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重点与措施

山东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重点与措施

分机具对种薯规格 、土壤质地等适应性还有待提 高, 应逐步解决漏播现象。马铃薯收获机械主要是
采用 分 段收 获方 式 . 挖 掘机将 马 铃薯 挖掘 、 土 用 抖 后, 摆放 在地 表 。大部 分 机型 只有 挖掘 功能 , 而分
L a u yn , n h c e ̄, i Z e unX ea WagS uh n Lu h n
( .h n o g g c l rl c iey e h i ePo o o tt n Jn n2 0 1 , hn ; 1 a d n r ut a Mahn r c nq rm t nSai , ia 5 0 3 C ia S Ai u T u i o
2 1 年第 9 01 期 ( 总第 2 2期) 4
农 业装 备 与车 辆工 程
A R C L U ALE UP E T& V HIL N IE R N G IU T R Q IM N E C EE G N E I G
No 9 Ol . 2 l
( o l 4 ) T t l 22 ay
型花生联合收获机 2 1 年进入 了农机推广支持 0 1 目录 和 山东省农 机 购置 补贴 目录。青 岛万 农达 花 生机 械有 限公 司 、山东 五征 集 团和 江苏宇 成动 力 机 械有 限公 司结 合 国家 科技项 目的实 施 .已进 行 了多年的研发 , 正在继续完善其产品性能和质量
开展棉花生产机械和农艺技术 的研究 ,这预示着 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的进程将得到加快 。 马铃薯 生产 机械 化在 我省 起 步较 晚 ,但 是 近
几 年发 展较 快 。马铃 薯播 种机 械 在我 省 已有多 家 企 业 生产 . 机具 也基 本过 关 , 列 入 了省农 机购 置 并 补 贴 目录 . 在马 铃薯 产 区得到 了较 好应 用 , 但是 部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01.29•【字号】鲁农机监字〔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市农业农村局: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鲁办发电〔2021〕10号)和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鲁交安发〔2021〕1号)要求,组织开展好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省厅制定了《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1月29日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汲取栖霞市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笏山金矿“1.10”事故教训,有效排查和消除农机安全事故隐患,推动我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决定自即日起至6月底,在全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结合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细致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对农机行业领域及所有相关人员全覆盖,对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以最严责任、最硬措施,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26•【字号】鲁政办字〔2020〕172号•【施行日期】2020.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切实解决好种子问题,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1.健全保护体系。

强化农作物、林草、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

加强种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设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圃10处、繁殖基地25处,改扩建畜禽保种库(场、区)30处,改造提升水产原、良种场(区)80处。

加强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入库。

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种质资源与新品种(系)按要求入库共享。

(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畜牧局、省财政厅)2.强化创新利用。

建立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发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功能基因,创制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和育种材料。

建立主要动植物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数据库。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二、聚力突破性新品种攻关3.明确育种方向。

在主要农作物方面,重点培育“优质专用、绿色高效、抗逆性强且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优质强筋小麦、机收粮饲玉米、优质耐盐水稻、高油高蛋白大豆、高油高油酸花生、优质机采棉花、优质专用甘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绿色果蔬方面,重点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多抗、耐贮运”且生产性状优异的高端设施蔬菜品种和果树品种,苹果、葡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马铃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22•【字号】鲁政字〔2021〕182号•【施行日期】2021.10.22•【效力等级】•【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农业农村部机关有关司局:现将《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2021年10月22日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产品出口额等常年居于全国首位。

推动山东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引领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山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总抓手,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着力推进稳粮固农、科技强农、产业富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改革惠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山东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建设目标。

到2025年,山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69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80%以上的涉农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26•【字号】•【施行日期】2021.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21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取得新进展。

2.目标任务。

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低于上年水平,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讲话稿:在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上的讲话

讲话稿:在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上的讲话

在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上的讲话各位同志、各位专家:今天,我们在XX市举办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推进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举措。

刚才,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组专家将分别就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花生、马铃薯等七大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做了精彩报告,创建示范县交流了工作经验。

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启发。

下面,就推进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从国家层面看,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15年8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明确了推进行动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2016年,农业部印发了《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明确了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办法。

