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
教学心得分享如何开展小组讨论

教学心得分享如何开展小组讨论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经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开展小组讨论的心得,现在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明确目标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讨论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更加专注和投入。
教师可以事先设定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确保讨论的目标明确。
二、合理分组分组是开展小组讨论的基础,合理的分组可以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分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组。
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进行分组,也可以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度均衡。
三、明确角色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起到不同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可以明确每个人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并有所贡献。
明确角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讨论的深入。
四、发挥互动小组讨论的关键在于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互动方式,比如提问、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小组游戏或任务,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思想碰撞和合作。
五、梳理成果小组讨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成果梳理和总结。
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展示他们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教师可以通过批评和肯定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提供指导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讨论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和表达的空间。
七、反思改进每次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讨论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几点心得的分享,我相信在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堂讨论的方法。
一、开放式问题引导讨论开放式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方法。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开放式问题,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需要避免问“是”或“否”回答的问题,而是提出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
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的讨论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话题。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相互学习和借鉴。
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和汇报,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三、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讨论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角色扮演讨论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感和沟通能力的讨论方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些角色,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讨论。
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立场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课堂讨论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引导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适当的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小组讨论学习方法有哪些

小学小组讨论学习方法有哪些小组讨论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那么小学小组讨论学习方法有哪些?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小学小组讨论学习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小学小组讨论学习方法一、小组讨论培训的形式有组织地讨论是通过讨论达到其主要意图或设定的目标。
对于小组成员来讲,在协调需要学习的相关论题时,最后加入一些心得体会,这样能更加促进学习。
开放式讨论是一种无组织的讨论形式,完全信赖随意发挥,由促进讲话题者充当中间人和仲裁者。
此类型讨论适合于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发泄受挫折的情绪。
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必须有1—2位现场权威始终在支撑着谈话的继续。
陪伴式讨论是陪伴小组成员全都是相关论题的专家,每人也有自己的分论题。
话题引入都从逻辑的起点开始,每位专家都先回顾上位专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搭建自己论题的框架结构,但要保证所有的主题都必须有一定关联性和连续性。
二、小组讨论的一般原则不能像开小会,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和观点。
平衡会议主持人和与会者的发言时间,尤其是讨论,无休止的讨论是乏味而低效的。
发言离题时应及时将其拉回到主题上。
会议间要做一些阶段性的复述和小结,并时常提示讨论主题。
要控制好时间,无关大局的小范围讨论会后再继续,最后应留一点时间供头脑风暴。
要养成记录习惯,对重要问题要记录下来。
什么都不记表明参与意识不强,并且不尊重他人。
发言中不要与某一个人讨论,如需临时质询,应在两句话内解决。
任何创造性的观点都将受到赞许,任何人的观点都可驳斥。
提出态度鲜明的观点,辅以有力的依据和缜密的分析。
三、如何克服讨论中的困境保持安静的集体。
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学员,为什么他们如此“残忍”地用寂静来折磨你。
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理由。
也许你的材料学员早已接触过,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你的材料,也许是你自己的方法应当改进。
进展过快。
有时小组成员会很快就兴趣盎然,这一点在你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一件好事。
教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绪论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总结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和经验。
一、明确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明确目标有助于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选择合适的任务和资源。
二、组织小组在组织小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
同时,可以采用多样的组队方式,如随机分组、兴趣小组、能力小组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明确角色在小组合作中,明确每个学生的角色和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定组长、秘书、记者等角色,让学生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并提供相应的任务指导和辅导。
四、制定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适合小组合作的任务。
任务可以是探究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指导过程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的追问、评价和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资源支持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资源支持,如图书、多媒体资料和实物。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享可以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展开,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七、研讨总结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研讨总结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研讨总结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和归纳,提高学习效果和合作水平。
八、评价反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习记录、作品展示和口头汇报等。
评价反馈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
九、跨学科融合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综合应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十、实践拓展小组合作教学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延伸到实践场景。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率,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明确讨论目标在组织课堂讨论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讨论的目标。
这包括讨论的主题、要达到的目的以及预期的效果。
只有明确了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浪费时间。
二、合理分组分组是课堂讨论的关键步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合理分组。
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同时,教师还要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准备讨论材料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本内容、相关资料或时事新闻等。
通过提前阅读和分析这些材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讨论的主题,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准备。
四、设定讨论规则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设定一些基本的讨论规则。
例如,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但发言时要尊重他人,不得打断别人的发言;讨论时要围绕主题进行,不得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要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等。
五、引导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要时刻关注讨论的进展,确保讨论不偏离主题。
当学生出现困惑或争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及时反馈和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总结。
反馈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在讨论中的不足之处。
