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习题答案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一)戴维宁定理的证明
设流过端口以外的电路中的电流为 i,则据替代定 ,则据替代定 理,外电路可以用一个电流为 i的电流源 iS替代,如图(a)所 替代,如图(a) (a)所 示;则又据 叠加定理,得其相应的分电路 (b),(c): 示;则又据叠加定理 ,得其相应的分电路(b) (c): 叠加定理,得其相应的分电路 (b),
:在线性 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 叠加定理 :在 线性 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 压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激励) 单独作用 时在 压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激励)单独作用 单独作用时在 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代数和. 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代数和.
§4-1 叠加定理
也就是说,只要电路存在唯一解,线性电路中 的任一结点电压,支路电压或支路电流均可表示为 以下形式: y = H 1uS1 + H 2 uS 2 + + H m uSm + K 1 iS1 + K 2 iS 2 + + K n iSn ——表示电路中独立 其中:uSk 表示电路中独立电压源的电压 独立电压源的电压
+ Req + u RL
uS1
NS
uS2
RL
口 含一 源 端
1
戴维宁定理
- -
uoc
维 宁 等 效 电 路
1' i1
RL
isc
1'
1'
u R Geq L
-
+
诺顿定理
诺 顿 等 效 电 路
1'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对外电路而言,"含源一端口NS"可以用一条含源支路 对外电路而言," 含源一端口N 可以用一条含源支路 等效替代 戴维宁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称为一端口的等效发电机 戴维宁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称为一端口的等效发电机

财务管理第四章--习题答案

财务管理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习题1、某企业拟建造一项生产设备。

预计建设期为1年,所需原始投资200万元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

该设备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使用期满报废清理时无残值。

该设备折旧方法采用直线法。

该设备投产后每年增加息税前利润60万元,项目的基准投资收益率为15%。

该企业为免税企业。

要求:(l)计算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

(2)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3)计算该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ROI)。

(4)假定适用的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计算项目净现值(5)计算项目现值指数(6)并评价其财务可行性。

答案、(l)计算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

答案:第0年净现金流量(NCFo)=-200(万元)第1年净现金流量(NCF1)=0(万元)第2~6年每年的净现金流量(NCF2-6)=60+(200-0)/5=100(万元)(2)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答案: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200/100=2(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1+2=3(年)(3)计算该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ROI)。

答案:投资收益率=60/200×100%=30%(4)假定适用的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计算项目净现值答案:净现值(NPV)=-200+100×[(P/A,10%,6)-(P/A,10%,1)]=-200+100×(4.3553-0.9091)=144.62(万元)(5)计算项目净现值率答案:净现值率=144.62/200×100%=72.31%(6)并评价其财务可行性。

答案:由于该项目净现值NPV>0,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年)等于项目计算期(6年)的一半,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2年)小于运营期(5年)的一半,投资收益率(30%)高于基准投资收益率(15%),所以投资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2、某企业拟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该项目的现金流量表(部分)如下:现金流量表(部分)价值单位:万元要求:(1)在答题纸上计算上表中净现金流量。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有价值不一定有使用价值3、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B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4、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5、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劳动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6、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7、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 )A、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B、商品价值围绕商品价格波动C、商品价格决定商品价值D、商品价格等于商品价值8、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私人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社会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与消费的矛盾9、“货币变为资本”的条件是( C )A、货币量有了巨大增长B、货币增值C、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D、世界货币的出现10、进入汽车修理厂的汽车是( B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固定资产1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 D )A、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和价值始终不一致C、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无关D、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12、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13、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 D )A、商品的效用B、供求关系C、商品质量的高低D、商品的价值14、某公司在秋季以每公斤0﹒7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春夏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C7.B8.A9.B 10.B11.B 12.C 13.A 14.C 15.C16.D 17.A 18.A 19.D 20.B21.B 22.C 23. A 24.D 25.D26.D 27.B 28.A 29.D 30.B31.C 32.C 33.D 34.D 35.A36.B 37.A 3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CD5.ACD6.ABD7.ABCD8.ABCD9.ABC 10.ABCD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16.BCD 17.ABC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会计基础》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会计基础》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会计凭证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购进原材料60000元,款项未付。

该笔经济业务应编制的记账凭证是(C)。

A.收款凭证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以上均可2、不符合原始凭证基本要求的是(C)。

