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一、区位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是嘉兴和湖州,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
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苏州市。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
太湖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
苏州境内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苏州成为众所周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苏州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苏州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江苏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江苏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
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苏州市人民政府。
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
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
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有限公司、裕廊环境私人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苏州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
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三、参与单位1.参加编制的规划单位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2.参加编制的专业单位2.1由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负责协调的专业单位(a)消防规划--苏州市消防支队(b)人防规划--苏州市人防办公室(c)航运规划--苏州市交通局(d)环保规划--苏州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局(e)邮电规划--苏州市邮电局(f)有线电视规划--苏州市有线电视台(g)化工园规划--中国化工部规划设计院2.2由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协调的专业单位(a)供电--裕廊环境工程私人郁民公司与苏州供电局(b)供水、污水规划-- m/s Binnie&Partners(c)热电规划-- m/S Squire Mech Pie(d)煤气规划-- m/S Development Resources Pie Ltd与苏州工业园区配套供气有限公司(e)防洪、排水及河道规划--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苏州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所,河海大学(f)垃圾处理规划--m/S Keppel Integrated Eflgineering第二章规划结构一、性质第二区:高科技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发展起来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入手,介绍其建设初期的历程,探讨其建设模式的创新,分析企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总结其创新发展的经验。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其他工业园区的启示,并展望苏州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经验、背景、发展现状、初期、创新、企业服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发展、成功经验、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0年代初期,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苏州市政府决定在苏州市东北部的苏州新区(现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个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背景是苏州市政府依托苏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及对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尝试。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工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和资本,推动苏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基础是苏州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吸纳国外的先进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提升苏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重要性在于为苏州市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园区。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布局,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案例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案例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综合性合作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西部。
以下是关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的十个要点:1. 中新合作区的背景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努力下的成功合作项目。
双方于1994年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旨在促进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 区位优势中新合作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西部,紧邻苏州市中心和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
该区域交通便利,连接了苏州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企业出口产品和物流运输。
3. 产业布局中新合作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科技等领域。
该区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
4. 政策优惠中新合作区享受了一系列政策优惠,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和人才引进优惠等。
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并促进了创新创业环境的良好发展。
5. 人才引进中新合作区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科研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加入。
同时,该区域还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6. 产业生态系统中新合作区注重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提供创新创业的全方位支持。
这些园区和孵化器为企业提供了办公场所、技术咨询、融资支持等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7. 国际化合作中新合作区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和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该区域与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8. 城市规划中新合作区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了现代化的园区环境。
