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及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附件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现就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明确定位。
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权责明确,分工协作。
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
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
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创新机制,群众受益。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三、工作内容(一)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
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务院印发了《县域医疗卫生联合体(医共体)建设指导意见》(国卫办医政发〔2016〕3号),提出了县域医共体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
其中,“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是其中一个模式。
1.建立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县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的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医共体建设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推进和监督工作。
2.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管理机制按照统一(plan)、分级(manage)、分类(manage)、分工(manage)的原则,创新县域医共体管理机制,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县级人民政府或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组织县级卫生健康局、县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指导医共体建设和发展。
3.加强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要加强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做到规范化服务、绿色服务、微信预约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直接结算等。
加强药品管理和严格依法执业,提高群众满意度。
4.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保障群众看病就近就便。
加强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提升,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建立每日例行遇难提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5.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推广健康体检和健康宣传活动,开展风险评估和干预服务,做好慢性病和传染病的控制,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经济效益。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视慢性病患者的管理。
6.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共体建设质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医共体内部建立健康平台和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医疗和医保的交互,共享病历和医疗数据,提高医共体建设质量和效益。
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卫生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的战略部署。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旨在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构建有序、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县域范围内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构建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 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3.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原则1. 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运用市场机制激发医疗卫生机构活力;2.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 突出重点与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分类指导政策,确保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4. 创新驱动与持续推进:鼓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医共体建设模式,持之以恒推进医共体建设。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一)整合医疗卫生资源1. 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共体;2. 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健康产业等政策融合,实现医共体内资源共享;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2.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3.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落实分级诊疗制度1.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明确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职责和关系;2. 推进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实现患者在县域内合理流动;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及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三)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
1-. 医共体执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统一内部转诊流程 和县外转诊办法
2-. 所辖居民应在基层成员单位接受首诊服务(65岁以上老人、 5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精神病、重大传染病、急危重症除 外),并为常住县城的农村参保居民指定首诊单位
3-. 基层成员单位规范提供诊疗服务,需转诊的患者应上转县 级成员单位,县级成员单位可将转归良好且仍需住院患者转至 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我省已有信息系统实施医共体信息化建设
五统一
县级成员单位HIS系 统应与省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对接融合,实现“五 统一”(医疗、公卫、 财政、人事、绩效) 管理
互联互通
省慢性病管理信息系 统与省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县级医疗机构HIS、 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系 统相互对接,实现互 联互通
信息共享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 台推进信息共享,提 升医疗卫生机构、疾 控机构协同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及 政府监管水平
远程医疗
基于省远程医疗平台 发展远程医疗服务, 向下辐射基层成员单 位,向上与省市三级 医院远程系统对接, 并完善远程诊断收费 标准、成本费用分配 和第三方运营机制
全面应用电子健康卡,实现一卡(码)就诊
(三)推动资源下沉
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实施乡村一体 化管理基础上,推进县乡一体化管理,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下沉基层
(四)创新工作机制
01
发挥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基层 医疗机构的联动作用,推动医防融合, 切实实现医疗质量有人盯,慢性病防 控有人管,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 及慢性病管理有人做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及 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洒在案头,一纸蓝图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
我想起了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拿起笔,为医改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时候,医共体的概念还只是初露端倪,而如今,它已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
一、背景与目标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患者负担;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3.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服务的有序流动。
二、实施策略1.构建紧密型医共体组织架构。
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形成紧密型医共体。