A.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B.原始凭证不得涂改、刮擦、挖补C.上级批准的经济合同,应作为原始凭证D.大写和小写金额必须相等3、下列不能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的是(B)。

A.发货票B.合同书C.入库单D.领料单4、下列属于通用凭证的是(C)。

A.收料单B.折旧计算表C.增值税专用发票D.差旅费报销单5、在原始凭证上书写阿拉伯数字,错误的做法是(B)。

A.金额数字前书写货币币种符号B.币种符号与金额数字之间要留有空白C.币种符号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D.数字前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不再写货币单位6、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是(A)。

A.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B.从银行提取现金的记账凭证C.以现金发放工资的记账凭证D.职工临时性借款的记账凭证7、原始凭证按(D)分类,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等类。

A.用途和填制程序B.形成来源C.填制方式D.填制程序及内容8、下列关于原始凭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B.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通用原始凭证和专用原始凭证C.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D.按照填制方法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9、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于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错误或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应该(D )。

A.拒绝办理,并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B.予以抵制,对经办人员进行批评C.由会计人员重新编制或予以更正D.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以至重新编制10、填制记账凭证时,错误的做法是(C)。

A.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B.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C.将若干张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D.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11、下列属于累计凭证的是(B)。

基础会计学——第四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基础会计学——第四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复习思考题1.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为了准确的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会计要素中个别数量发生的数量变动必须对会计要素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并赋予每个类别一个特定的名称这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所以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2.第一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第二既要符合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对外报告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第三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保持统一性又要考虑灵活性第四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保障持相应的稳定性第五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会计科目总体上的完整性和会计科目之间的互斥性3.可将其分为资产类会计科目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共同类会计科目损益类会计科目成本类会计科目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反应和监督并具有一定格式的工具它是用来分类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各种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如果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下来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就需要一个记录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按照会计科目所规范的内容而设置的会计账户5.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两者分类的口径和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区别表现在会计科目只有名称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具有一定的格式既能说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又系统的监督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会计科目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和填制会计凭证之用而账户则是系统的提供某一个具体会计要素的会计资料是为了编制会计报表和经济管理之用6.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会计核算和核算的具体内容按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利润类账户7.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在账户中的记录能够提供哪些会计核算指标也是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怎样记录经济业务如何取得所需的会计核算资料也就是账户的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没有余额在一般情况下余额在哪一方描述什么样的经济内容意义为了正确的运用账户来记录经济业务掌握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有必要在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8.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财务成果类账户计价对比类账户成本呢计算类账户调整类账户跨期摊提类账户资本类账户结算类账户练习题一填空题1.会计科目格式会计科目企业实际2.账户性质3.会计要素4.财政部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5.会计科目增加减少增加额减少额6.财务成果形成财务成果计算7.债权结算债务结算债权债务结算8.是截至到本月至的利润或亏损“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9.抵减附加抵减附加10.借二单项选择题1.D2.D3.B4.A (5700+800-5600=900)5.B6.B7.A8.A9.A10.B11.C12.D13.A14.D三多项选择题1.A B C D2.A C3.A C E4.A B C D E5.A B C D E6.A D E7.A B C8.A B C9.B C10.A B D11.A C12.A C13.A B C四判断改错题1.错2.错3.对4.错(会计科目没有格式)5.错6.错7.对8.错(可以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尽量不编多借多贷会计分录)9.对10.对11.错12.错13.对14.对15.错(年终结转后。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

习题4.1选择填空1、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B 、 提高输入电阻C 、稳定放入倍数2、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 ,将使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3、差动放大器中的差模输入是指两输入端各加大小___相等_____、相位___相反____的信号。

4、设差放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对地的电压分别为v i1和v i2,差模输入电压为v id ,共模输入电压为v ic ,则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0mV __,v ic =_50mV __;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100mA __,v ic =_0mA__;当v i1=50mV ,v i2=0V 时,v id =_50mV __,v ic =_25mA __。

5、电流源常用于放大电路,作为_A ___(A.有源负载,B.电源,C.信号源),使得放大倍数__A __(A.提高,B.稳定)。

6、电压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a 、 b 、 c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d 、 e 、 f 、 g 、(a 电压放大倍数 b 输入电阻 c 输出电阻 d 输出功率 e 电源提供的功率 f 效率 g 管耗)7、功率放大电路中,___甲类____功率放大电路导通角最大;_____乙类___功率放大电路效率较高。