在总结阶段,教师要对讨论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讨论过程进行反思,以便他们在今后的讨论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
七、持续改进和优化作为一次课堂讨论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就此结束。
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和技巧

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和技巧课堂讨论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好课堂讨论活动,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堂讨论方式1、小组分散式讨论。
即划分小组进行的讨论。
小组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讨论,也可拉到教室外进行。
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具有气氛热烈,便于掌握、节省时间的特点,比较适合讨论中心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
2、班级集中式讨论。
即采用以班级为集体进行的讨论。
这种方式要求较高,主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或争议较大的问题组织讨论。
参加的人数多、规模大,要求教师事先武装好骨干,指定中心发言人,准备质量较高的发言。
班级集中式讨论又可分为直接集中和先分散后集中两种。
具有规模宏大、场面活跃、争论激烈等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课堂讨论式讨论。
是教师为解决重点或难点问题,或在讲课中遇到容易争论的问题由教师提出来(有时学生提出来)大家即席发表意见、讨论的方式。
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专心致志,主动学习,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二)组织课堂讨论的技巧1、认真确定课堂讨论的题目确定好课堂讨论题目是确保讨论课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①选题要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教师在确定课堂讨论题目时,要力求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②选题要抓住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或存在糊涂认识的问题必定是教学中的拦路虎。
教师要充分估计和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实选取大家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讨论课题,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认识,清除糊涂概念。
③选题要做到量力性与高难度相结合。
讨论题目的确定,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的间题既要有讨论的价值,又要有讨论的基础和条件。
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用版)目录1.课堂教学的定义与意义2.小组讨论的作用与优势3.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结合4.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效果正文一、课堂教学的定义与意义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思想教育的过程。
它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传授知识系统、高效、经济等优点。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组讨论的作用与优势小组讨论是指学生在小组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和争论的过程。
它具有以下作用和优势:1.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讨论需要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反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结合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是相辅相成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关注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安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师应教授学生讨论的技巧,如倾听、表达、沟通、协调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4.加强课堂评价和反馈: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如何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如何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的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有些学生可能对课堂讨论感到害羞或不知道如何积极参与。
本文将分享一些方法,帮助您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一、充分准备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的第一步是充分准备。
在课前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主题和背景知识,这样您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参与讨论。
在准备过程中,您还可以制定一些问题或观点,以便能更好地引导和参与讨论。
二、积极倾听积极参与讨论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
在别人发言时,保持专注并尊重对方的意见。
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您可以获得新的见解,并能更好地回应他人的观点。
三、提出问题在课堂讨论中,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您可能对某个观点有疑问,或者希望深入探讨某个话题。
在此时,不要犹豫,大胆地提出问题。
您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也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和讨论。
四、表达自己的观点除了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参与讨论的关键。
如果您对某个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害怕分享出来。
用清晰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提供相关的论据和证据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展示您的思考能力,还能为讨论增添新的内容。
五、尊重他人观点在课堂讨论中,保持尊重他人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有时候您可能对某个观点持不同意见,但不要用攻击性的言辞回应。
相反,以友善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与他人进行有益的对话和讨论。
尊重他人观点不仅有助于维持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能促进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六、参与小组讨论除了在整个班级范围内进行讨论,参与小组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小组讨论可以提供更多机会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并且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发言机会。
在小组讨论中,您可以更自由地分享观点,与小组成员进行更亲密的合作,并共同探讨课程内容。
七、注重语言和肢体语言在课堂上参与讨论时,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还要注意肢体语言。
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6篇

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助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下面就谈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一、小组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环节。
在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等因素,让学生从事不同的任务,比如组长、记录员、讲解员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序进行。
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促进协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避免了某些学生被边缘化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互动角色扮演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比如主人公、配角、故事情节等,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展开语言交流和互动,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讨论交流互动讨论交流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开展思想碰撞,促进思维的启发和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话题,让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交流技能的提升。
四、任务分解协作任务分解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头进行协作,最终完成整个任务。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设置任务清单,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分解任务,相互协助,最终完成任务的达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教学”。
关于启发式教学近几年已被广教师广泛采纳和接受。
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还未打开局面。
因此,探讨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讨论式教学很有必要。
一、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所谓讨论是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面对讨论式教学即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下,或分小组或全班围绕教材中的重要问题、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对问题达到正确的、明朗的共识,实现知识的掌握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即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
学生对教师是盲目听从,对知识是被动接受。
实行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克服以上弊端。
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知识变以前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主动接受。
然而多年来,教师们经过努力总感到启发式教学虽在一部分学生身上见到成效,却在另一部分学生身上成效甚微,认为这部分学生总是启而不发。
其实原因不在学生身上,是因为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仍继续采用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有的甚至一问一答、一问到底。
一堂课,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少数,多数学生无事可做,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一面虽使用了启发式教学,一面却死拖着传统的问答式不放,没有做到面向全体,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启发式教学再配合使用讨论式教学,就能扩大启发式教学的战果,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当然,实行讨论式教学还有它独到的功效和作用。