各成员单位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2.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引进人才、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对基层医疗设备的投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具备基本的诊疗能力。
3.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引导患者有序流动。
县级医院主要负责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健康管理。
4.加强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
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5.创新支付方式。
探索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引导医共体内部合理控费,提高服务质量。
三、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个月):对县域内医疗资源进行梳理,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和需求,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2.方案制定阶段(2个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医共体建设方案,明确各阶段目标和实施步骤。
3.宣传发动阶段(1个月):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医共体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实施计划,提高社会认知度。
4.实施阶段(6个月):按照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医共体建设工作。
2.落实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案头,我拿起笔,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这次的任务不简单,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充满激情。
一、背景分析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县作为试点地区,肩负着探索和实践的重任。
此次试点工作旨在打破原有医疗资源分散的局面,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二、目标定位1.构建紧密型医共体组织架构,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确保90%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治疗。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患者负担。
三、实施步骤1.调研与评估组织专家团队对县域内医疗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与评估,包括医疗机构数量、床位、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
同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医共体建设方案,包括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设备采购、技术培训、服务流程等方面。
同时,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
3.组织实施(1)成立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实施。
(2)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3)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组织县级医院专家下沉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4)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推广使用电子病历,方便患者就诊和转诊。
4.监测与评估(1)设立监测指标,对医共体建设效果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开展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
(3)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医共体建设方案。
四、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医共体建设工作,出台相关政策,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共体建设所需的资金支持。
郑州市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郑州市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7〕121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推进和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17〕8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确定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一)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由郑州市中心医院牵头,联合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市康复医院、豫欣老年病医院、市妇女健康管理中心、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等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整合、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形成体系完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管理模式试点。
(二)县域医共体由中牟县人民医院、中牟县中医院牵头,联合中牟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及其所属的村卫生室,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中牟县人民医院县域医共体和中牟县中医院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试点。
二、试点工作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共享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创新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加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其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
(一)制定管理章程,规范医联体运行。
遵循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制定紧密型医联体管理章程,明确管理组织架构,牵头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成员单位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实现紧密型医联体法人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分级诊疗体系。
(二)统筹医疗资源,实施同质化管理。
一是成立医务、护理、感染、药学、质控等专业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同质化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常态化管理和督导考核,确保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同质同标准。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根据省医改办等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和省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特制定我县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试点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县域医共体”是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新型组织与服务实现形式;是以县级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整合县域内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行区域集团化经营管理、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医保(包括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下同)基金对医疗服务共同体实行按参合(保)人头总额预算支付等综合改革,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县乡两级联动发展,同步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住院病人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二、基本原则和试点范围按照“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支付方式为杠杆”的基本原则,分别由县医院、县中医院牵头组建2个“医共体”,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城乡居民。
乡镇卫生院与牵头医院之间,互尊意愿,双向选择。
县内专科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按自愿原则确定是否加入“县域医共体”。
县域医共体内各单位原有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第一名称不变,增挂“县XX县域医共体XX医院”牌子。
中心(乡镇)卫生院功能不变,继续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协助卫生执法、管理村卫生室等综合医疗卫生任务,医疗服务之外的收入不纳入县域医共体核算和分配。
各成员单位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不变。