(甲类、乙类、甲乙类) 8、甲类功放效率低是因为 B 。

A 、只有一个功放管B 、 静态电流过大C 、管压降过大4.1对称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 4.1所示。

已知晶体管1T 和2T 的50=β,并设U BE (on )=0.7V,r bb ’=0,r ce =∞。

(1)求V 1和V 2的静态集电极电流I CQ 、U CQ 和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 b’e 。

(2)求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差模输出电阻R od 。

(完整word版)第四章 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生产过剩的危机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 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 原料和燃料B. 辅助材料C. 机器设备D. 商业设施2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 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 政治职能B. 经济职能C. 社会职能D. 对外交往职能2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 民法B. 宪法C. 刑法D. 行政法25.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国会B. 总统C. 最高法院D. 最高检察院26.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 人民当家作主2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 文学、艺术和宗教B. 道德、伦理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 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 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 商品的社会属性c. 交换价值的基础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个别劳动B. 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总的来看:(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

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

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为了解决数量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问题,国家不得不将本来并不多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国民的基本生活消费,致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大,用于投资的积累基金所占比例过小,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乏力,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制约;第二,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必然导致其个人在生活资料和资源的获取与占有上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第三,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个人之间在获取和占有社会经济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差别,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并加剧。

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第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

战后,世界上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密不可分。

2.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45岁以上的雇员、工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体力、耐力和承受力都已经下降,不再胜任那些需要重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同时,由于他们与年轻人相比,智力减弱,反应迟钝,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相当吃力,不能胜任某些高技术作业。