该区域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的办公楼、研发中心和生活配套设施,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9. 环境保护中新合作区注重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该区域建设了一批环保科技企业和绿色产业园区,推动了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仅供参照, 如果有用, 请采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假设, 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请采纳, 您的采纳是我最大的动力, 谢谢!〕第1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总论1.1 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1.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1.2.1 项目名称1.2.2 项目建设背景1.2.3 项目承办单位1.2.4 项目建设用地1.2.5 项目建设期限1.2.6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2.7 项目开发建设模式1.2.8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3 前瞻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1.3.1 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1.3.2 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3 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1.3.4 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1.3.5 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6 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1.3.7 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1.3.8 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1.3.9 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第2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推测2.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2.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前瞻市场分析2.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2.2.2 市场规模分析2.2.3 盈利状况分析2.2.4 市场竞争分析2.2.5 进入壁垒分析2.3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行业市场前瞻推测第3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分析3.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3.1.1 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3.1.2 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3.1.3 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3.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场址建设条件3.2.1 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状况3.2.2 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2.3 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3.2.4 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3.2.5 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3.2.6 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3.2.7 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3.2.8 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3.2.9 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3.2.10 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3.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3.3.1 项目建设条件对比3.3.2 项目建设投资对比3.3.3 项目运营费用对比3.3.4 项目推举场址方案3.3.5 项目场址位置图第4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4.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技术方案4.1.1 项目生产方法4.1.2 项目工艺流程4.1.3 项目技术来源4.1.4 推举方案工艺流程图4.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设备方案4.2.1 项目主要设备选型4.2.2 项目主要设备来源4.2.3 推举方案的主要设备4.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工程方案4.3.1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4.3.2 项目特别基础工程方案4.3.3 项目工程建设规模4.3.4 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估算4.3.5 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第5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方案分析5.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5.1.1 节能政策分析5.1.2 节能规范分析5.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能耗状况分析5.2.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5.2.2 项目能源消耗状况分析5.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5.3.1 项目节能目标5.3.2 节约热能措施5.3.3 节电措施5.3.4 节水措施5.4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节能效果分析5.4.1 装备节能效果5.4.2 建筑节能效果第6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环境保护分析6.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6.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6.2.1 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6.2.2 项目主要污染物分析6.3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环境保护措施6.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6.3.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6.3.3 水污染防治措施6.3.4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6.3.5 绿化措施6.4 环境保护投资预算6.5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6.6 地质灾害及特别环境影响6.6.1 项目建设地址地质灾害状况6.6.2 项目引发发地质灾害风险6.6.3 地质灾害防御的措施6.6.4 特别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第7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劳作安全与消防7.1 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7.1.1 项目编制依据7.1.2 项目执行标准7.2 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7.2.1 安全隐患主要存在部位与危害程度7.2.2 有害物质种类与危害程度7.3 前瞻安全措施方案7.3.1 工艺和设备安全选择措施7.3.2 对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7.3.3 对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7.4 前瞻消防措施方案7.4.1 火灾隐患分析7.4.2 前瞻消防设施方案第8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组织架构8.1.1 项目法人组建方案8.1.2 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架构8.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8.2.1 项目员工数量8.2.2 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8.2.3 员工培训方案8.2.4 工资与福利第9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分析9.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规划9.1.1 项目管理机构设立9.1.2 项目资金筹集安排9.1.3 项目技术获取转让9.1.4 项目勘察制定9.1.5 项目设备订货9.1.6 项目施工前期准备9.1.7 项目完整完工验收9.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实施进度表第10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10.1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投资预算10.1.1 项目总投资10.1.2 固定资产投资10.1.3 流动资金10.2 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融资方案10.2.1 项目资本金筹措10.2.2 项目债务资金筹措10.2.3 项目融资方案分析第11章: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财务。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历程充满传奇色彩,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就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和经验进行介绍。
