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用降糖药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用降糖药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用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

阿卡波糖片50mg

用法: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不良反应:常有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极少见有腹痛。

二甲双胍片0.25g(美迪康);0.5g(格华止)

用法:(美迪康)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格华止)随餐服用。不良反应:常见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头痛,罕见乳酸性酸中毒。

瑞格列奈片0.5mg ;1mg

用法:主餐前15分钟内服用。

不良反应:低血糖。

格列美脲片2mg

用法:空腹或进食时服用对本品的吸收无明显影响,每天一次,早餐时或第一次主餐时给药。

不良反应:低血糖。

格列吡嗪片5mg

用法:餐前30分钟服用。

不良反应:较常见的为肠胃道症状(如恶心,上腹胀满)、头痛等,减少剂量即可缓解。偶见低血糖。

米格列奈钙胶囊10mg

用法:餐前5分钟内服用。

不良反应:低血糖。

马来酸罗格列酮片4mg

用法:进食对本品的吸收总量无明显影响。

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轻至中度浮肿及轻度贫血。

沙格列汀片5mg

用法:每日1次,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

不良反应:头痛,鼻咽炎。

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餐前30min给药。

动物源胰岛素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

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R)

超短效胰岛素:紧邻餐前注射。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

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中效胰岛素:每日 1 次皮下给药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NPH)

长效胰岛素:每日 1 次皮下给药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

预混胰岛素: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50R)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型(优泌林70/30)

皮下注射后30min内必须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正餐或加餐。

门冬胰岛素30 (诺和锐30)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25R)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50R)