会计学基础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会计学基础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二、基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B2. A3. C4. A5. C6. B7.B 8. B(二)多项选择题:1.ABC2. BCD3. ABDE4. ABCDE5. BCDE(三)判断题:1. Y2. Y3. N4. N5. N6. Y章后作业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一会计分录1、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5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850贷:应付账款 5 8502、借:库存现金800贷:银行存款8003、借:其他应收款 1 000贷:库存现金 1 0004、借:在途物资——乙材料5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8 500贷:银行存款58 5005、借:原材料——甲材料5000——乙材料50000贷:在途物资550006、借:在途物资——丙材料 2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425贷:银行存款 2 925借:原材料--------丙材料 2 500贷:在途物资---丙材料 2 5007、借:应付账款 5 850贷:银行存款 5 8508、借:管理费用 1 200贷:其他应收款 1 000库存现金200习题二采购成本(1)采购费用:分配率:2500÷5000=0.5水陆——甲:4000×0.5=2000 ——乙:1000×0.5=500分配率:500÷5000=0.1 装卸——甲:4000×0.1=400——乙:1000×0.1=100 (2)编制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习题三1、借:应付职工薪酬26 080贷:库存现金26 0802、借:在途物资----乙材料8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430贷:应付账款94 4303、借:原材料----乙材料81 000贷:在途物资----乙材料81 0004、借:生产成本——A产品40 000——B产品48 000贷:原材料——甲40 000——乙48 0005、借:财务费用800贷:应付利息8006、借:生产成本——A产品 4 000——B产品8 000制造费用9 000管理费用 5 080贷:应付职工薪酬26 0807、借:银行存款60 000贷:短期借款60 0008、借:制造费用7 900管理费用 4 100贷:累计折旧12 0009、借:管理费用 2 450贷:银行存款 2 45010、借:应付利息 2 400贷:银行存款 2 40011、借:应付账款94 430贷:银行存款94 43012、借:生产成本——A产品 4 225——B产品12 675 贷:制造费用16 90013、借:库存商品——A 48 225——B 68 675贷:生产成本——A 48 225——B 68 675习题四1、借:生产成本——丙产品52 000——丁产品12 000制造费用8 000管理费用 1 500贷:原材料73 5002、借:生产成本——丙产品10 000——丁产品 2 000制造费用9 800管理费用 4 400贷:应付职工薪酬26 2003、借:生产成本——丙产品 6 000——丁产品 1 400贷:银行存款7 4004、借:制造费用 6 200管理费用 2 300贷:累计折旧8 500(2)电费分配表2003年7月分配率=7400÷74000=0.1(3)制造费用总额=8000+6200=24000(元)生产工人工资总额=10000+2000=12000(元)分配率=24000÷12000=2∴丙产品制造费用=10000×2=20000(元)丁产品制造费用=2000×2=4000(元)制造费用分配表2003年7月(4)产品成本计算表2003年7月习题五会计分录1、借:应收账款93 600贷:主管业务收入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 6002、借:销售费用 3 200贷:银行存款 3 2003、借:银行存款93 600贷:应收账款93 6004、借:银行存款70 200贷:主营业务收入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 2005、借:销售费用 1 200贷:银行存款 1 2006、借:主营业务成本87 000贷:库存商品——A 52 000——B 35 0007、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2 000贷:银行存款12 0008、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200贷:应交税费–城建税840---附加费3609、借:管理费用 1 500贷:库存现金 1 50010、借:银行存款 2 000贷:营业外收入 2 00011、借:财务费用 3 000贷:应付利息 3 00012、借:本年利润97 100贷:主营业务成本87 000销售费用 4 400营业税金及附加 1 200财务费用 3 000管理费用 1 50013、借:主营业务收入140 000营业外收入 2 000贷:本年利润142 00014、借:所得税费用11 225贷:应交税费---所得税11 225借:本年利润11 225贷:所得税费用11 225习题六(2)会计分录1、借:在途物资——甲 4 000——乙9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 210 贷:银行存款15 2102、借:原材料——甲 4 000——乙9 000贷:在途物资——甲 4 000——乙9 0003、借:在途物资——乙材料3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 100 贷:应付账款35 100借:原材料——乙材料30 000贷:在途物资——乙材料30 0004、借:应付账款35 100贷:银行存款35 1005、借:库存现金12 100贷:银行存款12 1006、借:应付职工薪酬12 100贷:库存现金12 1007、借:预付账款12 000贷:银行存款12 0008、借:银行存款187 200贷:主管业务收入1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 2009、借:销售费用 4 000贷:银行存款 4 00010、借:生产成本——A 5 550——B 3 330制造费用 2 110管理费用 1 110贷:应付职工薪酬12 10011、借:制造费用 3 000管理费用 1 000贷:累计折旧 4 00012、借:财务费用900贷:应付利息90013、借:制造费用 1 400管理费用600贷:预付账款 2 00014、借:生产成本——A 28 450——B 13 670制造费用 1 590管理费用590贷:原材料——甲材料30 000——乙材料14 30015、制造费用总额=2 110+3 000+1 400+1 590=8 100(元)生产总工时=10 125+6 075=16 200(元)分配率=0.5∴A为5 062.50,B为3 037.50借:生产成本—A 5 062.5—B 3 037.5贷:制造费用8 10016、借:库存商品----A 39 062.5贷:生产成本——A 39 062.517、借:主营业务成本80 000贷:库存商品80 00018、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6 000贷:银行存款16 00019、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600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 120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48020、借:主营业务收入160 000贷:本年利润160 00020、借:本年利润89 800贷:主营业务成本80 000营业税金及附加 1 600管理费用 3 300财务费用900销售费用 4 00021、借:所得税费用17 5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费用17 550借:本年利润17 550贷:所得税费用17 550(1)总分类账户:借库存现金贷借银行存款贷借原材料贷借固定资产贷借预付账款贷借库存商品贷借累计折旧贷借 短期借款贷借 应付利息 贷借 实收资本 贷借 盈余公积 贷借 本年利润 贷借 在途物资贷借 应付账款贷借 应交税费 贷贷借 主营业务收入 贷借 销售费用借 生产成本 贷借 制造费用贷借财务费用贷借管理费用贷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借所得税费用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2003年7月30日。

