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四起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大连石化四次事故学习体会材料

大连石化四次事故学习体会材料

事业部关于大连四次火灾事故的学习材料自2010年7月16日至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共发生四起火灾爆炸事故。

8.29事故(2011年)一、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10时许,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875号柴油储运罐起火爆炸。

爆炸发生后,引发大火并伴有浓浓的黑烟。

由于着火的这个柴油罐存有800吨柴油,处于企业油品罐区内,周边遍布存储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航空燃油的罐体,到13时20分左右,火灾基本被扑灭。

二、事故原因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三、油品作业需注意事项油品在收发、运输、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油品与其它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调火(即静电放电),引起油品爆炸着火。

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而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灌油速度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的静电电压越高;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的静电电压越高;油品在运输中含有水分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也要高;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

1、静电接地。

油品生产和储运设施、管道等必须进行有效静电接地,静电导体其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

对于船岸之间的静电连接要做到“一先一后”,即船靠好后先接静电接地线,船离泊时最后再拆静电接地线。

2、改善工艺操作条件。

在生产工艺的操作上,应控制油品处于流速范围内;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容的第二物相杂质,如水等;宜采用管道或部件;用软管作业时,要注意对软管的支撑和固定,防止滑动、摩擦产生静电;严禁向塑料容器里倒装轻质燃料油。

3、采用静电消除器。

进入码头前,必须先触摸入口处的静电释放器。

石油集输过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

石油集输过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

石油集输过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的发展,人们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大力勘探开采石油的背景下,加之我们在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基调环境中。

我们对石油安全显得格外重视,在勘探、钻井、开采、集输四大工程中都及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本文注重对石油集输事故案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预防对策。

事故一:中石油大连输油管发生爆炸。

2010年7月16日18:20左右,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造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引发管廊道管线爆裂,火势顺排污渠蔓延,少量原油和污水流入海域。

由于库区污水排海阀门已被关闭,没有新的油污进入海域,进入港口相邻海面的油污也被拦在围油栏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货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发生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

间接原因:●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没有对加注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指挥协调不力,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无法关闭。

另外,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也是造成事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

改进措施:●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各环节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布局;●做好大型危险化学品储存基地和化工园区(集中区)的安全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布局,严格审查涉及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重特大事故的应对与处置能力。

事故二:大连石化储油罐失火。

2011年8月29日上午10点,位于大连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875号储运罐起火爆炸。

6.2大连石化事故分享

6.2大连石化事故分享

事故经过(2)
9:30慈军与王大庆一起上罐,闻到很重的油味,慈 军用便携式检测仪对观察孔可燃气体进行了检测,但无法 确定泄漏源。王大庆闻到泡沫发生器附近油味最重,就要 求施工单位用黄泥将发生器堵上,平台护栏用防火布围上。 然后王大庆将动火票交给慈军离开,一小时后慈军将动火 票交给施工人员。
*************************************************
*************************************************
事故处理通报
大连石化爆炸被认定为责任事故 中油七建项目部经理贾立志和林沅公司总经理杨福顺, 安全员王大庆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给予集团副总经理 兼安全总监沈殿成记过处分;炼油化工分公司总经理徐 福贵记大过处分,副总经理沈钢降级处分;大连石化总 经理冷胜军和副总经理焦玉瑞撤职;中油七建总经理郝 春生和安全总监周子玉撤职;大连石化安全环保处处长 林吉宏记大过处分;中油七建安环部部长徐立泉记大过 处分;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宋砚敏警告处分;大连 市安全监管局监管三处副处长于方记过处分。责成中石 油集团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
*************************************************
事故经过(1)
2013年3月苯乙烯装置因效益原因停工,4月开始技 术改造同时对三苯罐区进行检修,中油七建将工程分包给 林沅公司检修。2013年6月1日设备员李明辉和施工人员到 现场确认后,为其办理了939#罐作业票,9点监护人邵国 庆到罐顶闻到油味较大,让工艺员韩军到罐顶确认后,当 天未进行动火作业。6月2日安全员王大庆将1日开的动火票 有效期改为6月2日,安排外操工慈军现场监护。