中心(乡镇)卫生院继续享受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待遇,财政补助资金不纳入县域医共体的收入分配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指导方案: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显著,但在县域层面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互补性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以及提供更加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我们决定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旨在通过建立县域医疗机构之间深度合作的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试点目标1.建立健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合理、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
2.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医疗资源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4.加强县域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共享。
5.提高县域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三、主要举措和实施步骤1.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成立县级医疗卫生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负责统筹协调和推动试点工作。
2.加强县域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组织开展定期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鼓励医疗机构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优势经验,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
3.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医疗机构间互相共享和借用设备、人员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
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大对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临床技术和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和设备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
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清原满族自治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清原满族自治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9.04•【字号】清政发〔2024〕19号•【施行日期】2024.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清原满族自治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清政发〔2024〕19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单位,相关直属单位:现将《清原满族自治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年9月4日清原满族自治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城乡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求,按照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卫发〔2024〕37号)要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积极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建设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
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和下沉,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01
人才引进
加强医共体内部的人才引进,吸 引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加入医共体 。
人才培养
02
03
人才激励
加强医共体内部的人才培养,提 高医共体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能 力。
建立医共体内部的人才激励机制 ,包括薪酬待遇、晋升机制等,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06
支持政策与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措施
管理机制
建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医 共体内部的协调与管理。
监督评价
建立医共体监督评价机制,对医共体运行情况进 行监督和评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资源整合
01
整合医共体内部的医疗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
源、技术资源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人才培养
02 加强医共体内部的人才培养,提高医共体整体医疗水
试点县应具备以下条件
县级医院综合实力较强 ,能够承担医共体牵头 责任;
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整 合程度较高,具备资源 共享和分工协作的基础 ;
县级政府对试点工作给 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并 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
参与对象
参与试点的县级医院应具备以下 条件
医院领导班子对试点工作给予高 度重视和支持,并能够积极推动 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 改革;
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明确各医疗机构和部门的职责 和分工。同时建立定期的协调 会议机制,及时沟通和解决管 理和协调问题。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 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医共体的人才储备。同 时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实现人 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和 法规动态,确保医共体的建设 符合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同时 建立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 机制,及时反馈问题和争取政 策支持。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4-10-16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委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路径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保障群众更好更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医共体建设作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改革任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益。
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3.坚持县乡融合、乡村一体。
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发展同心同向、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
4.坚持关口前移、资源下沉。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工作目标。
2019年每个市(州)至少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
到2020年,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域就诊率力争达90%,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试点前提升不少于5个百分点,基层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二、主要任务(一)建立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架构共同体。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
组建以县级医疗机构为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
医共体数量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牵头医院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若人口较少、县级中医医院能力较弱、确需组建一个医共体的县域,要向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
