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笔记-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绪论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发展、建立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2、医学模式:特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模式转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
范围: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及其机制;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5、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简答)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分类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结构示意图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知觉形成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深化。
感觉反应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外部联系。
知觉虽以感觉为基础,但是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集合或总合。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4、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8、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首先,从产生原因来看:情绪是由生物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体验,如饮食、安全等需要引起的偷快或不愉快、恐惧等体验; 而情感则是由社会性需要的体验,如尊重、交往等需要引起的体验。
医学心理学笔记
总论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科学,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②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③它即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④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医学心理学的应用范围:①防治心身疾病②解决伤残,缺陷,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③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④对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⑤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相关学科:①临床心理学:借助心理测试对病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评估并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途径调整和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②咨询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观点。
咨询过程及技术方法的学科倾向于解决个人的烦恼、对基本正常的人提供职业咨询及专业选择评估③异常心理学:研究的是病人的异常心理活动与病态行为④健康心理学:增进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疾病预防医学的分支⑤行为医学:将行为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将行为治疗方法应用到医学临床及常见的不良行为⑥心身医学:心理学相似学科研究心身疾病⑦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与各种行为引起的生理变化的机制的一门学科自变量是心理和行为活动因变量是生理或生物学变化过程⑧神经生理学脑的神经过程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是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基本问题⑨护理心理学心理现象:人们的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包括心理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特征中能力、气质、性格学习目的:培养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掌握一些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方法及应对人生难题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病因和治疗学的研究问题②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发展,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③研究在医疗过程中如何建立人性化的医患,护患及其他人际关系④研究医疗技术领域中涉及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①心理与生理统一原则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就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全面分析个体的心身状况,坚持心理与生理统一的原则②系统原则③定性与定量统一的原则定性对研究对象有质的认识,定量为定性提供可重复操作和检验的依据④客观性原则⑤发展原则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心理学调查法: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心理测验:常作为评定心理或行为变量的工具和主要定量手段实验法: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起对心理,生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医学模式:①对待疾病和健康的主导观点和思维方法②影响着医务工作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影响到医学实践的结果③带有一定倾向性、习惯化的风格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①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强调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②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个体生存环境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③强调个体的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营养和代谢因素心理因素:心理应激因素、人格因素、行为因素(行为方式)社会因素:疾病预防、治疗、保障公共卫生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忧、思、恐)意志过程(有意识的确定目的、克服苦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心理现象: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个性特征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系统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意识①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知②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的心理过程意识的特征1)存在性: 意识的发展总是取决于每一时刻的当前社会环境2)能动性: 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作用于自身和周围环境3)统一性: 人在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上,对个体自身的认识上,以及个体自身发展上的统一4)界限性: 说明人具有对自我的意识认知过程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的基本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4)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并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是知觉最基本的特点2)整体性: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多个个别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3)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4)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说明的过程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①识记:记忆开端,是反复感知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
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
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