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全程机械化纳入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充分表明,农业部已将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为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稳固粮食产能、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保障,作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作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作为补齐短板、拓展领域、促进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从省级层面看,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补齐农机化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全省各级农机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机化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超过67%,我省农业生产已进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农机化发展处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3篇)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3篇)

2024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决定在2024年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该示范区的建设将充分发挥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实施方案旨在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建设目标1.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提高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借助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和监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生产。

3.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机械化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4. 推广示范效应:通过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农业机械化示范企业和技术骨干,推广示范经验和成果,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1. 建设示范基地:选取一定规模的农田作为示范基地,确保基地的规模、条件和农作物种植情况符合示范区建设要求。

基地要配备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管理和操作。

2. 推广先进机械装备: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装备的示范推广活动,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引导农民选择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机械装备,提高农民的机械化使用水平。

3. 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完善农机服务网点建设,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提供全面的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保证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

4. 强化培训与技术支持:开展农业机械化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和维修能力,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确保示范区内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5.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农业机械化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民购置农机装备,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降低农业机械化成本,提高机械化普及率。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目录北方单季粳稻旱育稀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6)基于钵毯苗机插的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3)西南单季稻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31)东北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 37 黄淮海麦茬地玉米直播粒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45)大兴安岭南麓米-豆轮作秸秆还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50)西北灌溉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生产模式 (56)黄淮麦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62)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68)北方一熟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免耕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74)北方一季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79)内蒙古阴山北麓高垄滴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85)中原两季作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89)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大垄双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95)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01)一年一熟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06)冬油菜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18)春油菜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26)麦秸硬茬地碎秸整体均覆垄作夏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31)垄作春花生覆膜免放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37)东北地区大豆大垄高台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43)内蒙古东部大垄高台宽窄行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51)黄淮海地区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59)甘蔗中型机具系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67)甘蔗大型机具系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75)北方单季粳稻旱育稀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一、模式概述我国北方单季稻主要采用棚盘育秧、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旱育稀植模式,从南往北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按照国家开展全程机械化要求看,其薄弱环节也很多,主要是秸秆处理、机械插秧、机械植保和烘干环节,其制约因素为水稻生产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经营规模小,作业标准不高、育插秧环节多、烘干设备投入高等,近年来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3.10.10•【字号】鲁农机字〔2023〕13号•【施行日期】2023.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的通知鲁农机字〔2023〕13号各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发〔2023〕1号)、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的政策措施》(鲁农委发〔2023〕4号)、省政府办公厅《山东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22〕160号)要求,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升级,促进农机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确定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试点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支撑能力为目标,以填空白、补弱项、提质量为着力点,加快先进、适用、安全、可靠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实施路径,不断提升我省农机装备智能化、数字化和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省级统筹、多方参与。

省级统筹科研、生产、销售、鉴定、推广应用等多方面资源力量,构建重点农机制造企业牵头、大型专业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作的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创新联动体,拓展农机应用场景。

——自主创新、高端引领。

瞄准科技前沿发展方向,加快攻克农机装备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和工艺,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科技含量、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发展,加快大型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农机创新研发步伐,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全程机械化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

全程机械化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

全程机械化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做好全程机械化有关工作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通知》要求,抓实抓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项工作,为粮食稳产增产夺丰收提供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支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组织领导,扛实粮食安全责任,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落细工作措施,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协调配合,加快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做好农机作业服务,精准实施农机化扶持政策,全方位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粮食稳产增产夺丰收贡献机械化力量。

二、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从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实际出发,以粮食优势产区和主产区为重点,以关键技术环节和〃瓶颈〃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短板弱项,完善技术模式,推动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2、机艺融合,协同发展。

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增效农艺技术为依托,结合采用信息化技术和农田基本建设等工程技术,加强农机、农艺等多部门联合攻关、协同配合,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

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强农惠农政策及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及合作组织购买或使用先进适用的水稻种植机械和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益。

三、任务目标积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继续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创建,积极推进粮食作物稳产增产,为实现全省粮食产量不低于IOOO亿斤的目标提供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支撑。

1积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按照国家相关作业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不断提升各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

