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业危险性分析与安全技术

合集下载

焊接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焊接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焊接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1.引言焊接是一种重要的制造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然而,焊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性和潜在的风险,如电击、火灾、爆炸、有害气体等。

为了确保焊接作业安全,我们需要进行焊接作业的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2.焊接作业的危险性和风险焊接作业常常涉及使用高温、高压、高电压等设备和工具,如焊枪、氧气瓶、乙块瓶、电焊机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都有潜在的危险性,当与工人不当操作或不恰当的领导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

焊接作业的常见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电击和烧伤在焊接时,设备和工具均可能输出高温、高压、高电压的电流,这些电流可以直接危及工人的身体安全。

若工人不恰当操作设备和工具,可能会导致电击和烧伤事故。

2.2火灾和爆炸焊接操作中常使用高温明火,如果不当心触碰到可燃材料或者燃气管道等,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

2.3有害气体焊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氧气、氧化物、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都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2.4噪声和振动焊接操作中常使用电焊机等设备,这些设备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长时间暴露在这些噪声和振动中,会导致工人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受损。

3.安全控制措施为了确保焊接作业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和危险性,保护工人的身体和健康。

3.1培训和教育在进行焊接作业之前,我们需要对工人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教育,包括对设备和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防范意识、紧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3.2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维护为了减少电击和烧伤等风险,我们需要选择并配备优质的设备和工具,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高效、安全的操作。

3.3工作场所的安全为了减少火灾和爆炸等风险,我们需要建立安全的工作场所,确保场所内无可燃物、非爆炸性材料等物品,设备和工具也需要远离这些危险因素。

3.4健康安全的控制措施为了减少有害气体、噪声和振动等对工人身体的危害,我们可以通过限制工作时间、戴好个人防护设备等方式,来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焊接工程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焊接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活动,它还涉及到许多危险和高危作业。

如果不正确的管理和控制,焊接工程会导致多种危害,例如人员受伤、财产损失和有害物质的释放。

因此,对焊接工程的危险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危害分析是必要的。

危害分析和控制措施(JHA)是解决焊接工程危险性问题的工具。

一般来说,焊接工程危险性的评估和控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从环境因素来看,焊接工程会释放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

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存在一段时间,会不断积累。

工人需要呼吸这些有害物质,因此需要采用妥善的通风系统、呼吸器等设备来控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2. 电弧辐射对施工人员而言,焊接工程的最大危害是电弧辐射。

在很多种焊接方式中,这种电弧辐射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强光线,容易导致暴露的工作人员受到眼睛损伤和皮肤烧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工人需要佩戴防辐射服和护目镜。

3. 火灾和爆炸焊接工程会产生高热量,因此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热量可能引起材料的熔化和燃烧,甚至引起爆炸。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了热源的控制,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基于以上这些危害,需要采取妥善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1. 进行教育必须强调防止危险的重要性。

教育和培训员工,包括识别危险、正确使用个人保护装备和了解焊接工程的安全规范。

2. 定期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焊接工程的工人需要定期检查燃气、电线和其他设备以确保其安全。

3. 采用专业设备根据需要,应选择佩戴有防辐射特性的防辐射衣裤。

此外,还可以使用自然护目镜或自调防眼镜。

对于那些已经出现或可能患有诸如癫痫或心律不齐等疾病的工人,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管理。

4. 管理和质量保证管理方面的工作中,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对于焊接过程、物资检验和检查过程,应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物品检查、测量、测试、记录和存档。

总之,采取控制措施需要分析好危险、定义好控制措施并落实主要的控制措施。

焊接作业安全技术(三篇)

焊接作业安全技术(三篇)

焊接作业安全技术焊接作业是一项常见的工业作业,涉及到的金属材料的连接和修补,然而,这项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掌握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非常重要,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的高效进行。

首先,焊接操作前,必须进行足够的安全准备。

这包括检查焊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特别是对于焊接设备的电源插头和线缆要仔细检查,确保没有损坏或磨损。

然后,需要确保工作场所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避免焊接烟尘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同时,防护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焊接面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这些设备可以保护操作人员免受焊接火花、热辐射和烟尘的伤害。

其次,要严格遵守焊接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焊接作业必须在标示有安全警示标识的区域进行,禁止在容易燃烧的材料附近进行焊接作业。