——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主要理论)
第2章主要理论2.1 核心讲义一、行为学习理论(一)行为的概念1.狭义的行为概念“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2.广义的行为概念“行为”是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不仅外显的行为动作可以进行观察和研究,而且这些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被观察或研究。
3.行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正常的或病态的行为,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
(二)经典条件反射1.实验与解释二十世纪初,巴甫洛夫用食物刺激使狗的口腔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当食物(非条件刺激)与唾液分泌无关的中性刺激总是同时出现(强化),经过一定时间结合以后,铃声成为食物的信号,转化为条件刺激。
此时,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称为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习得性行为,是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
这种条件反射过程不受个体随意操作和控制,属于反应性的行为,也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
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S对行为反应R的影响。
据此,许多正常的行为现象或异常的行为问题,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获得。
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疗法,则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性的松弛反应,以帮助患者克服“习得性”的紧张行为反应症状。
3.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1)强化强化是指环境刺激对个体的行为反应产生促进过程。
如果两者结合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形成就越巩固。
(2)泛化泛化是反复强化的结果,不仅条件刺激(CS)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其主要机制是大脑皮质内兴奋过程的扩散。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L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研究过程分六个步骤:1提出假设2选择关键变量及其检查方法3确定临床研究范式4选定研究样本5检验假设6结果的解释和发布(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分类: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情绪的功能:1情绪的适应功能2.情绪的动机功能3心理活动的组织功能4情绪的信号功能认知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志过程和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认知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协助意志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克服困难的合理方法,而情绪对意志具有动力作用,表现为情绪情感既能激发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另一方面意志过程又可以推动认识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意志对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3意志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的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使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人格心理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自我调节系统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与联系):区别:1气质是生来具有的,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而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2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而性格形成晚,变化要快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分联系:1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2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3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性格形成的速度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3防止性的困扰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及不愉快的经历人格的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服务于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体就可能产生焦虑)焦虑的分型: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否认3退行4投射5反向形成6置换7合理化8认同9理智化10.升华行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以可观察的行为,以及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作为主要观测元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强化物:凡是能增强某个行为概率的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它描述了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后,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事件行为强化:一个具体的行为的发生,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了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正性加强:行为结果使积极刺激增加,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负性加强:指行为结果使消极刺激减少,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第五章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心理评估的作用:1辅助诊断2疗效评价3健康鉴定(人才选拔、新职工入职)4司法鉴定(案发时行为能力、精神状况)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2会谈发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1确定评估目的2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3了解特殊问题4结果描述与报告智力水平分级:超常115~130平常85~115边界70~85第六章心理应激应激: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包括: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或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应激源:是引起应激的刺激,也就是应激的原因。
医学心理学笔记【分章节】
医学心理学彩色笔记【分章节】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1879年,冯特---德国。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3、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二、医学心理学任务与观点1、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前缀和医学有关。
2、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②社会影响;③情绪作用;④人格特征;⑤主动调节;⑥认知评价。
三、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①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②三种意识:意识--正常人,前意识,潜意识。
③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④本我: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人格结构的基础,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是潜意识的,按“现实原则”;超我:后天教育中形成,具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察功能,遵循“道德原则”。
2、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时间的结合(强化),并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行为主义自华生,巴甫洛夫说反射,错误学习得疾病(2)斯金纳---喂猴,操作条件反射。