第四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周邦君一、单项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1.BA. 资本主义社会B. 新民主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2.BA.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 没收官僚资本C. 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 剥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3.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3.D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 1951年至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4.BA. 国营企业B. 私营企业C. 党政机关D. 合作社5.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5.BA.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6. 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6.CA. 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 排挤私营工商业C. 国家资本主义D. 保护民族工商业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7.BA. 经销代销B. 和平赎买C. 统购包销D. 加工订货8、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8.D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9.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心任务是9.BA. 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B.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C. 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D. 合理调整工商业10.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改造中在利润上采取的是10.DA. 统筹兼顾B. 劳资两利C. 公私兼顾D. 四马分肥11.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拥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11.CA. 临时互助组B. 初级社C. 高级社D. 人民公社12. 建国之初,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土地采取的政策是12.CA. 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B. 消灭富农经济C. 保存富农经济D. 限制富农经济13.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13.AA.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B. 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C. 消灭资本主义经济D. 消灭个体经济14.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错误的说法是14.D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结束C. 以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D.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15、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对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15.A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6.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2004年科研题)A. 新民主主义性质B.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16.CC. 半社会主义性质D. 社会主义性质17.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第四章弯曲内力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弯曲内力习题及答案

q 2qa a a a
A C
D
B
第四章 弯曲内力习题
一、填空题
1、如果一段梁内各横截面上的剪力Q 为零,而弯矩M 为常量,则该段梁的弯曲称为 ;如果该梁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剪力Q 和弯矩M ,则这种弯曲为 。

二、计算题
1、作下列两梁的弯矩图。

求出支座处的约束反力、弯矩的最大绝对值,并把该值标注在弯矩图上。

2、作下列梁的弯矩图。

求出支座处的约束反力、弯矩的最大绝对值,并把该值标注在弯矩图上。

3、下列梁的弯矩图。

第四章 弯曲内力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纯弯曲 横力弯曲(或剪切弯曲)
二、计算题
1、 图4.2.2 图4.2.4.1 图4.2.4.2
图4.2.4.3 Pa
25
6q a 22
3q a
2、
3、
22m ax 22B B ql R ql M ql M === 15.75kN 20.25kN 41kN.m
A D m ax R =R =M =m ax A
B R R P M P a
===⨯2m ax 716656A B R qa R qa M qa ==-
= 22q l。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4-1题答: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区别:工作原理不同:金属电阻应变片是基于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即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阻值发生变化。

半导体应变片是基于晶体的压阻效应,即单晶体材料在沿某一方向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率发生相应变化而引起电阻阻值变化。

各自优缺点:金属电阻应变片灵敏度一般在1.7-4.0之间,但温度稳定性较好,用于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场合;具有机械滞后性、蠕变等缺点。

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高50-70倍,横向效应和机械滞后小、体积小,但温度温度性差,在较大应变下,灵敏度的非线性误差大。

如何选用:在温度变化较大,要求精度较高且应变变形相对较大的场合选用金属电阻应变片;在温度变化较小,应变变形较小的情况下优选半导体应变片。

4-2题 解:62120100010024.R K R KR R-∆=ε⇒∆=ε=⨯⨯⨯=Ω (1)1500125125120...U I A mA R ==== (2)15001247512475120024....U I A mA R R ====+∆+ (3)125124750025...I mA ∆=-=(4)示值差异太小,无法区分。

4-3题答:差动传感器的优点:测量精度高、线性范围大、稳定性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原理:将两个结构相同的传感器正反相连组成一个差动传感器,当活动端(如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位移为零,输出电压为零(处于平衡态)。

当活动端向一个方向偏移时,其中一个传感器感受正偏移,另一个传感器感受等值的负偏移,由于两个传感器是反向串接,则实际输出量是由一个传感器感受变化的两倍,且将由外界引起的等值偏差抵消掉,起到补偿作用,因而精度较高、线性范围大、稳定性好。

4-4题 解:312222221088510449403C A r PF --∆δ∆δ±∆=-ε=-⨯⨯π⨯⨯=-π⨯⨯=δδ... 4-5题答:压电效应:某些材料,当沿着一定方向受到作用力时,不但产生机械变形,而且内部极化,表面有电荷出现,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状态的现象。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4-1 已知烟煤的干燥无灰基组成(%)为:C daf H daf O daf N daf S daf82.4 6.0 9.2 1.7 0.7测得空气干燥基水分M ad =3%,灰分A ad =15%,收到基水分M ar =5%,计算:(1) 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空气干燥基煤、收到基煤时,各为多少?(2) 收到基时该烟煤的组成百分率。

解:(1) 将干燥无灰基换算成空气干燥基后碳的含量为:57.674.82100315100C 100M A 100C daf ad ad ad =⨯--=--= 令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x kg 空气干燥基煤,根据碳含量相等,则有%57.67%4.821⨯=⨯x得x =1.22kg 。