全省小麦玉米机耕率达到98%,机播率达到99%,机收率达到99%o高效植保能力达到8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粮食烘干能力达到60%。

2、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

在现有50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基础上新创建10个示范县;在现有8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的基础上,新创建1个示范市。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9.29•【字号】鲁农机科函字[2012]20号•【施行日期】2012.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机科函字〔2012〕20号)有关市农机局(办),各项目县(市、区)农机局:为做好2012年省财政支持农机化推广项目的实施工作,根据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关于下达2012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2〕80号)等文件要求,省局组织制定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各项目县农机部门要根据省里的实施方案,在切实搞好调研论证和落实示范区地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尽快组织编制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

为便于材料保存,项目实施方案请用A4纸打印、胶订,于11月底前以项目单位正式文件形式(一式三份,同时发送电子版)报送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朱月浩,电话:*************邮箱:******************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附件: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为全面完成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化肥功不可没。

化肥在农业投入成本构成中占60%,施肥方法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瓶颈。

目前大部分农民仍然按传统的习惯施肥,造成肥料淋溶挥发,浪费严重。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

现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协同推进”发展思路,以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为对象,以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环节为重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基本原则突出以玉米为重点,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玉米高效率种植、秸杆综合利用、植保、烘干等作业薄弱环节有新的突破。

以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以农机购置补贴、开展农机培训等为辅。

突出集中投入、规模经营、示范带动的原则,逐步推进。

以实施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农机技术为重点,实现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先进适用、运行高效。

三、工作目标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粮食烘干在全旗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烘干机械化能力达到90%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力争2022年达到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标准。

四、工作重点(一)搞好示范带动。

按照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持续推进的要求,依托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打造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为依托,通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方式,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在各苏木乡镇场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万亩以上,带动全旗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示范区要突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通过样板示范试点,推动提升全旗全程机械化水平。

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在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

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在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

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在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张桃林【期刊名称】《农机科技推广》【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4页(P4-6,9)【作者】张桃林【作者单位】农业部【正文语种】中文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

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指出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纲要》明确强调,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并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国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我们要充分认识全程机械化在“稳产能、降成本、转方式、促升级”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全程机械化是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稳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产能、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保障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及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根本在于巩固提升产能,出路在于强化技术装备支撑。

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受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和新生代农民择业意愿的影响,如果没有机械化生产全面替代,粮棉油糖这样一些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很难稳固。

解决主要作物产能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以机械为先进农艺技术载体,挖掘增产潜力,需要发挥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烘干的高效优势,增强抵御病虫害或极端天气等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少产中产后损失。

因此,可以说,有了全程机械化之“技”,农机这支生产“铁军”关键时候冲得上去、顶得住用,粮食产能才会有坚实基础,农业结构调整才能有充足底气。

2.全程机械化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玉米、水稻、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花生、棉花、甘蔗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9种大田作物,2014年播种面积合计超过18亿亩,约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三,关乎国计民生,地位十分重要。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山东省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山东省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山东省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6.19•【字号】鲁农绿发字〔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山东省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绿发字〔2024〕5号各市农业农村局:现将《山东省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6月19日山东省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助力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制定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年度三农重点任务要求紧密结合,坚持农用优先、产业导向、多措并举,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探索建立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构建秸秆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

2024年,建设27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104个以上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左右。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科学还田沃土。

充分考虑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农民实施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推行秸秆翻埋、碎混、覆盖等秸秆还田沃土模式,提升还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二)推动离田高效利用。

坚持政府推动、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秸秆收、储、运、销、用市场主体,完善县域秸秆收储和供应网络,提高离田效能。

推进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推动形成“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的高质高效离田利用格局。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5.30•【字号】鲁农机技字〔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鲁农机技字〔2024〕3号各市农业农村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省厅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

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5月30日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农村和农业机械化中心工作,以保障粮油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补齐农机化技术装备短板、提升农机技术效能和应急救灾能力等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质效,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14项工作。

一、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提单产,积极推动机械化作业质量提升1.抓好高性能播种技术与装备大面积推广应用。

围绕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全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稳步推动小麦立旋整地双镇压复式条播机,玉米高性能指夹式、气力式玉米(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具升级换代。