(3)班杜拉---人,社会观察学习。
治疗的原则: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消退)。
3、心理生理学理论:坎农---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作为中介机制。
4、人本主义学派:罗杰斯、马斯洛----自我实现;治疗:降低期望值。
人本主义罗杰斯,注意倾听挖潜力5、认知学派理论:贝克、瑞米---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
只有矫正错误观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贝克瑞米认知派,错误认知生障碍6、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笔记
医学心理学笔记简介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卫生心理学、医患沟通等。
本文将从医学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领域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并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它旨在理解和改善健康状况以及应对疾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医学心理学强调了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影响。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医学心理学研究以及应用的领域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研究领域: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核心领域。
它研究和应用心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和诊断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治疗和康复方案,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2. 卫生心理学卫生心理学研究人们在个人和社区层面上对健康和疾病进行决策和行为。
它探讨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的心理因素,以及个体对医疗保健的态度和行为。
3. 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它研究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方式对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的影响。
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4. 心理康复与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康复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康复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挑战。
它还研究了心理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压力、社会支持等。
三、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医学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心理学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医生提供心理学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它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医学心理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健康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提供相关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它通过心理教育、咨询和干预等方式,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行为。
2023年医学心理学重点归纳笔记
2023年医学心理学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共80个,分值共:)1、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A以经验为标准B社会适应性标准C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D以上都对[答案]D2、情感是与人的一种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需要是:()A自然需要B生理性需要C社会性需要D精神性需要[答案]C3、母乳喂养对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是:()A给予适宜的刺激B给予充足的营养C给予有效免疫力D给予温暖的母爱[答案]D4、按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的智商概念,如果某儿童的智力年龄是8岁,而实际年龄是10岁,表明他的智力水平处在:()A低于同龄儿童的一般水平B处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C高于同龄儿童的一般水平D超常儿童的智力水平[答案]A5、现代心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研究涉及:()A心理神经内分泌学B心理神经免疫学C现代分子生物学D以上都是[答案]D6、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观因素要包括:()A个人经验B认知者的性格特点C认知者的个人需要D以上均是[答案]D7、SDS评估以下什么内容:()A生活事件B抑郁症状C心理症状D焦虑症状[答案]B8、医学模式是:()A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B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C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D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答案]A9、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A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B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C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D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答案]D10、关于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晤谈法,正确的是:()A晤谈法是与来访者交谈、并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B晤谈法可应用于心理评估、诊断、治疗、咨询各领域C晤谈法与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等属于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法D以上都对[答案]D11、强、平衡、不灵活这种神经活动类型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答案]C12、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A人际和谐B情绪稳定C身体强壮D人格完整[答案]C13、用某评定量表测定抑郁症患者,两名评定者结果截然相反,说明该量表:()A一致性检验系数低B重测信度系数低C分半信度系数低D正副本相关系数低[答案]A14、会导致攻击行为的不良情绪是:()A焦虑B抑郁C愤怒D恐惧[答案]C15、不属于症状评定量表的一项是:()ASCL-90BMMPICSDSDSAS[答案]B16、医学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A医院B康复与预防机构C心理门诊D以上都是[答案]D17、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A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B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C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D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答案]A 18、癌症病人听到癌症的诊断后,出现心理反应的顺序是:()A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休克-恐惧期B否认-怀疑期,休克-恐惧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C休克-恐惧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否认-怀疑期D休克-恐惧期,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答案]D19、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测查了所要测验内容的技术指标是:()A精确性B效度C信度D灵敏度[答案]B20、贝克(BeckAT)认为认知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中介,这一观点是指:()A不同的情绪反应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B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C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D生活事件经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答案]D21、抑郁状态下的自我意识特点为:()A自我评价下降,自信心丧失,自卑B自我评价准确,自信,自尊C自我认识客观,自信心强,自尊D自我认识夸大,过份自信,自傲[答案]A22、关于医学心理学方法学问题,以下不正确的描述是:()A内省法又称主观观察法B调查法又称心理测验法C实验法可在生活情景中进行D研究结果可用描述法报告[答案]B23、思维的两大特征是:()A复杂性、逻辑性B逻辑性、概括性C分析性、抽象性D间接性、概括性[答案]D24、森田疗法的绝对卧床阶段时间一般为:()A三天B五天C七天D十天[答案]C25、下列不属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内容是:()A自我B本我C潜意识D超我[答案]C26、某病人易焦虑抑郁、过分敏感,遇挫折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