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焊接区域周围没有易燃物和可燃气体。

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要保持专注,确保焊接火花不会引起火灾事故。

另外,要遵循焊接设备的使用说明,不得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避免设备故障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焊接作业中的电气安全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进行电焊作业前,必须确保电源电压和电流与焊接机的设定参数相匹配,以避免电火花的产生和电源过载。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焊接机的接地,确保焊接设备的接地良好,以减少电流漏电和电击的风险。

同时,当设备出现故障或需要维修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最后,焊接作业的安全也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焊接作业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操作人员要正确使用焊接设备和工具,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同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习也是十分重要的,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总之,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具有重大影响。

只有通过严格的安全准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安全以及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焊接作业的安全进行。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一、背景随着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一些危险作业(如高处作业、火焰作业、电焊作业等)也随之出现。

这些危险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对危险作业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二、风险分析2.1 危险性分析危险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例如高处作业,工人在高空操作时,容易发生跌落、坠物等事故,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火焰作业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烧伤等事故,必须要使用符合规定的防护装备和设备;电焊作业会产生火花和辐射,易造成眼睛损伤、皮肤烧伤等,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等。

因此,在进行危险作业前,必须全面分析危险性,确定安全防护措施。

2.2 风险来源分析除了危险作业本身的危险性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增加风险的可能性。

例如,现场环境的复杂性、设备的老化、操作者的不专业、缺乏必要的安全许可等等都会增加风险的发生。

对于这些风险来源,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控制。

三、安全措施3.1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危险作业安全的基础。

该体系应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培训、安全评价、事故报告、应急预案等。

只有将安全管理体系贯彻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危险作业的安全。

3.2 安全设备在危险作业中,安全设备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必备装备。

例如,在高处作业中,必须配备安全带、防护网等设备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在火焰作业中,应该配备防火服、火焰绒毛衣、安全帽等装备。

安全设备需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由正规机构检测认证。

3.3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控制危险作业风险的有效途径。

针对不同的危险作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风险。

例如,在高处作业中,可以采用安全绳索、垂直升降机等设备来降低风险;在电焊作业中,可以采用焊接罩、白天焊接、局部通风、防火防爆措施等。

四、结论危险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如果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电焊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及预防方法

电焊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及预防方法

电焊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及预防方法电焊又称电弧焊,这是通过焊接设备产生的电弧热效应,促使被焊金属的截面局部加热熔化达到液态,使原来分离的金属结合成牢固的、不可拆卸的接头工艺方法。

根据焊接工艺的不同,电弧焊可分为自动焊、半自动焊和手工焊。

自动焊和半自动焊主要用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其设备多安装在厂房里,作业场所比较固定;而手工焊由于不受作业地点条件的限制,具有良好灵活性特点,目前用于野外露天施工作业比较多。

由于工作场所差别很大,工作中伴随着电、光、热及明火的产生,因而电焊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

电焊作业的主要危害一、易引起触电事故1、焊接过程中,因焊工要经常更换焊条和调节焊接电流,操作进要直接接触电极和极板,而焊接电源通常是220V/380V,当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存在故障、劳动保护用品不合格、操作者违章作业时,就可能引起触电事故。

如果在金属容器内、管道上或潮湿的场所焊接,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2、焊机空载时,二次绕组电压一般都在60~90V,由于电压不高,易被电焊工所忽视,但其电压超过规定安全电压36V,仍有一定危险性。

假定焊机空载电压为70V,人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作业,此时人体电阻R 约1600Ω,若焊工手接触钳口,通过人体电流I为:I=V/R=70/1600=44Ma,在该电流作用下,焊工手会发生痉挛,易造成触电事故。

3、因焊接作业大多在露天,焊机、焊把线及电源线多处在高温、潮湿(建筑工地)和粉尘环境中,且灶机常常超负荷运行,易使电源线、电器线路绝缘老化,绝缘性能降低,易导致漏电事故。

二、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或明火,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作业时,极易引发火灾。

特别是在易燃易爆装置区(包括坑、沟、槽等),贮存过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塔、罐和管道上施焊时危险性更大。

这个面的事故案特大火灾事故,就是因为商厦违章电焊作业,管理不善引起周围易燃例还是比较多的,如2000年洛阳“12·25”物品着火,共造成309人死亡的惨剧。

焊工岗位危险因素、事故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

焊工岗位危险因素、事故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

焊工岗位危险因素、事故防范及事故应急措

平安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1、项目的基本状况和施工特点以及平安生产的重要性
2、从业人员在平安生产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3、公司、项目平安生产相关的规章制度
4、劳动纪律和劳动平安卫生的基本学问
5、本工种平安技术操作规程
6、劳动爱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焊工)岗位危急因素、事故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
一、焊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急因素
1、触电
2、烫伤
3、电辐射
4、高处坠落
二、焊工作业过程中的平安防护措施
1、焊工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从事焊工作业的人员,必需是由通过平安部门特地培训,取得合格上岗证的人员作业。

