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以下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集合:
1. 数字的认识与书写:认识0-20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字相加得到另一个数字的过程。
3. 加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加法口诀。
4. 加法的应用:能利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 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另一个数的过程。
6. 减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减法口诀。
7. 减法的应用:能利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8. 顺序数和顺序数的比较:了解顺序数的概念,能够比较大小。
9. 数量概念的认识:认识各种数量,包括少、多、相等等。
10. 数量的对应关系: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比如一对一、多对一。
11. 数字的顺序:学习1-100的数字顺序。
12. 位置的认识: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13. 图形的认识: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
14. 图形的特征: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比如边数、角数等。
15. 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分米、厘米,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
16. 长度的估测:能够估算物体的长度。
17. 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秒,能够读取时间。
18. 时间的比较:能够比较两个时间的先后顺序。
19. 金钱的认识:认识元、角、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0. 数据的整理:能够整理数据,比如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长度单位1. 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5是5厘米。
2.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子的起点要对准物体的左端。
3. 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4.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或只有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3. 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5.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加法。
6. 在连加或连减的算式里,交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和与差不变。
7. 连加: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加第三个数。
连减:先算前两个数的差(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再减去第三个数。
三、角的初步认识1. 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2条边。
2. 从一点起,画2条线段就成了一个角。
通常把这点叫做角的顶点,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角的边。
3.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 用直尺画角时,要在纸上线段交会处标上角的记号(通常是顿号)。
画角时要记住画角的步骤:先画顶点再画边。
5. 角的大小是测量出来的,通常用一个量角器来测量一个角的大小。
中心点对顶点,0度线对一边,一边内角插一边,读数要领要记全。
量角时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0度线对准角的一边,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6. 每个量角器上都把内圈刻度(从小到大)和外圈刻度(从大到小)分别标为0°~180°。
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按照内外圈从大到小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数。
7. 计算角的大小可以从直观图形上估计,也可用量角器来测量。
计算角的大小一般采用度、分、秒制。
如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是30°16’,它就是30°+9分/60+3分/3600-16’=30°15’44”,化成最简就是30°15’4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摘要:1.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2、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因数3、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5.除数>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一把三角尺有三个角,其中一个是直角。
7.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共同点: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长方体的12条棱不都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也可以分成2组,一组4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8条棱长度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8.至少用8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9.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共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
不同点:(边)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也可以说邻边相等。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0.至少用4个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11.一个平方数的4倍还是一个平方数。
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的和是一个平方数。
12.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13.任何数与10相乘,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1个0。
14.任何数与0相乘,积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等于0的数,商都是0,所以0不能作除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第一单元: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
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一、加减法1. 1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加减法主要是集中在10以内的计算。
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1.同位数的加减法;2.不进位的加减法;3.向十进位的加减法;4.超过10的进位计算。
2. 整十数的加减法在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之后,二年级还需要掌握整十数的加减法。
整十数的加减法以10、20、30、40、50、60、70、80、90为基本单位,需要掌握的技能有:1.整十数之间的加减法;2.跨整十数的加减法;3.当有进位时,要先计算进位部分。
二、数的认识1. 整数的认识二年级的数的认识主要是以整数为基础。
需要掌握的技能有:1.整数的概念;2.整数在数轴上的位置;3.正整数和负整数;4.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2. 分数的认识在整数的认识掌握之后,二年级还需要掌握分数的认识。
需要掌握的技能有: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3.分数的大小比较;4.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三、几何图形和物体的认识1. 图形的认识二年级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包括:1.点、线、面的概念;2.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的概念;3.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椭圆的认识;4.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物体的认识在几何图形的认识之后,二年级需要学习物体的认识。
需要掌握的技能有:1.物体的概念;2.体积的概念;3.常见物体的形状特征和数量;4.立体图形的认识。
四、时长和时间计算1. 时长的认识二年级需要学习时长的概念,掌握小时、分钟、秒钟的换算,掌握时间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时钟读数的能力。