医学心理学笔记
"一是语言,二是药物"由希波克拉底提出冯特将心理学纳入实验科学医学心理学分支:护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医学模式转变是指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的分类1.心理过程:①认识过程(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②情绪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心理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强度第一节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
它是指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人脑的第二种功能结构主要是进行感知、记忆活动影响个体认知评价的因素:个体的人格特征、个人的生活经验、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当时个体的身心状态一、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贝可斯通的感觉剥夺实验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反比关系)2感觉后像-颜色视觉后像(闭眼灯泡,正后像;白色背景,黑灯泡,负后像)3感觉的适应(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4感觉对比5联觉6感觉补偿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特性1相对性2整体性3组织性(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封闭律)4 理解性5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即知觉的恒常性。
)6选择性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不正确的知觉二、注意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
有选择地从这些刺激物中选出那种有现实意义的事物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2,集中性是注意时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的紧张程度。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发展、建立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健康:人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健康的对立面就是疾病。
医学模式:特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识、审美、自我实现认知心理学:奈瑟、西蒙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基础情绪和情感活动心理现象意志过程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观念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感觉与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情绪:生物需要,低级的,人和动物,出现早,情境性、外显性、冲动性情感:社会需要,高级的,人,出现晚,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绪是情感的具体表现,互相离不开。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人格: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个体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带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希波克拉底: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性格:指人对现实典型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医学心理学概述。
1. 定义。
-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 研究范围。
-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 定义: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规律的一种方法。
- 类型。
-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
例如,观察患者在病房中的日常行为。
- 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例如,在特定的实验房间内观察被试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
2. 调查法。
- 定义:通过晤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 类型。
- 晤谈法: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来获取信息。
晤谈时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问清晰、避免诱导性问题。
- 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来收集资料。
问卷设计要合理,包括问题的内容、顺序、措辞等方面。
3. 实验法。
- 定义: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 类型。
-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中严格控制各种变量,对被试者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研究不同噪音强度对人的注意力的影响。
- 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进行实验,对变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例如,在学校环境中研究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4. 心理测量法。
- 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 常用心理测验。
- 智力测验:如韦氏智力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 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用于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心理应激【圣才出品】
第5章心理应激5.1核心讲义一、总论(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1.医学所关注的应激塞里发现许多处于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个体,都会出现一般适应综合症(GAS)。
塞里认为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后来发展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他将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心理学界关注的应激Lazarus R等提出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重要性,Lazarus指出,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是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
此后Folkman S和Lazarus等进一步研究应对方式在应激过程中的重要性,形成了认知应激作用理论。
3.医学心理学对心理应激的定义医学心理学认为: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4.心理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应激所涉及的各种有关变量之间都存在着交互的关系。
应激不是简单的因—果或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二)心理应激研究与临床医学1.心理应激包括生活事件、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心身反应及其他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2.心理应激在医学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指导意义:(1)心理应激理论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的健康问题。