中石化事故案例

中石化事故案例

2012年5月21日下午,四建上海石化项目部分包商——上海连通实业有限公司4 名员工在上海石化厂区大堤路与卫六路交叉处,使用25吨汽车吊进行穿管作业 (吊装管道直径为100mm,长约9米)。13时10分左右,当被吊管道上升约9.5米 高时,管道与管架发生碰撞,管道滑落至地面后反弹,砸到路过此地的另一家 分包商——上海东海华庆工程公司职工王某头部,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吉林松原石化厂 厂房发生闪爆引发火灾 造成3死8伤 中石化沧州炼油厂爆炸,事故造成一人受伤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 道储运分公司输油管线起火爆炸 62人 死亡 136人受伤
(一)黄河钻井总公司四公司32562队机械伤害事故 1、事故经过:2012年1月24日,黄河钻井总公司四公司32562队在樊4-54井 钻进接单根作业,安全副队长王江波操作刹把,因鼠洞内钻杆节箍位置不合 适,副司钻刘伟调节液压大钳升降气缸至合适位置,见习技术员马艺发现钳 牙脱出,右手伸入液压大钳准备复位钳牙,此时刘伟已操作液压大钳转动, 马艺右手被液压大钳挤压断裂。 (二)渤海钻井总公司国际钻井事业部4016队起吊事故 1、事故经过:2012年1月29日,渤海钻井总公司国际钻井事业部4016队在渤 76-斜95井,进行设备拆卸搬迁施工,工程运输二公司吊车驾驶员王涛、4016 队技术员耿延海等4人吊装井架运输架。在放下运输架、起升吊钩时,吊钩挂 住运输架底座槽钢内侧,造成运输架倾倒,技术员耿延海躲避不及,被运输 架砸成重伤。
2000年7月24日11:05,吉化集团吉林市北方联合化 工厂无水乙醇车间发生一起重大事故,死亡2人,重 伤1人,经济损失2000元。联合化工厂无水乙醇车间 于7月23日19:40停车检修。7月24日8:00在乙醇车 间调度会上,车间主任李东基、副主任于洪研究决 定,在新系统成品进料管线上增加一条返料管线。 施工前,于洪组织车间技术员张淑娟、化工工长孙 玉凤、化工班长陈宏颖等人制定了清洗方案,办理 了动火证。 8:30,孙玉凤带领工人按清洗置换方案 对管线进行了清洗置换,并加堵了盲板。10:10, 经分析工杨彩霞用测爆仪分析合格。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实现三个继续下降两个进一步好转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事故起数35死亡人数35死亡人数49二是重特大事故继续下降全国重特大事故起数176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5三是主要相对指标继续下降2014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同比137工况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137工况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1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1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1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77四是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五是各地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四是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五是各地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案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透过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此次事故中油七建公司大连 项目部将承揽的939号储罐仪表维护平台更换业务非法分包给没有业 务分包资质的淋沅公司,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没有对现场作业进 行安全管控。大连石化分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及作业人 员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认真、不严格。检维修管理,动火管 理和承包商管理严重缺失。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隐患排查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 生产事故。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 新《安全生产法》中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为构建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提供了法律的支持,确立了基本工作制度。任何事故都源于隐患, 隐患不除,事故难消。所以说要重预防,抓治本。要把工作重心转到隐 患排查治理上。 总结: 上述案例中,相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思想上麻痹大意,对隐患不 能足够重视,对待事故不能深刻反思,导致设计上出问题,审查上出问 题,验收上出问题,生产上出问题,救援上出问题,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起又一起事故就在人们猝不及防中发生。 启示: 我们做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隐患排除治理制度,及时发现消 除隐患,并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同时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管理特别是针对承包商管理,在存在交叉管理时一定要明确各 自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油气管道典型事故案例

油气管道典型事故案例

事故教训
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完善油气管道应急管理,全面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加快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健全完善安全标准规范。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保护油气管道安全
刻不容缓
谢谢!
二、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716”输 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特殊警示作用)
2010年7月16日,位于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 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 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导致部
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 近海域造成污染。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 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直接财产损失 2.23亿元。
南京“728” 丙烯管道爆炸事故
南京“728”丙烯管道爆炸事故
南京“728” 丙烯管道爆炸事故
南京“728”丙烯道爆炸事故
南京“728”丙烯道爆炸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
擅自组织开挖地下管道,现场盲目 指挥,野蛮操作挖掘机挖穿地下丙烯管 道,导致丙烯大量泄漏,迅速扩散后遇 点火源引发爆燃。
事故间接原因:
事故间接原因
大连市和大连德泰易高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没有认真贯彻落实《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城镇地面开挖和地下施工安全管理缺失;大连 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意识淡薄,盲目施 工;中石油管道分公司对所属管道监护管理不 到位。
事故教训
严格落实企业(管道企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切实加强管道巡护质量和日常管理,保证管道高危区 域受控。 进一步明确管道保护部门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职责, 进一步加强地面开挖和地下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