禁止无证作业。

2、焊工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必需穿戴与工作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必需根据平安操作规程作业。

3、焊工严禁酒后作业、疲惫作业。

4、焊工严禁不听指挥、冒险作业、违规作业。

5、焊工作业时,在作业点的下方禁止有易燃易爆物品。

作业场所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地点。

焊接工程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
措施
1.雨、雪天或空气湿度过大时严禁进入容器、设备内部进行焊接操作。

2.进入金属容器内作业前办理《作业许可证》,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按时做含氧量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检测,落实相应的平安措施,外面有监护人。

3.进入金属容器内进行作业,照明灯具电压不得大于12V。

4.进入容器、设备内部的焊接电缆必需认真检查,不得有破损、暴露点,与设备、容器接触部位要有绝缘材料隔离。

5.在容器、设备内部焊接时肯定要安装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要依据实际状况正确选择/安装。

6.为焊接操作人员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在有条件的状况下配备先进的焊接送风面罩。

- 1 -。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电焊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作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因素。

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有必要对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危害因素分析:1.电磁辐射:在电焊作业过程中,焊电弧会产生强烈的光辐射和电磁波,对人体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在电焊光辐射下,可引起眼疾、皮肤疾病、白内障等。

2.有害气体:电焊作业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害,还可能引发中毒和窒息。

3.金属烟尘:焊接过程中,焊丝和工件熔化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烟尘,其中含有各种金属氧化物。

长时间吸入金属烟尘会引起金属烟尘病,严重时可致癌。

4.高温和火灾:焊接时产生的高温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易引发火灾。

同时,焊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火花,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可能引发火灾或燃烧物燃烧。

5.机械伤害:电焊作业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如钳子、剪刀、电焊机等,如果操作不当或保护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如割伤、刺伤和电击等。

6.噪声:电焊作业中产生的电弧噪声对工人的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会产生损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和性格改变等问题。

7.人为失误:电焊作业需要工人具备一定的焊接技术和操作经验,如果操作不当或粗心大意,可能造成事故和伤害。

二、预防措施:1.工作环境改善:在焊接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动,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

同时,可使用防护设施,减少电磁辐射和金属烟尘的影响;对于高温环境,可采取降温措施,例如合理使用通风设备、降低室温等。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电焊作业时,应佩戴护目镜、防护面罩、面部屏障等防护装备,保护眼睛、面部皮肤免受光辐射和火花的伤害。

同时,工人应佩戴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防止金属烟尘和机械伤害。

3.合理配备工具和设备:应选择符合标准的电焊机和工具,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使用正确的焊丝和配件,减少辐射和烟尘的产生。

焊接车间火灾危险性分析报告

焊接车间火灾危险性分析报告

焊接车间火灾危险性分析报告概述: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焊接车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承担着各种金属构件的加工与连接任务。

然而,由于焊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高温、电气设备、易燃物质等因素,使得焊接车间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本篇分析报告将对焊接车间的火灾危险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火灾危险源分析1. 高温: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来融化金属并使其粘结在一起。

这种高温容易引发可燃物质燃烧,并蔓延至周围环境。

2. 易燃物质:焊接车间存在大量易燃物质,如油漆、溶剂、废弃材料等。

它们在遭受高温或者明火时会迅速燃烧,并极易引发爆炸。

3. 电气设备:焊接车间内安装有大量电气设备,如电焊机、电动切割机等。

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危险性很高,因为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可能击中设备上的可燃物质导致着火。

4. 氧气:焊接车间通常使用氧气辅助焊接,而氧气属于一种强助燃剂。

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二、焊接车间火灾危险性防范措施1. 环境整治:保持焊接车间的清洁和整齐,定期清除可燃物质堆积,清理油污,并确保废弃材料妥善存放或及时丢弃。

同时,在车间内设置好明显的标识牌,提示员工禁止吸烟,并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2. 防护设施:在焊接工作区域周围设置良好的防护设施和屏障,以减少外界人员对焊接作业的干扰,并避免纷扰引发意外事故。