一、建设历程1. 早期规划和设立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苏州工业园区的设立正是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 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从1994年正式设立开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引进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4. 成为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苏州工业园区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和高科技企业入驻,树立了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二、建设经验1. 政府引导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和规划者,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
2. 产业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创新驱动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人才引进苏州工业园区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了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5. 对外开放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一批国际化的产业园区,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地处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发展先行区之一。
作为全国首个面向国际的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入驻,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苏州工业园区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困难。
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人才短缺、技术升级需求迫切等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促进苏州工业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完。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意识也日益凸显。
首先,经济困难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园区内部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困难,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增长率不再像以往那样稳定。
其次,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崛起,园区企业不仅面临着价格战的挑战,还面临着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使得园区整体竞争力下降。
再次,人才短缺也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园区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限制了园区的发展。
最后,技术升级需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园区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装备和生产方式,但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壁垒的存在,园区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2. 正文2.1 经济困难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诸多困难。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苏州工业园区的出口市场面临着严重挑战。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二〇一七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调整完善目标 (5)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第四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13)第一节保护目标 (13)第二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3)第三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4)第五章土地用途区 (16)第六章建设用地管制区 (18)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调整 (20)第八章规划调整完善实施保障措施 (22)第一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22)第二节强化实施政策保障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作背景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效提升,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统一部署,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文件要求、《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和《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预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的通知(苏国土函〔2016〕182号)》相关内容,以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对《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的系列要求和园区管委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标杆。
合理调整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持规划的科学性和现势性。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讲诉
新
城
公共设施用地 100 8.6% 195.1 8.1% 147.6 5.3% 442.7 7.0%
区
城
工业用地
304 26.2% 971.5 40.5% 844.2 30.3% 2119.7 33.4%
市 空
间
形
态
与
建
筑
主
题
风
格
专
题
研
究
5
1 苏州工业园
青
岛
高
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
新 技
术
工业发展原则:
产
业
1.地理因素
新
考虑风向,土质及五级航道的便利因素,工业用地集中在园区三期东部。 2.有效的、可靠的基础设施建设
城 区 城
提供有效的、可靠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援工业少仓储的发展。
市
道路的宽度及容量必须能够应付将来的繁忙交通的需求。
空 间
3.城市设计控制
形
面临主干道的工业地段应城市设计的控制,以提高地块内厂房的质素与外观。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青
岛
1 分区商业中心
高
新
2 邻里中心
技
术
3 大学
产 业
4 职业学院
新 城
5 区域医院
区 城
市
6 社区医院
空
间
7 文化中心
形
态
8 主题公园
与
建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城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园区案例—苏州工业园概要