将空气干燥基换算成收到基后碳的含量为:18.6657.6731005100C M 100M 100C ad ad ar ar =⨯--=--= 令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y kg 空气干燥基煤,根据碳含量相等,则有%18.66%4.821⨯=⨯y得y =1.25kg 。

(2) 由(1)可知,空气干燥基该烟煤的组成为:C ad H ad O ad N ad S ad A ad M ad67.57 4.92 7.54 1.39 0.57 15 3则收到基该烟煤的组成为:C ar H ar O ar N ar S ar A ar M ar66.18 4.82 7.38 1.36 0.56 14.69 54-2 已知重油组成(%)为:C H O N S M A87.0 11.5 0.1 0.8 0.5 0.07 0.03设某窑炉在燃烧时空气系数α=1.2,用油量为200kg/h ,计算:(1) 每小时实际空气用量(Nm 3/h);(2) 每小时实际湿烟气生成量(Nm 3/h);(3) 干烟气及湿烟气组成百分率。

解:(1) 燃烧每千克重油理论需氧量为:1004.22)32O 32S 212H 12C (V 0O 2⨯-+⨯+= 重油kg /Nm 271.21004.22)321.0325.02125.111287(3=⨯-+⨯+=燃烧每千克重油理论需空气量为:重油kg /Nm 813.1021100271.221100V V 30O 0a 2=⨯=⨯= 燃烧每千克重油实际需空气量为:重油kg /Nm 976.12813.102.1V V 30a a =⨯=α=每小时实际空气用量为:h Nm /2.2595976.122003=⨯(2) 燃烧每千克重油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为:2179V 1004.22]28N 32S )18M 2H (12C [V V V V V 0O 0N 0SO 0O H 0CO 022222⨯+⨯++++=+++= 2179271.21004.22]288.0325.0)1807.025.11(1287[⨯+⨯++++= 重油kg /Nm 466.113=因为空气系数α=1.2,故燃烧每千克重油产生的实际烟气量为:重油kg /Nm 629.13813.10)12.1(466.11V )1(V V 30a 0=⨯-+=-α+= 则每小时产生的实际烟气量为h Nm /2726629.132003=⨯(3) 燃烧每千克重油产生的烟气中各组成量为:kg /Nm 624.11004.2212871004.2212C V 3CO 2=⨯=⨯= kg /Nm 289.11004.22)1807.025.11(1004.22)18M 2H (V 3O H 2=⨯+=⨯+= kg /Nm 0035.01004.22325.01004.2232S V 3SO 2=⨯=⨯= kg /Nm 258.102179271.22.11004.22288.02179V 1004.2228N V 30O N 22=⨯⨯+⨯=⨯α+⨯= kg /Nm 454.0V )1(V 30O O 22=-α=故干烟气的组成为: CO 2 SO 2 O 2 N 213.16 0.03 3.68 83.13湿烟气的组成为: CO 2 SO 2 O 2 N 2 H 2O11.91 0.03 3.33 75.27 9.464-3 某窑炉使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其组成(%)为:CO 2 CO H 2 CH 4 C 2H 4 O 2 N 2 H 2S H 2O5.6 25.9 12.7 2.5 0.4 0.2 46.9 1.4 4.4燃烧时α=1.1,计算:(1) 燃烧所需实际空气量(Nm 3/Nm 3煤气);(2) 实际生成烟气量(Nm 3/Nm 3煤气);(3) 干烟气及湿烟气组成百分率。

第四章 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 练习题答案
5.SAP与SEP,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十一、根据对当关系直接推理,从以下前提出发,能否推出相应的结论。
1.不能,反对关系,可以同假。
2.不能,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
3.能,从属关系,全称真,特称真。
4.不能,从属关系,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5.能,从属关系,特称假,全称假。
6.能,矛盾关系,不能同假。
6.该命题是A。当A假时,同素材的E“所有价高的商品都不是质地优良的商品”真假不定;I“有的价高的商品是质地优良的商品”真假不定;O“有的价高的商品不是质地优良的商品”为真。
7.该命题是E(所有生产资料都不是商品)。当E假时,同素材的A“所有生产资料都是商品”真假不定;I“有的生产资料是商品”为真;O“有的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真假不定。
三、略
四、指出下列语句属何种直言命题,并写出其公式。
1.全称肯定命题SAP
2.全称肯定命题SAP
3.特称肯定命题SIP
4.特称肯定命题SIP
5.特称否定命题SOP
6.全称否定命题SEP
7.全称肯定命题SAP
8.全称否定命题SEP
9.全称否定命题SEP
10.特称否定命题SOP
11.特称肯定命题SIP
12.特称肯定命题SIP
五、指出下列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4.SEP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5.SOP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SIP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7.SIP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8.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9.SOP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10.SEP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几何公差的形状公差有6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是()、()、()、()、()和()。