此外,在戴手套、口罩、安全帽等个人防护装备也是必要的措施。

3. 安全培训:为焊接车间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火灾防范知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通过定期演练和考核促进员工对操作规程和逃生通道等相关安全设施的熟悉程度。

4.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巡检、测试,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电缆线路,以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三、应急响应与预案1. 火灾报警系统:在焊接车间安装有效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并设置合理的探测器布局。

一旦火灾发生,报警系统将能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焊接安全操作——焊接与切割作业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焊接安全操作——焊接与切割作业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焊接与切割作业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学习目标在完成本单元学习后,能够知道焊接与切割作业危险及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危害,焊接与切割作业易发事故有哪些及职业危害的基本情况,并能分析对易发事故及职业危害的原因进行分析。

本学习单元内容一、焊接与切割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危害焊接过程中,由于采用的焊接工艺方法的不同,被焊工件的材质的不同,焊条和熔剂的种类不同,以及工件表面的涂料等原因决定了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类。

1.金属烟尘(1)金属烟尘的产生电焊烟尘以气溶胶的形态漂浮于作业环境的空气中。

它首先来源于焊接过程中金属的蒸发,其次是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的氧与弧区内的液态金属发生的氧化反应而形成的金属氧化物。

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二氧化硅等组成的混合性粉尘。

其中毒性最大的是锰。

(2)金属烟尘的危害①电焊工尘肺电焊工尘肺就是由于金属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有害物质吸入量超过一定浓度,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所导致的疾病。

其发病期较长,可长达10~20年,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

②锰中毒焊工锰中毒多发生在高锰焊条及高锰钢的焊接中。

锰中毒主要由锰的化合物引起的。

发病一般为2年,慢性中毒是焊接作业职业性锰中毒的主要类型。

③.金属烟热焊接金属烟尘中的氧化铁、氧化锰微粒和氟化物等物质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末梢细支气管和肺泡后,再进入体内,引起焊工金属烟热。

2.有毒有害气体(1)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各种熔焊过程中,在焊接电弧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焊接区周围或多或少都会如臭氧、氧氮化合物、一氧化碳、氟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

(2)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①臭氧的危害主要是对人体的呼吸道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它对人体的作用是可逆的。

②氧氮化合物的危害主要是对人体的肺有刺激作用。

急性氧氮化合物中毒是以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慢性氧氮化合物中毒的主要症状是神经衰弱。

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会造成组织缺氧,电焊时一般不会发生。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电焊作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电焊又称电弧焊,这是通过焊接设备产生的电弧热效应,促使被焊金属的截面局部加热熔化达到液态,使原来分离的金属结合成牢固的、不可拆卸的接头工艺方法。

根据焊接工艺的不同,电弧焊可分为自动焊、半自动焊和手工焊。

自动焊和半自动焊主要用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其设备多安装在厂房里,作业场所比较固定;而手工焊由于不受作业地点条件的限制,具有良好灵活性特点,目前用于野外露天施工作业比较多。

由于工作场所差别很大,工作中伴随着电、光、热及明火的产生,因而电焊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

1.1易引起触电事故a)焊接过程中,因焊工要经常更换焊条和调节焊接电流,操作进要直接接触电极和极板,而焊接电源通常是220V/380V,当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存在故障、劳动保护用品不合格、操作者违章作业时,就可能引起触电事故。

如果在金属容器内、管道上或潮湿的场所焊接,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b)焊机空载时,二次绕组电压一般都在60~90V,由于电压不高,易被电焊工所忽视,但其电压超过规定安全电压36V,仍有一定危险性。

假定焊机空载电压为70V,人在高温、潮湿环境中作业,此时人体电阻R约1600Ω,若焊工手接触钳口,通过人体电流I为:I=V/R=70/1600=44Ma,在该电流作用下,焊工手会发生痉挛,易造成触电事故。

c)因焊接作业大多在露天,焊机、焊把线及电源线多处在高温、潮湿(建筑工地)和粉尘环境中,且焊机常常超负荷运行,易使电源线、电器线路绝缘老化,绝缘性能降低,易导致漏电事故。

1.2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由于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电弧或明火,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作业时,极易引发火灾。

特别是在易燃易爆装置区(包括坑、沟、槽等),贮存过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塔、罐和管道上施焊时危险性更大。