紧邻餐前皮下注射。必要时,可在餐后立即给药。胰岛素不良反应:低血糖、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的脂肪增生。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发表时间:2013-04-10T13:53:23.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周丹 [导读] 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周丹 (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 325804)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8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49例进行对照分析。两组均记录患者年龄及病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P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DBP、TC和GHbA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SBP、FINS、TG、HDL-C、LDL-C、U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血尿酸等都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如积极降压、降血脂等治疗,有望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性。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39-02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同时缺乏锻炼,使得肥胖的人群日趋增多,也同时使全球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常伴随心血管疾病,明显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4倍。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男41例,女37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 1.2 研究方法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8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和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冠心病诊断标准:根据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曾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冠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或经冠脉造影,心血管专科医师诊断为冠心病。 观察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65.2±3.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5例;对照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59.25±7.82)岁,合并高血压7例,所有入选者均排除肝脏、甲状腺、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及病程,BMI,SBP,DBP、FBG、PBG,FINS、GHbAlc、TC、TG、HDL-C、LDL-C和UA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DBP、TC和GHbA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SBP、FINS、TG、HDL-C、LDL-C、U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高、发病早、病变重,近年来,其临床危害的早期变化和加速心血管危害事件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为发病早、比例高,冠心病可发生在糖尿病之前、之中或之后,2型糖尿病多在55岁以后并发冠心病。以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多见。糖尿病性心脏病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糖尿病这一疾病本身有关的心脏病变。其主要表现有4种形式: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②糖尿病性心肌病;③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④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冠心病已成为2型糖尿病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高,约30%~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年龄、BMI、DBP、DBP、TC和GHbAl 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SBP、FINS、TG、HDL-C、LDL-C、U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TG、高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血糖异常,不仅会引发糖尿病,更会对全身血管都产生伤害。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高发生3—7倍,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这样来评价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首先,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其次;这两种病的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再次,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最后,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易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也会诱发心梗。因此,国内外医学界有个共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如同多面手 提到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就不能不提药物治疗。潘长玉教授指出,理想的降糖药应具备以下特点:能有效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且不会增加体重。随着以利拉鲁肽(诺和力)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新药的上市,鱼与熊掌终于可以兼得。 智能降糖:大型研究显示,与众多传统药物相比,利拉鲁肽能够让更多患者血糖达标,并且被称为“聪明”降糖药,当且仅当觉察到血糖水平升高时,它才会激活发挥效用。当血糖降到正常,就不发挥作用。这一作用机制使它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长期使用更为安全。 降低体重:利拉鲁肽在降低体重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因为它能让人产生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减少食物的摄入有效减轻体重,带来的体重降低主要是内脏脂肪的减少。鉴于降低体重的多重益处,对于糖友,特别是那些“重量级”糖友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降低收缩压:这种“聪明”降糖药同时还是一种“爱心”降糖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它还能通过多重机制降低收缩压,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作用。 与传统糖尿病治疗药物不同,具有多靶点作用的利拉鲁肽不但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能够直击糖尿病的根源——保护胰岛B细胞,同时有效影响体重、血压、血脂等其他危险因素,从而让糖友降糖、护心双管齐下,多重获益。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探索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探索 目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程长、病情重,治疗困难、对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重,深深困扰着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该研究探索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而观察组除基础护理措施外再重点给予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心身护理、生活运动指导及随访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低血糖的发生率和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降低(P<0.05);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低血糖的发生率和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③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增高(P <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病情,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冠心病;糖尿病;综合护理;探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产生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疾病。糖尿病是由于机体分泌胰岛素障碍和(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液中血糖浓度增高,更容易损伤动脉内膜,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加重冠心病病情。研究显示[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要远远高于单纯的冠心病或者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该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这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5~70岁之间,平均(59.3±9.1)岁;病程1~15年,平均(10±0.8)年;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4~71岁之间,平均(60.5±9.8)岁;病程1~16年,平均(10±2.6)年;对两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再重点给予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心身护理、生活运动指导及随访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心力衰竭、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发表时间:2017-09-12T16:04:45.2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3期作者:余文[导读]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情远较单纯冠心病患者重,典型心脏病症状常被掩盖,病情常被误诊或延误。 (上海市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333) 【摘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情远较单纯冠心病患者重,典型心脏病症状常被掩盖,病情常被误诊或延误。对于此类人群,早发现,早干预,针对多项危险因素治疗,才是良方。饮食治疗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与降糖药物互相作用维持机体在正常的血糖水平,降低血脂使血压控制。因此能够对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更好的控制。【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223-02 冠心病在慢性衍变进程中,一旦合并糖尿病,就好比装备了“加速器”,病情发展从此步入快车道,这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临床医师们的棘手难题。既往研究已经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伴发的“脂质三联症”比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多2~3倍。在2005年美国的心脏学会(aha)已经提到关于“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的新医学论点,美国而在成人的健康教育—胆固醇计划中指出冠心病的危症首领为糖尿病,患者自身患有糖尿病之后,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加增加风险[1]。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平时不注意自身保健,在生活、饮食习惯上都没有足够的预防意识,就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疾病,这也给糖尿病的侵害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地控制血糖,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心脏,加以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体育锻炼,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弗尔特博士说:“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能否保持健康的关键,在于是否做到了均衡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因此,控制热量并非单纯摄入或杜绝某一类食物的摄入,而是在了解自己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对各类饮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总热量的控制和合理分配最重要,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的正确比例是饮食治疗的关键措施[2]。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热量期间,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禁用食物有:白(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猪油、牛油、奶油、黄油等少用或者不用。蛋黄和动物内脏含胆固醇很高,要少用或不用。植物油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平时食用的大豆油以及花生油中都含有。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高会导致升高血胆固醇水平,因此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发生明显的增加[3]。水果中含葡萄糖、果糖,能使血糖升高。机体果糖以及蔗糖摄入更多时可能对降低血脂产生不利的影响[4]。酒类,主要含酒精,产热高,而其他营养素含量很少,故不饮为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中要注意控制钠盐的摄入量,碘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食物中的钙和镁离子能维持心肌的平衡,当体内缺少镁离子,糖份的利用率就降低,导致机体发生脂代谢紊乱,因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状[5]。膳食纤维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利于葡萄糖吸收,可以降低血中三酰甘油的水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6]。 据统计,肥胖人中的糖尿病患者为非肥胖者的4倍。有关文献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5%-10%能有效控制血糖并减少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体重核心是减少机体内的多余脂肪,其中以总热量以及减少脂肪摄入量来实现体重降低的目标[7]。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症实施饮食护理的健康教育,对于饮食治疗中的错误想法及时纠正,制定相关的饮食计划,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体重以及日常的劳动强度设定有效的饮食计划。做到少量多餐,三餐定时定量,这样不仅提高了疗效,还使病人及家属掌握了日常饮食保健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拓宽了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使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目的主要是科学地控制血糖和标准体重,降低血脂水平,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来除去多余的脂肪,减轻心脏负担。能够预防冠心病的多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护理杂志,2009,5(12). [2]逢力男.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病人的饮食治疗与评价[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4):68. [11]刘宏.1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行白内障手术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1(6). [4]周逸丹.糖尿病饮食治疗现状[J].现代护理杂志,2011,2(35). [5]徐甲芬,欧凤荣,田艳萍.维生素与无机盐复合制剂改善糖尿病病人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55. [6]黄振国.杂粮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杂志,2009,22(4): [7]宋晓燕.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最新观点[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2(11).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 23 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Dec. 2012 V ol. 32 No. 12 〔收稿日期〕2012-05-24 〔作者简介〕张长宁(1966-),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治。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及 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张长宁,崔艳凤,陈立波,李 静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深圳 518052)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11.023.02 Analysis of bo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their coronary arteriographies among groups of CHD companied by diabetes mellitus ZHANG Chang-ning ,CUI Yan-feng ,CHEN Li-bo,LI Ji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 zhen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2,China)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ronary arteriographies 2型糖尿病(D M )是冠心病(C H D )的独立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C H D 的危险性增加2~4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10倍[1]。为探讨糖尿病合并CHD 的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5例住院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 )确诊为CHD 的住院患者共305例,将148例合并2型糖尿病者列为糖尿病组(DM 组),其中男97例,女51例,年龄36~90岁,平均年龄(61.46±11.33)岁;另将单纯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者157例列为非糖尿病组(NDM 组),其中男103例、女54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60.94±11.66)岁。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性别、年龄、血压,空腹8 h 后于次日早晨抽取静脉血送检,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血浆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血尿酸(UA )等。 1.2.2 冠状动脉造影 全部患者于入院1周内行CAG ,由我 院有经验的心血管专业医师操作,应用Phillips 双向球管心血管摄影机,采用Judkins 法依次行左和右CAG ,常规多角度、多体位投照。结果由2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医师进行评定,符合性较好。 1.2.3 判断标准 DM 诊断按1999年WHO 诊断标准。高血压指血压≥140/90 mmHg 或既往已明确诊断现正在服用降压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分为左主干(LM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和回旋支(LCX )、右冠状动脉(RCA )。