2. 时间计算在掌握时长的认识之后,二年级需要学习时间计算,包括:1.同一天内的时间计算;2.不同日期之间的时间计算;3.根据时间计算经过的小时、分钟、秒钟数。
五、数据统计1. 数据的收集二年级需要学习数据的收集,包括问卷调查、家庭物品统计、班级人数统计等。
2.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在数据的收集之后,二年级需要学习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包括:1.数据的分类和整理;2.数据的图形表示;3.数据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二、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 2 - 6 的乘法口诀-熟练背诵2 - 6 的乘法口诀。
-能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分类-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是标准,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锐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钝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四、表内乘法(二)1. 7 - 9 的乘法口诀-熟练背诵7 - 9 的乘法口诀。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五、观察物体(一)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会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六、认识时间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钟面上有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2.认识时间单位“分”-分针走1 小格是1 分,走1 大格是5 分。
3.认识几时几分-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七、数学广角——搭配(一)1.简单的排列-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两位数时,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
2.简单的组合-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三次手。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表内乘法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8、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乘减: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列式: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如:2个8相乘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相同得数,不同口决:(4×9=36 6×6=36)(2×6=12 3×4=12)(3×8=24 4×6=24)(2×9=18 3×6=18)(2×8=16 4×4=16)(1×8=8 2×4=8)(1×9=9 3×3=9)(1×6=6 2×3=6)(1×4=4 2×2=4)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二年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知道哪一些知识点是重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数的认识数是认识事物数量多少的一种表示方法。
学习数要从日常生活中认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
2. 数的读写掌握数字的读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认识千以内的数。
3. 大小比较学会比较大小。
初步形成对数的大小、大小关系的概念。
4. 数的拆分学习数的拆分,能用10以内的数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法1. 十以内的加法学习十以内的加法计算,加法口诀,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训练。
2. 计算练习进行加法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法计算。
三、减法1. 十以内的减法学习十以内的减法计算,减法口诀,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训练。
2. 计算练习进行减法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减法计算。
四、整数1. 认识整数学习认识负整数,初步构建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2. 整数的加减法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整数的运算法则。
五、数的应用1. 长度学习认识长度单位,初步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2. 重量学习认识重量单位,初步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3. 时间学习认识时间单位,初步进行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4. 金钱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和单位,进行简单的金钱计算。
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加法、减法、整数和数的应用展开。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1.1 自然数- 自然数由1开始逐个增加而无限延伸。
- 掌握自然数的阅读、写法和大小关系。
- 了解自然数的顺序关系,如前一个数、后一个数。
1.2 数字的拆解与合并- 通过分析数字的组成部分,将数字拆解成更小的数,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结构。
- 数字的合并将拆解的数重新组合在一起。
1.3 数的估算与比较- 通过合理的估算,可以在不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近似确定一个数的大小。
- 比较不等的数的大小,可以运用大、小、等于等比较词语。
2. 加法与减法2.1 加法的认识与运算- 了解加法的基本定义和符号。
- 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包括正常顺序计算和加数交换律。
2.2 减法的认识与运算- 了解减法的基本定义和符号。
- 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包括正常顺序计算、减数与被减数的交换律。
2.3 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 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综合运算。
- 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问题。
3. 数的应用3.1 衡量长度- 研究用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步、手掌、筷子等非标准单位。
- 掌握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厘米、分米、米等。
3.2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 研究用自然单位表示时间,如日、月、年等。
- 掌握基本的时间单位换算,如小时、分钟、秒等。
3.3 数与图形- 辨别几何图形的特征。
- 通过数学表达符号和词语描述几何图形。
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会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收集和整理数据。
- 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清楚与准确。
4.2 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数据的一些特征。
- 通过图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总结。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数学。
请在学习中多加实践和巩固,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长度单位1. 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一般把物体的左边和右边看作端点,物体的长度就是左边的刻度数和右边的刻度数的和。
2. 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线。
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一直画到需要的长度为止。
3. 尺子的刻度尺子上面有许多的刻度,每一个刻度表示1厘米或者1米。
尺子上的字母表示测量时所用的单位。
如C表示用的是厘米的单位,M表示用的是米的单位。
二、角的认识1. 角的概念。
由一点出发,从不同的方向画线,就形成了一个角。
2. 认识角。
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
3. 角各部分的名称。
顶点、边、边。
4.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5. 直角的认识。
角的大小是90°的角就是直角。
在直角的顶点处标上直角记号“∠”。
