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设计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一、学习目标总结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学习过程(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 肺炎球菌R型菌和S型菌的比较2. 肺炎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过程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进一步思考:格里菲思是否确定了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二) 艾弗里的肺炎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S型细菌的其他成分呢?(提示:实验设计的关键应当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等其他成分的作用。
)2. 肺炎球菌体外转化实验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1) T2噬菌体的基本结构: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2)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主要步骤:吸附—注入--________--________--释放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2.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1) 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思考:为什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如何标记T2噬菌体?(2) 标记后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 放射性检测思考: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什么?以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为什么?以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为什么?(4) 实验结论(四) 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1.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外壳是____________,内部只有__________分子。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 时间:1953年 • 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 • 结论:DNA的双螺旋结 构 • 内容:DNA是由2条右 旋但反向的链盘绕而成 ,像一个螺旋形梯子, 生命的遗传信息就贮存 在“梯子”的横档上。
通过前面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认 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二、 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S型细菌的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生物必修2
2、实验过程:
S型菌蛋白质 S型菌多糖
S型菌DNA
S型菌DNA + DNA酶
生物必修2
资料:艾弗里实验的缺陷 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 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 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4
5
高温灭活:S菌 小白鼠 +R菌 死亡
发现S活 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 提取4实验死鼠 菌 为S菌
• 为什么是R型被转化,而不是加热杀死的 S型复活呢?
•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理活性,加热 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且该过程不可 逆。所以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能再恢复其 功能(例如高温下酶失活)。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 的承担者,蛋白质失活了,生命活动就不可能再恢 复,也就是说热杀死的S型是不可能复活的。
生物必修2
五、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核酸 遗传物质 非细胞生物 (病毒)
DNA和RNA DNA
DNA DNA
R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必修2
反馈练习 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 是( D)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肺炎双球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课题来源:
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二、课标要求: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尝试提取DNA。
三、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举例说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斯,艾弗里)原理、过程和结果。
b、举例说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赫尔希、蔡斯)的原理、过程和结果。
c、举例说明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果。
d、列举出遗传物质是DNA和RNA的生物。
e、了解DNA提取的过程。
f、分析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a、分析实验结果和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提取DNA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c、领会探索遗传物质实验所隐含的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
a、通过探索遗传物质实验,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科学精神。
b、认同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四、制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苏教版教材的内容安排,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结合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应用,教学目标陈述技术的要求。
“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复习教学
2 一对( . 两对 或两对 以上 ) 相对 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子的基因型、 子代的基因型和表 现型及数量比
3 演示 “ 据假 说 进 行 的演 绎 . 根 推理” ——一 对 ( 或两 对 ) 对 指导引领 学生认 识 和掌握 “ 相 领悟 “ 说 设计 实验 验证假说 假 性状的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交 实验 ” 方法和生物意义 测 学会分析测 交实 验 ,
其在 科学研 究中的应用
探 究的一般 方法 , 悟 “ 说 一演绎 法” 教材 中“ 领 假 遗
传 因子 的发现” 即对 “ , 分离 规律 和 自由组 合规 律 ” 的
发现过程 , 了“ 体现 观察实验 、 发现问题 一分析问题 、 提 出假设 一 设计实验 、 证假说 一归 纳综合 、 验 总结规 律 ” 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复习中应 引领学生 学会生 物科
学探 究的一般 方法“ 假说 演绎法 ” “ 因在染 色体 基
生物 学教 学 21年( 7 第2 0 2 第3卷) 期
“ 的探索过 程。例如可通过学生活动 , 引导学 生开展学 习与探究 , 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 , 领悟科学 的过 程和方
・
2 ・ 3
染 色体 上 “ 领 悟 科学 研究 一 般 过程 并 回答 “ , 设计 实
一
演绎法 ”
、
4 出示测交实验的结果 .
