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秋季(上册)讲义 第六讲 分子和原子 - 学生-拔高版
秋人教九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分子和原子PPT
![秋人教九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分子和原子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a95a8fb84ae45c3a358c9a.png)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相同点 质量体积小、彼此有间隔、不断运动
中
在化学变化中分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
不同点 子可以再分
再分
相互关 系
分子可以分成为原子,原子可以组合 形成分子
典型例题
【例】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间都有间隙 C.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不动的
分子的特性之一: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
水 的 蒸 发
分子的特性之二:分子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品
红
扩
几分钟后
散
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50毫升的酒精和50毫升的水混合
体积小于100mL
分子的特征之三: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
没有发生变化。
水 通电 氧气 + 氢气
微观分析
水分子H2O
氧气分子O2 氢气分子H2
分子的特征之四: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问题探究 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两种变化
水蒸发属于 物理 变化
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氧原子 氢原子
水电解属于 化学 变化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完成练习题
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后来能力的趋向。——杜威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辉煌肯定有,就看怎么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成功的秘密在于始终如一地忠于目标。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291f5b2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c.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3. 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分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教学反思:在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概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性质。
2.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重点:1. 分子的性质。
2. 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难点:1. 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子的性质。
2. 使用多媒体展示分子间作用力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分子性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特点。
2. 讲解分子的性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3. 讲解分子间的作用力,通过示例解释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范围。
教学反思:在讲解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示例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存在和作用范围。
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性质和作用力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概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
教学重点:1. 原子的结构。
2. 原子的组成。
教学难点:1. 原子的结构的解释。
教学方法:1. 采用模型展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结构。
2. 使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的结构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原子结构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组成。
秋九级上人教化学课堂同步课件分子和原子PPT
![秋九级上人教化学课堂同步课件分子和原子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47c725bb4cf7ec4bfed053.png)
(二)
复习回顾 以下物质由什么构成?
水 H H O
HH
O 水分子
HH
O
O
O
C
二氧化
碳分子
氧气
氧分子
这三种分子有什么共同点?
这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O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O CO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如:水是有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 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构
分子
成
物
质 的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中运 动, 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现象.
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 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 粒构成,并给这些微粒取了名字: 分子、原子。
现代科学 技术已能 将构成物 质的粒子 放大后呈 现在我们 的眼前。
分子
原子
结论:分子 是真实存在 的。
分子扩散实验
想一想:是什么物质使A中的酚酞变红色?
猜想与假设
想一想:是什么物质使A中的酚酞变红色?
×√123、、、氨空水水气使使使酚酚酚酞酞酞变变变红红红色色色;;;
×4、大烧杯上的物质使
×
酚酞变红色;
……
实验中的氨水和酚酞并没直接接触,可 A中酚酞为什么会变红呢?
实验探究1: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对现象的分析: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 分子是有质量的 一起,体积小于200mL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4、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 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 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_课件6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_课件6](https://img.taocdn.com/s3/m/75cf50346c175f0e7cd1376d.png)
3.(双选)(2011·泰州中考)如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C.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 D.它们都是原子
【解析】选A、B。从题中图可以看出,三种微粒的结构示 意图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上都有8个电子;由于三
4.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认
识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5.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在化学反应中的应 用。 6.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 的简单计算。
1.从命题内容及考查角度分析 (1)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和变化为背景,通过图片或文字 的形式,考查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依据给出的具体原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元素的概念 和元素的化学性质。
【解析】选B。元素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表示该元
2.(2011·苏州中考)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 C.金刚石 B.黄金 D.氯化钾 )
【解析】选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物
质;黄金和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钾是由K+和Cl构成的。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
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解析】选D。观察图示知,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
数为17;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 子数在原子中相等的原则可求出x=8。故A、B、C皆正确;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中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生成物中各物质的 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从微观的角度还能获得一条关 于物质变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丽同 学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据此表回答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e4add1a8ba0d4a7302763aa4.png)
•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
6.作者将此处坐车的困难抽象为人生 旅途的 苦难, 但从本 质上讲 他们同 样是想 达到目 的地而 不能达 到,想 实现理 想而不 能实现 自己所 有的理 想,实 质上还 是一场 苦旅。 所以“ 实质上 ”不能 去掉。
•
7.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 展的,如 果课堂 活动与 学生动 脑脱节,活动与 学生情 感、态 度、价 值观的 培养脱 节,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 么这种 课堂活 动只能 说是一 种教学 资源的 浪费.