大连石化事故分析

大连石化事故分析

案例分析2013年6月2日14时27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939#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火,并引起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万元。

近年来,大连石化公司连续发生同类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严肃查处事故,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此类事故重复发生。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辽宁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和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也分别做出指示批示,对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辽宁省安全监管局和大连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指导和指挥事故抢险救援等工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在辽宁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辽宁省安全监管局的指导下,大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安监、监察、公安、总工会有关人员参加的大连石化公司三苯罐区“6•2”较大爆炸火灾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立即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邀请市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了10名专家参加事故调查。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及时下发了通知,进行了挂牌跟踪督办。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检测试验、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事故调查报告已经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监察部全面审核并批准了事故调查报告。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油四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分析:连续发生重大事故充分暴露出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严重 问题。如果说一次事故可能是偶然,那么频繁发生事故更暴露出了 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对隐患、对事故不够重视。
案例五:2013年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 造成四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万。 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违章在罐顶气焊切割引发爆炸。
分析:透过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此次事故中油七建公司大连 项目部将承揽的939号储罐仪表维护平台更换业务非法分包给没有业 务分包资质的淋沅公司,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没有对现场作业进 行安全管控。大连石化分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及作业人 员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认真、不严格。检维修管理,动火管 理和承包商管理严重缺失。
案例二:2010年10月24日下午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 司大连新港码头油库在拆除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原油,再 次发生火情。
案例三:2011年7月16日,大连石化分公司再次发生火灾 事故。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 换热器发生泄漏并引起大火。
案例四:2011年8月29日10时06分,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 875号柴油罐发生火灾。
案例一: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管道发 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事故造成一名作业人员轻伤、 一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一名消防战士牺牲、一名受重伤,直接财产损 失2.2亿多元。 事故原因关键词:违规操作、承包商管 理
分析:事故直接原因就是上海诚祥公司违规在原油库输油管道 上进行加注脱硫化氢作业,在油轮停止输油时继续加注,造成脱硫 化氢剂在管道内富集,产生强氧化反应,引起管道爆炸。而承包商 在加剂的22个小时里中石油只去了几次并没有进行现场监督。
中石油五起典4日
2002年以来12年我国每年事故起数从100万下降到30万。 事故死亡人数从2002年的14万下降到7万。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6月2日14时27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939#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火,并引起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万元。

一、事故单位及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1.大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炼油企业,现有炼油化工主体装置37套,具备205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和27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能力,员工总数6659人,主要从事原油加工、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制造等业务。

大连石化公司持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年2月23日。

2.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七建公司”)法定代表人郝春生。

经营范围为:石油化工装置工程施工;铁路建设;城市道路、桥梁、液化气储罐、水气管道工程施工;钢结构及网架制造安装;消防设施施工;无损探伤和管道工程等。

项目部经理贾立志,下辖一、二、三、五、六、七等6个施工队。

3.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沅公司”)法定代表人杨超,总经理杨福顺(受法定代表人杨超委托,全权处理公司日常一切事务)。

经营范围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租赁;钢结构及网架制造安装;园林绿化工程;压力管道安装;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绝热、电器仪表安装维修;道路工程施工;储存罐安装(以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资质证经营)。

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和GB1级、GB2级、GC2级压力管道安装维修许可证。

2008年取得辽宁省建设厅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

林沅公司以中石油七建公司大连项目部第七工程队的名义在这次事故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二)事故罐区基本情况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分大罐区和小罐区)建于2000年,为1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配套罐区。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中国石油.doc“7.16”输油等4起事故调查通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中国石油.doc“7.16”输油等4起事故调查通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大连所属企业“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等4起事故调查处理结果的通报安委办〔201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其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大连地区的企业又相继发生了3起火灾事故,即2010年发生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10·24”火灾事故、2011年发生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7·16”火灾事故和“8·29”爆炸火灾事故。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对该4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意见,认定这4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

其中,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以下简称“7·16”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关于“事故查处结案后,要及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的要求,现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如下:一、“7·16”事故简要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在大连保税区的原油库建有20个原油储罐,总库容185万立方米。

2010年5月26日,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合署办公)签订了事故涉及原油的代理采购确认单。

在原油运抵大连港一周前,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此批原油硫化氢含量高,需要进行脱硫化氢处理,于7月8日与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辉盛达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由天津辉盛达公司提供“脱硫化氢剂”,由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祥诚公司)负责加注作业。