CAG 示LM ≥30%,或其他3支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血管狭窄≥25%视为轻度狭窄;≥50%为中度狭窄;≥75%为重度狭窄。据动脉受累支数,可诊为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其中左主干受累定义为双支病变,双支以上病变即为多支病变。单支血管中≥20 mm 段病变及多处弥漫性狭窄者定义为弥漫性病变。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 P S 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和x 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胸痛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等方面 (下转第25页)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 发表时间:2009-06-19T16:09:36.2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4月第6卷第12期供稿作者:张宏娟刘丽莉[导读] 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8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3/4死于冠心病。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张宏娟1 刘丽莉2(1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循环科 154600;2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MRI室 1546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109-02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8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3/4死于冠心病。 1 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IR)和B细胞衰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研究发现,IR及其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炎症、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而最终导致了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高凝状态以及高半胱氨酸血症、微量尿蛋白等紊乱,这一切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而以上也正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 治疗 2.1一般治疗 对2型糖尿病合并CHD患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DM 前期采取行为和药物的干预方法,尽量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 酒,限制脂肪食品和总热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2.2高血糖 降低血糖可改善血脂紊乱等,有利于DM大血管病变的防治。DIGAMI实验研究了极化液(GIK)在治疗机型心肌梗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那些经葡萄糖和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胰岛素通过抑制脂肪的分解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而FFA代谢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并抑制心肌收缩力。此外,二甲双胍、磺脲类均可用于控制血糖,但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在缺血性心脏病中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磺脲类药物能降低静息状态下心肌血流,缩短心肌动作电位的时间,使实验性缺血后收缩功能恢复受损,增加梗死面积,出现心律失常。 2.3高血压 DM患者约半数并发高血压,是非DM患者发病率的1—2倍。 DM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ACEI,长效制剂最佳,具有明显的降压、延缓DM肾病进展和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ACEI主要副作用为咳嗽,发生率5%—10%。对晚期肾功能损害及高钾血症者禁用。钙通道阻断剂降压效果好,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长效制剂。近年来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至少50%的个体存在胰岛素抵抗。临床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及噻嗪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人群的血压。 2.4高脂血症 DM又被称为“糖脂病”,脂代谢紊乱是DM及其并发症的原发病理生理改变,DM糖代谢紊乱的根源为脂代谢异常,因此控制DM患者的血脂极为重要。 对降脂药物的选择,美国DM学会建议关于DM血脂异常治疗重要性的优先顺序如下:①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首选他汀类,次选胆酸(贝特)类;②升高HDL-C,首选行为干预,减轻体重,加强体育锻炼,戒烟。药物可选用贝特类、他汀类、烟酸,但烟酸可恶化DM患者的血糖控制;③降低甘油三酯,首先是控制血糖,控制饮食,药物首选贝特类,高剂量他汀类中等有效;④混合性高脂血症,首选改善血糖控制+高剂量他汀类,次选改善血糖控制+他汀类或贝特类。他汀类+贝特类联合使用有增加肌溶解的危险性,此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应慎重。 2.5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DM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缺血的发生率。可作为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也可作为有大血管疾病人群的二级预防。噻氯匹啶通过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稳定血小板膜,抑制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亦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心脑卒中的发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的结果分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的结果分析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以为冠心病的合并风险做评 估,为未来冠心病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随机从该院资料库中,选取3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3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及资料库外健康人群34名正常组,分析对比3组的血脂检测结果。结果3组人员血脂检测结果分析中,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血整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人群,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 B)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MI、FPG、2 hPG、HbA1c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MI、FPG、2 hPG、HbA1c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MI、FPG、2 hPG、HbA1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病与血脂整体水平高,关系密切,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高,要注意合并冠心病的发生;临床诊断冠心病,可以将血脂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加以应用。 标签: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单纯2型糖尿病;血脂检验;分析 冠心病是老年常見病和多发病,被成为心脑血管病的头号疾病。多发于65岁以上人群,急性患者可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死亡,可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分项疾病,可谓威胁老年人的一大杀手[1]。为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血脂检验分析与冠心病本质之间的关系,以为临床诊疗冠心病提供借鉴和参考,特选取该院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3组作为该次调查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比较分析法,随机从该院资料库中,选取3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3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及资料库外健康人群34名正常组。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医学》的诊断标准[2],对照组表现有一般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伴有冠心病胸闷、胸痛、心率失常等症状和对照组的相关糖尿病症状,正常组人群为各方面身体康健之人;排除标准:将有脑血管疾病、血液病、风湿病等患者排除在外。其中对照组患者34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16例,年龄60~65岁,平均年龄(62.51±0.25)岁;病程1~10年,平均(4.54±1.21)年。观察组患者34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14例,年龄60~65岁,平均年龄(61.36±1.75)岁;病程2~10年,平均(4.96±1.20)年。正常组,男19名,女15名,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2.55±1.75)岁。