持续开展粮油作物机械化播种作业质量对比试验示范,合理选用小麦深翻整地、多次镇压、“一喷三防”,玉米贴茬直播、单粒精播、“一喷多促”,大豆精细机播、合理增密等农机农艺技术,实现苗齐苗全苗壮,推动高性能播种技术与装备的大面积应用。

2.抓好粮油作物机收减损。

围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提升粮食烘干、防灾减损能力的工作要求,瞄准主要粮油作物,深入挖掘机收减损潜力,加大小麦纵轴流联合收获机、玉米穗茎兼收或籽粒联合收获机、大豆挠性割台或大豆专用联合收割机和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设备等高性能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

2024年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

2024年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

2024年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我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22年度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着力推进全区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设工作。

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农机“两融两适”发展路径,加快智能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生产装备与技术全程全面示范推广应用,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推进全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二、建设目标到2024年末,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5%,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五项特色农业机械化率总体达到70%以上,全区建设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不少于10个,建成市级以上粮食“无人化”农场不少于8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不少于8个,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农机与农艺、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成果,除海永镇外10个区镇(街道)全部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三、建设内容示范县建设主要包括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绿色化应用、“宜机化”配套、服务能力增强6个方面内容。

(一)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24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5万千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提档升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其中小麦机种率>99%、水稻机种率295%、机械化烘干能力保持100%、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290%、秸秆处理机械化率〉92虬1.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

山东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实施方案(一)

山东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实施方案(一)

山东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实施方案(一)为进一步促进山东省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山东省农业机械装备补短板行动实施方案于近日出台。

该方案旨在加快农机装备现代化,淘汰老旧农机,提高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和科技含量,以推动山东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总体目标在2022年前,将山东省的智能农机装备覆盖率提高至50%以上,并推广智能化、绿色化的农业机械装备。

提高农业机械服务质量及效率,为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生产线的建设和升级。

争取国家和省财政的支持,着力推进农业机械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提高生产线产能的同时,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保障设备顺畅生产,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

(二)加大技改力度。

针对现有机械装备中出现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提高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单种农机续航能力和自动化操作的普及率。

(三)实施农村旧区农机淘汰计划。

加大对落后、老旧、低效的农机装备的淘汰力度,在整个供应链中,采取政府补贴和农机生产企业的减免税、减负等多种方式,着力推动农村旧区的农机淘汰升级,推广有效的新型农机。

(四)推进农机合作社养护保养计划。

整合农村旧区的农机养护服务,推动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围绕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加大维修保养服务力度,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提高农机养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五)降低农机设备使用成本。

制定农机设备使用收费的市场化方案,通过推广先进的农机使用模式,实行价格递减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推进农机线上服务,支持农机租赁行业发展,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切实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三、实施机制(一)建立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确立农机整合、更新、优化和推广的推进机制。

(二)成立农业机械协作创新实验室,加强市场前沿技术的研究及产业链集成创新,促进农机装备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

(三)整合农机生产企业,建立多元化的维修和养护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农机生产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农机使用效率。

山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山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山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山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的内容架构《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1.品种上:定位在9大主要农作物,即水稻、小麦、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经济作物。

2.环节上:从花生生产形势、区域特点、栽培制度和主要种植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山东省花生种植基本概况。

聚焦在农机农艺要求、花生机械技术路线(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主要环节,确定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各生产环节机具配套方案,然后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全程机械化。

3.目标上:在主要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内,实现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并推出一批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区。

一、山东省花生种植概况山东省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热资源充足,适宜花生栽培。

多年来,山东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积极作为,大力推进花生机械化生产,花生播种、收获机械化发展迅速。

花生是山东省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第1大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3. 3万hm2左右,总产量330万t 左右,分别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和总产量的25% 。

山东省花生单产4 200 kg/hm2,高于全国平均单产25%,居全国前列。

山东全省16 市均有花生种植,其中青岛、烟台和临沂种植面积超过6. 6 万hm2。

全省花生以春花生种植为主,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0%。

1.1生产规模和总产下滑山东省花生的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等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2004 年之前一直是花生生产第 1大省。