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苏州工业园以高起点、大手笔创造了后来居上、跨越腾飞的发展奇 迹。 区位 由于外资导向型带来的产业结构比例的失衡和由于金融危机造成进出口下滑,优二进三, 深化中新合作的转型发展,成为园区今后发展的重点。
2019/3/27
5
配套发展
97年
苏州园区配套发展先于产业和住宅发展,邻里中心首先 担负园区配套功能的职责;园区CBD的规划建设使得园 区配套功能更加完善
2
政策支持
中新两国政府多层的组织保障,园区特殊政策支 持促进了苏州园区快速发展,对其他园区的发展 具有示范意义。
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 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 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 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 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 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组织保障
拥有较大项目的自行审批权 享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优惠政策 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试点 全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 点区域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拥有充分授权的外事管理权 拥有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的公积金制度
2019/3/27
3
功能板块
园区在规划上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分区,不同的功 能分区在园区的发展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苏州园区规划上形成的 功能完善的分区,不同的 国际科技 功能分区在园区的发展中 园区 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 基础。
独墅湖
2019/3/27
深度解析规划20年:苏州工业园区成长录
深度解析规划20年:苏州工业园区成长录我院在苏州耕耘数十载,为苏州地区提供了高质量的规划技术服务,硕果累累。
本期摘取了我院苏州分院同事们的部分苏州规划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概况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地处苏州古城东部金鸡湖畔,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的重要的合作项目,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三个街道,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80平方公里。
二十年来,在中新两国政府和江苏省、苏州市的高度重视和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7.4%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江苏省第一位。
园区规划历程二十年来,园区始终坚持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始终坚持高标准、前瞻性、科学性的规划和管理体制。
从1994年园区开发建设至今,园区从概念规划、分区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各类专项规划以及相配套的规划技术规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
我院从建园之处就参与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回顾二十年的规划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011994年-1999年,奠定基础阶段1992年2月,中新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实施启动。
其实早在1993年,新加坡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议之前两个月,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就编制了一个概念规划并得到中方认可。
1994年,在园区正式启动前一个月,以新加坡专家为主,江苏省、苏州市专家协同,编制了《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并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在园区第一副地块转让给投资者时,园区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也已编制完成并得到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之后,又完成了园区周边地区概念规划、园区二、三区总体规划和二期、三期建设指导性详细规划并经批准。
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4.弹性规划——预留用地
为了准备未来的发 展潜力,计划扩大 预留土地面积。例 如,不包括第二区 和第三区的15公顷 保留土地,每个街 区单位预留另外0.5 公顷土地。
指导意义: 合理划定弹性更新区域 前瞻性的预留规划衔接 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年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SIP的新城规划和工业规划都参考了新加坡 经验。除了建立一个合格的工业用地之外,乡 镇规划的应用旨在为生活在乡镇的工人创造一 个愉快的家园。
地块尺度:3>2>1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指导意义:交通结构分级设置;不同功能沿 不同等级的道路布置;道路交叉口设置商业 核心;道路沿线建设绿化带,保障公共绿地 可达性。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结构
计划密度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组织
指导意义: 组织单向交通 沿次干道布置服务入口
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1.现代商业中心,平衡的职住和工业用地 2.高科技园区,优良滨湖居住环境 3.自给自足新城镇,轻工业用地
苏州工业园区详细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目标 (2)第三章土地利用 (2)第一节总体土地利用分配2第二节土地利用细分4第四章指标体系和要素控制 (5)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7)第六章绿地、河湖系统 (10)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则 (12)第八章分片区控制和建设指导 (14)第一节中心区控制和建设指导14第二节居住区控制和建设指导16第三节工业区控制和建设指导20第四节软件园控制和建设指导24第九章专项规划 (26)第一节市政公用工程规划26第二节综合防灾规划34附件一:论证意见附件二:规划背景XX新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贯彻总体规划,适应XX新区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园区建设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范围第 3 条“XX新区二三区”是指XX新区中新合作区的第二区、第三区两区,即本规划范围,位于金鸡湖东岸、青秋浦以西,北至娄江、南至斜塘河,共58.46平方公里。
第 4 条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在本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规划文本和图则配套使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 5 条规划范围内的工程设计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外,尚需符合国家、江苏省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 6 条本规划自XX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
由XX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 7 条若需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或重大变更,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目标第 8 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6. 《XX新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1995)7. 《中国-新加坡XX新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报告》(1995)8. 《中国-新加坡XX新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初步报告》(1996)第 9 条规划原则1.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市场体制与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苏州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