3组人员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糖尿病主要是指由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各种原因使得胰岛功能异常,从而诱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死亡率较高,对人体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因此对其临床特点的研究和分析是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标签:冠心病;糖尿病;合并;临床;分析 现阶段,在社會发展和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的背景之下,居民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也与以往不同,因此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生机率不断增大,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该类患者血糖和血液粘稠度较高,出现多食、消瘦等身体表征[1],这对于其健康非常不利,同时这两种病症有很大的可能性在同一患者身上并发,并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这也对于患者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2]。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能否及时判断病症和病因,已经能否及时确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当中都是患者能否康复的重要因素,而这应当以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的研究和分析作为基础。 1 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1 冠心病发病机制 大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时表现出血液粘稠度较高的表症,并且粘稠度越高,心排血量就越低,外周循环的降低又会使冠状动脉球缺血更为严重,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甚至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行。粘稠度取决于红细胞,同时它也对蛋白质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这一指标正常,红细胞表明的电荷才能够正常,如果粘度上升,又会使得红细胞产生聚集性而阻碍正常流动,使患者产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直接决定了血液的粘稠情况,这一能力达不到标准的话,血液循环就会出现问题,引发心肌缺血,最终诱发冠心病[3]。 1.2 糖尿病发病机制 这一病症在年龄较高的人群中出现的几率较大,老年人的身体器官和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弱,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的胰岛素也慢慢减少甚至缺乏,这就会直接导致高血糖,在临床上体现出多尿、多食、消瘦等外部特征。很多的研究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即血液粘稠度的增大不仅仅会引发冠心病,更是糖尿病的病理化变化。因为患者的年龄差异从而也有一些具体的差别存在,但血液粘稠度较高的患者通常都有高脂血症,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和蛋白成分的变化造成的,磷脂含量高的时候,红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含量就会相应地较低,因此,红细胞变形能力不足,粘稠度就会升高,在部分较细的血管就会产生循环异常的现象。而在时间的推进下,随着糖化血红蛋白增加,能够使红细胞表面的电荷保持稳定,从而使得红细胞发生聚集。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05T10:49:07.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苏喜梅曹淑梅 [导读] 而糖尿病病程,SBP、LDL-C、TG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苏喜梅曹淑梅(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老年病科 022150)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43-02 【摘要】目的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以有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76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组40例和B组36例进行对照分析,A,B组均了解性别,年龄及病程,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PG、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A、B两组患者年龄、性别、DBP、FPG、HDL-C等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dangerous factors of type 2diabetes aM-algaMated coronaryheart disease.Methods:76 cases of type 2diabetes were divided into twogroups (40cases and 36cases)by aMalgaMated Corinary heart disease or not,bl00dheart(SBP,DBP),bl00dsygar(FBG,2hBG),Totol cholesterol(TG),HDL-C,LDL-C of all detected.Results:There were no reMarkable diference of sex,age,TC,FBG between the twogroups (p>0.05).Conclusion:course of disease,high bl00d sugar,hyperension,high bl00d fat dangerous factors of type 2diabetes aMalgMated coronaryheart disease.Bl00d fat and bl00d pressure should be controlled,So coronaryheart disease can be prevented.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coronaryheart disease Dangerous factors.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易伴有或并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80%的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其中3/4是冠心病。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1]。冠心病并非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与非糖尿病患者无本质区别,但冠脉造影发现糖尿病患者弥漫性或多发性冠脉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狭窄程度较重,此外,糖尿病还累及心脏的小、微血管,导致心肌病变。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发病早,进展快,无明显性别差异,心绞痛和无痛性心肌梗塞发病率较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许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抵抗等[2]。本文在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对7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患者的多种相关因素指标进行分析、提高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认识,积极防治这些高危因素,对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曾有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病史、冠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或经冠脉造影及心血管专科医师诊断为冠心病。将7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3.9+9.0岁;B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59.3+7.2岁。 1.2 方法将所有病例询问病史、家族史、每天测量血压2次,连续3天,取平均值。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3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值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见下表 表1 两组糖尿病血脂、血糖、血压比较(x-+S) 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临床资料及各项检测值,在年龄、性别、DBP、FPG、HDL-C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TC、2hPG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虽大于单纯糖尿病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病程,SBP、LDL-C、TG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3.1脂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特征是血清TG增高,高TG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在于循环中的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极低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导读:近日,一项全球历时12年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风险直接相关。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压的正常值不再是140/90mmHg,而要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和全身性的疾病。血糖异常,不仅会引发糖尿病,更会对全身血管都产生伤害。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高3-7倍,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国内外医学界有个共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燕燕教授解释: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这两种病的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另外,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而且,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易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也会诱发心梗。 *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 “得了糖尿病相当于得了冠心病。”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但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控制好血糖、血压、