但近年来,受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农业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山东省花生整体生产水平下滑,生产形势严峻。

1.2生产区域特点鲜明根据山东省自然禀赋和花生分布情况,山东省花生生产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区和鲁西、鲁北黄灌区 3 个产区。

胶东丘陵区为山东省的主要花生产区,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和威海的全部,以及潍坊的部分县市,栽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近 40% ,总产占全省总产的42% ,以春花生为主。

2023年全程机械化推进分析: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5%

2023年全程机械化推进分析: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5%

2022年全程机械化推进分析: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5%农业机械化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2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第一年,对各行各业来说,这一年可谓意义重大。

对于推动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来说,这一年同样意义深远,2022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估计达到65%,主要农作物的耕作环节以及小麦、水稻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水平及粮食烘干、秸秆处理、高效植保力量快速提高,花生、油菜、棉花、甘蔗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突破。

2022年全程机械化推动工作总体上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行政推动力度明显加大。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程机械化纳入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强调要“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全国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目标,并纳入“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规划。

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创建为引导,以突破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进展全程机械扮装备为支撑,以进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途径,大力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究与创新,不断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量的提高。

其次,财政投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农业部、财政部两部门连续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以解决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装备为主,重点抓住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推动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各级农机部门都针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动工作出台各类政策,将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保障推动工作能够顺当进行。

同时,成立了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行动专家指导组,专家组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九大作物分别设立专业组,专家组将充分发挥决策询问、技术指导、培训沟通、验收考核四个方面的支撑服务作用。

中共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共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中共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10.18•【字号】鲁农委办发〔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市党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局,沿海市渔业主管局,省有关部门、单位:现将《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10月18日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落实好2021年省委1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2号)精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我省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1.坚持全产业链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林牧渔业与加工、流通、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形成集生产、加工、贮藏、冷链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健全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坚持产业特色化发展。

充分发挥我省山地、丘陵、平原、沿河、沿海等资源禀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果蔬、特种养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有机农业、定制农业、高端农业,促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

同时应当看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全程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玉米机收仍是薄弱环节;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发展严重滞后;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不高。

二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

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是空白。

花生联合机收率低,棉花机采刚刚破题。

为进一步加快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准工作定位,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一)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和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

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6%,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质量,解决粮食干燥问题。

确保到2017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3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4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4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0%;到2020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6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8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50%,玉米联合机收率达8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5%。

在花生、棉花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花生、棉花两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到2017年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棉花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到2020年,花生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棉花耕、种、管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机械采收取得大幅进展,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

(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大面积推广;其他区域,加强试点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

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土壤状况、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经营规模,确定适宜的技术路线和主推机型,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技术模式,推动技术集成和标准化。

3、创新驱动,持续发展。

坚持产学研管推用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研发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环节化、低端化向全程化、高端化升级。

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4、政策扶持,市场主导。

综合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农机研发创新计划、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等政策、项目,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

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

二、工作重点(一)着力推进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重点区域:菏泽、德州、聊城、临沂、济宁、潍坊。

主攻方向:围绕推进小麦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产前种子加工、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和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主攻高效低损收获、宽幅精量播种、干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施肥、高效植保。

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机械化干燥,菏泽、德州、聊城、潍坊、临沂、济宁辖区内每个县(市、区)建立粮食干燥机械化示范基地4个以上,基本解决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粮食干燥问题。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加快推进小麦、玉米播种机、联合收获机升级换代,宽幅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小麦联合收获机、带扒皮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平原地区成为主流机型。

努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在菏泽、潍坊、临沂等地着力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在滨洲市阳信县、聊城市临清市、泰安市肥城市、潍坊市临朐县等畜牧养殖重点地区积极推进粮改饲,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

在鲁西北沿黄灌区、鲁中高产井灌区、半岛和鲁南山丘旱作区积极推广适宜当地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和技术模式。

积极推进以机械化还田为主的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在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大力推广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推行小麦、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在泰安、滨州等地大力发展玉米秸秆青贮收获机械化,在东营、淄博等地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在聊城等地积极探索利用秸秆造纸、发电等利用途径。