2.几何量公差的跳动公差有2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为()和()。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于端面圆跳动。

mm,轴线对基准A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1 mm,被测要4.某轴尺寸为Φ10-0.018-0.028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时给定的。

当轴实际尺寸为()mm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mm。

5.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公差与()公差各自独立,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6.包容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E mm,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9 mm,则其允许的几何误7.某孔尺寸为Φ40+0.119+0.030○差数值是(Φ0.06)mm,当孔的尺寸是(Φ40.119)mm时,允许达到的几何误差数值为最大。

mm,轴线直线度公差为Φ0.005 mm,实测得其局部实际8.某孔尺寸为Φ40+0.119+0.030尺寸为Φ40.09mm,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mm,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Φ40.030)mm,最小实体尺寸是(Φ40.119)mm,体外作用尺寸是(Φ40.087)mm。

9.若某轴标注为则该零件的MMS为(φ30mm),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其LMS为(φ29.979mm),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零件采用的公差要求为(最大实体要求),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29.98mm,直线度误差为0.015mm,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10.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其MMS为(Φ20mm),此时的几何公差值为(Φ0.02)mm;其LMS 为(Φ20.05mm)mm,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mm;其MMVS为(Φ19.98)mm。

11.Ф90G7( )的最大实体尺寸为(Ф90.012)mm ,最小实体尺寸为(Ф90.047)mm 。

12.圆跳动公差根据跳动的方向不同,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

13.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公差带形状相同),不同点是(前者公差带轴线位置浮动而后者轴线的位置是固定的)。

14.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 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15.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对称度的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 ,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16.包容要求的使用在于可以用 (尺寸)公差来控制 (形状)误差。

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线轮廓度既有可能是形状误差,又有可能是位置误差。

√2.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3.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4.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 ,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

√5.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 ,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

√6.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一定大于其最小实体尺寸。

×7.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8.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9.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047.0012.0++10.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11.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12.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当其形位误差小于给定的形位公差,允许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

√13.位置公差的方向公差包括径向圆跳动。

14.当理想边界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15.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16.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17.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18.几何公差的位置公差包括径向圆跳动。

19.端面对轴线有垂直度要求时,可以标注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也可标注对该轴线的端面全跳动公差。

三、单项选择题1.轴的体外作用尺寸(D)其实际尺寸。

A.等于; B.小于; C.不大于; D.不小于2.公差原则是指(D)。

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B.制定公差与配合标淮的原则;C.确定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的原则;D.确定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的关系的原则3.下列几何公差项目标注中,需标明理论正确尺寸的项目是(C)。

A.圆度;B.平行度C.位置度;D.同轴度。

4.公差带形状与径向全跳公差带形状相同的几何公差项目是(B)A.圆度B.圆柱度C. 同轴度D.位置度5.同轴度公差属于(B)。

A.形状公差;B.位置公差;C.方向公差;D.跳动公差6.GB/T1184-1996规定,圆度公差等级分为(D)。

A.1,2,3 (10)十级B.1,2,3...11 十一级 C.0,1,2...11 十二级 D.0,1,2 (12)十三级7.公差带形状与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相同的形位公差项目是(A)。

A.圆度B.圆柱度C.同轴度D.直线度8.被测要素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原则时,则要求该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越(C)。

A. MMS B. LMS C. MMVSD. Da 或da9.单一要素遵守包容原则时,是用最大实体尺寸控制(B)。

A.实际尺寸B.体外作用尺寸C.形状误差D.位置误差10.一个圆柱形的轴,其素线直线度公差带的形状是(B).A.两条平行直线B.两平行平面C.圆柱面D.两同轴圆柱面11.一个圆柱形的轴,其轴线直线度公差带的形状是(C).A.两条平行直线 D.两平行平面 C.圆柱面 D.两同轴圆柱面12.表示所采用的三基面体系中第一、二、三基准平面分别为(A)A.A、C、BB.C、B、AC.B、C、AD.C、A、B13.轴的体外作用尺寸(B)。