5 基 因的 分 离规 律 ( 因 的 自 . 基 由组合规律 ) 引导 阐明基 因 的分 离 规律 ( 因的 基 自由组合规律 ) 归纳综合 、 总结规律
2 2 在 “ 因在染 色体上” . 基 的复 习中初 步 学会 生物科
上”是“ 人类对 遗传物质 的探 索过程 ” 的一部分 , 在复 习中 , 充 分 利用 教 材 资 源 , 应 围绕 “ 因在染 色体 上 基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评课稿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评课稿一、引言《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中的一篇重要教材,主要内容是介绍遗传物质DNA的发现和结构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评课,从教材的整体布局、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整体布局分析本单元的教材整体布局合理,通篇涵盖了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历程和结构组成。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本部分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在对遗传物质进行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突破,重点介绍了格里菲斯实验、奥德里奇实验和赫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
2. DNA的发现本部分介绍了Watson和Crick等科学家在1953年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发现了DNA的具体结构。
学生能够了解到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加深对DNA结构的理解。
3. DNA的分子结构本部分深入介绍了DNA的分子结构,包括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对等概念的解释。
通过文字和图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DNA分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 DNA的复制本部分重点讲解了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分离、配对和合成三个步骤,全面介绍了DNA复制的原理和机制。
整体上,教材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内容连贯,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和结构。
三、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评价《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材内容科学、准确,符合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
以下是对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评价:1. 教材对遗传物质DNA的探索历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教材通过引用相关科学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格里菲斯实验、奥德里奇实验和赫歇实验等重要的实验,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教材对DNA的结构进行了准确解释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相关的分子组成。
通过对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对等概念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DNA结构的组成。
3. 教材对DNA的复制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分离、配对和合成三个步骤。
高一生物上学期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1
2、实验过程(你的想法是否与艾弗里不谋而合?恭喜你,有科学家的潜质哦!)3、实验结论: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4、遗传物质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特定性状,并通过细胞增殖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物质,称为遗传物质。
【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应当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分开,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思考】艾弗里的实验有何缺陷?资料:艾弗里实验的缺陷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三、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自主阅读书本62页积极思维及黑体文字,思考下列问题:1、认识噬菌体的结构,回顾DNA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试验的方法是什么?3、分析实验过程以及结论1、实验材料——T2噬菌体T2噬菌体: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DNA (C、H、O、N、P)蛋白质(C、H、O、N、S)T2噬菌体的核酸是,存在于,尾部及头部外侧为。
生活方式是,宿主细胞为,(能/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繁殖。
2、实验过程①同位素标记噬菌体(为什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如何标记T2噬菌体?)②标记后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③离心分离④放射性检测3、分析与结论:(1)该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只有哪种物质进入了细菌体内?只有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
(2)该实验说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还是蛋白质遗传的?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遗传的。
(即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思考】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P62-6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组成:________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含杂质较少的 DNA。 (2)实验步骤 ①制备鸡血细胞液(柠檬酸钠、新鲜鸡血、静置);
②DNA 释放(蒸馏水、搅拌、单层纱布); ③DNA 析出(2mol/L 的氯化钠、轻搅、蒸馏水、轻搅、玻璃棒挑起白色丝状物); ④DNA 再溶解(2mol/L 的氯化钠、两层纱布); ⑤DNA 纯化(95%的冷酒精、玻璃棒卷起丝状物)。 DNA 的提取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氯化钠法、氯仿法、去污剂法和苯酚法,后三种方法 主要在 DNA 浓度较高的的情况下应用。
答案:C
3.下列哪项使格里菲斯提出了“转化因子”的结论(
)
A..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
B.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多糖,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
C. 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病死
(c)本实验还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增强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体内转 化实验中,注射 R 型活细菌与注射 S 型活细菌相对照.说明 S 型活细菌有毒性;再如,体外 转化实验中.各组互为对照.说明只有 DNA 才是遗传物质。
