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色谱法学习指导(山西医科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第一节 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平面色谱分类;平面色谱参数:比移值和相对比移值、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分离度和分离数,比移值与分配系数(保留因子)的关系;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类型,吸附薄层色谱中吸附剂和展开剂及其选择,薄层色谱操作步骤及定性定量分析;高效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纸色谱法。

2.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比移值和相对比移值、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分离度和分离数,比移值与分配系数(保留因子)的关系。吸附色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熟悉平面色谱法分类,薄层色谱中薄层板的种类,薄层色谱操作步骤,显色方法,影响薄层色谱比移值的因素,面效参数与分离参数,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种类型色谱的操作方法,薄层扫描法,高效薄层色谱法,应用与示例。

第二节 要点和难点

(一)平面色谱的基本术语和公式

1. 定性参数:比移值(R f )与相对比移值(R r )

0f L L R = (s )

(i )(s ) f (i ) f r L L R R R == 2.R f 与分配系数(K )和保留因子(k )的关系

m

s f 11V /KV R += f 11R k =+ 3.面效参数:理论塔板数(n )与塔板高度(H )

2)(16W L n = n

L H 0= 4.分离参数:分离度(R )与分离数(SN )

)(2)()(2212112W W d W W L L R +=+-=

1)()(12

10210-+=W W L SN (二)主要平面色谱类型

色谱类型

分离原理 载体 固定相 流动相 R f 顺序 吸附薄层色谱

吸附 硅胶 有机溶剂 极性小的R f 值大 正相薄层色谱

分配 硅胶 水 有机溶剂 极性小的R f 值大 反相薄层色谱

分配 硅胶 硅胶键合相 水-有机溶剂 极性小的R f 值小 纸色谱 分配 滤纸 水 水-有机溶剂 极性小的R f 值大

(三)吸附薄层色谱条件的选择

被测组分的极性大,吸附剂的活度小,流动相极性大;被测组分的极性小,吸附剂的活度大,流动相极性小。

1.被分离物质的极性与结构的关系

(1)基本母核相同,基团极性愈大,分子极性愈强;极性基团数目增加,分子极性增强。常见的取代基极性大小顺序:烷烃<烯烃<醚类<硝基化合物<二甲胺<脂类<酮类<醛类<硫醇<胺类<酰胺<醇类<酚类<羧酸类。

(2)分子双键愈多,共轭度愈大,吸附性愈大。

(3)空间排列影响极性,如能产生分子内氢键的分子极性下降。

2.吸附剂的活度选择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大,吸附剂活度要小,以免吸附太牢,不易洗脱;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小,则吸附剂的活度要大,以免不被吸附,而无法分离。可改变活化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吸附剂的活度。

3.展开剂的极性

单一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烷<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 <正丙醇<乙醇<甲醇<吡啶<酸<水。

4.混合溶剂选择的一般规则 先用单一的中等极性展开剂试验,得出合适的极性。再改用二元展开剂,调节比例达到预期的极性,得

到混合展开剂。目的是通过混合展开剂的极性和溶剂的强度,使各组分具有适宜的R f值,从而达到良好的分离。

(四)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

(1)比移值R f定性:与对照品的R f值比较定性,但重现性差。

(2)相对比移值R r定性:与文献R r值或对照品的R r值比较定性。

2.杂质检查

(1)杂质对照品比较法:配制一定浓度的试样溶液和规定限定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在同一板上展开,试样中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比杂质对照品斑点颜色深。

(2)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首先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然后将其稀释一定倍数得到另一低浓度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将试样溶液和对照溶液在同一板上展开,试样溶液中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比对照溶液主斑点颜色深。

3.定量分析

(1)洗脱法

(2)直接定量法:目视比较法和薄层扫描法。

第三节精选例题

1.试推测下列化合物在硅胶薄层板上,以石油醚-苯(4:1)为流动相展开时的R f值次序,并说明理由。

N N

N

N

OCH3

偶氮苯对甲氧基偶氮苯

N N H O N N

N N H O

苏丹黄 苏丹红 N N NH 2N N OH

对氨基偶氮苯 对羟基偶氮苯

答:根据组分在吸附色谱薄层板上展开的机理,组分的极性越大,R f 越小;组分的极性越小,R f 越大。六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均含有偶氮苯母核,根据取代基的极性便可排列出六种化合物的极性顺序。苏丹红、苏丹黄及对羟基偶氮苯均带有羟基官能团,他们的极性较强。但苏丹红、苏丹黄上的羟基H 易与相邻氮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而使它们的极性大大下降,致使其极性小于对氨基偶氮苯。苏丹红极性大于苏丹黄,是因为苏丹红的共轭体系比苏丹黄长。所以六种化合物的极性次序为:偶氮苯<对甲氧基偶氮苯<苏丹黄<苏丹红<对氨基偶氮苯<对羟基偶氮苯;可推测R f 值次序为:偶氮苯>对甲氧基偶氮苯>苏丹黄>苏丹红>对氨基偶氮苯>对羟基偶氮苯。

2.吸附薄层色谱中,欲使被分离极性组分R f 值变小,一般可采

用哪些方法?

答:(1)增加吸附剂的活度 在薄层活化时,适当提高活化温度

和延长活化时间,使吸附剂含水量减少,提高吸附剂的活度。

(2)降低展开剂极性 选择更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或降低混合溶

剂终极性溶剂的比例,降低展开剂极性。对于具有酸碱性的组分,改善或调节展开剂的pH 也可使组分的R f 值变小。

3.用薄层色谱法分离组分1和组分

2时,当二组分存在有1f R >2f R ,

W 1≈W 2,试证明2f )-R 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