它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2)在病因学方面,心理应激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和生物各应激因素的作用及其内在规律;(3)在治疗学方面,可以通过任何消除或降低各种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入手,达到治疗的目的;(4)在预防方面,如何合理调整应激刺激和各有关中间因素的构成体系,使每个人在适宜的内外环境下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都可以看成是以应激理论为指导的心理保健措施。
二、生活事件(一)生活事件概念1.生活事件与应激源生活事件就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
医学心理学重点笔记
1、医学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和医学间的交叉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临床观察法、实验室方法、心理测试方法和评定量表法。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障碍和行为,即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4、弗诺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5、行为学派(华生、巴甫洛夫)认为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6、人的心理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7、记忆的规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遗忘。
8、情绪与情感的区别:①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则是人所特有;②情绪产生多和生物性需要有关,情感则多和社会的需要与精神上的满足有关;③情绪伴有显著的生理、行为上的变化,情感则无上述明显变化;④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情感则不易受情景影响,冲动性也较小。
9、意志品质的描述: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不良的意志品质:①自觉性差:对行动的目的、意义认识差,做事动摇、缺乏信心、盲目轻信他人、屈从环境影响,缺乏独立性及首创精神。
②果断性差:缺乏遇事采取果断决策的能力,优柔寡断或草率决定。
③坚韧性差: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坚持,行动不能达到目的,而虎头蛇尾。
④自制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约束自己。
10、马斯洛认为人存在5个层次的需要,由低至高,逐层发展,称为需要层次论。
其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11、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认为人有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据此将人的气质分为四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
12、A型行为是指容易发生冠心病的行为模式;C型行为是指容易发生各种癌症的行为模式。
13、心身疾病的诊断应除外:精神病、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
医学心理总结笔记南方医必考知识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情感过程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念、信念个性特征-----能力、气质、人格第二章心理学根底第一节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定义: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局部。
它是指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根底。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一、感觉和知觉(一)感觉〔sensation〕1.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包括:(1)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及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根底2.种类视觉:人类所承受的信息有80%是来自于视觉,适宜的波长为380~780nm的可见光波听觉: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16~20000赫〕外部感觉味觉:人有酸、甜、苦、咸四种根本味觉嗅觉: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作用于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所引起的。
皮肤觉:触觉,压觉,温觉,痛觉运动觉:反映身体各局部的位置、运动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内部感觉平衡觉:由人体作加速运动或减速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半规管+前庭组成内脏觉:特点:感觉不准确、分辨力差。
3.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觉阈限: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每种感觉都有绝对感受性及绝对感觉阈限以及差异感受性和差异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人们对最小强度的刺激的感觉能力。
*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 差异感受性: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分辨能力。
* 差异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异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小,那么感觉越灵敏,感受性越高。
绝对感觉阈限越小,那么感觉越灵敏,绝对感受性越高。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第一章绪论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医学模式是特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与态度,是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模式转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最终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是以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医学模式。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范围包括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心身互相作用及其机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心理学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心理学派等不同的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XXX、XXX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感觉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外部联系。
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注意是人脑对一定客观事物的集中反映,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
记忆是信息在人脑中储存的过程,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只能储存几秒钟以内的信息,短时记忆可以储存1分钟以内的信息,而长时记忆则可以储存更长时间的信息。
不受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影响,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3、心理障碍的概念:指由于心理、生物、社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理功能异常,表现为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影响个体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4、常见的心理障碍:①抑郁症: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无助感等。
医学心理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医学与心理学相互影响(常识证据、临床证据、实验证据)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有关健康和疾病中的心身相关性,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科。
学科性质:与基础、临床、预防等学科的交叉,是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心理门诊中的专业应用。