大连石化公司6.2火灾爆炸和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林甸直属库5.31火灾

大连石化公司6.2火灾爆炸和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林甸直属库5.31火灾

中石油6.2火灾事故
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 对责任单位及个人的经济处罚建议
1.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5号)第四十 四条规定,建议对林沅公司施工队长左刚予以行政处罚。 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建议对中石油七建 公司予以行政处罚。 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建议对林沅公司予 以行政处罚。 4.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建议对大连石化公 司予以行政处罚。
中石油6.2火灾事故
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 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19.沈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化工分公司副总经理,负责中石油股 份公司炼油化工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 力,对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事故重视不够、监管不严。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 任,建议给予降级处分。 20.徐福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化工分公司总经理,安全生产第一 责任人。对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对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事 故重视不够、监管不严。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
中石油6.2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及性质 间接原因
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对 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重视不够,对大连石化公司存在的安全生产责任 制不落实和动火、承包商管理严重缺失等问题失察。 5.大连市安监局对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监管执法不严,危险化学品 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漏洞,对大连石化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失察。
“更换939#罐罐顶侧壁仪表平台”动火作业前,未按要求进行风险辨识和制定落实安

大连石化安全事故

大连石化安全事故

事故教训总结三
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 蒸馏联合装臵减压蒸馏塔塔底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换热器管箱法兰检修更换的垫片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垫片安 装不正,经7月13日、14日2次紧固后,垫片局部被“压溃”, 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 表面被引燃。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以及检修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 对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管理不到位;制造垫片的工艺存在 问题,造成垫片存在固有缺陷。 *************************************工程
*************************************工程
事故案例分析
相关事故回顾
6.2事故 了解
本次事故教训
*************************************工程
事故概况
2013年6月2日14点20分左右,大连市甘井子区, 939号储罐罐顶突然发生爆炸,随之起火,并相继引起临 近的936号、935号和937号储罐着火。事故造成2名工人 重伤,经医院全力救治无效死亡,2人失踪。 在清理现场的过程中,失踪的两名工人的遗体也被 找到,据家属介绍,遗体并不是像之前说的落到大海里被 海水冲走,而是在爆炸油罐的底部。
*************************************工程
事故教训总结四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未认真执行生产运行管理中“浮顶罐和内浮顶罐 正常操作时,其最低液面不应低于浮顶、内浮顶 (或内浮盘)的支撑高度”的规定; 2、在储罐收油过程中,未重视油品流速过快造成 静电过大的风险;对储罐维护保养不到位。

大连“8.29”爆炸事故案例分享

大连“8.29”爆炸事故案例分享

大连石化灌区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油品罐区一个可存储数千吨柴油的罐体突然发生火灾,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截至13时20分,火已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由于该大型储油罐内存放了约800吨成品柴油,并且位于该公司厂区成品油储藏区中心位置,周边还有许多各类化工产品储藏罐,大火很快危及到了周边存储罐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大连市有关方面迅速调集了包括航空消防车在内的约70辆消防车,近300名消防战士,紧急赶往现场参与灭火和增援,对处在危险中的其他化工存储罐降温防火。

火灾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在从大连市中心赶往火灾现场的路上,隔海就能看到远处冒起的冲天浓烟,路上到处都是拉着警报赶往现场的消防车。

离厂区还有一段距离,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大连市有关方面表示,由于采取了水的应急三级防控等环保措施,消防水全部被排入应急池中,未进入海域。

根据环保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目前,环保滚动监测仍在进行中。

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二、事故处理动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8月30日在大连石化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免去蒋凡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职务,调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冷胜军任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8月31日表示,大连石化在一年内连续发生安全事故,充分暴露了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队伍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中石油集团公司同时决定,成立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任组长,抽调技术和管理专家进驻大连石化,在国家安监总局指导下,配合大连市事故调查组,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做更深层次的事故分析,尽快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完善防范措施;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开展扎实深入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三基”工作全面督查。

三、事故延伸2011年7月16日:千万吨常减压装置换热器“大帽”泄漏着火。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一、事故过程与原因2014年6月30日18时58分,大连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被钻漏。

溢出的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22时20分,事故导致的明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事故正在处理中。

据中石油官网通报,这是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在大连金州新区铁山中路与城富街交叉路口处的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施工中,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钻漏。

据悉,这一工程是大连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松岚路安停车场北侧建设LNG加气站,委托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为加气站配电工程实施电缆外线水平定向钻施工,将输油管钻漏导致原油泄漏。