这个面的事故案例还是比较多的,如2000年洛阳“12·25”特大火灾事故,就是因为商厦违章电焊作业,管理不善引起周围易燃物品着火,共造成309人死亡的惨剧。

工作前安全分析表焊接作业

工作前安全分析表焊接作业

工作前安全分析表焊接作业一、作业内容本次焊接作业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内容为: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工艺操作。

二、潜在风险分析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存在以下潜在的安全风险:1. 焊接电弧会产生强光和高温,可能对眼睛和皮肤造成伤害;2. 焊接产生的烟尘和气体可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3. 焊接过程中可能会有爆炸和火灾的危险;4. 使用焊接设备和材料时,可能会导致触电或其他电气安全问题;5. 焊接操作需要使用一些锋利的工具,可能会导致切割和刺伤等伤害。

三、安全控制措施为了确保焊接作业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控制措施:1. 戴好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焊接面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以保护自身的眼睛、皮肤和身体;2.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确保没有眼睛问题,以避免光强对眼睛造成伤害;3. 保持作业环境通风良好,避免焊接产生的烟尘和气体积聚,可使用排风设备进行有效排除;4. 确保使用符合标准的焊接设备和材料,并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5. 避免在易燃易爆物附近进行焊接作业,并备有灭火器材以应对突发的火灾情况;6. 使用锋利的工具时,要小心操作,确保手部和身体的安全,避免切割和刺伤等意外发生;7. 做好焊接工艺的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的培训与宣传,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紧急应对措施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采取以下紧急应对措施:1. 发生火灾时,立即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报告相关责任人;2. 在触电事故发生时,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通知急救人员;3. 发生其他意外伤害时,及时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并呼叫专业的急救人员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五、安全管理措施为确保焊接作业的安全管理,需要做好以下管理措施:1.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2. 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焊接作业进行监督和指导;3. 建立健全的安全培训制度,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复训;4. 成立安全督导小组,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5. 设立安全奖惩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焊接安全生产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探讨

焊接安全生产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探讨

焊接安全生产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探讨焊接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项作业,也是一项高危行业。

在焊接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对焊接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深入分析探讨焊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对于加强焊接安全管理,提高焊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击:焊接作业中,电弧、感应电流等电击危险较高。

特别是在逆变直流焊机和直流弧焊工艺中,感应电流更为突出。

一旦人体被电击,可能导致电击伤害,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 火焰:焊接过程中存在高温火焰,一旦火焰失控或者遇到易燃物品,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如焊工未能正确使用焊接设备、操作不当、疏忽大意等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3. 有毒气体:焊接作业会释放出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特别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焊接时,有毒气体的浓度更高,对焊工的健康造成威胁。

4. 金属飞溅:焊接过程中,高温金属溅射是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

一旦金属飞溅溅射到焊工身上,可能造成皮肤灼烧、眼睛损伤等伤害。

5. 噪声:焊接作业中,电弧声、电机声、压缩机声等均会产生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可能引发耳聋等职业病。

6. 高温:焊接过程中,高温辐射和热辐射能辐射是一项常见的危险因素,一旦接触到高温物体,可能引发烫伤。

二、焊接安全生产的有害因素分析1. 电焊烟:焊接作业中释放出的焊接烟是一种有害因素。

焊接烟中含有一定的重金属、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焊工的健康构成危害。

2. 粉尘:焊接过程中释放出的金属粉尘和氧化物粉尘是一种常见的有害因素。

一旦吸入大量粉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3. 有害化学品:在焊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和溶剂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化学品,对焊工的健康造成威胁。

4. 职业病:长期从事焊接工作的人员,可能患上职业性疾病,如电焊眼、职业性皮炎、金属尘肺等。

1. 做好安全防护:焊工在进行焊接操作前,必须穿戴好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如焊接面罩、保护手套、防护眼镜等,确保人身安全。

2024年焊接的危害及个人防护知识

2024年焊接的危害及个人防护知识

2024年焊接的危害及个人防护知识焊接的危害:
1. 电热灼伤:高温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电弧或飞溅,造成皮肤烧伤。

2. 光电性损伤: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强光和紫外线,长时间暴露在这些光线中可能导致眼睛损伤。

3. 有毒气体: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

吸入这些有毒气体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4. 噪声污染: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害。

个人防护知识:
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穿戴防护头盔、护目镜、耳塞或耳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皮肤、眼睛和听力。

2. 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焊接场所的通风良好,以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在没有足够通风的地方进行焊接时,应佩戴呼吸器。

3. 注意焊接位置:尽量将焊接操作放在无人员接近的区域,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防意外事故。