体及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体及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目标与任务 (3)1.3 工作原则 (4)二、试点目标与范围 (5)2.1 试点目标 (6)2.2 试点范围 (7)三、试点内容与任务 (8)3.1 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创新 (9)3.2 慢性病预防与管理 (10)3.3 数据管理与分析应用 (11)3.4 试点建设运营与保障 (13)四、试点工作实施步骤 (14)4.1 制定实施方案与计划 (14)4.2 组织实施与协调推进 (15)4.3 监督评估与调整优化 (16)五、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18)5.1 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19)5.2 技术与人才保障 (20)5.3 经费与物质保障 (21)5.4 宣传与推广 (21)六、试点工作预期成果与影响 (25)6.1 试点目标达成情况 (26)6.2 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27)6.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28)一、内容简述本方案旨在构建体及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通过整合医疗与预防资源,提升疾病防控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方案涵盖试点目标、实施步骤、机构职责、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及评估标准等方面,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在体及慢性病预防、诊疗、管理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国范围内医防融合提供经验借鉴。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各国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41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71。
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占据了主要地位。
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工作目标
县域就诊率
规范管理率 基层就诊率
牵头单位和规模较大的基层成员单位达到国家县、 乡(社区)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其他 成员单位达到基本标准
力争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基层就诊率达 到65%,重点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60%
三、工作内容
一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三 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 五 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七 加强信息化建设 九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三)推动资源下沉
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实施乡村一体 化管理基础上,推进县乡一体化管理,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下沉基层
(四)创新工作机制
01
发挥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基层 医疗机构的联动作用,推动医防融合, 切实实现医疗质量有人盯,慢性病防 控有人管,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 及慢性病管理有人做
2-. 牵头单位原则上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达到二级医院 水平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可牵头组建,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 康复院及护理院加入
(一)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医共体管理委员会
医共体要成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 卫生健康、编制、人社、财政、医保等 部门及成员单位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 责统筹医共体建设规划、人事安排、投 入保障、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
(二)完善人员管理使用
医共体以成员单位法人不变、职能不变、人员隶属关系不变为基础,按县级医疗机构、县级疾 控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三种类型分类核定人员编制,探索编制统筹使用制度
单位法人不变 职能不变
人员隶属关系不变
三不变
三分类
县级医疗机构 县级疾控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
(二)完善人员管理使用
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原则,落实医共体人员管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 收入分配等自主权
二 完善人员管理使用 四 建立完善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 六 加强医疗资源调配 八 推进薪酬制度改革 十 落实财政投入经费
(一)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1-. 试点县(市、区)根据现有医疗机构设置、布局、服 务人口等条件,组建1-3个以县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 为牵头单位,其他若干个县、乡级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及县级疾控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领导班 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 “三医” 联动,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 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 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02
二、工作目标
防
教
防治 模式
治
管
建立资源整合、协同发展、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县域 医疗卫生管理新机制,健全慢性病“防、治、管、教” 四位一体的防治模式,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慢性病防控 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医保基金安全有效利用,有序就医 格局基本形成
按需 设岗
人员 管理
岗位 管理
原则
竞聘 上岗
以岗 定薪
收入 分配
自主权
绩效 考核
(二)完善人员管理使用
不受 限制
调动 优先
满编 特办
医疗机构在空编范围内引进高 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 受10%预留空编要求和自然减 员数限制
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单位有空 编情况下可先办理人事调动手 续、后办理入编手续
(二)明确权责分工
医共体牵头单位
• 统筹管理内部疾病预防诊治工作,会同其 他县级医疗机构重点承担分级诊疗病种医 疗救治、急危重症急救转诊及县域常见病、 多发病、慢性病规范诊疗等工作
01 03
县级疾控机构
• 负责慢性病全程管理、技术指导、人员 培训及绩效评价
02
基层成员单位
• 负责常见病诊疗服务,重点为慢性病患者和 重大疾病康复期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基层成员单位
基层成员单位(包括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负责做实慢病科普宣讲、健康养成推广、常住人群 体检、高危人群筛查等早期预防工作,提升早期干 预能力,并靠实定期回访、用药管理、病情监测、 并发症预防等关键环节职责
县级疾控机构
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工作重心前移,在医共体统一 部署下,与县级医疗机构共同组建专家团队,协 同对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技术支持和绩效评价
(三)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
1-. 医共体执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统一内部转诊流程 和县外转诊办法
2-. 所辖居民应在基层成员单位接受首诊服务(65岁以上老人、 5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精神病、重大传染病、急危重症除 外),并为常住县城的农村参保居民指定首诊单位
3-. 基层成员单位规范提供诊疗服务,需转诊的患者应上转县 级成员单位,县级成员单位可将转归良好且仍需住院患者转至 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议事决策制度
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要建立共同参与、 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明确权责清 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一)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探索实施“依托乡镇卫生院设二甲医院分院” 改革,即:上级二甲医院可将医共体基层成 员单位作为分院,为其加挂分院牌子(如 “xx县xx医院(医共体)分院”),全方位 深度实施能力提升帮扶
4-. 县外转诊工作由县级成员单位按规定实施,基层不得直接 外转。自行外出就医人员按照参保地基本医保政策规定办理
(四)建立完善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
医共体要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医疗技术水平和管控服务能力为 保障,整合机构职能、建立联动机制,实现慢性病“防、治、管、教”四位一体
单位满编情况下需引进个别急 需紧缺人才,可经同级编办统 筹调剂后,先调入并办理入编 手续,待腾出空编后再收回调 剂编制
(二)完善人员管理使用
保障基层 用人需求
农村订单 定向人才
优先保障基层用人需求,适当提高基层中、 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严禁借轮岗管理、 流动使用等名义“虹吸”基层人才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等从业人员来源,应根 据安置政策优先配置医共体,可探索实施乡 村医生“县招、乡管、村用”制度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及 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目录
一
容
四
工作进度
五
工作要求
一 基本原则
明确政府主导
明确权责分工
推动资源下沉
创新工作机制
(一)明确政府主导
坚持县级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办医和疾病防治责任,统筹规划 县域医疗、公共卫生资源,保障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公益 性及基层防治结合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