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

如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如何使相对稳定的教材与不断改进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看我们如何去备课了。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一、备好学生
1、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

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比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面积的算法:用长乘宽来计算,但不知道长方形面积为什么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

所以,教学这节课时,把教学的切入点定为:研究长方形面积为什么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

2、预设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备课时要预设学生的“已知”,因为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
学的起点。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和谐过程。

除此之外,还应预设学生的“未知”。

比如,对某一类题型而言,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学生可能不能解决的,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

还有,对教学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有什么反应?我又该如何引导?等等。

3、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备课时,要把全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大脑中进行搜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

关注到这一点,能使教学目标的确立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备好教材
1、要吃透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个环节上,要深入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和前后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是什么联系,哪一个知识点最关键。

只有抓住这些,教师上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教学。

2、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

备课时要突出重点。

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3、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必须体现课程的功能效用,必须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教材中某些内容不能体现上述精神,教者就理所应当予以调整。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1题,我不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依次解决题目中的两个问题:(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为数值比例尺;(2)量得图上距离,算出实际距离。

而是对题目进行了恰当的改编:我先出示主题图,弄清题意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的方法,同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想出了一种方法后,能不能想出第二种方法),最后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这样的改编,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开放。

三、备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起始和归宿,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

设计出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意义的教学目标,是一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