【画龙点睛】①格里菲思未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
的遗传物质。
②艾弗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DNA.不是蛋白质。 ③肺炎双球细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证明 DNA 是主要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a 菌体的结构生理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b)侵染细菌后,就会利用细菌内部的物质合成自身蛋白质成分
生物教学中"想象实验"的应用——以"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的教学为例
必 要 的朗读 和讨 论 、 流也是 需要 的 , 交 但必 须是 以 心灵 的宁静为前 提和基础 的 。 再说 , 中学 生 的心 高
理 特 征 和 意 志 品质 又具 备 宁 静 读 思 的优 势 。为 此 ,
学生心灵 宁静 地认 真整理 . 至养成 自主适时 整理 直
的好 习 惯 。 不 仅 有 利 于 学 生 “ 好 文 ”更 有 益 于 这 学 ,
谈在生物教学 中如何 应用 “ 象实验 ” 想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亲 历 “ 象 实 验 ” 计 过 程 。 验 科 学 思 维 想 设 体
方 法
在 教学 “ 象实 验 ” 要求 学生 要亲历 实验设 想 时
意、 思想 主题 、 人物形象 、 写作 手法 、 写作特色 等 : 课
堂 练 习 包 括 练 习 题 的 重 难 点 、 题 误 区 、 题 规 律 解 解 和方 法 、 题后 的感悟等 ; 题 探究 包括 课文何 以 解 问 这 样 写 而不 那 样 写 的 原 由 、 物 形 象 的典 型 意 义 、 人 课
作实验 , 该类实验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 学生通过模
仿 科 学 家 科 学 探 究 活 动 的方 式 获 取 科 学 知 识 , 在 并 这 个 过 程 中学 会 科 学 研 究 的 方 法 和 技 能 、 学 的 思 科 维 方 式 . 而形 成 科 学 观 念 、 立科 学 精 神 。 进 树
课 堂不可缺少的读思品质。
修改和完善 , 并展示 一个参 考案例 ( ) 略 …。
另 外 , 师 要 鼓 励 学 生课 后 依 据 教 材 继 续 开 发 教 探 究 性 实 验 。 过 设 计 系 列 问 题 让 学 生运 用 推 理 性 通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讲课稿)
释放
4、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①选择同位素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等 用35S标记蛋白质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用32P标记DNA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 35S 的细菌 细菌+含32P 的培养基→含 32 P 的细菌 .第二步:标记T2噬菌体 35 T2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 S的T2噬菌体 32 T2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 P的T2噬菌体
DNA,蛋 放射性存在 白质外壳 于大肠杆菌 留在外面 外
6、实验 结论
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
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 DNA 是遗传物质
体内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菌 肺炎双球菌 (格里菲思) 中含有“转化因 的转化实验 子” 体外转化实验: DNA是“转化 (艾弗里) 因子”
课堂小结
.第一步:标记细菌
②标记T2噬菌体方法:
③实验过程:
放射性主要 存在于大肠 杆菌内
放射性存在 于大肠杆菌 外
5、实验过程及结果:
分组
用32P标记的噬 菌体侵染未标记 对比 的细菌 实验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结果
结果分 析
放射性主要 进入细菌 存在于大肠 细胞内的 是噬菌体 杆菌内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三、大量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结论: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 质
反馈练习
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D (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肺炎双 球菌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两个经典实验的比较
艾弗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处理 方式 对照 原则
实验 结论
设计 思路
直接分离
同位素标记法
S型细菌的分离物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
质分别于R型细菌 蛋白质两组实验相互对
混合培养相互对照 照
证明DNA是遗传物 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有效
质,蛋白质不是 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
噬菌体的 DNA
组别
方法
现象
结论
1 R型活菌
活
R型活菌无毒
2 S型 活 菌 3 加热杀死
S型菌
死
S型活菌有毒
活 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
4
R型 活细菌
+
S型
死细菌
死 (体内有 加热杀死的S型菌 S型活细 存在“转化因子”
菌)
二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实验设计]寻找转化因子: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遗传物质。
(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体内)。
设法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
制备含有放射性标记噬菌体过程示意图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 35S培养基+大肠杆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一步: 标记大肠杆 32P培养基+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菌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35S标记的噬菌体 第二步标 记噬菌体
套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
多
糖
类
高中生物新教材创造性使用策略——以“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一课时为例
走 进 教 材 的 知 识 结 构 体 系 , 意 味 着 要 领 悟 教 材 中 所 蕴
含 的 思 想 方 法 。例 如 ,本 课 ” 排 的 两 个 “ 极 思 维 ” “ 安 积 活
动 必 须执 行 , 则 学 生 无法 掌 握 相关 原 理 、 法 , 谈 否 方 更 不 上分 析 、 纳 、 理 等 能力 的提高 。 归 推
第1 0期
2 2年 1 01 O月
中 小 学教 学 研 究
T a h n s a c o ma ya d Mi e S h os e c ig Re e r h f r Pn r n d c o l dl
课
标
教
村
高中生物新 教材创造性使用策略
— —
以“ 索遗传 物质 的过程” 探 第一课 时为例
举 例 证 明 蛋 白质 不 是 遗 传 物 质 。这 个 内容 虽 然 属 于 《 课 程 标 准 》 求 , 它不 是 重 点 , 学 时 只 需要 一 两 句话 要 但 教 描 述 即 可 , 且 《 学 要 求 》 根 本 未 提 到 。 因 此 , 学 况 教 中 教
时 要 深 入 研 究 《 程 标 准 》 要 求 , 样 才 能 最 大 限 度 课 的 这 地 减 少 教 学 的 盲 目性 、 意 性 和 模 糊 性 。 随 2研 究 教 学 对 象 .