开展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种肥同播、统防统治,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施肥、植保机械化、精准化水平。

在抓好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注重突破水稻、马铃薯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瓶颈,补短板、上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全程推进。

(二)加快推进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1、花生。

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三大区域,即以胶东半岛、鲁东南为主的春花生种植区,以鲁西、鲁西南为主的夏花生种植区和以鲁中地区为主的花生套种区。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联合收获。

发展路径:在推进耕整地、机械播种、灌溉、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加速推广应用分段收获机械,同时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多行高效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和两段(捡拾、摘果)收获机械。

从区域分布上,胶东半岛、鲁东南等春花生种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核心区。

重点是加快推广普及多垄多行大型花生精确播种联合作业机械、联合收获机械和两段收获机械,全力推进花生种植与收获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到2020年,该区域春花生规范化机播400万亩;高效收获机发展到4000台,完成花生联合机收250万亩。

其中,平度、胶州、招远、莱阳、诸城、高密、文登、莒县、莒南、临沭、沂南、沂水等12个重点县(市、区)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带动整个发展区域达到75%以上。

鲁西、鲁西南为主的夏花生种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示范区。

重点推广夏花生直播与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扩大发展规模,实现花生机械化种植、收获新突破。

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夏花生规范化机播150万亩以上;夏花生高效收获机发展到600台,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其中,台儿庄、邹城、泗水、冠县、东明、鄄城等6个重点县(市)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示范带动整个区域达到50%以上。

鲁中地区为主的花生套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辐射区。

重点开展机收花生种植的示范引导,进行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试验,带动花生种植模式机械化、现代化的转变。

到2020年,该区域花生规范化机播50万亩;花生高效收获机发展到600台以上,完成机收花生30万亩。

其中,济阳、莱城、新泰、宁阳等4个重点县(市、区)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示范带动整个区域花生生产机械化实现根本性改观。

2、棉花。

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以滨州、东营、潍坊为主的黄河三角洲一年一熟区、以聊城、德州为主的鲁西北一年一熟与两熟区和以菏泽、济宁为主的鲁西南一年两熟区。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植保化控、机械采收。

发展路径:在普及应用机械深耕深松、中耕施肥、机械植保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机械,引进示范国外摘锭式先进采棉机,研发推广适合黄淮海地区棉花采收的中小型自走式采棉机和大型高地隙对靶施药高效植保机械以及秸秆处理机械。

加强棉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选育适于机采的棉花品种。

黄河三角洲一年一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核心区,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和机械采收。

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50万亩;大型采棉机发展到30台,完成机采棉14万亩;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机械作业达到20%,秸秆处理达到30%,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

其中利津、河口、寿光、昌邑、无棣、滨城等6个重点县(市、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鲁西北一年一熟与两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按机采棉模式种植与收获试验示范,加快引导机采棉种植规模扩大发展,实现棉花机械化采摘突破。

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10万亩;采棉机发展到5台,完成机采棉2000亩;机械播种达到80%;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10%,秸秆处理15%。

其中夏津、武城、高唐、临清等4个重点县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

鲁西南一年两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辐射区,重点开展机采棉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试验,示范引导机采棉种植,辐射带动棉农加快转变棉花种植模式。

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1万亩、采棉机发展到2台,完成机采棉1000亩;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和秸秆处理技术实现良好起步。

其中金乡、嘉祥、巨野、成武等4个重点县率先在这一区域实现突破,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花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突破,积聚经验,探索路子,带动蔬菜、茶叶、林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保障措施(一)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示范。

以推进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为核心,以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和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整合农机生产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农机推广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示范推广力度。

鼓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创新,以雷沃、五征、时风、常林等大型农机骨干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集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服务商。

以大华、国丰、巨明、金亿、工力、宁联、东泰、弘盛等企业为主,建设一批致力于土地深松、免耕播种、联合收获等关键环节复式作业机具研发生产的农机企业。

以山东农机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为主,建设一批关键核心农机部件研发基地,加强农机基础和应用研究,着力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

以省、市、县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区为主,进行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试验示范,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加快先进成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普及应用。

(二)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

围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增强后劲”,进一步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