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不但有助于管理糖尿病,也能让心脏同时受益。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进行疾病的综合管理呢? 血糖达标:一项著名的英国糖尿病研究告诉我们,糖化血红蛋白(国际上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值每降低1%,可以使糖尿病相关死亡几率减少21%,心肌梗塞和中风几率分别减少14%和12%,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 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有效管理体重,益处多多,尤其是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体重每降低10kg,血压降低 10/20mmHg,甘油三酯降低30%,空腹血糖降低30%-50%,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5%,死亡风险降低20%-25%。 血压管理:因为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压的正常值要求不再是140/90,而要控制在130/80mmHg 以内。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离不开药物治疗。专家指出,理想的降糖药应具备以下特点:能有效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且不会增加体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6T16:14:28.1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作者:韦庆武[导读] 泰兴市七圩卫生院患者一旦合并两种疾病,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生命质量,而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与死亡率。 韦庆武 (泰兴市七圩卫生院江苏泰州 225453)【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冠心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降血脂、血压、血糖及抗血小板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2%,统计学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伴冠心病具有较早的发病时间、女性保护作用消失、非典型临床表现多见、多发于有高血压、脑卒中等家族史患者中、伴心肌梗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实施降血脂、血压、血糖及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较高的总有效率和较低的不良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86-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一旦合并两种疾病,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生命质量,而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与死亡率。在这种情况下,探索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准确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就成为广大医务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和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均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中的痰浊瘀阻型;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在外。其中有44例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2.3)岁;糖尿病病程在1个月~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年;冠心病病程在1周~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年。有31例患者合并了高血压,49例患者合并了高血脂,20例患者合并了脑梗塞。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平均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 ①具有较早的发病时间,冠心病会比糖尿病提前1~20年发病,也会和糖尿病同时诊断,但是也会比糖尿病发病晚。冠心病的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提高;②女性保护作用消失。如果患者没有糖尿病,那么和男性相比,同龄绝经期前女性患者具有明显较低的冠心病发病率;但是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那么和同龄男性和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差异就不明显。一般情况下,和没有糖尿病的女性患者相比,有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具有明显较高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③非典型临床表现多见。糖尿病患者极易发生自主神经病变,因此具有高达50-60%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④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具有极高的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和较重的管腔狭窄程度,病变广泛呈弥漫性分布;⑤多发于有高血压、脑卒中等家族史患者中;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及冠心病常规治疗,让患者口服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等;给予观察组患者降血脂、血压、血糖及抗血小板治疗,首先,对本组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的控制,之后让患者服用适当的降血脂药物;其次,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患者的血压稳定在130/85mmHg;再次,运用胰岛素及磺脲类等降糖药物对患者的高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患者较为肥胖,可使用二甲双孤;最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如果患者没有发作心绞痛,或发作次数减少了80%以上,发作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也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了50%以上,发作时间有所缩短,疼痛程度也有所减轻,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所改善,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原来差不多,甚至有增加的情况,发作时间无明显改善,甚至延长,疼痛程度也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则评定为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率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描述,用t检验组间比较。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情比较严重,并且临床常以长病变、小血管为主,管腔显著狭小,同时由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高危亚组病人,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临床早期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尽量在发病早期、并发症轻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分组干预治疗可以得知,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的有效率为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临床实施降血脂、血压、血糖及抗血小板等综合干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为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效意义(P<0.05),与褚岩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