关键词 : 用教 材 ; 使 教学研究 ; 策略
教材 的使 用 就是 让教 材 “ 冷 的美 丽 ”变 成学 生 冰
( 长 点 ) 间 的 联 系 , 此 来 确 定 教 学 目标 、 难 点 增 之 以 重 等 。千 万 要 避 免 在 外 校 上 公 开 课 时 采 用 的 教 学 方 法 、 教 学 手 段 等 均 与 在 原 学 校 演 练 时 一 样 。这 种 做 法 必 定 是 不行 的 , 为教学 对象 发生 了变化 。 因 3研 究 教 学 情 境 . 课 堂 教 学 时 要 从 学 生 当 堂 反 映 出发 , 根 据 学 生 。要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0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0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第20讲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考纲要求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一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特点类型菌落荚膜毒性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2实验.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3实验..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实验.说明DNA有转化作用。
4.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小鼠体内培养培养基体外培养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 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1.判断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性4从格里菲思的第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 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5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6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2.判断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4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如果没有实验,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为什么提示不能。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教案-新版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3)理解DNA的理化特性及根据其理化特性而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4)利用DNA的性质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
2.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在对实验原理、步骤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通过DNA的粗提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比较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DNA的提取的原理。
(2)DNA的提取的实验过程。
(3)DNA的鉴定技术。
难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方法及其相关原理三、教学方法1.利用以动画、视频形式表现提取DNA的原理与方法、步骤的全过程,化解教学难点。
2.指导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亲身实验中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
3.以讲述法、谈话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DNA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DNA的溶解性知识的理解。
(2)DNA粗提取的方法以及DNA提纯的方法。
(3)二苯胺法鉴定DNA的方法和原理。
2.教师的教学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图片、视频。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原来谁也不知道,通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开了真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归纳:(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即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学生: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编制:王曼审核:秦磊校对:张统省编号:07 【学习目标】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质疑讨论】1、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探索遗传物质过程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2、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自学质疑】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一】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球菌转化实验思考:①对比A、B组实验,说明了什么?②D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③由本实验你可以做出怎样的推理?【实验二】1944年,艾弗里肺炎球菌转化实验1、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2、尝试画出艾弗里实验的过程示意图。
3、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实验三】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1、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2、请将图示内容补充完整。
用__________标记用__________标记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实验探索】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的基本成分都是蛋白质和RNA,体内无DNA。
请设计实验探究烟草花叶病毒和车前草病毒的遗传物质(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小结】___________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反馈】1、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少无毒R型②多无毒R型③少有毒S型④多有毒S型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3、、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D.遗传物质是DNA。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1.明确遗传的物质性。
2.了解科学家在探究遗传物质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
(重点)3.举例说明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重、难点)一、早期人们对遗传原因的猜测和寻找遗传物质1.早期人们对遗传原因的猜测(1)遗传是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
(2)对遗传的认识:停留在子女和父母的长相方面。
(3)遗传的原因:是“天赋”,是“无法改变的”。
2.寻找遗传物质时间科学家理论主要内容1841年达尔文泛生论①生物体各部分结构都会产生代表性微粒;②微粒汇集到生殖器官,形成生殖细胞;③受精卵发育时,各微粒到相应部分发挥作用,发育出与亲代相同的个体1885年魏斯曼种质论①生物体分为种质和体质;②种质可遗传,决定体质,体质不可遗传1865年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决定和传递性状的是遗传因子1903年沃尔特·萨顿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染色体携带遗传因子从亲代传给子代1926年摩尔根基因学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时间人物实验结论早期蛋白质是基因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 1944年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思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7年富兰克林·科瑞特烟草花叶病毒拆合实验在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1)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
(2)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迦莫夫提出三联体密码学说。
(3)1959年,克里克认为DNA将遗传信息由细胞核传送到细胞质,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4)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化学家尼伦伯格和霍拉纳破解了遗传密码,发现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是以密码的形式存在的。
判一判(1)动物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2)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教学设计“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主要可以分为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尝试提取DNA等两部分内容。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要求是: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分析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证实RNA也是遗传物质;概括遗传物质的特征。
科学家是通过实验认识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认识到DNA和RNA是遗传物质不仅使他们深刻理解遗传物质的特征而且使他们感受到科学家探索遗传奥秘的思维方式。
遗传物质不仅携带着遗传信息,还能控制生物特定性状,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才认识到DNA是遗传物质。
而遗传物质一旦被认识后,对生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教材中的两个“积极思维”活动都是科学家探索DNA是遗传物质过程的浓缩,有效地组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都涉及遗传物质的传递,因此,这部分知识是对细胞科学探索的起源,也是课堂导入的基础,更是学生进行理性探索的基础。
本节安排了一个两个“积极思维”活动,一个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另一个是“为什么说噬菌体实验更有说服力?”设计恰当的探究式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层层深入地领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述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后,教师:提问:①进入细菌体内的是什么?什么结构留在外面?②出来的是什么?③新的蛋白质外壳是怎么出现的?④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回答出这4个问题,学生就可以从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菌外面没有参与到产生子噬菌体的现象得出它不是遗传物质;从留在细菌体内的DNA发挥了其遗传作用从而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实验结果中直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讲义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讲义在生命的奥秘中,遗传物质的探索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重要课题。