A.等于轴的实际尺寸B.不小于轴的实际尺寸C.不大于轴的实际尺寸D.与轴的实际尺寸无关14.被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与它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公差的关系应是(C)。

A.前者一定等于后者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C.前者不得大于后者D.前者不得小于后者15.定向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B)。

A.形状误差和定位误差B.形状误差和定向误差C.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D.定向误差和距离尺寸偏差16.孔的体外作用尺寸(C)。

A.等于孔的实际尺寸B.不小于孔的实际尺寸C.不大于孔的实际尺寸D.与孔的实际尺寸无关17.被测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与它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的关系应是(C)。

A.前者一定等于后者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C.前者不得大于后者D.前者不得小于后者四、概念题:1.Φ50H7○E 孔的直径为Ф50mm ,基本偏差代号H,标准公差等级为IT7级,遵守包容要求。

2 . 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值为φ0.2mm 。

3.公差原则 确定几何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4.最大实体状态 是指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公差带内并具有实体最大(即材料最多)的状态。

5.最小实体状态 是指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公差带内并具有实体最小(即材料最少)的状态。

6.包容要求 是指设计时用最大实体边界来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要求该要素的实际轮廓不得超出这边界,且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7.被测要素 指图样上给出了几何公差的要素。

8.基准要素 指图样上规定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要素。

9.边界 设计时,为了控制实际要素的实际尺寸和几何误差的综合结果,需要对该综合结果规定允许的极限。

五、标注题和改错题1.将下列各项几何公差要求标注在右图上。

(1)圆锥面的圆度公差值为0.01mm ,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2mm 。

(2)圆锥轴线对Φd 1和Φd 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5mm 。

(3)端面Ι对Φd 1和Φd 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3mm 。

(4)Φd 1和Φd 2两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分别为0.008mm 和0.006mm 。

解:见下左图2.将下列各项几何公差要求标注在右图上。

(1)Φd 1圆柱面的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5mm ;(2)Φd 2圆柱面对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为0.04mm ;(3)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0.05mm ;(4)Φd 2圆柱面轴线对Φd 1圆柱面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3mm ;(5)键槽中心平面对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4mm 。

φ0.2解:见上右图3.见教材习题4-3解:见下图4.改正下列图中各项几何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几何公差项目)。

解:见下图××√√六、简答题1.在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公差时,如何确定基准要素?答: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单一基准、公共基准或三面基准体系。

基准要素的选择主要根据零件在机器上的安装位置、作用、结构特点以及加工和检测要求来考虑。

基准要素通常应具有较高的形状精度,它的长度较大、面积较大、刚度较大。

在功能上,基准要素应该是零件上的安装基准或工作基准。

2.如图所示,分别求出下列尺寸和允许的垂直度误差值。

(1)最大实体实效尺寸;(2)最大实体状态时允许的轴线垂直度误差极限值;(3)最小实体状态时允许的轴线垂直度误差极限值;(4)实体孔应遵守的边界。

答:(1)DMV=Dmin-t○M=Φ50-Φ0.05=Φ49.95mm(2)最大实体状态时允许的轴线垂直度误差极限值;Φ0.05mm (3)最小实体状态时允许的轴线垂直度误差极限值;Φ0.05mm+(50.12-50)= Φ0.17mm(4)实体孔应遵守的边界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Φ49.95mm3.按图示上标注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回答下列问题:(1)遵守的公差原则;(2)遵守的边界和边界尺寸;(3)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4)最大实体状态时的几何公差;(5)最小实体状态时的几何公差。

答:(1)遵守的公差原则:最大实体要求(2)遵守的边界: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边界尺寸:MMVB=Φ19.99-Φ0.01=Φ19.98mm(3)最大实体尺寸:DM=19.99mm,最小实体尺寸:DL=20.03mm ;(4)最大实体状态时的形位公差:Φ0.01mm(5)最小实体状态时的形位公差:Φ0.01+0.04=0.05mm4.写出2个跳动公差的名称与符号,并说明轴向全跳动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哪几项被测要素的几何误差?答:圆跳动公差、全跳动公差轴向全跳动公差可以综合控制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