来源:作者: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紧临苏州古城区,西与古城以苏嘉杭高速公路相隔,北抵娄江为界,南临斜塘河一一吴淞江,东接青秋浦,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其中首期约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实施完成。
中新合作区是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基础条件优越,发展势头良好,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绿地系统以“城在森林、人在花园”一一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化、公园化、现代化园区,建设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东方“花园城市”为目标,规划风格力求简洁、明快、现代,以全新的绿色景观与古城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苏州的开放和发展。
景观特色注重体现“三彩花园城市”:
① 浓浓绿意衬托下的红、黄、蓝三原色的“交响曲”;
② 绿化景观“红黄绿”(同一色叶类型植物集中布置,乔木成林、花灌成块、草坪成片,景观大气)。
布局特色强调利用园区自然资源特色和“绿化缓冲带”优势营造一体化的“绿色网络”体系,总体“点上成片、线上成带、面上成林”。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充分考虑园区自然地形条件和总体规划布局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并注重与外围大环境的协调统一,强调绿地景观体系的连续性和层次性,以水引绿,绿水交融,形成“东方水城”之特有的绿地体系格局。
规划采用网状与放射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构筑全园“绿色网络”具体布局结构可总结为:“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八景、十二苑”。
咎
J.
'i O-Kl-UEHE 4EH4^MHI7Q
HL-piil 一二
已ftH 1X1:■■HI "■=■*'
“一环”:即沿中新合作区四个方向分布的生态防护带,构筑起园区的绿色屏障。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
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
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
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着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
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着称。
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
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
苏州工业园区精品PPT课件
,功能不确定 弹性绿地:
弹性绿地两边是不同的性质 用地,随着建设的推进可以慢慢 压缩,最终成为一个小型绿化带 。
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总计
面积 (ha)
比例
面积 பைடு நூலகம்ha)
比例
面积 (ha)
比例
面积 (ha)
比例
324 27.9% 449.2 18.7% 751 27.0% 1524.2 24.0%
近于便利高速公路
港 区
用地类型
面积(公顷) 百分率(%)
工业生产
844.2
79
其中:轻工业与一般 工业小分区
664.7
62
高科技小分区
179.5
17
仓储
137.4
13
对外交通(码头)
88
8
总计
1069.6
100
6
1 苏州工业园
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
配套设施: 工人宿舍:占地17公顷,分布于5个不同的区域,可容纳27000人,这些宿舍只作暂时性 质的用途、待园区全面发展后,将会改为工业用地。 公共汽车及转换站,行人过道 园林绿地,街道标志 综合性便利中心及食堂:建议每八千至一万工人设一综合性便利中心,其位置应定在不超 过15分钟的步程内。
5
1 苏州工业园
中观——工业区布局模式
工
轻工业
轻工业:很少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活区隔离带不小于50米 甲类 甲类:一般工业100米至300米
业 生
一般工业
乙类 乙类:一般工业500米至1000米
产 高科技工业
高科技工业:毗邻生活区的中央条形地带,这地带可同时充作生活与北部一般工业
苏州工业园区总部基地B-10-010203地块设计任务书
苏州工业园区总部基地B-10-010203地块设计任务书苏州工业园区总部基地B-10-01/02/03地块设计任务书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总部基地总占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
功能上,基地以一带两环、一心多片的整体布局,规划有60多栋层次多样的总部楼宇,满足个性化总部办公需要。
环境上,以中央绿地公园、星湖街高架下公园、沿街绿地以及屋顶绿化,构筑特色生态系统;配套上,以创新支撑、商务配套为基础,引进具有特色性、主题性、参与性、娱乐性的商业服务项目,将打造成集总部办公、商务休闲、时尚文娱、交通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门户枢纽和总部经济集聚区。
本项目主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园区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等三大新兴产业,引进高新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总部、研发总部、结算中心、销售总部等职能型总部,大型制造业企业扩大整合的管理、销售总部,大型企业战略新兴产业总部、上海等一线城市溢出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总部等。
兼顾最终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和效益的充分汇聚,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
2、基地情况项目位于企业总部基地范围内,园区高铁站北,跨春路南、瑞丰路东、支一路西,由3个地块(B-10-01/02/03)组成,总占地面积约7.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暂定约47.3万平米(地上约30.6万平米,地下总面积约16.7万平米,其中车库及配套用房15.4万,局部商业约1.3万平米,另有轨道8号线站点约2.1万平米已设计完成需设计配合)。
地块南侧为即将运营的轨道3号线及其站点,即将建设的轨道8号线站点位于02地块(与项目整体设计、建设),03地块东侧预留有轨道12号线线位及站点,3条线互为换乘。
地块北侧预留有市政与地块内地库连接的地下通道及市政管廊,另按园区高铁站线位调整远期规划,还将考虑南北向穿越至和路的地上、地下通道。
(附件1-3)按规划要求,地块内拟建2栋不高于80米的塔楼、1栋180米塔楼、1栋200米塔楼办及相应裙房、地库(约2000辆机动车),初步业态规划请见附件,控制性规划指标参附件(除容积率、建筑高度外,其他可根据方案进行优化,建议调整,03地块西南角下沉广场用地需结合建筑统一设计)3、整体定位(1)产业高地1)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研发基地和区域型职能总部2)科技、研发、制造等行业优质企业培育发展平台3)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器(2)服务平台1)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2)商务服务平台:打造服务整个园区的配套服务平台(3)区域门户及交通核心1)在既有城市设计基础上,突出打造核心地块的门户形象2)整合高铁、轨道、区域交通资源,打造TOD开发模式的区域标杆4、建设目标本项目是苏州工业园区重要门户、大型铁路-轨道交通枢纽、战略新兴产业总部核心区域,具备完善的交通集散、研发、办公、商务配套、公共服务等功能。
环境规划第四讲 苏州工业园区园区规划7-8
概况1:发展历程
➢ 苏州工业园区(简称“园区”)于1994年开始建 设,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的最大合作项目, 开创了我国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 园区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 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分三区建设,此外园区还 下辖四镇,自主开发建设。
➢ 2001年,中新双方进行了控股比例调整,中方所 占股份由35%增加到65%,并承担其大股东的开发
废乳化液 废矿物油
皂化液 无机污泥 金属边角料
清源复洁环 保有限公司
中兴废物处 置有限公司
区外
概况6: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GDP(亿元) 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300
2.9
250
2.8
200
2.7
150
2.6
100
2.5
50
2.4
1999
2000
2001
2002
GDP(亿元)
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园区GDP增长与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变化趋势