1.实行讨论式教学能解放学生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讨论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想不受压抑,思维不受局限,放开思路大胆独立思考,不怕出错,学生从开始的敢想敢说,逐步发展到会想会说、有所创见,学生的个性得到开发,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讨论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策略,以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1. 创建积极学习氛围在开始讨论之前,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扬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开场活动,如提问、故事分享或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给予适当的引导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角色是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或表达个人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用相关经典案例或引导学生思考来激发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资源,如多媒体、小组讨论或实地考察等,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观点。
3. 注重学生参与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当学生提出观点或解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参与和表达。
4. 提出挑战和引发思考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或场景,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促进学生合作课堂讨论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伙伴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和评价在课堂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
这可以帮助学生对讨论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复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观点,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探索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探索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小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
然而,如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一直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学习。
一、明确目标和规则在进行小组讨论前,教师应该明确讨论的目标,让学生明确知道他们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成果。
同时,制定明确的规则,包括讨论时间、发言顺序、尊重他人意见等,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果。
二、组建合适的小组组建合适的小组是小组讨论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进行分组,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又保证了每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此外,小组成员的数量也要适中,过少可能导致讨论不充分,过多则会难以管理。
三、提供明确的问题或话题在小组讨论中,给予学生明确的问题或话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讨论。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或话题,使其既关联课程内容,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问题或话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四、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引导和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示或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讨论过程中进行适度的干预和监督,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指导者,还是一个促进者和监督者。
五、鼓励建设性的讨论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建设性的讨论。
这包括尊重他人意见,互相倾听,给予合理的反馈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总结和评估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总结和评估,帮助学生回顾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能力,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

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要想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策略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
一、明确目标和规则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明确目标和规则。
目标可以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规则可以包括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听取他人观点等。
明确目标和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的,也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
二、选择适当的小组成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小组成员。
一个好的小组成员应该是能够相互合作、互相扶持的人。
避免过于相似或者过于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来进行小组的组合。
三、提供明确的任务和问题教师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任务和问题。
任务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的探讨。
对于刚开始接触小组讨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启示来引导他们的讨论。
对于熟悉小组讨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自由探索。
四、设定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该设定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小组讨论。
时间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展开讨论,同时也应该设定一个时间限制,以确保讨论不会过于冗长。
空间上,教师可以为小组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进行讨论,以避免干扰和打扰。
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充当一个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例如,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沟通和合作的技巧,引导他们理清思路和观点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引导总结和反思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可以总结讨论的结果和结论,回顾讨论的过程和学习到的知识。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有效的小组讨论是教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综合思考能力的关键环节。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旨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然而,要让小组讨论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来引导和促进讨论。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
首先,教师应当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则。
在启动小组讨论前,教师应明确讨论的目标和重点,并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些目标。
此外,教师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讨论规则,比如鼓励学生相互尊重、提供各自观点的依据等。
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使讨论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小组讨论的形式。
小组讨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辩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
例如,在问题解决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并鼓励他们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在案例分析的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况,思考不同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正确引导讨论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第三,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需要积极培养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开放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见解。
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关怀,避免有意无意的批评和贬低。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彼此倾听、接纳不同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讨论的效果。
最后,教师应当及时总结和评价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思路,整理出有价值的内容和结论。
其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讨论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反思和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则,正确引导讨论的形式,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以及及时总结和评价讨论。
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方案,包括小组组成、讨论内容和讨论过程。
首先,小组的组成是小组讨论的基础。
小组成员可以是教师事先安排的,也可以是学生自由组成的。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例如按照兴趣、能力水平或者随机分组。
每个小组应该保持一定的规模,一般建议在3到5人之间,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避免某些学生的被边缘化。