从最初的模糊猜测到如今的精准理解,人类在这条道路上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生物特征的传承现象。
例如,农民们通过选育优良的种子来获得更好的作物收成,这实际上就是在利用遗传规律,尽管他们当时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但真正对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始于 19 世纪。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精心选择了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豌豆,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
经过多年的杂交实验和仔细观察记录,他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些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会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当雌雄配子结合时,遗传因子又重新组合,从而决定了子代的性状。
孟德尔的发现具有开创性意义,然而在当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几十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和认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0 世纪初,科学家们对遗传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当时,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另一种则认为是核酸。
1928 年,格里菲斯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他将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和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 R 型菌不会使小鼠患病,而 S 型菌会导致小鼠死亡。
但当他将加热杀死的S 型菌和活的R 型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时,小鼠却患病死亡,并且在其体内检测到了 S 型菌。
格里菲斯认为,在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能够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但他并不清楚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
后来,艾弗里等人对格里菲斯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深入研究。
他们将 S 型菌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多糖、DNA 等分别提取出来,与 R型菌混合,观察哪一种成分能够使 R 型菌发生转化。
结果发现,只有DNA 能够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从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苏教版教学教案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五章班级姓名【知识回忆】回顾人们对遗传物质的初步认识经过【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合适呢?尝试说出你的理由并试着说出几种生物。
【自主知识复习】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交流展示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原理:使小鼠患败血病而死亡。
(3)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
思考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思考3: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
思考4: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思考5: 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思考6:(2008·江苏高)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交流展示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1)实验原理:对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实验过程:①S菌的DNA+ 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②S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混合培养):。
③S菌的多糖+R型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导学案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认识和猜测。
2、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3、理解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
4、体会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
2、难点(1)如何理解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
(2)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三、知识梳理(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认识在 19 世纪,科学家们对于遗传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一种“融合遗传”的物质,即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中会混合在一起。
然而,随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成功,人们开始对这种观点产生了质疑。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性状的研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且遗传因子在遗传过程中是独立分离和自由组合的。
但孟德尔的理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直到20 世纪初,随着更多的实验证据的出现,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才被重新重视。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包括 S 型(有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和 R 型(无荚膜,菌落粗糙,无毒性)。
(2)实验过程①给小鼠注射 R 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
②给小鼠注射 S 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③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小鼠不死亡。
④将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小鼠死亡,并且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 S 型活细菌。
(3)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活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思路:将 S 型细菌中的各种物质分别提取出来,单独观察它们对 R 型细菌的转化作用。
(2)实验过程①提取 S 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DNA 等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2)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尝试提取DNA。
2.能力目标: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DNA的粗提取。
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DNA的粗提取。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探索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全过程,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结合相应挂图及板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只有DNA具有转化作用。
3.阐明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寄生方式,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同时,结合课件进行比较分析,进而确认DNA是遗传物质。
4.以讲述法、谈话法为线索,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1)通过指导学生通读教材,体会“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学习程序,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2)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疑问,引导学生层层递进,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亲代−−−−
→减数分裂配子−−−−→受精作用受精卵−−−−→有丝分裂子代 学生:( 2N ) ( 2N ) ( 2N ) ( 2N )
教师:染色体的数目变化(2N ):
学生:(略)
教师:染色体的成分?
学生:DNA 和蛋白质 教师:这两种物质中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阅读课本P53-P55相关内容,并结合图4-1和图4-2,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
【讲述】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问2〗你们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讲述】必须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
〖问3〗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S型细菌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讲述】研究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问4〗在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第四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除了发现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外, 还发现了少量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能说明什么?
【讲述】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问5〗在第四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出现的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 型细菌,这说明这种性状的转化可不可以遗传?
【讲述】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问6〗格里菲思在实验过程中找到起“转化因子”作用的物质了吗?你认为他的失误在哪儿?
【讲述】没有。
格里菲思没有将S型细菌体内的蛋白质、DNA等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问7〗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分析与结论是什么?
【讲述】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问8〗当时的技术是否对艾弗里的实验有影响?
【讲述】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问9〗艾弗里实验的缺陷是什么?
【讲述】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问10〗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与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相比较在实验设计上有什么不同?
【讲述】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把S型有毒菌的化学成分提取并分离开来,单独鉴别DNA、蛋白质及其它物质在遗传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