(交叉、基础、应用)研究范围:①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习得性无助)②心身相互作用的关系及机制(敌意与冠心病)③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中的作用规律(积极情绪类型与对感冒的易感性)④各种疾病过程中心理/行为变化及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进行干预的方法(认知行为应激管理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⑤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特征及增进医患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医生最反感的患者行为)医学模式:是各种医学观念的结合,通过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而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医学心理学的必要性: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将人看成是生物的人,重视躯体因素,“见病不见人”)需要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心理、生理因素)转化。
1977年Engel GL提出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需要改变的理由:①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恶性肿瘤等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②证明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目前导致人类主要死亡的疾病有关。
③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压力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越趋明显。
⑤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医学模式和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①整体观(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②心身统一观(心身互相联系)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人与环境密切联系,人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作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心理行为定量:①一般描述(语言记载)②序量化(等级评估)③间接定量(心理调查问卷或评定量表)④直接定量(直接测定)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按使用的手段分为:①观察法(观察、收集数据)②调查法(晤谈、问卷等)③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④实验法(实验操作)。
医学心理学笔记范文
1.Psychoassessment(心理评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及多种技术,对个体、群体的心理特点、行为偏移或心理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估。
2.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3.心身疾病(Psychodisease):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组综合征或躯体疾病,它们的发生、发展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4.强迫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5、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一种治疗形式和特殊的人际关系过程,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与患者之间,或者在集体环境中与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或沟通,运用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改善情绪障碍,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不适应的行为方式,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成熟和发展。
6、神经性厌食: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
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如月经紊乱及躯体功能紊乱。
7、阳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8.frustration(挫折):指个体动机性行为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遭到阻碍,同时伴有不悦、烦恼、沮丧等负性情绪的出现。
9.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1、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16(对比性X)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人格倾向性、人格特质(性格)、自我意识系统13气质:无好坏之分张飞(胆汁质)、王熙凤(多血质)、薛宝钗(粘液质)、林黛玉(抑郁质)3、冯特: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创始人德国《心理纲要》现代心理学创始人莱比锡大学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论(流派)梦的解析泛性论人格动力学9恩格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坎农:提出应激1925 10马斯洛:人本主义流派–需求学说、心理健康学说2810条健康心理标准43 五方面:智力正常-首要、情绪良好-核心、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4、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泛化95、强化和强化物: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9母亲的亲吻-二级正强化物棍棒-一级负强化物当众读检讨书-二级负强化物糖果-一级正强化物6、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18瞬时记忆:论秒短时记忆:分钟长时记忆:一分钟到终生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及时复习)前摄抑制:只记住前面的忘记后面的后摄抑制:反之顺行性遗忘:向上推的忘记;逆行性遗忘:以后的忘记;阶段性遗忘:某一段7、弗洛伊德各阶段的心理发展:泛性论:口唇期guzhao 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8、埃里克森各阶段心理发展任务和健康应对举例37婴儿期:安全感幼儿期:自我控制主动性青春期:同一性(理想与现实)成年期:繁殖与停滞老年期:整合与绝望9、儿童心理特点:发展自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时间:幼儿期;幼儿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法10、人格的基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倾向性28 (诱发性\两极性X)1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符合快乐原则(想哭就哭)、自我-中间体、超我-符合道德原则(不能乱扔垃圾)21012、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论学说的核心内容:对潜意识的解读--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压抑着痛苦,会以梦的形式冒出来,闪回)21013、情绪的特点:两极性、诱发性、协调性、个体性2514、各类心理防御机制举例和分类(成熟、健康)35阿Q:曲解;此地无银三百两、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否认机制;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幻想;命中注定、前世孽缘:内射祥林嫂:内投都是别人不好:外投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文氏效应合理化机制化悲痛为力量:升华幽默压抑15、防御机制的特点:曲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绪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
(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
(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喂狗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的概念(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②情绪过程:情绪、情感(高等的)。
记忆:情绪是天气,情感是季节③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果断,坚持,自制的行动2.人格:①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②人格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
③自我意识系统。
(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
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一)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感觉的三大特征:适宜刺激、阈值和适应性。
2.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感觉对比;感觉后像;感觉补偿;联觉(感觉的相互联系。