4. 定期进行体检:由于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或物质,建议焊工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身体健康。

请记住,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防护知识,具体的个人防护要求和注意事项应根据具体的焊接工作环境和材料而定。

建议你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焊接工程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危险工作危害分析JHA与控制措施
措施。
增强应急能力
通过培训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 响应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
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06
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JHA分析案例介绍
01
某机械制造企业在进行焊接作 业时,存在未对员工进行安全 培训、未配备安全防护用品、 焊接现场混乱等安全隐患。
02
通过JHA分析方法,对焊接过 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 分析,确定了主要危险源为焊 接火花飞溅、灼伤和烫伤等。
04
焊接工程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前的安全准备措施
01
02
03
安全培训
为工人提供焊接作业相关 的安全培训,包括个人防 护措施、紧急情况下的应 急措施等。
制定安全计划
根据焊接工程的具体情况 ,制定安全计划,包括安 全目标、安全措施、安全 检查等。
准备安全设施
为工人提供充足的安全设 施,如防护眼镜、防护服 、手套等。
03
焊接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的分类与概述
分类
焊接工程事故原因主要可分为机械原因、人 为原因和环境原因三类。
机械原因
包括设备故障、工具缺陷等;人为原因:包 括操作失误、技能不足等;环境原因:包括 恶劣天气、照明不足等。
事故原因的分析方法
直接调查
对事故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
间接调查
清理现场
施工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没有遗留 任何安全隐患。
维护设备
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05
焊接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01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焊接工程安全管理体 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 员的安全职责和义务。

电焊作业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电焊作业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电焊作业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电焊作业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措施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

写起措施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电焊作业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焊作业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篇1电焊作业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艺,被社会广泛使用,做好电焊火灾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采用防火措施减少电焊作业存在的火灾危险性。

一、电焊作业时存在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1、焊接的热传导引起火灾事故。

由于电焊是通过电弧将金属熔化后进行焊接的,而在焊接过程中温度高达6000度以上,容易使焊件另一端接触的可燃物着火。

2、高空掉落和焊渣飞溅。

在焊接作业中,炽热的火星到处飞溅。

这些火星温度较高,当飞溅到或接触到木材、棉、麻、纱头、稻草等可燃物上,能阴燃蔓延,造成火灾;当接触到易爆气体时很可能就会引起爆炸。

3、一般焊割作业点与起火部位不在一个立体层面,火灾发生初期不易被发现。

4、在喷漆、油漆车间或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电焊作业时,挥发的易燃易爆气体遇电焊火花容易引起爆燃起火。

5、电焊机的连接电源线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拖拽、磨损,容易造成线路绝缘老化损坏,发生短路引起周围可燃物起火。

二、电焊作业的防火措施1、严格施工场所的安全管理,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人员分工职责明确,加强对进场电焊施工操作的人员的审查,在安全措施上严格把好关。

2、严格三级动火审批制度。

在存在可燃物的场所内进行焊接时,应严格三级动火审批手续。

即由动火单位与保卫部门提出申请,由单位主管批准,经审批,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内进行焊接。

3、电焊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内,一般不得进行焊接作业,需要检修的设备应拆卸移到安全地点修理。

在这些场所焊接时,应严格执行动火制度。

要求进行电焊作业的地点要与易燃易爆车间、仓库、油库、气柜、堆垛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尽量远离正在生产易燃易爆的装置、设备和管道。

焊接工程的安全技术范文

焊接工程的安全技术范文

焊接工程的安全技术范文焊接工程的安全技术是保障焊接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安全措施和技术规范,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焊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从焊接前的准备工作、焊接中的安全控制和事故预防、焊接后的安全处理等三个方面,探讨焊接工程的安全技术。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 安全检查在进行焊接工作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首先要核对焊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完好并经过合格的维修。

其次要对焊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焊接材料符合规定标准,无缺陷和瑕疵。

同时还要核对焊接场地的安全设施,例如消防设备、通风设备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现场清理焊接前必须对焊接场地进行充分的清理工作。

清理焊接场地是为了防止杂物和易燃物进入焊接区域,避免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清理焊接场地时应注意将杂物和易燃物妥善堆放或移走,保持焊接场地整洁干净。

3. 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焊接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因此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焊接工人应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包括焊接面罩、焊接手套、焊接工作服和安全鞋等。