6. 判断直角的方法。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使三角板的直角和这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观察这个角是不是90°,如果是90°,这个角就是直角。
7. 画直角的方法。
在直角的顶点处标上直角记号“∠”,再在直角的两条边上分别画出90°的标记,从而可以确定直角的范围。
三、乘法的初步认识1. 相同加数相加的形式可以用乘法表示。
如:5+5+5=5×3=15。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看作因数,相同加数看作积。
如:5+5+5=15可以看作(3个5)相加或(5个3)相加,用乘法表示为3×5=15或5×3=15。
2. 乘法算式的读法:如3×4=12读作“3乘4等于12”,也可以读作“3的4倍是12”或“4的3倍是12”。
3.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所得的结果叫做积。
如:3×4=12中,3和4是乘数,12是积。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4)刻度画起,画到(8)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图钉的长约莫1厘米;食指的广约莫1厘米;田字格广约莫1厘米;7、常考: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之内的加减法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较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计较时从(个位)加起。
③假如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有(软尺)(卷尺)(皮尺) 和(测量轮)。
3、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4、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0 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画线段时: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
例:画一条4 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0 )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
或者从2厘米画到6厘米的地方也是4厘米,右边的刻度-左边的刻度(6-2=4厘米)。
5、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98厘米<1米6、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连接两个点,只能画出一条线段。
7、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8、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数学书长26厘米黑板宽1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9、长方形上下线段长度相等,左右线段长度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10、数线段的个数。
1+2+3+4=10(个)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怎么减,十位退“1”当10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米和厘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
2.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3.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cm”表示;4.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5.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6.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1)物体左端对准刻度0时,物体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物体两端对着的刻度相减,得到的差也是物体的长度7.线段是直的,两端各有一个点,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8.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9.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正方形是由4条线段组成的10.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当物体比较长或高时,通常用“米”作单位;当物体比较短或矮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1.加法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减法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上退1当10。
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3.连加连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4.加减混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5.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3)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2、求出中间量3、根据中间量求出答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边角有1个顶点,2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顶点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认识直角(1)定义:直角是三角尺上最大的角。
(2)判断: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两条直角边。
与角的顶点及两边对应看是否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数的认识1.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多少的符号。
认识1-100之间的整数。
2.用数目读出0-100的数字。
3.认识顺序数:指出给定的数在1-100之间所处的位置。
4.认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二、数的合成与分解1.数的合成:将两个数按顺序放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
2.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多个部分,找出所有的组合。
三、算术运算1.加法:认识加号、加法公式,并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2.减法:认识减号、减法公式,并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计算。
3.加减法混合运算: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四、数的整理与比较1.数的整理:将一堆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五、数的运算规律1.数的两种表达形式:用数字和用物体表示数。
2.数的交换律:加法和乘法运算中,交换运算顺序不改变结果。
3.数的结合律:加法和乘法运算中,括号的位置可以改变。
4.数的分配律:乘法和减法运算之间的关系。
六、几何图形1.认识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图形的边与角:认识图形的边和角。
七、长度与重量1.长度的认识:认识厘米、米,比较和测量长度。
2.重量的认识:认识千克、克,比较和测量重量。
八、时间1.小时与分钟: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学习读钟。
2.时间的先后:比较时间的先后顺序。
九、数据收集2.数据的整理与处理:按照规定要求整理和处理数据。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共计1200字以上。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数学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汇总,便于学生复习和家长辅导。
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掌握100以内的整数,包括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 学习整数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
- 理解整数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进行表内乘法。
2. 几何图形的认识- 识别和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学习图形的对称性,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 掌握图形的拼接和组合,能够用基本图形拼出复杂的图形。
3. 长度单位和测量- 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时间的认识- 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能够读出时间。
- 掌握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学习时间的推算,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或结束的时间。