园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固体废物 合计
利用 59388 157.89 59545.89
处理 1504.5 3490 4994.5
贮存 0
0.842 0.842
排放 0 0 0
合计 60892.92 3648.75 64541.67
概况5:污染物排放状况
IT产业污染物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苏州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规划背景
➢ 全球背景:全球经济环境一体化步伐加快;全球资本市场 正在进行大规模重组。
园区案例—苏州工业园
2019/5/3
房地产市场
6
2000年左右,属于城市功能延伸的金鸡湖西区域房地产 最先发展,然后逐步往东扩展;历经十年的发展,产品水 平越来越高,多元化、复合化程度不断增加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发展特点
沿老城区向园区发展, 借助于城市配套,属于 城市功能的延伸
800万吨,18个万吨级泊位
上海虹桥机场(距苏州80公里)
太仓港:距苏州70公里;石油港口,预计万吨级 泊位30个 常熟港:距苏州60公里;化工港口,预计年吞吐 量150万吨,建有12万标箱码头和30万吨通用码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20公里) 南京国际机场(距苏州20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距苏州10公里)
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大项目
司的大股东责任和园区管 理的主要工作
–奠定物质基础:中新双方财团合 –开始湖东地区的开发建设
资组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 –园区的产业体系已经初步
限公司
形成。
–奠定招商基础:新方向中方提供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
了丰富的招商经验和既有的招商网 次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吴
络
仪提出苏州工业园区要加
由于外资导向型带来的产业结构比例的失衡和由于金融危机造成进出口下滑,优二进三, 深化中新合作的转型发展,成为园区今后发展的重点。
2019/5/3
配套发展
97年
5
苏州园区配套发展先于产业和住宅发展,邻里中心首先 担负园区配套功能的职责;园区CBD的规划建设使得园 区配套功能更加完善
98年 99年 00年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独墅湖板块
关键词:湖景资源、教育配 套、产品复合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苏州⼯业园区规划背景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附件⼆:苏州⼯业园区⼆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背景●区位 1●原规划编制过程 1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规划调整思路 2●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标 2●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标 3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苏州⼯业园区⼆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背景⼀、区位苏州⼯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约15公⾥,东距上海约75公⾥,包括⼀区、⼆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
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1994年—1995年,中新双⽅合作编制完成《苏州⼯业园区第⼆、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经江苏省⼈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业园区⼆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期、三期的⽤地总范围即为第⼆区、三区的⽤地范围,⼆期⽤地在⼆区、三区北部,三期⽤地在⼆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被实践证明是⼀个⾼⽔平的规划。
1995年版⼆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三、规划调整的原因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功能完善等⽅⾯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两年园区⼟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选址、建设控制等⽅⾯极易对规划产⽣冲击;另⼀⽅⾯,新进项⽬数量多,投资额⾼、⽤地需求⼤,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
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知名度。
2、从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出发,进一步优化中新合作区布局结构,合理调整用地构成,以适应园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3、强化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合理安排研究生城、软件园、信息产业园、生命科学园等教育研发基地及高科技产业基地的布局和设施配套,进一步提高园区的科技竞争力。
4、强调建设生态园区的目标,构筑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呼应的园区绿地系统,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丰富绿化层次,营造优越的园区环境。
5、延续原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手法,进一步强化以“湖”为景观核心的构思,重视中心轴线景观塑造,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体系,形成独特的江南水城与现代化园区相得益彰的城市风貌。
6、进一步加强园区道路交通与周边大交通的密切联系,在高速公路的走向与接口、快速干道系统的确定、轨道交通的预留等重大问题上,与城市交通系统充分衔接,优化园区交通条件。
7、园区道路系统框架不作大的变动,道路结构、等级适当调整,以适应企业规模扩大的地块要求。
同时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设施规划,重视客运中心、轨道交通、公交站场、停车场及物流中心等客物流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并为可能出现的主要交通集散点、换乘枢纽等预留用地。
8、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设施与城市系统的衔接,实现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区域共享。
主要图件: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附件二第4页)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道路规划图(附件二第5页)
七、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参照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式,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经验,紧密结合园区的建设特点和新的发展要求,重点贯彻和深化总体规划的设计意图,对各项用地和各项专业规划进行细化,对道路、河流及各类设施用地准确定位,并对各类用地提出建设指导意见和城市设计要求。
本次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1、贯彻园区总体规划的意图,落实总规所确定的用地布局、总体城市设计、市政公用配套设施,指导二三区的开发建设行为合理有序地进行,并为具体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计等提供依据。
2、对用地进行地块细分,明确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绿地及缓冲带、建筑高度、配套设施、出入口方位、土地兼容性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定量、定点、定规模、定环境等规定性和指导性的控制要求。
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为规划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吸纳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的成功经验,采用直观、明晰的表达方式。
4、对近年已经编制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的地区,包括文化水廊地区、中心区、2万人居住组团、软件园、信息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等,从城市设计的整体角度进行归纳整合,使之符合新的控制体系和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