医生穿白大褂,病人感觉特别威严;护士穿粉红色护士服,病人感觉很温暖)。
(二)知觉:是对事物的全面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点: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
(三)记忆:学习: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短时记忆处置信息的储存量(单位)为7 ± 2创克(chunk),构成一个组块。
遗忘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提取时失败。
遗忘得最快的时间是第一天。
三、思维1.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形式。
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
四、情绪过程1.心境:一种微弱而持久的的情绪状态。
2.激情:一种迅猛爆发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人对意外情况作出的适应反应,最常见的就是精神紧张。
4.情绪与情感:情绪:情绪是天气,生理性强、低级、易变。
情感:情感是季节,社会性强、高级、稳定。
五、意志过程意志的前提: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意志的核心: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的基础: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六、需要和动机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由低至高,逐层发展。
生理的需要——最低层次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最高层次2.动机产生的条件:需要与诱因。
3.动机主要功能:始动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
4.动机冲突的类型:①趋-趋冲突(双趋冲突):2个都好,但只能选1个;②避-避冲突(双避冲突):2个都不好,2个都不想要;③趋-避冲突(趋避冲突):(最常见)一件事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
七、人格1.人格的组成:性格(最核心)、能力、气质。
2.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一般人都有的能力)和特殊能力(专业的人特有的能力)。
3.气质分型: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将气质分为四型:①多血质:活泼型——孙悟空②胆汁质:兴奋型——八戒③黏液质:安静型——沙和尚④抑郁质:抑制型——唐僧4.性格:性格是一种态度特征,具有意志倾向性。
八、行为A型行为:“急性子”;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记忆:考试想考A的人B型行为:“知足常乐型”;与A型相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记忆:知足常乐,差不多就行C型行为:“易患肿瘤型”。
过度压抑、遭受多次打击(悲惨人生)。
易患肿瘤。
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又叫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智力正常(不傻)、2.情绪乐观、心情稳定(不悲)、3.意志坚强、克服困难(能坚持)、4.人格健全(不变态)、5.健康行为、健康生活(良好习惯)注意:心理健康不包括意识清晰、不包括信仰、不包括道德高尚。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1.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期(1~3岁);2.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3~7岁;3.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
心身疾病心是因,病是果: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躯体疾病。
一、心身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心理社会因素。
二、心理应激后作用于人体→下丘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血压高。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精神病、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发育障碍均不属于心身疾病;其它都属于心身疾病。
比如: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等均属于心身疾病。
四、生活事件与心身疾病霍尔姆斯-雷郝生活事件评分(LEU):配偶死亡——100分、结婚——50分、小偷小摸、轻微违法——11分。
一年内LEU得分大于300,今后2年内得重大疾病的发生率是75%;一年内LEU得分在150~300之间,今后2年内得重大疾病的发生率是50%;一年内LEU得分在小于150,今后2年内得重大疾病的发生率是33%。
长期紧张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抑郁容易得哮喘、溃疡、肿瘤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常用方法:调查法、会谈法、观察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
1.问卷法:MMPI、EPQ;2.观察法:心理学测验最基本的方法;3.心理测验法:用得最多;4.操作法:测量感知觉和运动觉的测验;5.投射法: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试验(TAT) 。
注意:心理评估的方法中没有实验法。
实验法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二、心理测验法: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更为客观。
(一)心理测验法的分类1.智力测验: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2.人格测验: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人格理论(16PF)、投射法(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试验)总结:带“P”的一般就是测人格的。
3.神经心理测验:H-R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个别能力测验。
4.精神病测验:SCL-90。
二、心理测验的原则:1.标准化原则;2.保密原则;3.客观性原则。
三、测验的技术指标:1.信度:是用来评价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的;2.效度:是用来评价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
四、常用心理测验:测智力的:带“Q”测人格的:带“P”测神经的:带“H”1.测智力:测智商。
①比率智商:IQ = MA(智力年龄)/ CA(实际年龄)× 100。
(只有“×、÷”号,一般是测比率智商的)②离差智商:IQ = 15 ×(X -M)/ S + 100。
(只有“+、-”号,一般是测离差智商的)2.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量表。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言语操作量表)包括:①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16~74岁)= WAIST;②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6~16岁)= WISC;③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4~6岁)= WPPSI。
五、各类智商在人群中百分比:超常:130以上 2.2优秀:120~129 6.7高于正常:110~11916.1正常IQ::90~109百分比:50%低于正常:80~8916.1临界低智:70~79 6.7低智:69以下 2.2白痴:20以下心理治疗一、心理治疗的三大特性:自主性、学习性、时效性。
二、心理治疗的方法: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潜意识压抑;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巴甫洛夫;错误学习;治疗:系统脱敏(最常用);无效用:冲击疗法(满灌法)、厌恶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用现代仪器治疗)。
3.人本主义学派:罗杰斯、马斯洛;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治疗:全神贯注倾听、降低期望值。
三、心理治疗的原则:1.心理治疗的医患关系:单向性、系统性、正式性、时限性。
2.心理治疗的原则:信任原则;保密原则:大街上遇到患者不能认;中立原则:嫁人、离婚等事绝不参与;回避原则:遇到亲戚、熟人绝不看病。
四、心理咨询的方式:1.门诊心理咨询——咨询较深,效果最好;2.有自杀想法,而尚未有自杀行为的,首选门诊心理咨询;3.已经开始有自杀行为的,时间紧,来不及去门诊了可选电话咨询。
医患关系一、医患关系模式:1.萨斯-荷伦德模式:①主动-被动型——患者无意识,昏迷;②指导-合作型——急性感染过程;③共同参与型——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最理想。
2.维奇模式:①契约模式;②权威模式:医生是主体;③纯技术模式:医生只管看病。
二、治疗效果= 技术×病人依从性。
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应得的,被动的义务——应做的,主动的二、患者的角色转化:1.角色行为缺如——有病说没病;2.角色行为冲突——有病了但难以适应;3.角色行为减退——有病了但不重视;4.角色行为强化——小病当大病;5.角色行为异常——行为异常,要么自杀,要么杀大夫。
三、求医类型:1.主动求医——自己去求医;2.被动求医——家属带去求医;3.强制求医型——警察带去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