•
8.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 和自然 风光为 题材的 诗,是 唐代汉 族诗歌 的主要 题材之 一,是 唐诗当 中思想 性最深 刻,想 象力最 丰富, 艺术性 最强的 一部分 。
A.氢原子
B.氧原子和氢原子
C.氧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物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 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作业: 1.比较分子和原子,找找异同点。 2.课本P53-54“习题”。
再见
•
苯分子间有间隔
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就是 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3.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 否相同?为什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 再分吗?
几种分子的模型: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讨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
水的蒸发
水的分解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品讲义:第6讲 分子和原子
![化学人教版九上精品讲义:第6讲 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ff80d5b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9.png)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适用学科初中化学适用年级初三适用区域人教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120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2.元素的概念和应用3.元素符号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教学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2.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微观思维的构建一、导入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各种分子,它们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使用建议说明:本章最主要的是构建学生的微观思想,一定要从事例出发,培养孩子的感觉,一般建议10到15分钟左右为宜,建议如下: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拓展引出:氮气和氧气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知识讲解注意:1、分子的特性解释(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 10-26 kg一滴水中约有1.67 × 1021个水分子(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一杯水+ 一块糖= ?100 mL水+100 mL酒精= 200 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会成立吗?(3)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
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都是分子间间隔变化造成的。
分子的体积和大小变化我们不考虑。
2、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初三化学上册PPT课件-《分子和原子》
![初三化学上册PPT课件-《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46af339e04a1b0717fd5dda1.png)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 大小、性质都不变。
联 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也是 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注
意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 分子比原子大。
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则先 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初三化学上册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遥 知 不 是 雪 , 为 有 暗 香 来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酒 香 不 怕 巷 子 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分子
1、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都很小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 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 年才能数完。
受压时,气体易液化。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物质不同,化 学性质不同。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
如:水的蒸发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
如:水的电解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知道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物质又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那分子在这里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试列举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哪些物 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 由原子构成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九上化学:3.1《分子和原子》ppt教学课件(24页)
![九上化学:3.1《分子和原子》ppt教学课件(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1dbed547227916888486d7c3.png)
小结
分子的特点: 1.分子很小但有质量和体
积。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 学变化时,分子变了,而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实验: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
小结: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分子的特性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 成的世界上最小的 文字
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滴水 约为0.05ml,其 中约含水分子个数为1.67X1021个水分子,如果10 亿人来数一滴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 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小结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特性:
1.分子很小,质量很轻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分子由原子构成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原子不可以分
课堂评估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这说
Hg
O
+
Hg
O
氧化汞
汞
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 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四、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相同点
质量体积小、彼此有间隔、不断运动中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
初三化学上册课件-分子和原子
![初三化学上册课件-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b3401fce10661ed9ac51f362.png)
《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学难点:(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实验用品和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烧杯、品红溶液、酚酞试液、浓氨水【教学过程】【引入】【师】我们有很多这样的生活经验,如:走到花园会闻到花香,湿衣服可以晾干,水放置时间长了会变少,蔗糖可以溶于水中等。
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这一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关。
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演示实验】品红的扩散【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为什么液体会变红【师】图3-6、3-7说明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学生】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
【活动探究】P50师生共同完成。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结论: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与酚酞溶液发生作用,使酚酞试液变红。
【过渡】那么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 ,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师】1.67×1021这个数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呢。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多媒体演示】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100ml 水+100ml 酒精<200ml3、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固体分子间间隔【师】氧气可以助燃。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1d85b40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8.png)
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和分类
②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同种分子构成(只有一种分子,宏观上表现为纯净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多种分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宏观上表现为混合物,且各物质都保持着各自原有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
C
3.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甲、图乙所示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间都有间隔,都在不断运动(3) 相同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粒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典例剖析
C
知识点2:原子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分子和原子课件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分子和原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50286f360cba1aa811dad9.png)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24张)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24张)
分 子
【实验现象】盛热水的烧杯中液体变 红的更快。
【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你知道吗?