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

中石油发现管道运行压力异常,立即停运管道并启动应急预案,部署现场抢修和应急处置。

可通过仪器即能判断相关地下管道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岳林公司是否前往规划局查阅地下管道图。

目前,大连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肇事单位5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二、事故影响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组织疏散管道周边居民,组织市政部门对流经区域所有暗渠、涵洞、雨污水井进行全面排查,查清灾害范围。

经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未对自来水管网等形成污染。

环保部门设置多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持续环境监测表明,VO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79倍,其他指标均正常。

目前,环保、消防、规划等部门正继续监测、处置溢油情况,中石油管道公司人员正对事故溢油进行清理回收。

经环保部门持续监测,漏油事故地带相关井口检测气体浓度、油温度均正常。

目前,排查无危险地带的群众已陆续返回家中。

关于泄漏原油的具体数量,截至记者发稿时,官方仍未统计出来。

而具体在何处遇明火引起火势,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之中。

辽宁海事局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发现从一部分排污口流出来的少量原油油膜在海上漂浮。

海事局共出动6艘海事船,前往出现油膜的大窑湾海域。

2013年6月份国内重大安全事故专栏

2013年6月份国内重大安全事故专栏

案例二:中储粮直属库火灾
事故地点:林甸县花园镇中心村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 事故发生时间:2013年5月31日下午 事故描述:2013年5月31日13时15分,粮库更夫发现12号库南侧玉
米堆上方冒烟并报告。粮库当即出动自备的一台消防车和60余人展 开扑救,火情无法控制,同时向消防部门报告火情 人员伤亡:无人员伤亡 过火面积: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 消防:570名民兵和预备役、600余名乡镇干部群众、近200名消防 官兵和武警战紧急救援士、邻近县区增援人员等总计约1600人参与 了灭火 事故原因:由于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致使导 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进 而引发火灾。
案例三:6·3吉林德惠禽业公司火灾
事故地点:吉林德惠市米沙子镇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
事故发生时间:2013年6月3日6时6分 事故描述:据附近村民介绍,事发时应是在早上6点多,当时听
到三声爆炸响,随即就发现着火了;每隔约20分钟爆炸一次; 人员伤亡:120人遇难,70人受伤 消防、救援:消防车辆67台,消防人员500余人,120救护车61
事故发生时间:6月15日17时31分 过火面积:着火面积320平方米 人员伤亡:1人伤亡 消防出警:21辆消防车、85名消防队员 事故原因:新乡市消防部门调查发现,事发系该公司一个三
层水泥框架结构生产车间内反应釜发生爆炸,引起储存有甲 苯等化工原料的生产装置起火。
案例六:大连金州化工厂爆炸
事故地点: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大连科诺尔化工厂 事故发生时间:6月15日晚6时左右 事故描述:爆炸发生后,有物体被冲到几十层楼的高度,随
后引起大火,浓烟滚滚,周边许多建筑物窗户玻璃被震碎 人员伤亡:5人伤亡

近一年石化企业重大安全事故一览

近一年石化企业重大安全事故一览

近一年石化企业重大安全事故一览近期石化企业事故多发,中海油蓬莱、绥中油田相继发生溢油事件、中海油惠州炼厂也发生泄漏着火事故。

今天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突然发生火灾,是中石油一年来发生的第四次事故。

在这里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一年来较重大的石化企业安全事故。

2011年“8·29”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突然发生火灾8月29日上午10时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突然发生火灾。

据悉,是油品罐区一个可存储数千吨柴油的罐体突然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着火点系连接两罐体之间管线爆裂引发。

火灾发生后,公安部调集65台消防车、组织296名消防官兵全力救援。

到13时20分左右,火灾基本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可能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据介绍,今年发生火灾的地方与去年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仅隔着一道海。

大连市有关方面表示,由于采取了水的应急三级防控等环保措施,消防水全部被排入应急池中,未进入海域。

根据环保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目前,环保滚动监测仍在进行中。

2011年“7·16”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火灾大火持续6小时7月16日14时25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原大连石油七厂)三号港附近炼油装置发生火灾。

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于19时57分将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

有知情人士透露,引发火灾原因是一炼油装置“三蒸馏转换器”发生泄漏起火,大火燃烧了6个小时后才被熄灭。

据炼油厂人士介绍,事发车间刚刚经过检修。

2011年“7·12”绥中36-1油田少量原油落海7月12日13时30分左右,位于渤海辽宁湾的中海油绥中36—1油田中心平台中控发生故障,全油田生产中断,原油落海。