焊接面罩是为了保护眼睛免受强光的侵害,焊接手套是为了保护手部免受高温和火花的伤害,焊接工作服和安全鞋是为了保护身体免受火花的烧伤。

二、焊接中的安全控制和事故预防1. 焊接设备的安全操作在焊接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焊接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焊接设备的使用方法,正确调节焊接电流和焊接电压,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

同时,操作人员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的操作证书。

操作人员还必须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才能进行焊接工作。

2. 焊接材料的安全使用焊接材料的安全使用是保障焊接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气体、助焊剂等。

焊接材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储存和使用,禁止超过有效期使用焊接材料,避免引发焊接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焊接材料的储存场所必须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易燃物,确保材料的安全性。

3. 焊接环境的安全控制焊接环境的安全控制是保障焊接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焊接作业JSA危险分析

焊接作业JSA危险分析
5.在高于1.8米的作业面上作业时应时刻穿戴有缓冲带的双系索全身式安全带并100%系在牢固的系挂点上
4、焊接结束
触电
火灾
1、自动焊工在焊接结束时,首先关闭送丝机电源,然后关闭自动焊电源和漏电保护器。
2、送丝机、操作线、把线等物件,应妥善放置在安全位置,防止损坏。
3、检查焊接区域是否有明火,检查无任何明火后,方可离开。
3.穿戴合适的PPE(工服、焊接手套、焊接面罩、呼吸器、安全鞋、耳塞、防尘呼吸器、护目镜。
4.焊机,电缆的连接状况良好且没有远离潮湿环境和积水
5.确保接地钳子连接紧密位置尽可能靠近焊接作业区。
6.接地端子一对一接地线,使用规范的电线或扁铁作为地线,且接地牢固.
7.切勿用潮湿的手接触焊钳或焊条桶的连接线
2、监督应该让作业人员了解清楚工作内容并熟悉作业环境;
人员无资质,不能胜任相关工作
1、所有作业人员需要完成入场培训和相关的专业作业培训;
2、所有的焊工必须具有对应的资质证书
作业人员身体状况不良或心理出现状况
1、班组长要对班组成员身体及心理状况进行检查和询问,包括是否处于醉酒状态、是否服用违禁药物等,一旦发现状况不得继续给其安排相关工作任务;
5、恢复现场,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差
摔倒、绊倒
设备损坏
1.所有的工具/设备都应该放回适合的储存区域
2.关闭电源气源,整理现场,清理垃圾及废料
注意:若工作的变化可能或已经影响了工作,则停止工作,并仔细考虑该变化,重新评估危险并更新JSA。在工作能够继续开展之前需要主管的批准和小组的讨论。如果变化较大,该JSA将失效。
使用未经检查的焊机、电缆、设备、PPE
1.确保作业前确保电缆,焊机已进行月度检查,检查项包括:焊机工况和外观完好性,电缆没有破损,并张贴了检查标签或有颜色标识。

焊接作业工作安全JSA分析

焊接作业工作安全JSA分析

焊接作业工作安全JSA分析
1. 引言
焊接作业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因此进行焊接作业前应进行工作安全JSA分析,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本文对焊接作业工作安全JSA进行分析,以确保焊接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JSA分析步骤
2.1 确定工作内容
首先,确定焊接作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工作环境等。

