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电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的电容

本节分析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研究电容器需要涉及的电势差、电场强度、电荷量等物理量.所以,本节教学的核心是应用静电场的有关知识研究电容器.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节的教学中都应该有所体现.

学情分析

电容器在各种电子仪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学生对电容器并不熟悉,因此引入新课应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让学生首先直观、感性地了解电容器.本节学生又见到了中学阶段常用的比值法定义物理量,以及用科学的实验探究式的方法研究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以及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所以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模拟实验都要认真组织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观察认识常见电容器的构造.

(2)理解电容概念及其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3)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涵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并能够对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电容概念的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研究.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电容器示教板,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电介质板,起电机,电池组,导线,单刀双掷开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一)(设计者:苟乃英)

教学过程设计

2.作用:用来容纳(存储)电荷的装置.

3.电容器的充、放电

(1)演示充电实验

电容器充电示意图

演示放电实验

电容器放电示意图

设计意图:演示实验通过示教板进行,实验现象直观、形象、生动,学生对电容器的工作原理也有了初步认识.)

理解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学生将板书内容整理到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

【思考讨论】

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的两种动态变化

(1)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上,两极间的电势差U 保持不变,如果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那么,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各如何变化?

(2)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电容器

的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如果增大d,则U、Q、E各如何变化?

【例题示范2】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距离d和两板面积S都可以调节,电容器两板与电源相连接,以Q 表示电容器的电荷量,E表示两极间的电场强度,则()

A.当d增大,S不变时,Q减小,E减小

B.当S增大,d不变时,Q增大,E增大

C.当d减小,S增大时,Q增大,E增大

D.当S增大,d减小时,Q不变,E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的两种动态变化及例题示范,加强学生对电容器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几个公式的熟练综合应用.) 学生分析思路:

当d(或变化εr、S)发生变化,用C=

εr S

4πkd判断C的变化,再用C=

Q

U判断出Q(或U)的变化,最后用E =

U

d=

Q

Cd判断E的变化. 答案:AC

(四)常用电容

器【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第31页“常用电容器”部分内容,回

答问题:

(1)常用电容器,从构造上看,可以分为哪两类?

(2)常用的固定电容器有哪些?

(3)电解电容器与其他常用电容器相比有什么显

著特征?

(4)电容器常见的损坏原因是什么?

学生整理填写学案后回

答:

常用电容器

板书设计 8 电容器的电容

一、电容器 1.构造 2.作用

3.电容器的充放电 二、电容 1.概念

2.定义式:C =Q U =ΔQ

ΔU

3.单位:法拉;符号:F ,1 μF = 10-

6F ,1 pF =10-12

F

4.物理意义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决定电容大小的几个因素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公式:C =εr S

4πkd

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的两类动态变化 四、常用电容器

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学案设置探究活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本节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非常成功.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较常规的讲授方法效果要好得多,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但在实验中还是因为环

境较潮湿,金属板的电量耗损非常快,产生的静电效果不太好,使实验显得并不是很完美,因此教学中建议可以配合动画模拟演示实验.

另外,本节内容较多,上课节奏较快.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以及课堂时间所限,课堂上还不能很好地使学生充分的了解电容器在实际中的应用,课后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补充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二)(设计者:都晓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实验器材:内外附锡箔纸的大塑料杯、感应起电机.

学生演示实验:让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让感应起电机与塑料杯上外附的锡箔纸接触,摇动感应起电机,然后让感应起电机与锡箔纸分离.让一名学生接触塑料杯内附锡箔纸.(学生被电了一下)

问题:

1.让学生解释同学被电这一现象(可以让学生拆开上述装置).

2.能否制作一种简单的可以容纳电荷的容器.

二、新课教学

(一)电容器构造

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导体就构成了一个电容器.通常用符号表示.

两个导体间的绝缘物质也叫电介质.空气也是一种电介质.

最简单的电容器是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平行板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

(二)电容器带电原因分析

【实验演示】电路图如图所示

单刀双掷开关先接通1,再接通2,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

你认为电容器接电源后与接电源前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这么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