据初步估算,溢油量大约0.1至0.15立方米,在事发海域发现1平方公里油膜分布。

随后中海油总公司对海面漂油采取了抛撒吸油毡、喷洒消油剂等溢油处置措施,并安排4艘工作船携带相应溢油应急资源赶赴现场,同时,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也进入应急状态。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2010 年度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战例研讨班资料辽宁“ 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战例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2010 年 7 月 16 日 18 时 12 分,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

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 个公安消防中队和 4 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 台消防战斗车辆、 1000 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按照省公安厅长李文喜和总队长王路之的指示要求,迅速调集了全省13 个公安消防支队、14 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20 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 余名消防官兵前往大连增援。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泡沫液900余吨;报告部局后,朱局长又以陆运、海运、空运方式从吉林、河北、天津、黑龙江、山东等地调集泡沫液460 余吨运往现场;省政府协调沈阳空军调用直升飞机运送包括院士在内的11 名专家到场,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经消防官兵15 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7 日 8 时20 分火灾得到有效控制,9 时 55 分大火被全部消灭,成功保住了罐区 20 个总储量 185 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以及临近 2 个单位的 56 个总储量为 560 万立方米原油、成品油储罐和51 个 12.45 万立方米二甲苯、苯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储罐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安全。

这场特殊的战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参战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得到了高度赞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和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辽宁省公安厅李文喜厅长、刘乐国副厅长、部局战训处魏捍东处长等领导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在视察火场,听取汇报后,靠前指挥,科学决策。

火灾案例分析-大连 “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火灾案例分析-大连 “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火灾案例分析
大连 “7· 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陈瑜 2012年6月9日
大连 “7· 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基本情况: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 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 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 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先后调集3000余 名消防官兵、348台各类消防车辆、17艘海 上消防船只参与扑救 。17日9时45分,事 故现场明火基本被扑灭 。
3 火灾案例分析
事故后果: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 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 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事故原因: 在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 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 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大火持续 燃烧15个小时。
3 火灾案例分析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 论证。 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及对加注作业进行风 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 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 混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 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 现场监护不力。 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 无法关闭。 五是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也是造成事 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
3 火灾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 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原油 罐区卸送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辉盛达公司负责 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公司大连分公 司在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原油罐区卸 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20时左右,祥诚公司 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 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7月16日 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 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 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 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起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学习
一、2011年发生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7·16”火灾事故
(一)事故简要情况
7月11日至14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上海祥诚公司大连分公司和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石油储运公司的工作人员共同选定原油罐防火堤外
2号输油管道上的放空阀作为“脱硫化氢剂”的临时加注点。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

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吨“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

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
使用含有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脱硫化氢剂”,违规在原油库输油管道上进行加注“脱硫化氢剂”作业,并在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加注,造成“脱硫化氢剂”在输油管道内局部富集,发生强氧化反应,导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和原油泄漏。

二、2010年发生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10·24”火灾事故
(一)事故简要情况
2010年10月24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在拆除“7·16”事故损毁的103号储罐过程中又发生火灾事故。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施工人员违反拆除方案要求,擅自切割储罐浮船底板,引燃浮船底板下残留的油污等可燃物,导致储罐内起火。

(三)事故的间接原因
1、制定的拆除施工方案存在缺陷,且未按拆除方案要求进行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
2、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理工作不到位;对作业过程安全监管不力。

三、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联合装置减压蒸馏塔塔底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换热器管箱法兰检修更换的垫片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垫片安装不正,经7月13日、14日2次紧固后,垫片局部被“压溃”,造成原油泄漏。

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表面被引燃。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以及检修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对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管理不到位;制造垫片的工艺存在问题,造成垫片存在固有缺陷。

四、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柴油罐区一台2万立方米柴油储罐在进料过程中发生闪爆并引发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由于事故储罐送油造成液位过低,浮盘与柴油液面之间形成气相空间,造成空气进入。

正值上游装置操作波动,进入事故储罐的柴油中轻组分含量增加,在浮盘下形成爆炸性气体。

加之进油流速过快,产生大量静电无法及
时导出产生放电,引发爆炸。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未认真执行生产运行管理中“浮顶罐和内浮顶罐正常操作时,其最低液面不应低于浮顶、内浮顶(或内浮盘)的支撑高度”的规定;
2、在储罐收油过程中,未重视油品流速过快造成静电过大的风险;对储罐维护保养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