其次,小组讨论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某个具体课题、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指导性的思路,但是应该避免提供过于具体的答案,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另外,讨论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相适应,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最后,小组讨论的过程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积极性。
在开始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讨论的目的和规则,明确每位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然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适时提供一些引导和指导,以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以保证讨论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下一步的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可以将学生的讨论成果与课堂讲解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一些小型的项目或者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在设计方案时,应该合理组织小组、设置挑战性的讨论内容、规范讨论过程,并及时评价和总结讨论成果。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课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课1. 确定目标和主题在组织小组讨论课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主题。
确定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且有足够讨论价值的主题。
2. 制定议程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份详细的议程和时间安排表,确保每个话题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 分配角色和责任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和责任,例如组长、时间管理者、话题引导者等。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有明确的任务分工。
4. 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资源为小组成员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做好准备并充分参与讨论。
这可以包括阅读材料、研究资料、案例研究等。
5. 设计适合的问题或任务设计适合的问题或任务,以促进讨论和知识交流。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并鼓励参与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分享经验和思考不同解决方案。
6. 鼓励积极参与和合作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并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
设立一个开放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感到自由表达意见,并尊重不同观点。
7. 有效管理时间使用时间管理技巧,确保讨论课按时开始和结束。
如果某个话题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可以灵活调整议程并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
8.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为小组成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9. 总结和复习在小组讨论课结束之前,总结并复习所讨论的核心要点。
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为下一次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课需要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议程、分配责任、鼓励合作与参与,并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课,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集思广益,促进思维碰撞,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然而,要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帮助学生们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明确讨论目标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首先要明确讨论的目标。
明确讨论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讨论目标可以是解决问题、深入探讨某个主题或者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等。
在明确讨论目标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准备问题以及思考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二、分工合作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分工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选择相应的任务,例如组织讨论的提纲、搜集相关资料、汇总小组成员的观点等。
通过分工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提高小组的整体效能。
三、倾听和尊重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倾听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合作氛围的基石。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且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即使自己对某个观点持有不同意见,也应该以理性和尊重的方式进行辩论和交流。
通过倾听和尊重,可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达到集体智慧的最大化。
四、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与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
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即使在和其他成员意见不一致时,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论证和辩论来推动思考和进一步的讨论。
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也能够激发小组的活力和创造力。
五、批判性思维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获取信息和提出观点进行客观、深入、全面的思考和评估。
小组成员应该善于提出质疑,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和结论。
通过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讨论的质量,避免陷入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
六、总结和归纳在小组讨论学习结束后,应该进行总结和归纳。
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成员们回顾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教学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注重组织、引导和评价,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1. 创设适宜的小组氛围为了使小组讨论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小组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彼此尊重、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行为来促进小组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和任务。
教师可以将目标和任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投入讨论。
3. 合理分组合理的分组是小组讨论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在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能力、性格和兴趣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都具有一定的均衡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轮换分组,使得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同学合作。
4. 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说明、示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和材料,以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5. 监控和调整小组讨论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要时刻监控学生的表现,并根据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例如,如果一些学生过于主导讨论,教师就应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如果讨论过于泛滥,教师则需要收敛讨论的范围和方向。
6. 利用技术手段辅助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辅助小组讨论。
例如,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或者利用在线讨论平台来进行远程讨论。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增加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讨论的效果。
7. 鼓励学生批判思考小组讨论不应仅仅停留在观点的交流和表达上,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等方面。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与讨论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与讨论在现代教育中,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呢?本文将探讨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促进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相互尊重和包容。
2. 营造开放的环境: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和提问。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帮助。
3. 为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教师可以赞扬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除了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外,教师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 问题解决: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提出问题和分享想法。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或案例,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进行讨论和演练。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倾听和引导学生的讨论在课堂互动和讨论中,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还要引导学生的讨论,使其达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引导学生讨论的策略:1. 提问和激发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小组讨论
江滨中学小学部:王虹霞
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呢?
