到对人类活动中科学技术领域的哲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1.内在联系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是探讨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哲学学科,二者在内涵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它们都强调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都致力于揭示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规律。
2.相互促进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对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阐述,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
相应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和验证。
3. 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意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关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二者都是为了促进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改造和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社会。
四、个人见解在我看来,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是紧密相关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认识和改造的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实践。
我们需要在实际科学技术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借鉴自然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哲学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c55629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e.png)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
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人们不断地关注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技术哲学,以此来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社会的物质条件对人类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对于科技的定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质技术”的发展。
在这种理解下,科技被视为一种工具,用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和创造价值。
马克思主义同时关注科技的社会影响。
科技的进步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组织形式、制度和文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马克思主义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人们对于科技进步的崇拜则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现代科技哲学。
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渐渐形成了对于科技的浪漫幻想。
人们相信科技的进步是万能的,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科技进步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环境问题、经济不平等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科技的进步中积极地进行反思和探讨。
三、科技哲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科技哲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哲学学科,它的核心是对科技过程及新科技产生及应用的现象、原理、规律及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以发掘科技中包含的哲学思想。
而科技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则相得益彰,其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现代科技发展相结合,对于探索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哲学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对于科技的新的认识方式,这种新的认识方式是基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思考而形成的。
它使人们能够更综合地考虑科技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科技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四、科技与社会:新挑战与新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名词解释要求:查阅文献,阐述下列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写出几部阐述这些概念的代表性著作或可以进一步阅读的著作。
1、辩证法(Dialectics)“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
柏拉图认为,如果一个人对于讨论中的意见不能说明其理由,便不能说他已经具备了应有的知识即辩证法。
虽然它属于理智世界,但我们是在视觉中看到它的摹本,如果一个人不依靠感觉的帮助,能用辩证法作出理性的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最终把握善自身,便达到了理性世界的顶峰,这个思想过程就是辩证法。
一个能对每个事物的真实存在作出说明的人,便可以称他为辩证法家。
现代意义上的辩证法一般指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即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
它认为事物处在不断的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
黑格尔不只是把辩证法看作一种思维方法,同时认为它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
他继承了哲学史上关于辩证法是揭露对象自身矛盾的思想,同时在概念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中进一步阐明了所谓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视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宇宙发展的普遍法则。
他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
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所揭示的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和作为发展动力的原则,不仅是普遍适用的,而且是获得其他科学知识的灵魂,是“真正的哲学方法”;只有通过辩证法,才能把握哲学真理,才能真正获得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黑格尔很重视概念的运动原则,他把运动原则叫做“辩证法”,又把辩证法视为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且试图揭示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从现象的内在联系上揭示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真实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
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
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
代表著作:(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逻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德)恩格斯著;于光远等编译,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德)马克思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2、形而上学(Metaphysics)形而上学这一词原是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旨在解释存在和世界的基本性质。
传统上,形而上学试图用尽可能宽泛的措辞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1.根本上有什么存在?(What is ultimately there?)2.它是什么样的?(What is it like?)形而上学是指哲学的基本法则。
形而上学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如所有真实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