科学家将表面磨的很光滑 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 室温下(20℃)放置5年后再将 它们切开,发现铅和金互相渗 入对方1毫米深。
•
8.我们要善于通过题目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 并通过 对诗中 意象及 其特征 的分析 ,知人 论世, 以及诗 中表达 诗人情 感倾向 的语句 来深入 理解诗 歌内容 ,领会 诗人情 感,把 握诗歌 主题
•
9.诗的最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把 作者对 朋友的 同情和 思念寄 托给明 月,希 望自己 能追随 友人到 贬谪的 偏远之 地,慰 藉朋友 的孤独 ,表达 了对友 人牵挂 之情。
•
6.在神秘外星文明的指引下,主人公 发现了 关于宇 宙生命 的巨大 秘密。 业内人 士认为 ,该片 为盲人 开启了 科幻之 门,打 破了传 统电影 必须依 赖视觉 效果的 限制, 让盲人 也能感 受到科 幻的魅 力所在 。
•
7.写景抒情诗中常见的情感有对自然 美景、 田园风 光的喜 爱和留 恋,对 祖国大 好河山 的赞美 和热爱 ,漂泊 在外的 羁旅之 苦和思 乡之情 ,对闲 适隐逸 生活的 向往和 追求, 依依惜 别之情 ,爱国 忧国之 思。等 等。
没有列出全部用法及词义 ,只列 出了初 中阶段 出现并 常用的 用法及 词义。
•
2.对于一些比较模糊、晦涩的例子, 不必钻 牛角尖 ,中考 考察的 都是用 法及意 义十分 鲜明、 确定的 例子。3.对于课 文中的 一些特 殊的用 法要牢 记例句 ,做到 一出现 就能明 确辨认 。
3.1 分子和原子(知识解读)(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人教版)
![3.1 分子和原子(知识解读)(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知识解读(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86943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7.png)
3.1 分子和原子(知识解读)(原卷版)•知识点1 分子的概念和特性•知识点2 分子与原子的性质•知识点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点4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作业 巩固训练1、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解释: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
2、分子的构成(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氧气分子、氮气分子等);大多数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3、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分子的特性分子的特性主要有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典例1-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 .破镜难圆—分子间存在斥力B .落叶纷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D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典例1-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氧气能够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 。
(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相同 。
【变式1-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变式1-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填写名称)是;(2)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 ;(3)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由此得出,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1:一.分子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特别注意】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
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二.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相似)(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之间一般都有间隔。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特别注意】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在混合物中各成分是不确定的,所以混合物也就不会保持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纯净物具有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特别注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后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典例精讲【典例1】(2018•薛城区校级自主招生)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B.食盐溶解在水中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典例2】(2015•琼海二模)下列现象用分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将一滴红墨水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典例3】(2018春•杭州期末)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有效成份Ca(ClO)]这三种消毒剂都含有()2A.氯元素B.氯分子C.氯离子D.氯单质【典例4】(2019•武昌区校级模拟)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很小,原子更小B.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子不运动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典例5】(2019•佳木斯模拟)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B.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典例6】(2019•杭锦旗校级模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合的是()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二者分子构成不同B.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在水中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蔗糖溶液是混合物,因为蔗糖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典例7】(2019•曲靖二模)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存在间隙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扩散到水中的蔗糖分子更多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二者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典例8】(2019•海州区二模)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氧气和液氧都具有氧化性﹣﹣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干冰升华后体积增大﹣﹣气体分子体积大干固体分子体积C.过氧化氛溶液为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原子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的自由移动的电子【典例9】(2015•河南)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典例10】(2018•河南模拟)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重新鼓起。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区别?综合练习1.(2019•杭锦旗校级模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合的是()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二者分子构成不同B.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在水中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蔗糖溶液是混合物,因为蔗糖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2.(2019•佳木斯模拟)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B.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3.(2019•瑞金市模拟)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
品鉴师通过闻茶香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
从分子角度来看,品鉴师闻香鉴茶的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很小4.(2019•张家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5.(2019•桥西区校级模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分子的质量很小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冰块难于压缩﹣﹣分子间隔小D.夏天室外电线变长﹣﹣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6.(2019•广西二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相关说法解释A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B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D湿衣服在夏季比在冬季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A.A B.B C.C D.D7.(2019•北辰区二模)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阴凉处分子静止不动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有新的分子生成D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A.A B.B C.C D.D8.(2019•覃塘区一模)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水沸腾时,水燕汽能掀开锅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成熟的芒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湿衣服晾在太阴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9.(2019•广东模拟)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NaOH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因为水分子中有氢分子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10.(2019•营口)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C.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D.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11.(2019•云南模拟)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C.无色的气态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气﹣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12.(2019•江西模拟)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热胀冷缩B.食物腐败C.花香四溢D.糖甜盐咸13.(2019•昆明模拟)据统计,昆明“共享单车”投放已超过42万辆,注册用户已超过40万人次。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质量变大B.分子间隔变大C.分子数目增多D.分子体积变大14.(2019•石家庄二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发生变化B.一滴水中含有1.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C.等体积的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气体分子比固体分子大D.等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15.(2019•百色)下列事实能用分子或原子间有一定间隔解释的是()A.汽油要密封保存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D.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