5. 货币的认识和计算-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如元、角、分。
- 学习货币的换算,如元和角、分之间的转换。
- 掌握货币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6.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包括分类和计数。
- 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
- 理解数据的意义,能够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7.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结果。
- 培养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汇总,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 5×4=20 或 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因数 × 因数 = 积其中4和5都是因数,积是203、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4、5、【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运算顺序要记清) 例: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 8、 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9、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列式计算:求3个5相加:3×5=1510、仔细读一读,列出正确算式并算一算。
(1)求4和3相加的和是多少?(2)求4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3)4和3的积?(4)两个因数都是4,求积?(5)两个数都是7,他们的积是(),和是(),差是(),商是()。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1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照例子填一填求6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6是多少?6×3=18求的倍是多少?就是求个是多少?13、‘1’和‘0’的乘法。
1乘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例:0乘任何数都得。
例:14、爬楼问题,锯木头问题。
(1)工人叔叔把一段木头锯成了4段,锯一次需要3分钟,叔叔一共用了几分钟?(2)小刚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五楼用了几秒?重点:口诀熟练不出错,看准运算符号。
课本12页乘加乘减相关链接。
基础必会题目:课本3页1题,4页5题,11页1题(画一画),12页1-4题,15页7题,12题,30页10题,12题,34页9题,聪明小屋,37页5题6题(会画)39页11,12题(注意如果问买巧克力和果汁一共多少钱,用加法),45页5题,7题(注意乘加乘减)8题。
专项练习(一)一、( )里最大填几?60>( ) ×8 ( )×3<16 9×( )<428×( )<63 70>( ) ×9 ( ) ×8<10二、看图列式计算三解决问题,(共15分,4题6分,其余各3分)1.老师买了8盒白色粉笔,买的白粉笔是彩色粉笔的4倍,老师买了多少盒白粉笔?2.小丽买了一种花,正好用去了12元,说说她买了哪种花?买了几枝?四、【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二、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10 ÷ 5 = 2 读作:3、10 ÷ 5 = 2()()()4、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0÷8=()5、总数÷每份个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个数72÷8=()表示()里面有()个(),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六、【表内除法】一、用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除法的竖式。
15÷3=()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求8是4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求()是()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倍,表示倍数关系,不能做单位。
三、解决问题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专项练习(二)一、填一填1、20÷4=( ),这个算式中的商是( ),被除数是( ),除数是( )2、48里面有( )个8, 54除以6等于( ).二、选择1、两个因数都是7的算式是( )①7÷7=1 ②7÷1=7 ③7×7=492、孙悟空吃了5个桃子,猪八戒吃了孙悟空的6倍,猪八戒吃了几个桃子( )①25 ②30 ③363、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如果它的两条边之间张开的越小,那么这个角就( )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三、对的打√,锗的打×1、计算“5×8”和“40÷8”时,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 )2、直角没有顶点( )3、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只有三八二十四( )四、解决问题。
1、小红跳的下数是飞飞的几倍?2、李平和7个同学去春游,带了32根火腿肠,每人平均可以分几根火腿肠?3、现在有50颗珍珠,每盒能装8颗,6盒能装得下吗?专项练习(三)一、脱式计算①4×5÷4 ③27÷3×5= ÷4 = ×5= =②30÷6×8 ④2×6÷4= ×8 = ÷4= =二、填一填1.有12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列式是( )2.一颗八角有8粒种子,( )颗八角有64粒种子,列式是( )3.75个珠子穿成一串,45个珠子可以穿成( )串,列式是( )4.一共有多少个□?□○□○□=□(个)或口○□○□=□(个)三、逛超市(1)一副手套多少元? □○口=口(元)(2)3把剪刀12元,平均每把剪刀多少元? 口○□=□(元)(3)买3顶帽子的钱,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口O□=□(本)专项练习(四)l.甲数是9,乙数是3,它们的积是( ),商是( )。
2打√”或”×”。
(1)2+2可以写成2×2, 3+3可以写成3×3。
( )(2)计算“5×8”和“8×5”时,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 )(3)一个角有一条边,一个顶点。
( )(4)30÷5=6读作:30除以6等于5。
( )3、列式计算□×□+□=□(条)4、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1) 8个7连加的和是多少?(2) 6乘5的积是多少?(3) 54里面有几个9?(4)把一根绳子对折两次,每份长5厘米,这根绳子长( )厘米?专项练习(五)一、填一填1.4+4+4+4+4=( )×( )2.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计算简便,4.5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二、写出被除数是24的除法算式。
三、看图列式.(共6分)(1)每盘有( )个苹果,( )盘一共有( )个口○口=□(个)(2)有8个苹果,每盘放( )个,放了( )盘。
口○口=□(盘)(3)有( )个苹果,平均放在( )个盘里,每盘放( )个口○口=□(个)四、列式计算.1.4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被除数是72,除数是9,商是多少?3.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4.把5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二、角初步认识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由一个顶点发出的两条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画直角必须标上直角符号。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画直角必须标上直角符号。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条线段()个角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10、会在方格纸或者点子图上画角。
注意:标注好所画角的名称。
直角必须标上直角符号。
11、根据图形数角是一定看出数的是什么角。
图中有( )个直角 图中有( )个角 有( )个锐角有 ( )个直角。
图中有( )个钝角。
12、钟表指针形成的角。
3时、9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是直角。
10、11、1、2时分针时针形成的夹角是锐角。
4、5、7、8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是钝角八、【有余数的除法】一、有余数的除法1、为什么会有余数: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1÷3=()┄┄()竖式: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特殊情况:“+1”、三、智慧广场观察是不是周期现象,确定几个一组,计算得出是第几组的第几个,根据周期规律做出判断。
九、【解决问题】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重点:1、理解平均分特点。
知道平均分的两种方法,按份数平均分和按几个一份平均分。
注意单位和做题时读准要求圈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