笛卡尔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
这一部分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通常无法解决形而上学争议;另一部分是因为形而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
在西方,形而上学共有三个传统分支:1.本体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自然神学——研究神或众神及关于神的问题。
3.普遍科学(哲学逻辑)——研究第一原则,当中引发其他的询问。
例如:非矛盾定律。
在特定的范畴下,一个客体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代表著作:(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 (德)伊曼努尔·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5(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给自然哲学的基本特点下定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陈述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从西方思想的最初时期开始一直到牛顿,甚至到康德的时代,人们从未对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加以区别。
但从那时以来,(属于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似乎己把自己从(属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程序中分离了出来。
结果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弄清楚,思辨方法原来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它走的是—条死胡同,此后接着的是一个哲学被自然探索者轻视的时期,直至二十世纪初,自然哲学,这一名称才又恢复了它的尊严。
同时由于自然科学的空前进展,对自然科学的哲学方面的考虑重又引起了普遍兴趣。
由于当时流行的对待哲学的一般态度,自然哲学的任务最初被规定为(1)为获得全部自然过程的完整图象而对知识进行综合,以及(2)对自然科学的各个基础在认识论上加以辩白。
自然哲学以自然本体为研究对象,是对自然的存在的哲学思考,是关于自然的哲学理论。
它研究自然本体的一般性质和人类的自然图景,提供人们对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即自然观。
自然哲学以某种首尾一贯的方式将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彼此联系起来。
即一方面,要建立一种健全的自然的哲学理论,形而上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只有在以自然科学为重要基础的自然哲学的帮助下,科学的形而上学才能建立起来。
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马利坦所指出的:“没有自然科学从属于它,而它本身又从属于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没有在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之间保持联系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就会失去同事物的联系。
”代表著作:(德)黑格尔著;梁志学等译,自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物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古希腊)柏拉图著;谢文郁译,蒂迈欧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德)莫里茨·石里克著;陈维杭译,自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11 (英)牛顿著;郑太朴译;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4、反形而上学(Anti-metaphysics)反形而上学就是将形而上学当作无意义的抽象思辨。
休谟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经院哲学或神学这种形而上学脱离经验事实的抽象空谈、诡辩和幻想,因为它们既不包含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也不包含关于实在事实的任何经验推论。
孔德的实证主义继承了休谟的观点,把知识局限于对经验事实和现象的描述,把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世界内在的必然联系当作形而上学问题来反对,因为他认为人的理性能力不能解决形而上学问题,尽管它们有意义。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形而上学问题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它们既不能用经验证实,也不能用经验证伪。
也就是说逻辑经验主义以其“经验证实”的意义标准判定了形而上学命题的无意义。
在逻辑经验主义看来,一个陈述或命题,只有它可以被观察语句直接或间接地加以检验时,才能做出一个关于世界的论断。
一个科学上的假说,只有被经验确证时,才能成为理论。
而形而上学命题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人们不能从经验上做出任何断定,不能够用经验事实检验其表述的内容,也不能把它转化为观察语句。
石里克认为,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
他在《哲学的转变》一文中认为,“过去时代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内容可以用陈述来表达,即可以用知识来阐明,这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形而上学者的努力一向集中在这一荒谬的目标上,要用知识来表达纯粹性质的内容(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要说那不可说的东西。
性质是不能说的,只能显示在体验中,而认识与体验毫无关系”。
在他看来,人们总是把形而上学理论说成是关于“真实存在”的学说,这实际上是把世界分为可直接感知的“现象世界”和自以为超越存在的“本质世界”或“超越的实在”。
由于把世界分为两个,这便引起了认识论上的对立。
“现象世界”是可直接认识的,而“本质世界”只是哲学家从现象中推出来的。
他认为世界只有一个,那就是经验世界,也称“给与”的世界,这个世界背后并不存在什么“超越的实在”。
他明确指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必须固守在给与的范围内,超出这个给与的范围,如同形而上学家所做的那样,是不可能的,或者无意义的。
”显然,石里克把哲学和科学加以区分,他认为科学是关于真的经验命题体系,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而哲学是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体系,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
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
卡尔纳普在《世界的逻辑构造》中认为,形而上学由于“忽略了在不同逻辑类型中概念的区别”常常违反逻辑。
他区分了“经验的实在”问题和“形而上学”的实在问题,认为前者是科学问题,后者是伪问题。
伪问题不能用逻辑构造术语来论述,以与科学没有关系。
他看来,一个句子是真是假可以由经验加以确证,而一个句子有无意义,则要看是否违反了语言的逻辑句法规则,只要不违反逻辑句法规则的句子,才有可能判定其真假,而违反逻辑句法规则的句子,是不能判定真假的。
这样,逻辑句法规则就成为判定句子真假的前提条件。
代表著作:(英)休谟著;吕大吉译,人类理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法)奥古斯特·孔德著;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 (德)鲁道夫·卡尔纳普著;陈启伟译,世界的逻辑构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5、科学主义(scientism)科学主义是近代科学产生和科学家角色形成以后出现的,最初意指“作为科学家的方法、精神态度等”。
科学主义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一种科学精神或科学态度或科学信念,一种绝对认识论或绝对方法论或绝对价值论,也可以是一种关于科学本质的哲学思潮或运动。
在科学主义的种种定义中,有的把科学知识绝对化,对科学知识之外的其他知识如人文、伦理、美学等持虚无主义态度;有的把科学方法绝对化,以科学标准代替其他标准;有的把科学神圣化,认为科学就是真理有的则把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扩张到它之外的领域,使科学成为扩张主义。
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而且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是获得那种能应用于现实知识的唯一手段的信仰。
代表著作:(美)郭颖颐著;雷颐译,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杨寿堪等,20世纪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曾欢著,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以科学统一为研究视角,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6、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Naturalism and Anti-naturalism)在本体论上,自然主义意味着对超自然主义的反对;在传统上,这首先就是指对自然之外任何作为创造者或行为者的神的反对,比如犹太教与基督教中都有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