2.2 识别潜在危险因素
针对焊接作业的具体工作内容,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火焰和高温
- 有害气体和烟尘
- 电击和电动危险
- 能源和材料的危险性
2.3 评估危险程度
对于识别出的潜在危险因素,评估其危险程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层面:
- 可能性:发生危险的概率
- 后果:危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带来的伤害程度
- 频率: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
2.4 制定安全措施
根据对危险程度的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减少或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保障焊接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使用防护设备,如焊接面罩、防护眼镜、手套等
- 合理选择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
-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 定期检查和维护焊接设备
3. 结论
通过进行焊接作业工作安全JSA分析,可以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焊接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行焊接作业前,应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并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 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中华人民共和 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都围绕这个方 针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证 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 针的落实。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法 律制度
• •
我国与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安全生产法》与2002年11月1日其施行,简 称《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安全生产的 专门法律,适用于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它 的根本宗旨是保护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 享有的保证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权利。在安全 生产领域内,安全生产法的法律地位最高。
第四节 《劳动法》相关知识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劳动法》,并与1995年1月10起施 行。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
我国《劳动法》适用范围
• 3 好学上进的道德观念
职业病防治法目的
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 防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
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
• 预防
– 指预先采取防范措施,这是必须贯彻于职业病防治 活动全过程的根本措施 – 指对工作场所或者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或者可能产 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干预措施,目 的是保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 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 是指依靠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其 他治理措施,用无毒害材料、工艺代替有毒害材料、 工艺,根除工作场所己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 控制
• 消除
防治职业病
• 防 •治
–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劳动者创 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 获得职业卫生保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 治理:场所职业病危害的治理, – 治疗:职业病人的治疗,职业病病人的医治、 疗养和康复,包括职业健康、职业能力在内 的职业素质尽可能的恢复
• 两级鉴定,省级鉴定终结 • 回避原则
– 用人单位举证责任
• 提供现场危害监测资料 • 提供劳动者健康监护资料
– 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
• 保障方面的规定
– 疑似职业病人获得诊断保障 – 职业病人待遇保障 • 就医、治疗、康复、工作安排 • 经济补偿 • 费用承担责任 • 用人单位变更时职业病人的安置 –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义务
《劳动法》不适用于:1、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 会团体的工作人员;2、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 的农民除外);3、现役军人;4、家庭保姆;5、在中国境内享有外交 特权和豁免权的外 • 调整劳动关系 • 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
劳动者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
◎《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 ◎ 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 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
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 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
劳动者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
– 诊断原则 • 职业史、危害接触史 • 现场危害调查评价 • 临床表现、实验室辅
助检查
– 诊断争议鉴定
•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家库 • 诊断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受理鉴
定申请
• 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及其专家抽取
办法
• 三人以上集体诊断 • 推定诊断原则 – 《诊断证明书》 • 诊断医师共同签署 • 诊断机构审核盖章
◎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 义务:
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
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
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 离岗时)
用人单位
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场所、培训教 育)
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 职业病报告义务 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 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
伤后及时获得医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服务, 保障劳动者本人或其遗属在生活发生困难时的基 本生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劳动者及其家属 的后顾之忧,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2、可以分散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有利 于恢复和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
政府监管部门 履行保护健康义务 主张健康权利
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安全技术 培训与考核
甘肃省西铁培训站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
《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事 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可上 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相对于普通作业人员,由 于工作岗位往往更为重要,危险性更大,容 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本人,他人及设施, 设备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技术上有更高 的要求,同时,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应该有较 强的法制意识,学法懂法,严格按要求规范 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
– 工作场所定期职业危害评价 – 健康监护制度
• 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
– 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 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
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 1、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在患职业病或者受到工
劳动者
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
未成年工、女工保护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
权利:
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获得职业卫生防护
用人单位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
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 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 批评、检举、控告 参与民主管理 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
• •
一 根据安全生产法,从业人员享有 的权利
•1 •2 •3 •4 •5
知情,建议权 批评,检举,控告权 合法拒绝权 遇险停,撤权 保险外索赔权
二 根据安全生产法,从业人员承 担的义务
•1 •2 •3 •4
遵章作业的义务 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义务 安全隐患报告义务

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 都不属于本法所称的职业病。
职业病的防治原理
职业病的特点
–可预防而难以治疗:从源头控制
–人为性: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作业行为
疾病控制的公共卫生理论
–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
合防治策略
职业病防治原理(续)
•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
– 预防、消除危害源头
防治职业病是指预防、治理和治疗
职业病防治法立法指导思想
• 明确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权利义务关系
– 职业病防治义务人——用人单位 – 健康权益主体——劳动者
• 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监管、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建立社会保障
• 处理好三类法律关系,政事分开、政企分开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 政府与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服务机构) – 职业卫生服务提供者与用人单位
三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 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 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结合《劳动法》规定,特种作业 人员必须取得两证才能上岗。 1 特种作业资格证,即技术等级证 2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即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
根据规定,《劳动法》适用于: 1、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指一般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 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 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 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 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 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行业自律、工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职业病要件
•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 • •
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 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 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 出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 等电离辐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 的职业病。
制度 •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节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
• 一 基本要求: • 1 年龄满18周岁 • 2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 3 身体健康 • 二 技术要求:见10P7条
第六节 特种作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
一 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1
2
爱岗,尽责
文明,守则
二 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 1 安全为公的道德观念 • 2 精益求精的道德观念
• •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法》相关知识

《职业病防治法》与2001年1月27日第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 会议通过,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立法 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 益,促进经济发展,
立法背景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问题突出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多种所有制与发展市场经济 国企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用工制度改革与流动劳动者的形成 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