一、优差结合,合理分组
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识和非认识品质的发展,又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认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技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已有知识经验等,将学生分为四人或六人一个小组,优、中差生的比例约为2:2,采用前后两排排列的方式。
小组讨论时,前排同学回过头来,即可面对面地进行活动。
这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
同时,由于各小组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指导,教会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就必须教会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
1、选择有探讨价值的内容,作好铺垫。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展开讨论。
所以,在学习新课前,我们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提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并尽可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这些问题。
2、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有效组织。
课堂讨论如果组织得不好,往往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中心议题。
所以,老师设计的讨论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分配好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各小组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亲人》一课时,老师可根据教材重点及学生反馈的问题提问:本课的课题是"亲人",按理说是写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等,为什么课文写的却是邻居?此时,教师趁机把学习任务分配到学习小组,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他们有的在自己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有的直接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已见,最后终于明白了作者与老奶奶之间不是亲人胜是亲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白了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以积极高昂的状态参与到合作中,每个同学都在合作学
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发展全体学生的能力,特别关注差生。
在小组讨论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优等生侃侃而谈,中等生偶有见解,而差生往往是欲言又止,有时甚至干脆沉默不语,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差生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
这是客观事实,但长此以往,这一部分学生将会在课堂上“销声匿迹"。
所以,此时教师更要关注差生,如:对差生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小组讨论中可暗示先让中、下等生发表意见等。
三、教师参与,适时调控
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变,要俯下身子,走向孩子,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可随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及时拨动学生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抓住"葡萄沟生那么多的水果,有杏子、香梨、哈密瓜等,没什么不用杏子沟、香梨沟或者哈密瓜沟做题目?"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同学们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总结出了答案。
教师适时总结点拨:因为那儿葡萄最有特色!此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参与学生讨论中,就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
四、合作交流,激发思维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交流,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例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课文中写曹操得到了一只大象,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办法不是都不好,只有曹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利用水的浮力来称大象。
我适时地提出质疑:“当时曹冲还只不过是个小孩子,他能想出如此美妙的办法,我们同学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智慧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
如:找许多大弹簧来,在上面铺一块木版,然后让大象站在木板上,看木板下降到什么位置,在那儿做个记号,然后装等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重量;还有就是运用滑轮原理等。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始终积极投入,思维活跃。
他们的方法有的相当不错,虽然有的也不可取,但小组讨论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改良评价,激励交流
肖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后,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
"肖伯纳的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交流,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启发。
学生交流时外部的评价语言能否恰当,它极大地影响着学生间的交流质量。
1、评价语言应对"事"不对"人"。
我的学生在发言时喜欢这样说:"我对xx同学的回答有意见……""他的意见……",这种语言行为习惯应该稍做改变。
因为这种评价语言会使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视为自己个体,如果评价语言改为:"刚才的问题讨论中,有这几种意见,可能第二种……",将评价对象指向于问题的研究结果,而非学生个体,这样能移去个体反应者的负担,特别是中下等生。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下一次交流讨论中,能自由地提出两个或更多不相同甚至相反的答案,以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2、评价语言应以肯定为主。
肯定性评价能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如可以肯定学生的交流成果;可以肯定学生积极交流的态度;可以肯定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人的行为意识;可以肯定学生敢思敢想的创新精神……教师抓住学生交流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及时用赞赏的语言加以评价,激励学生的交流欲望。
3、评价语言应注意"开放"。
创新教育中要求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元思维,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开放性的评价:"你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没有说明确的答案,而是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这样就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体验成功,获取经验
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对一个陌生的对象变为熟悉。
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难忘的经历、深刻的体验,从而获取知识,受到启迪。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训练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补互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